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散文诗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也是古今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文学巨匠们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赞颂及思念之情的!

1. 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 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一课时 金色花

一、新课导入

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歌。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嗅(xiù):闻(气味)。 .

《罗摩衍(mó yǎn)那》:印度长篇叙事诗。 ..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偷地笑。 .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

沐浴(mù 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

2.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3.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文朗诵

深情诵读课文,以点名诵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诵读,并说说朗读时应怎样注意人物的语气、感情。

【交流点拨】示例: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二)整体感知

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 的时候,我就 ”说一说。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交流点拨】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和一个 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交流点拨】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交流点拨】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说说你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几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以为得意的样子。

四、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妈妈(勤劳美丽、爱孩子、 → 孩子(活泼机灵、爱妈妈、聪明、神奇)

圣洁、笃信宗教)

做祷告 →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读书 →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

保护母亲的视力)

去牛棚时 → 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五、拓展延伸

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 ”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交流】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准备的甘甜的

水,使她变得容光焕发!

第二课时 荷叶母亲

一、新课导入

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下面的这首歌曲。(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为了子女“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首千古绝唱道出了母爱的真谛。母爱是线,不停编织着我们的梦想;母爱如灯,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前程;母爱似水,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然而,读了冰心的《荷叶 母亲》,我们又能悟出母爱是什么呢?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并蒂: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菡萏(hàn dàn):荷花。 ..

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

欹斜(qī):倾斜。 .

荫蔽:遮蔽。

2.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散文集《往事》。她的诗以歌颂

(一)诗文朗诵

1.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进行,互读互听,共同提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抽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做点评。)

(二)整体感知

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交流点拨】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三)深层探究

1.作者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交流点拨】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时的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散漂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小结】将情绪寄托于具体的景物。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为抒发对母亲

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交流点拨】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不过是如此脆弱的水珠而已。

3.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

【交流点拨】(1)因为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我”是风吹雨打下的荷花,而母亲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爱意,又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2)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对象。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

(3)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出,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4.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5.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着从写景、意境、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交流点拨】文章美在三处:意识场景美,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二是意境美,作者被美景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三是情感美,母亲是纯洁的,总是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亲是无私的,她将永远罩临着你,伴随你一生。

四、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 借物喻人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 赞颂母爱

五、拓展延伸

仿写句子。

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交流】例: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纷。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好的感情,也是古今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文学巨匠们是如何表达对母亲的赞颂及思念之情的!

1. 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 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第一课时 金色花

一、新课导入

曾有一部电影,平凡简单却轰动一时;曾有一首歌曲,歌词浅显却传唱至今。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下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是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歌。世上对我们好的人当然不只是妈妈,但在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与孩子的文章,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嗅(xiù):闻(气味)。 .

《罗摩衍(mó yǎn)那》:印度长篇叙事诗。 ..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偷地笑。 .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

沐浴(mù 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

2.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3.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文朗诵

深情诵读课文,以点名诵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诵读,并说说朗读时应怎样注意人物的语气、感情。

【交流点拨】示例: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二)整体感知

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 的时候,我就 ”说一说。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交流点拨】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和一个 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交流点拨】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交流点拨】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4.说说你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几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以为得意的样子。

四、板书设计

金色花

泰戈尔

妈妈(勤劳美丽、爱孩子、 → 孩子(活泼机灵、爱妈妈、聪明、神奇)

圣洁、笃信宗教)

做祷告 →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读书 →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

保护母亲的视力)

去牛棚时 → 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五、拓展延伸

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 ”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交流】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准备的甘甜的

水,使她变得容光焕发!

第二课时 荷叶母亲

一、新课导入

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下面的这首歌曲。(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为了子女“黑发泛起了霜花”“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首千古绝唱道出了母爱的真谛。母爱是线,不停编织着我们的梦想;母爱如灯,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前程;母爱似水,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然而,读了冰心的《荷叶 母亲》,我们又能悟出母爱是什么呢?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并蒂: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菡萏(hàn dàn):荷花。 ..

