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_钟坚

第19卷第6期2013年6月

河北医学

HEBEI MEDICINE

Vol.19,No.6Jun.,2013

损伤的恢复情况计算治疗有效率,以此评价显微外科

治疗颅底肿瘤的临床疗效。1.4

疗效标准:颅神经功能性损伤术后恢复的标准为:颅神经功能症状基本恢复者记为有效,颅神经功能症状显著改善者记为显效,颅神经功能症状加重者记

统计后计算总有效率,以此评价治疗效果。为失败,2

结果

55例患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颅内水肿者1例,皮下积液者3例,脑水肿者2例,脑

吸。③气管切开病人应在神志清醒,呼吸平稳,咳嗽反

射明显,体温正常时方可试行堵管,试堵管24h 无异常方可拔管。无论是否气切,只要痰多较稠者应采取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协助排痰等措施确保呼吸道通畅。④术后病人常规禁食水3d ,第一次进食、水应由主管医生试喂。3-7d 后仍无缓解者应置胃管给予鼻饲饮3个月食。出院时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出院注意事项,

复查。

参考文献:

[1]章翔,张剑,费舟.神经导航显微外科在脑肿瘤手术中的

J ].中华医学杂志,2012,11(4) :112-114.应用[

[2]Christopher N ,Oliver G ,Helmut K.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bined with neuronavigation :a new concept [J ].2011,32(5) :542-545.

[3]RohdeV ,RohdeI ,ReingesMH.Frameless stereotactically

guided catheter placement and firbrinolytic therapy fo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atomas :technical aspects and ini-J ].2011,12(9) :112-114.tial clinical results [

[4]文璐璐,郭晓月,敏华.神经内镜辅助钦激光技术治疗颅

.山东医药,内肿瘤近期疗效观察(附45例报告) [J ]2009,13(14) :223-225.

[5]李丽华,王晓璐.右美托咪啶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诱

.实用医学杂志,2010,2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14) :78-80.

积水2例,颅神经功能恢复者28例,症状明显改善者

17例,失败10例,总有效率(症状恢复者和改善者均计为有效)为81.8%。3讨论

显微外科手术的术后处理方法

[4,5]

:①密切注意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前颅窝底肿瘤可能出现嗅觉丧失,

脑脊液鼻漏;海绵窦肿瘤可能出现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等麻痹;小脑脑桥角及颈静脉孔区肿瘤可能出现三叉

面神经、听神经损害与吞咽困难、呛咳等后组颅神经、

神经症状。特别是斜坡和枕大孔区肿瘤术后可能出现

可采取对症治疗,呼吸功能障碍。对已出现的并发症,

如加强护理,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等。②颅底肿瘤病人

术毕,应等病人完全清醒后,有咳嗽反射时再拔除气管应积极行气管切插管。若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开术。如呼吸不规律,潮气量不足应用呼吸机辅助呼

文章编号:1006-6233(2013)06-0878-05

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

坚,何景招,李少洪,相永森,马

东莞

523110)

(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急救医疗中心,广东

要:目的: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

2012年6月间723例心肺复苏病例。将病例组分为成功组(117例) 和失败组(606例) ,用t 检验和卡logistic 回归分析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对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比分析我院2010年前方检验,

后在影响抢救成功率因素上的变化。结果:120的响应时间在小于3min 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在小于10min 的情况下和在抢救现场积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肺复苏抢救失败率,分别95%CI :0.43-0.99; OR:0.64,95%CI :0.42-0.98; OR:0.61,95%CI :0.39-0.96。2010为OR:0.65,

年后较2010年以前相比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达到18.2%,且出车时间(大于3min 率降为24.8%) 、到达现场时间(大于10min 率降为17.1%) 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达到82.9%:气管插管率69.9%、电击除颤率50.1%、复苏药物使用率89.2%) 等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大力普及心肺复苏知识。

·878·

第19卷第6期2013年6月

河北医学

HEBEI MEDICINE

Vol.19,No.6Jun.,2013

关键词:

文献标识码:

院前急救; B

心肺复苏; 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13.06.028

Analysis the Reasonsfor the Increase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uccess RatePre -hospital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ZHONG Jian ,HE Jingzhao ,LI Shaohong ,et al

