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性”的体现

内容提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已掌握的各科知识,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跟语文学习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其本质应姓“语”。因此,本文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主题的选择、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学习活动的评价这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体现“语文性”。

关 键 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性

语文新课程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教学理念和实践的突破性进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过程中,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已掌握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跟语文学习相关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也历练能力、获得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两者的追求目标是一致的。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思乡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等和谐发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姓“语”,应体现“语文性”。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个学科,采取哪种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在组织小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其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语文性,从而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以下问题尤其值得语文教师研究和探讨:

学习目标的确定体现语文性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总目标不像语文其它知识点有严格的体系化的内容标准,但是课程标准里对每一学段的目标都有要求。语文教师只有熟练地掌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学段目标,在设计、实施、评价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才能在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形式的选择,学习时空的安排等方面准确到位,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

而每一次主题性的综合性学习还应有具体的活动目标,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某一专题综合性学习目标时,在学段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依据语文课程和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以及各学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目标应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应具有语文学习的行为性、体验性和生成性等。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例析如下图:

案例1:根据新课程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师设计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水果王国游艺会》,学生观察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了

解其形状、颜色、滋味等,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访问有关人士,了解这种水果的生长过程,然后向同学介绍。教师设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激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并运用从多角度(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入手,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2)了解自己喜欢的这种水果的生长过程;(3)了解水果种类繁多,营养丰富,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4)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及探究能力。

根据上面表格我们分析,这个综合性学习是第二学段的,学段目标是“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语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采用的主要学习形式是观察事物,进行观察性学习。作为一次三年级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四个教学目标中最主要的是第一个,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观察应该有顺序,要抓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这才是此次综合性活动的主线,是主要目标。因为学生只有学会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才能更好的去了解自然,了解社会;而从学习语文的角度看,学会观察,是语言表达和书面写作的基础。

学习主题的选择体现语文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动性、实践性的学习,开放、自主,不仅涉及语文知识能力,还包括活动过程中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因此主题的选择和确定不是教师说了算,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充分开发、利用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在学生已有语文知识能力的储备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关注周围的社会和生活,并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讨论、协商等,引导学生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向和主题。

1.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的拓展

“学文如积沙”,强调了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积累过程,也说明了语文知识体系呈一定的松散状态。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是相对独立的一个个典型课例,虽然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因课堂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很多学习内容难以在课堂时间去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只是庞大的语文知识体系中微小的部分,许多知识只是“点到为止”。要想让学生所掌握的“点状”知识得以向“线状”、“块状”,直至“网状”知识发散,就必须采用适当的形式给予补充和拓展。

案例2: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两篇课文与夏天有关——《荷叶圆圆》和《夏夜多美》,学习了课文后,教师设计了《四季歌之夏天》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训练,使学生了解夏天的特征,增加对四季的认识;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带学生观察夏天的景色,并布置学生课外自己寻找夏天的景色;然后通过看图了解四季的四种树、四种花和四种动物,

最后到人们在四季不同的穿着打扮,通过观察比较,重点了解夏天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在一幅山村风景画上贴画来表现夏天的特点。

教师围绕“夏天的特点”构建了三大板块,实地观察、有序看图、练习说话、动手剪贴,看、说、听、做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更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让学生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我们再从习作指导这方面来看,引导第一学段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习有顺序地看图,练习把看到的说出来,都是为学生进行独立写作打下基础。

教师以教材为依托,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教材内容建立起某方面或多方面的联系,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习一篇课文的前期准备,或是将课文中的知识点扩展,或是对某一单元语文知识的深化,或是对一段时间内所学的或全册课文中某个方面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2.生活实践中语文问题的提取

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学生对生活的不了解,不关注,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阅历浅。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主动观察周围的世界,走近多变的世界。首先是学习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取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能力进行研究和探索。

案例3:一位教师从晚报上的一则新闻,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我给垃圾安个家》。教师设计观察登记表,帮助学生们实地考察城市里学校所在行政区的卫生状况,做下详细记录;然后集中汇报交流;接着引导学生从宣传教育上思考解决办法,学习写语言简洁、生动、有趣的宣传标语;最后学生套用歌曲曲调,将宣传标语编成了歌曲传唱。

观察登记表

观察人: 观察时间:

教师很好地实现了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性。引导学生观察、关注社会生活现象,亲身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学习去思考分析,去尝试解决。教师还帮助学生创设了一个活动流程,由感性的现象到理性的分析,再到下笔书写,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锻炼了学生思维。而且在活动中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课前自己安排,分组观察学习,收集信息;课上积极发言,表达思想,又体现了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教师发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专业引领作用,促进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形成,让学生自己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活动主题,学生真正成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并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语文素养。