徘徊(pái 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

欹斜(qī):倾斜。 .

荫蔽:遮蔽。

2.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和小说散文集《往事》。她的诗以歌颂

(一)诗文朗诵

1.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进行,互读互听,共同提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抽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做点评。)

(二)整体感知

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交流点拨】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

(三)深层探究

1.作者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交流点拨】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时的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散漂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小结】将情绪寄托于具体的景物。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为抒发对母亲

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交流点拨】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不过是如此脆弱的水珠而已。

3.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

【交流点拨】(1)因为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我”是风吹雨打下的荷花,而母亲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爱意,又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2)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对象。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

(3)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出,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4.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5.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着从写景、意境、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交流点拨】文章美在三处:意识场景美,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二是意境美,作者被美景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三是情感美,母亲是纯洁的,总是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亲是无私的,她将永远罩临着你,伴随你一生。

四、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 借物喻人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 赞颂母爱

五、拓展延伸

仿写句子。

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交流】例: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纷。


相关内容

  • 2013春[幼儿文学]作业4答案
  • 幼儿文学作业4答案 第1题.判断题 1. 幼儿散文是传达幼儿生活情趣及心灵感受,适合幼儿审美需求和欣赏水平的散文.( 参考答案: √ ) 2.20世纪70年代,幼儿散文才得以真正崛起.( ) 参考答案: × 3.幼儿散文的欣赏对象主要是幼儿园小班孩子.( ) 参考答案: × 4.幼儿散文的语言既生活 ...

  • 2017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 2017年高考文学作品之散文阅读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 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 阅读方法,命题类型,答题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20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考情解读.散文的基本知识 教学步骤: 一. ...

  • 大学语文A1
  • 大学语文A1 一.判断题 1.<吴越春秋·弹歌>是一首古老的祭歌.( ) 答案: 错 2.李白诗歌的风格以自然冲淡为主.( ) 答案: 错 3.姜夔的词被张炎讥为"七宝楼台".( ) 答案: 错 4.<珠玉词>是晏殊的词集.( ) 答案: 对 5.曹操的文 ...

  • 节选自王充闾[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上世纪末,散文创作空前繁荣.其中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是思辨化.大型化,即所谓"大散文",如文化散文.思想随笔等:一方面呈情感化.软化.细化趋向,即所谓"小散文",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 ...

  • 散文诗[海燕]阅读答案
  • 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海鸥在暴风雨来 ...

  • 散文阅读1
  • 散文阅读 考什么 散文阅读时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值大多在15分左右. 考查内容: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我文章主题: 2.分析文章的线索,理清思路 3.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4.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从修辞的角度欣赏句子 5.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6.理解文章抒发的感情和抒情方式 常考题型与解 ...

  • 杨振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阅读答案
  • 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 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合戏剧.小说.新诗.散文计算一下成绩,要推散文的成就最高,其次是小说,也因为与散文最近的原因.诗是迟放的花枝.戏剧呢,直至抗战以来,因为它是宣传比较有利的工具,才吸引了许多有才能的作家,不断努力的写作.到今天似又为电影所转移二但无论如何,都还比不上散文的成 ...

  •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仍是不会?名师携答题模板来袭轻松拿分!
  • 针对散文阅读总是不会的问题,上学君特邀冯叶老师针对性的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下面是本次答疑汇总,希望对同学们语文散文阅读有所帮助. 问题1:小说和散文的答题格式 老师:小说结合三要素作答,人物,情节,环境. 散文题型较多,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1.解释该词语或者句子的字面义 2.若有修辞,先点名 ...

  • 散文作品的结构(师版)
  •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专题指导一 第一节 作品的结构 作品的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表现,指各部分材料之间的组合形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分析文章的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写作 ...

  • 散文阅读指导1
  • 散文阅读指导 阅读散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依据散文的文体特征,深思散文的"形""神"关系,理清散文的行文思路. 散文文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聚".只有真正的认识并很好的理解了散文的这一特征,才有可能真正做好散文阅读.很多应试者觉得散文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