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报告会演讲稿

师德报告会讲话稿

各位老师:

今天有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师德师风问题,我觉得很有意义。今天,我准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讲两点意见。

一、师德师风规范

要讲师德师风,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师德师风?它的内涵是什么?所谓师德师风,从字面上看,德就是指道德、品德,风就是指作风、风范,师德师风就是指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我们知道,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其行为一般要受到两种约束,一种是法律,一种是道德。而师德师风是属于道德范畴,它往往是一种自律行为。我们常常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成为风范,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办学多年以来,我们学校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学校每年都表彰一批在教书育人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有的老师还被学校推荐到省市,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正是广大教师积极努力地践行“团结、务实、拼搏、创新”的校训以及“敬业、爱生、师表、育人”的教风,才形成了今天我们学校团结和谐的教学团队,形成了我们学校良

好的教风和学风,并逐渐积淀成为我们的校本文化:责任良知、规则意识、绩效观念、团队精神。

但是,师德师风建设是没有止境的,不管我们发展有多快,不管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有多大,我们与一流名校相比,在师德师风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而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水平和全面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师德师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存在一些思想误区和表现,首先说明一下,这里所提到的存在问题只是个别现象,但也应该引起我们所有教师的关注。

1、师德与师能的关系。

误区:重师能,轻师德

有的老师认为师德是虚的,师能是实的,师德不重要,师能才重要。表现为不注意个人修养,不像一个大学老师;有的老师对学历进修、技能培训能积极参加,而对加强个人修养、法制教育学习、道德教育学习、入党等,却不感兴趣,不想参加学校的政治活动和学习活动;有的教师人际关系不融洽、不和谐,与别的老师关系紧张,很难融入教学团队;有的教师参加会议总是迟到早退,懒懒散散,不尊重他人的

工作,不拘小节;有的随意调课、停课,只顾自己的利益;有的老师匿名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就事论人,甚至嘲讽、攻击,谩骂别人;有的教师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主动下企业,怕麻烦,怕辛苦;有的新老师顶岗锻炼去得很少;等等,这些都是不重师德的表现。师德方面出现的这些问题,小则影响工作,大则损害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我们常常说,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要做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专业化首先要看职业道德,就如同当一名医生首先要看其医德如何一样。师德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是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素质;它与师能两者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师德可以促进师能的发展,在师能中又能充分体现师德的高尚。师能是发展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高尚的师德是提高师能的前提,精湛的师能又是实践师德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德高才能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作一名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和处理好师德与师能的关系,不能只重师能,不重师德。

2、崇高与底线的关系

误区:不仅不追求崇高,而且漠视道德底线

表现为一些老师认可自己是称职的,但不认可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性。汶川地震出了个“范跑跑”(范美忠),地震时,他抛下学生,率先从教室跑到足球场上,此后他在网络发帖表示自己“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而引起众怒。范美忠认为,教师职业并不神圣,但自己是一名称职的老师,而且应该是中国最优秀的文科老师之一。范美忠的观点可以说代表了目前一些教师的思想境界,就是不追求崇高,只满足于做“称职”教师。这个称职要打上引号,正是这种“称职”标准,让范美忠丢了饭碗,没有资格做教师了。

我们讲,师德发展是需要兼顾底线要求和高层次需要

的,师德体系需要平衡“崇高”与“底线”两个价值层面。在人类道德史上,教师职业道德往往处于当时社会道德的最高水准上,代表着社会成员道德涵养的最高层次,如古代教育家孔子,被后人称为圣人。在世人看来,教师应该是追求德行完美的,而且应该是德行完美的人。也就是说,教师要追求师德的崇高性。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曾激励着无数人选择和从事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师德发展和师德建设离不开师德的崇高性,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高层次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维护最高道德标准的责任。

3、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关系

误区:“这是学校的事”

表现为学校是否发展与我无关,只关心自己的发展,自己的利益。我发现,在网上跟帖比较多的,都是跟个人利益相关的;对学校的事情关心不多,比如学校发的一些征求教职工建议意见的跟帖就很少;有的老师平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写论文上网查资料上,但却很少上学校的网,经常看不到学校的通知,不了解学校的规定;在安排课程时,有的老师指定要求安排在星期几,安排课程不是个人需要服从学校需要,而是要求学校服从自己的需要;有的老师对学校的管理吹毛求疵,片面而过分地强调服务,好像学校欠他很多一样的,他不知道职能部门除了服务,还有管理的职能。

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平台,是教师发展的沃土。我们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各种展示锻炼的机会,积极培训教师,出台了教师进修、教师培养、教学奖励等政策措施,都是为了教师的成长,为了教师的利益。作为教师,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又有多少关心过学校呢?离开了学校,自己又如何谈及发展呢?我们要知道,教师是学校的一分子,教师的发展是跟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没有学校的发展,也就没有教师的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所在。

