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学结课论文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三峡工程的建设给我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为避免引发更多的问题,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三峡大坝蓄水前后库区的气候、水环境、生物多样性、自然灾害情况等项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最后作出的结论。

关键词:三峡工程 库区 生态环境 影响分析

一、三峡工程基本资料

三峡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镇,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工程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大坝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三峡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600多公里,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水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水电站,现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三峡库区包含了长江流域因三峡水电站的修建从而被淹没的湖北省所辖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恩施州所辖的巴东县;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及重庆核心城区(包括渝中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江北区)。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

二、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气候

1.1降雨

三峡水库的修建蓄水,改变了库区的大气循环,并通过峡谷效应和温室效应两种机制,进而影响到长江流域长期以来固有的大气循环,对流域的降雨季节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水气顺温差期主要为冬春季,在三峡狭管对流效应的作用下,管内自东向西空气流速快,在上游被加强的入川空气上升后对西北冷气流形成一定的排斥作用,不利于西南暖湿气流和西北冷气流冷暖交汇,这样加剧上游干旱天气的发生;在下游对东南太平洋暖气流和北方冷空气形成吸合作用,有利于太平洋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交汇增加雨雪天气。在空气逆温差期主要为夏秋季,由于发生狭管

阻流现象,减缓了三峡空气的输送,在上游斥力减小将有利于西北冷气流和西南暖气流冷暖交汇,雨水会增多,并且越是边际地区斥力越小雨水增加越多;在下游会减弱对东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的吸合作用,雨水会减少,而且其影响程度呈现从三峡口由近及远逐步减弱,雨水会偏向长江口、长江流域边际地区转移。

1.2气温

大面积水体替代陆地,将对区域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体来看,大型水库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起到“缓冲”和“调节”的作用,通过升高最低气温、降低最高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气温的日差以及年内变差和年际差异。大型水库对年均气温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利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一般来说,在北方寒冷地区,水库主要充当“热源缓冲”,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的年均气温,而在南方炎热地区,则主要充当“冷源缓冲”,可能会降低局地的年均气温。三峡水库位于我国湿润地区,年均气温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其以充当“冷源缓冲”为主,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库区的年均气温,特别是夏季气温,但在冬季,由于水体放热,局地气温会在一定程度上升高。

1.3风速

由于水面替代原来凸凹不平的陆面,三峡水库修建将在总体上增大库区风速,对于个别狭窄河段,由于河谷的狭管效应减弱,水库的风增速效应可能不太明显。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一般会在库区出现“水陆风”现象,即白天风由水库吹向沿岸,而在夜间则相反,风由陆地吹向水面。

1.4蒸发

三峡工程蓄水后,由于水面面积的增大,势必会增大局地的实际蒸发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湿度。综合考虑三峡水库的“冷源降温”作用、空气湿度的增大,及库面风增速效应,局地年蒸发能力可能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但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蒸发能力的年内分配过程。

2. 水环境

2.1水文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长江的水文形势有所改变。库区江道的河段形成了天然水库,水位抬升,江面增大,流速减缓。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水库的调蓄作用,在枯水期的1~4月,水库下泄流量稍有增加,汛末10月的流量减少,河道水位及冲於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河流水文形势的改变将对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下游有关环境要素产生影响。

2.2库区泥沙淤积

大坝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和沉积模式,我们都知道大坝建成后,泥沙将淤积在坝前,不能很好的排到下游区域,一旦泥沙淤积到一定程

度将抬高上游水位,从而危及下游的安全。例如, 三门峡工程为了使黄河下游“地上河”不再淤高, 设计时想把黄河的泥沙全部拦截在三门峡水库内, 使黄河下游变清, 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上游的渭河, 并且设计中没有设置底孔排沙系统, 后经两次改建渭河下游泥沙仍大量淤积, 这不仅使蓄水库容减少而且形成了“地上河”经常引起洪涝灾害。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和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呼吁“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不再发电”可见, 三门峡水库的教训是深刻的。而长江每年要携带5亿立方米的泥沙进入三峡,但其中大部分都无法排出去,水库因此将出现淤塞。而大坝建成后,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世界自然基金会今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通过大坝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对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坏。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状况的变化则会产生另外的问题。随着水中沉淀物的减少,阳光可以照到更深的水中,进而促使下层的藻类滋生,影响航道的安全。

2.3水质

水库形成后,水流速减慢,水底重金属大量沉积,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尤其库尾最为明显。经分析预测,在库尾重庆段水库中,各种污染物浓度将增加34.5%~146.0%.库区居民多以库水为饮用水源或利用水库发展养殖,水中各种污染物将通过饮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对居民产生长期的健康影响,居民慢性非传染疾病和介水传染病发病率将呈上涨趋势。