3.学科融合中语文学习的引领

综合性课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它课程相结合。在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综合,可以让学生徜徉在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的营养。如何在融合多学科知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综合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利用语文技能,来引领小学生开展主题学习,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要把握好的。

案例4:六年级语文第四组有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后,教师关注了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发现,科学课里有一课《共同的家园》,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例举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的事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发现品德与社会中也有一个单元主题是“人类的家园”,含有《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三课。将这三门学科的这个内容整合,然后再结合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围绕“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综合运用收集资料、汇报交流、读书品位、说、写、画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

教师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到一起,融合了语文、科学、品德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信息区分析、归纳,甚至亲自去做实验,体验揣摩,并对实验得到的结论进行讨论、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听、说、读、写、议、思、做等多方面的能力获得了整体的发展,培养了创新意识、时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更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学习过程的指导体现语文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的语文实践性课程。他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语文教育情境中不断地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就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于活动而不断生成的过程。他的实施过程也是学生在生动的、具体的、综合的自然情境、社会情境和教育情境中亲历、实践、体验和发展的过程。他的实施过程也是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学习形式基础上,不断丰富、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的过程。因此在小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教师要以语文知识学习、语文技能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为主要宗旨,来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

在确定了综合性学习主题之后,应围绕主题进行活动的实施。综合性活动的实施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活动准备阶段、实践体验和问题解决阶段、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在这三个实施阶段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作为一名指导教师,一名语文教师,在活动中要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计划,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讨论,展示交流等实践,也要指导学生学习合作互助,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更要重视指导学习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活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1.围绕语文学习 指导活动计划方案的制定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在确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引领下,指导学生研制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或者说是计划。这是培养学生计划、组织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和能力等因素,指导学生。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研制活动方案,从多个角度思考分析问题,里哦啊接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线索,建立综合性学习小组,讨论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措施,制定出合适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或是计划。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更多的是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简洁、明了,让学生易于弄清楚活动的具体要求,活动的主要步骤,便于学生操作。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一般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的和要求;活动的形式、内容及时间安排;活动的任务分工及其具体要求;活动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相关条件与保障等。

案例5:一位教师在第三学段六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推销我读过的一本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布置活动准备:读一本好书,并做好读书笔记,然后向同学、老师,或是家长推销这本书。教师出示活动要求后,与学生一起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定位:推销我读过的一本好书

活动目的:两个:一是阅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量,增长知识;二是在推销图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抓重点、概括和表达等能力。

活动的形式、内容及时间安排:先个人阅读书籍并填写记录表,再小组推荐,最后全班推荐;三个星期内看完这本书。

活动任务分工及其具体要求:小组组长负责提醒组员两天内根据要求选好书并开始阅读,选书范围,是在本册语文书中课文所选的书,或是本册语文书中课文作者的某一作品;并督促组员及时阅读完毕,并认真填写“阅读记录表”(教师设计,自己可增添内容);推销的时候要求形式多样,表达简要、清楚,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本书,喜欢这本书,起到推销的效果。建议写一写推销的文字。

活动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阅读完整本书,并能成功地推销给别人;办个“阅读记录表”专栏展示,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喜欢上你推荐的好书;能紧接着开始阅读同学向你推荐的好书。

阅读记录表

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将平时只是自己看一本课外书这个简单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方案制定清楚,学生易于操作,而且因为是学生自己制定,更利于实施。

2.体现语文学习 指导活动内容形式的运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作用、使用范围都有显著差异。列尔涅尔说过:“教育要有特殊的内容和特殊的方法,而且其形式要多样化,组织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必须认识这些组织形式和确定更实用每种形式的场合。”语文教师要熟悉了解不同该内容和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功能等,指导小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才能有针对性,取得良好效果。

(1)口语交际类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

“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的目标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也很好地诠释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针对

当前口语交际存在缺乏规范和流畅性,口语训练过于集中难以面向全体,口语交际中说和听难以两全等主要问题,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在立足课堂,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外阵地,加强课外口语交际指导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每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安排交际任务或是内容,并落实到人人,因为综合性学习一般以个人或是小组开展,所以相对能较好地做到人人参与。其次,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来进行口语交际,既能激起兴趣,又能利于训练,还能利用情境来加深学生印象,积累活动经验。

案例6:教师指导三年级学生开展以“走近高尔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搜集、了解高尔基的资料,然后进行交流,再选择能表现主题,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制作成卡片,并进行交流评议卡片,最后进行专栏布置。在这一些列活动过程中,教师对交流搜集、整理的资料这个活动点进行了精心构思:学生做好了资料搜集、整理后,要求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推选出参加班级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求学生跟家长或是朋友进行一次关于“高尔基”的交流。把自己搜集到的内容说给家长(朋友)听,让他们也了解高尔基,甚至可以推荐他们一起阅读他的书籍;同时请了解高尔基的,或是阅读过他的作品的家长(朋友),跟孩子说说他们心中的高尔基,学生再把听到的内容,记录、增添到自己的资料里。

