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飘落的时候(内蒙篇)

我想: 这世界上大概没有人不喜欢纯洁的白雪吧?特别是雪花无声飘然而落,在江河、高山、原野上勾勒出美妙的画面时,我的心怦然而动。心海连绵起一个遥远的寄托,那就是去中国最冷的地方看看银色的世界里极寒下的人们生活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冷极又是以一种怎样的风光呈现眼前?

初吻蓝色的蒙古高原是2013年的初夏季节。

那里湛蓝的天空雄鹰展翅,碧绿的草原牛羊成群,扬鞭策马的牧马人回眸一笑的镜头定格后,我的内心涌动起“待到雪花飘落时去草原看雪看骏马奔腾”的热切期待。

2017的冬天,我的脚步终于移向了北纬52°以北的额尔古纳一带

天寒地冻的日子,我从齐齐哈尔进入内蒙到达海拉尔,去追逐心中的冰雪梦。司机朋友君妮儿为了一早准时接到我特意从家乡额尔古纳连夜赶到海拉尔住了一宿,这份热情像电流导入全身,心里暖暖的。

天朦朦亮我就向中国冷极根河出发了。

海拉尔距根河286公里,车在雪地上驰行。第一次感受车轮碾压在十几公分厚的积雪冻土上的摩擦力,看眼前呵气成冰,听雪地“咔吱咔吱”的脆响,瞧一下气温显示:-31度。真的冷啊!冷得冒白烟的空气让我误以为“怎么这儿也有雾霾”?原来,这不是雾霾是气象学上的现象叫“冰雾”,让我第一次知道在严寒地的冬季,地气层温度很低使其中水汽凝华在冰晶上会形成冰晶雾。

车窗外,银装素裹,晶莹剔透的冰树雾凇连成一片,像国画长卷无限铺向远处,我沉浸在对根河的热切期盼中。

根河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麓西段,北纬52°。这是中国北方美丽与严寒包裹着的森林之城,森林覆盖率达91.7%。

根河,诗意质朴的净土上纯洁的冬季有着别样风情。我心中有个始终挥之不去的情结缘于敖鲁古雅乡鄂温克使鹿部落。13年初夏,我行走北纬52°一线时为了去探访奇乾而将它暂时放弃了,这个弃之痛整整纠结了我三年有余。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位于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是鄂温克族最远也是最神圣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地方,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且拥有历史上著名的别称“使鹿部落”。

大兴安岭的空气非常好,落叶松的树木上挂满了松茸,足以证明那里无污染。我天真地想,这么多的松茸怎么无人採啊,时间允许我一定去採一点做盘中珍贵的山珍菜肴了。

曾经查阅少数民族资料让我略知鄂温克族人历史的一二,他们是中国俄罗斯两国跨国界民族,在中国境内约有三万人,生活在内蒙古的约90%,其余的散居于黑龙江和新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现在的鄂温克猎民就是雅库特人,自古靠打猎与饲养驯鹿生活,成为我国最后的使鹿部落。

他们从何而来?好奇心促使我继续追寻。原来300多年前,约700多鄂温克人从列拿河一带顺着河流迁到额尔古纳河流域以狩猎为生,他们吃兽肉穿兽皮,用桦树皮及兽皮搭“撮罗子”遮风避雨,猎枪是唯一的生存工具。解放后,政府在中俄边境奇乾建立了奇乾鄂温克族乡政府,后来鄂温克猎民又从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畔迁到了敖鲁古雅过上了定居的生活。过去,鄂温克人养驯鹿是作为生产资料及交通运输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1964年割鹿茸取得成功后,驯鹿成了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尤为宝贵的是中国唯一的驯鹿只有在根河敖鲁古雅,其数量约为仅有的一万头左右。

那里是森林与草原过渡的界限,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草原在那里交汇,一边是草原河流,一边是森林山岗,迎面而来的原始文化与使鹿部落的驯鹿给我无限的想象。

踩着厚厚的积雪在密林里寻鹿的感觉犹如发现宝藏一般地欣喜若狂。由于驯鹿只能生活在森林里,因此除了定居点的部分村民,森林中还散布着几个驯鹿站,也有不习惯定居点生活的鄂温克猎民仍旧留在森林里饲养驯鹿,最远的在150公里之外。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特别像我这样愿意付出艰辛去获得美景时常常会对眼前的某景某物产生联动。

当我的手轻轻地搭在驯鹿的鹿角上,想到这鹿角再长硬朗一点后将被割去时,心里隐隐作痛,不是吗?就如鄂温克族人于2003年走出了大山搬进了政府所建的定居点,禁猎也随之而来,失去了森林和猎枪的鄂温克族人深感寂寞无语,犹如被割鹿茸的驯鹿。“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失去了一切就面临消亡。”由此我想到顾桃导演讲述鄂温克族人生活变化的纪录片中那个禁猎后失落悲伤的维嘉,酒后用诗怀念逝去的狩猎时代:“看,大兴安岭是鄂温克人的祖先永存的地方,我记得幼时沿敖鲁古雅河而上,骑着驯鹿金字塔似的乌克楞,那时候的人们和大自然交谈,仿佛它也有灵魂……”

是啊,鄂温克人信萨满,万物有灵的信仰使得一切皆有灵。寂静的雪地密林中,随着诗句的意境与现实的交织,大自然在人类的变革下显得很无奈,我的脚步再也轻松不起来。带着怜惜不舍的心情我只能朝驯鹿们挥挥手,顺着密林更深处走去,去寻找密林里又一种精灵叫“狍子”。

狍子,我只是在中学课文里读到过,真正找到狍子时我久久没有回过神来。狍子体型精干,棕白两色的搭配部位好奇怪,跑的速度很快又很敏感。

那是个围栏与网围住的诺大的狍子领地,是敖鲁古雅乡建在密林中的家园。聪明的狍子见我与它打招呼开始机警地张望,过后觉得没有侵犯性就大胆地跑过来看有啥吃的没有,一旦失望了就用尾部对着我,转过头乜斜着我再也不动弹了。古怪的精灵那逗人的戆态让人忍俊不已。

梅花鹿,我一直以为是很温顺的,看似高雅但却也胆小,一旦发现生人靠近就会立刻失去安静而狂奔,这一幕真实出现了,由于先生在拍骏马时的身影影响到梅花鹿视线,它们误以为伤害的时刻来到了!看它们狂奔跳跃式的姿势也考验了我的摄影水平。

