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一模生物科第二卷试卷分析

08届高三一模生物科第二卷试卷分析

(请同学们认真看易出错的地方并避免自己出错) 2008-3-30

三、非选择题:满分为80分。本大题包括11个小题.40,41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31.(6分)

某实验小组做了系列与高中生物知识相关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小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其中一个

同学将观察到的细胞绘制如右图,请指出该绘制图错误之处。

(2)如果右图是生物某部位细胞的示意图,实验小组用该细胞进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他们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

15

(3)实验小组将右图所示的细胞放在含N 标记的胞嘧啶培养基上培养一

15

段时间后,该细胞具有N 标记的细胞器有 (写标号)。

【答案】31.(6分)(1)该图是植物细胞图,而人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或答:不该有①⑦⑩结构)(1分);该图是亚显微结构图,而不是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显微结构图(或答:不该有③⑨⑾结构)(1分)

(2)不能。因为该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2分) (3)⑥⑦(2分)

●命题意图

用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考查细胞结构以及细胞功能等相关知识的题是前几年高考常见题。但本题是用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考查与实验有关的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动植物细胞的辨析,以及对高中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的多个实验结果的分析,辨析“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区别。

●试题分析

1.考查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

2.与教材知识的联系

人教版或江苏版均对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均作了详尽的描述。 3.考试情况

(2没有认真审题,抓住题目关键词中“光学显微镜”致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回答出“该细胞是亚显微结构,

而不是光镜下的显微结构

答题用词不准确,答题不规范。如(1)的回答,应该回答“不应该有„”“不应该出(现„”或“出现„”,但和多学生只是把标号或文字写出,如:⑩大液泡 ⑦叶绿体。

第(2)问学生对有丝分裂实验理解模糊,主要表现在

①很多学生不清楚有丝分裂观察的细胞经解离后的细胞是死细胞,而错误回答“细胞死亡,不能观察有丝分裂”。

②不理解观察有丝分裂对实验材料要求。而回答“大液泡、叶绿体干扰对有丝分裂的观察”。

③不能理解观察有丝分裂现象要在显微镜下多个视野观察和题中中“如果右图是生物某部位细胞的示意图”关键词,而回答“该图是一个细胞,不能看到有丝分裂各时期”

④较多学生没有做观察有丝分裂现象实验,而回答“有丝分裂实验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或“使用高倍镜的倍数不够,不能观察”。

第(3)问学生没有认真看题中“含15N 标记的胞嘧啶培养基”“细胞器”的关键词,错误回答蛋白质合成涉及的细胞器,或没有看清楚答题要求“回答细胞器“而把有关细胞结构回答。 (3)解题思路

从题目中关键词(1)中“光学显微镜”、(2)中如果右图是生物某部位细胞的示意图和(3)中“含15N 标记的胞嘧啶培养基”“细胞器”结合细胞结构和有丝分裂实验材料分析,可答出正确答案。

32.(7分)

图甲是细胞分裂各阶段的细胞核DNA 和细胞质中mRNA 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一分裂时期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甲的 阶段(填图中字母) 。

(2)图甲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活跃的时期是 (填图中字母) 。d —e 段细胞质中mRNA 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且原来的mRNA 不断被分解。

(3)在图甲a-e 阶段中,能观察到图乙所示图像的是 ,该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条,该生物可能的基因型为 。

(4)如果将此生物的细胞培养在含。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则当细胞分裂至图乙所示时期时,细胞核中含放射性DNA 占总DNA 的 %。

【答案】32.(7分) (1)b (2)a 、c 蛋白质合成减少,转录生成mRNA 减少 (3)d 4或8 aaBB或aaBb (4)100

●命题思路

(1)将曲线图与示意图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增殖过程的有关变化,考察学生的图文信息转换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2)设置综合性较强问题,引导学生能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综合考察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考查层次较高。

(3)设计第三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分析能力。 (4)通过图甲将DNA 复制与基因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

2

.能力要求

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的有效转换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问题的设置综合性较强,能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综合考察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考查层次较高。

●考试情况分析

1.考试数据:全市平均分:3.10, 难度约0.44。

约有1%的考生0分,极少考生能拿满分。该题虽为常见题,但稍微改变设问,考生就容易犯错。全题难度设置适中,既有容易得分的小题,也有一些让学生颇费考量的小题,有较好的区分度,对以后的备考有较好导向性。 2.学生存在的问题

(1)多数学生对有丝分裂DNA 数量变化坐标图及分裂相的染色体变化关系示意图很熟悉,能准确判断两者间的关系(即第三问第1空);熟悉细胞器的功能;能较好地区别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区别(第3问第2空)。

(2)第1小题很多学生将表示细胞质mRNA 的曲线看作细胞核DNA 的变化曲线而错填a 、b 、c 。 (3)部分考生将第2小题的第2个空的答案在答卷上的位置过高,扫描不出来而丢分(如图)。

(4)不少考生第2小题的第2个空空白不作答。

(5

)第

3小题的第1个空要求考生填写a~e中的某个阶段,但很多考生直接答“分裂中期”等答案(如图)。

(6)第2小题的第2个空要求学生分析mRNA 减少的原因,较多学生答“mRNA 翻译成蛋白质”

(7)图乙对学生的干扰较大,由于4号染色体没标示相关基因,部分学生认为该染色体为Y 染色体

B

获任为该染色体上无基因。因而第3小题的第3个空答“aaX Y ”或“aaB ”的情况较普遍。

(8)第4小题的较多学生答“50”、“25”;部分学生没有看到题目已给出“%”的符号,写出的答案有“100%”或“1”的错误。

(9)第3小题的大多数学生只回答4,或8。反映出思考不够全面的缺点。

(10)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够周全,审题能力有待提高。如第2问第3空,多数学生只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

(11)基础不够扎实,如第1问,要求学生能知道诱发基因突变的时间,但整体答对率不高。

33.(5分)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I 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

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图乙示意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

(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的活性,其原因是 。

(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 抑制剂,原因是 。

(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答案】33.(5分) (1)专一性

(2)青霉素能与这些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或:酶活性位点被封闭),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下降

(3)竞争性

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

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 结合机会越小(1分)

(4)见右图(1分) ●命题思路

(1)考查生物学核心知识------酶的特性、催化机理和影响酶活性的外界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2)尽可能体现考试大纲中“以能力测试为依据,考查高中生物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对理解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的命题指导思想。

(3)期望命制一道具有紧扣生物课程内容、难度适中、区分度较高的原创试题。

●考查的知识和能力

1. 考查的知识

知识内容

①分析酶促反应机理 ②说明酶的专一性

③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要求 Ⅱ Ⅱ Ⅱ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 考查的能力

①能用文字准确描述有关酶的作用机理和特性。 ②能用图像准确表达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③能准确地从课外材料中获取有关酶的信息资料,并运用这些信息资料对酶抑制剂的抑制机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考试情况分析

(1)考试数据

①本试题满分5分。对全市参考的8581人按每一道小题统计,

②根据以下得分曲线统计,各分数段的学生比例见上右表(统计样本为

由以上数据可见,得满分的考生约9%,得0分的考生约2.5%,本试题的平均得分为2.9分,难度系数为0.58,难度较为适中,基本符合命题的预期。

第(2)、(3)题的区分度均远大于0.3,具有很好的区分效果;第(1)题的区分度较差。从学生得分情况分析,得满分的学生占16.73%;得高分(4分或5分) 的学生比较多,占41.71%;得低分(0分或1分)的学生也不少,占12.49%。以上数据说明整道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能较好地达到考试的选拔功能。 (2)学生答题情况简要分析

第(1)题满分1分,平均得分0.94分,这说明学生对酶的专一性特点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学生的典型错误有:“高效性”、“特异性”。

第(2)题满分1分,平均得分0.67分。典型错误答案有:“青霉素降低了酶的活性”、“青霉素使酶失去活性”、“青霉素作为了反应物”。从这些错误答案来分析,反映学生存在二个问题,第一,没有正确理解题目中“青霉素为什么能抑制酶的活性”这一问题;第二,知道要回答“青霉素为什么能抑制酶的活性”这一问题,但不能准确使用“活性位点”、“结合几率”等关键词来回答问题。

第(3)题满分2分,平均得分为0.87分。本小题有很多学生做出了错误判断,判断为随底物浓度增加,非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从而用相应的错误理由来支持自己错误的判断。这种情况说明,学生从图象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另一种错误情况是判断结果正确,判断的理由错误,把理由说成是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的几率减少。

第(4)题满分1分,平均得分为0.42分。本小题有三种典型错误。一是将曲线画得高于对照曲线;二是将曲线画成与对照曲线相交;三是画成了抛物线形状。从这些错误结果可以说明,学生至少存在下列三个问题:第一,没有正确理解在最适温度下,酶的催化效率是最大的,不管提高温度还是降低温度,酶的催化效率都会降低。从而错误地认为温度提高5℃,酶的催化效率会相应地提高,故将曲线画得高于对照曲线。第二,错误地认为随底物浓度增加,酶的催化效率会相应增加,最后达到最适温度下的催化效率,因而将曲线画成与对照曲线相交了。第三,错误地认为温度提高5℃,酶的催化效率会先升高后降低,因而错误地将曲线画成了抛物线形状了。 (3)解题思路简析

本试题是一道信息材料原创题,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几乎都是有用信息。只要学生认真而细致地阅读试题材料,从文字和图像二个方面去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回答题目给定的问题,难度不会太大。

第(1)题是一道简单题,命题的意图有二个,一是紧扣课程内容命题,考查考生对酶的专一性特点的理解;二是尽可能降低整道试题的难度。第(2)题的小题干中已经明确说明:青霉素的结构与底物相似,由此判断青霉素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第(3)题主要根据图像判定:随底物浓度增加,竞争性抑制剂对酶的抑制效力小于非竞争性抑制剂。第(4)题主要依据二点作答:一是在最适温度下,温度提高5℃,酶的活性会降低,因而画成的曲线应低于最适温度下的曲线;二是在温度提高5℃的恒定温度下,一般认为酶是处于一个较适宜的环境中,酶的活性不会先升高后降低,因而不能将曲线画成抛物线形状。

34.(10分)

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是在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生长与增值的调控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阅读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从膀胱癌细胞中分离导致细胞癌变的ras 基因,将其与正常细胞相应的DNA 片段比较,癌变

的ras 基因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变化,使原癌基因控制编码第12个氨基酸的密码子GCC(甘氨酸) 变成了GUC(缬氨酸) 。这种突变的Ras 肿瘤蛋白,能持续促进细胞增殖。

