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_儒林外史_看吴敬梓的意识人生_赵肖

DOI:10.15907/j.cnki.23-1450.2012.09.022

第21卷 第9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1 No.9 2012年9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Sep. 2012

文章编号:1008-8717(2012)09-0045-02

透视《儒林外史》看吴敬梓的意识人生

赵 肖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济源 459000)

摘 要: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精神的产物,作为一种为人而存在的创作物,是人类对自身生命体验的产物,也是人类参照自身体验文学化、对象化的表现,作家借用作品中的人物和场景来展示自己的人生阅历与审美价值。《儒林外史》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部全景式反映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人生经历的作品,是作者吴敬梓倾注了大量心血,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提炼和升华出来的结果。

关键词:《儒林外史》; 吴敬梓; 科举制度; 人生形态;悲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部卓绝的讽刺小说,全书描写了近两百个儒林小人物,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进行了成功的塑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他们生活的浮沉、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思想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社会理想的倡导与破灭,讽刺了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小说中所描写的士林人物形形色色,有周进、范进这样对科举无比虔诚,对举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把自己一生的荣辱都寄托在科举的上面,别的一切都是无足轻重的典型人物。有被封建纲常束缚和浸染到骨子里以致泯灭人性的王玉辉,在鼓动女儿殉夫后,他竟然仰天大笑说:“死的好,死的好”,理学竟可以把人性异化到如此荒唐的程度,对生命无理性的摧残和漠视在此达到了巅峰。有一辈子没有能够中举,但是却对八股科举痴迷至深的马二先生。作为八股文的忠实信徒,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朱熹的后面亦步亦趋,不敢有丝毫的逾越,对八股文津津乐道而完全失去对于美的感受力,迂腐之极。有鲁四小姐这样唯一的一个深受科举和八股制度毒害的女八股迷,以举业的在行与否作为选择夫婿的一个标准,这于婚姻与幸福来说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有一大群像景兰江、赵雪斋之类面目各异而大抵是奔走于官绅富豪之门的斗方名士,投机取巧,以假借诗名自欺欺人攀附权贵,讨些残羹剩水以慰藉内心对功名富贵的贪欲。有张静斋、严贡

生那样依仗功名富贵骄人、傲人、欺人的卑劣乡绅。有生活糜烂、行为不端、治学穿凿附会一副典型“汉学家”嘴脸的金东崖。诸如此类,《儒林外史》里的假名士群像,形形色色,应有尽有,不胜枚举,且个个生动活现,各具丑态。恰如“卧闲草堂”评本所言:“譬如吴道子画鬼、画牛头,已极牛头之丑恶矣;及画马面,又有马面之丑恶。吾不知作者之胸中能容得多少怪物耶!”作品中从这些否定性的批判性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读书世子精神的异化和人性的扭曲,还有传统士人精神的崩溃、传统人文精神的丧失,以及社会上盛行的种种扭曲的价值观并由此导致的传统伦理道德扭曲而产生的社会悲剧,不露声色的于白描之中揭露了以富贵为诱饵的科举制度对读书士子心灵的毒害。

《儒林外史》全书开篇如此说道:“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了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如嚼蜡。”富贵功名是全书的核心,是左右儒林世子的源动力,这四个字对封建科举制度及封建科举制度下那些追求功名富贵、依附于封建专制统治集团的儒林众生作了最好的诠释。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没有生活这块丰厚的土壤,也必然没有如此深刻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作家往往自觉不自觉的借用作品中的人物和场景来展示自己的人生阅历与审美价值,某种程度上形成独特的自我写照。《儒林外史》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精神、命运以及

收稿日期:2012-05-16 作者简介:赵肖,(1986—),女,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45