教师这样的活动指导,就是帮助学生创设交际的环境,在小组里交流,因为人数少,所以面铺得开;在班级交流,因为是推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所以有一定的示范性;而在家与家长或朋友交流,更是一个很好的口语交际的训练点。因为这样的交际方式,不是平时把课文朗读或是背诵给家长听,而是要把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给别人听,或是倾听别人的介绍。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在家庭生活中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2)阅读教学类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

在阅读教学类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表演、游戏、作画、实验等都是学生很喜欢的形式,但是如果任凭学生随意选择学习活动形式,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就容易变味,变成了一般的活动课。不管是在课内活动还是在课外活动,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用好自己的指挥棒,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既要能帮助学生将综合性学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枷锁,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合作性等特点,更要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因此,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等,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管采用哪种学习活动形式,

教师都要注意做到让活动增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理解,扩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运用,引导学生对生活语文的探究。

案例7:一位第三学段五年级的教师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为“牵手书香浸润心灵”。学生阅读了《小学生课外精读丛书》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汇编文集和交流汇报。学生选择的汇报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有讲故事的,从朴实的语言中传递真实的情感;有配乐诵读精选的美文片段,感受语言美和音韵美,增强文学底蕴;有自编自导演课本剧,体验快乐,增强读书兴趣,领悟人生真谛;还有设计知识竞赛题,考考大家在阅读时积累下的文学知识的……

请教了这位老师,怎么班上8个小组的汇报形式都跟语文学习联系得这么紧密?她笑着告诉我实施过程中的故事: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形式。自然也有一些她觉得是不太确切的。比如,有一个组讨论后是每个组员选一个书中喜欢的人物来画一画。当时老师知道后,没有马上制止他们,也没有听之任之。因为每个人都画一个喜欢的人物作为汇报的内容,显然是离语文学习渐远了,这样的汇报也比较单薄,离本次学习活动的目标相差较远。但是作画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阻止他们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位教师就跟学生进行了谈话、讨论,帮助这个小组调整了汇报形式:小组里两人一个小小组,讨论、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一个重点作画,一个重点再现人物的形象。两个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汇报时也不是单一的展示画面,而是一个展示画面,一个来介绍这个人物的故事,或是有声有色地表演一段这个人物的一个片段,还有的摘录了这个人物的一些外貌描写语句和段落来读给同学听,两个人的成果相辅相成,既有趣,又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学习,所以这个组学生的汇报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可见,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习作教学类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

习作时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是一项综合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度所在。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以习作为主题的活动,也有主题活动中放入了读写训练点。这些读写训练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涉及面较广,学生的兴趣也相对容易激起。前者如《学做广告》、《学编导游词》、《学写主持稿》、《趣编童话》等,后者如《相片的故事》、《一句话推销语言有技巧》等。

①依托教材 寻找习作训练点

教师要开展习作方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首先要明确学段习作训练要点,从宏观上把握,认真规划一个学年、一个学期的习作训练,使习作训练有计划,有方向。其次,一册书的每个单元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可以设计习作专项训练,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而把课文当做习作训练的典范,阅读教学中挖掘课文的

读写因素,从具体的读写训练点来进行练笔,也是习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很好的内容。

②关注生活 学习做人写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

如节假日可以引导学生写写节日练笔。针对学生实际,教师设计有创意的系列活动,让学生练练笔如三八节、母亲节,让学生摘录赞美母亲的句子,低学段的学生写祝福的句子,高学段的学生给母亲写写心里话,写写信。又如平时有意义或便于习作的时事新闻等,可以作为练笔主题。如亚运会开幕,西博会开幕,发生大灾难等。教师要重点安排好成果交流汇报的时间和方式,让学生能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自己的感想。还有像活动练笔,家事练笔等等,生活中处处皆文章全靠用心去发现。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一种享受。

(4)其它类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

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综合性,因此像游艺类活动、竞赛、小课题研究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将听、说、读、写各项内容综合起来,融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于一体。在开展这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很重要,要围绕活动主题,运用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基本方式来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3.展现语文能力 指导成果形成与展示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形成和展示,对学生学习兴趣,综合学习能力、创造精神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指导,直接影响学生出来的成果所涉及的广度、深度,直接影响学生成功学习体验的形成,也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成果形成或是展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予以关注,并进行适当的建议,甚至是指导、点拨、参与,给学生成果形成和展示给予最大的支持。在学生学习活动后期,进入成果形成阶段,教师要进入小组进行学习情况了解,指导学生形成学习活动的成果。使成果展示体现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形式。