资料二:基因拷贝数的增加叫做基因扩增。细胞中c-myc 基因编码的myc 蛋白具有开启调节细胞周期的基因转录的功能。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c-myc 基因的扩增,将合成过多的c-myc 蛋白,这样将使调节细胞周期的基因持续转录,导致细胞快速增殖。 资料三:Burkitt 淋巴瘤细胞中,c-myc 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当其异位到14号染色体特定位点时,其转录活性增加了5-10倍,基因表达产物过量,使淋巴细胞发生癌变。

(1)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是细胞内的 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它成为具有__________特性的细胞。癌细胞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

(2)资料一中,膀胱癌细胞中激活的ras 基因与正常基因比较,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 → 。(用碱基符号表示)

(3)以资料二中c-myc 基因为例,说明基因表达的过程。

(4)有人认为原癌基因突变是引发癌变的唯一途径。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举例)说明理由。 【答案】34.(10分)(1)DNA 分子结构 恶性(无限)增殖 有丝分裂 (2)G//C T//A

(3)c-myc 基因在细胞核中转录得到mRNA (1分),mRNA 进入细胞质结合到核糖体上通过翻译合成c-myc

蛋白(1分)。或 转录 翻译

c-myc 蛋白 mRNA c-myc 基因

(4)不认同(1分)。原癌基因突变是引起癌细胞形成的途径之一。除此之外,原癌基因扩增(1分)、染色体变异(异位,1分)也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命题意图

原题是想模拟07年广东生物卷第33题和37题,通过提供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但是又能读懂的素材,考查学生从新情景中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将获取的新知识(癌变的原因还有原癌基因扩增、染色体变异或异位导致)和已有的基本知识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想通过该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素养。

●考试情况分析

2.与教材知识的联系

人教版或江苏版均对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均作了详尽的描述。 3.考试情况

(1)本题得分情况(抽样人数5328人)

约15.6的考生得满分,有约1%的考生0分,大部分考生分布在高分数段,难度系数为0.74,该题

另外写错别字,如“因为抑癌基因突变也会引起癌变”的“抑”字;“持续增殖“写成“持续繁殖”等 (3)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难点是题干信息学生不熟悉的,且阅读量较大。。解题的突破口:化繁为简,运用基础知识解题。

①熟悉基础知识,轻易解决第(1)小题: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癌细胞特征等。

②清楚“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理,才能正确回答第(2)小题。基因突变——是DNA 分子上碱基发生改变,而非mRNA 上的密码子发生改变。所以要从密码子反推出基因上的碱基序列的改变。

③注意中法则的准确性和实例性,基因是c-myc 基因,蛋白质是c-myc 蛋白质。 ④从题干内容筛选符合第(4)小题的信息——资料二中“基因扩增”,非基因突变。 资料三中“染色体易位”,非基因突变。

35.(9分)

雕鸮(鹰类)的下列性状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 、a 和B 、b 表示,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A 、a )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 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 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雕鸮这两对性状分别为 、 。其中显性性状为 。 (2)写出亲代到F 1代的遗传图解。

(3)F 1的绿色无纹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 。占其后代的比例为 。 答案:35.(9分)

(1)无纹和条纹 黄色和绿色 无纹 绿色 (2)P (绿色条纹) Aabb × aaBB (黄色无纹) (2分)

配子 aB

F 1绿色无纹) (黄色无纹) (3)AABb 、 AABB、AAbb (2分) 1/4

●命题思路

该题来源与大学教材,表面上涉及了学生不熟识的知识内容——某一基因型致死。但其落点是理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两个定律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1)考查的能力要求:

主要考查了考试说明中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要求考生理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能用文字、数学模型、遗传图解等方式准确地描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掌握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在联系,并在新的情景(纯合致死效应、后代比例与自由组合9:3:3:1不同) 中综合运用。获取题干中新情景的信息,如“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B 、b )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比例为6:3:2:1的全绿、全黄、绿条纹和黄条纹的雕鸮”。 (2)与教材知识的联系

人教版或江苏版均对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均作了详尽的描述、分析和归纳。

●考试情况分析

1.考试数据

本题满分8分, 全市平均分4.21分. 难度P =0.53。

约9.5%考生得0分,约9%的考生得满分,较多考生的分数分布在3分到5分之间。 2.学生存在的问题:(1)遗传图解书写不规范;(2)审题能力较差,对题目中的关键词不理解;(3)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相对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未掌握) ;(4)新情景下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5)不会通过熟悉的数据对新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即从9:3:3:1—→6:3:2:1)

3.解题思路分析:本题主要难点是学生不熟悉的新情景——纯合致死效应;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杂交产生后代表现型比例为:6:3:2:1而不是9:3:3:1。解题的突破口:化繁为简,运用分离规律解题。

(1)判断显隐性:亲代条纹和无纹交配,F 1全为无纹,无纹为显性,条纹为隐性;F 1的绿色与绿色交配,后代出现黄色和绿色,则绿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

(2)根据已知杂交类型和后代比例判断哪纯合致死的情况:首先,纯合致死效应有三种可能,隐性纯合致死或显性纯合致死或隐性纯合和显性纯合均致死。F 1的无纹与无纹交配,后代出现无纹9:条纹3=无纹(显性)3:条纹(隐性)1,无纹和条纹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后代符合3:1的比例,说明该对性状没有致死效应。F 1的绿色与绿色交配,后代出现绿色(显性)8:黄色(隐性)4=2:1;不符合3:1的比例,隐性性状还存,说明隐性性状没有纯合致死效应,隐性表现为显性性状的比例少了1/4,刚好是显性纯合的比例,因此,只有绿色显性为纯合致死性状。

也可以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进行分析,主要抓住6:3:2:1和9:3:3:1这两个不同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9:3:3:1的含义是:9(指双显性的表现型):3(指一显性一隐性的表现型):3(指一隐性一显性的表现型:1(指双隐性的表现型) 。纯合致死效应有三种可能,隐性纯合致死或显性纯合致死或隐性纯合和显性纯合均致死。若是隐性纯合致死,则后代的双隐性的表现型不会出现,比例为0,其中一个一显性一隐性的表现型(比例为3)也不会出现,则后代为9:3=3(指双显性的表现型):1(一显性一隐性的表现型) 。由此可见该纯合致死是显性纯合致死。根据绿色无纹6:黄色无纹3:绿色条纹2:黄色条纹1。比例减少的是绿色无纹和绿色条纹,因此,致死性状为绿色显性纯合致死。 (3)写出规范的遗传图解。

(4)写出F 1的绿色无纹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为AABb 、 AABB、AAbb 。 (5)计算几率: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AABb 、 AABB、AAbb 三种基因型在后代中分别占2/16、1/16、1/16,合计占其后代的比例为:2/16+1/16+1/16=4/16=1/4。

36.(7分)

右图为正常绿色植物的叶绿素a 的吸收

光谱、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

光谱(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 作用效率) 。请据图回答:

(1)作用光谱与叶绿素a 吸收光谱曲线不

吻合,其原因是 。 (2)若以新鲜绿叶为材料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需要使用的化学药品是 。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下列哪些物质的变化趋势与作用光谱基本一致?

A .O 2的释放量 B .C 3的总量 C.C 5的总量 D .有机物的生成量 (4)在大田生产中,若要合理利用光能,直接有效的措施有 。

【答案】36.(7分)(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除叶绿素a 外,还有叶绿素b 等其他色素,作用光谱反映的是这些光合作用色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

(2)酒精、CaCO 3、SiO 2 (2分) (3)AD (2分) (4)合理密植、间作、套种(1分)

●命题思路

本题为原创题,依据如陈阅增的《普通生物学》等大学教材内容编制,题图也来源于大学教材。以光谱吸收曲线图设计情境,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考查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

2.能力要求

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的有效转换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问题的设置综合性较强,能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综合考察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考查层次较高。

●考试情况分析

1.考试数据

本题平均分为:3.66;难度为:0.52。 约5%考生得0分,4.5%的考生得满分。大部分考生得分分布在2.5分和5分之间。 2.学生答题情况及答题误区

(1)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欠佳,第1小题答对率低

(2)审题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第2小题的解答中多写了“层析液”,题干只要求答提取过程中所需化学药品;还表现在对第4小题的解答中,有部分学生从水、二氧化碳,施肥、灌溉、温室等方面去解答,根本就忽略了题干中的 “合理利用光能,直接有效的。。。”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差,即时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差,对“作用光谱”的理解错误

(4)文字表达能力欠佳

(5)审题不清,套同类题目的答案,乱答一通

(6)分析能力差、思维不严密,表现在第3小题的解答中只选择一个答案

37.(9分)

下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

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 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 请据图分析回答:

(1)1889年科学家发现摘除狗的胰脏后会出现糖尿病症状,因此,他们提出胰脏是分泌“抗糖尿病物质”的器官。同时有人发现结扎胰导管后导致腺泡组织变性,但胰岛不变化,结扎动物也不产生糖尿病症状,该现象说明 。

(2)饭后半小时,图中的激素②将发生的变化是 。该激素是由图中的 分泌的。

(3)激素①和激素②都作用于肝脏,其作用区别在于 。激素②能作用于全身组织而激素①不能,说明激素调节具有 特点。请列举另一种能几乎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的激素 。

【答案】37.(9分)(1)糖尿病的产生与胰岛有关,而与胰腺泡无关(2分) (2)分泌增加 B细胞

(3)激素②促进糖原合成(1分);激素①促进糖原分解或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分) 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2分) 甲状腺激素

●本题知识与能力要求

本题第(2)、(3)小题考核知识点的关键词见人教版必修325~29●考试情况分析

1.本题考试数据(抽样数据)分析

37题满分9分,平均得分4.69分,难度系数0.52。约56%的考生得分分布在4.0~7.0分之间,以上数据曲线(转化成离散度曲线)表明本题的效度、区分度合理。 2.学生出现问题及学生答题误区

(1)审题(文字或图表)能力普遍较低,如第(1)小题考查的是“糖尿病与胰岛的关系”,而相当一部分考生却理解成“激素是由血液运输而不是通过胰导管”,第(3)小题考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肝脏的作用”,而部分考生的答案却置“肝脏”于完全不顾;

(2)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及表述,如“特异性”写成“专一性”,“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分别写成“生长素、肾上腺激素”等;

(3)错别字严重,如“靶、腺”等字写错;