库区人们对三峡工程影响环境的最大担忧来自水库的污染。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泄而积蓄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的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经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了水土流失现象。蓄水后,库湾及支流回水区,多次出现水化现象,主要是由于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1.2厘米/秒,几乎不在流动,引起扩散能力减弱,使水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域纳污能力下降。

3. 库区生物多样性

由于三峡库区是我国东西地市和南北气候 的交汇过渡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使得这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三峡库区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主干道最大的水库湿地,也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湿地。因此,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库区鸟类区系组成和数量。

3.1动物多样性

三峡库区现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9目100科298属575种。其中,中国特有种58种,国家级保护动物76种,包括10种I 级保护动物和66种II 级保护动物。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的变化及人为干扰将对动物产生着一定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动物生境及活动范围的改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长江三峡工程1997-2008年生态与环境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实施,对库区动物种类产生了一定的波动,但总体来看仍保持在575种。此外,修筑堤坝将使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的正常生活习性受到影响, 生活环境被打破, 严重的会造成灭绝。例如:长江特有的

白甲鱼、岩原鲤、中华鲅在渔业产量中的比重已很少, 特别是白暨豚近几年来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3.2植物多样性

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据三峡环境监测公报中的调查结果,三峡库区共有高等植物6088种。三峡库区地方特有植物34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56种,其中I 级、II 级和III 级保护物种分别为4种、23种和29种。

三峡工程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库蓄水对陆生植物种质资源和生境的直接淹没,以及由于淹没而改变范围的人类活动对陆生植物,尤其是库区特有和珍稀濒危植物影响较大。受淹没影响的库区特有植物和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共6种,分别是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巫溪叶底珠、巫山类芦、宜昌黄杨和鄂西鼠李。

库区水体流速降低,自净能力下降,造成了富营养化现象的出现。以湖北库区干支流为例,目前三峡库区湖北段干支流蓄水前共鉴定藻类7门66属79种,蓄水后,藻类总类数增至151种,干流和支流分别增加了72种和60种。

4. 自然灾害情况

4.1地震

水库蓄水是引起岩体中应力集中和能量释放而产生地震的直接原因。水库地震一般是在水库蓄水达一定时间后发生,多分布在水库下游或水库区,有时在大坝附近。水体荷载产生的静压力和孔隙流体压力,引起断层面滑动而发生水库地震。当水库蓄水后,水体的重量对库底岩石产生很大的静压力,可使库区及周围岩体发生变形。引起断层两侧岩体的相对运动,从而导致地震的发生。同时,水是一种润滑剂,可使摩擦阻力减少,使裂隙易于发生位移。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三峡地区仪器可测到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破坏性的地震,但是地震专家认为有可能发生六级或六点五级地震。但是三峡库区的建筑,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之后的新建的民居建筑物都没有抗震设计,一旦发生六级或六点五级地震,一场地质大灾难不可避免。

4.2滑坡

三峡水库蓄水,自然水位被最大抬高一百多米,库水上升使得原来处于比较干燥状态的岩土变为饱和状态,导致力学强度降低。蓄水位每年在海拔145米至海拔175米之间反复变动,水位的大幅度和快速的变动,促使古老滑坡重新复活。水库蓄水后,江面变宽,波浪的淘蚀作用加强,波浪的淘蚀使得库岸失去稳定。三峡库区地震次数大为增加,虽然还没有发生三峡工程论证认为有可能发生的

6.5级的地震,但是不断发生的微震,使得两岸岩土更加松动,更加容易失去稳定。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说,三峡库区的滑坡地带一共一百五十余处,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35米后,三峡库区的滑坡地带上升到一千五百余处,是论证报告的十倍。受水库波浪的淘蚀,白帝城所在的山体有可能会坍塌下来的危险,现在白帝城海拔130-180米处加砌水泥围墙,以防万一。

三、小结

基于上述研究,得到了以下一些结论,并希望能够为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

境的影响做出合理解释。

1. 三峡工程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库区的地理条件,从而影响了库区的气候。对库区及周边区域的降雨、气温、风速、蒸发量等产生了一定影响。

2. 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各项因素的分析,发现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库区陆生及水生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等有直接影响,对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及水质产生了间接影响。

3. 三峡库区建成后,库区地震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在后期趋于稳定。对库区滑坡数量明显增多。