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展示形式丰富多样,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也一定会有很多形式。文字表达、口语表达、表演、图片、演示等等,小学生对这些形式的特点和具体的方式缺乏应有的认识,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主题以及所获取的资料来帮助确定,以尽可能多的形式、多的角度、多的层次来展示学习成果。而语文教师还需要时刻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本职,即学生的成果中是否体现

了语文学习这个中心点。只有教师自己清楚了,才能指导学生在形成成果时,展示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或是用语文学习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案例8:《小小辩论会》是第三学段六年级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持人上场后,首先宣布辩题即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参赛选手及正反方所持观点,介绍评委及比赛规则;然后依次进行比赛;接着评委分析、点评;最后统计评分,总结颁奖;活动后延伸作业是写写这次活动,写写活动受到的启发和自己的感受。

这一学习活动流程并不复杂,也看不出现场教师要做些什么事。但是为了展示这个辩论的过程,辩论会之前教师要做很多的指导工作。教师要与学生一起确定辩论会的展示形式,要指导学生做好辩论会的组织,要引导学生学习辩论技巧,要指导学生准备辩论稿,学习表达技巧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更进一步锻炼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正是因为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才会紧紧围绕语文学习这个中心点,因为参加辩论的选手要能说清楚,听明白,他的辩论才会取得胜利;其他同学同时也在倾听,听明白了才能分出两方的高低;因为要参加辩论,就一定要去阅读相关的资料,并把它们整理好,还要把自己需要的内容写下来,写清楚。所以,“听、说、读、写”语文学习常用的形式都在活动成果展示中一一体现出来,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学习活动的评价体现语文性

有教学就有评价。当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价跟平时的语文课学习评价是有区别的。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遵循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评价的内容比较多,包括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体性和创造性等。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调查法、学生自评法、教师评定法和成果评价法等。但是教师在活动评价时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在评价活动开展得如何的过程中,如何融入语文学习的身影,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

1.活动中是否体现语文知识

教师要通过上面讲到的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知识。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都是根据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等来确定的,它不是孤立于语文学习之外的。所以评价学习活动是否成功,活动效果是否好,很重要的是看学生在活动中,相关的语文知识学习掌握得如何。如汇报交流时,口语交际是否符合基本要求;文字展示时,书写是否端正,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的运用是否确切;展示表演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是否符合剧本的意图等等。活动后,如果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得到了巩固,得到了拓展,得到了深化,那就说明活动是成功的,有效的。反之,如果

作为一次活动是顺利的,但它不能称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只能称之为综合性学习活动。

2.活动中是否运用语文技能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姓“语”,那活动中就要求学生能运用语文技能来开展活动。评价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学生是否有收获,就要看整个活动过程,或是活动成果,主要用的是不是语文技能,如果用的主要是其它学科的方式方法,体现的也主要是其它技能技巧,那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对语文学习是帮助不大,也不能说是一次成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评价可以重点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表达能力,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是否有提高。评价能力,综合性学习活动互动性要远远高于普通的语文课堂,所以除了自己参与活动,很重要的是要能学习别人的,并会根据学习要求做出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合作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合作学习语文的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否有提高。自主性,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语文学习的自主性意识是否有提高。

3.活动后是否提高语文素养

最后,我们要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否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帮助。当然,语文素养的养成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一段时间,甚至是许多段时间的积累。但是教师在评价中始终能把好这支脉,牵住这跟绳,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能始终姓“语”,体现语文性。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与语文学习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基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和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了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大语文观下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将语文课程与生活联系,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的规律,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但是,在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语文性”,特别是活动后的评价如何体现“语文性”,能通过活动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还有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探索。

2010年9月

参考文献:

【1】王文彦 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相文 王松泉:《语文课程教学技能》,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杨久俊 姚烺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4】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张云鹰:《开放式活动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

【6】全国小语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选编:《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

【7】黄少基 杨献荣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中国林业出版社

【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性”的体现

内容提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已掌握的各科知识,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跟语文学习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其本质应姓“语”。因此,本文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主题的选择、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学习活动的评价这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体现“语文性”。

关 键 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性

语文新课程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教学理念和实践的突破性进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过程中,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已掌握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跟语文学习相关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也历练能力、获得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两者的追求目标是一致的。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思乡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等和谐发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姓“语”,应体现“语文性”。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个学科,采取哪种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正如“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在组织小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其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语文性,从而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以下问题尤其值得语文教师研究和探讨:

学习目标的确定体现语文性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总目标不像语文其它知识点有严格的体系化的内容标准,但是课程标准里对每一学段的目标都有要求。语文教师只有熟练地掌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学段目标,在设计、实施、评价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才能在学习内容的确定,学习形式的选择,学习时空的安排等方面准确到位,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