(4)部分考生对图表题畏难情绪严重,心生恐惧,放弃作答交白卷; 3.解题思路分析

破解第(1)小题的关键在于审图时能否抓住“胰脏由胰岛和腺泡(分泌消化蛋白质、 糖等物质的多种酶)”这个信息,虽然“胰导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词(牵涉到初中“人体生理及形态解剖”的有关知识),但并不会对破解此题带来太大的障碍;

破解第(2)、(3)小题关键在于题干的“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可知激素①是胰高血糖素,进而推知激素②是胰岛素,这样一来解题思路就很清晰了,如果考生又掌握了以上两种激素的具体作用原理和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的有关知识,就可尽破此题。

38.(11分)

某环保研究所搜集表Ⅰ的4种生物的资

料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

(1)如果在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 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 ,则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2)利用表Ⅰ信息绘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路线图。 (3)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会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 ),

每一种生物的RQ 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对临界水平的比率。RQ <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低风险,RQ ≥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表Ⅱ是利用表Ⅰ数据计算的RQ 值,请运用RQ 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该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答案】38.(8分)(1)物质 能量输入 (2)

肉食动物 植食动物 植物

大气中CO 2库

(满分2分,有1个错处扣1分,有2个及以上错处扣2分)

(3)对4种生物生存的影响:D 内两种污染物的RQ >1,B 内汞(Hg)的RQ >1,污染物会威胁这些生物的生存;由于A 和C 生物的RQ <1,生物A 及C 的生存不会受到威胁。(2分)

对该生态系统稳态影响:若D 和B 死亡,低营养级的生物数目将会增加,而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会减少,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生态平衡可能会被破坏。(答案合理就给分)(2分)

●知识和能力要求

38题第(1)、(2)、(3)小题考核知识点的关键词位于人教版必修3 P96、P 90、P 101

●考试情况分析 1.本题考试数据分析

38题满分8分,平均得分3.42分,难度系数0.43。 约9%的考生得0分,约35%的考生得分分布在3.0~6.0分之间,以上数据曲线(转化成离散度曲线)表明本题的效度和区分度合理。 2.学生出现问题及答题误区

(1)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低下,或者说基本功不扎实。生态系统的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与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历史以来就是高中生物学生态部分必修必考知识的重中之重,然而相当部分考生却不会画或是画不全物质循环(碳循环是最基本的)和能量流动简图,如碳循环简图中要么不会画要么漏“大气CO 2库”或者指向“分解者”的箭头少了等等。

2. 审题能力低下。如第(3)小题,相当多考生不能抓住设问的关键词“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稳态”展开作答,以致答题时一片混乱,改卷老师找不到答案要点给分。 3.解题思路分析

破解第(3)小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审题,提取该小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是明确“风险商数(RQ 值)”的概念和意义,二是看清“运用RQ 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该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答题时应在........理解风险商数概念的基础上紧扣“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稳态”这两个字眼(概念)作答。至于第(1)、(2)小题则分别考查生态系统功能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关基础知识,检测学生理解能力的中、低级水平。

39.(6分)

下图的实验装置用于测量温度为35℃时青蛙的呼吸速率。该实验另设一个对照装置,该装置没有青蛙,但其他部分均与实验装置相同。实验开始前,测量实验装置和对照装置中Y 瓶的质量,然后将空气以相同速度缓慢地通入两个装置,2小时后再测量两个装置中 Y 瓶的质量,以下显示所得结果。

(1)指出该实验的对照装置的作用。

(2)为什么实验装置Y 瓶的质量下降幅度比对照装置的少? (3)如何检测离开X 瓶的空气是否还有二氧化碳?

(4)某实验小组对青蛙和鼠在不同温度中O 2消耗量进行研究,结果如右图,该图有几处错误,请列举出来。 【答案】39.(6分)

(1)排除无关变量,确保实验测量的结果仅是由青蛙引起;能找出两个小时内Y 瓶蒸发的水气质量(1分)。

(2)因为青蛙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被Y 瓶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3)在X 瓶和钟罩之间增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将空气通入石灰水(只要答案合理均给分)。

(4)颠倒表示纵横坐标变量;没有标出氧消耗量的单位;没有标出两条曲线标示哪种动物(2分)

●考试情况分析

1.考查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

(见考试说明以及我市目标体系细化说明,黑体字为本题主要考试落点)

2.与教材知识的联系

人教版或江苏版均对实验设计几个基本原则均作了详尽的描述。 3.数据及分析

(1)本题得分情况(抽样数据5328人)

约27%的考生得0分,越往高分段考生越少,也有约2%的考生得满分。本题属于难题,除了试题本身有一定难度以外,还有一重要原因是时间的因素,考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2)学生存在问题及答题误区

①审题能力差 —— 凭“主观意识”和“习惯性思维”去审题和解题

学生不是根据题目设问的角度去审题和解题,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习惯”去理解题目和解题,造成答案的偏离。如:第(4)小题,许多学生没有按要求找出绘图的错误,而是按平常练习中常做的“分析实验步骤错误”的思路去找该实验有什么错(如:实验测量数据有错;没有设置对照组;不能用两种不同的动物做实验,青蛙是变温动物而老鼠是恒温动物,曲线变化不能相同等等)。 ②理科知识欠缺或不扎实

a|、不清楚该实验中涉及的CaCl 2、NaOH 、Ca (OH )2试剂的作用和用途(或者是将它们混淆了)。

b 、检验CO 2是否存在的方法欠缺科学性和可行性,如:用带火星的木条、点蜡烛、加热X 瓶看气泡、在管壁上涂澄清石灰水、用石蕊试纸、放一棵植物看能否光合作用等等五花八门。 c 、不知道坐标曲线图的做图要求。 (3)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难点是空白对照实验的作用是要排除物理(水蒸发) 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其实数据表中对照装置的Y 瓶重量减少2.5g ,而实验装置却减少了1.3g ,说明2小时后实验装置的Y 瓶增加了1.4g 物

质的重量,那是二氧化碳与Y 瓶中的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物质重量,并可以由此重量推算出测量动物的呼吸速率。另外该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所以测量的数据一定要精确,才能准确计算出动物的呼吸速率,因此一切会干扰测量准确数据的因素都要考虑和排除,包括非生物的物理、化学因素。这是我们平时训练中较少遇到的问题。其次是对实验结果数据图的评价,其实是考查学生通常在绘制坐标曲线图时常常犯的错误。

40.(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相当重要。请简述.PCR 扩增目的基因的基本过程。 (2)制备培养基方法:将蛋白胨、NaCl 和牛肉膏放人烧杯内,加200mL 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匀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当蛋白胨、牛肉膏融化后,加入琼脂,用微火继续加热至琼脂溶化,补充水至200Ml 。用0.1mol /L 。的NaOH 或0.1mol /L 的HCl 将pH 调至7.0--7.2,分别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当培养基的温度下降到50℃时,将其分装在5套培养皿中,在酒精灯附近倒平板,当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按下表分别进行处理。将处理完毕的培养基置于35℃的温度下培养2~3天,观察每个培养基中的

① 上述实验中有哪些是无菌操作 。

②第5套培养皿的作用是 。如果其培养基表面有菌落生长,说明了 。

③在1到4套的培养基中都出现了不同形态的菌落,原因是 。

能否说菌落的形态越多,用来接触的物体吸附的细菌数目就越多,为什么?

④实验中,有三处特别强调温度控制,请简要说明其控制温度的科学道理。

“高压蒸汽灭菌后培养基的温度下降到50~C'’才倒平板: 。 “当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按下表分别进行处理”: 。 “将处理完毕的培养基置于35%的温度下培养”: 。

【答案】40.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目的基因DNA 受热变性成为单链(1分)→引物与单链结合成互补序列(1分)→在DNA 聚合酶(1分)作用下延伸(1分)→重复循环完成扩增(1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①高压蒸汽灭菌(1分);在酒精灯附近倒平板(1分) ②对照 培养基受到细菌污染

③培养基中接入了不同种类的细菌 不能(1分),菌落的形态越多,只能说明接触的物体中细菌的种类越多,菌落数越多才能说明细菌数多(1分) ④防止培养基的温度过高使培养皿因受热不均而破裂

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细菌(或微生物) 让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快速生长繁殖

●命题思路

1. 第(1)小题考查基因工程的PCR 技术,是人教版选修1和选修3共有的知识考点,旨在评价选做第40题或第41题的两类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情况)。

2. 第(2)小题着重考查有关选修1的重点的、历史悠久的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技术。40题命题亮点

在于第(2)小题:

1. 设问灵活,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重视基础知识,如微生物培养技术考查了无菌技术、接种和倒平板; 3. 强调语言表达(文字书写)能力,与2007年高考选作题作答方式相似。

●本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40题的第(1)小题的知识点位于人教版选修1的P 58~62 ,第(2)小题的知识点位于人教版选修1的P 14~20。

●考试情况分析

1.考试数据分析

选做40题人数为476人,约占广州地区生物X 科考生人数(8581人)的5.55%,本题满分15分,平均得分4.78分,难度系数0.32。约9%的考生得0分,约53%的考生得分分布在4.5~9.5分之间,以上数据曲线(转化成离散度曲线)表明本题的效度和区分度合理。 2.学生出现问题及学生答题误区

(1)审题能力低下,也许是根本没看懂题目。把第(1)小题的PCR 流程答成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的程序。

(2)“双基”欠扎实。不理解PCR 的原理和过程,“变性→复性→延伸”顺序写错;DNA 聚合酶的功能写成“催化引物与DNA 单链的结合”等等。 3.解题思路分析

40题的第(1)小题的知识点就位于人教版选修1的P 58~62 ,第(2)小题的知识点位于人教版选修1的P 14~20,属于扎扎实实的“双基”考核,题干及设问明白轻松流畅,无任何陷阱与埋伏,无需高级智能,具有中等审题能力和选修1有关的基础知识水平(熟悉课本)的考生就能得高分!