4、份内与份外的关系

误区:教书是本职工作,育人不是本职工作

这个问题本来是一个管理问题,所有的岗位都应该是职责分明,各负其责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这即是一个管理问题,又是一个师德师风问题。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份内与份外工作有时是很难分得清楚的。什么是份内的事,什么是份外的事?有些老师把有没有报酬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有钱给的就是份内的,没钱给的就是份外的。但事实上,教师有些工作的责、权、利是可以分得很清楚的,比如上一节课多少钱,这很容易分清楚,但有些工作则分得不是那么清楚,比如育人工作就很难分清楚,教师的育人工作很多是没有报酬的,是一种义务,你说这是份内的是还是份外的事?

我举一个我们学校以前有过不同看法的事情吧,曾经有一段时间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比较多,有的老师上课视而不理,我上我的课,他睡他的觉。老师不管学生的原因当时大概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是属于纪律问题,应该是班主任管的事情,班主任拿了钱就是班主任的事,如果我管了,就变成我帮班主任工作,是管过界了,也就是说老师认为这是份外的事。当然,不愿管学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怕得罪学生,怕学生在测评的时候打低分。你们说教师该不该管学生?再举一个例子,一些学生有些思想上的小问题找到上课老师,上课老师本来花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但是却马上把学生推给班主任,认为思想问题是班主任

的事。没有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份内与份外工作的关系,也就是没有真正把握师德师风的内涵和要求。我在这里重申一下,教书是教师的本份工作,育人也是教师的本份工作。教师法中对教师是这样定义的:“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教师除了教书,还要育人。

顺便说一下,关于份内与分外这个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加班问题。一件事情本来是本职工作,是份内的事,但是,由于是在上班时间之外完成的,结果又变成了份外的事,于是加班问题就来了,这又是一个很难划分清楚的问题。

所以,对于很难划分份内份外的工作,职业道德水准高的人,就愿意去做,职业道德水准不高的人,就不愿去做。要做好哪些份外工作,是需要大家有一种奉献精神的,也就是需要有师德师风的。延伸一步,我们可不可以把没有报酬的一些工作比如育人工作,看作是公民应有的公德心,比如在公交车上让个座,给贫困地区捐个款,你还要计较什么回报吗?

5、关爱学生与学生自立的关系

误区:学生是自主独立的,不需要关爱。

表现为不管学生,不关心学生。我注意到不少老师上完课就走,很少与学生交流沟通,到班里辅导学生的就更少。

这似乎是大学里很普遍的一种师生关系,所谓关爱学生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上。虽然,学校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和行为习惯,但是,这并不等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就要减少接触与交流,更不是不用关爱学生。目前,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的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有的老师把学生学习成绩差更多地归因于学生素质差,基础差,很笨,只强调客观因素,却很少从主观上查找原因;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偏激,把人看死,缺乏形成性评价,缺乏爱心。有的老师光指责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尊重老师,却没有检讨一下自己对学生关心够不够,指导够不够?我认为,学生不积极配合老师,很大程度上是跟学生学不到东西有关。

各位老师,师德师风是个永恒的话题,崇高的风范是在平凡的本职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河职院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最后,允许我引用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报告:“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谢谢大家!

师德报告会讲话稿

各位老师:

今天有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师德师风问题,我觉得很有意义。今天,我准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讲两点意见。

一、师德师风规范

要讲师德师风,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师德师风?它的内涵是什么?所谓师德师风,从字面上看,德就是指道德、品德,风就是指作风、风范,师德师风就是指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我们知道,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其行为一般要受到两种约束,一种是法律,一种是道德。而师德师风是属于道德范畴,它往往是一种自律行为。我们常常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有资格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成为风范,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办学多年以来,我们学校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学校每年都表彰一批在教书育人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有的老师还被学校推荐到省市,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正是广大教师积极努力地践行“团结、务实、拼搏、创新”的校训以及“敬业、爱生、师表、育人”的教风,才形成了今天我们学校团结和谐的教学团队,形成了我们学校良

好的教风和学风,并逐渐积淀成为我们的校本文化:责任良知、规则意识、绩效观念、团队精神。

但是,师德师风建设是没有止境的,不管我们发展有多快,不管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有多大,我们与一流名校相比,在师德师风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而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学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水平和全面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师德师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存在一些思想误区和表现,首先说明一下,这里所提到的存在问题只是个别现象,但也应该引起我们所有教师的关注。

1、师德与师能的关系。

误区:重师能,轻师德

有的老师认为师德是虚的,师能是实的,师德不重要,师能才重要。表现为不注意个人修养,不像一个大学老师;有的老师对学历进修、技能培训能积极参加,而对加强个人修养、法制教育学习、道德教育学习、入党等,却不感兴趣,不想参加学校的政治活动和学习活动;有的教师人际关系不融洽、不和谐,与别的老师关系紧张,很难融入教学团队;有的教师参加会议总是迟到早退,懒懒散散,不尊重他人的

