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小结

淮 阴 工 学 院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名称: 混凝土设计原理 设计题目: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专业层次: 土木工程(本科) 班 级: 土木 1086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2 0 1 1年 1 月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 设计题目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二、 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 、剪力V 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 设计资料

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9.0kN/m

2、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KN/m3, 梁底几梁用15mm. 厚石灰砂桨抹底γ=17 KN/m3 3、材料选用: (1)、混凝土:C25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Ⅱ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Ⅰ级。

2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一、 平面结构布置: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m, 次梁的跨度为5.1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 板的跨度为2m 。楼盖

结构布置图如下:

2、按高跨比条件h ≥

1

l =50,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40

1111

~) L =(283~425)mm ,取h =400mm 。则b =(~) h =

231218

要求h ≥80mm ,取板厚h =80mm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h =((133~200)mm ,取b =200mm 。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h = =(200~300)mm ,取b =250mm 。

二、 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取1m 宽板带计算:

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 20×0.02=0.4 kN/m 80mm钢筋混凝土板 0.8×25=2.0 kN/m 15mm 板底混合砂浆 0.015×17=0.255 kN/m 恒载: g k =2.655 kN/m

活载: q k =9×1=9 kN/m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 0kN /m ,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于是板的

设计值总值: g +q =1. 2g k +1. 3q k =14.886kN/m

2

、板的计算简图:

1⎫⎛111~⎪L =(400~600)mm ,取h =600mm 。则b =(~) h

23⎝1015⎭

次梁截面为200mm ×400mm ,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

跨:

1

l 01=l n +h =2000-100-120+80/2=1820≤1.025l n =1824.5mm

2

取l 01=1820mm (a =120mm)

中跨: l 02=l n =2000mm-200mm =1800mm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图:

计算简图

3、内力计算及配筋: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 表1.0

2

则由M =α(g +q ) l 0可计算出M 1、M B 、M 2、M c ,计算结果如下表:

由题知:b =1000 mm , 设a s =20mm , 则h 0=h -a s =80-20=60mm ,

f c =11. 9N /mm ,f y =210N /mm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J 计算结果表明ζ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

A s =

=0.27与

bh 1000⨯80

0.45

1.27f t

=0.27相等,满足。 =0.45210f y

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M 2、M 3)和中间支座(M c )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4、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6@250。

⑷板角构造钢筋:

双向配置板四角的上部。

5、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

采用弯起式筋, 详见板的配筋图.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次梁的支承情况:

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2.655×2=5.31 KN/m

次梁肋自重: 0.2×(0.4-0.08) ×25=1.6 KN/m

次梁粉刷重 0.015⨯(0.4-0.08)⨯2⨯17=0.1632kN /m 恒载:g k =7.0732kN /m

活载:q k =6⨯2=12kN /m (9*2=18) 设计值总值: g +q =1. 2g k +1. 3q k =31.89KN/m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l 02=l n =5100-250=4850mm 边跨: l 01=l n +=5100-120-+=4975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注31.89 KN/m)

计算简图

3、内力计算:

由M =α(g +q ) l 20可计算出M 1、M B 、M 2、M c ,计算结果如下表:

由V =β(g +q ) l n 可计算出V A 、V Bl 、V Br 、V c ,计算结果如下表 :

⑴、次梁跨中按T 形截面计算,T 形截面的翼缘宽度b ' f ,按

11

b ' f ≤l =⨯5100=1700mm

33

故取b ' f =1700mm 。

梁高: h =400, h 0=400-40=360mm 翼缘厚: h ' f =80mm 判定T 形截面类型:

α1f c b 'f h 'f (h 0-

h 'f 2

) =1.0⨯11.9⨯1700⨯80(360-

80

) =517.888⨯106N ⋅mm 2

⎧54.09kN ⋅m (边跨中)

(71.61)(45.92) =517.888kN ⋅m >⎨

⎩35.42kN ⋅m (中间跨中)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⑵、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 按布置两排纵向钢

筋考虑,取h 0=400-60=340mm ,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 取h 0=360mm

