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象思维在脱发治疗的运用

《黄帝内经》象思维在脱发治疗的运用

张红陶1

廖华君2

(1.溧阳市人民医院,江苏溧阳21330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象思维是《黄帝内经》中极其重要的思维模式,贯穿于养生、藏象、诊法、刺法等领域。后世医家承《内经》医

旨,将象思维运用于辨证诊疾之中。将头发比类为草木,头皮比类为土壤,将肝肾精血比类为土壤中的水分、营养,将头皮下的络脉比类为输送水分的通道,如此通过活血通络、化气利水、清热凉血、滋养肝肾等方法对脱发进行辨证论治,灵活变通,可收捷效。

关键词脱发象思维黄帝内经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5.987.1文献标志码A

中医病机

文章编号

1672-397X(2016)11-0007-03

象思维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土壤之内,贯穿于整个民族的科技、文化、艺术、医学等领域,是我们祖先认识世界最根本、最重要的思维方法。象思维是以事物表现于外的形象、征象、象数等为依据,通过想象、类比、推理、演绎,探究事物内在本质和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思维方法。远在中华民族古老典籍《周易》,便有如是记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

可妄自菲薄,应当继承好这些特色并发扬光大。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中医学同样可以不断吸收并加以运用。但我们不能跟风、不能盲从,要通过科学的研究设计,踏实的科学研究,充分运用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蛋白组学等现代前沿技术,寻找中医研究的切入点,如将“方人”、“药人”、“方证”、“药证”这些中医临床定律进行内在相关性研究,尤其要从分子水平、基因水平探究其内在规律,让悠久的中医学焕发新的活力,为精准医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独特的中医途径,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

MIRNEZAMIR,NICHOLSONJ,DARZIA.Preparingforprecisionmedicine[J].NEnglJMed,2012,366(6):489.[2]

钱其军,吴孟超.肿瘤精准细胞免疫治疗:梦想照进现实

在中医学领域,无论是对中药性能的把握,还是对脏腑之象、经络之象、舌象、脉象、证象、病象乃至于“医者意也”意象的观察揣摩,都以象思维贯穿其中而发挥主要作用。对象思维的运用,发挥最为酣畅淋漓者,莫过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1《黄帝内经》象思维概述

《黄帝内经》为祖国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

作,集汉以前医学之大成,对象思维的领悟与应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人体结构上,《黄帝内经》将人体与自然界相联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体与自然界可一一对应,正如《灵

[3][4][5][6][7][8][9]

黄煌.经方的魅力:黄煌谈中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0.

孙喜灵,姜伟炜,张晓林,等.中医证候的结构化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2):147.

范美玉,陈敏.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医疗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10.

田埂.“精准医疗”引发医学革命[J].中国经济报告,2015(6):112.

冯世纶.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62.

韩健.给“精准医疗”泼点儿冷水[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5(15):93.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94.

第一作者:刘岳(1974—),男,本科学历,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163.com

收稿日期:2016-05-25

编辑:吕慰秋

2016年总第48卷第11

[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5,22(2):151.

7

枢·邪客》所言:“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上言人的任何部位及功能都能在自然中找到相吻合的对照;在藏象上,《黄帝内经》将脏腑形象地比类为“君主之官”“相傅之官”“将军之官”等十二官,因其各脏腑与人类社会上官职的功能相似;在望诊上,《黄帝内经》以色亮而有光泽者为佳兆,取象为“赤欲如帛裹珠”、“白欲如鹅羽”等,以晦暗而无光泽者为恶兆,取象为“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等;在针刺手法上,《黄帝内经》以迅速刺入、快速出针的手法治疗热证,以缓慢刺入、久久留针的手法治疗寒证,前者好像有人用手触摸热汤,后者犹如人长久地待在一处不欲离开。《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在疗效上,《黄帝内经》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比喻成犹如从肌肤上拔出恶刺、犹如洗刷污浊、犹如解开绳结、犹如开通闭塞,其比喻可谓极其形象生动,“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

