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李老师[散文欣赏]

在层满了书的书房里,我坐在李老师对面,他沉默着,沉思着,一支接一支地吸烟。不大的房间,一会功夫就烟雾缭绕,如同仙境了。好一会,他抬起了眼,看着我,像一位慈父,更是导师,几乎一字一顿地说:回去,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下,一定不要放下笔。可能一篇没有效果,两篇也没有效果,但写的多了,你就会跟别人不一样了。一定不要放下笔!

这是李老师在看完我的学士毕业论文的时候跟我说的。也是我单独见李老师的最后一面。

今天,十八过去了,想起李老师和蔼慈祥的面容,谆谆教导,我的眼睛发潮,鼻子发酸,因为我辜负了李老师对我的教导和期望。

九十年代初的大学生还有点天之骄子的味道,在学校里有老师的教导和宠爱,有同学的友情,感觉世间的一种美好与灿烂。可带着梦,带着这种美好和灿烂进入到现实,感觉到一种极大的不适应。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工作中并不能很快转化为能力优势,这就引起一些人的讽刺和挖苦,更有一些人故意找别人毛病以显示自己的水平之高。而在生活上,肚子里装满了罗曼蒂克爱情与家庭文本的中文女生,进入现实感觉到一种巨大的落差,这落差使我不再相信生活之美好。甚至在那些尴尬和无奈中,埋怨自己的所学所知,和因为阅读和理解给自己带来的某种程度的洞察力。如果我跟他们一样,还会有这些苦恼吗?

因为这种不适应而努力想矮化自己适应环境的心境中,我几乎有十年不再读书,不再写文章,也不看报纸。井里的青蛙有看不到大海的烦恼吗?

我又拿起了书,在别人的诉说中,自己也有了强烈的表达的愿望。就又拿起了笔,在报刊上投稿,也屡屡能够发表。但我知道,离李老师的希望还差很远。

与李老师的形象,又不断在我眼前出现了。

他是我大学时的老师,教我们明清文学。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虽然满怀求知的热望,但对老师的学识,并没有多深的认识。记得那时特别崇拜口才表达特别好的老师。有的老师的口才,确实是因为自己的学识和才华,而有的老师仅仅是吹嘘罢了。工作以后,想想那老师所教的部分,几乎一无所知。而上学时,却崇拜得五体投地。相对这些或者激情澎湃或者胡吹海聊的老师,李老师的讲课不生动不形象不煽情。他穿着朴实,在印象中,总是那种蓝灰色的中山装。面容清瘦,讲课声音缓慢而低沉。在一百多个人的大教室中,没有麦克风,听他的课,如果不上心,很快就能昏昏入睡。但听进去,能听到他思路清晰措词谨严而简约,既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又顾及到本科生本身需要的基础性。好好听他的课,还是受益匪浅。

但我真正认识到李老师的学术水平还是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们确定下方向后,学校为我们分派了指导老师,我的指导老师就是李老师。那时,我是个特别内向的小姑娘,见了任何老师,都紧张地说不出话来。但不知道为什么,见到不苟言笑的李老师,竟感到一种意外的平静和亲近。

但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个大致方向罢了,对于论文怎么写,脑子里一片混沌。那时去见李老师,不需要任何客套,把我们领进书房,对面坐下,就让我自己讲论文的思路。我仅仅有个想法罢了,哪里有什么思路,就边想边说,磕磕绊绊,但李老师不发一言,当时也没有吸烟,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静静地听。等我讲完了,他就起身,给我列了一个书目,说:回去,看这些书,再集中一点考虑。

我回去,搜罗来老师要求看的书,沉进去,全面地读,最后,终于确定了具体的方向:明清小说中,现代情爱观的萌芽。

再去找老师,我讲了李卓吾的心性说,在明清小说中,现代情爱观的一些要素:如唐伯虎的故事,如许仙的故事,这都表现了一种现代恋爱中自由的因素。我还是讲的磕磕绊绊,他还是那么耐心仔细地听。听完了,他拿出两本书:《情史》。他自己的,用牛皮纸仔细地包着。

我又回去,看《情史》,写论文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因为在“三言两拍”中的许多故事,《情史》中都有,但它们的叙述,甚至它们所要表达的主题,它们对人物的褒贬是不一样的。通过这种对比阅读,我看到了元明清这些爱情故事嬗变的脉络,也看到了思想发展的脉络,这样,我写论文几乎就是顺理成章了。

