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工作总结

蒙城县林业局2007—2011年工作总结

过去五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要求,把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作为全县林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促进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0年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县”。

一、五年来我县林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⒈植树造林数量持续增加。

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我县林业资源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升。五年来,全县共完成成片造林3.2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60万亩,其中新建林网30万亩;新建绿色长廊540公里;完成林业育苗2.5万亩。2006年,我县有林地面积42万亩,活立林蓄积量 160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为15.2%;到2011年底,我县有林地面积已经达到55.7万亩,比2006年增加13.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42万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82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20.81%,比2006年提高5.61个百分点。

⒉林业产业逐步壮大,林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五年来,我县在大力抓好植树造林的同时,注重林业产业体系的培育,大力开展林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位一体”,一、二、三产业同步增长,林业产业逐步壮大,林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目前,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木材加工

业得到较好较快的发展,林业产业化发展有了较好较快的势头。特别是2006年,我县结合“一招三化”战略,把林产加工业列为 “十一五”期间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推动了木材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县已建成年产10万立方米的中高密度板厂1家;胶合板厂13家,中小型板皮旋切机近300台,全县被授予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家。全县各类板材加工能力约50万立方米,年产值5亿余元,已成为皖北地区乃至全省的建筑模板生产基地。

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改善

林业的发展,构筑起了蒙城良好的生态屏障。目前,全县农田林网建网面积168.36万亩,建网率92%;境内高速公路、省道、县道等其他道路宜绿化长度716.3公里,已绿化长度697.4 公里,绿化率97.4%;河流和大中沟堤坝宜绿化长度796.3公里,已绿化长度769.3 公里,绿化率96.6%;城区绿化覆盖率39%,绿地率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5平方米,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32.6%,人均公共绿地5.3平方米,全县村庄面积约30423.5公顷,绿化覆盖率平均达71.2 %。目前,已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以道路、河流、沟渠林带绿化为骨架,以村庄造林绿化为依托,以城镇绿化为亮点,具有鲜明平原林业特色的城乡绿化一体化格局。

二、主要做法和具体工作措施

⒈从提高造林质量入手,实行科学营林

近年来,我县认真开展科学造林,加强检查督察,把造林质量和成活率列为植树造林考核的主要指标。一是及早做好规划。在每年的10月份以前,我局都要抽出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到乡、村和田间地头,进行林业调查与规划设计。本着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

原则,每年编制一份年度林业规划设计方案,并绘制成图,明确造林绿化任务和主攻目标。二是提高栽植质量。主要是把好“三关”:严把苗木关,做到劣质苗不栽,有病虫害苗不栽;严把挖穴关,保证春季需要植树的地方,在年前把穴挖好,穴的标准坚持做到80×80×80㎝;严把栽植关,做到按规划设计栽植,使用喷灌机浇透水,确保成活。通过这几项关键措施的落实,这几年我县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三是降低栽植密度。长期以来,淮北平原地区植树造林密度过大,不仅增大了单位造林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发育和成林成材。这几年,我县坚持科学造林,提出了合理的栽植密度,优化了造林效益。四是加强林业督查。每年春季植树造林季节,县委、县政府都要组织县六套班子对我县植树造林进行多次督查检查,极大地促进了我县春季植树造林的开展。我局林业技术干部每年都要深入植树造林第一线,划片包干,开展技术指导,并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⒉认真做好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随着林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林木病虫害也呈加重趋势。我县在抓好国家级杨树病虫害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的同时,积极推广林木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指导全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特别是针对近几年淮北地区杨树枝梢害虫草履蚧危害十分严重的问题,我县发明了以缠绕透明胶带为主的综合防治草履蚧技术,得到了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普遍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县杨树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⒊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保持林木蓄积持续增长势头

一是抓好林木管护。每年植树造林结束后,我县都要对新栽幼树的成活和管理进行督查检查,特别是在午收和秋收的关键时期,加强宣传,加大检查力度,向管护要效益。二是实行木材采伐限额管理,严把木材采伐审批关。近年来,我县本着“控制采伐,增加蓄积”的原则,严格控制采伐量,严把林木采伐审批关。每年都按照省下达我县的采伐限额,坚持凭证采伐,凭证运输。不突破、不串用,并从有利于森林资源培育出发,从严掌握采伐树龄和采伐时期,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审批发放程序运作,杜绝违规操作。几年来全县没有出现突破省采伐限额采伐现象的发生。三是对木材加工企业(户)进行建档管理。对全县所有木材加工企业进行逐一建立档案,全面掌握情况,并进行科学管理和提供优质服务。

⒋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

为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我局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和公安干警的水平,提高办案质量,毫不手软地开展打击乱砍滥伐、盗伐林木和破坏野生动物行为的活动,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不被破坏。每年,我县都要相继开展多次专项严打斗争,依法严惩破坏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依法查处林事案件,有力地保护了全县林业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维护了生态平衡。

⒌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林业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精神,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全面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县18个乡

镇共158个行政村355个村民组参与了这次林改,涉及农户数1.6万余户。共完成林权勘界面积2.1万亩,发放林权证0.11万本,发证面积2.1万亩,林权明晰率100%,发证率100%,顺利通过了上级验收。