白雪降临了,送给根河一个美轮美奂的梦境,一切变得扑朔迷离,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琼枝玉叶,冰树银花。

根河,吸引我的不仅是冬季的雪与驯鹿,还有“中国冷极”这四个勾我魂窍的大字。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以为中国最冷的地方非漠河北极村莫属,其实孤陋寡闻了。由于根河处在大兴安岭的腹地,高纬度、高寒冷,1400米的海拔高度正处于西北角进风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使之成为著名的中国冷极,而冷极点在距根河市40公里处东经121°17'07”,北纬51°1'51”一个叫“静岭”的地方,那里年平均气温-4.1°,记载的最低温度达零下-52.6°,比北极村-52.3°还低0.3°,甚至出现过-58°的极限低温。而那里离北极村还有370多公里之远。

天穹碧空如洗,湛蓝得似乎失真,宁静悠远的森林气息冷得发甜,那里的人说,真正的气温是在气象预报的数据上加5度才是实际的气温,而我到达那里的时候,手机上墨迹天气显示是零下35度,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就应该是零下40度。那里的太阳在下午3点多就下山了,我在诧异中居然看见月亮挂上了天边,来不及琢磨赶紧对着月亮拍起照来。

冷极村在距离冷极点13公里处。那里原来是金河林场的境地,随着政府封山育林禁止砍伐的政策施行,逐渐地浓缩了当年的气氛。随着根河冬季旅游的开发,那里渐渐地成了爱好冰雪旅游者的到访之地,村里人用自家的雪地交通工具搞起了各种冰雪游乐项目,马拉爬犁、狗拉小车、雪地摩托等。

我在一户原林场职工家里访问聊天还在他家用了午餐,他告诉我目前冷极村是6户人家,人口不足20人,他家是大户有5口人,女儿在呼和浩特大学读建筑设计本科,平时家里只有4人。

冰雪天地里最美的色彩是白与红。皑皑白雪映衬着农家大院里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门楣上串串金黄的老玉米和红辣椒透出北方人家独有的韵味。坐在热炕上拉呱,突然问起是否有东北特色的大花秧歌服,大娘连连说:有哇有哇。不一会儿,老乡擂起了大鼓,录音机音乐响起来了,欢快的同学扭起了秧歌,笑声驱走了严寒,久久荡漾在村子的上空……村里高高的雪坡,白雪垒起的雪屋,让我体验了当地人在极寒环境里乐观地度过一年中8个月的寒冷季是需要有坚韧的意志的,个人主观虽然无法改变生存境地,但是智慧与精神却却驾驭了人的生活状态。告别时主人对我说:这里只有两季,冬季和准冬季,欢迎在准冬季时再来!

冬季在根河看雪已经让我忘记此时的严酷环境,一心向往鄂伦春族风情万千的地理人文,我又向鄂伦春自治旗的阿里河奔去。我很感谢司机君妮儿的鼎力相助,她义无反顾地按照我设定的线路走上了茫茫风雪之路。上一张我的线路图就可以看到行程的走向。

车穿行在大兴安岭中,引人入胜的风光犹如诗句翩翩起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银花开”,落叶松披着洁白的外衣,白桦林跳跃在松软的绒毯上,珍贵的松茸放肆地缠绕枝干,野狍子大胆地越过眼前。

森林里的铁轨是我梦寐以求的镜头,我好想看到飞驰的列车冲出森林掀起飞雪落狂飙的那一刻,日落时分正是夜幕徐徐降临之际,我的车刚好经过铁路道口,一位风雪中守候道口的工人师傅正放下栏杆,跳下车赶紧站在他身旁得知,列车马上要来了,他告诉我一天就两趟客车经过这里,是往返满归到海拉尔的客车。寒风凛冽,刺骨的冷传遍全身,为了操作相机我没有戴手套,为了等待列车我坚持着,由衷感叹铁路工人在极寒环境下工作太不容易了!铁轨的共振传递过来了,此时我的身影与列车的亲吻定格在镜头里,望着远去的列车尾部,我的思绪飞向了远方。

从根河去鄂伦春族自治旗的阿里河路途很遥远,一路所向披靡行进到加格达奇,又出白桦过阿里河,我的目标是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看地图得知,阿里河到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诺敏景区还有265公里。用了整一天的时间行在路途上,到达小二沟诺敏镇天已黑了。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方圆占地2.2公顷,共有四个景区,选择诺敏(小二沟)景区看风光秀丽的毕拉河与诺敏河交汇的地方是因一摄影作品而激起了欲望。风尘仆仆中我终于经过了大杨树到达驿站克一河小镇,准备翌日探访小二沟。

克一河是典型的兴安林区小镇,到处散发的林区特征给我清新脱俗的气息,暮色中找了一家客栈临时宿夜。风雪中环顾四周,昏暗的路灯下被当地人称“三马子”的几辆小车顶风冒雪趴在雪地中,街上静悄悄的,店铺都挂上牌门闭户了,隐约可见人家小院里码着整齐的盖着白雪的木头堆堆垛垛,次日晨曦中我抓紧出了门拍了几个镜头以作留念。一条没有尽头的铁轨,两根亮着红色信号灯的电杆,三间挨着铁轨的木头房及冒着炊烟的烟囱就已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浓浓的土味儿带着林区的芳香填进肺腑,我好喜欢这个袖珍的森林小镇。

整整一天的雪地行车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小二沟,经过联系特意找了一位翌日带路熟悉景点位置的向导,这下总算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可我却在清醒中等待天明,等待冰雪奇异的姿态如何将我拥抱。

冬天的毕拉河冰层据说厚度是一米,这条河自古不通航,河面上有块叫“烟囱石”的奇石是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著名的景点之一,只有在深冬季节里人才可以走到它面前与之相会,我做到了!冰封的毕拉河像条白色绸带飘飘逸逸伸向远方,河湾展示出最漂亮的弧线,沿岸的岩石裸露着不同颜色的身体纹理,长在岩石上的树木千百年的树龄张牙舞爪的根系顽强迎风摆动,若不是冬季冰雪的厚待,人们是无法观赏得如此淋漓尽致的。我的车在河面上倔强前进,车辙印像支无声的画笔在银色画板上作图,弯弯曲曲清清楚楚地留下了不可复制的美妙……

当地人管“河流”統称为“江”,我又去看诺敏河北的江北村景色,看到了诺敏河面冰封状态下竟然还出现局部不冻河面的奇观,在蓝天白云与阳光作用下现出的靓蓝色,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看到雪原的神奇叠彩,似洞非洞,非冰却冻,诱惑!我看到一潭潭剔透的河水安静地环绕盘根错节的老树,跌落的积雪仿佛带来老树的指令与它轻轻细语;我看到排排白桦虽然消失了春的风采秋的烂漫却骄傲地挺立身姿,似乎在向雪绒宣告:冬天虽然漫长,春天已在等候,那时我是舞台的角儿!

