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教案2

《八声甘州》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感受形象,领会意境,明确景物描写的特征与作用。

2、在朗读中体味词情,赏析作品语言

三、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

四、教法和学法:

自由诵读与合作讨论相结合,探究并解疑。

五、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宋代的科举考试中,有位考生两次都没中,于是他悲观丧气的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可巧的是,他第三次考中了,皇上便说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真的把他的名字给消除了。后来这位词人流落民间,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词——《八声甘州》,这位词人就是——柳永。

(一)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

栁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诗仅存数首,有《乐章集》。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二)整体感知:(幻灯片)

听朗诵,体味意境。

1、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从哪里看出来?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怀人——“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2、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愁”

(三)鉴赏上片:

1、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雨—潇潇 秋—清

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

(日)照—残 红翠—衰减

物华—休 长江水—无语

2、“一番洗清秋” 赏析“洗”字妙在何处。

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3、自由朗读上片,说说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残秋雨景图

4、圈出上片中的领字,说说他们在结构全词、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根据领字提示背诵上片。

“对”,“渐”,“是处”,“惟有”

(四)鉴赏下片:

1、自由诵读词的下片,抒发了什么感情?

思乡怀人情

2、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

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3、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佳人望归图

5.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6、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 层层铺垫 衬托

7、作者抒发了自己思乡怀人之情,那他为什么不回去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学生自由发挥。

8、体味下片中的领字的作用,然后背诵。

“不忍”, “望”, “叹” “想”

(五)艺术手法:

柳永写词,重视艺术手法,我们学习诗词也要讲究方法,鉴赏诗词应该从哪入手? 意象------意境(画面)-------情感(主题)

(六)作业:

将这首词改为二三百字的散文,要求意境、情感与原词相符。

(七)板书设计:

八声甘州

柳永

上片:残秋雨景图 凄清

下片:思乡怀人情 愁思

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层层铺垫,衬托。

《八声甘州》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感受形象,领会意境,明确景物描写的特征与作用。

2、在朗读中体味词情,赏析作品语言

三、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

四、教法和学法:

自由诵读与合作讨论相结合,探究并解疑。

五、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宋代的科举考试中,有位考生两次都没中,于是他悲观丧气的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可巧的是,他第三次考中了,皇上便说他:“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真的把他的名字给消除了。后来这位词人流落民间,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词——《八声甘州》,这位词人就是——柳永。

(一)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

栁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诗仅存数首,有《乐章集》。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二)整体感知:(幻灯片)

听朗诵,体味意境。

1、自由诵读,思考全词主要写什么内容,从哪里看出来?

思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怀人——“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2、可以看出本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愁”

(三)鉴赏上片:

1、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雨—潇潇 秋—清

霜风—凄惨 关河—冷落

(日)照—残 红翠—衰减

物华—休 长江水—无语

2、“一番洗清秋” 赏析“洗”字妙在何处。

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3、自由朗读上片,说说这些意象组合成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残秋雨景图

4、圈出上片中的领字,说说他们在结构全词、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根据领字提示背诵上片。

“对”,“渐”,“是处”,“惟有”

(四)鉴赏下片:

1、自由诵读词的下片,抒发了什么感情?

思乡怀人情

2、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

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3、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佳人行为的画面?

佳人望归图

5.这句词不但写我思人,而且想像人思我,这样写为什么更动人?

这是更深一层写法,由单向思念写为双向思念,情感更深沉,从表达手法上显得文笔更曲折,引人玩味,

6、同样是写词,柳永达到了“凡有井水引处,即能歌柳词”。那么这首思乡词能够引起我们巨大的共鸣,除了它本身的才情之外,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 层层铺垫 衬托

7、作者抒发了自己思乡怀人之情,那他为什么不回去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学生自由发挥。

8、体味下片中的领字的作用,然后背诵。

“不忍”, “望”, “叹” “想”

(五)艺术手法:

柳永写词,重视艺术手法,我们学习诗词也要讲究方法,鉴赏诗词应该从哪入手? 意象------意境(画面)-------情感(主题)

(六)作业:

将这首词改为二三百字的散文,要求意境、情感与原词相符。

(七)板书设计:

八声甘州

柳永

上片:残秋雨景图 凄清

下片:思乡怀人情 愁思

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层层铺垫,衬托。


相关内容

  • 八声甘州教案
  • 科 目 语文 八声甘州 陶友珍 年级 12 计算机高职 日 课 期 型 2014 年 4 月 3 日 新授 2 课时 课题名称 授课人 课时数 一.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目标 要求 二.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方法 三.品味词的意境美. 依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结合高职生的实际,确立 ...

  • 31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 八声甘州 教学目的: 1.大致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 2.了解慢词及柳词特点: 3.了解作者在词史中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 张炎[八声甘州]阅读答案
  • 八声甘州 张  炎 辛卯岁,沈尧道①同余北归②,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束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③踏雪事请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洲.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 ...

  • 八声甘州柳永
  • 一导入: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张炎[八声甘州]鉴赏
  •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张炎<八声甘州>鉴赏 八声甘州 辛卯岁,沈尧道同余北归,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 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 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 ...

  • 中国诗歌历史大全(7)
  • 宋 万俟咏(?-?) 字雅言,里居不详.<安平乐慢><别瑶姬慢/忆瑶姬><长相思>- 更多资料 宋 万俟绍之<蝶恋花><风入松><贺新郎>- 更多资料 宋 万某<水调歌头> 更多资料 宋 鮦阳居士<满庭芳> ...

  • 唐诗宋词佳句欣赏
  • 唐诗宋词佳句欣赏 原罪 甲缤 精心选录 唐 诗 佳 句 欣 赏 出 自 作 者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李白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春思>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吾爱孟夫子, ...

  • 中国文学史试题
  • 名词解释: ①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②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是以杨亿编成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③江西诗派:北宋末南宋初, ...

  • 日望西山餐暮霞_有关曹雪芹在西山诗词八首笺议_沈治钧
  • 日望西山餐暮霞 ---有关曹雪芹在西山诗词八首笺议 红 楼沈治钧梦 学 刊 二 零曹雪芹是北京西山的骄傲.在生命的最后十数年间,曹零 六雪芹移居西郊山村,清贫孤寂,却也逍遥自在,仿佛闲云野鹤年一般.西山的荒径破刹,烟林野浦,留下过他的足迹:西山的第白云碧水,朝晖暮霞,收进了他的画幅:西山的颓垣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