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民族团结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新校园

XinXiaoYuan

高校建设

加强高校民族团结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武攀

新疆(塔里木大学综治办,

阿拉尔

843300)

摘要:高校民族团结工作是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

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是高校当前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我们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新时期高校民族团结工作。

关键词:高校;民族;团结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构建民族文化共存的和谐校园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尊重各民族习俗、

宗教以及基于宗教而形成的民族文化,

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高校校园民族文化建设要致力于构建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尊重各民族的民族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各民族文化间的关系,

形成良性、健康、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就必须尊重各民族文化。第二,加强民族团结是构建和谐民族校园的核心。高校校园

民族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加强民族间的团结、

互助。因此,大学生进校第一课就要开展民族团结的专题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

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作出过杰出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成员之一。

第三,增进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保证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共同发展,

从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第四,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民族校园的根本。

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各民族培养优秀人才,要构建和谐校园,就要通过各种校园文化载体,全面推进各民族人才培养,为最终实现各

民族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尤其要重视

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解决好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所遇到的困难。只有这样,

各民族大学生才能在高校健康成长,亲身体验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才能更好地学好专业知识,为民族地区的加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以加强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石,培养民族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高校要加强和完善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高校在为民族地区培养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

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经常组织民族学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结合政治理论课,进行时事政策的学习,请社会上的专家或学者开设各

类讲座。这样做既丰富和活跃了第二课堂,

又使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激发学生努力维护祖国的尊严和统一的自觉性。其次,把爱国、爱党教育作为一项主要内容来抓。提高学生的政治素

质,必须牢牢把握爱国主义这一主线。

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校请·40·

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英雄模范来校做报告,结合建党、

建国周年大庆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和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第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是提高学生政治素质不可缺少的方面。只有各民族的紧密团结,中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三、以提高民族学生干部综合素质为核心,发挥民族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

学生干部是实现学校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沟通者,是学校开展学生工作所必须依靠的力量。民族学生干部更应该在维护民

族尊严、发扬民族精神、

维护民族团结及加强民族间的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我们应重视民族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育。

一个合格的民族学生干部最起码应具备以下素质:第一,政治素质。这是民族学生干部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作为学生干部必须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保持与党、

团组织政治上的一致,

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帮助。同时民族学生干部应该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识别

各种不良倾向和错误思潮的能力,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有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第二,知识素质。学生工作的特点要求学生干部应有广博的知识,包括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知识。民族学生干部更应该努力学好

语言类学科特别是汉语和英语,

为传播民族知识、促进民族间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榜样作用。我们要发挥民族学生干部的榜样效应,努力塑造典型的民族学生干部形象,

培养优秀的民族学生干部群体,树立广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内的学习楷模,以此来感染、激励、号召和带动学生共同进步。第四,组织能力。成为一名好的民族学生干部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团结能力和

凝聚力,能够将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院团结在一起,

成为一个有凝聚力、

向心力的集体。四、坚持“以法治校”,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民族团结

要坚持“以法治校”,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和处理问题,

就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处理突发事件的政策、

措施和规范。不论突发事件涉及的是民族因素还是宗教因素,都必须将事件与民

族、宗教问题剥离开来,

按照事件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程度准确、及时、客观地进行处理。

总之,民族团结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是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望,每个人都应在维护民族团结工作中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努尔力

·阿不力孜.谈高校民族学生干部素质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3).

[2]薛丹.内地高校“民族班”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经济师,2005(4).

新校园

XinXiaoYuan

高校建设

加强高校民族团结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武攀

新疆(塔里木大学综治办,

阿拉尔

843300)

摘要:高校民族团结工作是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

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是高校当前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我们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新时期高校民族团结工作。

关键词:高校;民族;团结

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构建民族文化共存的和谐校园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尊重各民族习俗、

宗教以及基于宗教而形成的民族文化,

加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高校校园民族文化建设要致力于构建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尊重各民族的民族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各民族文化间的关系,

形成良性、健康、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就必须尊重各民族文化。第二,加强民族团结是构建和谐民族校园的核心。高校校园

民族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要加强民族间的团结、

互助。因此,大学生进校第一课就要开展民族团结的专题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

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作出过杰出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成员之一。

第三,增进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保证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与融合中共同发展,

