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叙事

我的教育叙事

润物细无声,师爱赤无痕

中山市东凤东海学校 孙 燕

人们都说:教师是所有职业中最无私的;而且我们更应该明白:教育事业不仅是爱的事业,更是一种讲艺术、尊重人格的事业。爱是前提,爱是主旋律。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与心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所以,我们时常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时那么看似不经意,却意外地收到了异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教育本身所蕴含的艺术和师德的本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是按照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着坚定的教书育人的信心,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放在第一位,本着对学生的热爱兢兢业业,在三尺讲台上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青春。

平时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始终坚持从细微处着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要求学生养城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人人勤学守纪,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每一位学生。为了做好管理班级工作,本着张扬孩子们的个性、自由发展的原则,组织开展了各种评比的常规管理,文明的观念和习惯慢慢浸入孩子们的生活。在家校之间建立了伙伴关系,和家长携起手来,就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问题展开讨论与合作。设立了家校联系本,把学生在校的表现、每一个小进步,主动及时向家长反映,还经常写上鼓励、赞美的话语,学生从中受到了鼓舞,更加坚定了信心,家校联系成了老师和家长、学生沟通的桥梁。为了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挺起胸来走路,”经常给家长报喜讯,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后进生也树立了自信心。我还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卡,记录他们每一天的每一个进步。通过家访、电访、书信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聆听家长的意见,以便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做出努力。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学习,我自费为学生购买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作为奖品,奖励有进步的学生,这样更有效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学生的成长,我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帮助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把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了细致入微,深入到了学生的心灵里。有人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爱是迷惘的灯塔,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作为教师要严爱优生,厚爱差生。师爱是人类社会众多的‘爱心’中的一种,它不是人的自然天性的本能表现,不是出于某种私利的个人好恶,它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高级情感,是出自于教师对特定社会目标的期望和追求。师爱是一种无私、高尚、真挚的爱,是一种职业上高度的政治素质,神圣的使命感、义务感。

师爱是无痕的:在过去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没有爱,就没有事业。作为教师就必须有爱心,用爱来赢得学生的爱戴、信任与尊重,使学生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平时严爱优生,厚爱差生,特别是在差生的转化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后进生的潜能,使那些差生树立自信心,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

如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个叫钟嘉民的学生,平时纪律比较散慢,上课不是经常走神,就是做其它无关的事,可我发现这孩子虽然有不少缺点,但悟性很好,思维敏捷,是个可塑之才。于是,我对他严慈相济,所谓教师五心全具上,还给他一个小官当,这样以后发现这孩子还真的不错,责任心挺强的,工作完成得比其他同学好!慢慢地他的坏毛病改掉了,我每发现他一个小进步就当众表扬他,给予肯定。最后这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对犯有错误的学生,我除了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之外,更多的是给予爱。师爱是无声的,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沐浴着教师的爱。有人这样说:师爱似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师爱如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能融化;师爱似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又如我班上一个叫粟金宇的孩子,这孩子一向乖巧听话。一个周末,我明明亲自送他上了校车回家,我才下了班的,本以为劳累了一周,周末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殊不知到了半夜忽然电话一声骤响,把我惊醒,一接电话,惊得直冒冷汗,原来是家长打来电话说他孩子没回到家,这下我还真的惊呆了,大半夜这孩子能去哪里呀?放学我明明看到他坐车回家的,下了车之后到底去哪里了?听着家长在电话里哭诉:“孙老师,实在不好意思,半夜还打电话给你,可是我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找你的,我下了夜班后回来没见孩子在家就急了,跑去所有附近同学家找,亲戚家找都没找着,怎么办呢?”现在都凌晨一点了,到哪里去找呀?听着家长哭诉,我也没法再睡了,干脆起来,叫家长过来接我,和他爸妈一起在小榄每一家网吧挨家挨户地找,我们几乎找遍了小榄所有的网吧,最后在一家黑网吧里找到了他。只见他正聚精会神的上网,我当时真是气急了,二话不说,就把他拉出了网吧,抡起巴掌朝他扇去,手掌举在半空时我停住了,看到他流下眼泪,低声说:“老师,我错了!”这时我停在空中的手掌慢慢放下,轻轻的摸他的头,说:“天都快亮了,快回家吧,你爸爸很着急啊!”我没想到这一向乖巧的孩子居然做出这个举措,我很纳闷。正当我在纳闷之时,他却抛出这么一句:“老师,我不回去,我不想见我妈妈。”这是一个什么理由呀?我实在有些想不明白,经了解,后来才得知原来是因为前次考试没考好,被妈妈说了几句。没想到这孩子自尊心还挺强的,我安抚他说:这世界上有哪个妈妈不爱自己孩子的呀?妈妈也许爱的方式不对,但也都是因为爱你才那样说的呀!妈妈现在知道自己错了,你能给妈妈一个改过的机会吗?你看老师今晚的睡觉时间都被你占用了,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吗?被我这么一说,他含着泪水,乖乖地跟着爸爸回去了。这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或许大道理还不是很懂,但老师的爱,相信他能感受得到的。