当时社会现状的作品,在作品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隐现在文字中的作者的影像。作者在塑造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时候自觉不自觉的将自己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的体验,以及自己的理想和想象熔铸在字里行间,通过那些“病态人物”还原“病态社会”的基本原貌,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谴责。因此我们在探讨《儒林外史》的悲剧意蕴的时候,理应从作者的悲剧人生,以及作者的悲剧意识入手,探寻造成作者悲剧性人生经历的原因,以及这些悲剧意识对作者创作作品的影响。

中国的知识分子深受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在科举制这一为统治阶级网罗人才的体制下,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打破了豪门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给予了下层知识分子一个施展自己才华与抱负的机会,但是在满清时代,科举考试已经沦为统治者控制读书人的一种手段。清初封建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实行怀柔与镇压的政策,其怀柔手段,主要是广开仕途,尊孔读经;其镇压手段,主要是大兴“文字狱”,箝制异端言行。儒林世子或受其羁绊,或拒其牢笼,或惨遭镇压,或惹祸上身。特别是在被誉为“康雍乾盛世”的年代,知识分子更是不能有丝毫的僭越,选拔的人才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顺民”,而吴敬梓恰恰生活在这一时期。作为儒林阶层的一员,他对知识分子的悲和喜以及他们真实的生存境遇有着感同身受的生活体验。

吴敬梓生于科举世家,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家声科第从来美”,少年时期,“其学尤精于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少有元甲之诵,长余四海之志”,“遂乃笙簧六艺,渔猎百家”。父亲去世后,家道衰落,自己生活由富到贫的变化,使他饱尝了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酷。在和官僚、绅士、名流、清客的长期周旋中,吴敬梓逐渐看透了他们灵魂的虚伪真相。如此一来,有着出类拔萃的满腹才华和清高脱俗的人生追求的吴敬梓,如何在现实中保持自身的尊严而又能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便成了一个现实的难题,而疯狂追求科举必定会失落独立尊严的人格和自由高洁的思想。吴敬梓把自己的选择诉诸作品,《儒林外史》所表现的是作者的亲身所见所闻。作者以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把功名宦海中的沉浮变幻、富贵利禄中的人生百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倾向与价值体系。

曾经有位有识之士在看清了科举制度背后隐藏的真相后有一段精彩的叙述:“盛世中的人们的地位表面看似不低,但他们最荣幸也不过是通过科场拼搏,挣扎换来一个标着做奴才的顶戴,以及可

46

以聚敛物质财富的机会”。封建科举文化的导向使功名富贵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尺度,极大地败坏了世态风俗人性。生活在专制统治达到顶点的吴敬梓超越不了时代,逃脱不了命运。尽管吴敬梓标榜着一种不见容于俗世的生活姿态,他的人生依然充满了浓浓的悲剧意味。金克木说,吴敬梓以声色犬马的生活方式游离于“正常”的生活轨道之外,“泥沙一掷金一担”是他有意为之。的确,到了“白门三日雨,灶冷囊无钱”的地步,他仍拒不参加傅学鸿词科考试。当“长老苦口讥喃喃”干涉他的自由时,他“叉手谢长老,两眉如戟声如虎”。他的人生注定是一个悲剧,同时他的悲剧也是封建时代整个知识分子阶层的悲剧。“囊无一钱守,腹作干雷鸣。”一代才子,依靠典当和亲友的救济才能存活,晚年生活的境况何其悲凉与惨淡!所以他在《儒林外史》的开篇便醒目的提到“一代文人有厄”。作者讽刺的矛头不是指向儒林世子自身的缺陷,而是指向那种对他们进行精神虐杀的科举制度。

作者的悲剧意识和作品人物的悲剧形态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可以说,作品人物生活的种种形态就是科举制度的腐朽产物,社会道德的集体沦丧,也就构成了整个社会的悲剧。以科举制度为代表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实施造成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思维的僵化和刻板,愚人心智、迷人心性、培养庸才。传统的人文精神群体性的失落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念占据了读书人的思维,并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作家本人的那些痛苦的悲剧性的人生经历和悲剧意识糅合进了作品,并且通过自己悲剧性的人生经历来观照他所熟悉人群的生存境遇和他们的精神状态,从这些经历中提炼和升华出深刻的悲剧意识。这一真实的人生形态,必然决定了作品深刻的悲剧性。 参考文献:

[1]张国风. 《儒林外史》试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2,12.

