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质大变革,看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

从资质大变革,看建企未来发展趋势

文|鲁班咨询整理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建筑企业迎来了大变革时期。从2014年开始,住建部就陆续出台多项针对建筑企业改革的文件,包括新资质标准的实施,资质就位政策的调整,注册建造师改革等。

其中,建筑资质是建筑企业实力的象征,资质标准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改革建筑业的方向和目标。此次新资质标准的目的是进一步简政放权,规范行政审批,引导建筑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人才持续发展。这也是国家引领建筑企业未来改革的方向。

政策变革:建企更注重融资、人才的素质与工程业绩

2015年最新建筑企业资质标准仍然分为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和施工劳务资质三个序列;资质评价仍然是从企业资产、企业主要人员、企业工程业绩和技术装备进行要求。最新修订的主要内容对资质类别、等级、数量和具体要求方面进行了修订,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企业资产方面,注册资本金不再要求,对净资产要求也有望取消。

这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基于目前企业工商注册的改革,目前企业注册已经不再要求注册资本金,因此新的资质标准为了不与现行法律产生冲突,不再提出注册资本金要求。

第二,企业主要人员方面,这是此次建筑资质改革的重点。 1、建造师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最新的资质标准取消了对项目经理的要求,将旧资质中对项目经理的要求转变为了对建造师的要求;一级资质对建造师要求大部分专业保持不变,个别有所减少;二级资质对一级建造师的需求明显增加;同时建造师可以做公司的技术负责人。

2、对企业主要技术人员的要求更强调专业匹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数量的要求。

(1)减少了对高级职称人员的要求,取消了对企业经理、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具有高级职称的要求,仅强调技术负责人具有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具有与工程类别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2)强调了对中级职称人员的专业必须与资质专业相关,对中级职称人员数量要求明显减少。 (3)增加了对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要求。 (4)增加了对技术工人(通常所说的技术工、特种工)的要求。 第三,企业工程业绩方面。

(1)减少了工程业绩中的施工类型,但适当提高了规模标准,并明确规定“工程业绩指的是申请资质企业依法承担并独立完成的工程业绩”。

(2)取消对最低等级资质标准中工程业绩要求。 (3)从单纯考核工程造价改为考察工程规模。 第四,技术装备方面。

2015年全国特级资质政策变化

2015年10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市[2015]154号),对相关资质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其中涉及特级资质有:

第一,取消《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建市[2007]72号)中关于国家级工法、专利、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工程建设国家或行业标准等考核指标要求。对于申请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不再考核上述指标。

第二,取消《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建市[2015]20号)特级资质企业限承担施工单项合同额6000万元以上建筑工程的限制以及《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建市[2007]72号)特级资质企业限承担施工单项合同额3000万元以上房屋建筑工程的限制。

以上两点变化,直接产生了两个重要影响: 1、一级升特级的速度在加快。

以上政策为特级资质申请松了绑,减少了部分条件,更有利于全国有实力的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申请特级资质;据统计,2012-2014三年内共有40家企业升特成功,2015年全国有35家企业成功问鼎特级,从这两个数字来看,全国一级企业申请特级的热情还是很高,速度在加快。

2、特级生存空间拓展,中小企业竞争加剧。

取消了承担单项合同金额的限制,特级资质承接工程的范围得到了充分扩展,这对目前整体形势不太好的建筑业来说,更有利于特级资质企业的生存,而中小企业则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结合新标准的修订情况,资质专家认为,要确保公司现有资质顺利平稳过渡和取得新的资质,重点在于融资、人员培养、工程业绩方面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建筑企业特级资质基本情况

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全国特级资质企业总数达333家,共拥有368个特级资质项。除全国除台港澳、西藏外,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已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浙江省以拥有43家位居首位,江苏以35家列次席,浙江、江苏形成第一梯队,遥遥领先于其他兄弟省份。

全国同时拥有三个特级资质项的企业仅有2家——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建筑工程),31家企业拥有两个特级资质证书(俗称双特级企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以拥有20家特级资质企业的数量位列中央企业榜首,特级资质范围覆盖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化工石油工程等专业。

虽然目前全国已有333家企业取得了特级资质,而与全国近10万家具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总数相比,显然还是凤毛麟角。