《黄帝内经》象思维对后世医家影响甚为深远,唐代名医许胤宗“医者意也”之论,道出了中医象思维的精髓。后世历代名家,私淑岐黄,秉承古训,取法《内经》,于病证处,取象比类,灵活通变,创立诸多治法方剂,收效颇著。笔者承先贤之志,执象思维以论治脱发,略陈管见,与同仁探讨。

2头发比类草木

中国古代有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其言盘古死

后,将自己的整个身躯化成了世间万物,双目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四肢五体变成了大地四极和五岳名山,皮肤肌肉化作了肥田沃土,头发和皮肤上的汗毛变成了森林草木。由此神话传说可知,早在远古时期便有象思维的意识。“《黄帝内经》中象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外观之象领悟到内在规律。象思维运用取象比类等将人体的动态属性、功能关系和行为方式相同、相近或相互感应的象归为同类,按照这个原则可以类推世界的一切事物。”[2]

综上,我们可以通过象思维,构建一幅取象比类图:人体的头发类比自然界的草木,头皮类比土壤,头皮下的微循环类比土壤下的运输管道,微循环里的血液类比土壤内的营养物质。若欲人体的头发健康坚固,如同欲自然界之草木繁茂昌盛,需具备土壤、水分、温度、营养等适宜的条件。

8

2016年总第48卷第11

由此推之,医者在论治脱发之疾时,可取自然界之禾苗草木为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临床可收捷效。

3取象比类探病机3.1

管道壅堵

古人云:“试观草木无心,其皮干茎

叶,皆有脉络贯通,以行津液;顽石无知,亦中怀脉理,以通山泽之气。”自然界中万物,不论江陵山河,还是草木禽兽,皆需有路径通行其中。故天地有道路、河流,草木有维管束、叶脉,人体有经络、血脉,其路径皆须畅通,万物运行方能保持正常。若有阻塞,则生灾变或是疾病。诚如张璐云:“天地有灾,莫不载闻道路;人身有疾,莫不见诸脉络。”[3]头皮下络脉密布,段段相接,支支相连,形似网状,络脉内周流不休的血流源源不断运送精微物质,以营养头发,其犹如自然界中土壤下密布的水道孔穴,对草木的根部起着非常重要的营养作用。若络脉瘀堵,则营养物质无法运输至发根,头发缺乏滋养,则易枯槁败落。

病症常表现为:患者面色晦暗,或面有暗斑,发质枯槁易落,新发难生,舌质紫暗,舌下络脉曲张,脉涩等。治法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方宜选用王清任之血府逐瘀汤或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四逆散调达气机、舒畅血行,桔梗配牛膝,一上一下,升降气机,尤其是红花,为通络之品,力量最能宣通细微络脉之瘀闭。唐容川云:“凡离经之血,与养荣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4]正合“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意。活血化瘀法使头皮络脉疏通,血行畅达,改善毛囊血供,促进毛发生长。

3.2水浸草木水为生命之泉,万物之母。自然界

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的滋养与濡润。现代科学证明生命的起源便是海洋,人体60%~80%由水分构成。可见,水对人体何其重要。与自然界草木相同,人体的头发亦需要水液的滋养。中医学认为水由脾胃运化吸收,再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布散至头皮,使头发柔顺,充满光泽;相反,若是脾肺脏腑功能失调,水液无法运化,水精乏于四布,变为水饮痰湿,蒙蔽头皮,浸渍发根,致发根腐烂,终致头发脱落。此现象如同自然界草木禾苗终日浸渍水中,导致根须腐朽,最终死亡。

病症常表现为:患者体型多肥胖,头皮油腻,头屑易粘在一起且量极多,口渴却不多饮,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腻等。治法宜健脾渗湿。岳美中