41.(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相当重要。请简述PER 扩增目的基因的基本过程。 (2)自然情况下,牛的生育率很低,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请按照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 使一头良种雄性黄牛,在一年内繁殖数百头该公牛的后代,最简便的方法是 。

②现有一头良种雌性黄牛,采用胚胎移植的方法,可使这头良种牛一年生下数十头自己的后代。其操作过程中需要用激素对该良种母牛(供体) 和代孕母牛(受体) 进行 处理;还要用激素使供体母

牛 。胚胎收集的过程也叫做 。用于移植的胚胎应发育到 或 阶段。

③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还可以使普通雌性黄牛产下奶牛、良种肉牛等不同品种小牛。该技术中首先要做的是体外受精和 。体外受精主要包括 、 和 等几个主要步骤。

【答案】41.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目的基因DNA 受热变性成为单链(1分)→引物与单链结合成互补序列(1分)→在DNA 聚合酶(1分)作用下延伸(1分)→重复循环完成扩增(1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①人工授精

②同期发情 超数排卵 冲卵 桑椹胚 囊胚

③早期胚胎的培养 卵母细胞的采集 精子的采集和获能(精子的获取) 受精

第2项:该题命题思路(模仿07年高考试题)和命题亮点 ●命题过程

1. 遗传(基因)工程是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的上游工程,并且在选修3的13个考点1个实验中覆盖了7个考点1个实验,是毋庸置疑的重点,04、05、06、07我省及其他诸多省市高考都涉及到遗传(基因)工程的考查,这就是第(1)小题的命题背景。

2. 同时第(1)小题考查基因工程的PCR 技术,是人教版选修1和选修3共有的知识考点,旨在评价选做第40题或第41题的两类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情况)。

3. 胚胎工程(第(2)小题)是最新版高中生物课程新添加的内容,我省近几年高考从未考过,容易被师生忽视,希望通过模拟考查引以重视。

4. 第(2)小题有关胚胎工程的考查均属通俗易懂的一级概念,且都是填空而非问答,这样处理就是为了提升全卷的平均分!

41题命题亮点就是基础、简单,紧扣考纲和人教版选修3课本。

●知识和能力要求

41题第(1)小题的知识点位于人教版选修3的P 10~11,第(2)小题的知识点位于人教版选修3的P 69~79。

●考试情况分析

1.考试数据分析

选做41题人数为7326人,约占广州地区生物X 科考生人数(8581人)的85.38%,本题满分15分,平均得分6.58分,难度系数0.44。约9%的考生得0分,约53%的考生得分分布在4.5~9.5分之间,以上数据曲线(转化成离散度曲线)表明本题的效度和区分度合理。 2.学生出现问题及学生答题误区

(1)审题能力低下,也许是根本没看懂题目。把第(1)小题的PCR 流程答成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的程序。

(2)“双基”欠扎实。不理解PCR 的原理和过程,“变性→复性→延伸”顺序写错;DNA 聚合酶的功能写成“催化引物与DNA 单链的结合”;DNA 聚合酶和DNA 连接酶功能混淆等等。

(3)核心概念缺关键词。如“同期发情”缺“同期”,“超数排卵”缺“超数”等等。 (4)错别字严重。如“囊、椹、授、受、胚、桑”等字写错; 3.解题思路分析

41题无论第(1)还是第(2)小题考查得都是人教版选修3的一级概念(术语)和基本原理(多是课本上的黑色的、蓝色的粗体字),就连题干材料也是完全来自人教版选修3课本原文,所以原则上此题无

难度可言,至于考生得分低,主要原因是有关的(PCR 原理及过程、胚胎工程)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解答本题无甚“思路”可言,“功夫”到家就能得高分。

三、备考建议

1.强化训练必修内容的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能力。

08年考试说明加大了必修部分非选择题的分数,共增加了11分。历来非选择题的落笔作答能力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本测试反映学生的这一薄弱环节仍然非常突出。如许多核心概念、专业术语考生都往往写错或用错别字代替,文字表达尚且如此,绘制图解、表解或绘坐标图等的能力存在更多隐患。如本测试要求书写遗传图解,这是遗传与变异模块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大部分考生不能规范书写。这与教师日常训练没有得到落实有很大关系,有时让学生写一下遗传图解是为了应付听课检查,或应付新课程要求有学生活动而做一下形式。希望老师们在后阶段的训练要真正落到学生身上。

2.加强综合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

概念系统是组成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成分,生物学概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可以通过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二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要求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理清知识间的练习。

3.探究与实验的能力还需加强

实验与探究能力是多方面的,本测试第39题是对实验方案的理解和修正。得分率低虽然有时间紧迫的原因,但与考生没有形成事实求是素养是分不开的,有些考生没有看清题目的条件,就想当然否定有水汽的蒸发,造成解题的严重障碍。

从第39题的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前阶段在我们的复习备考中教师都比较重视实验内容的复习。但是从学生的偏差,我们可以看到复习不够全面,学生解答该类试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后阶段的复习备考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综合、归类、推理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专题的复习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去强化学生对实验设计原理、原则的理解和应用。其次习题的选择易精不易滥,易有广度和深度不易花俏和新奇,可选择历年高考试题中综合性强、易错的试题,集中分析总结,同时商队学生在答题中暴露的问题,依据高考题的标准答案进行分析,反思及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审题能力包括解读文字和解读图表等能力,也就是图文转化的能力,亦与提取信息的能力密切关联,若不能解读,就不能提取。解读能力与夯实基础由密切相关,若基础不扎实,就对关键词和有效信息不敏感,因此就不能有效提取信息进行解题。如本测试的第35题,有些考生只读到“纯合致死效应”但忽略了“已知”条件,没有把“纯合致死效应”与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联系起来分析,没有真正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表现型为双隐性的含义,忽略了关键信息,结果走入死胡同。

5.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在新课程的依据课标和考纲的理念下,教材仍然是主要的而且是最有效的教学资源。不要迷失在题海中,更不能以教辅代替教材。要根据考试说明的目标细化内容进行详细备考,要求学生逐点过关。

6.关注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生物学科高中生物课程是以初中生物课程为基础的,初中生物课程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在高中生物课程中不再呈现,但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与高中生物新课程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考查高中生物新课程知识的同时,不可避免会涉及初中的知识内容。因此,08年备考我们要重视复习与高中新课程相关的初中课程的各项知识内容。

广州一模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宗旨:“依据考纲、体现基础、设计情景、能力立意”。本测试以生物科考试大纲及其说明作为命题依据,结合教与学的实际,力求有新意,命制符合考纲要求和一线教学实际的、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广东生物高考特点的试题。通过本测试期望能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测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利于提高后阶段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份试卷的试题来源:(1)变式题:改编历年的高考题或模拟考试题或教材习题等常见题;(2)创新题:从大学教材、生物期刊等途径获取信息,选取切合中学生物学教与学内容和考试大纲要求的新情境,落笔作答的落点在考纲范围内或题干提示的信息内。总体上看,试题的覆盖面较广,有一定的综合度和灵活度,能够起到检查教学、指导教学的作用,较好地体现了命题的初衷。

试卷着重考查生物科学素养,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力求在新情景中,体现基础、考查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关注考生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力求能体现时代性和实践性。

本测试按照2007年广东生物考试说明试卷结构模式进行命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选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和主干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的简单应用;多选题重点考查生物科学思想以及逻辑推理等能力;非选择题着重考查构建知识网络、理解并能在新情景中灵活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推理等能力。通过不同题型考查不同层次的能力,使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适度加大阅读量,增强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本测试的非选择题部分在重视考查考查考生对核心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上,注意每道题的设计从知识和能力要求上体现层次性,既有体现基础和核心知识的设问。也有要求考生具有更强分析、归纳总结和应用能力的设问,形成一定的能力梯度,适合不同层次的考生作答,也形成了较好的区分度。

本测试重视考查学生熟悉的教材内容以及核心和主干知识,如第1、5、12、13、15、16、19、20、21、22、24、26、28、30等试题考查了教材的基本概念;第6(免疫图解变式)、14(DNA 结构图解原图)、31(细胞图)考查了教材图解;第的有:610、29、31、36考查了教材实验,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多年艰苦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成就感。

本测试重视考查解读图表和绘制图表能力的考查,考查的图表共25幅,其中曲线图9幅;柱形图1幅;图解5幅;结构模式图3幅;表格4幅。绘曲线图1幅和绘图解2幅。着重考查了“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关于选修部分的考查:选修部分由2道选做题组成,分别考查两个不同的选修模块,由于是选做题,因此要求两道题是等值的。07年生物高考题的选做题有两个命题难点:(1)要求两道选做题尽量等值;(2)两道题在同一个答题空间上作答,这样就要求两道题的答题空格数目、留空位置都相同,其命题难度是非常大的。一般地说,命制两道等值的试题,两道题至少要有约20%的内容是相同的,才有可能做到等值。本测试模仿了07年高考选做题的模式——两道选做题具有相同的设问内容。

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生物综合测试(一)考点细目表

数据分析

表1: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生物综合测试(一)区分度和信度

表2: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生物综合测试(一)各组平均分

表3: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生物综合测试(一)各区平均分

表4: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生物综合测试(一)X 学科生物单科前10名

表5: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生物综合测试(一)生物分数段统计(10分)

08届高三一模生物科第二卷试卷分析

(请同学们认真看易出错的地方并避免自己出错) 2008-3-30

三、非选择题:满分为80分。本大题包括11个小题.40,41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31.(6分)

某实验小组做了系列与高中生物知识相关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小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其中一个

同学将观察到的细胞绘制如右图,请指出该绘制图错误之处。

(2)如果右图是生物某部位细胞的示意图,实验小组用该细胞进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他们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

15

(3)实验小组将右图所示的细胞放在含N 标记的胞嘧啶培养基上培养一

15

段时间后,该细胞具有N 标记的细胞器有 (写标号)。

【答案】31.(6分)(1)该图是植物细胞图,而人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或答:不该有①⑦⑩结构)(1分);该图是亚显微结构图,而不是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显微结构图(或答:不该有③⑨⑾结构)(1分)

(2)不能。因为该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2分) (3)⑥⑦(2分)

●命题意图

用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考查细胞结构以及细胞功能等相关知识的题是前几年高考常见题。但本题是用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考查与实验有关的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动植物细胞的辨析,以及对高中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的多个实验结果的分析,辨析“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区别。

●试题分析

1.考查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

2.与教材知识的联系

人教版或江苏版均对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均作了详尽的描述。 3.考试情况

(2没有认真审题,抓住题目关键词中“光学显微镜”致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回答出“该细胞是亚显微结构,

而不是光镜下的显微结构

答题用词不准确,答题不规范。如(1)的回答,应该回答“不应该有„”“不应该出(现„”或“出现„”,但和多学生只是把标号或文字写出,如:⑩大液泡 ⑦叶绿体。

第(2)问学生对有丝分裂实验理解模糊,主要表现在

①很多学生不清楚有丝分裂观察的细胞经解离后的细胞是死细胞,而错误回答“细胞死亡,不能观察有丝分裂”。

②不理解观察有丝分裂对实验材料要求。而回答“大液泡、叶绿体干扰对有丝分裂的观察”。

③不能理解观察有丝分裂现象要在显微镜下多个视野观察和题中中“如果右图是生物某部位细胞的示意图”关键词,而回答“该图是一个细胞,不能看到有丝分裂各时期”