1、特级资质按企业性质分布情况。

按企业性质统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企业(简称中央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24家;其次是民营企业120家,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企业(简称地方国企)89家。

数据来源:渡川网络;图表制作:鲁班咨询

2、特级资质按专业类别分布情况。

取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总数量处于绝对领先,达到221家,所占比例为60.05%;总数排第二、第三的是公路工程和铁路工程,分别是39家和35家,最少的是电力工程仅2家。

数据来源:渡川网络;图表制作:鲁班咨询

3、特级资质在中央企业分布情况。

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单位为统计对象,含建筑施工业务的中央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建筑业为主营业务,如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另一类是非建筑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如中国石油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为统计方便,我们特级资质数量较少的央企统一归为其他央企。

数据来源:渡川网络;图表制作:鲁班咨询

4、特级资质在各区域分布情况。

特级资质企业如同灯塔上的明珠,所在区域分布情况直接折射出该区域的建筑行业的强弱。目前特级资质区域分布非常不平衡,按地方企业(不含中央企业)分布统计,以省为单位浙江省数量排名第一,其次是江苏省,第三是山东省,西藏和青海为零,80%的省级区域特级资质数量都少于10家;地级市中绍兴市和南通市,非常突出,分别有16家和15家特级资质企业;县级区域排名第一的是金华地区的东阳市,共有4家特级。下图中红色柱体代表相应省份“不含央企”的特级资质企业数量,蓝色柱体代表的相应省份“包含央企”的特级资质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渡川网络;图表制作:鲁班咨询

中国建筑鲁贵卿:资质标准所需条件应分成基本条件和引导性条件两部分,长远角度,应取消资质。 现在企业面临资质重新就位的问题,我认为这次新的资质标准有三个变化:一是从关注资格到偏重于关注素质。比如说融资能力、税收、人员、科技进步等指标;二是从关注财务性指标到更多的关注非财务因素指标。比如说科技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专利等,这些指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三是从偏重静态考核到更多的关注动态考核。如人员的变化、人员素质的变化等,不仅仅关注学历、参加工作年限等自然条件,而且关注业绩,关注长远素质的提高。这对企业会起到引导性作用,使企业关注自主创新能力,关注长期素质的提高,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像我们这样的央企感觉有一定的压力。因为我们已经是特级资质了,如果这次资质不就位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建议把资质标准所需条件分成基本条件和引导性条件两部分。基本条件是企业必须达到的,而引导性条件,则允许企业有一个过渡期。当前建筑企业面临很多难题,发展很不容易,所以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给企业稍微宽松的环境。比如,企业基本素质必须达到60分,而引导性条件达到一半就可以了。如果有一个过渡期的话,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就不会很大。

当然,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我建议应该取消资质。世界上许多大型公司并不是靠资质生存的,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优胜劣汰的。退一步说,如果企业的拓展能力不行,经营管理水平不行,即使拿到资质,最后也要被市场所淘汰。

陕西建工李里丁:政府主管部门应考虑给地方大型建筑企业一些机会。

资质管理实际上就是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市场的一种做法,但是这个事情还得做。我谈几个看法: 第一是现实。我国现在基本建设从投资到施工,多年来形成了专业公司、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几大类。我主要是代表地方或者说以单纯建筑业为主的大中型企业说几句话。现实情况导致建筑企业很难涉足其他行业,这不代表我们没有能力,没有水平,没有工程技术人员,而是不能迈过这个门坎。要跨越这个坎,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第二是机遇。这次资质就位对建筑类的大型施工企业来说是一次机遇。正好又赶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我觉得这个影响本身也是机遇。国家现在准备拿四万亿元拉动内需,主要投向铁路、公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而建筑类企业涉足这些行业比较少。所以这次会上大家提出来要调整结构,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竞争结构,有一些企业已经做了很多调整,但是占总产值的比例依然很小。那么能不能借这次机会调整一下地方建筑类企业,包括中央建筑类企业的产业、竞争结构,支持这些企业进入更广泛的领域。

第三是发展。有这样的现实,有这样的机遇,作为企业应该自强,毕竟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主要是靠市场。通过我们的努力,近几年陕西建工集团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走进公路、桥梁、市政建设,包括古建园林等专业,扩大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我们也增强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建立了自己的科研院、研发中心和设计院等。