主张用一味茯苓饮,其云:“发秃的形成,多因水气上泛巅顶,侵蚀发根,使发根腐而枯落。茯苓能上行,渗水湿,而导饮下降,湿去则发生,虽不是直接生发,但亦合乎先其所因,伏其所主的治疗法则。”[5]其灵感来自张仲景之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使水饮从足太阳膀胱经下导而出。现代皮肤科名家赵炳南先生创制“多皮饮”(茯苓皮、冬瓜皮、扁豆皮、白鲜皮、桑白皮、五加皮、牡丹皮、地骨皮、川槿皮、干姜皮、大腹皮),其刍型来自《证治准绳》之“五皮饮”,取法健脾利水通达之意,亦符“以皮治皮”意象之思,临床疗效卓著,师古不泥,堪称典范。

3.3火灼草木禾苗草木,最需水液之滋养,最忌

火力之燔灼,火势一到,万物俱焚,荒芜四野,是故青山绿水处,最慎防火。发犹草木,所忌同一。自然之火险,多由天灾或人为,所从外来;人体之火热,多自内发,煎熬阴液,烧烤发根,成壮火食气之势。其病机多见上焦火热或血分热甚,上焦主宣发、敷布水谷精微,透达肌肤皮毛,若上焦内热,火势上炎,必然烧烤最外层皮肤,致头皮干枯,犹如森林中土壤焦黑,草木必随之枯萎;脉为血府,血行脉中,周流全身,细小络脉犹如网状散布头皮,滋养头发,若血分热甚,烧灼发根,犹如热水流入土壤,草木立见枯萎死亡。

病症常表现为:患者面红目赤,头皮奇痒难忍,皮脂分泌旺盛,其味甚臭,舌红绛,脉数等。治法宜泻火、清心、凉血。著名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主张治以大黄黄连泻心汤,苦寒直折,清心凉血,其分析云:“发名血余,而主乎心,其人头皮甚痒,是为心火上炎,脂液味臭,乃火之味矣。脉数舌绛,非心火独旺而何?火伤血,则血不荣发,反为焦灼之变,是以毛脆发脱而为病也。今用三黄泻心汤,皆苦寒之药,大能清心凉血,使心血能上荣于发,则发必不脱落。”

[6]

3.4土壤不荣古之学者认为天下最厚重者,莫过

于土,厚土方能载物。自然界之植物,凡生长茂盛者,必得其根须发达、土地肥沃。发犹草木,欲得其生长繁茂、固而不脱,不仅需考虑温度、水分、管道等因素适宜,尚需提供厚实肥沃的土壤。从形态角度而言,头发的土壤在于头皮;从功能角度而论,头发的土壤实在于肝肾之精血。肝藏血,发为血之余,故肝血的充足可更好地滋养头发,目受血而能视,发受血而能荣;肾藏精,其华在发,发为肾之外候,故肾精的充盈是头发乌黑坚固的根本。精血互生,

乙癸同源,故临床上治疗虚劳脱发多由滋补肝肾入手。

病症常表现为:患者形色憔悴,头发枯黄或白,发无光泽,头发稀疏,腰膝酸软,脉虚细无力等。治法宜滋补肝肾,填精养血。方宜七宝美髯丹,赤白首乌为君药,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须发;配伍枸杞子、当归补肝养血;配菟丝子、补骨脂温肾固精;牛膝活血脉而补肝肾;赤白茯苓健脾运、渗湿浊。诸药相合,俾精髓生而阴血充,元阳复而命火旺,使发有所滋养而乌黑光亮、茂盛浓密、柔顺挺直,故称其为“七宝美髯丹”。

4结语

王弼云:“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

以存意,得意而忘象。”[7]古人为求世间真理,常于“象”处下功夫,以“象”为舟径,得兔忘蹄,得鱼忘筌,得“意”而忘“象”。佛家以“眼、耳、鼻、舌、身、意”,感知“色、声、香、味、触、法”,终至领悟妙理,此正为“取象”而“明理”之例。

中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思维方法可谓同一。医者意也,正是对象思维的高度概括。现代皮肤科名家赵炳南先生创制“以皮治皮”之多皮饮、“以色治色”之白驳丸及“以搔止搔”之全虫汤,皆是象思维指导下的经典运用。吾辈岐黄后人,宜继承古人的思维方式,与古同思,学胜古人,方能充分吸取精华,融汇新知。

参考文献

[1]郭彧,译注.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10:36.

