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的心灵世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后进生教育是让人十分头痛的问题,效果不大。本人深有体会。笔者认为,这里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师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因为没有心与心的沟通,就没有爱的琼浆玉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心灵中种子就会干枯,更不会发芽、茁壮成长。

一、加强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沟通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而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这是有些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的,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少数教师动辄训斥学生,还有不少的教师一学期下来,还记不住学生的名字。为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所思所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多到教室,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和理解他们的要求、想法,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熟悉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多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实现师生之间心灵上的“互动式”的沟通,从而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热爱学生,爱生如子

教育是爱的艺术。洛克还说,学生是最渴望的是教师的爱。爱是心与心的认同,爱是心与心的升华,爱是心与心的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慈母般的爱,对学生循循善诱,、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高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高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高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 ,坚持以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 ,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 ,不给他们增添痛苦 ,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四、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

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

五、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一、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我的做法是: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2、循循善诱。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我班唐启彪同学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3、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

推动作用。这学期我策划了许多主题班队活动。如《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地球》,通过本次活动,了解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后进生教育是让人十分头痛的问题,效果不大。本人深有体会。笔者认为,这里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师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灵,看到并感觉到他的个人的世界。”因为没有心与心的沟通,就没有爱的琼浆玉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心灵中种子就会干枯,更不会发芽、茁壮成长。

一、加强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沟通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而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这是有些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的,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少数教师动辄训斥学生,还有不少的教师一学期下来,还记不住学生的名字。为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接触,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所思所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所以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多到教室,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和理解他们的要求、想法,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熟悉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多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实现师生之间心灵上的“互动式”的沟通,从而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热爱学生,爱生如子

教育是爱的艺术。洛克还说,学生是最渴望的是教师的爱。爱是心与心的认同,爱是心与心的升华,爱是心与心的沟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慈母般的爱,对学生循循善诱,、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高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高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高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 ,坚持以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 ,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 ,不给他们增添痛苦 ,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

四、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

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

五、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一、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我的做法是: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2、循循善诱。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我班唐启彪同学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3、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我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

推动作用。这学期我策划了许多主题班队活动。如《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地球》,通过本次活动,了解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破坏,危及人类的生存,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


相关内容

  • 英语教师评职称论文
  • 英语教师评职称论文 英语教师评职称论文 [摘要]英语教学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说"走进学生的心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两位外教给中国学生上英语课的案例材料,对我思考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启发.教师在课堂上走进学生心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学.爱学.会学,才能够 ...

  • 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家庭"活动方案
  • "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家庭"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温州市素质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温州教育"十大工程"为契机,通过开展"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家庭"(简称"两走进")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 ...

  •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 浅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鹤山市第三中学 朱少燕 摘要:本文浅谈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主要包括:一.尊重.信任是基础: 二.做个有心人:三.挖掘学生优点,激发学习兴趣:四.巧妙应对"师生冲突". 关键词:尊重 关注 心灵 古往今来,没有哪位家长不希望生一个聪 ...

  • 让心灵走进文本
  • 让心灵走进文本 --论语文老师的文本"对话" 新课程标准提到,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觉得,能否当得起"最重要"这三个字,取决于教师是一方富矿还是贫矿.语文教师的书卷气就是含金量,语文教师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就是含金量. 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如人意,一个问题值得 ...

  • 走进学生心灵读后感
  • 闲来之际,很喜欢去书店感受那份悠然与闲静,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当我捧读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为他的真诚感动,更为他的智慧折服. 书中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有人情味的人.我看了久久不能释怀.李老师以其真爱真情高举民主 ...

  • 走进心灵读后感
  • 闲来之际,很喜欢去书店感受那份悠然与闲静,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李镇西老师的<走进心灵>这本书,当我捧读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为他的真诚感动,更为他的智慧折服.书中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有人情味的人.我看了久久不能释怀.李老师以其真爱真情高举民主教 ...

  • 走进学生的心灵
  • 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快乐成长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学生更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由于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与苦恼.他们的许多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成人忽视,以致不少学生感到孤立无助,只好隐抑在心灵深处,备受煎熬,甚至 ...

  • 走进心灵 静听花开
  • 走进心灵 静听花开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抓住学生的 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这句话说出了教育的本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走进学生的心灵,怎么做呢?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守住教室,守护心灵 有个叫雷夫的美国老师,任教于一所偏远的小学, ...

  • 走进心灵师爱无痕
  • 走进心灵 师爱无痕 --班 主 任 的 故 事 1.走进心灵 师爱无痕. 2.捧着一颗心来--爱与责任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说到张东同学学习无所谓,然而运动会上勇敢,后来经过王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最后学习很好. 4"我没有想处罚你,而是想帮助你"说的是一个女孩,她原来是一个小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