三、存在问题

过去的五年,我县林业生产和我局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0年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近年来木材价格继续在低价位徘徊,对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新造林木管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对春季植树造林工作都下了很大的力气,但是新造林木的保存率不高。特别是去年沿高速公路林带建设规模很大,县政府与沿线乡镇也签定了责任书,但保存率很低。三是我县一些落后的边远乡镇林业发展仍然滞后于我县林业总体发展水平,林业生产相对薄弱的状况依然存在。四是集镇绿化仍然重视不够。标准不高。

蒙城县林业局

2012年5月2日

蒙城县林业局2007—2011年工作总结

过去五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战略部署,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要求,把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作为全县林业工作的主要目标,促进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0年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县”。

一、五年来我县林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⒈植树造林数量持续增加。

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使我县林业资源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提升。五年来,全县共完成成片造林3.2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60万亩,其中新建林网30万亩;新建绿色长廊540公里;完成林业育苗2.5万亩。2006年,我县有林地面积42万亩,活立林蓄积量 160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为15.2%;到2011年底,我县有林地面积已经达到55.7万亩,比2006年增加13.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42万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82万立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20.81%,比2006年提高5.61个百分点。

⒉林业产业逐步壮大,林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五年来,我县在大力抓好植树造林的同时,注重林业产业体系的培育,大力开展林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位一体”,一、二、三产业同步增长,林业产业逐步壮大,林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目前,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木材加工

业得到较好较快的发展,林业产业化发展有了较好较快的势头。特别是2006年,我县结合“一招三化”战略,把林产加工业列为 “十一五”期间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推动了木材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县已建成年产10万立方米的中高密度板厂1家;胶合板厂13家,中小型板皮旋切机近300台,全县被授予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家。全县各类板材加工能力约50万立方米,年产值5亿余元,已成为皖北地区乃至全省的建筑模板生产基地。

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改善

林业的发展,构筑起了蒙城良好的生态屏障。目前,全县农田林网建网面积168.36万亩,建网率92%;境内高速公路、省道、县道等其他道路宜绿化长度716.3公里,已绿化长度697.4 公里,绿化率97.4%;河流和大中沟堤坝宜绿化长度796.3公里,已绿化长度769.3 公里,绿化率96.6%;城区绿化覆盖率39%,绿地率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95平方米,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32.6%,人均公共绿地5.3平方米,全县村庄面积约30423.5公顷,绿化覆盖率平均达71.2 %。目前,已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以道路、河流、沟渠林带绿化为骨架,以村庄造林绿化为依托,以城镇绿化为亮点,具有鲜明平原林业特色的城乡绿化一体化格局。

二、主要做法和具体工作措施

⒈从提高造林质量入手,实行科学营林

近年来,我县认真开展科学造林,加强检查督察,把造林质量和成活率列为植树造林考核的主要指标。一是及早做好规划。在每年的10月份以前,我局都要抽出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到乡、村和田间地头,进行林业调查与规划设计。本着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

原则,每年编制一份年度林业规划设计方案,并绘制成图,明确造林绿化任务和主攻目标。二是提高栽植质量。主要是把好“三关”:严把苗木关,做到劣质苗不栽,有病虫害苗不栽;严把挖穴关,保证春季需要植树的地方,在年前把穴挖好,穴的标准坚持做到80×80×80㎝;严把栽植关,做到按规划设计栽植,使用喷灌机浇透水,确保成活。通过这几项关键措施的落实,这几年我县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0%以上。三是降低栽植密度。长期以来,淮北平原地区植树造林密度过大,不仅增大了单位造林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发育和成林成材。这几年,我县坚持科学造林,提出了合理的栽植密度,优化了造林效益。四是加强林业督查。每年春季植树造林季节,县委、县政府都要组织县六套班子对我县植树造林进行多次督查检查,极大地促进了我县春季植树造林的开展。我局林业技术干部每年都要深入植树造林第一线,划片包干,开展技术指导,并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⒉认真做好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随着林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林木病虫害也呈加重趋势。我县在抓好国家级杨树病虫害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的同时,积极推广林木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指导全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特别是针对近几年淮北地区杨树枝梢害虫草履蚧危害十分严重的问题,我县发明了以缠绕透明胶带为主的综合防治草履蚧技术,得到了省林业厅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普遍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县杨树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⒊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保持林木蓄积持续增长势头

一是抓好林木管护。每年植树造林结束后,我县都要对新栽幼树的成活和管理进行督查检查,特别是在午收和秋收的关键时期,加强宣传,加大检查力度,向管护要效益。二是实行木材采伐限额管理,严把木材采伐审批关。近年来,我县本着“控制采伐,增加蓄积”的原则,严格控制采伐量,严把林木采伐审批关。每年都按照省下达我县的采伐限额,坚持凭证采伐,凭证运输。不突破、不串用,并从有利于森林资源培育出发,从严掌握采伐树龄和采伐时期,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审批发放程序运作,杜绝违规操作。几年来全县没有出现突破省采伐限额采伐现象的发生。三是对木材加工企业(户)进行建档管理。对全县所有木材加工企业进行逐一建立档案,全面掌握情况,并进行科学管理和提供优质服务。