师爱无痕,师爱赤无垠。当爱无痕时,教师的一举一动就充满了爱和关怀。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爱抚,一个高高竖起的大拇指,都会荡漾起学生心中的涟漪,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陈镇伟初来五(4)班的时候,与同学不合群,性格怪异,学习也不好,开学第二周学校进行摸底考试,他语文只考14分,数学4分,英语2分。这孩子看起来长得挺机灵,为何学习却这般糟糕?平时上课常常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孤僻。晚上我常想:如何能让这孩子开朗起来?如何能改变他这些不良习惯?如何树立他的自信心?课后我常常找他聊天,后来经过三周的时间,他慢慢地接纳了我,愿意和我交流。后来通过了解才得知他小时候出生后刚满月妈妈就走了。压根就没见过妈妈是怎么样的,在他的意识里妈妈也只不过是个代名词罢了。一个12岁的男孩,自己爸爸才28岁,可想而知这算啥父子呀?他懂得教育自己的孩子吗?这孩子一直是奶奶带大,实在没办法管他才让他跟爸爸的。对于这个特殊的孩子,我更加关爱他,

他稍有一点进步,我都会表扬他,鼓励他。为了树立他的自信心,我自己买一些学习用品作为他进步的奖励。对于这样的差生要厚爱,课堂上找一些最简单的问题提问他,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偶尔走到他身边,给一个简单的爱抚。这样持续了半个学期,发现他改变了许多,性格变得开朗了,学习也进步很大,看到他充满自信,我坦然了。一次在改他日记的时候,我发现了这样一段深藏他内心的话:“老师,我不知道什么叫母爱,从来也没有人对我这么好过,在老家村里,别人说我是没妈的孩子,同学们说我是坏学生,奶奶、爸爸也不喜欢我,我不听话,他们就打我,骂我是多余的。只有你不厌烦地对我好,爱护我,我真的好想叫你一声‘妈妈’不知可不可以?”看着孩子心灵的呼喊,我能说不吗?那一刻我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把孩子轻轻地揽入怀里。是呀,这就是师爱。师爱是无私的,也是无穷的。正如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渴望亲近老师的,没有一个孩子不期待老师的厚爱;教师就要做一轮太阳,把阳光洒给每一个学生,温暖每一个学生,期待他们健康成长。

2014年3月

我的教育叙事

润物细无声,师爱赤无痕

中山市东凤东海学校 孙 燕

人们都说:教师是所有职业中最无私的;而且我们更应该明白:教育事业不仅是爱的事业,更是一种讲艺术、尊重人格的事业。爱是前提,爱是主旋律。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与心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所以,我们时常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时那么看似不经意,却意外地收到了异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教育本身所蕴含的艺术和师德的本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是按照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有着坚定的教书育人的信心,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放在第一位,本着对学生的热爱兢兢业业,在三尺讲台上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青春。

平时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始终坚持从细微处着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要求学生养城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浓厚的学风,人人勤学守纪,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经常和学生谈心,了解每一位学生。为了做好管理班级工作,本着张扬孩子们的个性、自由发展的原则,组织开展了各种评比的常规管理,文明的观念和习惯慢慢浸入孩子们的生活。在家校之间建立了伙伴关系,和家长携起手来,就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问题展开讨论与合作。设立了家校联系本,把学生在校的表现、每一个小进步,主动及时向家长反映,还经常写上鼓励、赞美的话语,学生从中受到了鼓舞,更加坚定了信心,家校联系成了老师和家长、学生沟通的桥梁。为了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挺起胸来走路,”经常给家长报喜讯,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后进生也树立了自信心。我还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卡,记录他们每一天的每一个进步。通过家访、电访、书信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聆听家长的意见,以便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做出努力。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学习,我自费为学生购买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作为奖品,奖励有进步的学生,这样更有效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学生的成长,我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帮助家长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把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了细致入微,深入到了学生的心灵里。有人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能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爱是迷惘的灯塔,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作为教师要严爱优生,厚爱差生。师爱是人类社会众多的‘爱心’中的一种,它不是人的自然天性的本能表现,不是出于某种私利的个人好恶,它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高级情感,是出自于教师对特定社会目标的期望和追求。师爱是一种无私、高尚、真挚的爱,是一种职业上高度的政治素质,神圣的使命感、义务感。