而每一次主题性的综合性学习还应有具体的活动目标,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某一专题综合性学习目标时,在学段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依据语文课程和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以及各学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目标应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应具有语文学习的行为性、体验性和生成性等。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例析如下图:

案例1:根据新课程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师设计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水果王国游艺会》,学生观察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了

解其形状、颜色、滋味等,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访问有关人士,了解这种水果的生长过程,然后向同学介绍。教师设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1)激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并运用从多角度(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入手,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2)了解自己喜欢的这种水果的生长过程;(3)了解水果种类繁多,营养丰富,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4)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及探究能力。

根据上面表格我们分析,这个综合性学习是第二学段的,学段目标是“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语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采用的主要学习形式是观察事物,进行观察性学习。作为一次三年级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四个教学目标中最主要的是第一个,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观察应该有顺序,要抓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这才是此次综合性活动的主线,是主要目标。因为学生只有学会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才能更好的去了解自然,了解社会;而从学习语文的角度看,学会观察,是语言表达和书面写作的基础。

学习主题的选择体现语文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动性、实践性的学习,开放、自主,不仅涉及语文知识能力,还包括活动过程中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因此主题的选择和确定不是教师说了算,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充分开发、利用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在学生已有语文知识能力的储备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世界,关注周围的社会和生活,并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讨论、协商等,引导学生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向和主题。

1.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的拓展

“学文如积沙”,强调了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积累过程,也说明了语文知识体系呈一定的松散状态。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是相对独立的一个个典型课例,虽然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因课堂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很多学习内容难以在课堂时间去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只是庞大的语文知识体系中微小的部分,许多知识只是“点到为止”。要想让学生所掌握的“点状”知识得以向“线状”、“块状”,直至“网状”知识发散,就必须采用适当的形式给予补充和拓展。

案例2: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两篇课文与夏天有关——《荷叶圆圆》和《夏夜多美》,学习了课文后,教师设计了《四季歌之夏天》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训练,使学生了解夏天的特征,增加对四季的认识;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方法,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带学生观察夏天的景色,并布置学生课外自己寻找夏天的景色;然后通过看图了解四季的四种树、四种花和四种动物,

最后到人们在四季不同的穿着打扮,通过观察比较,重点了解夏天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在一幅山村风景画上贴画来表现夏天的特点。

教师围绕“夏天的特点”构建了三大板块,实地观察、有序看图、练习说话、动手剪贴,看、说、听、做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更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让学生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我们再从习作指导这方面来看,引导第一学段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习有顺序地看图,练习把看到的说出来,都是为学生进行独立写作打下基础。

教师以教材为依托,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教材内容建立起某方面或多方面的联系,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习一篇课文的前期准备,或是将课文中的知识点扩展,或是对某一单元语文知识的深化,或是对一段时间内所学的或全册课文中某个方面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2.生活实践中语文问题的提取

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学生对生活的不了解,不关注,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阅历浅。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主动观察周围的世界,走近多变的世界。首先是学习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提取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能力进行研究和探索。

案例3:一位教师从晚报上的一则新闻,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我给垃圾安个家》。教师设计观察登记表,帮助学生们实地考察城市里学校所在行政区的卫生状况,做下详细记录;然后集中汇报交流;接着引导学生从宣传教育上思考解决办法,学习写语言简洁、生动、有趣的宣传标语;最后学生套用歌曲曲调,将宣传标语编成了歌曲传唱。

观察登记表

观察人: 观察时间:

教师很好地实现了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性。引导学生观察、关注社会生活现象,亲身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学习去思考分析,去尝试解决。教师还帮助学生创设了一个活动流程,由感性的现象到理性的分析,再到下笔书写,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锻炼了学生思维。而且在活动中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课前自己安排,分组观察学习,收集信息;课上积极发言,表达思想,又体现了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教师发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专业引领作用,促进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形成,让学生自己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活动主题,学生真正成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并通过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语文素养。

3.学科融合中语文学习的引领

综合性课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它课程相结合。在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综合,可以让学生徜徉在学科之间,汲取多方面的营养。如何在融合多学科知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综合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利用语文技能,来引领小学生开展主题学习,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要把握好的。

案例4:六年级语文第四组有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后,教师关注了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发现,科学课里有一课《共同的家园》,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例举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的事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发现品德与社会中也有一个单元主题是“人类的家园”,含有《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三课。将这三门学科的这个内容整合,然后再结合信息技术课,引导学生围绕“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综合运用收集资料、汇报交流、读书品位、说、写、画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