(D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dong Dongguan 52311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ucces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in emergency room.Method :We analysed 723case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rom June 2008to June 2012.They were divided into successful group (117cases )and failure group (606cases ),Used t -test and chi -square test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uccess rate.Further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changes of these factors in our hospital before and after 2010.Result:120response time less than 3min ,reaction time less than 10min and the positiv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life support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ailure rate ,respec-tively ,OR:0.65,95%CI :0.43-0.99;OR:0.64,95%CI :0.42-0.98;OR:0.61,95%CI :0.39-0.96.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uccess rate was 18.2%compared before 2010,and dispatch (greater than 3min rate dropped to 24.8%)or arrival time of medical personnel (greater than 10min rate dropped to 17.1%)and emergency care facilities and on -site first -aid measures (82.9%),the rate of intubation was 69.9%,defibrillation rate was 50.1%,recovery in drug utilization rate of 89.2%)were also improv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 :Professional pre -hospital emergency care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re -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hile common concern of the whole society to participate vig-orously popularizes the knowledg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Key words :

Pre -hospital emergency care ;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ACLS )

呼吸心跳停止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健康。目前国内外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极影响因素繁杂,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低,

CPR)是救治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重要措施,tation ,而CPR成功率是评估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我们医院2010年成立了急救培训部,负责东城区企业、学校、居民小区等群众的CPR培训,约23000人次,间接影响人群可能更多,群众对院前急救知识有所提高;成立专门急救培训队伍后,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进一步提高。自2010年起我院急救中心按《2010AHA 心肺复苏指南》要求和原则抢救病人,新理论指导使急救技术不断进步,为了探索提高CPR成功率的方法,本研究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的723例心肺复苏病例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了本院2008年6月至

[1]

2012年6年间的急诊心肺复苏病例,剔除病历资料不

最终纳入723例病例。其全和家属拒绝抢救的病例,

中男性476例,女性247例;年龄1-96岁,平均(52.3ʃ 24.2)岁;心跳呼吸停止原因:猝死223例,严重创伤

124例,心血管疾病157例,呼吸系统疾病96例,脑血管疾病72例,中毒30例,其他21例。根据研究需要用病例报告表统一收集纳入病例的年龄、性别、急救方式(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间的病例按《2005AHA 心肺复苏指南》抢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的《2010AHA 心肺复苏指南》120响应时病例按抢救)、

间(指从接到出车命令至实际出车所用时间)和反应

车载设备的时间(指从出车至到达现场所用的时间)、

配备、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包括气管插管、电

击除颤、复苏药物的使用)、参加抢救医生人数和参加急救护士的人数等资料。

1.2分组及方法:①将723例心肺复苏病例根据抢救

·879·

第19卷第6期2013年6月

河北医学

HEBEI MEDICINE

Vol.19,No.6Jun.,2013

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成功组的入选标准:经抢救

自主循环恢复,并维持2h 或以上,共117例。失败组入选标准:经抢救自主循环未恢复或恢复后维持时间小于2h ,共606例。②分析病例的年龄、性别和急救资料等11项因素在成功组和失败组的分布,从而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然后再将2010年实行专业化急救前后的病例分为两组,对比分析我院在2010年前后在影响抢救成功率因素上的变化。③自ROSC)成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

[2]

功标准:恢复窦性心律或CA 前心律;血压≥90/60mmHg ;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至CA 前水平。1.3

统计学分析: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

珋ʃ s )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均数ʃ 标准差(x 析,

2

120响应时间、120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

反应时间、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因素在成功组和失败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见上述因素可能是影响CPR成功率的因素,对上述因素作多因素logistic 回归进一步分析其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影响的大小。2.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CPR的失败为应变

120响应时间、120反应时间和现场应用高量,将年龄、

级生命支持技术等因素作为协变量纳入logistic 回归,

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年龄对抢救的成功有一定的影响,是抢救的一个危险因素且年龄越大抢救的

95%CI :1.01-1.02);相反成率就越低(OR:1.01,

120的响应时间、120反应时间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

是抢救成持技术等因素都将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功的保护因素:120的响应时间在小于3min 的情况

下、反应时间在小于10min 的情况下和在抢救现场积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肺复苏抢

95%CI :0.43-0.99;OR:救失败率,分别为OR:0.65,0.64,95%CI :0.42-0.98;OR:0.61,95%CI :0.39-0.96。

n (%)

X 2值(t 值)

1.12

P 0.29

OR

95%CI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各个采用X 检验,

因素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检验标准为0.05。22.1

两组病例相关因素比较:成功组和失败组两组相

由表1可知,性别、急救方式、车关因素比较(见表1),

载设备的配备是否齐全、参加抢救的医生人数和参加抢救的护士人数等因素在成功组和失败组中的分布差

表1

项目性别

男女

年龄急救方式

2005AHA 2010AHA

120响应时间

大于3min 小于3min

120反应时间

大于10min 小于10min

车载设配的配备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参加抢救医生人数参加急救护士人数

齐全不全否是

成功组和失败组两组相关因素比较成功组(n =117)82(70.1)35(29.9)46.5ʃ 20.631(26.5)86(73.5)