⑶、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的支座范围内各布置一根箍筋。

四、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1、支承情况:

柱截面400×40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

2、荷载计算: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7. 0732⨯5. 1=36. 073kN

主梁自重: (0. 6-0. 08) ⨯0. 25⨯2⨯25=6. 5kN

kN 主梁粉刷重: 2(0. 6-0. 08) ⨯0. 015⨯2⨯17=0. 5304

恒载:G k =43. 103kN 恒载设计值:G =1. 2G k =51. 724kN 活载设计值:Q =9×2×5.1×1.3=119.34kN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主梁计算跨度:

边跨: l 01=l n +

11

b 柱+0. 025l n =5680+⨯400+0. 025⨯5680=6022mm 22

11

≤l n +a +b 柱=5680+370/2+400/2=6065mm ,

22

近似取l 01=6040mm

中跨: l 0=l n +

11

b 柱+b 柱=5600+400/2+400/2=6000mm 22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主梁的计算简图

3、内力计算:

1) 、弯矩设计值:M =k 1GL +k 2QL

其中,k 1 k 2 可由书中附表6-2查取,L 为计算跨度,对于B 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

2)、剪力设计值:V =k 3G +k 4Q ,其中,k 3 k 4 可由书中表查可知。 主梁弯矩计算

由此可作出下列几种情况下的内力图:①+②; ①+③; ①+④

红线:①+④-232.09

-232.09

黄线:①+③蓝线:①+②灰线:①+④

5.55

-43.39

5.5562.25

116.26

116.26

166.43

166.43

215.37

弯矩包络图

215.37

将以上各图绘于同一坐标系上,取其外包线,则为弯矩包络图。 主梁剪力计算

同样可绘出剪力包络:

红线:

①+②蓝线:①+④

剪力包络图

4、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⑴、主梁跨中按T 形截面计算,T 形截面的翼缘宽度b ' f ,按

11

b ' f ≤l =⨯6000=2000mm

33

梁高: h =600,h 0=600-40=540mm (中间跨) , h 0=600-60=540mm (边跨)翼缘厚: h ' f=80mm 判定T 形截面类型:

α1f c b 'f h 'f (h 0-

h 'f 2

) =1. 0⨯11. 9⨯2000⨯80⨯(540-

80

) =952⨯106N ⋅mm 2

⎧215. 11kN ⋅m (边跨中)

=952kN ⋅m >⎨

) ⎩116. 26kN ⋅m (中间跨中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⑵、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 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

h 0=600-70=530mm 。

560

5、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次梁传来的的集中力:F l =36. 073⨯1. 2+79. 56=122. 85kN ,h 1=600-400=200mm 附加箍筋布置范围:s =2h 1+3b =2⨯200+3⨯200=1000mm

mm , 则在长度范围内可布置箍筋的排数:

m =+1=6排, 梁两侧各布置三排。

另加吊筋, A sb =254. 5mm 2,则由:

2f y A sb sin a +m ⋅nf yv A sv 1=2⨯300⨯254. 5⨯0. 707+6⨯2⨯210⨯50. 3=234. 7kN >F l ,

满足要求。

五、关于计算书和图纸的几点说明:

1、经验算各截面的尺寸、最小配筋率均可满足要求。

2、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板、次梁、主梁配筋图,图纸采用2#图纸,2张。 2、结构平面布置图:比例1:200。 3、板的配筋图:比例1:50

,深入板中的长度为500mm 。

,伸出墙边长度为290mm 。

4、次梁的配筋图:比例1:30

通长布置。

,每一方向伸出墙边的长度为500mm 。

⑵、中间支座负钢筋的弯起,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 。 ⑶、②、④号钢筋弯起后在B

支座共同抵抗负弯矩,相当于断。

⑷、离支座边缘50mm 处各设置一个附加箍筋。

⑸、两根⑤号钢筋弯起后在C

支座共同抵抗负弯矩,相当于在矩支座边缘1300mm 处, 在矩支座边缘1300mm 处截

截断。

⑹、B 支座第二批截断的⑦号钢筋, 在距支座边缘1700mm 处截断。

⑺、③号钢筋左端通长兼作第一跨架立筋,右端在距支座边缘2000mm 处截断,与⑦号钢筋在600mm 范围内搭接,兼作第二跨的架立筋。

⑻、⑦号钢筋在C 支座右端通常兼作架立筋。 5、主梁的配筋图:比例1:30

⑵、中间支座负钢筋的弯起,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 。

吊筋.