教师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结合到一起,融合了语文、科学、品德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信息区分析、归纳,甚至亲自去做实验,体验揣摩,并对实验得到的结论进行讨论、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听、说、读、写、议、思、做等多方面的能力获得了整体的发展,培养了创新意识、时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更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学习过程的指导体现语文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的语文实践性课程。他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语文教育情境中不断地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就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于活动而不断生成的过程。他的实施过程也是学生在生动的、具体的、综合的自然情境、社会情境和教育情境中亲历、实践、体验和发展的过程。他的实施过程也是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学习形式基础上,不断丰富、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的过程。因此在小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教师要以语文知识学习、语文技能培养、语文能力提高为主要宗旨,来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

在确定了综合性学习主题之后,应围绕主题进行活动的实施。综合性活动的实施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活动准备阶段、实践体验和问题解决阶段、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在这三个实施阶段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作为一名指导教师,一名语文教师,在活动中要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计划,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讨论,展示交流等实践,也要指导学生学习合作互助,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更要重视指导学习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通过活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1.围绕语文学习 指导活动计划方案的制定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在确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引领下,指导学生研制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或者说是计划。这是培养学生计划、组织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和能力等因素,指导学生。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师应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研制活动方案,从多个角度思考分析问题,里哦啊接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线索,建立综合性学习小组,讨论具体的研究思路和措施,制定出合适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或是计划。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更多的是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简洁、明了,让学生易于弄清楚活动的具体要求,活动的主要步骤,便于学生操作。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方案一般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的和要求;活动的形式、内容及时间安排;活动的任务分工及其具体要求;活动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相关条件与保障等。

案例5:一位教师在第三学段六年级学生中开展了“推销我读过的一本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布置活动准备:读一本好书,并做好读书笔记,然后向同学、老师,或是家长推销这本书。教师出示活动要求后,与学生一起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定位:推销我读过的一本好书

活动目的:两个:一是阅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量,增长知识;二是在推销图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抓重点、概括和表达等能力。

活动的形式、内容及时间安排:先个人阅读书籍并填写记录表,再小组推荐,最后全班推荐;三个星期内看完这本书。

活动任务分工及其具体要求:小组组长负责提醒组员两天内根据要求选好书并开始阅读,选书范围,是在本册语文书中课文所选的书,或是本册语文书中课文作者的某一作品;并督促组员及时阅读完毕,并认真填写“阅读记录表”(教师设计,自己可增添内容);推销的时候要求形式多样,表达简要、清楚,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本书,喜欢这本书,起到推销的效果。建议写一写推销的文字。

活动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阅读完整本书,并能成功地推销给别人;办个“阅读记录表”专栏展示,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喜欢上你推荐的好书;能紧接着开始阅读同学向你推荐的好书。

阅读记录表

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将平时只是自己看一本课外书这个简单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发展。方案制定清楚,学生易于操作,而且因为是学生自己制定,更利于实施。

2.体现语文学习 指导活动内容形式的运用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作用、使用范围都有显著差异。列尔涅尔说过:“教育要有特殊的内容和特殊的方法,而且其形式要多样化,组织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必须认识这些组织形式和确定更实用每种形式的场合。”语文教师要熟悉了解不同该内容和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功能等,指导小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才能有针对性,取得良好效果。

(1)口语交际类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

“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的目标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也很好地诠释了“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针对

当前口语交际存在缺乏规范和流畅性,口语训练过于集中难以面向全体,口语交际中说和听难以两全等主要问题,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在立足课堂,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外阵地,加强课外口语交际指导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每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安排交际任务或是内容,并落实到人人,因为综合性学习一般以个人或是小组开展,所以相对能较好地做到人人参与。其次,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来进行口语交际,既能激起兴趣,又能利于训练,还能利用情境来加深学生印象,积累活动经验。

案例6:教师指导三年级学生开展以“走近高尔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搜集、了解高尔基的资料,然后进行交流,再选择能表现主题,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制作成卡片,并进行交流评议卡片,最后进行专栏布置。在这一些列活动过程中,教师对交流搜集、整理的资料这个活动点进行了精心构思:学生做好了资料搜集、整理后,要求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推选出参加班级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求学生跟家长或是朋友进行一次关于“高尔基”的交流。把自己搜集到的内容说给家长(朋友)听,让他们也了解高尔基,甚至可以推荐他们一起阅读他的书籍;同时请了解高尔基的,或是阅读过他的作品的家长(朋友),跟孩子说说他们心中的高尔基,学生再把听到的内容,记录、增添到自己的资料里。

教师这样的活动指导,就是帮助学生创设交际的环境,在小组里交流,因为人数少,所以面铺得开;在班级交流,因为是推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所以有一定的示范性;而在家与家长或朋友交流,更是一个很好的口语交际的训练点。因为这样的交际方式,不是平时把课文朗读或是背诵给家长听,而是要把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给别人听,或是倾听别人的介绍。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在家庭生活中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2)阅读教学类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