[**************]71.7ʃ 0.52.8ʃ 0.3

失败组(n =606)394(65.0)212(35.0)53.4ʃ 24.7214(35.3)392(64.7)

[***********]2183881.5ʃ 0.62.5ʃ 0.6

2.823.40

0.0050.18

1.011.01-1.02

4.090.040.650.43-0.99

4.170.040.640.42-0.98

1.450.23

4.650.030.610.39-0.96

-1.15-1.06

0.370.24

2.3

2010年以前与2010年以后的比较:由上分析可

120响应时间、120反应时间和在急救现场积知年龄,·880·

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都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

素,但年龄因素作为院方是不可控的,从医院出发想要

第19卷第6期2013年6月

河北医学

HEBEI MEDICINE

Vol.19,No.6Jun.,2013

120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只有从120响应时间、反应时间和在急救现场积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做

起,分析我院2010年以前与2010年以后心肺复苏抢和对抢救成功率有影响的主要因素(120救的成功率,

响应时间和反应时间、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2010年以后我医院在等)的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

120的响应和反应时间以及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120响应时间大于3min 率降

120反应时间大于10min 率降为17.1%,为24.8%,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达到82.9%(气管插管率达

70.0%、电击除颤达50.1%、复苏药物的使用达91.1%)。同时我院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18.2%。

表2项目

心肺复苏成功率120响应时间(大于3min )120反应时间(大于10min )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气管插管电击除颤复苏药物的使用

2010年以前与2010年以后我院急救情况比较

2010年以前(n =244)30(12.3)183(75.0)195(79.9)131(53.7)103(42.2)62(25.4)151(61.8)

2010年以后(n =479)87(18.2)119(24.8)82(17.1)397(82.9)334(69.9)239(50.1)427(89.2)

院前急救知识有所提高。成立的专门急救队伍负责培

训全院医护人员,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2010后院前CPR的成功率达到了18.2%。有研究显示,院前急

[5]

诊医疗的质量可以从根本上影响患者的转归,因此院前急救的专业化运作非常必要。

120反应时间由分析结果可知,将120响应时间、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因素都是影响心肺复

苏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其中入院时情况的危急是客观因素,是医院和医务人员所不能直接控制的,因素从医院方面出发在接到报警后120的响应时间、反应时间、车载设备的配备情况和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都是影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并且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这些因素做得到位将能有效的

其中心肺复苏的开始时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

间(包括急救反应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和开始抢救时

间)是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院前医疗质量重点监控的指标。现场及时的复苏可使复苏成功率提高到40%甚至更高。本研究中,2010年以前院前急救组出诊时间超过3min 以上的情况高达75.0%,到达现场时间超过10min 的情况也达到了79.9%,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始救治是导致复苏成功率低的直接原因。有报道缩短复苏时间可最大程。分析认为,延误复度改善院外心跳骤停的预后

苏时间原因主要有:①急救电话通知延误。如急救电话被占用;接急救电话护士没有及时通知出诊从而延误出诊时间;②由于急救人员未受过专门心肺复苏训练或从未参与过心肺复苏抢救,未能认识到复苏时间重要性;③交通阻塞、行进道路不明确等,导致急救人员无法迅速找到患者,从而延误了到达现场时间;④因非专职医务人员正从事其他急诊医疗工作而无法及时出诊等。本院在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后,为了缩短出诊时间,所有值班人员均吃住在急诊科,车辆停放在科室门前,专职司机做好车辆及车载设备的维护,配置了车载GPS 导航,购置了精细的本地区地图,并经常对所出诊的区域进行实地考查,确定出车最佳行驶路线,加上东莞市120指挥系统不断升级、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禁摩、东莞市“三打两建”行动后交通治安好转等有利因素,因而使出诊时间<5min 率达

10min 内到达现场率达到84.3%,明显的改到90%、

善了出诊速度。总之,要提高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必须尽早呼救、尽早实施CPR、尽早电击除颤、尽早能实施高级生命支持以及心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但有证据表明

[8]

[6,7]

3讨论

心跳呼吸骤停是院前急救中最为紧急的危重急

症,可以发生在任何人、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国内外如抢救的成功率仍然不高,多在1%-18%之间,何提高心肺复苏(CPR)的成功率已成为现代急救医学的一大难题。心肺复苏成功率是评估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复苏成功率在体现院前急救医疗水平方面起重要作用。心肺复苏是临床急救医学最困难,最代表水平的综合技术之[4]

一,其成功率除了与参与抢救的人员接受CPR训练情况有关外,还与整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急救网点的分布等因素有关。目前我国的心肺复苏总体成功率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故建立完善的院前医疗也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急救出诊区域心肺复苏成功率。我们医院2010年成立了急救培训部,负责东城区企业工厂、学校、酒店等群众的CPR培训讲座,约23000人次,间接影响人群可能更多,群众对