我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够考虑给地方大型建筑企业一些机会,主要的硬件要坚持,但是有一些地方要给予发展空间,促使这些企业很快进入这些领域,来发展壮大自己。实际上包工头就不分资质,包工头今天在建筑企业干,明天到另外的企业去干,唯独我们不行。标准提纲里有关于安全风险控制的规定,在很多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有没有管理和技术的责任?当然有,但是更多的是劳务层次的管理不规范。地方政府对这些企业进入市场的审批过程中,对农民工的培训、对他们的一些技术要求,是今后很重要的课题。希望有关建设主管部门能够支持、扶持地方企业再上一个台阶。

资质管理是中国特色(中国香港分A、B、C)。举个例子,我们和国际某大公司合作过。他们没有什么资质,就来了5个人参加投标,然后把中标的所有工程都分包给中国公司。就这样,人家五个人就把我们的钱赚了。但是我们搞资质管理是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当时的初衷也是想把施工企业分成若干类型、若干层次,包括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劳务输出企业。

当然也有专家说实行资质管理还有另一个目的是让包工头全部从地下浮出水面。然而,现在深圳建筑市场是个什么现状呢?有些地方可以说是包工头运作,包工头控制了市场,我现在也成了包工头。可见当初想让包工头浮出水面这个目的显然也没有达到。问题是包工头不愿意浮出水面,他们非常愿意做长期地下工作。举个例子,我认识的一个包工头可以垫资八亿元,但是他就是不愿意自己办一个企业。原因是什么?办企业太麻烦,要资质管理,要年审,税务等等。而他做包工头,挂靠企业,只需交纳管理费、交税就可以了。

长春市建筑业协会刘宝学:未来3年到5年估计很难再有新的特级和一级企业。

看完新的资质标准的相关规定,我觉得很遗憾也很失望。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要求比较高,长春市只有两家特级企业,超过50亿元产值的只有交通建设集团和长春建工集团。企业都是靠自身的实力和技术水平赢得市场的,长春市中小企业有800多家,按照自然发展,都有可能逐渐地升级为特级、一级企业。但是如果没有业绩就很难升级,越难升级越揽不着活,所以长期徘徊在低层次低水平之下。资质标准出来之后,我感觉未来3年到5年估计很难再有新的特级和一级企业了,因为标准太严格了。

鲁班咨询杨宝明:资质战略可休矣。

对资质升级,特别是升特级的无限迷恋正在严重误导中国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施工企业强大与否,资质是否唯一标志?是否最正确标志?几乎没有人认同这一答案,但不可否认,施工企业将企业发展追求和资源配置大量集中在资质升级。

中国建筑业资质管理是对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挂靠的普遍存在使资质管理的实际作用十分有限。同一个包工头,为了大项目中标,挂了特级资质,就代表了特级企业,普通项目为了少交管理费,挂了一级资就代表一级企业。听似很荒唐的事情在建筑业却大量存在,而所谓“特级企业”的施工水平可能与特级标准相差甚远,因此诸如骗子承包厨子施工的这类闹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特级资质造就了食利阶层,凭资质可收取很高(2~5%)的挂靠费,使得资质证书的含金量奇高无比,也使各种建造师证奇货可居。这对整个行业企业的经营理念有极大的误导,资质升级成了施工企业最大的战略,大量一二级企业忙于搞根本不符合企业战略、企业真实管理水平的信息化、收购自己根本不专业的设计业务,大量收购一二级建造师证,实在有些劳民伤财。而今后真正将起作用的提升客户价值、提升内功未受到足够重视,难以启动真正的转型升级,这恰恰是建筑行业近年很多问题难以好转的重要原因。

施工企业必须意识到,建筑业正逐渐从关系竞争时代进入能力竞争时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最为关键的任务。新的竞争阶段,必须重新审视企业战略和竞争策略,仍以资质升级为主导的话,极有可能得不偿失。

一二级企业如果还只在资质上着力,花费巨大资源在资质升级上,只不过在别人屁股后面追,远不是优势策略。事实上特级企业数量已经够多了,大型高端项目上已打的不可开交,新晋特级企业很难产生新的竞争力。企业为维护特级资质耗尽脑汁时,我们应该另辟蹊径,着力建设真正的品牌,通过获得客户认可和市场认可的品牌来代替资质证书。一个有价值的专业品牌对资质的依赖较少,甚至更容易通过与特级