[2]何泽民.论象思维对《黄帝内经》的影响[J].中医杂志,

2012,53(15):1334.

[3]张璐.诊宗三昧[M].张登,编.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

1958:85.

[4]唐宗海.血证论[M].魏武英,李佺,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7.

[5]岳美中.岳美中全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244.

[6]刘渡舟.伤寒论临证指要·伤寒论文献通考[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72.

[7]

王弼.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229.

第一作者:张红陶(1983—),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

通讯作者:廖华君,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

[email protected]

收稿日期:2016-06-23

编辑:吕慰秋

2016年总第48卷第11

9

《黄帝内经》象思维在脱发治疗的运用

张红陶1

廖华君2

(1.溧阳市人民医院,江苏溧阳21330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象思维是《黄帝内经》中极其重要的思维模式,贯穿于养生、藏象、诊法、刺法等领域。后世医家承《内经》医

旨,将象思维运用于辨证诊疾之中。将头发比类为草木,头皮比类为土壤,将肝肾精血比类为土壤中的水分、营养,将头皮下的络脉比类为输送水分的通道,如此通过活血通络、化气利水、清热凉血、滋养肝肾等方法对脱发进行辨证论治,灵活变通,可收捷效。

关键词脱发象思维黄帝内经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5.987.1文献标志码A

中医病机

文章编号

1672-397X(2016)11-0007-03

象思维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土壤之内,贯穿于整个民族的科技、文化、艺术、医学等领域,是我们祖先认识世界最根本、最重要的思维方法。象思维是以事物表现于外的形象、征象、象数等为依据,通过想象、类比、推理、演绎,探究事物内在本质和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思维方法。远在中华民族古老典籍《周易》,便有如是记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

可妄自菲薄,应当继承好这些特色并发扬光大。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中医学同样可以不断吸收并加以运用。但我们不能跟风、不能盲从,要通过科学的研究设计,踏实的科学研究,充分运用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蛋白组学等现代前沿技术,寻找中医研究的切入点,如将“方人”、“药人”、“方证”、“药证”这些中医临床定律进行内在相关性研究,尤其要从分子水平、基因水平探究其内在规律,让悠久的中医学焕发新的活力,为精准医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独特的中医途径,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

MIRNEZAMIR,NICHOLSONJ,DARZIA.Preparingforprecisionmedicine[J].NEnglJMed,2012,366(6):489.[2]

钱其军,吴孟超.肿瘤精准细胞免疫治疗:梦想照进现实

在中医学领域,无论是对中药性能的把握,还是对脏腑之象、经络之象、舌象、脉象、证象、病象乃至于“医者意也”意象的观察揣摩,都以象思维贯穿其中而发挥主要作用。对象思维的运用,发挥最为酣畅淋漓者,莫过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1《黄帝内经》象思维概述

《黄帝内经》为祖国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

作,集汉以前医学之大成,对象思维的领悟与应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人体结构上,《黄帝内经》将人体与自然界相联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体与自然界可一一对应,正如《灵

[3][4][5][6][7][8][9]

黄煌.经方的魅力:黄煌谈中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0.

孙喜灵,姜伟炜,张晓林,等.中医证候的结构化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8(2):147.

范美玉,陈敏.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医疗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10.

田埂.“精准医疗”引发医学革命[J].中国经济报告,2015(6):112.

冯世纶.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62.

韩健.给“精准医疗”泼点儿冷水[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5(15):93.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94.

第一作者:刘岳(1974—),男,本科学历,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163.com

收稿日期:2016-05-25

编辑:吕慰秋

2016年总第48卷第11

[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5,22(2):151.