千变万化的冰雪表情我再也放不下手中的相机……

雪地上散落着簇簇木屋,日落西斜下放羊的老农赶着羊群回家去,走近前去招呼只见鼻孔下冻着两条亮晶晶的东东,得知我从大老远的南方城市过来看雪,惊愕地瞪着眼哆嗦着嘴唇说:没想到哇没想到,雪有啥好看的呢?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一个鄂伦春人的缩写浮出了脑海,1996年鄂伦春人禁猎了,走出大山回归定居,从狩猎生活变为农耕生活,那么多年过去基本汉化了,除了重大节日活动穿本民族服装外,已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我呆立在蓝天下远望,一只鹰掠过头顶展翅而去,空旷的原野再也没有其他动感的可以燃烧我内心的元素……

从小二沟返程,雪地行车时速只有三十多公里,经过大杨树-吉文-克一河-伊图里河-阿里河-加格达奇-根河-莫尔道噶,足足跑了一天整。想到明天我将开启第二条行程线路,重走莫尔道嘎到额尔古纳河畔的边境线分外激动,路途的劳顿早就烟消云散了。

大兴安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是5A级景区,素有“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之称,从那里穿越去奇乾是13年我曾经走过的路。清晨,我们出发了。

我是第二次去奇乾了。我特别期待在奇乾这个只有7户人家的边境小村看边防军骑马巡逻在额尔古纳河上的威武英姿,看对岸俄罗斯军人骑马踏雪的战斗民族风采,这是条迷人的界河啊。

去奇乾的路上看见熟悉的景色换了容颜,亲切的感觉袭上心头。大兴安岭腹地是无人区没有网络信号,没有补给驿站,那年我的车是备足油桶前往的。行驶90多公里车过激流河时距离奇乾只有50多公里了,在完全正常行驶的情况下车突然发生侧滑,冲进了山边的雪沟中再也无法动弹。我傻眼了!

四周寂静无声,没有信号的无人区让人感到了绝望。大家开始徒步去找是否有人烟的旮旯。沿着激流河边徒步5公里,我还未意识问题的严峻,手舞足蹈地在河边忙不迭地拍景,开心地自嘲道:哈,得来全不费功夫,雪中徒步激流河是做梦也没想到的美事!直到先生严肃地喝令我赶快赶路,太阳一下山天很快就黑了!我才无奈地往前赶去。

终于走到激流河边有一处房屋的地方,喜出望外仔细一看竟是13年我曾与官兵一起吃过午餐的森林防火部队营房,可是已人走楼空,部队在封山后撤离待来年夏天再回归是惯例。大家里外找柴火准备过夜以防被冻死在森林里,寻找中意外发现营房里有架长梯就抬出来试图爬天窗进去打开门进室内躲避寒冷,折腾一个多小时各种自救方法都失败了,事与愿违!我这才感到先生事先买打火机的决定多么英明,大家准备折树枝点篝火熬过黑夜。先生分配任务给女同学去守路口观望,想能否侥幸遇到过路车辆。严寒雪地的杀伤力无情地侵袭下只有不停地跑跳以保存身体温度,望穿双眼中突然发现一辆越野车急速而来,大嗓门此时有了用武之地,拼命呼叫“停车救命”的声音使越野车折回来了,车内两个人得知情况二话不说就让我们全部挤入车里并说:必须把他们全部带回去,不然会冻死的!危难时听到他们的话语感激的心情无以言表,他们说这是冬季打猎的人才会走的道,虽然是去奇乾唯一通道,冰天雪地的极寒季里几天内没有车出现的情况是很正常的,真是吉人天相!原来他们是打猎后回莫尔道嘎去,这才想起车里还有一头大狼同在,不觉毛骨悚然。

说来也巧,开车的司机叫二黑,奇乾人。13年我在奇乾住的就是他家,另一位是昨晚在他家吃的“柴火铁锅炖”的老板。返回百公里的莫尔道嘎小镇,深深感谢他们不图回报的无私帮助。

我又回味起最喜欢的那段话:旅行的乐趣就在于存在变数,不是全部美好,但只要是你身体和情感都在体验,事后想起来都觉得可爱,这就是旅行让人着迷的地方。

往往在不经意间的插曲中,虽然没有达到目的,那种亲身经历的刺激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放弃了奇乾的行程,继续额尔古纳河畔的边境线之行。勇敢顽强的君妮司机收拾好心情又驾起方向盘带着我们走向临江-室韦-恩和一线,探访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

额尔古纳河畔居住着2700多的俄罗斯族人和数千华俄后裔,他们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和回忆。华俄后裔形成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原“闯关东”的淘金人和修筑中东铁路后留在边境地区的中国劳工构成了单身移民大军,与大量的越境居住的俄罗斯人杂居,或越境到俄罗斯境内经商、定居,在地广人稀的额尔古纳河畔演绎了华夏男人与斯拉夫女人的百年姻缘,最终繁衍出一支特殊的人类族群。两种血统的交融,两种文化的融会,形成了那里独特的人文和民俗。2005年,中央台《魅力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揭晓,室韦俄罗斯民族乡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的魅力名镇。

无论是在恩和还是室韦,两次探访我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异域风情是不变的。冬季里那一幢幢卧在雪地里历经百年的带有鲜明俄式风格的木刻楞房让我印象深刻,然而随着发展旅游的需要而开发的许多现代新房,特别是俄式特点洋葱头建筑,似乎夺去了原始质朴的小屯灵魂而今非昔比了。唯不变的是那一个个有着鲜明的两种血统特点,既像中国人又像欧洲人,操着两国语言的中老年男女,让人感觉如同来到异国他乡。