④较多学生没有做观察有丝分裂现象实验,而回答“有丝分裂实验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或“使用高倍镜的倍数不够,不能观察”。

第(3)问学生没有认真看题中“含15N 标记的胞嘧啶培养基”“细胞器”的关键词,错误回答蛋白质合成涉及的细胞器,或没有看清楚答题要求“回答细胞器“而把有关细胞结构回答。 (3)解题思路

从题目中关键词(1)中“光学显微镜”、(2)中如果右图是生物某部位细胞的示意图和(3)中“含15N 标记的胞嘧啶培养基”“细胞器”结合细胞结构和有丝分裂实验材料分析,可答出正确答案。

32.(7分)

图甲是细胞分裂各阶段的细胞核DNA 和细胞质中mRNA 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一分裂时期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甲的 阶段(填图中字母) 。

(2)图甲曲线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活跃的时期是 (填图中字母) 。d —e 段细胞质中mRNA 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且原来的mRNA 不断被分解。

(3)在图甲a-e 阶段中,能观察到图乙所示图像的是 ,该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条,该生物可能的基因型为 。

(4)如果将此生物的细胞培养在含。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则当细胞分裂至图乙所示时期时,细胞核中含放射性DNA 占总DNA 的 %。

【答案】32.(7分) (1)b (2)a 、c 蛋白质合成减少,转录生成mRNA 减少 (3)d 4或8 aaBB或aaBb (4)100

●命题思路

(1)将曲线图与示意图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增殖过程的有关变化,考察学生的图文信息转换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2)设置综合性较强问题,引导学生能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综合考察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考查层次较高。

(3)设计第三问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分析能力。 (4)通过图甲将DNA 复制与基因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

2

.能力要求

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的有效转换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问题的设置综合性较强,能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综合考察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考查层次较高。

●考试情况分析

1.考试数据:全市平均分:3.10, 难度约0.44。

约有1%的考生0分,极少考生能拿满分。该题虽为常见题,但稍微改变设问,考生就容易犯错。全题难度设置适中,既有容易得分的小题,也有一些让学生颇费考量的小题,有较好的区分度,对以后的备考有较好导向性。 2.学生存在的问题

(1)多数学生对有丝分裂DNA 数量变化坐标图及分裂相的染色体变化关系示意图很熟悉,能准确判断两者间的关系(即第三问第1空);熟悉细胞器的功能;能较好地区别染色体与染色单体的区别(第3问第2空)。

(2)第1小题很多学生将表示细胞质mRNA 的曲线看作细胞核DNA 的变化曲线而错填a 、b 、c 。 (3)部分考生将第2小题的第2个空的答案在答卷上的位置过高,扫描不出来而丢分(如图)。

(4)不少考生第2小题的第2个空空白不作答。

(5

)第

3小题的第1个空要求考生填写a~e中的某个阶段,但很多考生直接答“分裂中期”等答案(如图)。

(6)第2小题的第2个空要求学生分析mRNA 减少的原因,较多学生答“mRNA 翻译成蛋白质”

(7)图乙对学生的干扰较大,由于4号染色体没标示相关基因,部分学生认为该染色体为Y 染色体

B

获任为该染色体上无基因。因而第3小题的第3个空答“aaX Y ”或“aaB ”的情况较普遍。

(8)第4小题的较多学生答“50”、“25”;部分学生没有看到题目已给出“%”的符号,写出的答案有“100%”或“1”的错误。

(9)第3小题的大多数学生只回答4,或8。反映出思考不够全面的缺点。

(10)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够周全,审题能力有待提高。如第2问第3空,多数学生只写出其中一种基因型。

(11)基础不够扎实,如第1问,要求学生能知道诱发基因突变的时间,但整体答对率不高。

33.(5分)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I 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

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图乙示意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

(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的活性,其原因是 。

(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 抑制剂,原因是 。

(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答案】33.(5分) (1)专一性

(2)青霉素能与这些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或:酶活性位点被封闭),使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下降

(3)竞争性

底物浓度越高,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

机会越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 结合机会越小(1分)

(4)见右图(1分) ●命题思路

(1)考查生物学核心知识------酶的特性、催化机理和影响酶活性的外界因素等方面的知识。

(2)尽可能体现考试大纲中“以能力测试为依据,考查高中生物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对理解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的命题指导思想。

(3)期望命制一道具有紧扣生物课程内容、难度适中、区分度较高的原创试题。

●考查的知识和能力

1. 考查的知识

知识内容

①分析酶促反应机理 ②说明酶的专一性

③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要求 Ⅱ Ⅱ Ⅱ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 考查的能力

①能用文字准确描述有关酶的作用机理和特性。 ②能用图像准确表达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③能准确地从课外材料中获取有关酶的信息资料,并运用这些信息资料对酶抑制剂的抑制机理作出合理的解释。

●考试情况分析

(1)考试数据

①本试题满分5分。对全市参考的8581人按每一道小题统计,

②根据以下得分曲线统计,各分数段的学生比例见上右表(统计样本为

由以上数据可见,得满分的考生约9%,得0分的考生约2.5%,本试题的平均得分为2.9分,难度系数为0.58,难度较为适中,基本符合命题的预期。

第(2)、(3)题的区分度均远大于0.3,具有很好的区分效果;第(1)题的区分度较差。从学生得分情况分析,得满分的学生占16.73%;得高分(4分或5分) 的学生比较多,占41.71%;得低分(0分或1分)的学生也不少,占12.49%。以上数据说明整道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能较好地达到考试的选拔功能。 (2)学生答题情况简要分析

第(1)题满分1分,平均得分0.94分,这说明学生对酶的专一性特点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学生的典型错误有:“高效性”、“特异性”。

第(2)题满分1分,平均得分0.67分。典型错误答案有:“青霉素降低了酶的活性”、“青霉素使酶失去活性”、“青霉素作为了反应物”。从这些错误答案来分析,反映学生存在二个问题,第一,没有正确理解题目中“青霉素为什么能抑制酶的活性”这一问题;第二,知道要回答“青霉素为什么能抑制酶的活性”这一问题,但不能准确使用“活性位点”、“结合几率”等关键词来回答问题。

第(3)题满分2分,平均得分为0.87分。本小题有很多学生做出了错误判断,判断为随底物浓度增加,非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从而用相应的错误理由来支持自己错误的判断。这种情况说明,学生从图象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另一种错误情况是判断结果正确,判断的理由错误,把理由说成是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位点结合的几率减少。

第(4)题满分1分,平均得分为0.42分。本小题有三种典型错误。一是将曲线画得高于对照曲线;二是将曲线画成与对照曲线相交;三是画成了抛物线形状。从这些错误结果可以说明,学生至少存在下列三个问题:第一,没有正确理解在最适温度下,酶的催化效率是最大的,不管提高温度还是降低温度,酶的催化效率都会降低。从而错误地认为温度提高5℃,酶的催化效率会相应地提高,故将曲线画得高于对照曲线。第二,错误地认为随底物浓度增加,酶的催化效率会相应增加,最后达到最适温度下的催化效率,因而将曲线画成与对照曲线相交了。第三,错误地认为温度提高5℃,酶的催化效率会先升高后降低,因而错误地将曲线画成了抛物线形状了。 (3)解题思路简析

本试题是一道信息材料原创题,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几乎都是有用信息。只要学生认真而细致地阅读试题材料,从文字和图像二个方面去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回答题目给定的问题,难度不会太大。

第(1)题是一道简单题,命题的意图有二个,一是紧扣课程内容命题,考查考生对酶的专一性特点的理解;二是尽可能降低整道试题的难度。第(2)题的小题干中已经明确说明:青霉素的结构与底物相似,由此判断青霉素是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第(3)题主要根据图像判定:随底物浓度增加,竞争性抑制剂对酶的抑制效力小于非竞争性抑制剂。第(4)题主要依据二点作答:一是在最适温度下,温度提高5℃,酶的活性会降低,因而画成的曲线应低于最适温度下的曲线;二是在温度提高5℃的恒定温度下,一般认为酶是处于一个较适宜的环境中,酶的活性不会先升高后降低,因而不能将曲线画成抛物线形状。

34.(10分)

癌症又称为恶性肿瘤,是在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生长与增值的调控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阅读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从膀胱癌细胞中分离导致细胞癌变的ras 基因,将其与正常细胞相应的DNA 片段比较,癌变

的ras 基因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变化,使原癌基因控制编码第12个氨基酸的密码子GCC(甘氨酸) 变成了GUC(缬氨酸) 。这种突变的Ras 肿瘤蛋白,能持续促进细胞增殖。

资料二:基因拷贝数的增加叫做基因扩增。细胞中c-myc 基因编码的myc 蛋白具有开启调节细胞周期的基因转录的功能。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c-myc 基因的扩增,将合成过多的c-myc 蛋白,这样将使调节细胞周期的基因持续转录,导致细胞快速增殖。 资料三:Burkitt 淋巴瘤细胞中,c-myc 基因位于8号染色体上,当其异位到14号染色体特定位点时,其转录活性增加了5-10倍,基因表达产物过量,使淋巴细胞发生癌变。

(1)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是细胞内的 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它成为具有__________特性的细胞。癌细胞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

(2)资料一中,膀胱癌细胞中激活的ras 基因与正常基因比较,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 → 。(用碱基符号表示)

(3)以资料二中c-myc 基因为例,说明基因表达的过程。

(4)有人认为原癌基因突变是引发癌变的唯一途径。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举例)说明理由。 【答案】34.(10分)(1)DNA 分子结构 恶性(无限)增殖 有丝分裂 (2)G//C T//A

(3)c-myc 基因在细胞核中转录得到mRNA (1分),mRNA 进入细胞质结合到核糖体上通过翻译合成c-myc

蛋白(1分)。或 转录 翻译

c-myc 蛋白 mRNA c-myc 基因

(4)不认同(1分)。原癌基因突变是引起癌细胞形成的途径之一。除此之外,原癌基因扩增(1分)、染色体变异(异位,1分)也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命题意图

原题是想模拟07年广东生物卷第33题和37题,通过提供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但是又能读懂的素材,考查学生从新情景中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将获取的新知识(癌变的原因还有原癌基因扩增、染色体变异或异位导致)和已有的基本知识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想通过该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素养。