在阅读教学类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表演、游戏、作画、实验等都是学生很喜欢的形式,但是如果任凭学生随意选择学习活动形式,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就容易变味,变成了一般的活动课。不管是在课内活动还是在课外活动,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用好自己的指挥棒,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既要能帮助学生将综合性学习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枷锁,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合作性等特点,更要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因此,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等,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不管采用哪种学习活动形式,

教师都要注意做到让活动增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理解,扩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运用,引导学生对生活语文的探究。

案例7:一位第三学段五年级的教师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为“牵手书香浸润心灵”。学生阅读了《小学生课外精读丛书》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汇编文集和交流汇报。学生选择的汇报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有讲故事的,从朴实的语言中传递真实的情感;有配乐诵读精选的美文片段,感受语言美和音韵美,增强文学底蕴;有自编自导演课本剧,体验快乐,增强读书兴趣,领悟人生真谛;还有设计知识竞赛题,考考大家在阅读时积累下的文学知识的……

请教了这位老师,怎么班上8个小组的汇报形式都跟语文学习联系得这么紧密?她笑着告诉我实施过程中的故事: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形式。自然也有一些她觉得是不太确切的。比如,有一个组讨论后是每个组员选一个书中喜欢的人物来画一画。当时老师知道后,没有马上制止他们,也没有听之任之。因为每个人都画一个喜欢的人物作为汇报的内容,显然是离语文学习渐远了,这样的汇报也比较单薄,离本次学习活动的目标相差较远。但是作画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阻止他们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位教师就跟学生进行了谈话、讨论,帮助这个小组调整了汇报形式:小组里两人一个小小组,讨论、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一个重点作画,一个重点再现人物的形象。两个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汇报时也不是单一的展示画面,而是一个展示画面,一个来介绍这个人物的故事,或是有声有色地表演一段这个人物的一个片段,还有的摘录了这个人物的一些外貌描写语句和段落来读给同学听,两个人的成果相辅相成,既有趣,又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学习,所以这个组学生的汇报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可见,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习作教学类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

习作时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是一项综合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度所在。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以习作为主题的活动,也有主题活动中放入了读写训练点。这些读写训练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涉及面较广,学生的兴趣也相对容易激起。前者如《学做广告》、《学编导游词》、《学写主持稿》、《趣编童话》等,后者如《相片的故事》、《一句话推销语言有技巧》等。

①依托教材 寻找习作训练点

教师要开展习作方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首先要明确学段习作训练要点,从宏观上把握,认真规划一个学年、一个学期的习作训练,使习作训练有计划,有方向。其次,一册书的每个单元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可以设计习作专项训练,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而把课文当做习作训练的典范,阅读教学中挖掘课文的

读写因素,从具体的读写训练点来进行练笔,也是习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很好的内容。

②关注生活 学习做人写作文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表达真情实感。

如节假日可以引导学生写写节日练笔。针对学生实际,教师设计有创意的系列活动,让学生练练笔如三八节、母亲节,让学生摘录赞美母亲的句子,低学段的学生写祝福的句子,高学段的学生给母亲写写心里话,写写信。又如平时有意义或便于习作的时事新闻等,可以作为练笔主题。如亚运会开幕,西博会开幕,发生大灾难等。教师要重点安排好成果交流汇报的时间和方式,让学生能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自己的感想。还有像活动练笔,家事练笔等等,生活中处处皆文章全靠用心去发现。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一种享受。

(4)其它类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

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点就是综合性,因此像游艺类活动、竞赛、小课题研究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是将听、说、读、写各项内容综合起来,融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于一体。在开展这些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很重要,要围绕活动主题,运用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基本方式来指导学生开展活动。

3.展现语文能力 指导成果形成与展示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形成和展示,对学生学习兴趣,综合学习能力、创造精神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指导,直接影响学生出来的成果所涉及的广度、深度,直接影响学生成功学习体验的形成,也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在成果形成或是展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予以关注,并进行适当的建议,甚至是指导、点拨、参与,给学生成果形成和展示给予最大的支持。在学生学习活动后期,进入成果形成阶段,教师要进入小组进行学习情况了解,指导学生形成学习活动的成果。使成果展示体现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形式。

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展示形式丰富多样,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也一定会有很多形式。文字表达、口语表达、表演、图片、演示等等,小学生对这些形式的特点和具体的方式缺乏应有的认识,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活动主题以及所获取的资料来帮助确定,以尽可能多的形式、多的角度、多的层次来展示学习成果。而语文教师还需要时刻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本职,即学生的成果中是否体现

了语文学习这个中心点。只有教师自己清楚了,才能指导学生在形成成果时,展示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或是用语文学习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案例8:《小小辩论会》是第三学段六年级的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持人上场后,首先宣布辩题即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参赛选手及正反方所持观点,介绍评委及比赛规则;然后依次进行比赛;接着评委分析、点评;最后统计评分,总结颁奖;活动后延伸作业是写写这次活动,写写活动受到的启发和自己的感受。