一个成熟的行业,真正可持续的竞争力来自于品牌(客户口碑),来自细分领域的地位(是第一还是排不上位),来自成本控制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其它能创造客户价值、员工价值、股东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能力。一个特级资质的证书与这些价值创造能力,还有很远的距离。

大量中小型建企,甚至是特级建企,精力都应转到真正的能力竞争力建设上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更为重要:

一是调整企业经营理念。有更高的企业愿景和企业目标,树立客户价值理念,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强大的团队。突破几十年来关系竞争力的局限,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在能力竞争力上取得突破。

二是聚焦企业定位,抢占细分领域领先品牌。今后一个阶段,中国建企的最大机会在于存量市场,存量市场战争的要诀在于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专注于细分领域,做到领域领先,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市场份额。企业要脱离前20年同质化竞争的模式,在一个聚焦点,做出差异化,进行垂直整合,扩大价值链。

三是建设强大的执行系统。提升成本控制能力,提升运营效率,提升供应链能力等等,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去做。

从资质大变革,看建企未来发展趋势

文|鲁班咨询整理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建筑企业迎来了大变革时期。从2014年开始,住建部就陆续出台多项针对建筑企业改革的文件,包括新资质标准的实施,资质就位政策的调整,注册建造师改革等。

其中,建筑资质是建筑企业实力的象征,资质标准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改革建筑业的方向和目标。此次新资质标准的目的是进一步简政放权,规范行政审批,引导建筑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人才持续发展。这也是国家引领建筑企业未来改革的方向。

政策变革:建企更注重融资、人才的素质与工程业绩

2015年最新建筑企业资质标准仍然分为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和施工劳务资质三个序列;资质评价仍然是从企业资产、企业主要人员、企业工程业绩和技术装备进行要求。最新修订的主要内容对资质类别、等级、数量和具体要求方面进行了修订,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企业资产方面,注册资本金不再要求,对净资产要求也有望取消。

这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基于目前企业工商注册的改革,目前企业注册已经不再要求注册资本金,因此新的资质标准为了不与现行法律产生冲突,不再提出注册资本金要求。

第二,企业主要人员方面,这是此次建筑资质改革的重点。 1、建造师是一个重要的变化。

最新的资质标准取消了对项目经理的要求,将旧资质中对项目经理的要求转变为了对建造师的要求;一级资质对建造师要求大部分专业保持不变,个别有所减少;二级资质对一级建造师的需求明显增加;同时建造师可以做公司的技术负责人。

2、对企业主要技术人员的要求更强调专业匹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数量的要求。

(1)减少了对高级职称人员的要求,取消了对企业经理、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具有高级职称的要求,仅强调技术负责人具有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具有与工程类别相关专业高级职称。

(2)强调了对中级职称人员的专业必须与资质专业相关,对中级职称人员数量要求明显减少。 (3)增加了对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要求。 (4)增加了对技术工人(通常所说的技术工、特种工)的要求。 第三,企业工程业绩方面。

(1)减少了工程业绩中的施工类型,但适当提高了规模标准,并明确规定“工程业绩指的是申请资质企业依法承担并独立完成的工程业绩”。

(2)取消对最低等级资质标准中工程业绩要求。 (3)从单纯考核工程造价改为考察工程规模。 第四,技术装备方面。

2015年全国特级资质政策变化

2015年10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市[2015]154号),对相关资质管理政策进行了调整,其中涉及特级资质有:

第一,取消《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建市[2007]72号)中关于国家级工法、专利、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工程建设国家或行业标准等考核指标要求。对于申请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不再考核上述指标。

第二,取消《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建市[2015]20号)特级资质企业限承担施工单项合同额6000万元以上建筑工程的限制以及《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建市[2007]72号)特级资质企业限承担施工单项合同额3000万元以上房屋建筑工程的限制。

以上两点变化,直接产生了两个重要影响: 1、一级升特级的速度在加快。

以上政策为特级资质申请松了绑,减少了部分条件,更有利于全国有实力的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申请特级资质;据统计,2012-2014三年内共有40家企业升特成功,2015年全国有35家企业成功问鼎特级,从这两个数字来看,全国一级企业申请特级的热情还是很高,速度在加快。