我最喜欢的是临江屯,两次去那里都选择住在临江。在那里,可以走到额尔古纳河边,看河水缓缓流淌,落日余晖映红天边反射到河面上,水就是金色的;暴风雨来临前云彩变成泼墨般的片片流动,映在河面上河水就是银色的。在那里我留下了许多美丽的景色摄影,凝结成我朝思暮想前往的挚念。

这个冬天到了临江屯,额尔古纳河冰封千里的风光已经分不出界河的国界线标志在哪个位置,置身在那片纯洁无瑕的白雪与对岸俄罗斯的森林山峦组合的一幅幅画面中,人已经完全没有国界概念跑到河面上贪婪地放纵起来。

额尔古纳河在临江有个漂亮的大拐弯,那里有中国的112界碑。从雪地里爬上山坡需要毅力与勇气,严寒使我不断加快步伐节奏,呼出的热气又瞬间结成冰霜,深深的积雪羁绊我恨不能像孙悟空一个筋斗翻到界碑处与它同傲。

站在界碑处看大河的拐弯有股荡气回肠的豪迈,对岸的俄罗斯瞭望台正对着界碑的角度,俄方的河面上一辆吉普车缓缓而行,还不时停车用望远镜扫视我们,其实只是渔民雪钓的普通车而已。我用长焦拉近镜头看到,瞭望台里倒有人正在值哨。

在高高的山坡上捧起流沙般的白雪洒向空中,“额尔古纳河,我来了”,仿佛112界碑也与我们一样笑出了声,笑得对岸的那辆车不断停下来注视着,笑声是不分国界的啊。

俄罗斯民族乡往满洲里方向走就是从森林地带走向了草原,风光也有了很大的转换。

在森林中,铁路是我的最爱,不论多冷多晚,只要等待时间不长我总要与火车相会;林中的皎月是我的心爱,挂在树梢或天边,我总要将它摘入镜头永存心间;林中小屯是我的永爱,袅袅青烟从烟筒升腾,缭绕在小木屋前倾泻着森林赞歌,似串串音符悠远缥缈低吟在脑际。在草原,那里的河流曲线、敖包、白色帐房、牛、羊、马、骆驼等草原特征元素是我多年来梦魂牵绕的终点,草原独有的美丽是淋漓尽致的,不可复制的。自由自在地走在草原公路上,两旁一望无边的雪原伴随着我,带来了心旷神怡的遐想,想那条沿着额尔古纳河一直走到黑龙江洛古的边境土路如今修得咋样了,听说已经修了好久还得修两年才能完成,不由唏嘘气候条件所限的无奈,全年只有2个多月的可用工期,效率无法提高。由衷地庆幸自己,从满洲里去奇乾的那条边境小路已全部走完,也总结出真理:爱好旅行一定要赶早,原始风光的地方逐渐被开发会永久消失再也无可复原。只是为同学没能感受那条奇异神秘的边境线而遗憾。(见线路图就可以清楚看到边境线的走法,即我13年的行走线路。我们此次是走了大兴安岭穿越去奇乾,边境线修路。)

恍惚中只听见“马群,漂亮,停车”的呼声,睁眼看立即叫停车而跳出车门,雪地上许多棕色的、白色的马在寒风中低头甩尾觅食着;一群羊儿见到有人靠拢拍照机灵地聚集一起不敢再张望了;远处,一座敖包宁静致远……洁白的大画布无言展现了妙不可言的大写意。

满洲里是此次行程的终点,带着冰雪行的满满收获,心情无疑是满足开心并奔放的。去领略国门魅力吧。

故地重游的我也常常问自己,美的风光这辈子看得完么?为什么许多地方是已去再去?我总会想到歌德对旅行有这样的解读: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

当踏上那片生于寒冷的大地时,才会意识到:原来逼人瑟瑟发抖的凛冬是令人无法置信的真正的柔软化石。在最寒冷的季节里,我去实现冰雪梦境的寄托与向往,真正体验了不一样的冬季生活是多么令人自豪的过程,就像一片轻盈而落的雪花,期盼它到来又目送它归去,它的纯洁无瑕似形非型的姿态恰是人生脚步的写照,不是吗?

整整十天来,我们分享了幸福欢乐的每一刻,放飞了自由不羁的真性情,与司机小妹儿离别于夜色降临的海拉尔火车站,去往哈尔滨……

我想: 这世界上大概没有人不喜欢纯洁的白雪吧?特别是雪花无声飘然而落,在江河、高山、原野上勾勒出美妙的画面时,我的心怦然而动。心海连绵起一个遥远的寄托,那就是去中国最冷的地方看看银色的世界里极寒下的人们生活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冷极又是以一种怎样的风光呈现眼前?

初吻蓝色的蒙古高原是2013年的初夏季节。

那里湛蓝的天空雄鹰展翅,碧绿的草原牛羊成群,扬鞭策马的牧马人回眸一笑的镜头定格后,我的内心涌动起“待到雪花飘落时去草原看雪看骏马奔腾”的热切期待。

2017的冬天,我的脚步终于移向了北纬52°以北的额尔古纳一带

天寒地冻的日子,我从齐齐哈尔进入内蒙到达海拉尔,去追逐心中的冰雪梦。司机朋友君妮儿为了一早准时接到我特意从家乡额尔古纳连夜赶到海拉尔住了一宿,这份热情像电流导入全身,心里暖暖的。

天朦朦亮我就向中国冷极根河出发了。

海拉尔距根河286公里,车在雪地上驰行。第一次感受车轮碾压在十几公分厚的积雪冻土上的摩擦力,看眼前呵气成冰,听雪地“咔吱咔吱”的脆响,瞧一下气温显示:-31度。真的冷啊!冷得冒白烟的空气让我误以为“怎么这儿也有雾霾”?原来,这不是雾霾是气象学上的现象叫“冰雾”,让我第一次知道在严寒地的冬季,地气层温度很低使其中水汽凝华在冰晶上会形成冰晶雾。

车窗外,银装素裹,晶莹剔透的冰树雾凇连成一片,像国画长卷无限铺向远处,我沉浸在对根河的热切期盼中。

根河地处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麓西段,北纬52°。这是中国北方美丽与严寒包裹着的森林之城,森林覆盖率达91.7%。