工作,不拘小节;有的随意调课、停课,只顾自己的利益;有的老师匿名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就事论人,甚至嘲讽、攻击,谩骂别人;有的教师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主动下企业,怕麻烦,怕辛苦;有的新老师顶岗锻炼去得很少;等等,这些都是不重师德的表现。师德方面出现的这些问题,小则影响工作,大则损害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我们常常说,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要做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专业化首先要看职业道德,就如同当一名医生首先要看其医德如何一样。师德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是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素质;它与师能两者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师德可以促进师能的发展,在师能中又能充分体现师德的高尚。师能是发展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高尚的师德是提高师能的前提,精湛的师能又是实践师德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德高才能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作一名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和处理好师德与师能的关系,不能只重师能,不重师德。

2、崇高与底线的关系

误区:不仅不追求崇高,而且漠视道德底线

表现为一些老师认可自己是称职的,但不认可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性。汶川地震出了个“范跑跑”(范美忠),地震时,他抛下学生,率先从教室跑到足球场上,此后他在网络发帖表示自己“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而引起众怒。范美忠认为,教师职业并不神圣,但自己是一名称职的老师,而且应该是中国最优秀的文科老师之一。范美忠的观点可以说代表了目前一些教师的思想境界,就是不追求崇高,只满足于做“称职”教师。这个称职要打上引号,正是这种“称职”标准,让范美忠丢了饭碗,没有资格做教师了。

我们讲,师德发展是需要兼顾底线要求和高层次需要

的,师德体系需要平衡“崇高”与“底线”两个价值层面。在人类道德史上,教师职业道德往往处于当时社会道德的最高水准上,代表着社会成员道德涵养的最高层次,如古代教育家孔子,被后人称为圣人。在世人看来,教师应该是追求德行完美的,而且应该是德行完美的人。也就是说,教师要追求师德的崇高性。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曾激励着无数人选择和从事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师德发展和师德建设离不开师德的崇高性,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高层次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承担维护最高道德标准的责任。

3、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关系

误区:“这是学校的事”

表现为学校是否发展与我无关,只关心自己的发展,自己的利益。我发现,在网上跟帖比较多的,都是跟个人利益相关的;对学校的事情关心不多,比如学校发的一些征求教职工建议意见的跟帖就很少;有的老师平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写论文上网查资料上,但却很少上学校的网,经常看不到学校的通知,不了解学校的规定;在安排课程时,有的老师指定要求安排在星期几,安排课程不是个人需要服从学校需要,而是要求学校服从自己的需要;有的老师对学校的管理吹毛求疵,片面而过分地强调服务,好像学校欠他很多一样的,他不知道职能部门除了服务,还有管理的职能。

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平台,是教师发展的沃土。我们学校为教师提供了各种展示锻炼的机会,积极培训教师,出台了教师进修、教师培养、教学奖励等政策措施,都是为了教师的成长,为了教师的利益。作为教师,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又有多少关心过学校呢?离开了学校,自己又如何谈及发展呢?我们要知道,教师是学校的一分子,教师的发展是跟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没有学校的发展,也就没有教师的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所在。

4、份内与份外的关系

误区:教书是本职工作,育人不是本职工作

这个问题本来是一个管理问题,所有的岗位都应该是职责分明,各负其责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这即是一个管理问题,又是一个师德师风问题。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份内与份外工作有时是很难分得清楚的。什么是份内的事,什么是份外的事?有些老师把有没有报酬作为一个衡量的标准。有钱给的就是份内的,没钱给的就是份外的。但事实上,教师有些工作的责、权、利是可以分得很清楚的,比如上一节课多少钱,这很容易分清楚,但有些工作则分得不是那么清楚,比如育人工作就很难分清楚,教师的育人工作很多是没有报酬的,是一种义务,你说这是份内的是还是份外的事?

我举一个我们学校以前有过不同看法的事情吧,曾经有一段时间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比较多,有的老师上课视而不理,我上我的课,他睡他的觉。老师不管学生的原因当时大概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是属于纪律问题,应该是班主任管的事情,班主任拿了钱就是班主任的事,如果我管了,就变成我帮班主任工作,是管过界了,也就是说老师认为这是份外的事。当然,不愿管学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怕得罪学生,怕学生在测评的时候打低分。你们说教师该不该管学生?再举一个例子,一些学生有些思想上的小问题找到上课老师,上课老师本来花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但是却马上把学生推给班主任,认为思想问题是班主任

的事。没有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份内与份外工作的关系,也就是没有真正把握师德师风的内涵和要求。我在这里重申一下,教书是教师的本份工作,育人也是教师的本份工作。教师法中对教师是这样定义的:“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教师除了教书,还要育人。