2、特级生存空间拓展,中小企业竞争加剧。

取消了承担单项合同金额的限制,特级资质承接工程的范围得到了充分扩展,这对目前整体形势不太好的建筑业来说,更有利于特级资质企业的生存,而中小企业则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结合新标准的修订情况,资质专家认为,要确保公司现有资质顺利平稳过渡和取得新的资质,重点在于融资、人员培养、工程业绩方面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建筑企业特级资质基本情况

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全国特级资质企业总数达333家,共拥有368个特级资质项。除全国除台港澳、西藏外,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已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浙江省以拥有43家位居首位,江苏以35家列次席,浙江、江苏形成第一梯队,遥遥领先于其他兄弟省份。

全国同时拥有三个特级资质项的企业仅有2家——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建筑工程),31家企业拥有两个特级资质证书(俗称双特级企业)。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以拥有20家特级资质企业的数量位列中央企业榜首,特级资质范围覆盖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化工石油工程等专业。

虽然目前全国已有333家企业取得了特级资质,而与全国近10万家具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总数相比,显然还是凤毛麟角。

1、特级资质按企业性质分布情况。

按企业性质统计,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企业(简称中央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24家;其次是民营企业120家,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属企业(简称地方国企)89家。

数据来源:渡川网络;图表制作:鲁班咨询

2、特级资质按专业类别分布情况。

取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总数量处于绝对领先,达到221家,所占比例为60.05%;总数排第二、第三的是公路工程和铁路工程,分别是39家和35家,最少的是电力工程仅2家。

数据来源:渡川网络;图表制作:鲁班咨询

3、特级资质在中央企业分布情况。

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单位为统计对象,含建筑施工业务的中央企业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建筑业为主营业务,如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另一类是非建筑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如中国石油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为统计方便,我们特级资质数量较少的央企统一归为其他央企。

数据来源:渡川网络;图表制作:鲁班咨询

4、特级资质在各区域分布情况。

特级资质企业如同灯塔上的明珠,所在区域分布情况直接折射出该区域的建筑行业的强弱。目前特级资质区域分布非常不平衡,按地方企业(不含中央企业)分布统计,以省为单位浙江省数量排名第一,其次是江苏省,第三是山东省,西藏和青海为零,80%的省级区域特级资质数量都少于10家;地级市中绍兴市和南通市,非常突出,分别有16家和15家特级资质企业;县级区域排名第一的是金华地区的东阳市,共有4家特级。下图中红色柱体代表相应省份“不含央企”的特级资质企业数量,蓝色柱体代表的相应省份“包含央企”的特级资质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渡川网络;图表制作:鲁班咨询

中国建筑鲁贵卿:资质标准所需条件应分成基本条件和引导性条件两部分,长远角度,应取消资质。 现在企业面临资质重新就位的问题,我认为这次新的资质标准有三个变化:一是从关注资格到偏重于关注素质。比如说融资能力、税收、人员、科技进步等指标;二是从关注财务性指标到更多的关注非财务因素指标。比如说科技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专利等,这些指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三是从偏重静态考核到更多的关注动态考核。如人员的变化、人员素质的变化等,不仅仅关注学历、参加工作年限等自然条件,而且关注业绩,关注长远素质的提高。这对企业会起到引导性作用,使企业关注自主创新能力,关注长期素质的提高,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像我们这样的央企感觉有一定的压力。因为我们已经是特级资质了,如果这次资质不就位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建议把资质标准所需条件分成基本条件和引导性条件两部分。基本条件是企业必须达到的,而引导性条件,则允许企业有一个过渡期。当前建筑企业面临很多难题,发展很不容易,所以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给企业稍微宽松的环境。比如,企业基本素质必须达到60分,而引导性条件达到一半就可以了。如果有一个过渡期的话,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就不会很大。

当然,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我建议应该取消资质。世界上许多大型公司并不是靠资质生存的,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优胜劣汰的。退一步说,如果企业的拓展能力不行,经营管理水平不行,即使拿到资质,最后也要被市场所淘汰。