[3]

在急诊室里提供的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881·

第19卷第6期2013年6月

河北医学

HEBEI MEDICINE

Vol.19,No.6Jun.,2013

ACLS )救护并不优于现场的ACLS 救护。本院在2010

年后急救出诊后CPR时气管插管率达69.9%、电击除颤达50.1%、复苏药物的使用达89.2%,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也获得了18.2%的复苏成功率,充分说明了ACLS 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Morris S.2010BLS and ACLS guideline changes :post -

cardiac arrest syndrome an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J ].2011,21(3) :3-8.Can Cardiovasc Nurs ,

[2]徐丽,郑华.255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影响因

J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9) :793-795.素分析[

[3]Nichol G ,Thomas E ,Callaway CW ,et al.Regionalvaria-tion in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cidence and out-come [J ].JAMA ,2008,300(12) :1423-1431.

[4]Callaway CW ,Schmicker R,Kampmeyer M ,et al.Receiv-

ing hospit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after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J ].Resuscitation,2010,81(5) :524-529.

[5]Garza AG ,Gratton MC ,Salomone JA ,Lindholm D ,McEl-roy J ,Archer R.Improved patient survival using a modified resuscitation protocol for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J ].Circulation ,2009,119(19) :2597-2605.

[6]沈洪,王一镗.中国心肺复苏的发展[J ].中华急诊医学

2006,15(1) :13-14.杂志,

[7]Sasson C ,RogersMA ,Dahl J ,Kellermann AL.Predictors

of survival from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J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2010,3(1) :63-81.comes ,

[8]李宗浩,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金辉.论心肺复苏的创立[

2007,2(1) :4-5.害医学杂志,

文章编号:1006-6233(2013)06-0882-03

重症下肢动脉缺血100例临床分析

林瑞敏,余力伟,张在兴

(北京市海淀医院普外科,北京

海淀

100080)

要:目的:探讨重症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率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提

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诊断为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4.88%,随访率88.89%,进行为期3-73个月的随(68ʃ 6) %、访,平均(18ʃ 8) 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13.01%。术后1-3年通畅率分别为(81ʃ 4) %、(61ʃ 7) %。动脉闭塞25例,1二次手术4例,截肢9例。溃疡或坏死创面术后半年愈合率78.85%,(71ʃ 5) %、(65ʃ 6) %。结论:重症下肢年愈合率83.65%。术后l -3年保肢率分别为(81ʃ 4) %、

动脉缺血患者通过联合腔内介入技术、外科旁路手术及干细胞移植方法的镶嵌式的血运重建治疗,可并使血管通畅,降低截肢平面,加快创面愈合,提高保肢率,治疗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文献标识码:

重症下肢动脉缺血; B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13.06.029

Clinical Analysis on 100Patients with Critical Limb Ischemia

LIN Ruimin,YU Liwei ,ZHANG Zaixing

(Haidian Hospital of Beijing ,Beijing Haidian 10008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ritical limb ischemia ,to provid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diagnosis rate and treatment effect.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patients with critical limb ischem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4to August 2012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Result:As for perioperation perio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4.88%,the follow -up rate was 88.·882·

第19卷第6期2013年6月

河北医学

HEBEI MEDICINE

Vol.19,No.6Jun.,2013

损伤的恢复情况计算治疗有效率,以此评价显微外科

治疗颅底肿瘤的临床疗效。1.4

疗效标准:颅神经功能性损伤术后恢复的标准为:颅神经功能症状基本恢复者记为有效,颅神经功能症状显著改善者记为显效,颅神经功能症状加重者记

统计后计算总有效率,以此评价治疗效果。为失败,2

结果

55例患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颅内水肿者1例,皮下积液者3例,脑水肿者2例,脑

吸。③气管切开病人应在神志清醒,呼吸平稳,咳嗽反

射明显,体温正常时方可试行堵管,试堵管24h 无异常方可拔管。无论是否气切,只要痰多较稠者应采取雾化吸入,翻身拍背/协助排痰等措施确保呼吸道通畅。④术后病人常规禁食水3d ,第一次进食、水应由主管医生试喂。3-7d 后仍无缓解者应置胃管给予鼻饲饮3个月食。出院时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出院注意事项,

复查。

参考文献:

[1]章翔,张剑,费舟.神经导航显微外科在脑肿瘤手术中的

J ].中华医学杂志,2012,11(4) :112-114.应用[

[2]Christopher N ,Oliver G ,Helmut K.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bined with neuronavigation :a new concept [J ].2011,32(5) :542-545.