根河,诗意质朴的净土上纯洁的冬季有着别样风情。我心中有个始终挥之不去的情结缘于敖鲁古雅乡鄂温克使鹿部落。13年初夏,我行走北纬52°一线时为了去探访奇乾而将它暂时放弃了,这个弃之痛整整纠结了我三年有余。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位于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是鄂温克族最远也是最神圣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地方,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且拥有历史上著名的别称“使鹿部落”。

大兴安岭的空气非常好,落叶松的树木上挂满了松茸,足以证明那里无污染。我天真地想,这么多的松茸怎么无人採啊,时间允许我一定去採一点做盘中珍贵的山珍菜肴了。

曾经查阅少数民族资料让我略知鄂温克族人历史的一二,他们是中国俄罗斯两国跨国界民族,在中国境内约有三万人,生活在内蒙古的约90%,其余的散居于黑龙江和新疆。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现在的鄂温克猎民就是雅库特人,自古靠打猎与饲养驯鹿生活,成为我国最后的使鹿部落。

他们从何而来?好奇心促使我继续追寻。原来300多年前,约700多鄂温克人从列拿河一带顺着河流迁到额尔古纳河流域以狩猎为生,他们吃兽肉穿兽皮,用桦树皮及兽皮搭“撮罗子”遮风避雨,猎枪是唯一的生存工具。解放后,政府在中俄边境奇乾建立了奇乾鄂温克族乡政府,后来鄂温克猎民又从中俄边境额尔古纳河畔迁到了敖鲁古雅过上了定居的生活。过去,鄂温克人养驯鹿是作为生产资料及交通运输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1964年割鹿茸取得成功后,驯鹿成了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尤为宝贵的是中国唯一的驯鹿只有在根河敖鲁古雅,其数量约为仅有的一万头左右。

那里是森林与草原过渡的界限,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草原在那里交汇,一边是草原河流,一边是森林山岗,迎面而来的原始文化与使鹿部落的驯鹿给我无限的想象。

踩着厚厚的积雪在密林里寻鹿的感觉犹如发现宝藏一般地欣喜若狂。由于驯鹿只能生活在森林里,因此除了定居点的部分村民,森林中还散布着几个驯鹿站,也有不习惯定居点生活的鄂温克猎民仍旧留在森林里饲养驯鹿,最远的在150公里之外。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特别像我这样愿意付出艰辛去获得美景时常常会对眼前的某景某物产生联动。

当我的手轻轻地搭在驯鹿的鹿角上,想到这鹿角再长硬朗一点后将被割去时,心里隐隐作痛,不是吗?就如鄂温克族人于2003年走出了大山搬进了政府所建的定居点,禁猎也随之而来,失去了森林和猎枪的鄂温克族人深感寂寞无语,犹如被割鹿茸的驯鹿。“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失去了一切就面临消亡。”由此我想到顾桃导演讲述鄂温克族人生活变化的纪录片中那个禁猎后失落悲伤的维嘉,酒后用诗怀念逝去的狩猎时代:“看,大兴安岭是鄂温克人的祖先永存的地方,我记得幼时沿敖鲁古雅河而上,骑着驯鹿金字塔似的乌克楞,那时候的人们和大自然交谈,仿佛它也有灵魂……”

是啊,鄂温克人信萨满,万物有灵的信仰使得一切皆有灵。寂静的雪地密林中,随着诗句的意境与现实的交织,大自然在人类的变革下显得很无奈,我的脚步再也轻松不起来。带着怜惜不舍的心情我只能朝驯鹿们挥挥手,顺着密林更深处走去,去寻找密林里又一种精灵叫“狍子”。

狍子,我只是在中学课文里读到过,真正找到狍子时我久久没有回过神来。狍子体型精干,棕白两色的搭配部位好奇怪,跑的速度很快又很敏感。

那是个围栏与网围住的诺大的狍子领地,是敖鲁古雅乡建在密林中的家园。聪明的狍子见我与它打招呼开始机警地张望,过后觉得没有侵犯性就大胆地跑过来看有啥吃的没有,一旦失望了就用尾部对着我,转过头乜斜着我再也不动弹了。古怪的精灵那逗人的戆态让人忍俊不已。

梅花鹿,我一直以为是很温顺的,看似高雅但却也胆小,一旦发现生人靠近就会立刻失去安静而狂奔,这一幕真实出现了,由于先生在拍骏马时的身影影响到梅花鹿视线,它们误以为伤害的时刻来到了!看它们狂奔跳跃式的姿势也考验了我的摄影水平。

白雪降临了,送给根河一个美轮美奂的梦境,一切变得扑朔迷离,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琼枝玉叶,冰树银花。

根河,吸引我的不仅是冬季的雪与驯鹿,还有“中国冷极”这四个勾我魂窍的大字。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以为中国最冷的地方非漠河北极村莫属,其实孤陋寡闻了。由于根河处在大兴安岭的腹地,高纬度、高寒冷,1400米的海拔高度正处于西北角进风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使之成为著名的中国冷极,而冷极点在距根河市40公里处东经121°17'07”,北纬51°1'51”一个叫“静岭”的地方,那里年平均气温-4.1°,记载的最低温度达零下-52.6°,比北极村-52.3°还低0.3°,甚至出现过-58°的极限低温。而那里离北极村还有370多公里之远。

天穹碧空如洗,湛蓝得似乎失真,宁静悠远的森林气息冷得发甜,那里的人说,真正的气温是在气象预报的数据上加5度才是实际的气温,而我到达那里的时候,手机上墨迹天气显示是零下35度,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就应该是零下40度。那里的太阳在下午3点多就下山了,我在诧异中居然看见月亮挂上了天边,来不及琢磨赶紧对着月亮拍起照来。

冷极村在距离冷极点13公里处。那里原来是金河林场的境地,随着政府封山育林禁止砍伐的政策施行,逐渐地浓缩了当年的气氛。随着根河冬季旅游的开发,那里渐渐地成了爱好冰雪旅游者的到访之地,村里人用自家的雪地交通工具搞起了各种冰雪游乐项目,马拉爬犁、狗拉小车、雪地摩托等。