[2]袁行霈. 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3]陈文新. 士人心态话儒林[M].北京: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5.

[4]奚晓霞. 从《儒林外史》看吴敬梓的审美倾向[J].徐州教育学院报,2006,(4):105-107.

[5]韩继利. 论《儒林外史》的悲剧性[J].济南职业学院报,2005,(5):27-30. [6]江桂杏. 从《儒林外史》看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及命运[J].现代语文,2006,(11):27.

DOI:10.15907/j.cnki.23-1450.2012.09.022

第21卷 第9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1 No.9 2012年9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Sep. 2012

文章编号:1008-8717(2012)09-0045-02

透视《儒林外史》看吴敬梓的意识人生

赵 肖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济源 459000)

摘 要: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精神的产物,作为一种为人而存在的创作物,是人类对自身生命体验的产物,也是人类参照自身体验文学化、对象化的表现,作家借用作品中的人物和场景来展示自己的人生阅历与审美价值。《儒林外史》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部全景式反映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人生经历的作品,是作者吴敬梓倾注了大量心血,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提炼和升华出来的结果。

关键词:《儒林外史》; 吴敬梓; 科举制度; 人生形态;悲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部卓绝的讽刺小说,全书描写了近两百个儒林小人物,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进行了成功的塑造,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他们生活的浮沉、境遇的顺逆、功名的得失、仕途的升降、思想情操的高尚与卑劣、社会理想的倡导与破灭,讽刺了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小说中所描写的士林人物形形色色,有周进、范进这样对科举无比虔诚,对举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把自己一生的荣辱都寄托在科举的上面,别的一切都是无足轻重的典型人物。有被封建纲常束缚和浸染到骨子里以致泯灭人性的王玉辉,在鼓动女儿殉夫后,他竟然仰天大笑说:“死的好,死的好”,理学竟可以把人性异化到如此荒唐的程度,对生命无理性的摧残和漠视在此达到了巅峰。有一辈子没有能够中举,但是却对八股科举痴迷至深的马二先生。作为八股文的忠实信徒,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朱熹的后面亦步亦趋,不敢有丝毫的逾越,对八股文津津乐道而完全失去对于美的感受力,迂腐之极。有鲁四小姐这样唯一的一个深受科举和八股制度毒害的女八股迷,以举业的在行与否作为选择夫婿的一个标准,这于婚姻与幸福来说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有一大群像景兰江、赵雪斋之类面目各异而大抵是奔走于官绅富豪之门的斗方名士,投机取巧,以假借诗名自欺欺人攀附权贵,讨些残羹剩水以慰藉内心对功名富贵的贪欲。有张静斋、严贡

生那样依仗功名富贵骄人、傲人、欺人的卑劣乡绅。有生活糜烂、行为不端、治学穿凿附会一副典型“汉学家”嘴脸的金东崖。诸如此类,《儒林外史》里的假名士群像,形形色色,应有尽有,不胜枚举,且个个生动活现,各具丑态。恰如“卧闲草堂”评本所言:“譬如吴道子画鬼、画牛头,已极牛头之丑恶矣;及画马面,又有马面之丑恶。吾不知作者之胸中能容得多少怪物耶!”作品中从这些否定性的批判性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读书世子精神的异化和人性的扭曲,还有传统士人精神的崩溃、传统人文精神的丧失,以及社会上盛行的种种扭曲的价值观并由此导致的传统伦理道德扭曲而产生的社会悲剧,不露声色的于白描之中揭露了以富贵为诱饵的科举制度对读书士子心灵的毒害。