[3]RohdeV ,RohdeI ,ReingesMH.Frameless stereotactically

guided catheter placement and firbrinolytic therapy for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atomas :technical aspects and ini-J ].2011,12(9) :112-114.tial clinical results [

[4]文璐璐,郭晓月,敏华.神经内镜辅助钦激光技术治疗颅

.山东医药,内肿瘤近期疗效观察(附45例报告) [J ]2009,13(14) :223-225.

[5]李丽华,王晓璐.右美托咪啶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诱

.实用医学杂志,2010,2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14) :78-80.

积水2例,颅神经功能恢复者28例,症状明显改善者

17例,失败10例,总有效率(症状恢复者和改善者均计为有效)为81.8%。3讨论

显微外科手术的术后处理方法

[4,5]

:①密切注意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前颅窝底肿瘤可能出现嗅觉丧失,

脑脊液鼻漏;海绵窦肿瘤可能出现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等麻痹;小脑脑桥角及颈静脉孔区肿瘤可能出现三叉

面神经、听神经损害与吞咽困难、呛咳等后组颅神经、

神经症状。特别是斜坡和枕大孔区肿瘤术后可能出现

可采取对症治疗,呼吸功能障碍。对已出现的并发症,

如加强护理,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等。②颅底肿瘤病人

术毕,应等病人完全清醒后,有咳嗽反射时再拔除气管应积极行气管切插管。若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开术。如呼吸不规律,潮气量不足应用呼吸机辅助呼

文章编号:1006-6233(2013)06-0878-05

急诊抢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

坚,何景招,李少洪,相永森,马

东莞

523110)

(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急救医疗中心,广东

要:目的: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

2012年6月间723例心肺复苏病例。将病例组分为成功组(117例) 和失败组(606例) ,用t 检验和卡logistic 回归分析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对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对比分析我院2010年前方检验,

后在影响抢救成功率因素上的变化。结果:120的响应时间在小于3min 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在小于10min 的情况下和在抢救现场积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肺复苏抢救失败率,分别95%CI :0.43-0.99; OR:0.64,95%CI :0.42-0.98; OR:0.61,95%CI :0.39-0.96。2010为OR:0.65,

年后较2010年以前相比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达到18.2%,且出车时间(大于3min 率降为24.8%) 、到达现场时间(大于10min 率降为17.1%) 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达到82.9%:气管插管率69.9%、电击除颤率50.1%、复苏药物使用率89.2%) 等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可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同时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大力普及心肺复苏知识。

·878·

第19卷第6期2013年6月

河北医学

HEBEI MEDICINE

Vol.19,No.6Jun.,2013

关键词:

文献标识码:

院前急救; B

心肺复苏; 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13.06.028

Analysis the Reasonsfor the Increase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uccess RatePre -hospital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ZHONG Jian ,HE Jingzhao ,LI Shaohong ,et al

(D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dong Dongguan 52311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ucces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in emergency room.Method :We analysed 723case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rom June 2008to June 2012.They were divided into successful group (117cases )and failure group (606cases ),Used t -test and chi -square test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uccess rate.Further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changes of these factors in our hospital before and after 2010.Result:120response time less than 3min ,reaction time less than 10min and the positiv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life support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failure rate ,respec-tively ,OR:0.65,95%CI :0.43-0.99;OR:0.64,95%CI :0.42-0.98;OR:0.61,95%CI :0.39-0.96.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success rate was 18.2%compared before 2010,and dispatch (greater than 3min rate dropped to 24.8%)or arrival time of medical personnel (greater than 10min rate dropped to 17.1%)and emergency care facilities and on -site first -aid measures (82.9%),the rate of intubation was 69.9%,defibrillation rate was 50.1%,recovery in drug utilization rate of 89.2%)were also improv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 :Professional pre -hospital emergency care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pre -hospit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hile common concern of the whole society to participate vig-orously popularizes the knowledg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Key words :

Pre -hospital emergency care ;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 (ACLS )

呼吸心跳停止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健康。目前国内外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极影响因素繁杂,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低,

CPR)是救治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重要措施,tation ,而CPR成功率是评估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我们医院2010年成立了急救培训部,负责东城区企业、学校、居民小区等群众的CPR培训,约23000人次,间接影响人群可能更多,群众对院前急救知识有所提高;成立专门急救培训队伍后,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进一步提高。自2010年起我院急救中心按《2010AHA 心肺复苏指南》要求和原则抢救病人,新理论指导使急救技术不断进步,为了探索提高CPR成功率的方法,本研究对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的723例心肺复苏病例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了本院2008年6月至

[1]