师爱是无痕的:在过去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没有爱,就没有事业。作为教师就必须有爱心,用爱来赢得学生的爱戴、信任与尊重,使学生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平时严爱优生,厚爱差生,特别是在差生的转化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后进生的潜能,使那些差生树立自信心,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

如在我所教的班级中,有个叫钟嘉民的学生,平时纪律比较散慢,上课不是经常走神,就是做其它无关的事,可我发现这孩子虽然有不少缺点,但悟性很好,思维敏捷,是个可塑之才。于是,我对他严慈相济,所谓教师五心全具上,还给他一个小官当,这样以后发现这孩子还真的不错,责任心挺强的,工作完成得比其他同学好!慢慢地他的坏毛病改掉了,我每发现他一个小进步就当众表扬他,给予肯定。最后这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对犯有错误的学生,我除了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之外,更多的是给予爱。师爱是无声的,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沐浴着教师的爱。有人这样说:师爱似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师爱如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能融化;师爱似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又如我班上一个叫粟金宇的孩子,这孩子一向乖巧听话。一个周末,我明明亲自送他上了校车回家,我才下了班的,本以为劳累了一周,周末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殊不知到了半夜忽然电话一声骤响,把我惊醒,一接电话,惊得直冒冷汗,原来是家长打来电话说他孩子没回到家,这下我还真的惊呆了,大半夜这孩子能去哪里呀?放学我明明看到他坐车回家的,下了车之后到底去哪里了?听着家长在电话里哭诉:“孙老师,实在不好意思,半夜还打电话给你,可是我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找你的,我下了夜班后回来没见孩子在家就急了,跑去所有附近同学家找,亲戚家找都没找着,怎么办呢?”现在都凌晨一点了,到哪里去找呀?听着家长哭诉,我也没法再睡了,干脆起来,叫家长过来接我,和他爸妈一起在小榄每一家网吧挨家挨户地找,我们几乎找遍了小榄所有的网吧,最后在一家黑网吧里找到了他。只见他正聚精会神的上网,我当时真是气急了,二话不说,就把他拉出了网吧,抡起巴掌朝他扇去,手掌举在半空时我停住了,看到他流下眼泪,低声说:“老师,我错了!”这时我停在空中的手掌慢慢放下,轻轻的摸他的头,说:“天都快亮了,快回家吧,你爸爸很着急啊!”我没想到这一向乖巧的孩子居然做出这个举措,我很纳闷。正当我在纳闷之时,他却抛出这么一句:“老师,我不回去,我不想见我妈妈。”这是一个什么理由呀?我实在有些想不明白,经了解,后来才得知原来是因为前次考试没考好,被妈妈说了几句。没想到这孩子自尊心还挺强的,我安抚他说:这世界上有哪个妈妈不爱自己孩子的呀?妈妈也许爱的方式不对,但也都是因为爱你才那样说的呀!妈妈现在知道自己错了,你能给妈妈一个改过的机会吗?你看老师今晚的睡觉时间都被你占用了,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吗?被我这么一说,他含着泪水,乖乖地跟着爸爸回去了。这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或许大道理还不是很懂,但老师的爱,相信他能感受得到的。

师爱无痕,师爱赤无垠。当爱无痕时,教师的一举一动就充满了爱和关怀。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爱抚,一个高高竖起的大拇指,都会荡漾起学生心中的涟漪,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陈镇伟初来五(4)班的时候,与同学不合群,性格怪异,学习也不好,开学第二周学校进行摸底考试,他语文只考14分,数学4分,英语2分。这孩子看起来长得挺机灵,为何学习却这般糟糕?平时上课常常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孤僻。晚上我常想:如何能让这孩子开朗起来?如何能改变他这些不良习惯?如何树立他的自信心?课后我常常找他聊天,后来经过三周的时间,他慢慢地接纳了我,愿意和我交流。后来通过了解才得知他小时候出生后刚满月妈妈就走了。压根就没见过妈妈是怎么样的,在他的意识里妈妈也只不过是个代名词罢了。一个12岁的男孩,自己爸爸才28岁,可想而知这算啥父子呀?他懂得教育自己的孩子吗?这孩子一直是奶奶带大,实在没办法管他才让他跟爸爸的。对于这个特殊的孩子,我更加关爱他,

