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011-10-08 14:38:31)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资料收集

八年级语文上《桃花源记》练习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 忽逢桃花林 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处处志之 诣太守 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欣然规往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 开朗: 阡陌:

交通: 俨然: 怡然:

妻子: 邑人: 绝境:

外人: 间隔: 无论:

不足: 未果: 问津: 垂髫: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7、“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 各”“ 皆”

有什么作用?

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

的世外桃源?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13、用原文回答:(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 。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 , 。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 , 。

(4)、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 。

(5)、《桃花源记》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受的成语: 。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 。

(7)、《桃花源记》中可以用来形容春色美妙景致迷人的成语: 。

14、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15、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

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桃花源记参考答案:

1、东晋 陶渊明

2、顺着、沿着 遇到 花瓣 走尽 开阔 同“邀”邀请 摆、 邀请

告诉 作标记 到 顺着 从前 计划 不久 渡口

3、繁多的样子 开阔明亮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整齐的样子 愉快的样子

妻子儿女 乡邻 与世隔绝的地方

桃花源以外的人 隔断 不用说,更不必说

不值得 没有实现 访求,探求 指小孩

4、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

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5、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们生活的恬适。或:美丽富饶,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

6、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7、 反映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

8、 世外桃源 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

9、 环境美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10、 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虽民风淳朴,但生产力低下,是封建社会状态下的小农经济,

只能是当时的理想社会,而不是今天我们向往的理想社会。

11、 对黑暗动荡的现状不满,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

12、 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

13、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往来种作”和“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豁然开朗。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落英缤纷。

14、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出去。

15、景物描写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011-10-08 14:38:31)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资料收集

八年级语文上《桃花源记》练习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填人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缘溪行 忽逢桃花林 落英缤纷

欲穷其林 土地平旷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处处志之 诣太守 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欣然规往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3、解释下列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缤纷: 开朗: 阡陌:

交通: 俨然: 怡然:

妻子: 邑人: 绝境:

外人: 间隔: 无论:

不足: 未果: 问津: 垂髫:4、文章第一段中间几句富有诗意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二段写渔人初进桃花源所见,写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点?

6、听了渔人的讲述,桃花源里的人为什么“皆叹惋”?

7、“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的“咸”“ 各”“ 皆”

有什么作用?

8、由《桃花源记》诞生了一条成语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9、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封建社会中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10、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笔下

的世外桃源?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12、根据文章内容,上下两句分别用“桃花林”“桃花源”(在句中的位置不限)。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13、用原文回答:(1)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 。

(2)、写世外桃源社会环境平静安定的句子: , 。

(3)、写桃源人生活恬静舒适的句子: , 。

(4)、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 。

(5)、《桃花源记》中写出渔人初进桃花源的感受的成语: 。

(6)表达世事沧桑变化,浑然不觉的心境,今天常引用陶潜的《桃花源记》中的语句: , 。

(7)、《桃花源记》中可以用来形容春色美妙景致迷人的成语: 。

14、读完全文,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15、文章开头一段是什么描写?由此段描写及第二段发现桃源你能联想到古代哪两句诗?

16、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桃花源记参考答案:

1、东晋 陶渊明

2、顺着、沿着 遇到 花瓣 走尽 开阔 同“邀”邀请 摆、 邀请

告诉 作标记 到 顺着 从前 计划 不久 渡口

3、繁多的样子 开阔明亮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整齐的样子 愉快的样子

妻子儿女 乡邻 与世隔绝的地方

桃花源以外的人 隔断 不用说,更不必说

不值得 没有实现 访求,探求 指小孩

4、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写桃

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5、自然环境的美好,社会环境的平静,人们生活的恬适。或:美丽富饶,安宁和平,人们安居乐业。

6、 为世外的战乱纷争而叹惋,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叹惋。

7、 反映桃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也反映了桃源人生活富足。

8、 世外桃源 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

9、 环境美丽,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10、 这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虽民风淳朴,但生产力低下,是封建社会状态下的小农经济,

只能是当时的理想社会,而不是今天我们向往的理想社会。

11、 对黑暗动荡的现状不满,对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

12、 桃花林芳草鲜美,桃花源土地平旷。

13、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往来种作”和“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或: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豁然开朗。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落英缤纷。

14、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出去。

15、景物描写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


相关内容

  • [三峡]复习题
  • <三峡> (郦道元) 一.文学常识填空. ⑪<三峡>一文选自_____.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给<水经>作注写成了<________>. ⑫三峡具体指哪三峡? . . 二.给加粗字注音. ①曦( )月 ②沿溯( )阻绝 ③素湍 ...

  •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练习题
  • 初三( )班 姓名: <醉翁亭记>练习题 一. 解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临: )3.饮少辄醉(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云归而岩穴螟( )6.晦明变化者( ) 7.野芳发而幽香(野芳: )(发: )8.佳木秀而繁阴(秀: ...

  • 山东省莱州市郭家店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练习新人教版
  • <桃花源记>练习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公开课教案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鉴赏本文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的内容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补充习题下册参考答案
  •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补充习题 下册参考答案 识字一补充习题参考答案: 一.看看图,写出你想到的词语. 爷爷 欢乐 升旗 学生 龙舟 节日 休息 惬意 二.连一连,读一读. 清明--扫墓 端午--赛龙舟 中秋--赏月 春节--吃饺子 端午--吃粽子 中秋)吃月饼 三.读一读,再选字填空. 1. 圆 2. ...

  • 桃花源记练习题
  • 一. 主要内容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寄托了作者对这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 二.理解型默写题 1.描写 ...

  • 2013华工_大学语文B随堂练习及答案
  • 2013华工_大学语文B 随堂练习及答案 1. 诗经最具代表性的章法结构是( ) A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B.层层递进 C .首尾呼应 D.赋.比.兴 参考答案:A .... 2. 周平王东迁后,一位大夫回到西周故都,只见黍苗遍野,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不禁悲从中来,对天呼号.这种对<黍离> ...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说明:主观题答案不唯一,仅供参考,学生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另外,本册片断练习计入"每周三写"中.] 1.长城和运河 第1课时[自主检测]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 中华民族的祖先 [自能拓展]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 秦兵马俑 圆明园 北京故宫 拉萨布达 ...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短文练习题及答案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短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三月桃花水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 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