2012年6年间的急诊心肺复苏病例,剔除病历资料不

最终纳入723例病例。其全和家属拒绝抢救的病例,

中男性476例,女性247例;年龄1-96岁,平均(52.3ʃ 24.2)岁;心跳呼吸停止原因:猝死223例,严重创伤

124例,心血管疾病157例,呼吸系统疾病96例,脑血管疾病72例,中毒30例,其他21例。根据研究需要用病例报告表统一收集纳入病例的年龄、性别、急救方式(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间的病例按《2005AHA 心肺复苏指南》抢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的《2010AHA 心肺复苏指南》120响应时病例按抢救)、

间(指从接到出车命令至实际出车所用时间)和反应

车载设备的时间(指从出车至到达现场所用的时间)、

配备、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包括气管插管、电

击除颤、复苏药物的使用)、参加抢救医生人数和参加急救护士的人数等资料。

1.2分组及方法:①将723例心肺复苏病例根据抢救

·879·

第19卷第6期2013年6月

河北医学

HEBEI MEDICINE

Vol.19,No.6Jun.,2013

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成功组的入选标准:经抢救

自主循环恢复,并维持2h 或以上,共117例。失败组入选标准:经抢救自主循环未恢复或恢复后维持时间小于2h ,共606例。②分析病例的年龄、性别和急救资料等11项因素在成功组和失败组的分布,从而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然后再将2010年实行专业化急救前后的病例分为两组,对比分析我院在2010年前后在影响抢救成功率因素上的变化。③自ROSC)成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

[2]

功标准:恢复窦性心律或CA 前心律;血压≥90/60mmHg ;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至CA 前水平。1.3

统计学分析: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

珋ʃ s )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均数ʃ 标准差(x 析,

2

120响应时间、120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

反应时间、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因素在成功组和失败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见上述因素可能是影响CPR成功率的因素,对上述因素作多因素logistic 回归进一步分析其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影响的大小。2.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CPR的失败为应变

120响应时间、120反应时间和现场应用高量,将年龄、

级生命支持技术等因素作为协变量纳入logistic 回归,

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年龄对抢救的成功有一定的影响,是抢救的一个危险因素且年龄越大抢救的

95%CI :1.01-1.02);相反成率就越低(OR:1.01,

120的响应时间、120反应时间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

是抢救成持技术等因素都将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功的保护因素:120的响应时间在小于3min 的情况

下、反应时间在小于10min 的情况下和在抢救现场积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肺复苏抢

95%CI :0.43-0.99;OR:救失败率,分别为OR:0.65,0.64,95%CI :0.42-0.98;OR:0.61,95%CI :0.39-0.96。

n (%)

X 2值(t 值)

1.12

P 0.29

OR

95%CI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各个采用X 检验,

因素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检验标准为0.05。22.1

两组病例相关因素比较:成功组和失败组两组相

由表1可知,性别、急救方式、车关因素比较(见表1),

载设备的配备是否齐全、参加抢救的医生人数和参加抢救的护士人数等因素在成功组和失败组中的分布差

表1

项目性别

男女

年龄急救方式

2005AHA 2010AHA

120响应时间

大于3min 小于3min

120反应时间

大于10min 小于10min

车载设配的配备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参加抢救医生人数参加急救护士人数

齐全不全否是

成功组和失败组两组相关因素比较成功组(n =117)82(70.1)35(29.9)46.5ʃ 20.631(26.5)86(73.5)

[**************]71.7ʃ 0.52.8ʃ 0.3

失败组(n =606)394(65.0)212(35.0)53.4ʃ 24.7214(35.3)392(64.7)

[***********]2183881.5ʃ 0.62.5ʃ 0.6

2.823.40

0.0050.18

1.011.01-1.02

4.090.040.650.43-0.99

4.170.040.640.42-0.98

1.450.23

4.650.030.610.39-0.96

-1.15-1.06

0.370.24

2.3

2010年以前与2010年以后的比较:由上分析可

120响应时间、120反应时间和在急救现场积知年龄,·880·

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都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

素,但年龄因素作为院方是不可控的,从医院出发想要

第19卷第6期2013年6月

河北医学

HEBEI MEDICINE

Vol.19,No.6Jun.,2013

120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只有从120响应时间、反应时间和在急救现场积极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做

起,分析我院2010年以前与2010年以后心肺复苏抢和对抢救成功率有影响的主要因素(120救的成功率,

响应时间和反应时间、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2010年以后我医院在等)的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

120的响应和反应时间以及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120响应时间大于3min 率降

120反应时间大于10min 率降为17.1%,为24.8%,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达到82.9%(气管插管率达

70.0%、电击除颤达50.1%、复苏药物的使用达91.1%)。同时我院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18.2%。

表2项目

心肺复苏成功率120响应时间(大于3min )120反应时间(大于10min )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气管插管电击除颤复苏药物的使用