●考试情况分析

2.与教材知识的联系

人教版或江苏版均对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均作了详尽的描述。 3.考试情况

(1)本题得分情况(抽样人数5328人)

约15.6的考生得满分,有约1%的考生0分,大部分考生分布在高分数段,难度系数为0.74,该题

另外写错别字,如“因为抑癌基因突变也会引起癌变”的“抑”字;“持续增殖“写成“持续繁殖”等 (3)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难点是题干信息学生不熟悉的,且阅读量较大。。解题的突破口:化繁为简,运用基础知识解题。

①熟悉基础知识,轻易解决第(1)小题: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癌细胞特征等。

②清楚“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理,才能正确回答第(2)小题。基因突变——是DNA 分子上碱基发生改变,而非mRNA 上的密码子发生改变。所以要从密码子反推出基因上的碱基序列的改变。

③注意中法则的准确性和实例性,基因是c-myc 基因,蛋白质是c-myc 蛋白质。 ④从题干内容筛选符合第(4)小题的信息——资料二中“基因扩增”,非基因突变。 资料三中“染色体易位”,非基因突变。

35.(9分)

雕鸮(鹰类)的下列性状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 、a 和B 、b 表示,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A 、a )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 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 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雕鸮这两对性状分别为 、 。其中显性性状为 。 (2)写出亲代到F 1代的遗传图解。

(3)F 1的绿色无纹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 。占其后代的比例为 。 答案:35.(9分)

(1)无纹和条纹 黄色和绿色 无纹 绿色 (2)P (绿色条纹) Aabb × aaBB (黄色无纹) (2分)

配子 aB

F 1绿色无纹) (黄色无纹) (3)AABb 、 AABB、AAbb (2分) 1/4

●命题思路

该题来源与大学教材,表面上涉及了学生不熟识的知识内容——某一基因型致死。但其落点是理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两个定律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1)考查的能力要求:

主要考查了考试说明中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要求考生理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能用文字、数学模型、遗传图解等方式准确地描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掌握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在联系,并在新的情景(纯合致死效应、后代比例与自由组合9:3:3:1不同) 中综合运用。获取题干中新情景的信息,如“其中有一对基因(设为B 、b )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比例为6:3:2:1的全绿、全黄、绿条纹和黄条纹的雕鸮”。 (2)与教材知识的联系

人教版或江苏版均对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均作了详尽的描述、分析和归纳。

●考试情况分析

1.考试数据

本题满分8分, 全市平均分4.21分. 难度P =0.53。

约9.5%考生得0分,约9%的考生得满分,较多考生的分数分布在3分到5分之间。 2.学生存在的问题:(1)遗传图解书写不规范;(2)审题能力较差,对题目中的关键词不理解;(3)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相对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等概念未掌握) ;(4)新情景下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5)不会通过熟悉的数据对新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即从9:3:3:1—→6:3:2:1)

3.解题思路分析:本题主要难点是学生不熟悉的新情景——纯合致死效应;具有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杂交产生后代表现型比例为:6:3:2:1而不是9:3:3:1。解题的突破口:化繁为简,运用分离规律解题。

(1)判断显隐性:亲代条纹和无纹交配,F 1全为无纹,无纹为显性,条纹为隐性;F 1的绿色与绿色交配,后代出现黄色和绿色,则绿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

(2)根据已知杂交类型和后代比例判断哪纯合致死的情况:首先,纯合致死效应有三种可能,隐性纯合致死或显性纯合致死或隐性纯合和显性纯合均致死。F 1的无纹与无纹交配,后代出现无纹9:条纹3=无纹(显性)3:条纹(隐性)1,无纹和条纹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后代符合3:1的比例,说明该对性状没有致死效应。F 1的绿色与绿色交配,后代出现绿色(显性)8:黄色(隐性)4=2:1;不符合3:1的比例,隐性性状还存,说明隐性性状没有纯合致死效应,隐性表现为显性性状的比例少了1/4,刚好是显性纯合的比例,因此,只有绿色显性为纯合致死性状。

也可以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进行分析,主要抓住6:3:2:1和9:3:3:1这两个不同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9:3:3:1的含义是:9(指双显性的表现型):3(指一显性一隐性的表现型):3(指一隐性一显性的表现型:1(指双隐性的表现型) 。纯合致死效应有三种可能,隐性纯合致死或显性纯合致死或隐性纯合和显性纯合均致死。若是隐性纯合致死,则后代的双隐性的表现型不会出现,比例为0,其中一个一显性一隐性的表现型(比例为3)也不会出现,则后代为9:3=3(指双显性的表现型):1(一显性一隐性的表现型) 。由此可见该纯合致死是显性纯合致死。根据绿色无纹6:黄色无纹3:绿色条纹2:黄色条纹1。比例减少的是绿色无纹和绿色条纹,因此,致死性状为绿色显性纯合致死。 (3)写出规范的遗传图解。

(4)写出F 1的绿色无纹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为AABb 、 AABB、AAbb 。 (5)计算几率: 根据自由组合定律AABb 、 AABB、AAbb 三种基因型在后代中分别占2/16、1/16、1/16,合计占其后代的比例为:2/16+1/16+1/16=4/16=1/4。

36.(7分)

右图为正常绿色植物的叶绿素a 的吸收

光谱、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

光谱(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 作用效率) 。请据图回答:

(1)作用光谱与叶绿素a 吸收光谱曲线不

吻合,其原因是 。 (2)若以新鲜绿叶为材料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需要使用的化学药品是 。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下列哪些物质的变化趋势与作用光谱基本一致?

A .O 2的释放量 B .C 3的总量 C.C 5的总量 D .有机物的生成量 (4)在大田生产中,若要合理利用光能,直接有效的措施有 。

【答案】36.(7分)(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除叶绿素a 外,还有叶绿素b 等其他色素,作用光谱反映的是这些光合作用色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

(2)酒精、CaCO 3、SiO 2 (2分) (3)AD (2分) (4)合理密植、间作、套种(1分)

●命题思路

本题为原创题,依据如陈阅增的《普通生物学》等大学教材内容编制,题图也来源于大学教材。以光谱吸收曲线图设计情境,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考查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1.知识要求

2.能力要求

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图文信息的有效转换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问题的设置综合性较强,能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综合考察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考查层次较高。

●考试情况分析

1.考试数据

本题平均分为:3.66;难度为:0.52。 约5%考生得0分,4.5%的考生得满分。大部分考生得分分布在2.5分和5分之间。 2.学生答题情况及答题误区

(1)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欠佳,第1小题答对率低

(2)审题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第2小题的解答中多写了“层析液”,题干只要求答提取过程中所需化学药品;还表现在对第4小题的解答中,有部分学生从水、二氧化碳,施肥、灌溉、温室等方面去解答,根本就忽略了题干中的 “合理利用光能,直接有效的。。。”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差,即时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差,对“作用光谱”的理解错误

(4)文字表达能力欠佳

(5)审题不清,套同类题目的答案,乱答一通

(6)分析能力差、思维不严密,表现在第3小题的解答中只选择一个答案

37.(9分)

下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

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 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 请据图分析回答:

(1)1889年科学家发现摘除狗的胰脏后会出现糖尿病症状,因此,他们提出胰脏是分泌“抗糖尿病物质”的器官。同时有人发现结扎胰导管后导致腺泡组织变性,但胰岛不变化,结扎动物也不产生糖尿病症状,该现象说明 。

(2)饭后半小时,图中的激素②将发生的变化是 。该激素是由图中的 分泌的。

(3)激素①和激素②都作用于肝脏,其作用区别在于 。激素②能作用于全身组织而激素①不能,说明激素调节具有 特点。请列举另一种能几乎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的激素 。

【答案】37.(9分)(1)糖尿病的产生与胰岛有关,而与胰腺泡无关(2分) (2)分泌增加 B细胞

(3)激素②促进糖原合成(1分);激素①促进糖原分解或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1分) 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2分) 甲状腺激素

●本题知识与能力要求

本题第(2)、(3)小题考核知识点的关键词见人教版必修325~29●考试情况分析

1.本题考试数据(抽样数据)分析

37题满分9分,平均得分4.69分,难度系数0.52。约56%的考生得分分布在4.0~7.0分之间,以上数据曲线(转化成离散度曲线)表明本题的效度、区分度合理。 2.学生出现问题及学生答题误区

(1)审题(文字或图表)能力普遍较低,如第(1)小题考查的是“糖尿病与胰岛的关系”,而相当一部分考生却理解成“激素是由血液运输而不是通过胰导管”,第(3)小题考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肝脏的作用”,而部分考生的答案却置“肝脏”于完全不顾;

(2)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及表述,如“特异性”写成“专一性”,“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分别写成“生长素、肾上腺激素”等;

(3)错别字严重,如“靶、腺”等字写错;

(4)部分考生对图表题畏难情绪严重,心生恐惧,放弃作答交白卷; 3.解题思路分析

破解第(1)小题的关键在于审图时能否抓住“胰脏由胰岛和腺泡(分泌消化蛋白质、 糖等物质的多种酶)”这个信息,虽然“胰导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词(牵涉到初中“人体生理及形态解剖”的有关知识),但并不会对破解此题带来太大的障碍;

破解第(2)、(3)小题关键在于题干的“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可知激素①是胰高血糖素,进而推知激素②是胰岛素,这样一来解题思路就很清晰了,如果考生又掌握了以上两种激素的具体作用原理和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的有关知识,就可尽破此题。

38.(11分)

某环保研究所搜集表Ⅰ的4种生物的资

料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

(1)如果在一个封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 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 ,则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2)利用表Ⅰ信息绘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路线图。 (3)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会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 ),

每一种生物的RQ 是污染物的摄入剂量对临界水平的比率。RQ <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低风险,RQ ≥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表Ⅱ是利用表Ⅰ数据计算的RQ 值,请运用RQ 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该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

【答案】38.(8分)(1)物质 能量输入 (2)

肉食动物 植食动物 植物

大气中CO 2库

(满分2分,有1个错处扣1分,有2个及以上错处扣2分)

(3)对4种生物生存的影响:D 内两种污染物的RQ >1,B 内汞(Hg)的RQ >1,污染物会威胁这些生物的生存;由于A 和C 生物的RQ <1,生物A 及C 的生存不会受到威胁。(2分)

对该生态系统稳态影响:若D 和B 死亡,低营养级的生物数目将会增加,而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会减少,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生态平衡可能会被破坏。(答案合理就给分)(2分)