这一学习活动流程并不复杂,也看不出现场教师要做些什么事。但是为了展示这个辩论的过程,辩论会之前教师要做很多的指导工作。教师要与学生一起确定辩论会的展示形式,要指导学生做好辩论会的组织,要引导学生学习辩论技巧,要指导学生准备辩论稿,学习表达技巧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更进一步锻炼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正是因为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才会紧紧围绕语文学习这个中心点,因为参加辩论的选手要能说清楚,听明白,他的辩论才会取得胜利;其他同学同时也在倾听,听明白了才能分出两方的高低;因为要参加辩论,就一定要去阅读相关的资料,并把它们整理好,还要把自己需要的内容写下来,写清楚。所以,“听、说、读、写”语文学习常用的形式都在活动成果展示中一一体现出来,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学习活动的评价体现语文性

有教学就有评价。当然,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价跟平时的语文课学习评价是有区别的。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遵循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评价的内容比较多,包括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体性和创造性等。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问卷调查法、学生自评法、教师评定法和成果评价法等。但是教师在活动评价时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在评价活动开展得如何的过程中,如何融入语文学习的身影,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

1.活动中是否体现语文知识

教师要通过上面讲到的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是否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知识。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都是根据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等来确定的,它不是孤立于语文学习之外的。所以评价学习活动是否成功,活动效果是否好,很重要的是看学生在活动中,相关的语文知识学习掌握得如何。如汇报交流时,口语交际是否符合基本要求;文字展示时,书写是否端正,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标点的运用是否确切;展示表演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是否符合剧本的意图等等。活动后,如果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得到了巩固,得到了拓展,得到了深化,那就说明活动是成功的,有效的。反之,如果

作为一次活动是顺利的,但它不能称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只能称之为综合性学习活动。

2.活动中是否运用语文技能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要姓“语”,那活动中就要求学生能运用语文技能来开展活动。评价学习活动是否成功,学生是否有收获,就要看整个活动过程,或是活动成果,主要用的是不是语文技能,如果用的主要是其它学科的方式方法,体现的也主要是其它技能技巧,那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对语文学习是帮助不大,也不能说是一次成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评价可以重点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表达能力,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是否有提高。评价能力,综合性学习活动互动性要远远高于普通的语文课堂,所以除了自己参与活动,很重要的是要能学习别人的,并会根据学习要求做出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合作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合作学习语文的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否有提高。自主性,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语文学习的自主性意识是否有提高。

3.活动后是否提高语文素养

最后,我们要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否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帮助。当然,语文素养的养成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一段时间,甚至是许多段时间的积累。但是教师在评价中始终能把好这支脉,牵住这跟绳,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能始终姓“语”,体现语文性。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与语文学习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基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和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了语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大语文观下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将语文课程与生活联系,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的规律,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但是,在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语文性”,特别是活动后的评价如何体现“语文性”,能通过活动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还有待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研究和探索。

2010年9月

参考文献:

【1】王文彦 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相文 王松泉:《语文课程教学技能》,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杨久俊 姚烺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4】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张云鹰:《开放式活动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

【6】全国小语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选编:《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

【7】黄少基 杨献荣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中国林业出版社

【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相关内容

  •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必然要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落实小学语文课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前言 第1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与教材分析 1.1 语文课程的性质.地位与教材分析的研究内容 1.2 研究语文课程性质.地位与教材分析的方法论 1.3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1.4 工具性的由来与含义 1.5 人文性的由来与含义 1.6 工具性 ...

  • 小学语文课题小结
  • 因而综合性学习的出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2.新课改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更多的强调体验、参与和生成;强调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强调课程功能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创 ...

  • 国培论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策略初探
  •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策略初探 [摘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多元整合的学习方式,它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有益于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成 ...

  • 小学语文研讨会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意见 一个核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解读 对课标的学习我在上次研讨会上提出了"两点期望": 1.<课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依据,也是 ...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资料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与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决定课程地位的因素是(C ) A课程内容 B课程结构 C课程性质 D课程管理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约占总课时的( B ) A18%-20% B20% -22% C23%-25% D26% 3.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来设计,这三 ...

  •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 浅析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新增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教育的时代性.社会性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也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语文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

  • 小学语文教育期末复习
  •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1.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留下了哪些宝贵遗产.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 2.如何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 语文课程具有发展功能,包括培养学生以思维 ...

  • 小学语文教学论
  • 1:[论述题] 案例分析题: 1.阅读下列两位教师的教学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教师甲教<燕子>一课的实录片断: 老师:现在请大家读第四小节,这小节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这一节有三句话,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 老师:对,主要写了燕子停在电线上休息,这种样子课文中说像什么? 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