《儒林外史》全书开篇如此说道:“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了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如嚼蜡。”富贵功名是全书的核心,是左右儒林世子的源动力,这四个字对封建科举制度及封建科举制度下那些追求功名富贵、依附于封建专制统治集团的儒林众生作了最好的诠释。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没有生活这块丰厚的土壤,也必然没有如此深刻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作家往往自觉不自觉的借用作品中的人物和场景来展示自己的人生阅历与审美价值,某种程度上形成独特的自我写照。《儒林外史》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精神、命运以及

收稿日期:2012-05-16 作者简介:赵肖,(1986—),女,河南济源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45

当时社会现状的作品,在作品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隐现在文字中的作者的影像。作者在塑造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时候自觉不自觉的将自己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的体验,以及自己的理想和想象熔铸在字里行间,通过那些“病态人物”还原“病态社会”的基本原貌,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谴责。因此我们在探讨《儒林外史》的悲剧意蕴的时候,理应从作者的悲剧人生,以及作者的悲剧意识入手,探寻造成作者悲剧性人生经历的原因,以及这些悲剧意识对作者创作作品的影响。

中国的知识分子深受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在科举制这一为统治阶级网罗人才的体制下,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打破了豪门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给予了下层知识分子一个施展自己才华与抱负的机会,但是在满清时代,科举考试已经沦为统治者控制读书人的一种手段。清初封建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实行怀柔与镇压的政策,其怀柔手段,主要是广开仕途,尊孔读经;其镇压手段,主要是大兴“文字狱”,箝制异端言行。儒林世子或受其羁绊,或拒其牢笼,或惨遭镇压,或惹祸上身。特别是在被誉为“康雍乾盛世”的年代,知识分子更是不能有丝毫的僭越,选拔的人才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顺民”,而吴敬梓恰恰生活在这一时期。作为儒林阶层的一员,他对知识分子的悲和喜以及他们真实的生存境遇有着感同身受的生活体验。

吴敬梓生于科举世家,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家声科第从来美”,少年时期,“其学尤精于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少有元甲之诵,长余四海之志”,“遂乃笙簧六艺,渔猎百家”。父亲去世后,家道衰落,自己生活由富到贫的变化,使他饱尝了世态的炎凉和人情的冷酷。在和官僚、绅士、名流、清客的长期周旋中,吴敬梓逐渐看透了他们灵魂的虚伪真相。如此一来,有着出类拔萃的满腹才华和清高脱俗的人生追求的吴敬梓,如何在现实中保持自身的尊严而又能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便成了一个现实的难题,而疯狂追求科举必定会失落独立尊严的人格和自由高洁的思想。吴敬梓把自己的选择诉诸作品,《儒林外史》所表现的是作者的亲身所见所闻。作者以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把功名宦海中的沉浮变幻、富贵利禄中的人生百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倾向与价值体系。

曾经有位有识之士在看清了科举制度背后隐藏的真相后有一段精彩的叙述:“盛世中的人们的地位表面看似不低,但他们最荣幸也不过是通过科场拼搏,挣扎换来一个标着做奴才的顶戴,以及可

46

以聚敛物质财富的机会”。封建科举文化的导向使功名富贵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尺度,极大地败坏了世态风俗人性。生活在专制统治达到顶点的吴敬梓超越不了时代,逃脱不了命运。尽管吴敬梓标榜着一种不见容于俗世的生活姿态,他的人生依然充满了浓浓的悲剧意味。金克木说,吴敬梓以声色犬马的生活方式游离于“正常”的生活轨道之外,“泥沙一掷金一担”是他有意为之。的确,到了“白门三日雨,灶冷囊无钱”的地步,他仍拒不参加傅学鸿词科考试。当“长老苦口讥喃喃”干涉他的自由时,他“叉手谢长老,两眉如戟声如虎”。他的人生注定是一个悲剧,同时他的悲剧也是封建时代整个知识分子阶层的悲剧。“囊无一钱守,腹作干雷鸣。”一代才子,依靠典当和亲友的救济才能存活,晚年生活的境况何其悲凉与惨淡!所以他在《儒林外史》的开篇便醒目的提到“一代文人有厄”。作者讽刺的矛头不是指向儒林世子自身的缺陷,而是指向那种对他们进行精神虐杀的科举制度。