⒋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

为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爱林、护林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我局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和公安干警的水平,提高办案质量,毫不手软地开展打击乱砍滥伐、盗伐林木和破坏野生动物行为的活动,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不被破坏。每年,我县都要相继开展多次专项严打斗争,依法严惩破坏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依法查处林事案件,有力地保护了全县林业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维护了生态平衡。

⒌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林业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精神,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全面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县18个乡

镇共158个行政村355个村民组参与了这次林改,涉及农户数1.6万余户。共完成林权勘界面积2.1万亩,发放林权证0.11万本,发证面积2.1万亩,林权明晰率100%,发证率100%,顺利通过了上级验收。

三、存在问题

过去的五年,我县林业生产和我局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0年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近年来木材价格继续在低价位徘徊,对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新造林木管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对春季植树造林工作都下了很大的力气,但是新造林木的保存率不高。特别是去年沿高速公路林带建设规模很大,县政府与沿线乡镇也签定了责任书,但保存率很低。三是我县一些落后的边远乡镇林业发展仍然滞后于我县林业总体发展水平,林业生产相对薄弱的状况依然存在。四是集镇绿化仍然重视不够。标准不高。

蒙城县林业局

2012年5月2日


相关内容

  • 回顾过去,放眼未来
  • 回顾过去,放眼未来 最好的寓言是过去,它为你成功之路提供途径. 最糟的累赘是怀旧,它在你希望之路洒下石子. 如果你想现在于过去不同,请回顾过去.纣王无道,沉湎酒色,最终葬送了商朝的千秋基业.周武王为博美人一笑,不勤理朝政,以致最终烽火四起,获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哲理:止步不前 ...

  • 专升本英语过去进行时用法总结
  • 专升本英语过去进行时用法总结 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主要表示过去某个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由be 动词的过去式加现在分词构成. 1. 过去进行时的构成 肯定句:主语 + was/were + 现在分词... 否定句:主语 + was/were + not + 现在分词. ...

  • 初中升高中英语各种时态总结(家教必备)
  • 时态总结 时态 - 定义 英语语法中的时态(tense)是一种动词形式,不同的时态用以表示不同的时间与方式. 是表示行为.动作和状态在各种时间条件下的动词形式.因此,当我们说时态结构的时候,指的是相应时态下的动词形式. 英语时态分为16种:一般现在.一般过去.一般将来.过去将来时,以及这四者的进行时 ...

  • 过去无法改变,但态度可以
  • 继续回复读者的留言,有好几位读者对自己过去浪费时间和其它的经历非常懊恼,经常自责.其中一位非常严重,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当你对过去仅仅记住那些消极的事情可能会产生消极的情绪,相反,记住积极的事情能产生积极的情绪.正如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诗人马提雅尔(Martial)写道:"能享受 ...

  • 语法--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的区别
  • 语法----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的区别 1.从结构上区别 现在完成时:主语 + have / has + 过去分词 (肯定式) 主语 + have / has + not + 过去分词 (否定式) Have / Has + 主语 + 过去分词 (疑问式) 过去完成时:主语 + had + 过去分词 ...

  • 英语时态总结英语时态总结
  • 英语时态总结英语时态总结 时态(Tense )是表示行为.动作和状态在各种时间条件下的动词形式.因此,当我们说时态结构的时候,指的是相应时态下的动词形式. 英语时态分为16种:一般现在.一般过去.一般将来.过去将来时,以及这四者的进行时.完成时和完成进行时.在这里,我们重点讲解一下最常见的11种时态 ...

  • 过去完成时
  • 过去完成时 过去完成时的定义: ①表示发生在过去的动作对现在造成的某种影响或结果,用来指定在另一个过去行动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的一个事件. ②过去某动作一直持续到现在将来可能还要延续下去.句中的动作发生在过去之前(过去的过去),其核心为„过去的过去:即过去完成时动作发生在过去的过去. He said h ...

  • 过去与现在
  • 过去叫开会现在叫论坛 过去叫集体现在叫团队 过去叫单位现在叫机构 过去叫目录现在叫菜单 过去叫计划现在叫策划 过去叫关系密切现在叫零距离接触 过去叫瘦弱现在叫骨感 过去叫减肥现在叫塑身 过去叫半老徐娘现在叫资深美女 过去叫乳现在叫波 过去叫偷人,现在叫红杏出墙 过去叫初赛,现在叫海选 过去叫决赛,现 ...

  • 英语:时间状语从句和过去完成时
  • 时间状语从句和过去完成时专题训练 学习目标:时间状语从句和过去完成时 学习重点:时间状语从句和过去完成时 学习难点:过去完成时 时间状语从句 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有:when, whenever, as, while, before, after, till, until, since, as ...

  • 高中英语时态用法大全
  • 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的区别 (一) 一般现在时表示动作的习惯性和经常性,可带频率时间,无时限性.现在进行时表示动作的暂时性: The shop closes at 7:30 p.m. Father doesn't smoke. (习惯) I watch TV every day. (经常性)I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