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类别:小学数学 编号: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P37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利用学会的综合知识测量和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感受“等积转换”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上升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获得同一种材料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结论。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已有知识状态,我想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动手、自己操作、自己总结、自己运用,而教师只是稍作引导、稍作指导、稍作提示,让学生在自主的发展空间内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引入课题。

1.直观展示。

教师出示各类物体,有规则的物体,如:易拉罐、魔方、蛋卷、牙膏的包装盒等。也有不规则的物体,如:土豆、不规则的铁块、苹

果、石块等,一一展示在讲台上。

2.分层提问。

(1)这些物体中哪些你会计算他们的体积?怎样计算?(生答,教师板书计算方法)。

(2)哪些物体你不会计算他们的体积?为什么?(生交流)

3.引入课题。

谈话:生活中很多不规则的物体他们的体积都无法直接计算出

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物体无处不在,那么他们的体积究竟该如何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师板书课题: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各类物体,使学生感受到很多物体的体积无法直接计算,那么这些物体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呢?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学生的学习欲望,直接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与此同时通过提问:“哪些物体的体积你会计算?怎样计算?”让学生回顾交流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提供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 互动交流,探索方法。

1.提出问题。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不规则的物体,比如这枚土豆,(教师手持土豆)他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呢?

2.启发诱导。

引导:我们已经会计算哪些物体的体积?那么这枚土豆的体积能不能也转化成你会计算的物体的体积再进行计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转换方案。(学生自由

发言说方案)

3.交流方案。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测量方案,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比较交流哪种方案较好,引导学生把土豆的体积转化成上升的水的体积来进行计算。

4.设计步骤。

(1)谈话:如果我们把土豆的体积转换成上升水的体积,那么我们该需要哪些用具,(规则物体的容器、适量的水)又该测量哪些数据呢?指名说一说该测量那些数据?

(2)引导学生交流试验的步骤。

【设计意图: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稍加引导引导,学生便可回忆起上学期在讲述物体体积的意义时,苹果放入水中水面为何会上升这个问题,这样学生便会通过教师的引导,想到可以把不规则物体体积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因此这个问题我选择放手让学生自由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一定能够想到不同的方案,再通过这些方案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教材中方案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实验步骤的设计,加深对利用转化的思想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操作实践。

1.小组合作测量土豆的体积。

(1)引导:在设计的方案中我们知道要测量土豆的体积也就是要测量上升水的体积,那么要求上升水的体积该知道什么?我们该测量什么呢?

引导学生先测量相关数据计算出容器的底面积。同时出示下表引导学生边实验边填写。

(2)引导学生取适量的水放入容器,测量放入土豆前水面的高,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要把土豆完全浸没在水中

(3)把土豆完全浸没在水中,测量放入土豆后水面的高度。

(4)算出水面上升的高度从而计算出上升水的体积也就是土豆的

体积。

(5)交流反馈:说说土豆的体积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说说实际操作中该注意什么?(一定要把土豆完全浸没在水中)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第二个环节中已经对实验步骤比较了

解,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就是直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积累操作实践中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一般性方法。】

2.小组合作测量铁块的体积

(1)谈话:我们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知道了土豆的体积,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出两铁块的体积吗?

(2)小组活动:分别测量两块铁块的体积并用天平称出他们的质量。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先称质量再测量体积,同时注意边测量边填写下表

(3(比值都是7.8)

(4)指名交流自己的发现,小结:同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两块铁块的体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的认识,感受转换的数学思想,并获得同一种材料,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结论,为测量出第三块铁块的体积做好准备。】

四、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1.动手操作,算出第三块铁块的体积。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发现的结论算出第三块铁块的体积。

(2)指名说说算第三块铁块的思考过程。(先称出第三块铁块的质量,再用称出的质量除以7.8)

(3)动手操作并计算出第三块铁块的体积。

(4)交流反馈,说说列式的理由。

2.拓展延伸

(1)谈话:生活中有很多材料,他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一定的,比如说铜,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8.92g/cm3,如果测量你手中铜块的体积,你打算怎样测量?

(2)交流测量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比值一定进行测量

(3)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第三块铁块的体积,使学生加深对“同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结论的认识,从而掌握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另一种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供铜的质量和体积比值的数据,引导学生合理灵活的解决实际的问题,加深对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的再认识】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今天你测量了哪些物体的体积?你是怎样测量它们的体积的?你觉得今天表现的怎样?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总结,使学生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进一步概括总结的目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引导学生不断的反思,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类别:小学数学 编号: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P37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利用学会的综合知识测量和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感受“等积转换”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上升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获得同一种材料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结论。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已有知识状态,我想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动手、自己操作、自己总结、自己运用,而教师只是稍作引导、稍作指导、稍作提示,让学生在自主的发展空间内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运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知,引入课题。

1.直观展示。

教师出示各类物体,有规则的物体,如:易拉罐、魔方、蛋卷、牙膏的包装盒等。也有不规则的物体,如:土豆、不规则的铁块、苹

果、石块等,一一展示在讲台上。

2.分层提问。

(1)这些物体中哪些你会计算他们的体积?怎样计算?(生答,教师板书计算方法)。

(2)哪些物体你不会计算他们的体积?为什么?(生交流)

3.引入课题。

谈话:生活中很多不规则的物体他们的体积都无法直接计算出

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物体无处不在,那么他们的体积究竟该如何计算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师板书课题: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各类物体,使学生感受到很多物体的体积无法直接计算,那么这些物体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呢?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学生的学习欲望,直接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与此同时通过提问:“哪些物体的体积你会计算?怎样计算?”让学生回顾交流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提供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

二、 互动交流,探索方法。

1.提出问题。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不规则的物体,比如这枚土豆,(教师手持土豆)他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呢?