7

枢·邪客》所言:“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上言人的任何部位及功能都能在自然中找到相吻合的对照;在藏象上,《黄帝内经》将脏腑形象地比类为“君主之官”“相傅之官”“将军之官”等十二官,因其各脏腑与人类社会上官职的功能相似;在望诊上,《黄帝内经》以色亮而有光泽者为佳兆,取象为“赤欲如帛裹珠”、“白欲如鹅羽”等,以晦暗而无光泽者为恶兆,取象为“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等;在针刺手法上,《黄帝内经》以迅速刺入、快速出针的手法治疗热证,以缓慢刺入、久久留针的手法治疗寒证,前者好像有人用手触摸热汤,后者犹如人长久地待在一处不欲离开。《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在疗效上,《黄帝内经》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比喻成犹如从肌肤上拔出恶刺、犹如洗刷污浊、犹如解开绳结、犹如开通闭塞,其比喻可谓极其形象生动,“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

《黄帝内经》象思维对后世医家影响甚为深远,唐代名医许胤宗“医者意也”之论,道出了中医象思维的精髓。后世历代名家,私淑岐黄,秉承古训,取法《内经》,于病证处,取象比类,灵活通变,创立诸多治法方剂,收效颇著。笔者承先贤之志,执象思维以论治脱发,略陈管见,与同仁探讨。

2头发比类草木

中国古代有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其言盘古死

后,将自己的整个身躯化成了世间万物,双目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四肢五体变成了大地四极和五岳名山,皮肤肌肉化作了肥田沃土,头发和皮肤上的汗毛变成了森林草木。由此神话传说可知,早在远古时期便有象思维的意识。“《黄帝内经》中象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外观之象领悟到内在规律。象思维运用取象比类等将人体的动态属性、功能关系和行为方式相同、相近或相互感应的象归为同类,按照这个原则可以类推世界的一切事物。”[2]

综上,我们可以通过象思维,构建一幅取象比类图:人体的头发类比自然界的草木,头皮类比土壤,头皮下的微循环类比土壤下的运输管道,微循环里的血液类比土壤内的营养物质。若欲人体的头发健康坚固,如同欲自然界之草木繁茂昌盛,需具备土壤、水分、温度、营养等适宜的条件。

8

2016年总第48卷第11

由此推之,医者在论治脱发之疾时,可取自然界之禾苗草木为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临床可收捷效。

3取象比类探病机3.1

管道壅堵

古人云:“试观草木无心,其皮干茎

叶,皆有脉络贯通,以行津液;顽石无知,亦中怀脉理,以通山泽之气。”自然界中万物,不论江陵山河,还是草木禽兽,皆需有路径通行其中。故天地有道路、河流,草木有维管束、叶脉,人体有经络、血脉,其路径皆须畅通,万物运行方能保持正常。若有阻塞,则生灾变或是疾病。诚如张璐云:“天地有灾,莫不载闻道路;人身有疾,莫不见诸脉络。”[3]头皮下络脉密布,段段相接,支支相连,形似网状,络脉内周流不休的血流源源不断运送精微物质,以营养头发,其犹如自然界中土壤下密布的水道孔穴,对草木的根部起着非常重要的营养作用。若络脉瘀堵,则营养物质无法运输至发根,头发缺乏滋养,则易枯槁败落。

病症常表现为:患者面色晦暗,或面有暗斑,发质枯槁易落,新发难生,舌质紫暗,舌下络脉曲张,脉涩等。治法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方宜选用王清任之血府逐瘀汤或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四逆散调达气机、舒畅血行,桔梗配牛膝,一上一下,升降气机,尤其是红花,为通络之品,力量最能宣通细微络脉之瘀闭。唐容川云:“凡离经之血,与养荣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4]正合“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意。活血化瘀法使头皮络脉疏通,血行畅达,改善毛囊血供,促进毛发生长。

3.2水浸草木水为生命之泉,万物之母。自然界

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的滋养与濡润。现代科学证明生命的起源便是海洋,人体60%~80%由水分构成。可见,水对人体何其重要。与自然界草木相同,人体的头发亦需要水液的滋养。中医学认为水由脾胃运化吸收,再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布散至头皮,使头发柔顺,充满光泽;相反,若是脾肺脏腑功能失调,水液无法运化,水精乏于四布,变为水饮痰湿,蒙蔽头皮,浸渍发根,致发根腐烂,终致头发脱落。此现象如同自然界草木禾苗终日浸渍水中,导致根须腐朽,最终死亡。