五、结语

由于大坝建设对生态系统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利弊皆有,虽然它对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破坏,但是它在防洪、发电等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对于这样巨大的水利工程,需要时间来验证它的伟大。尽管如此,我们在规划大坝建设时不要只着眼于当前利益,而要从长远出发,深入研究到底某处是否有必要建坝,以及大坝建成后,我们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来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这对以后的建设有一个启示作用。同时,人与其他所有的生物都共同生活在地球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我们只有和谐友好相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是切合实际的,才是可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张强,万素琴,毛以伟,等。三峡库区复杂地形下的气温变化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

毛以伟,陈正洪,王钰,等。三峡水库坝区蓄水前水体对水库周边气温的影响[J]。气象科技,2005

邓春光. 三峡库区容量及富营养化研究[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湖北省统计局. 湖北省统计年鉴(2001-2008) [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8 建柱. 三峡大坝的修建对库区动物的影响[M]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

方子云主编.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环境水利分册.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国家环境保护局.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检测公报(2007)[R].2007

黄真理 吴炳方 敖良贵.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研究. 北京出版社2006 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郭思海 赵广军 陈延国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J] 价值工程2010

温铭生 李铁峰 王连俊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与地质环境关系分析[J]水文工程地质 魏复盛 张建辉 何立环等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的关键在源头控制与削减[J]中国工程科学 2009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三峡工程的建设给我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为避免引发更多的问题,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三峡大坝蓄水前后库区的气候、水环境、生物多样性、自然灾害情况等项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最后作出的结论。

关键词:三峡工程 库区 生态环境 影响分析

一、三峡工程基本资料

三峡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斗坪镇,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工程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大坝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三峡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600多公里,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三峡水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2012年7月4日投产,这意味着,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的水电站,现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三峡库区包含了长江流域因三峡水电站的修建从而被淹没的湖北省所辖的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恩施州所辖的巴东县;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开县、万州区、忠县、涪陵区、丰都县、武隆县、石柱县、长寿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及重庆核心城区(包括渝中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江北区)。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

二、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气候

1.1降雨

三峡水库的修建蓄水,改变了库区的大气循环,并通过峡谷效应和温室效应两种机制,进而影响到长江流域长期以来固有的大气循环,对流域的降雨季节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水气顺温差期主要为冬春季,在三峡狭管对流效应的作用下,管内自东向西空气流速快,在上游被加强的入川空气上升后对西北冷气流形成一定的排斥作用,不利于西南暖湿气流和西北冷气流冷暖交汇,这样加剧上游干旱天气的发生;在下游对东南太平洋暖气流和北方冷空气形成吸合作用,有利于太平洋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交汇增加雨雪天气。在空气逆温差期主要为夏秋季,由于发生狭管

阻流现象,减缓了三峡空气的输送,在上游斥力减小将有利于西北冷气流和西南暖气流冷暖交汇,雨水会增多,并且越是边际地区斥力越小雨水增加越多;在下游会减弱对东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的吸合作用,雨水会减少,而且其影响程度呈现从三峡口由近及远逐步减弱,雨水会偏向长江口、长江流域边际地区转移。

1.2气温

大面积水体替代陆地,将对区域气温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体来看,大型水库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起到“缓冲”和“调节”的作用,通过升高最低气温、降低最高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气温的日差以及年内变差和年际差异。大型水库对年均气温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利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一般来说,在北方寒冷地区,水库主要充当“热源缓冲”,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的年均气温,而在南方炎热地区,则主要充当“冷源缓冲”,可能会降低局地的年均气温。三峡水库位于我国湿润地区,年均气温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其以充当“冷源缓冲”为主,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库区的年均气温,特别是夏季气温,但在冬季,由于水体放热,局地气温会在一定程度上升高。

1.3风速

由于水面替代原来凸凹不平的陆面,三峡水库修建将在总体上增大库区风速,对于个别狭窄河段,由于河谷的狭管效应减弱,水库的风增速效应可能不太明显。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一般会在库区出现“水陆风”现象,即白天风由水库吹向沿岸,而在夜间则相反,风由陆地吹向水面。

1.4蒸发

三峡工程蓄水后,由于水面面积的增大,势必会增大局地的实际蒸发损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湿度。综合考虑三峡水库的“冷源降温”作用、空气湿度的增大,及库面风增速效应,局地年蒸发能力可能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但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蒸发能力的年内分配过程。

2. 水环境

2.1水文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长江的水文形势有所改变。库区江道的河段形成了天然水库,水位抬升,江面增大,流速减缓。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水库的调蓄作用,在枯水期的1~4月,水库下泄流量稍有增加,汛末10月的流量减少,河道水位及冲於状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河流水文形势的改变将对三峡库区及长江中下游有关环境要素产生影响。