陕西建工李里丁:政府主管部门应考虑给地方大型建筑企业一些机会。

资质管理实际上就是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市场的一种做法,但是这个事情还得做。我谈几个看法: 第一是现实。我国现在基本建设从投资到施工,多年来形成了专业公司、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几大类。我主要是代表地方或者说以单纯建筑业为主的大中型企业说几句话。现实情况导致建筑企业很难涉足其他行业,这不代表我们没有能力,没有水平,没有工程技术人员,而是不能迈过这个门坎。要跨越这个坎,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第二是机遇。这次资质就位对建筑类的大型施工企业来说是一次机遇。正好又赶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我觉得这个影响本身也是机遇。国家现在准备拿四万亿元拉动内需,主要投向铁路、公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而建筑类企业涉足这些行业比较少。所以这次会上大家提出来要调整结构,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竞争结构,有一些企业已经做了很多调整,但是占总产值的比例依然很小。那么能不能借这次机会调整一下地方建筑类企业,包括中央建筑类企业的产业、竞争结构,支持这些企业进入更广泛的领域。

第三是发展。有这样的现实,有这样的机遇,作为企业应该自强,毕竟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主要是靠市场。通过我们的努力,近几年陕西建工集团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走进公路、桥梁、市政建设,包括古建园林等专业,扩大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我们也增强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建立了自己的科研院、研发中心和设计院等。

我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够考虑给地方大型建筑企业一些机会,主要的硬件要坚持,但是有一些地方要给予发展空间,促使这些企业很快进入这些领域,来发展壮大自己。实际上包工头就不分资质,包工头今天在建筑企业干,明天到另外的企业去干,唯独我们不行。标准提纲里有关于安全风险控制的规定,在很多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有没有管理和技术的责任?当然有,但是更多的是劳务层次的管理不规范。地方政府对这些企业进入市场的审批过程中,对农民工的培训、对他们的一些技术要求,是今后很重要的课题。希望有关建设主管部门能够支持、扶持地方企业再上一个台阶。

资质管理是中国特色(中国香港分A、B、C)。举个例子,我们和国际某大公司合作过。他们没有什么资质,就来了5个人参加投标,然后把中标的所有工程都分包给中国公司。就这样,人家五个人就把我们的钱赚了。但是我们搞资质管理是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当时的初衷也是想把施工企业分成若干类型、若干层次,包括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劳务输出企业。

当然也有专家说实行资质管理还有另一个目的是让包工头全部从地下浮出水面。然而,现在深圳建筑市场是个什么现状呢?有些地方可以说是包工头运作,包工头控制了市场,我现在也成了包工头。可见当初想让包工头浮出水面这个目的显然也没有达到。问题是包工头不愿意浮出水面,他们非常愿意做长期地下工作。举个例子,我认识的一个包工头可以垫资八亿元,但是他就是不愿意自己办一个企业。原因是什么?办企业太麻烦,要资质管理,要年审,税务等等。而他做包工头,挂靠企业,只需交纳管理费、交税就可以了。

长春市建筑业协会刘宝学:未来3年到5年估计很难再有新的特级和一级企业。

看完新的资质标准的相关规定,我觉得很遗憾也很失望。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要求比较高,长春市只有两家特级企业,超过50亿元产值的只有交通建设集团和长春建工集团。企业都是靠自身的实力和技术水平赢得市场的,长春市中小企业有800多家,按照自然发展,都有可能逐渐地升级为特级、一级企业。但是如果没有业绩就很难升级,越难升级越揽不着活,所以长期徘徊在低层次低水平之下。资质标准出来之后,我感觉未来3年到5年估计很难再有新的特级和一级企业了,因为标准太严格了。

鲁班咨询杨宝明:资质战略可休矣。

对资质升级,特别是升特级的无限迷恋正在严重误导中国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施工企业强大与否,资质是否唯一标志?是否最正确标志?几乎没有人认同这一答案,但不可否认,施工企业将企业发展追求和资源配置大量集中在资质升级。

中国建筑业资质管理是对行业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挂靠的普遍存在使资质管理的实际作用十分有限。同一个包工头,为了大项目中标,挂了特级资质,就代表了特级企业,普通项目为了少交管理费,挂了一级资就代表一级企业。听似很荒唐的事情在建筑业却大量存在,而所谓“特级企业”的施工水平可能与特级标准相差甚远,因此诸如骗子承包厨子施工的这类闹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特级资质造就了食利阶层,凭资质可收取很高(2~5%)的挂靠费,使得资质证书的含金量奇高无比,也使各种建造师证奇货可居。这对整个行业企业的经营理念有极大的误导,资质升级成了施工企业最大的战略,大量一二级企业忙于搞根本不符合企业战略、企业真实管理水平的信息化、收购自己根本不专业的设计业务,大量收购一二级建造师证,实在有些劳民伤财。而今后真正将起作用的提升客户价值、提升内功未受到足够重视,难以启动真正的转型升级,这恰恰是建筑行业近年很多问题难以好转的重要原因。