2010年以前与2010年以后我院急救情况比较

2010年以前(n =244)30(12.3)183(75.0)195(79.9)131(53.7)103(42.2)62(25.4)151(61.8)

2010年以后(n =479)87(18.2)119(24.8)82(17.1)397(82.9)334(69.9)239(50.1)427(89.2)

院前急救知识有所提高。成立的专门急救队伍负责培

训全院医护人员,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2010后院前CPR的成功率达到了18.2%。有研究显示,院前急

[5]

诊医疗的质量可以从根本上影响患者的转归,因此院前急救的专业化运作非常必要。

120反应时间由分析结果可知,将120响应时间、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因素都是影响心肺复

苏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其中入院时情况的危急是客观因素,是医院和医务人员所不能直接控制的,因素从医院方面出发在接到报警后120的响应时间、反应时间、车载设备的配备情况和和现场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技术都是影响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并且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这些因素做得到位将能有效的

其中心肺复苏的开始时提高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

间(包括急救反应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和开始抢救时

间)是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院前医疗质量重点监控的指标。现场及时的复苏可使复苏成功率提高到40%甚至更高。本研究中,2010年以前院前急救组出诊时间超过3min 以上的情况高达75.0%,到达现场时间超过10min 的情况也达到了79.9%,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始救治是导致复苏成功率低的直接原因。有报道缩短复苏时间可最大程。分析认为,延误复度改善院外心跳骤停的预后

苏时间原因主要有:①急救电话通知延误。如急救电话被占用;接急救电话护士没有及时通知出诊从而延误出诊时间;②由于急救人员未受过专门心肺复苏训练或从未参与过心肺复苏抢救,未能认识到复苏时间重要性;③交通阻塞、行进道路不明确等,导致急救人员无法迅速找到患者,从而延误了到达现场时间;④因非专职医务人员正从事其他急诊医疗工作而无法及时出诊等。本院在实施专业化院前急救后,为了缩短出诊时间,所有值班人员均吃住在急诊科,车辆停放在科室门前,专职司机做好车辆及车载设备的维护,配置了车载GPS 导航,购置了精细的本地区地图,并经常对所出诊的区域进行实地考查,确定出车最佳行驶路线,加上东莞市120指挥系统不断升级、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禁摩、东莞市“三打两建”行动后交通治安好转等有利因素,因而使出诊时间<5min 率达

10min 内到达现场率达到84.3%,明显的改到90%、

善了出诊速度。总之,要提高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必须尽早呼救、尽早实施CPR、尽早电击除颤、尽早能实施高级生命支持以及心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但有证据表明

[8]

[6,7]

3讨论

心跳呼吸骤停是院前急救中最为紧急的危重急

症,可以发生在任何人、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国内外如抢救的成功率仍然不高,多在1%-18%之间,何提高心肺复苏(CPR)的成功率已成为现代急救医学的一大难题。心肺复苏成功率是评估院前急救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心脏骤停患者院前复苏成功率在体现院前急救医疗水平方面起重要作用。心肺复苏是临床急救医学最困难,最代表水平的综合技术之[4]

一,其成功率除了与参与抢救的人员接受CPR训练情况有关外,还与整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如道路、通讯、急救网点的分布等因素有关。目前我国的心肺复苏总体成功率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故建立完善的院前医疗也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急救出诊区域心肺复苏成功率。我们医院2010年成立了急救培训部,负责东城区企业工厂、学校、酒店等群众的CPR培训讲座,约23000人次,间接影响人群可能更多,群众对

[3]

在急诊室里提供的高级生命支持技术(

·881·

第19卷第6期2013年6月

河北医学

HEBEI MEDICINE

Vol.19,No.6Jun.,2013

ACLS )救护并不优于现场的ACLS 救护。本院在2010

年后急救出诊后CPR时气管插管率达69.9%、电击除颤达50.1%、复苏药物的使用达89.2%,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也获得了18.2%的复苏成功率,充分说明了ACLS 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Morris S.2010BLS and ACLS guideline changes :post -

cardiac arrest syndrome an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J ].2011,21(3) :3-8.Can Cardiovasc Nurs ,

[2]徐丽,郑华.255例院前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影响因

J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9) :793-795.素分析[

[3]Nichol G ,Thomas E ,Callaway CW ,et al.Regionalvaria-tion in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cidence and out-come [J ].JAMA ,2008,300(12) :1423-1431.

[4]Callaway CW ,Schmicker R,Kampmeyer M ,et al.Receiv-

ing hospit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after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J ].Resuscitation,2010,81(5) :524-529.

[5]Garza AG ,Gratton MC ,Salomone JA ,Lindholm D ,McEl-roy J ,Archer R.Improved patient survival using a modified resuscitation protocol for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J ].Circulation ,2009,119(19) :2597-2605.