2.2库区泥沙淤积

大坝的建设将改变库区和下游河道泥沙的输移和沉积模式,我们都知道大坝建成后,泥沙将淤积在坝前,不能很好的排到下游区域,一旦泥沙淤积到一定程

度将抬高上游水位,从而危及下游的安全。例如, 三门峡工程为了使黄河下游“地上河”不再淤高, 设计时想把黄河的泥沙全部拦截在三门峡水库内, 使黄河下游变清, 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上游的渭河, 并且设计中没有设置底孔排沙系统, 后经两次改建渭河下游泥沙仍大量淤积, 这不仅使蓄水库容减少而且形成了“地上河”经常引起洪涝灾害。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和前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呼吁“三门峡水库停止蓄水不再发电”可见, 三门峡水库的教训是深刻的。而长江每年要携带5亿立方米的泥沙进入三峡,但其中大部分都无法排出去,水库因此将出现淤塞。而大坝建成后,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世界自然基金会今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通过大坝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对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坏。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状况的变化则会产生另外的问题。随着水中沉淀物的减少,阳光可以照到更深的水中,进而促使下层的藻类滋生,影响航道的安全。

2.3水质

水库形成后,水流速减慢,水底重金属大量沉积,自净能力降低,水质恶化,尤其库尾最为明显。经分析预测,在库尾重庆段水库中,各种污染物浓度将增加34.5%~146.0%.库区居民多以库水为饮用水源或利用水库发展养殖,水中各种污染物将通过饮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对居民产生长期的健康影响,居民慢性非传染疾病和介水传染病发病率将呈上涨趋势。

库区人们对三峡工程影响环境的最大担忧来自水库的污染。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泄而积蓄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的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经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了水土流失现象。蓄水后,库湾及支流回水区,多次出现水化现象,主要是由于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1.2厘米/秒,几乎不在流动,引起扩散能力减弱,使水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域纳污能力下降。

3. 库区生物多样性

由于三峡库区是我国东西地市和南北气候 的交汇过渡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多元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使得这里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三峡库区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主干道最大的水库湿地,也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湿地。因此,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库区鸟类区系组成和数量。

3.1动物多样性

三峡库区现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9目100科298属575种。其中,中国特有种58种,国家级保护动物76种,包括10种I 级保护动物和66种II 级保护动物。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的变化及人为干扰将对动物产生着一定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动物生境及活动范围的改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长江三峡工程1997-2008年生态与环境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实施,对库区动物种类产生了一定的波动,但总体来看仍保持在575种。此外,修筑堤坝将使鱼类特别是洄游性鱼类的正常生活习性受到影响, 生活环境被打破, 严重的会造成灭绝。例如:长江特有的

白甲鱼、岩原鲤、中华鲅在渔业产量中的比重已很少, 特别是白暨豚近几年来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3.2植物多样性

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据三峡环境监测公报中的调查结果,三峡库区共有高等植物6088种。三峡库区地方特有植物34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56种,其中I 级、II 级和III 级保护物种分别为4种、23种和29种。

三峡工程对陆生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库蓄水对陆生植物种质资源和生境的直接淹没,以及由于淹没而改变范围的人类活动对陆生植物,尤其是库区特有和珍稀濒危植物影响较大。受淹没影响的库区特有植物和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共6种,分别是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巫溪叶底珠、巫山类芦、宜昌黄杨和鄂西鼠李。

库区水体流速降低,自净能力下降,造成了富营养化现象的出现。以湖北库区干支流为例,目前三峡库区湖北段干支流蓄水前共鉴定藻类7门66属79种,蓄水后,藻类总类数增至151种,干流和支流分别增加了72种和60种。

4. 自然灾害情况

4.1地震

水库蓄水是引起岩体中应力集中和能量释放而产生地震的直接原因。水库地震一般是在水库蓄水达一定时间后发生,多分布在水库下游或水库区,有时在大坝附近。水体荷载产生的静压力和孔隙流体压力,引起断层面滑动而发生水库地震。当水库蓄水后,水体的重量对库底岩石产生很大的静压力,可使库区及周围岩体发生变形。引起断层两侧岩体的相对运动,从而导致地震的发生。同时,水是一种润滑剂,可使摩擦阻力减少,使裂隙易于发生位移。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三峡地区仪器可测到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破坏性的地震,但是地震专家认为有可能发生六级或六点五级地震。但是三峡库区的建筑,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之后的新建的民居建筑物都没有抗震设计,一旦发生六级或六点五级地震,一场地质大灾难不可避免。