●知识和能力要求

38题第(1)、(2)、(3)小题考核知识点的关键词位于人教版必修3 P96、P 90、P 101

●考试情况分析 1.本题考试数据分析

38题满分8分,平均得分3.42分,难度系数0.43。 约9%的考生得0分,约35%的考生得分分布在3.0~6.0分之间,以上数据曲线(转化成离散度曲线)表明本题的效度和区分度合理。 2.学生出现问题及答题误区

(1)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低下,或者说基本功不扎实。生态系统的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与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历史以来就是高中生物学生态部分必修必考知识的重中之重,然而相当部分考生却不会画或是画不全物质循环(碳循环是最基本的)和能量流动简图,如碳循环简图中要么不会画要么漏“大气CO 2库”或者指向“分解者”的箭头少了等等。

2. 审题能力低下。如第(3)小题,相当多考生不能抓住设问的关键词“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稳态”展开作答,以致答题时一片混乱,改卷老师找不到答案要点给分。 3.解题思路分析

破解第(3)小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审题,提取该小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是明确“风险商数(RQ 值)”的概念和意义,二是看清“运用RQ 值预测污染物对4种生物生存和该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答题时应在........理解风险商数概念的基础上紧扣“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稳态”这两个字眼(概念)作答。至于第(1)、(2)小题则分别考查生态系统功能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关基础知识,检测学生理解能力的中、低级水平。

39.(6分)

下图的实验装置用于测量温度为35℃时青蛙的呼吸速率。该实验另设一个对照装置,该装置没有青蛙,但其他部分均与实验装置相同。实验开始前,测量实验装置和对照装置中Y 瓶的质量,然后将空气以相同速度缓慢地通入两个装置,2小时后再测量两个装置中 Y 瓶的质量,以下显示所得结果。

(1)指出该实验的对照装置的作用。

(2)为什么实验装置Y 瓶的质量下降幅度比对照装置的少? (3)如何检测离开X 瓶的空气是否还有二氧化碳?

(4)某实验小组对青蛙和鼠在不同温度中O 2消耗量进行研究,结果如右图,该图有几处错误,请列举出来。 【答案】39.(6分)

(1)排除无关变量,确保实验测量的结果仅是由青蛙引起;能找出两个小时内Y 瓶蒸发的水气质量(1分)。

(2)因为青蛙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被Y 瓶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3)在X 瓶和钟罩之间增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将空气通入石灰水(只要答案合理均给分)。

(4)颠倒表示纵横坐标变量;没有标出氧消耗量的单位;没有标出两条曲线标示哪种动物(2分)

●考试情况分析

1.考查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

(见考试说明以及我市目标体系细化说明,黑体字为本题主要考试落点)

2.与教材知识的联系

人教版或江苏版均对实验设计几个基本原则均作了详尽的描述。 3.数据及分析

(1)本题得分情况(抽样数据5328人)

约27%的考生得0分,越往高分段考生越少,也有约2%的考生得满分。本题属于难题,除了试题本身有一定难度以外,还有一重要原因是时间的因素,考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2)学生存在问题及答题误区

①审题能力差 —— 凭“主观意识”和“习惯性思维”去审题和解题

学生不是根据题目设问的角度去审题和解题,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习惯”去理解题目和解题,造成答案的偏离。如:第(4)小题,许多学生没有按要求找出绘图的错误,而是按平常练习中常做的“分析实验步骤错误”的思路去找该实验有什么错(如:实验测量数据有错;没有设置对照组;不能用两种不同的动物做实验,青蛙是变温动物而老鼠是恒温动物,曲线变化不能相同等等)。 ②理科知识欠缺或不扎实

a|、不清楚该实验中涉及的CaCl 2、NaOH 、Ca (OH )2试剂的作用和用途(或者是将它们混淆了)。

b 、检验CO 2是否存在的方法欠缺科学性和可行性,如:用带火星的木条、点蜡烛、加热X 瓶看气泡、在管壁上涂澄清石灰水、用石蕊试纸、放一棵植物看能否光合作用等等五花八门。 c 、不知道坐标曲线图的做图要求。 (3)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难点是空白对照实验的作用是要排除物理(水蒸发) 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其实数据表中对照装置的Y 瓶重量减少2.5g ,而实验装置却减少了1.3g ,说明2小时后实验装置的Y 瓶增加了1.4g 物

质的重量,那是二氧化碳与Y 瓶中的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物质重量,并可以由此重量推算出测量动物的呼吸速率。另外该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所以测量的数据一定要精确,才能准确计算出动物的呼吸速率,因此一切会干扰测量准确数据的因素都要考虑和排除,包括非生物的物理、化学因素。这是我们平时训练中较少遇到的问题。其次是对实验结果数据图的评价,其实是考查学生通常在绘制坐标曲线图时常常犯的错误。

40.(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相当重要。请简述.PCR 扩增目的基因的基本过程。 (2)制备培养基方法:将蛋白胨、NaCl 和牛肉膏放人烧杯内,加200mL 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匀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当蛋白胨、牛肉膏融化后,加入琼脂,用微火继续加热至琼脂溶化,补充水至200Ml 。用0.1mol /L 。的NaOH 或0.1mol /L 的HCl 将pH 调至7.0--7.2,分别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当培养基的温度下降到50℃时,将其分装在5套培养皿中,在酒精灯附近倒平板,当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按下表分别进行处理。将处理完毕的培养基置于35℃的温度下培养2~3天,观察每个培养基中的

① 上述实验中有哪些是无菌操作 。

②第5套培养皿的作用是 。如果其培养基表面有菌落生长,说明了 。

③在1到4套的培养基中都出现了不同形态的菌落,原因是 。

能否说菌落的形态越多,用来接触的物体吸附的细菌数目就越多,为什么?

④实验中,有三处特别强调温度控制,请简要说明其控制温度的科学道理。

“高压蒸汽灭菌后培养基的温度下降到50~C'’才倒平板: 。 “当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按下表分别进行处理”: 。 “将处理完毕的培养基置于35%的温度下培养”: 。

【答案】40.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目的基因DNA 受热变性成为单链(1分)→引物与单链结合成互补序列(1分)→在DNA 聚合酶(1分)作用下延伸(1分)→重复循环完成扩增(1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①高压蒸汽灭菌(1分);在酒精灯附近倒平板(1分) ②对照 培养基受到细菌污染

③培养基中接入了不同种类的细菌 不能(1分),菌落的形态越多,只能说明接触的物体中细菌的种类越多,菌落数越多才能说明细菌数多(1分) ④防止培养基的温度过高使培养皿因受热不均而破裂

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细菌(或微生物) 让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快速生长繁殖

●命题思路

1. 第(1)小题考查基因工程的PCR 技术,是人教版选修1和选修3共有的知识考点,旨在评价选做第40题或第41题的两类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情况)。

2. 第(2)小题着重考查有关选修1的重点的、历史悠久的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技术。40题命题亮点

在于第(2)小题:

1. 设问灵活,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重视基础知识,如微生物培养技术考查了无菌技术、接种和倒平板; 3. 强调语言表达(文字书写)能力,与2007年高考选作题作答方式相似。

●本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40题的第(1)小题的知识点位于人教版选修1的P 58~62 ,第(2)小题的知识点位于人教版选修1的P 14~20。

●考试情况分析

1.考试数据分析

选做40题人数为476人,约占广州地区生物X 科考生人数(8581人)的5.55%,本题满分15分,平均得分4.78分,难度系数0.32。约9%的考生得0分,约53%的考生得分分布在4.5~9.5分之间,以上数据曲线(转化成离散度曲线)表明本题的效度和区分度合理。 2.学生出现问题及学生答题误区

(1)审题能力低下,也许是根本没看懂题目。把第(1)小题的PCR 流程答成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的程序。

(2)“双基”欠扎实。不理解PCR 的原理和过程,“变性→复性→延伸”顺序写错;DNA 聚合酶的功能写成“催化引物与DNA 单链的结合”等等。 3.解题思路分析

40题的第(1)小题的知识点就位于人教版选修1的P 58~62 ,第(2)小题的知识点位于人教版选修1的P 14~20,属于扎扎实实的“双基”考核,题干及设问明白轻松流畅,无任何陷阱与埋伏,无需高级智能,具有中等审题能力和选修1有关的基础知识水平(熟悉课本)的考生就能得高分!

41.(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相当重要。请简述PER 扩增目的基因的基本过程。 (2)自然情况下,牛的生育率很低,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实现良种牛的快速繁殖。请按照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 使一头良种雄性黄牛,在一年内繁殖数百头该公牛的后代,最简便的方法是 。

②现有一头良种雌性黄牛,采用胚胎移植的方法,可使这头良种牛一年生下数十头自己的后代。其操作过程中需要用激素对该良种母牛(供体) 和代孕母牛(受体) 进行 处理;还要用激素使供体母

牛 。胚胎收集的过程也叫做 。用于移植的胚胎应发育到 或 阶段。

③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还可以使普通雌性黄牛产下奶牛、良种肉牛等不同品种小牛。该技术中首先要做的是体外受精和 。体外受精主要包括 、 和 等几个主要步骤。

【答案】41.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目的基因DNA 受热变性成为单链(1分)→引物与单链结合成互补序列(1分)→在DNA 聚合酶(1分)作用下延伸(1分)→重复循环完成扩增(1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①人工授精

②同期发情 超数排卵 冲卵 桑椹胚 囊胚

③早期胚胎的培养 卵母细胞的采集 精子的采集和获能(精子的获取) 受精

第2项:该题命题思路(模仿07年高考试题)和命题亮点 ●命题过程

1. 遗传(基因)工程是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的上游工程,并且在选修3的13个考点1个实验中覆盖了7个考点1个实验,是毋庸置疑的重点,04、05、06、07我省及其他诸多省市高考都涉及到遗传(基因)工程的考查,这就是第(1)小题的命题背景。

2. 同时第(1)小题考查基因工程的PCR 技术,是人教版选修1和选修3共有的知识考点,旨在评价选做第40题或第41题的两类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情况)。

3. 胚胎工程(第(2)小题)是最新版高中生物课程新添加的内容,我省近几年高考从未考过,容易被师生忽视,希望通过模拟考查引以重视。

4. 第(2)小题有关胚胎工程的考查均属通俗易懂的一级概念,且都是填空而非问答,这样处理就是为了提升全卷的平均分!