⑷、离支座边缘50mm 处各设置一个附加箍筋。 ⑸、其余钢筋截断详见配筋图。

两边各布置三排,

另加一根

淮 阴 工 学 院

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名称: 混凝土设计原理 设计题目: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专业层次: 土木工程(本科) 班 级: 土木 1086 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2 0 1 1年 1 月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 设计题目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二、 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 、剪力V 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 设计资料

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9.0kN/m

2、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KN/m3, 梁底几梁用15mm. 厚石灰砂桨抹底γ=17 KN/m3 3、材料选用: (1)、混凝土:C25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Ⅱ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Ⅰ级。

2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一、 平面结构布置: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m, 次梁的跨度为5.1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 板的跨度为2m 。楼盖

结构布置图如下:

2、按高跨比条件h ≥

1

l =50,当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40

1111

~) L =(283~425)mm ,取h =400mm 。则b =(~) h =

231218

要求h ≥80mm ,取板厚h =80mm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h =((133~200)mm ,取b =200mm 。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h = =(200~300)mm ,取b =250mm 。

二、 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取1m 宽板带计算:

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 20×0.02=0.4 kN/m 80mm钢筋混凝土板 0.8×25=2.0 kN/m 15mm 板底混合砂浆 0.015×17=0.255 kN/m 恒载: g k =2.655 kN/m

活载: q k =9×1=9 kN/m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 0kN /m ,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于是板的

设计值总值: g +q =1. 2g k +1. 3q k =14.886kN/m

2

、板的计算简图:

1⎫⎛111~⎪L =(400~600)mm ,取h =600mm 。则b =(~) h

23⎝1015⎭

次梁截面为200mm ×400mm ,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

跨:

1

l 01=l n +h =2000-100-120+80/2=1820≤1.025l n =1824.5mm

2

取l 01=1820mm (a =120mm)

中跨: l 02=l n =2000mm-200mm =1800mm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图:

计算简图

3、内力计算及配筋: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 表1.0

2

则由M =α(g +q ) l 0可计算出M 1、M B 、M 2、M c ,计算结果如下表:

由题知:b =1000 mm , 设a s =20mm , 则h 0=h -a s =80-20=60mm ,

f c =11. 9N /mm ,f y =210N /mm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J 计算结果表明ζ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

A s =

=0.27与

bh 1000⨯80

0.45

1.27f t

=0.27相等,满足。 =0.45210f y

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M 2、M 3)和中间支座(M c )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4、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6@250。

⑷板角构造钢筋:

双向配置板四角的上部。

5、绘制板的配筋示意图:

采用弯起式筋, 详见板的配筋图.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次梁的支承情况:

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 2.655×2=5.31 KN/m

次梁肋自重: 0.2×(0.4-0.08) ×25=1.6 KN/m

次梁粉刷重 0.015⨯(0.4-0.08)⨯2⨯17=0.1632kN /m 恒载:g k =7.0732kN /m

活载:q k =6⨯2=12kN /m (9*2=18) 设计值总值: g +q =1. 2g k +1. 3q k =31.89KN/m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l 02=l n =5100-250=4850mm 边跨: l 01=l n +=5100-120-+=4975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注31.89 KN/m)

计算简图

3、内力计算:

由M =α(g +q ) l 20可计算出M 1、M B 、M 2、M c ,计算结果如下表:

由V =β(g +q ) l n 可计算出V A 、V Bl 、V Br 、V c ,计算结果如下表 :

⑴、次梁跨中按T 形截面计算,T 形截面的翼缘宽度b ' f ,按

11

b ' f ≤l =⨯5100=1700mm

33

故取b ' f =1700mm 。

梁高: h =400, h 0=400-40=360mm 翼缘厚: h ' f =80mm 判定T 形截面类型:

α1f c b 'f h 'f (h 0-

h 'f 2

) =1.0⨯11.9⨯1700⨯80(360-

80

) =517.888⨯106N ⋅mm 2

⎧54.09kN ⋅m (边跨中)

(71.61)(45.92) =517.888kN ⋅m >⎨

⎩35.42kN ⋅m (中间跨中)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⑵、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 按布置两排纵向钢

筋考虑,取h 0=400-60=340mm ,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 取h 0=360mm

⑶、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的支座范围内各布置一根箍筋。

四、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1、支承情况:

柱截面400×40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

2、荷载计算: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7. 0732⨯5. 1=36. 073kN

主梁自重: (0. 6-0. 08) ⨯0. 25⨯2⨯25=6. 5kN

kN 主梁粉刷重: 2(0. 6-0. 08) ⨯0. 015⨯2⨯17=0. 5304

恒载:G k =43. 103kN 恒载设计值:G =1. 2G k =51. 724kN 活载设计值:Q =9×2×5.1×1.3=119.34kN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主梁计算跨度:

边跨: l 01=l n +

11

b 柱+0. 025l n =5680+⨯400+0. 025⨯5680=6022mm 22

11

≤l n +a +b 柱=5680+370/2+400/2=6065mm ,

22

近似取l 01=6040mm

中跨: l 0=l n +

11

b 柱+b 柱=5600+400/2+400/2=6000mm 22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主梁的计算简图

3、内力计算:

1) 、弯矩设计值:M =k 1GL +k 2QL

其中,k 1 k 2 可由书中附表6-2查取,L 为计算跨度,对于B 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

2)、剪力设计值:V =k 3G +k 4Q ,其中,k 3 k 4 可由书中表查可知。 主梁弯矩计算

由此可作出下列几种情况下的内力图:①+②; ①+③; ①+④

红线:①+④-232.09

-232.09

黄线:①+③蓝线:①+②灰线:①+④

5.55

-43.39

5.5562.25

116.26

116.26

166.43

166.43

215.37

弯矩包络图

215.37

将以上各图绘于同一坐标系上,取其外包线,则为弯矩包络图。 主梁剪力计算

同样可绘出剪力包络:

红线:

①+②蓝线:①+④

剪力包络图

4、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⑴、主梁跨中按T 形截面计算,T 形截面的翼缘宽度b ' f ,按

11

b ' f ≤l =⨯6000=2000mm

33

梁高: h =600,h 0=600-40=540mm (中间跨) , h 0=600-60=540mm (边跨)翼缘厚: h ' f=80mm 判定T 形截面类型:

α1f c b 'f h 'f (h 0-

h 'f 2

) =1. 0⨯11. 9⨯2000⨯80⨯(540-

80

) =952⨯106N ⋅mm 2

⎧215. 11kN ⋅m (边跨中)

=952kN ⋅m >⎨

) ⎩116. 26kN ⋅m (中间跨中

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⑵、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 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

h 0=600-70=530mm 。

560

5、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次梁传来的的集中力:F l =36. 073⨯1. 2+79. 56=122. 85kN ,h 1=600-400=200mm 附加箍筋布置范围:s =2h 1+3b =2⨯200+3⨯200=1000mm

mm , 则在长度范围内可布置箍筋的排数:

m =+1=6排, 梁两侧各布置三排。

另加吊筋, A sb =254. 5mm 2,则由:

2f y A sb sin a +m ⋅nf yv A sv 1=2⨯300⨯254. 5⨯0. 707+6⨯2⨯210⨯50. 3=234. 7kN >F l ,

满足要求。

五、关于计算书和图纸的几点说明:

1、经验算各截面的尺寸、最小配筋率均可满足要求。

2、根据计算结果绘制板、次梁、主梁配筋图,图纸采用2#图纸,2张。 2、结构平面布置图:比例1:200。 3、板的配筋图:比例1:50

,深入板中的长度为500mm 。

,伸出墙边长度为290mm 。

4、次梁的配筋图:比例1:30

通长布置。

,每一方向伸出墙边的长度为500mm 。

⑵、中间支座负钢筋的弯起,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 。 ⑶、②、④号钢筋弯起后在B