病症常表现为:患者体型多肥胖,头皮油腻,头屑易粘在一起且量极多,口渴却不多饮,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腻等。治法宜健脾渗湿。岳美中

主张用一味茯苓饮,其云:“发秃的形成,多因水气上泛巅顶,侵蚀发根,使发根腐而枯落。茯苓能上行,渗水湿,而导饮下降,湿去则发生,虽不是直接生发,但亦合乎先其所因,伏其所主的治疗法则。”[5]其灵感来自张仲景之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使水饮从足太阳膀胱经下导而出。现代皮肤科名家赵炳南先生创制“多皮饮”(茯苓皮、冬瓜皮、扁豆皮、白鲜皮、桑白皮、五加皮、牡丹皮、地骨皮、川槿皮、干姜皮、大腹皮),其刍型来自《证治准绳》之“五皮饮”,取法健脾利水通达之意,亦符“以皮治皮”意象之思,临床疗效卓著,师古不泥,堪称典范。

3.3火灼草木禾苗草木,最需水液之滋养,最忌

火力之燔灼,火势一到,万物俱焚,荒芜四野,是故青山绿水处,最慎防火。发犹草木,所忌同一。自然之火险,多由天灾或人为,所从外来;人体之火热,多自内发,煎熬阴液,烧烤发根,成壮火食气之势。其病机多见上焦火热或血分热甚,上焦主宣发、敷布水谷精微,透达肌肤皮毛,若上焦内热,火势上炎,必然烧烤最外层皮肤,致头皮干枯,犹如森林中土壤焦黑,草木必随之枯萎;脉为血府,血行脉中,周流全身,细小络脉犹如网状散布头皮,滋养头发,若血分热甚,烧灼发根,犹如热水流入土壤,草木立见枯萎死亡。

病症常表现为:患者面红目赤,头皮奇痒难忍,皮脂分泌旺盛,其味甚臭,舌红绛,脉数等。治法宜泻火、清心、凉血。著名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主张治以大黄黄连泻心汤,苦寒直折,清心凉血,其分析云:“发名血余,而主乎心,其人头皮甚痒,是为心火上炎,脂液味臭,乃火之味矣。脉数舌绛,非心火独旺而何?火伤血,则血不荣发,反为焦灼之变,是以毛脆发脱而为病也。今用三黄泻心汤,皆苦寒之药,大能清心凉血,使心血能上荣于发,则发必不脱落。”

[6]

3.4土壤不荣古之学者认为天下最厚重者,莫过

于土,厚土方能载物。自然界之植物,凡生长茂盛者,必得其根须发达、土地肥沃。发犹草木,欲得其生长繁茂、固而不脱,不仅需考虑温度、水分、管道等因素适宜,尚需提供厚实肥沃的土壤。从形态角度而言,头发的土壤在于头皮;从功能角度而论,头发的土壤实在于肝肾之精血。肝藏血,发为血之余,故肝血的充足可更好地滋养头发,目受血而能视,发受血而能荣;肾藏精,其华在发,发为肾之外候,故肾精的充盈是头发乌黑坚固的根本。精血互生,

乙癸同源,故临床上治疗虚劳脱发多由滋补肝肾入手。

病症常表现为:患者形色憔悴,头发枯黄或白,发无光泽,头发稀疏,腰膝酸软,脉虚细无力等。治法宜滋补肝肾,填精养血。方宜七宝美髯丹,赤白首乌为君药,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须发;配伍枸杞子、当归补肝养血;配菟丝子、补骨脂温肾固精;牛膝活血脉而补肝肾;赤白茯苓健脾运、渗湿浊。诸药相合,俾精髓生而阴血充,元阳复而命火旺,使发有所滋养而乌黑光亮、茂盛浓密、柔顺挺直,故称其为“七宝美髯丹”。