[6]沈洪,王一镗.中国心肺复苏的发展[J ].中华急诊医学

2006,15(1) :13-14.杂志,

[7]Sasson C ,RogersMA ,Dahl J ,Kellermann AL.Predictors

of survival from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J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2010,3(1) :63-81.comes ,

[8]李宗浩,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金辉.论心肺复苏的创立[

2007,2(1) :4-5.害医学杂志,

文章编号:1006-6233(2013)06-0882-03

重症下肢动脉缺血100例临床分析

林瑞敏,余力伟,张在兴

(北京市海淀医院普外科,北京

海淀

100080)

要:目的:探讨重症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率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提

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诊断为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4.88%,随访率88.89%,进行为期3-73个月的随(68ʃ 6) %、访,平均(18ʃ 8) 个月,随访期间死亡率13.01%。术后1-3年通畅率分别为(81ʃ 4) %、(61ʃ 7) %。动脉闭塞25例,1二次手术4例,截肢9例。溃疡或坏死创面术后半年愈合率78.85%,(71ʃ 5) %、(65ʃ 6) %。结论:重症下肢年愈合率83.65%。术后l -3年保肢率分别为(81ʃ 4) %、

动脉缺血患者通过联合腔内介入技术、外科旁路手术及干细胞移植方法的镶嵌式的血运重建治疗,可并使血管通畅,降低截肢平面,加快创面愈合,提高保肢率,治疗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文献标识码:

重症下肢动脉缺血; B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doi :10.3969/j.issn.1006-6233.2013.06.029

Clinical Analysis on 100Patients with Critical Limb Ischemia

LIN Ruimin,YU Liwei ,ZHANG Zaixing

(Haidian Hospital of Beijing ,Beijing Haidian 10008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ritical limb ischemia ,to provid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diagnosis rate and treatment effect.Method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patients with critical limb ischem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4to August 2012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Result:As for perioperation perio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4.88%,the follow -up rate was 88.·882·


相关内容

  • 心肺复苏演练报道
  • 为提高我院临床医护人员急诊急救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5月5日开始,马蹄藏族乡中心卫生院组织中心卫生院.卫生分院.村卫生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了院前.院内急救知识培训."心肺复苏术"和"创伤救护"术的演练.5月14日,进行了现场演 ...

  • 2015版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 附件3 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一.急诊科医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万人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急诊科护患比 定义:急诊科固定在岗(本院)护士(师)总数占同期急诊科接诊患者总数 ...

  • 有机磷中毒的救治
  • 有机磷中毒的救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柳世磊,任洪涛,张振高 [关键词] 心跳骤停:急救 心跳骤停是指突然发生的心脏有效搏动停止,全身血液循环中断.临床上表现为意识消失.脉搏消失.呼吸停止,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组 ...

  • 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探讨
  •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不间断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以更好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2009年7月―2013年7月该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A组43例患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使用不间断胸外按压的方法,B组12例患者给予常规心肺复苏方法,对比观察两组心肺复苏的效果.结果 A组初期 ...

  • 医院急诊急救培训计划
  • 医院急诊科工作计划 xx年我们急诊科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凝聚全科医务人员力量,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急诊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急 ...

  • 急诊心肺复苏的演练
  • 急诊心肺复苏的演练 为检验我院护理"急诊抢救小组"成员在公共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抢救.特殊急危重病人护理.病房紧急缺员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能力.高效快速处置能力和快速到位能力,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到位,近日,急诊科进行了"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演练. 201 ...

  • 2012年急诊科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岗先进事迹
  • 争分夺秒,与死神比速度 --记番禺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创建番禺区卫生局"共产党员示范岗"事迹材料 急救中心是医院急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的部门,是医疗.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的高度综合性中心.面对的人群和病种复杂且节奏快,具有24小时不分昼夜,甚至夜间病人多于白天的工作特点.为确保急 ...

  • 急诊急救的重要时间
  • 急诊急救的重要时间 随意翻开一本医学教材时,便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时间的脚步, 这或是胚胎孕育后的生长.器官组织生理机能的入门科普,又或是身边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等.于是,我们看到,在时间的沉淀里,埋进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悲剧:在时间的穿梭中,上演着落寞眼泪下百草枯的残忍无情 ...

  • 急诊急救10项技能操作评价标准
  • 1.1.2急诊抢救 一.指标分值:10分 二.指标意义 社区急诊抢救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的针对患者或社区居民突发疾病进行的紧急抢救.改善病患或挽救生命的措施,是急诊医学的前沿阵地.时间是对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与否的第一要素,医务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突发疾病作出诊断与处置,而社区医师凭借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