我在一户原林场职工家里访问聊天还在他家用了午餐,他告诉我目前冷极村是6户人家,人口不足20人,他家是大户有5口人,女儿在呼和浩特大学读建筑设计本科,平时家里只有4人。

冰雪天地里最美的色彩是白与红。皑皑白雪映衬着农家大院里高高挂起的红灯笼,门楣上串串金黄的老玉米和红辣椒透出北方人家独有的韵味。坐在热炕上拉呱,突然问起是否有东北特色的大花秧歌服,大娘连连说:有哇有哇。不一会儿,老乡擂起了大鼓,录音机音乐响起来了,欢快的同学扭起了秧歌,笑声驱走了严寒,久久荡漾在村子的上空……村里高高的雪坡,白雪垒起的雪屋,让我体验了当地人在极寒环境里乐观地度过一年中8个月的寒冷季是需要有坚韧的意志的,个人主观虽然无法改变生存境地,但是智慧与精神却却驾驭了人的生活状态。告别时主人对我说:这里只有两季,冬季和准冬季,欢迎在准冬季时再来!

冬季在根河看雪已经让我忘记此时的严酷环境,一心向往鄂伦春族风情万千的地理人文,我又向鄂伦春自治旗的阿里河奔去。我很感谢司机君妮儿的鼎力相助,她义无反顾地按照我设定的线路走上了茫茫风雪之路。上一张我的线路图就可以看到行程的走向。

车穿行在大兴安岭中,引人入胜的风光犹如诗句翩翩起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银花开”,落叶松披着洁白的外衣,白桦林跳跃在松软的绒毯上,珍贵的松茸放肆地缠绕枝干,野狍子大胆地越过眼前。

森林里的铁轨是我梦寐以求的镜头,我好想看到飞驰的列车冲出森林掀起飞雪落狂飙的那一刻,日落时分正是夜幕徐徐降临之际,我的车刚好经过铁路道口,一位风雪中守候道口的工人师傅正放下栏杆,跳下车赶紧站在他身旁得知,列车马上要来了,他告诉我一天就两趟客车经过这里,是往返满归到海拉尔的客车。寒风凛冽,刺骨的冷传遍全身,为了操作相机我没有戴手套,为了等待列车我坚持着,由衷感叹铁路工人在极寒环境下工作太不容易了!铁轨的共振传递过来了,此时我的身影与列车的亲吻定格在镜头里,望着远去的列车尾部,我的思绪飞向了远方。

从根河去鄂伦春族自治旗的阿里河路途很遥远,一路所向披靡行进到加格达奇,又出白桦过阿里河,我的目标是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看地图得知,阿里河到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诺敏景区还有265公里。用了整一天的时间行在路途上,到达小二沟诺敏镇天已黑了。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方圆占地2.2公顷,共有四个景区,选择诺敏(小二沟)景区看风光秀丽的毕拉河与诺敏河交汇的地方是因一摄影作品而激起了欲望。风尘仆仆中我终于经过了大杨树到达驿站克一河小镇,准备翌日探访小二沟。

克一河是典型的兴安林区小镇,到处散发的林区特征给我清新脱俗的气息,暮色中找了一家客栈临时宿夜。风雪中环顾四周,昏暗的路灯下被当地人称“三马子”的几辆小车顶风冒雪趴在雪地中,街上静悄悄的,店铺都挂上牌门闭户了,隐约可见人家小院里码着整齐的盖着白雪的木头堆堆垛垛,次日晨曦中我抓紧出了门拍了几个镜头以作留念。一条没有尽头的铁轨,两根亮着红色信号灯的电杆,三间挨着铁轨的木头房及冒着炊烟的烟囱就已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浓浓的土味儿带着林区的芳香填进肺腑,我好喜欢这个袖珍的森林小镇。

整整一天的雪地行车终于在天黑前赶到了小二沟,经过联系特意找了一位翌日带路熟悉景点位置的向导,这下总算可以安心睡个好觉了,可我却在清醒中等待天明,等待冰雪奇异的姿态如何将我拥抱。

冬天的毕拉河冰层据说厚度是一米,这条河自古不通航,河面上有块叫“烟囱石”的奇石是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著名的景点之一,只有在深冬季节里人才可以走到它面前与之相会,我做到了!冰封的毕拉河像条白色绸带飘飘逸逸伸向远方,河湾展示出最漂亮的弧线,沿岸的岩石裸露着不同颜色的身体纹理,长在岩石上的树木千百年的树龄张牙舞爪的根系顽强迎风摆动,若不是冬季冰雪的厚待,人们是无法观赏得如此淋漓尽致的。我的车在河面上倔强前进,车辙印像支无声的画笔在银色画板上作图,弯弯曲曲清清楚楚地留下了不可复制的美妙……

当地人管“河流”統称为“江”,我又去看诺敏河北的江北村景色,看到了诺敏河面冰封状态下竟然还出现局部不冻河面的奇观,在蓝天白云与阳光作用下现出的靓蓝色,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看到雪原的神奇叠彩,似洞非洞,非冰却冻,诱惑!我看到一潭潭剔透的河水安静地环绕盘根错节的老树,跌落的积雪仿佛带来老树的指令与它轻轻细语;我看到排排白桦虽然消失了春的风采秋的烂漫却骄傲地挺立身姿,似乎在向雪绒宣告:冬天虽然漫长,春天已在等候,那时我是舞台的角儿!

千变万化的冰雪表情我再也放不下手中的相机……

雪地上散落着簇簇木屋,日落西斜下放羊的老农赶着羊群回家去,走近前去招呼只见鼻孔下冻着两条亮晶晶的东东,得知我从大老远的南方城市过来看雪,惊愕地瞪着眼哆嗦着嘴唇说:没想到哇没想到,雪有啥好看的呢?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一个鄂伦春人的缩写浮出了脑海,1996年鄂伦春人禁猎了,走出大山回归定居,从狩猎生活变为农耕生活,那么多年过去基本汉化了,除了重大节日活动穿本民族服装外,已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我呆立在蓝天下远望,一只鹰掠过头顶展翅而去,空旷的原野再也没有其他动感的可以燃烧我内心的元素……

从小二沟返程,雪地行车时速只有三十多公里,经过大杨树-吉文-克一河-伊图里河-阿里河-加格达奇-根河-莫尔道噶,足足跑了一天整。想到明天我将开启第二条行程线路,重走莫尔道嘎到额尔古纳河畔的边境线分外激动,路途的劳顿早就烟消云散了。

大兴安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是5A级景区,素有“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之称,从那里穿越去奇乾是13年我曾经走过的路。清晨,我们出发了。

我是第二次去奇乾了。我特别期待在奇乾这个只有7户人家的边境小村看边防军骑马巡逻在额尔古纳河上的威武英姿,看对岸俄罗斯军人骑马踏雪的战斗民族风采,这是条迷人的界河啊。

去奇乾的路上看见熟悉的景色换了容颜,亲切的感觉袭上心头。大兴安岭腹地是无人区没有网络信号,没有补给驿站,那年我的车是备足油桶前往的。行驶90多公里车过激流河时距离奇乾只有50多公里了,在完全正常行驶的情况下车突然发生侧滑,冲进了山边的雪沟中再也无法动弹。我傻眼了!

