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拓展阅读

  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电击折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十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家里人很吃惊,又都脸色灰黑,勉强和我打着招呼。我立即就看见那老槐了,劈成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失了呢?!

  夜里,家里人没有多少话说,悲痛封住了他们的嘴;闷坐了一会儿,就踽踽进屋去睡了。我如何能睡得,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边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

  “爸爸,树没有了。”

  “没有了。”

  “爸爸也想槐树吗?”

  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同情老槐,是它给过我幸福,给过我快乐;我的小儿更是悲伤了,他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我再不忍心看他,催他去睡,他却说他喜欢每天晚上坐在这里,已经成习惯了。

  “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唉,这孩子,为什么偏偏要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古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可这叶动而响的水,怎么就被雷电斩断了呢?难道天上可以有银河,地上可以有长江,却容不得这天地之间的绿的水流吗?

  “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

  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

  “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抱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桩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 “能的。”我肯定地说。我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在袅袅起动的风里,在万籁沉沉的夜里,尽力地平静心绪,屏住呼吸,谛听着那从地下涌上来的,在泉里翻腾的,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选自《贾平凹文集》,贾平凹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有删节)

  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电击折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十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家里人很吃惊,又都脸色灰黑,勉强和我打着招呼。我立即就看见那老槐了,劈成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失了呢?!

  夜里,家里人没有多少话说,悲痛封住了他们的嘴;闷坐了一会儿,就踽踽进屋去睡了。我如何能睡得,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边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

  “爸爸,树没有了。”

  “没有了。”

  “爸爸也想槐树吗?”

  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同情老槐,是它给过我幸福,给过我快乐;我的小儿更是悲伤了,他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我再不忍心看他,催他去睡,他却说他喜欢每天晚上坐在这里,已经成习惯了。

  “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唉,这孩子,为什么偏偏要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古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可这叶动而响的水,怎么就被雷电斩断了呢?难道天上可以有银河,地上可以有长江,却容不得这天地之间的绿的水流吗?

  “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

  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

  “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抱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桩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 “能的。”我肯定地说。我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在袅袅起动的风里,在万籁沉沉的夜里,尽力地平静心绪,屏住呼吸,谛听着那从地下涌上来的,在泉里翻腾的,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选自《贾平凹文集》,贾平凹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有删节)


相关内容

  • 语文教材分析
  •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解读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上教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提供丰盛的情感大餐 翻看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阅读教材,顿感浓浓的情如不竭的泉源奔涌四溢:<鼎湖山听泉>.<黄果树瀑布>,带着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研读自然,领略自然山 ...

  •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8
  • 一.鼎湖山听泉 学习目标 1.能指出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 2.整体把握课文的文脉,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 3.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 ...

  • 梧桐树教案.2
  • <梧桐树>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中比喻.比拟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类比的灵活运用.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感情. (3)掌握从多角度去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反复诵读课文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交流.讨论,多角度品味语言. ...

  • 六年级写景作文教案
  • 教学设想: 1.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写作状态,并且抓住写作要点. 2.借助多媒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获取语言情趣. 3.构思:层层推进地训练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节课指导,第二节课写作) 教学过程: 一.析 大多数学生在描绘某一个事物(自然景观)时往往只注意事物本身的表面(表 ...

  • [鼎湖山听泉]教学实录
  • 鼎湖山听泉>赏析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同学们一定喜欢旅游吧!在暑假.寒假能跟着老师或者爸爸妈妈,到一些城市.一些景点去观光旅游,那可是一件说不出的高兴事儿.回忆一下,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过很深的印象? 鼎湖山,这个名字大家也许不会太熟悉,可是它却和华山.泰山一 ...

  • 鼎湖山听泉阅读答案
  •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鼎湖山听泉>中的一段,完成下题. 晚饭后,绕寺前庭园漫步.园中繁花似锦,蜂蝶翩飞,生意盎然,与大殿上的肃穆气氛迥然相异.花丛中,两棵高大的古树,枝繁叶茂,绿阴如盖,根部护以石栏,显得与众不同.原来,这是200多年前,引自锡兰国(今名斯里兰卡)的两棵菩提树.相传佛祖释 ...

  • 二林中小溪
  • <林中小溪>教案 [222000]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王锦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生动的语言: (2)学习以自我感情变化和思想的深化为线索的写法:理解情景相生,由情而悟的特点,找出感悟和情景间 的对应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吟哦讽 ...

  • 阅读课文08:鼎湖山听泉
  • 一.教学课题: 08:鼎湖山听泉 二.教学目标: 1.会读.写.默4个生字.10个词语,并能借助工具书说出词语的意思.(基本技能 字词的意义学习)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高级技能 课文内容知识学习) 3.按游览的地点转换顺序理清本文的记叙顺序,说出这类写景文章记叙顺序的特点和阅读方法.(高级技 ...

  • 鼎湖山听泉教案
  • 九年级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 01 编写人:张洁 审核领导: 使用班级: 教学目标: 1.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3.写景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4.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