作者的悲剧意识和作品人物的悲剧形态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可以说,作品人物生活的种种形态就是科举制度的腐朽产物,社会道德的集体沦丧,也就构成了整个社会的悲剧。以科举制度为代表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实施造成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思维的僵化和刻板,愚人心智、迷人心性、培养庸才。传统的人文精神群体性的失落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念占据了读书人的思维,并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作家本人的那些痛苦的悲剧性的人生经历和悲剧意识糅合进了作品,并且通过自己悲剧性的人生经历来观照他所熟悉人群的生存境遇和他们的精神状态,从这些经历中提炼和升华出深刻的悲剧意识。这一真实的人生形态,必然决定了作品深刻的悲剧性。 参考文献:

[1]张国风. 《儒林外史》试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2,12.

[2]袁行霈. 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3]陈文新. 士人心态话儒林[M].北京: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5.

[4]奚晓霞. 从《儒林外史》看吴敬梓的审美倾向[J].徐州教育学院报,2006,(4):105-107.

[5]韩继利. 论《儒林外史》的悲剧性[J].济南职业学院报,2005,(5):27-30. [6]江桂杏. 从《儒林外史》看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及命运[J].现代语文,2006,(11):27.


相关内容

  • 现代文学鉴赏习题
  • 文学鉴赏 1. 谈谈你对狂人形象的理解? <狂人日记>鲁迅著 是一个奇特而又复杂的艺术形象: 一方面,"狂人"是一个真实的患迫害狂症的精神病患者,他的言行.思维,都具有迫害狂症的特征. 另一方面,"狂人"又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社会中的叛逆者.善 ...

  • 中国文学经典推荐阅读书目
  • 文学经典推荐阅读书目 1·<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推荐版本:<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2·<楚辞> <楚辞>:西汉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及汉代人的仿作辑录成书,定名为<楚辞>. 推荐版 ...

  • 元明清代文学提纲
  • 元代文学 概 论 元代是蒙古贵族掌握国家权力的时代.蒙古族在北方崛起后,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金.大理.吐蕃等政权,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灭掉南宋,统一全国.因元代文学上承金代,故讲元代文学一般以元灭金的1234年为起点,至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结束,时间跨 ...

  •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看------毕业论文选题
  • 汉语言文学专业 的学生一定要看------毕业论文选题 文学编 一. 文学史篇 1 五四时期白话诗的特征 2 20年代乡土小说的特征及其发展 3 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选择 4 中国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 5 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 6 解放区文学:大众化走向得失探 7 论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发展轨迹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例
  • 语言类(语言学方向)毕业论文选题 一.古代汉语 1.汉字的结构(论汉字的结构规律或者论汉字的结构类型等) 2.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探讨,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探讨等) 3.六书性质特点(六书文化探讨.从六书的演变看汉字的造字法等等) 4.会意兼形声问题探讨 5.假借字与通假字 6.古今字 ...

  • 中西方不同时期绘画差异比较
  • 中西方不同时期绘画艺术风格差异比较 绘画艺术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意识形态,中西方不同时期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绘画艺术风格在形成和表现上的相异.所以我认为想要了解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首先我们要知道中西方不同时期是文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找到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内涵,并且保持一个清晰的大脑,并在此基础上更加 ...

  •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毕业论文工作要求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 毕业论文的写作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凡未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不合格者,不得毕业. 2. 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坚决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论文中凡引用他人著述或学术成 ...

  •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 ...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说明: 1.所列选题是参考兄弟本科院校和本系老师建议的选题,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 3.所列每个选题同届学生不能超过两个人共选,且具体题目或论述角度应有所差异: 4.每届毕业生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