施工企业必须意识到,建筑业正逐渐从关系竞争时代进入能力竞争时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是最为关键的任务。新的竞争阶段,必须重新审视企业战略和竞争策略,仍以资质升级为主导的话,极有可能得不偿失。

一二级企业如果还只在资质上着力,花费巨大资源在资质升级上,只不过在别人屁股后面追,远不是优势策略。事实上特级企业数量已经够多了,大型高端项目上已打的不可开交,新晋特级企业很难产生新的竞争力。企业为维护特级资质耗尽脑汁时,我们应该另辟蹊径,着力建设真正的品牌,通过获得客户认可和市场认可的品牌来代替资质证书。一个有价值的专业品牌对资质的依赖较少,甚至更容易通过与特级

一个成熟的行业,真正可持续的竞争力来自于品牌(客户口碑),来自细分领域的地位(是第一还是排不上位),来自成本控制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其它能创造客户价值、员工价值、股东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能力。一个特级资质的证书与这些价值创造能力,还有很远的距离。

大量中小型建企,甚至是特级建企,精力都应转到真正的能力竞争力建设上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更为重要:

一是调整企业经营理念。有更高的企业愿景和企业目标,树立客户价值理念,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强大的团队。突破几十年来关系竞争力的局限,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在能力竞争力上取得突破。

二是聚焦企业定位,抢占细分领域领先品牌。今后一个阶段,中国建企的最大机会在于存量市场,存量市场战争的要诀在于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专注于细分领域,做到领域领先,在全国范围内扩大市场份额。企业要脱离前20年同质化竞争的模式,在一个聚焦点,做出差异化,进行垂直整合,扩大价值链。

三是建设强大的执行系统。提升成本控制能力,提升运营效率,提升供应链能力等等,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去做。


相关内容

  • 建筑公司年度工作总结
  • 201*年工作总结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时间的脚步总是那样匆匆而来,2016年在不知不觉中已离我们而去,充满希望和勃勃生机的2017年到来了.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再一次相聚在这里,隆重召开2016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年度总结暨表彰大会.请允许我代表公司向各位领导. ...

  • 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 公路勘察设计与环境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 ∙ ∙ ∙ 关 键 词: 信息整理: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 http://www.hdcmr.com/ 信息来源: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整理 发表时间:2011年05月04日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 公路行业及其环境正悄然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公路勘察设计行业原本在一 ...

  • 交流?新常态下建筑企业战略管理探析
  • 战略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它通过内外环境的识别.核心能力的构建.目标定位的明晰.坚持不懈的落实,使企业走向成功并持久发展.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建筑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合理而富有成效的战略管理是建筑企业求生存.谋发展.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根本途径. 建筑企业战略管理的特性 ...

  • 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 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一.建筑设计概述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建筑设计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 ...

  • 建筑企业资质发展趋势
  • 建筑企业资质发展趋势 住建部调整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或是为5-8年后取消分级资质,实行" 建筑施工许可证" 做铺垫.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下,国家到底为什么会调整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呢? 住建部调整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或5-8年后取消分级资质 1.为5-8年后或取消建筑企业分级 ...

  • 建筑设计行业现状研究
  • 1.建筑设计企业现状 基本统计数据如下: (一)企业注册登记情况 2010年全国共有建筑设计企业4898家,占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企业总数14667家的33.39%,其中国有企业1786家.集体企业170家.股份合作企业158家.联营企业6家.有限责任公司1941家.股份有限公司410家.私营企业365 ...

  • 中国第三方检测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专业导论论文
  • 学号:141403139 柯贤锟 Sunday, November 22, 2014 1 一.专业认知 在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委对高等教育专业进行调整时成立的专业,代替了原来的建筑经济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专业.工程管理就是对工程或者说工程建设进行管理,这里的工程指的是指土木建筑 ...

  • 2015年地质工程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
  • 2015年中国地质工程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 趋势预测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57229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