四周寂静无声,没有信号的无人区让人感到了绝望。大家开始徒步去找是否有人烟的旮旯。沿着激流河边徒步5公里,我还未意识问题的严峻,手舞足蹈地在河边忙不迭地拍景,开心地自嘲道:哈,得来全不费功夫,雪中徒步激流河是做梦也没想到的美事!直到先生严肃地喝令我赶快赶路,太阳一下山天很快就黑了!我才无奈地往前赶去。

终于走到激流河边有一处房屋的地方,喜出望外仔细一看竟是13年我曾与官兵一起吃过午餐的森林防火部队营房,可是已人走楼空,部队在封山后撤离待来年夏天再回归是惯例。大家里外找柴火准备过夜以防被冻死在森林里,寻找中意外发现营房里有架长梯就抬出来试图爬天窗进去打开门进室内躲避寒冷,折腾一个多小时各种自救方法都失败了,事与愿违!我这才感到先生事先买打火机的决定多么英明,大家准备折树枝点篝火熬过黑夜。先生分配任务给女同学去守路口观望,想能否侥幸遇到过路车辆。严寒雪地的杀伤力无情地侵袭下只有不停地跑跳以保存身体温度,望穿双眼中突然发现一辆越野车急速而来,大嗓门此时有了用武之地,拼命呼叫“停车救命”的声音使越野车折回来了,车内两个人得知情况二话不说就让我们全部挤入车里并说:必须把他们全部带回去,不然会冻死的!危难时听到他们的话语感激的心情无以言表,他们说这是冬季打猎的人才会走的道,虽然是去奇乾唯一通道,冰天雪地的极寒季里几天内没有车出现的情况是很正常的,真是吉人天相!原来他们是打猎后回莫尔道嘎去,这才想起车里还有一头大狼同在,不觉毛骨悚然。

说来也巧,开车的司机叫二黑,奇乾人。13年我在奇乾住的就是他家,另一位是昨晚在他家吃的“柴火铁锅炖”的老板。返回百公里的莫尔道嘎小镇,深深感谢他们不图回报的无私帮助。

我又回味起最喜欢的那段话:旅行的乐趣就在于存在变数,不是全部美好,但只要是你身体和情感都在体验,事后想起来都觉得可爱,这就是旅行让人着迷的地方。

往往在不经意间的插曲中,虽然没有达到目的,那种亲身经历的刺激也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放弃了奇乾的行程,继续额尔古纳河畔的边境线之行。勇敢顽强的君妮司机收拾好心情又驾起方向盘带着我们走向临江-室韦-恩和一线,探访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

额尔古纳河畔居住着2700多的俄罗斯族人和数千华俄后裔,他们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和回忆。华俄后裔形成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原“闯关东”的淘金人和修筑中东铁路后留在边境地区的中国劳工构成了单身移民大军,与大量的越境居住的俄罗斯人杂居,或越境到俄罗斯境内经商、定居,在地广人稀的额尔古纳河畔演绎了华夏男人与斯拉夫女人的百年姻缘,最终繁衍出一支特殊的人类族群。两种血统的交融,两种文化的融会,形成了那里独特的人文和民俗。2005年,中央台《魅力中国·魅力名镇》评选揭晓,室韦俄罗斯民族乡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入选的魅力名镇。

无论是在恩和还是室韦,两次探访我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异域风情是不变的。冬季里那一幢幢卧在雪地里历经百年的带有鲜明俄式风格的木刻楞房让我印象深刻,然而随着发展旅游的需要而开发的许多现代新房,特别是俄式特点洋葱头建筑,似乎夺去了原始质朴的小屯灵魂而今非昔比了。唯不变的是那一个个有着鲜明的两种血统特点,既像中国人又像欧洲人,操着两国语言的中老年男女,让人感觉如同来到异国他乡。

我最喜欢的是临江屯,两次去那里都选择住在临江。在那里,可以走到额尔古纳河边,看河水缓缓流淌,落日余晖映红天边反射到河面上,水就是金色的;暴风雨来临前云彩变成泼墨般的片片流动,映在河面上河水就是银色的。在那里我留下了许多美丽的景色摄影,凝结成我朝思暮想前往的挚念。

这个冬天到了临江屯,额尔古纳河冰封千里的风光已经分不出界河的国界线标志在哪个位置,置身在那片纯洁无瑕的白雪与对岸俄罗斯的森林山峦组合的一幅幅画面中,人已经完全没有国界概念跑到河面上贪婪地放纵起来。

额尔古纳河在临江有个漂亮的大拐弯,那里有中国的112界碑。从雪地里爬上山坡需要毅力与勇气,严寒使我不断加快步伐节奏,呼出的热气又瞬间结成冰霜,深深的积雪羁绊我恨不能像孙悟空一个筋斗翻到界碑处与它同傲。

站在界碑处看大河的拐弯有股荡气回肠的豪迈,对岸的俄罗斯瞭望台正对着界碑的角度,俄方的河面上一辆吉普车缓缓而行,还不时停车用望远镜扫视我们,其实只是渔民雪钓的普通车而已。我用长焦拉近镜头看到,瞭望台里倒有人正在值哨。