从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第四,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民族校园的根本。

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各民族培养优秀人才,要构建和谐校园,就要通过各种校园文化载体,全面推进各民族人才培养,为最终实现各

民族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尤其要重视

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解决好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所遇到的困难。只有这样,

各民族大学生才能在高校健康成长,亲身体验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才能更好地学好专业知识,为民族地区的加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以加强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石,培养民族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高校要加强和完善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高校在为民族地区培养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

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经常组织民族学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结合政治理论课,进行时事政策的学习,请社会上的专家或学者开设各

类讲座。这样做既丰富和活跃了第二课堂,

又使学生从中受到了教育,激发学生努力维护祖国的尊严和统一的自觉性。其次,把爱国、爱党教育作为一项主要内容来抓。提高学生的政治素

质,必须牢牢把握爱国主义这一主线。

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校请·40·

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英雄模范来校做报告,结合建党、

建国周年大庆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和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第三,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是提高学生政治素质不可缺少的方面。只有各民族的紧密团结,中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三、以提高民族学生干部综合素质为核心,发挥民族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

学生干部是实现学校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沟通者,是学校开展学生工作所必须依靠的力量。民族学生干部更应该在维护民

族尊严、发扬民族精神、

维护民族团结及加强民族间的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我们应重视民族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育。

一个合格的民族学生干部最起码应具备以下素质:第一,政治素质。这是民族学生干部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作为学生干部必须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保持与党、

团组织政治上的一致,

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帮助。同时民族学生干部应该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具有识别

各种不良倾向和错误思潮的能力,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有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第二,知识素质。学生工作的特点要求学生干部应有广博的知识,包括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知识。民族学生干部更应该努力学好

语言类学科特别是汉语和英语,

为传播民族知识、促进民族间交流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榜样作用。我们要发挥民族学生干部的榜样效应,努力塑造典型的民族学生干部形象,

培养优秀的民族学生干部群体,树立广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内的学习楷模,以此来感染、激励、号召和带动学生共同进步。第四,组织能力。成为一名好的民族学生干部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团结能力和

凝聚力,能够将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院团结在一起,

成为一个有凝聚力、

向心力的集体。四、坚持“以法治校”,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民族团结

要坚持“以法治校”,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和处理问题,

就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处理突发事件的政策、

措施和规范。不论突发事件涉及的是民族因素还是宗教因素,都必须将事件与民

族、宗教问题剥离开来,

按照事件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影响程度准确、及时、客观地进行处理。

总之,民族团结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是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望,每个人都应在维护民族团结工作中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努尔力

·阿不力孜.谈高校民族学生干部素质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3).

[2]薛丹.内地高校“民族班”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经济师,2005(4).


相关内容

  • 最新教育时事
  • 2010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 ...

  •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2015年工作要点
  •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2015年党政工作要点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2015年学院党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和省教育厅.省民委(宗教局)年度工作要点,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适应经济 ...

  • 少数民族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价值与实践
  • 少数民族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价值与实践① -----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例 徐全忠 郝玉梅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内容摘要: 探索少数民族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塑造办学特色的自觉选择,更体现了教育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价值追求. ...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二○一○年七月打印 来自<中国网 china.com.cn>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全文 (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公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 国家10年教育发展规划
  • 序 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 ...

  • 探析班主任如何做好民汉合宿管理工作
  • 摘要:民汉合宿是一种新型住宿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也是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一种有效实践.在民汉合宿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作为第一线的教育者和班级管理的领头羊,在民汉合宿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班主任在民汉合宿管理中的作用.目前民汉合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具体举措展开阐述. 关键词:班主任:民汉合宿 ...

  • 高校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职责与境界论析
  • 摘 要:教师具有"传道"职责,教学工作是一种敬业奉献.爱与责任的境界,教师具有"授业"职责,教学工作是一种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境界.教师具有"解惑"职责,教学工作是一种勤勉致知.严谨治学的境界.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教风:教师职责:工作境 ...

  • 略论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 略论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 摘 陈真波龙叶先 要: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国家凝聚力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加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需要创新教育手段,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民族特点.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社会 ...

  • 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 高等学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摘要]高等学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教育质量提高的任务和目标之一.但是,当前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文化的传承脱离实际.文化创新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