41题命题亮点就是基础、简单,紧扣考纲和人教版选修3课本。

●知识和能力要求

41题第(1)小题的知识点位于人教版选修3的P 10~11,第(2)小题的知识点位于人教版选修3的P 69~79。

●考试情况分析

1.考试数据分析

选做41题人数为7326人,约占广州地区生物X 科考生人数(8581人)的85.38%,本题满分15分,平均得分6.58分,难度系数0.44。约9%的考生得0分,约53%的考生得分分布在4.5~9.5分之间,以上数据曲线(转化成离散度曲线)表明本题的效度和区分度合理。 2.学生出现问题及学生答题误区

(1)审题能力低下,也许是根本没看懂题目。把第(1)小题的PCR 流程答成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的程序。

(2)“双基”欠扎实。不理解PCR 的原理和过程,“变性→复性→延伸”顺序写错;DNA 聚合酶的功能写成“催化引物与DNA 单链的结合”;DNA 聚合酶和DNA 连接酶功能混淆等等。

(3)核心概念缺关键词。如“同期发情”缺“同期”,“超数排卵”缺“超数”等等。 (4)错别字严重。如“囊、椹、授、受、胚、桑”等字写错; 3.解题思路分析

41题无论第(1)还是第(2)小题考查得都是人教版选修3的一级概念(术语)和基本原理(多是课本上的黑色的、蓝色的粗体字),就连题干材料也是完全来自人教版选修3课本原文,所以原则上此题无

难度可言,至于考生得分低,主要原因是有关的(PCR 原理及过程、胚胎工程)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解答本题无甚“思路”可言,“功夫”到家就能得高分。

三、备考建议

1.强化训练必修内容的多种形式的书面表达能力。

08年考试说明加大了必修部分非选择题的分数,共增加了11分。历来非选择题的落笔作答能力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本测试反映学生的这一薄弱环节仍然非常突出。如许多核心概念、专业术语考生都往往写错或用错别字代替,文字表达尚且如此,绘制图解、表解或绘坐标图等的能力存在更多隐患。如本测试要求书写遗传图解,这是遗传与变异模块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大部分考生不能规范书写。这与教师日常训练没有得到落实有很大关系,有时让学生写一下遗传图解是为了应付听课检查,或应付新课程要求有学生活动而做一下形式。希望老师们在后阶段的训练要真正落到学生身上。

2.加强综合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

概念系统是组成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成分,生物学概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可以通过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二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要求学生以概念图的形式理清知识间的练习。

3.探究与实验的能力还需加强

实验与探究能力是多方面的,本测试第39题是对实验方案的理解和修正。得分率低虽然有时间紧迫的原因,但与考生没有形成事实求是素养是分不开的,有些考生没有看清题目的条件,就想当然否定有水汽的蒸发,造成解题的严重障碍。

从第39题的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前阶段在我们的复习备考中教师都比较重视实验内容的复习。但是从学生的偏差,我们可以看到复习不够全面,学生解答该类试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后阶段的复习备考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综合、归类、推理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专题的复习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去强化学生对实验设计原理、原则的理解和应用。其次习题的选择易精不易滥,易有广度和深度不易花俏和新奇,可选择历年高考试题中综合性强、易错的试题,集中分析总结,同时商队学生在答题中暴露的问题,依据高考题的标准答案进行分析,反思及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审题能力包括解读文字和解读图表等能力,也就是图文转化的能力,亦与提取信息的能力密切关联,若不能解读,就不能提取。解读能力与夯实基础由密切相关,若基础不扎实,就对关键词和有效信息不敏感,因此就不能有效提取信息进行解题。如本测试的第35题,有些考生只读到“纯合致死效应”但忽略了“已知”条件,没有把“纯合致死效应”与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联系起来分析,没有真正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表现型为双隐性的含义,忽略了关键信息,结果走入死胡同。

5.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在新课程的依据课标和考纲的理念下,教材仍然是主要的而且是最有效的教学资源。不要迷失在题海中,更不能以教辅代替教材。要根据考试说明的目标细化内容进行详细备考,要求学生逐点过关。

6.关注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

生物学科高中生物课程是以初中生物课程为基础的,初中生物课程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在高中生物课程中不再呈现,但初中生物课程的内容是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与高中生物新课程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考查高中生物新课程知识的同时,不可避免会涉及初中的知识内容。因此,08年备考我们要重视复习与高中新课程相关的初中课程的各项知识内容。

广州一模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宗旨:“依据考纲、体现基础、设计情景、能力立意”。本测试以生物科考试大纲及其说明作为命题依据,结合教与学的实际,力求有新意,命制符合考纲要求和一线教学实际的、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广东生物高考特点的试题。通过本测试期望能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检测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有利于提高后阶段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份试卷的试题来源:(1)变式题:改编历年的高考题或模拟考试题或教材习题等常见题;(2)创新题:从大学教材、生物期刊等途径获取信息,选取切合中学生物学教与学内容和考试大纲要求的新情境,落笔作答的落点在考纲范围内或题干提示的信息内。总体上看,试题的覆盖面较广,有一定的综合度和灵活度,能够起到检查教学、指导教学的作用,较好地体现了命题的初衷。

试卷着重考查生物科学素养,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力求在新情景中,体现基础、考查能力。进一步加强对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关注考生良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力求能体现时代性和实践性。

本测试按照2007年广东生物考试说明试卷结构模式进行命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单选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和主干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的简单应用;多选题重点考查生物科学思想以及逻辑推理等能力;非选择题着重考查构建知识网络、理解并能在新情景中灵活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推理等能力。通过不同题型考查不同层次的能力,使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适度加大阅读量,增强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本测试的非选择题部分在重视考查考查考生对核心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上,注意每道题的设计从知识和能力要求上体现层次性,既有体现基础和核心知识的设问。也有要求考生具有更强分析、归纳总结和应用能力的设问,形成一定的能力梯度,适合不同层次的考生作答,也形成了较好的区分度。

本测试重视考查学生熟悉的教材内容以及核心和主干知识,如第1、5、12、13、15、16、19、20、21、22、24、26、28、30等试题考查了教材的基本概念;第6(免疫图解变式)、14(DNA 结构图解原图)、31(细胞图)考查了教材图解;第的有:610、29、31、36考查了教材实验,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多年艰苦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成就感。

本测试重视考查解读图表和绘制图表能力的考查,考查的图表共25幅,其中曲线图9幅;柱形图1幅;图解5幅;结构模式图3幅;表格4幅。绘曲线图1幅和绘图解2幅。着重考查了“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关于选修部分的考查:选修部分由2道选做题组成,分别考查两个不同的选修模块,由于是选做题,因此要求两道题是等值的。07年生物高考题的选做题有两个命题难点:(1)要求两道选做题尽量等值;(2)两道题在同一个答题空间上作答,这样就要求两道题的答题空格数目、留空位置都相同,其命题难度是非常大的。一般地说,命制两道等值的试题,两道题至少要有约20%的内容是相同的,才有可能做到等值。本测试模仿了07年高考选做题的模式——两道选做题具有相同的设问内容。

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生物综合测试(一)考点细目表

数据分析

表1: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生物综合测试(一)区分度和信度

表2: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生物综合测试(一)各组平均分

表3: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生物综合测试(一)各区平均分

表4: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生物综合测试(一)X 学科生物单科前10名

表5:200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生物综合测试(一)生物分数段统计(10分)


相关内容

  • 2010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 第二周:教案检查。 第三周:教研组会。中心发言人:涂鹏。传达学校工作精神,布置教研组 工作计划。 第三周:教研组会。中心发言人:涂鹏。各备课组布置备课任务,每人 准备一节课。有教学课件的制作。探讨生物教学论文的编写。 第四周:教研组全体老师作课、听课、评课。中心发言人:作课老师。 对教学课件做为改进 ...

  • 15届高三一模生物试卷分析
  • 湖州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部分)试卷分析 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汪永泰 一.测试的基本情况 (一)命题思路 一模理综生物部分的命题以浙江省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高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高中必修一.二.三课本.选修一.三课本为依据,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中学生物学科 ...

  • 2018届高三调研性检测生物成绩分析报告
  • 肥西中学2018届高三调研性检测生物学科成绩分析报告 肥西中学 袁治明 一.试卷简析: 本次试卷考查的范围为:必修全部内容,选修1和选修3,试题难度适中,试卷难度为0.61,试题难度比例11:14:1,信度为0.75,区分度为0.41,针对性的检测出学生数学整体情况,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第一轮复习. 本 ...

  • 2017年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二)生物试卷
  • 2017年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二)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本部分为生物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80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涂写在 ...

  • 2013年高三二模理综(生物部分)试卷分析
  • 2013年高三二模理综(生物部分)试卷分析 作者:市教科研中心:汪永泰 湖州中学:全刚 德清第一中学:周小红 安吉高级中学:王兴洪 在参加2013年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的阅卷工作后,在广泛听取阅卷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综合阅卷过程中的情况,对今年高三生物试卷的命题思路和试卷结构作一说明,同时将学生 ...

  • 高中生物试卷讲评课模式
  • 高三生物试卷讲评课的模式及策略 聊城三中 王怀栋 高三生物第二轮总复习阶段,练习.考试与讲评是教师和学生经常面临的问题.其中生物试卷讲评是提高生物复习质量很重要的环节.积极高效的讲评课有利于学生学习薄弱环节的解决,也有利于学生错误知识点的纠正,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讲评课应该是提高水平的综合复 ...

  • 高三生物组经验交流
  • 2014年高三生物备课组经验交流 白晶颖 2015.1.6 在高三全体生物教师的努力下,我们高三上半年的生物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里我仅代表高三的生我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高中生物学备考复习过程中,知彼主要是获得生物学 ...

  • 高三高考备考方案
  • 卓尼县藏族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备考方案 高三教学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责任重大.全体高三年级教师责无旁贷,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以实干.真干.苦干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争取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高三年级是高 ...

  • 高考生物遗传专题练习
  • 遗传专题 1.([百强校]2016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水稻的高秆.矮秆(A .a ),粳稻.糯稻(B .b )是两对相对性状,粳稻花粉中所含的淀粉遇碘变蓝色,糯稻花粉中所含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用甲.乙.丙.丁四株水稻完成两组实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基因 ...

  • 高三生物试卷含答案(6+4+1)2017.4.6
  • 高三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丙肝病毒(HCV)的正链RNA(HCV-RNA ,由a 个核苷酸组成) 能编码NS3等多种蛋白质,NS3参与解旋HCV -RNA 分子,以协助RNA 的复制.一个正链RNA 复制时,先合成出该RNA 的互补链,再以互补链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