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向心力(练习题)

课时6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例题推荐

1.下列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除其他的力外还要受到—个向心力的作用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C.向心力是一个恒力

D.向心力的大小—直在变化

2.下列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垂直 B.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定的 D.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

3.一根长为L=1.0m的细绳系一质量为M=0.5kg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圆周运动,如图5-6-1所示,小球转动的角速度为ω=2πrad/s,试求 (1)小球的向心加速度 (2)绳中的拉力 练习巩固

4,如图5—6—2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盘上,有一个相对于盘静止的物体,随盘一起转动,关于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受到重力和盘面的支持力的作用 B.只受到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 C.除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外,还受到向心力的作用 D.受到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5.在匀速圆周运动中,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 ) A.向心加速度 B.线速度 C.向心力 D.角速度

6.A、B两小球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A球的轨道半径是B球轨道半径的2倍,A的转速为30r/min,B的转速为15r/min。则两球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 ) A.1:1 B.2:1 C.4:1 D.8:1

7.如图5-6-3所示,一质点在水平面上做顺时针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质点到达A点时的线速度方向为 ,质点到达B点时的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为 ,质点到达C点时的向心力的方向为 .

8.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角速度为6 rad/s,线速度为3m/s.则在0.1 s内该物体通过的圆弧长度为 m,物体连接圆心的半径所转过的角度为 rad,物体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m.

9.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站在赤道上的人A和站在北纬450

位置的人B,随地球—起转动,A和B随地球转动的角速度之比为 ,A和B随地球转动的线速度之比为

10.如图5-6-4所示,长度为L=0.5m的轻杆,一端固定质量为M=1.0kg的小球A(小球的半径不计),另一端固定在一转动轴O上。小球绕轴在水平面上匀速转动的过程中,每隔0.1 s杆转过的角

度为300

.试求:

(1)小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2)小球运动的向心力.

11.物体以30m/s的速率沿半径为60 m的圆形轨道运动,当物体从A运动到B时,物体相对圆心

转过的角度为900

,在这一过程中,试求: (1)物体位移的大小; (2)物体通过的路程;

(3)物体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12.如图5-6-5所示,线段OA=2AB,A、B两球质量相等.当它们绕()点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时,两线段了TAB与TOA的拉力之比为多少?

课时6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例题推荐

1.下列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除其他的力外还要受到—个向心力的作用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提供向心力 C.向心力是一个恒力

D.向心力的大小—直在变化

2.下列关于向心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向心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垂直 B.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恒定的 D.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

3.一根长为L=1.0m的细绳系一质量为M=0.5kg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圆周运动,如图5-6-1所示,小球转动的角速度为ω=2πrad/s,试求 (1)小球的向心加速度 (2)绳中的拉力 练习巩固

4,如图5—6—2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盘上,有一个相对于盘静止的物体,随盘一起转动,关于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受到重力和盘面的支持力的作用 B.只受到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 C.除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外,还受到向心力的作用 D.受到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5.在匀速圆周运动中,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 ( ) A.向心加速度 B.线速度 C.向心力 D.角速度

6.A、B两小球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A球的轨道半径是B球轨道半径的2倍,A的转速为30r/min,B的转速为15r/min。则两球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 ( ) A.1:1 B.2:1 C.4:1 D.8:1

7.如图5-6-3所示,一质点在水平面上做顺时针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质点到达A点时的线速度方向为 ,质点到达B点时的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为 ,质点到达C点时的向心力的方向为 .

8.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角速度为6 rad/s,线速度为3m/s.则在0.1 s内该物体通过的圆弧长度为 m,物体连接圆心的半径所转过的角度为 rad,物体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m.

9.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站在赤道上的人A和站在北纬450

位置的人B,随地球—起转动,A和B随地球转动的角速度之比为 ,A和B随地球转动的线速度之比为

10.如图5-6-4所示,长度为L=0.5m的轻杆,一端固定质量为M=1.0kg的小球A(小球的半径不计),另一端固定在一转动轴O上。小球绕轴在水平面上匀速转动的过程中,每隔0.1 s杆转过的角

度为300

.试求:

(1)小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2)小球运动的向心力.

11.物体以30m/s的速率沿半径为60 m的圆形轨道运动,当物体从A运动到B时,物体相对圆心

转过的角度为900

,在这一过程中,试求: (1)物体位移的大小; (2)物体通过的路程;

(3)物体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12.如图5-6-5所示,线段OA=2AB,A、B两球质量相等.当它们绕()点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时,两线段了TAB与TOA的拉力之比为多少?


相关内容

  • 5.6向心加速度教案
  • 岳阳县三中高一年级 物理 科教学案 编制时间:2010 年 3 月 10 日 教学日期: 月 日 主编人: 胡琪 课题: 向心加速度 1.知道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教 学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目 标 3.能用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 ...

  • 5.6向心加速度教案4
  •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 李海彬 [教学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系.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圆周上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4.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 ...

  • 向心加速度教案
  • >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变化量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 3.能够运用向心加速度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 2.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 ...

  • 开普勒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 开普勒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一.开普勒三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_,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_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

  • 2012-2013下学期高一物理假期作业(附答案)
  • <曲线运动>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物体在几个外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撤掉其中的一个力,它不可能做( )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减速直线运动 D.曲线运动 2.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 ...

  • 体育老师专业知识点大全
  • 体育老师专业知识点大全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 (身体) 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 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肌肉工作时的直接能源是(ATP ),它贮存在细胞中,以肌细胞为最多. 3.由一列横队变成二列横队时,应先(1-2)报数. 4.决定投掷 ...

  • 不同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年5月第24卷第3期ChinJSportsMed,May2005,Vol.24,No.3 #317 # 不同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 雷芬芳 侯广斌 李群英 潘孝富 湖南省湘南学院体育系(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 目的:观察实施不同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体质的 ...

  • 苏教版五年级上数学计算练习题
  • 苏教版五年级上数学计算练习题 计算练习一 一.直接写得数 1-0.01= 0.2×0.3= 0.32÷0.4= 0.5-0.05= 2.5+6.5= 1÷0.01= 10÷0.5= 2.4×5= 二.下列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3.6+(4.28+6.4)+5.72 147.3-28.4-71.6 ...

  •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 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自主管理学习制度 自主管理,指教师自己做主,自觉的约束个人行为,而达到专业发展的过程。这里我们所说的“自主管理”专指学校从管理角度,为教师发展倡导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培养一种“我与集体共同发展”的团队意识;提供一种“自主管理”策略。“自主管理”学习制度如下: 一、个体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