2.启发诱导。

引导:我们已经会计算哪些物体的体积?那么这枚土豆的体积能不能也转化成你会计算的物体的体积再进行计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转换方案。(学生自由

发言说方案)

3.交流方案。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测量方案,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比较交流哪种方案较好,引导学生把土豆的体积转化成上升的水的体积来进行计算。

4.设计步骤。

(1)谈话:如果我们把土豆的体积转换成上升水的体积,那么我们该需要哪些用具,(规则物体的容器、适量的水)又该测量哪些数据呢?指名说一说该测量那些数据?

(2)引导学生交流试验的步骤。

【设计意图: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讲教师稍加引导引导,学生便可回忆起上学期在讲述物体体积的意义时,苹果放入水中水面为何会上升这个问题,这样学生便会通过教师的引导,想到可以把不规则物体体积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因此这个问题我选择放手让学生自由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学生一定能够想到不同的方案,再通过这些方案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教材中方案的可行性。最后通过实验步骤的设计,加深对利用转化的思想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操作实践。

1.小组合作测量土豆的体积。

(1)引导:在设计的方案中我们知道要测量土豆的体积也就是要测量上升水的体积,那么要求上升水的体积该知道什么?我们该测量什么呢?

引导学生先测量相关数据计算出容器的底面积。同时出示下表引导学生边实验边填写。

(2)引导学生取适量的水放入容器,测量放入土豆前水面的高,教师巡视,提示学生要把土豆完全浸没在水中

(3)把土豆完全浸没在水中,测量放入土豆后水面的高度。

(4)算出水面上升的高度从而计算出上升水的体积也就是土豆的

体积。

(5)交流反馈:说说土豆的体积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说说实际操作中该注意什么?(一定要把土豆完全浸没在水中)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第二个环节中已经对实验步骤比较了

解,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就是直接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积累操作实践中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一般性方法。】

2.小组合作测量铁块的体积

(1)谈话:我们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知道了土豆的体积,那么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出两铁块的体积吗?

(2)小组活动:分别测量两块铁块的体积并用天平称出他们的质量。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先称质量再测量体积,同时注意边测量边填写下表

(3(比值都是7.8)

(4)指名交流自己的发现,小结:同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两块铁块的体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的认识,感受转换的数学思想,并获得同一种材料,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结论,为测量出第三块铁块的体积做好准备。】

四、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1.动手操作,算出第三块铁块的体积。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发现的结论算出第三块铁块的体积。

(2)指名说说算第三块铁块的思考过程。(先称出第三块铁块的质量,再用称出的质量除以7.8)

(3)动手操作并计算出第三块铁块的体积。

(4)交流反馈,说说列式的理由。

2.拓展延伸

(1)谈话:生活中有很多材料,他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一定的,比如说铜,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8.92g/cm3,如果测量你手中铜块的体积,你打算怎样测量?

(2)交流测量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比值一定进行测量

(3)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第三块铁块的体积,使学生加深对“同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结论的认识,从而掌握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另一种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供铜的质量和体积比值的数据,引导学生合理灵活的解决实际的问题,加深对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的再认识】

五、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今天你测量了哪些物体的体积?你是怎样测量它们的体积的?你觉得今天表现的怎样?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总结,使学生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进一步概括总结的目的。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引导学生不断的反思,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关内容

  • 有趣的测量教案及反思
  • 有趣的测量 美视国际学校 王 平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魔方.牛奶盒. 橡皮泥.石块. ...

  • 学习新课标,"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 学习新课标,浅谈"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摘 要]"综合与实践"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个新领域,新课标指出"这个领域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使得几何.代数和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有可能以交织在一起的形式出现,使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 ...

  • 七年级科学长度和体积的测量2
  • §1-3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3课时) [设计意图]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重点:学会正确 ...

  • 科学-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
  •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一) [知识要点] 一.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读书的时候的估算 二.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读数 长度单位 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不统一,引出国际单位制米(m).[量课桌,用米表示]但对于大点的距离,我们用千米(km)(公里)表示,小点的距离用分米(dm). ...

  • 抓住课堂生成教学案例
  • 抓住课堂自然生成 (石门县楚江镇一完小五年级 杨蔚) 案例场景: 2011年4月23日的数学课堂 学习内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清晨,接到通知,领导要随堂听课,要我做好准备,我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决定上<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本课的重点是运用具体的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 ...

  • 间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 间接不规则物体密度测量 王鹏飞 郭家汶 李梦雪 一.实验目的 掌握流体静力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的原理. 掌握测量密度的几种方法. 掌握测量的误差分析方法. 二.实验仪器 物理天平(含砝码)(弹簧测力计) 玻璃烧杯 待测物体等 三.实验原理 1.用流体静力法测定外形不 ...

  • 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
  • 七上科学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 一.科学并不神秘 1.自然现象是相对于由人类引发的社会现象而言的,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 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物理现象.地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等. 2.科学研究的对象:科学是一门研 ...

  • 物体的测量质量密度
  • 一.测量初步 质量密度 [知识要求] (一) 测量的初步 1.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长度单位的换算. 2.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选用.放置.观察.度数.记录). 3. 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4.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5. 知道测量长度 ...

  • 测量旗杆的高度
  • 测量旗杆的高度 工具准备:卷尺.竹竿. 1. 用卷尺测量出竹竿的高度,用字母a 表示. 2. 在阳光下,将竹竿竖直站立在地面上.测出竹竿的影长用字母b 表示.同时测出旗杆的影长用字母c 表示. 3. 旗杆的高度用x 表示.根据同时同地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的比的比值相等,所以:a:b=x:c, 即x=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