他稍有一点进步,我都会表扬他,鼓励他。为了树立他的自信心,我自己买一些学习用品作为他进步的奖励。对于这样的差生要厚爱,课堂上找一些最简单的问题提问他,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偶尔走到他身边,给一个简单的爱抚。这样持续了半个学期,发现他改变了许多,性格变得开朗了,学习也进步很大,看到他充满自信,我坦然了。一次在改他日记的时候,我发现了这样一段深藏他内心的话:“老师,我不知道什么叫母爱,从来也没有人对我这么好过,在老家村里,别人说我是没妈的孩子,同学们说我是坏学生,奶奶、爸爸也不喜欢我,我不听话,他们就打我,骂我是多余的。只有你不厌烦地对我好,爱护我,我真的好想叫你一声‘妈妈’不知可不可以?”看着孩子心灵的呼喊,我能说不吗?那一刻我流下了幸福的眼泪,把孩子轻轻地揽入怀里。是呀,这就是师爱。师爱是无私的,也是无穷的。正如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渴望亲近老师的,没有一个孩子不期待老师的厚爱;教师就要做一轮太阳,把阳光洒给每一个学生,温暖每一个学生,期待他们健康成长。

2014年3月


相关内容

  • 教师教育叙事研究述评
  • 一.概念的界定 叙事,通俗地说就是"讲故事",它是人类的一种表达.交流的方式.它源于人类种族经验延续的需要.在理论思维不发达的原始社会,人们很难从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经验中抽象出概念化的理论.人与人之间是借助讲述自己或他人的故事,保存和传递种族经验.这种讲述的形式是面对面的交流,内容 ...

  • 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与怎么做?
  • 刘良华 [摘  要]  叙事研究是质的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叙事研究既可能显示为虚构的叙事,但主要显示为实证研究式的真实的叙事.叙事研究的关键是寻找关键事件.本土概念,并由此形成扎根理论. [关键词]  叙事研究:质的研究:本土概念:扎根理论 [作者简介]  刘良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广 ...

  •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和方式
  •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叙事者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育事件中发掘隐藏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目前,叙事研究正逐渐成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育研究方 ...

  • 论教育"叙事研究"
  • 作者:刘良华 现代教育论丛 2002年12期 人总是在听故事中长大,人长大后又给自己的小孩讲故事:就人类整体而言,"叙事"是人类早期的话语形式,"叙事"尤其是诗歌叙事.寓言叙事成为理解世界和谈论世界的优先采用的方式.人类历史上广泛使用的神话.史诗.民间故事.叙 ...

  • 小学教师与教育叙事研究(骨干教师讲座材料)
  • 骨干教师讲座材料--<小学教师与教育叙事研究> 讲座人:齐成文 一.何为教育叙事研究?特点如何? 教育叙事研究是运用"质的研究"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科研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主要以两种方式开展.一种是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既充当叙事者又充当研究者,即自己对 ...

  • 教育叙事的写法
  • 附件: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 .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 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 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 ...

  •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
  • 附件15: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 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 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 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

  • 教育叙事怎么写
  • 叙事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特别是文化艺术作品(如小说.诗歌.绘画和影视)常以叙事形式呈现.它是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它陈述的是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事件的基本方式.简单地讲,叙事就是& ...

  • 关注教育叙事
  • 关注教育叙事 当前,音乐教育研究模式的倡导还主要以类自然科学研究的,在调查.统计.实验基础上进行归纳式的科学模式为主.近年来先后出版的三本研究方法论专著就说明这一点.之所以这样倡导是因为影响全球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的主流是这样的,而我国还比较少.但相关调查研究也同时表明,我国当下音乐教育研究的现实主要 ...

  • 从叙事治疗到德育叙事
  • 一.叙事的治疗原理 叙事,比较清晰的一种表述是"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的.符号的或行为的序列".研究叙事的心理学家所接受的是这样一种概念:人类行为和体验充满意义,这种意义的交流工具是故事而非逻辑论和法律规定的格式.在叙事心理治疗中,重要的不是"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