顺便说一下,关于份内与分外这个问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加班问题。一件事情本来是本职工作,是份内的事,但是,由于是在上班时间之外完成的,结果又变成了份外的事,于是加班问题就来了,这又是一个很难划分清楚的问题。

所以,对于很难划分份内份外的工作,职业道德水准高的人,就愿意去做,职业道德水准不高的人,就不愿去做。要做好哪些份外工作,是需要大家有一种奉献精神的,也就是需要有师德师风的。延伸一步,我们可不可以把没有报酬的一些工作比如育人工作,看作是公民应有的公德心,比如在公交车上让个座,给贫困地区捐个款,你还要计较什么回报吗?

5、关爱学生与学生自立的关系

误区:学生是自主独立的,不需要关爱。

表现为不管学生,不关心学生。我注意到不少老师上完课就走,很少与学生交流沟通,到班里辅导学生的就更少。

这似乎是大学里很普遍的一种师生关系,所谓关爱学生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上。虽然,学校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和行为习惯,但是,这并不等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就要减少接触与交流,更不是不用关爱学生。目前,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有的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有的老师把学生学习成绩差更多地归因于学生素质差,基础差,很笨,只强调客观因素,却很少从主观上查找原因;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偏激,把人看死,缺乏形成性评价,缺乏爱心。有的老师光指责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尊重老师,却没有检讨一下自己对学生关心够不够,指导够不够?我认为,学生不积极配合老师,很大程度上是跟学生学不到东西有关。

各位老师,师德师风是个永恒的话题,崇高的风范是在平凡的本职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河职院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最后,允许我引用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报告:“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 县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方案
  • 一、指导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郑琦,敬业爱生”为主题,以争做“德艺双馨人民教师”为核心,深入扎实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努力树立全社会公认的良好师表形象。 二、活动安排 师德教育活动从4月1日开始至5月31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 ...

  • 体育教师师德报告师德演讲稿
  • 感染 感化 感动 董立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我对教师师德最早的理解和领悟.工作之后,通过课堂.教学.做人.做事以及和学生的沟通交流相处,对师德慢慢的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教师这 ...

  • 小学"干部教师作风建设年"演讲稿(四)
  • 学校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看似只是领导们思考的问题.其实不然,对于我们每一位普通教师而言,只有在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力求创新,才能有所发展,才能在发展中体现自身价值,才能为学校的发展真正做贡献. 常听家长这么说:选择一个好学校不如选择一个好老师,如果能在一个好学校中碰到一个好老师将使孩子终身受益 ...

  • 师德报告会主持词
  •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邹城四中师德建设演讲报告会”,我们特别邀请了市教育工会的马本涛主席、教育局党委办公室的马运生主任和电视台的同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出席我们的报告会。 去年,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以“守道、守责、守业”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今年9月份山东 ...

  • 在小学师德师风演讲会上的讲话
  • 尊敬的各位人大.政协代表.尊敬的各位领导.家长.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xx小学全体师生衷心地感谢在座各位领导来宾在百忙之中,亲临会场聆听我们组织的师德师风演讲报告会.同时感谢8位教师在今天的师德师风演讲报告会上给我们讲述他们和我们的老师是如何践行师德师风设,争做良师益友的感人故 ...

  • 爱岗敬业师德报告演讲稿
  • 站在这个三尺讲台上短短两年的时间,我依旧是一位很年轻的老师,面对许多成绩差.自觉性差.疏于管教的孩子.尽管费尽了心力,但成效极微.说实话,现在的我一筹莫展.倍感疲倦.但自前几天学校组织开展了一次"向师德标兵学习"的演讲,通过他们平凡而不平庸的事迹,让我对自己的不坚持深感惭愧.现在 ...

  • 师德演讲报告心得体会
  • 师德演讲报告心得体会 2012年10月26 日下午,天气晴好,虽已是深秋,但仍暖意融融.我们杨柳雪镇全体教育工作者汇集与镇实验小学,聆听了有全镇各学校选出的优秀教师所做的师德报告,享受了一次心灵的盛宴. 所有参与演讲的老师都非常棒,他们各有千秋.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娓娓道来,有的声情并茂.我印象最深的 ...

  • 听师德巡回演讲报告有感:甘洒热血写春秋
  • 刘 洪 桂 12月19日上午,xx街镇机关大礼堂座无虚席,双峰县师德巡回演讲报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师德楷模,优秀教师杨国庆.王道根等六位代表以他们的成长故事.感人事迹.精彩演讲打动了每一位听众,会场中多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由此,我镇师德教育提高年活动再一次掀起一个新的高潮. 听了他们的演讲报告,感

  • 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 胡市中学2014学年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以"做学生满意教师.创家长满意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指导,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