4.2滑坡

三峡水库蓄水,自然水位被最大抬高一百多米,库水上升使得原来处于比较干燥状态的岩土变为饱和状态,导致力学强度降低。蓄水位每年在海拔145米至海拔175米之间反复变动,水位的大幅度和快速的变动,促使古老滑坡重新复活。水库蓄水后,江面变宽,波浪的淘蚀作用加强,波浪的淘蚀使得库岸失去稳定。三峡库区地震次数大为增加,虽然还没有发生三峡工程论证认为有可能发生的

6.5级的地震,但是不断发生的微震,使得两岸岩土更加松动,更加容易失去稳定。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说,三峡库区的滑坡地带一共一百五十余处,三峡水库蓄水至海拔135米后,三峡库区的滑坡地带上升到一千五百余处,是论证报告的十倍。受水库波浪的淘蚀,白帝城所在的山体有可能会坍塌下来的危险,现在白帝城海拔130-180米处加砌水泥围墙,以防万一。

三、小结

基于上述研究,得到了以下一些结论,并希望能够为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

境的影响做出合理解释。

1. 三峡工程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库区的地理条件,从而影响了库区的气候。对库区及周边区域的降雨、气温、风速、蒸发量等产生了一定影响。

2. 通过对影响生态环境各项因素的分析,发现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于库区陆生及水生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等有直接影响,对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及水质产生了间接影响。

3. 三峡库区建成后,库区地震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在后期趋于稳定。对库区滑坡数量明显增多。

五、结语

由于大坝建设对生态系统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利弊皆有,虽然它对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破坏,但是它在防洪、发电等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对于这样巨大的水利工程,需要时间来验证它的伟大。尽管如此,我们在规划大坝建设时不要只着眼于当前利益,而要从长远出发,深入研究到底某处是否有必要建坝,以及大坝建成后,我们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来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这对以后的建设有一个启示作用。同时,人与其他所有的生物都共同生活在地球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我们只有和谐友好相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是切合实际的,才是可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张强,万素琴,毛以伟,等。三峡库区复杂地形下的气温变化特征[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

毛以伟,陈正洪,王钰,等。三峡水库坝区蓄水前水体对水库周边气温的影响[J]。气象科技,2005

邓春光. 三峡库区容量及富营养化研究[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湖北省统计局. 湖北省统计年鉴(2001-2008) [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8 建柱. 三峡大坝的修建对库区动物的影响[M]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

方子云主编.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环境水利分册.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国家环境保护局.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检测公报(2007)[R].2007

黄真理 吴炳方 敖良贵.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研究. 北京出版社2006 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郭思海 赵广军 陈延国 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J] 价值工程2010

温铭生 李铁峰 王连俊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与地质环境关系分析[J]水文工程地质 魏复盛 张建辉 何立环等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的关键在源头控制与削减[J]中国工程科学 2009


相关内容

  • 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影响研究
  •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影响研究 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水利水电工程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 桃城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河道整治水利建设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桃城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河道整治|水利建设论文选题题目 桃城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河道整治|水利建设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 ...

  • 环境生态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环境生态毕业论文选题(115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 ...

  • 河流保护与生态修复
  • 第26卷第2期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年4月 !!!:!!型!:兰垒壑竺!!!!呈墅!!呈!!竺!塞!!竺!!壁!!些!坠塞!!!坚堡!!墅!:圣竺! 河流保护与生态修复 龙 笛1,潘巍2 (1.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100084:2.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4) 摘要:分析了 ...

  •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和文献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三 年 三月 二十 日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和文献 本团队专业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仿真编程.数据统计.图表绘制以及相关理论分析等. 环境工程毕业论文题目和文献: 苯加氢精制 ...

  • 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论文
  • 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论文 摘 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毛泽东同志早就为我们指出了农业水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农业水利是农业建设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因此,我们要创新思维改革过去水利工程一贯的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设计出功能配套齐全的水利建 ...

  •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论文
  • 摘要:水利是属于国家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指标,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蕴含量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为6.76亿kw,可能开发利用的达3.78亿kw,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只达到19.30%,与发达国家60%的开发程度相 ...

  • 环境地质学课程论文
  • 矿产资源开发的地质环境影响极其反思 --以 11· 3 河南义马煤矿事故为例 摘要: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破坏性影响. 本文概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的普遍影响. 通过分析河南义马煤矿事故的事 故原因.过程及危害,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对加强矿山环境保护 ...

  • 论水资源开发论文
  • 论水资源开发 班级: 学号: 姓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目前全国 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与此同时,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