4结语

王弼云:“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

以存意,得意而忘象。”[7]古人为求世间真理,常于“象”处下功夫,以“象”为舟径,得兔忘蹄,得鱼忘筌,得“意”而忘“象”。佛家以“眼、耳、鼻、舌、身、意”,感知“色、声、香、味、触、法”,终至领悟妙理,此正为“取象”而“明理”之例。

中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思维方法可谓同一。医者意也,正是对象思维的高度概括。现代皮肤科名家赵炳南先生创制“以皮治皮”之多皮饮、“以色治色”之白驳丸及“以搔止搔”之全虫汤,皆是象思维指导下的经典运用。吾辈岐黄后人,宜继承古人的思维方式,与古同思,学胜古人,方能充分吸取精华,融汇新知。

参考文献

[1]郭彧,译注.周易[M].北京:中华书局,2010:36.

[2]何泽民.论象思维对《黄帝内经》的影响[J].中医杂志,

2012,53(15):1334.

[3]张璐.诊宗三昧[M].张登,编.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

1958:85.

[4]唐宗海.血证论[M].魏武英,李佺,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7.

[5]岳美中.岳美中全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244.

[6]刘渡舟.伤寒论临证指要·伤寒论文献通考[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72.

[7]

王弼.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229.

第一作者:张红陶(1983—),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

通讯作者:廖华君,主治医师,博士研究生。

[email protected]

收稿日期:2016-06-23

编辑:吕慰秋

2016年总第48卷第11

9


相关内容

  • 附:[黄帝内经]的学术体系
  • <黄帝内经> 第一节<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 体系,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整理先人们积累的丰富的医疗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形成系统的医学理论,并且进一步驾驭医疗实践,建立了中医学临床规范,使中医学基本上跳出 ...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附答案)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 ...

  • 中医临床思维
  • 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是一种医道,不是单纯的依照指标而治病,因为古人很聪明,知道我们人不是依靠指标而活着,而是依靠我们的感觉而活着.中医在诊疗过程中很注重思维的灵活转换,思维的发散和联系. 医者,意也.中医来源于自然,所以中医的临床思维也跟自然密切相关,来源于生活的观察,司外揣内,取物比类.所以现存最早 ...

  • 浅谈[黄帝内经]课程的教学体会
  • 摘 要:<内经>是当前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必开设的课程,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从明确课程定位.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浅谈下体会. 关健词:<黄帝内经> 教学 体会 中图分类号:R1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 ...

  • 针灸的本质是什么?针灸学是治神的医学
  • 巩昌镇:针灸的本质是什么?经典著作是如何解释这些问题的?经典针灸学解决了这个问题了吗? 何崇:针灸的本质是什么,站在不同视角,会有不同的解读.经典针灸学给了我们一个从古典角度的解读.从古典的思路看,人体不过只是一口气,在躯壳里升降出入,气一停,人就死了.气不通了,人就病了.传统认为整个人体是一个由十 ...

  •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3 .1
  • 第11 讲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二) 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一) 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具体讲了)在生理.病理上的应用.那么这一节我们接着讲五行学说在诊断学的应用. 第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在诊断学上五行学说的作用有两种. 1.应用五行学说对疾病进行定位 ...

  • 我对中医哲学的认识
  • 因为自己的哲学知识不多,所以我在动笔之前,先在网上下载了一本叫<医学哲学>的电子书,粗略地浏览了一下,了解了医学哲学的内容.而我在另一门课--"医学史"中对中外医学发展也有一些了解,所以我就想写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也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下面就是我对这 ...

  •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
  • 内蒙古医科大学 题目 姓名:闫志诚 专业:中医内科学 学号:2013110040 班级:科研一班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 中医五行学说及其应用 闫志诚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内科学专业 摘要:中医五行学说,即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与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现象广泛相联系,通过"取象比类"& ...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2016-10-23 方墨馆 转自 雨林修养馆 修改微信分享: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