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开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乡村文化的管理和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已经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问题 建议 引言

辛秋水认为必须从贫困的主体——“人”入手 , 走文化扶贫之路 , 即向他们输入新的文化、 知识和价值观念。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重要话题。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针对农村的“贫困文化” , 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用这一体系来构建和谐理念和引领新农村和谐文化的建设工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从最基本的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是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在现实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贯通,一直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进的精神旗帜。

二、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为了三个层面,首先,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其次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最后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发展农村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要着力点。从总体上看, 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在接受相关的文化建设时,不容易融入其中,使得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不但制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也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制约和障碍。

例如,据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 年, 4. 9 亿农村劳动力中,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 , 而初中文化的占49% , 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的占38% , 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还占7个百分点。因此, 提高农民素质, 培养新型农民, 进一步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

2、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端于山东,二十年来,已经遍及全国。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变巨大变化。在进行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还有很多的农村的社会事业建设处于最低水平。

2003年度372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均销售收人不到1.3亿元,份额很低,竞争力差。此外,农村相关的科技人才和医技人才极度缺乏。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广大农民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使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的需要。基于上述原因,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是不能够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步伐的。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要着眼于提升农

民的整体素质和农民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努力进行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建设相应的文化制度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 , 以文化活动和文化的力量带动农村社区的发展。 这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增强农村社区内在凝聚力的核心。

例如让政府出资解决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 , 文化馆、 文化站由于经费紧缺不能正常开展业务在问题 , 使县级电影公司得以正常运转 , 县级剧团正常演出,用以进行文化交流和宣传,调动农民积极性。

2、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

例如可以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要求每个党员至少联系1-2户群众。在活动过程中,领导干部、党员自找对象,主动上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介绍依靠科技致富的经验,解决困难户的实际困难,听取群众的意见,把党的温暖直接送到家中。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党性。法律法规要加快完善,特别要革除一些原来带有社会歧视性质的不合理不公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让农民与其他社会阶层平等。在社会管理的纪律制度等方面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体现农民的要求。

结束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怎样建设,依靠什么建设,基本保障是什么,归根到底也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作用。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进而让广大的农民心中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查国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路径探索[J];西安科技大学,

2013

[2]吴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J];长春大学学报,2009

[3]唐萍;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路径论析[J];农业经济,20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开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乡村文化的管理和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已经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问题 建议 引言

辛秋水认为必须从贫困的主体——“人”入手 , 走文化扶贫之路 , 即向他们输入新的文化、 知识和价值观念。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重要话题。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针对农村的“贫困文化” , 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用这一体系来构建和谐理念和引领新农村和谐文化的建设工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从最基本的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是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在现实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贯通,一直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进的精神旗帜。

二、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为了三个层面,首先,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其次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最后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发展农村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要着力点。从总体上看, 由于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在接受相关的文化建设时,不容易融入其中,使得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不但制约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也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制约和障碍。

例如,据目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 年, 4. 9 亿农村劳动力中,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 , 而初中文化的占49% , 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的占38% , 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还占7个百分点。因此, 提高农民素质, 培养新型农民, 进一步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

2、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端于山东,二十年来,已经遍及全国。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变巨大变化。在进行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还有很多的农村的社会事业建设处于最低水平。

2003年度372 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均销售收人不到1.3亿元,份额很低,竞争力差。此外,农村相关的科技人才和医技人才极度缺乏。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广大农民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使党的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的需要。基于上述原因,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是不能够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步伐的。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必须要着眼于提升农

民的整体素质和农民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努力进行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建设相应的文化制度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 , 以文化活动和文化的力量带动农村社区的发展。 这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增强农村社区内在凝聚力的核心。

例如让政府出资解决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 , 文化馆、 文化站由于经费紧缺不能正常开展业务在问题 , 使县级电影公司得以正常运转 , 县级剧团正常演出,用以进行文化交流和宣传,调动农民积极性。

2、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

例如可以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要求每个党员至少联系1-2户群众。在活动过程中,领导干部、党员自找对象,主动上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介绍依靠科技致富的经验,解决困难户的实际困难,听取群众的意见,把党的温暖直接送到家中。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了党性。法律法规要加快完善,特别要革除一些原来带有社会歧视性质的不合理不公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让农民与其他社会阶层平等。在社会管理的纪律制度等方面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体现农民的要求。

结束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怎样建设,依靠什么建设,基本保障是什么,归根到底也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障作用。

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进而让广大的农民心中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查国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路径探索[J];西安科技大学,

2013

[2]吴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J];长春大学学报,2009

[3]唐萍;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路径论析[J];农业经济,2013


相关内容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 贵州师范大学 研究生作业(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 根本 课程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政治理论 任课教师姓名: 张 荣 军 研究生姓名: 汪 昌 龙 学 号: [1**********] 年 级: 2016级 专 业: 现代教育技术 学院(部.所)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戴木才 田海舰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 ...

  • 和谐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 和谐文化建设 与 国家文化软实力 的提升 柳礼泉 ,丁 蕾 ( 湖南大学 中国文化 软实力研 究 中心 ,湖 南 长沙 40 8) 10 2 摘要: 提升 国家文化软 实力是 当前我 国发展 文化事业的重大战略思想. 和谐文化 的价值取向. 容 . 内 特点及功能等, 决定 了和谐文化建设是提升文化 ...

  • 价值观是主体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
  • 价值观是主体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外在于自身的事物或现象所蕴含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它往往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追求等形态.一定的价值观是处于一定经济关系之中的人们的利益和需要的反映,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利益和需求,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在一个社会的多样价值体系中,总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这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 ...

  • 职业道德教育试题汇总含答案(技师考试)
  • 道德与职业道德试题 一.判断题. 1.道德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方式是非强制性的. (√) 2.道德以善恶.荣辱为评价标准. (√) 3."五爱"的核心是爱祖国. (×) 4.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 5.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 (√) (×) 6.纵观职业道德的发展史只 ...

  • 2015职业道德教育
  •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包含了所有的试题和答案,只要认真一点,完全可以考:单选题:●(A),国家.社会的安定祥和也就有了保证:A.公民的生活幸福B.社会的繁荣昌盛C.国家综合:>A.人生价值 B.社会价值C.自我价值D.:●(D)的行为准则是区分善与恶.好与坏. ...

  • 中国梦知识竞赛
  • "中国梦"知识竞赛 中国梦 一.填空题 1.提出中国要建成最文明.最进步.最发展.最强大.最富有.最幸福的国家. 2.1990年4月7日,邓小平提出,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就是着眼于. 3.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4.胡锦涛同志强调振兴 ...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从战略高度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