支座共同抵抗负弯矩,相当于断。

⑷、离支座边缘50mm 处各设置一个附加箍筋。

⑸、两根⑤号钢筋弯起后在C

支座共同抵抗负弯矩,相当于在矩支座边缘1300mm 处, 在矩支座边缘1300mm 处截

截断。

⑹、B 支座第二批截断的⑦号钢筋, 在距支座边缘1700mm 处截断。

⑺、③号钢筋左端通长兼作第一跨架立筋,右端在距支座边缘2000mm 处截断,与⑦号钢筋在600mm 范围内搭接,兼作第二跨的架立筋。

⑻、⑦号钢筋在C 支座右端通常兼作架立筋。 5、主梁的配筋图:比例1:30

⑵、中间支座负钢筋的弯起,上弯点距支座边缘为50mm 。

吊筋.

⑷、离支座边缘50mm 处各设置一个附加箍筋。 ⑸、其余钢筋截断详见配筋图。

两边各布置三排,

另加一根


相关内容

  • 高层住宅楼主体结构验收小结
  •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监督单位: 检测单位: 日 期: 主体结构工程 分部验收施工小结 泗阳雨润中央购物广场有限公司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淮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正中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江苏翔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泗阳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

  • 地基与基础资料目录
  • 地基与基础工程 ㈠.桩基础.天然地基.地基处理等工程 1.工程质量控制资料--验收资料 ⑴.桩基础.天然地基.地基处理等子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⑵.桩基础.天然地基.地基处理等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⑶.桩基础.天然地基.地基处理等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登记表 2.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施工技术管 ...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 一.总目录 1.建筑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必备文件 2.建筑工程综合管理资料 3.地基与基础工程 4.主体结构工程 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6.建筑屋面工程 7.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综合管理资料 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9.建筑电气工程 10.通风与空调工程 11.电梯工程 12.智 ...

  • 建筑电气.幕墙.节能工程监理工作小结
  • 暨南大学番禺新校区1期教学楼工程 (自编H1-H4栋)1幢 建筑幕墙.建筑电气及建筑节能工程 监理工作小结 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暨大工程项目监理部 2015年1月23日 前 言 广州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受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委托,对暨南大学番禺新校区1期教学楼工程(自编H1-H4 ...

  • 主体结构分部工程小结
  • 主体结构分部工程施工小结 GD2201014□□ 一.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广东省先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龙王爷建筑设计院 监督单位:广州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监理单位:广州市珠江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先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二号办公楼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 ...

  • 恒大绿洲工程资料编制方案
  • 湛江恒大绿洲项目首期主体及配套工程工程资料编制方案 开平市住宅建筑工程集团公司 目录 一.编制依据..............................................................................................1二.总则.. ...

  • 桥梁施工小结
  • 施工小结 一.里程桩号 施工里程:改DK100+492.79-改DK100+798.04 二.开.竣工日期 开工日期:2014年1月20日 竣工日期:2016年4月13日 三.工程概况 xxxxxxxxxxx 桥址位于xxxxxxxxxxxxxxxxxx ,起讫里程为改DK100+492.79~改D ...

  • 景观公司小结
  • ----************一期景观绿化工程第二标段施工总结 由我公司承建的************第二标段绿化工程在指挥部的英明领导下,经过公司的统筹安排,全体项目人员团结协作.艰苦努力,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工程任务. ************第二标段绿化工程,处于工程的南部,自去年11月1日进入 ...

  • 建筑结构优化及应用
  • 内容简介 本书用了较大篇幅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结构优化软件,每一个优化软件均进行了实例应用.全书共9章,主要介绍了结构优化准则法.无约束最优化方法.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几何规划和动态规划.拓扑优化.钢筋混凝土框架优化设计和高层建筑结构抗侧刚度的优化.本书后面的附录中还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优化设计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