在高高的山坡上捧起流沙般的白雪洒向空中,“额尔古纳河,我来了”,仿佛112界碑也与我们一样笑出了声,笑得对岸的那辆车不断停下来注视着,笑声是不分国界的啊。

俄罗斯民族乡往满洲里方向走就是从森林地带走向了草原,风光也有了很大的转换。

在森林中,铁路是我的最爱,不论多冷多晚,只要等待时间不长我总要与火车相会;林中的皎月是我的心爱,挂在树梢或天边,我总要将它摘入镜头永存心间;林中小屯是我的永爱,袅袅青烟从烟筒升腾,缭绕在小木屋前倾泻着森林赞歌,似串串音符悠远缥缈低吟在脑际。在草原,那里的河流曲线、敖包、白色帐房、牛、羊、马、骆驼等草原特征元素是我多年来梦魂牵绕的终点,草原独有的美丽是淋漓尽致的,不可复制的。自由自在地走在草原公路上,两旁一望无边的雪原伴随着我,带来了心旷神怡的遐想,想那条沿着额尔古纳河一直走到黑龙江洛古的边境土路如今修得咋样了,听说已经修了好久还得修两年才能完成,不由唏嘘气候条件所限的无奈,全年只有2个多月的可用工期,效率无法提高。由衷地庆幸自己,从满洲里去奇乾的那条边境小路已全部走完,也总结出真理:爱好旅行一定要赶早,原始风光的地方逐渐被开发会永久消失再也无可复原。只是为同学没能感受那条奇异神秘的边境线而遗憾。(见线路图就可以清楚看到边境线的走法,即我13年的行走线路。我们此次是走了大兴安岭穿越去奇乾,边境线修路。)

恍惚中只听见“马群,漂亮,停车”的呼声,睁眼看立即叫停车而跳出车门,雪地上许多棕色的、白色的马在寒风中低头甩尾觅食着;一群羊儿见到有人靠拢拍照机灵地聚集一起不敢再张望了;远处,一座敖包宁静致远……洁白的大画布无言展现了妙不可言的大写意。

满洲里是此次行程的终点,带着冰雪行的满满收获,心情无疑是满足开心并奔放的。去领略国门魅力吧。

故地重游的我也常常问自己,美的风光这辈子看得完么?为什么许多地方是已去再去?我总会想到歌德对旅行有这样的解读:人之所以爱旅行,不是为了抵达目的地,而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

当踏上那片生于寒冷的大地时,才会意识到:原来逼人瑟瑟发抖的凛冬是令人无法置信的真正的柔软化石。在最寒冷的季节里,我去实现冰雪梦境的寄托与向往,真正体验了不一样的冬季生活是多么令人自豪的过程,就像一片轻盈而落的雪花,期盼它到来又目送它归去,它的纯洁无瑕似形非型的姿态恰是人生脚步的写照,不是吗?

整整十天来,我们分享了幸福欢乐的每一刻,放飞了自由不羁的真性情,与司机小妹儿离别于夜色降临的海拉尔火车站,去往哈尔滨……


相关内容

  • 张继炼 | 张继炼亲情散文诗二章
  • 作者简介 张继炼: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家协会副会长.中外散文诗学会主席团委员.<华夏散文>.<中国散文家>副主编.阿拉善文化文学艺术研究会会长,一级作家.副主任医师,评论家.文化学者. 张继炼亲情散文诗二章 [内蒙古]张继炼 女儿歌 ...

  • 梦想,公司伴我成长
  • 梦想,公司伴我成长 作者 康卫华 "又是一年秋草黄".当汽车飞快的行驶在前往白音华的高速路上的时候,望着车窗外的景象就让我想到4年前在那儿经历的一切,如今历历在目. 2008年9月份,正值农历八月十五的前两天,我们工程部的崔经理和我踏上了去白音华的"征途".目 ...

  • 北方的雪作文
  • 北方的雪作文(一) 我爱你塞北的雪,飘飘洒洒,纯洁无垠.就像那塞北朴实的人们一样.白色的雪花晶莹透彻,沁人心脾. 我的家乡在北方,那个松花江绕三湾而过的雾淞冰雪城市吉林.冬天这里就如童话故事中的水晶宫殿一般.白色就是她的颜色.塞北的雪把这座城市装点的焕然一新.独特的雾淞冰雪使松花江沿岸有着一种银装素 ...

  • 我爱大自然作文400字
  • 篇一:我爱大自然 我爱大自然,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如果没有大自然我们将何去何从? 人类不断的开采矿石让我们的环境招到不良的影响,如: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因此破坏大自然是可耻的,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不可以随意开发矿产资源. 树木,为我们制造氧气的树木.人们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砍发树木来索 ...

  • 写雪的好句
  • 写雪的好句 1.草坪上更是孩子的"乐园",白色的雪花"铺"在上面,如一条白色绒毛地毯.几个小朋友来到"地毯"上,捧起草坪上的雪,揉成一个小雪球,向其他的小朋友身上砸去.接着,别的小朋友也纷纷加入这场"雪球"大战之中. 2 ...

  • 雪天的怀念
  • 济南的冬天,本该是下雪的季节,却难见下一场像样的雪.每到冬季往往象征性地飘上几片雪花,算是对冬天的点缀:可喜的是今年是个例外,刚刚进入冬天的大门,一场大雪不期而至. 其实,在喧嚣浮躁的城市里,即使下上一场大雪也难觅她的美景.马路上有滚滚转动的车轮,柔弱的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刚刚和大地亲吻,就被急驶而 ...

  • [雪]教学设计.实录及反思
  • <雪>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坚持以"读"为课堂的主线,注重对语言的品味和涵咏,让学生学会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敏感 二.教学目标: 1.欣赏鲁迅笔下"朔方的雪"和"江南 ...

  • 2014年最温暖的话
  • 有个消息要紧急提醒你,你最近要特别小心!有三个人正打听你的住址,要上门找你;不过我帮你查到了他们是谁,他们是幸福、财富和快乐。 ·彩色的雪花,白色的冬天,红色的圣诞,暖色的季节,在这宁静的时刻,衷心祝你圣诞快乐! ·一天我擦亮阿拉丁的神灯,灯神说:我会满足你一个愿望。我说:请祝福正在看短信的人圣诞快 ...

  • 关于雪的古诗和文章
  • 元稹(唐)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节选 陶渊明(晋) 凄凄岁暮风, 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 在目皓已洁. 春 雪 焦郁(唐) 春雪空蒙帘外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