在对比中阅读,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这是李老师教给我的。当我的论文初稿完成,交给老师看的时候,我几乎能看到了一向严谨而不苟言笑的老师,脸上洋溢着一种喜悦。他很痛快地说,回去,再誊抄一遍就可以了。

最后,我去交定稿的时候,他问了我的毕业去向,突然我能感觉他的一种别样的情感。他沉默着,坐下来,一支支地吸烟,后来,跟我说了那些话。

毕业后,每每想起这些话就感觉惭愧和不安。现在,想起他的表情,他的话语,就感觉一种鼓励和鞭策。

在层满了书的书房里,我坐在李老师对面,他沉默着,沉思着,一支接一支地吸烟。不大的房间,一会功夫就烟雾缭绕,如同仙境了。好一会,他抬起了眼,看着我,像一位慈父,更是导师,几乎一字一顿地说:回去,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下,一定不要放下笔。可能一篇没有效果,两篇也没有效果,但写的多了,你就会跟别人不一样了。一定不要放下笔!

这是李老师在看完我的学士毕业论文的时候跟我说的。也是我单独见李老师的最后一面。

今天,十八过去了,想起李老师和蔼慈祥的面容,谆谆教导,我的眼睛发潮,鼻子发酸,因为我辜负了李老师对我的教导和期望。

九十年代初的大学生还有点天之骄子的味道,在学校里有老师的教导和宠爱,有同学的友情,感觉世间的一种美好与灿烂。可带着梦,带着这种美好和灿烂进入到现实,感觉到一种极大的不适应。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工作中并不能很快转化为能力优势,这就引起一些人的讽刺和挖苦,更有一些人故意找别人毛病以显示自己的水平之高。而在生活上,肚子里装满了罗曼蒂克爱情与家庭文本的中文女生,进入现实感觉到一种巨大的落差,这落差使我不再相信生活之美好。甚至在那些尴尬和无奈中,埋怨自己的所学所知,和因为阅读和理解给自己带来的某种程度的洞察力。如果我跟他们一样,还会有这些苦恼吗?

因为这种不适应而努力想矮化自己适应环境的心境中,我几乎有十年不再读书,不再写文章,也不看报纸。井里的青蛙有看不到大海的烦恼吗?

我又拿起了书,在别人的诉说中,自己也有了强烈的表达的愿望。就又拿起了笔,在报刊上投稿,也屡屡能够发表。但我知道,离李老师的希望还差很远。

与李老师的形象,又不断在我眼前出现了。

他是我大学时的老师,教我们明清文学。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虽然满怀求知的热望,但对老师的学识,并没有多深的认识。记得那时特别崇拜口才表达特别好的老师。有的老师的口才,确实是因为自己的学识和才华,而有的老师仅仅是吹嘘罢了。工作以后,想想那老师所教的部分,几乎一无所知。而上学时,却崇拜得五体投地。相对这些或者激情澎湃或者胡吹海聊的老师,李老师的讲课不生动不形象不煽情。他穿着朴实,在印象中,总是那种蓝灰色的中山装。面容清瘦,讲课声音缓慢而低沉。在一百多个人的大教室中,没有麦克风,听他的课,如果不上心,很快就能昏昏入睡。但听进去,能听到他思路清晰措词谨严而简约,既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又顾及到本科生本身需要的基础性。好好听他的课,还是受益匪浅。

但我真正认识到李老师的学术水平还是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们确定下方向后,学校为我们分派了指导老师,我的指导老师就是李老师。那时,我是个特别内向的小姑娘,见了任何老师,都紧张地说不出话来。但不知道为什么,见到不苟言笑的李老师,竟感到一种意外的平静和亲近。

但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个大致方向罢了,对于论文怎么写,脑子里一片混沌。那时去见李老师,不需要任何客套,把我们领进书房,对面坐下,就让我自己讲论文的思路。我仅仅有个想法罢了,哪里有什么思路,就边想边说,磕磕绊绊,但李老师不发一言,当时也没有吸烟,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静静地听。等我讲完了,他就起身,给我列了一个书目,说:回去,看这些书,再集中一点考虑。

我回去,搜罗来老师要求看的书,沉进去,全面地读,最后,终于确定了具体的方向:明清小说中,现代情爱观的萌芽。

再去找老师,我讲了李卓吾的心性说,在明清小说中,现代情爱观的一些要素:如唐伯虎的故事,如许仙的故事,这都表现了一种现代恋爱中自由的因素。我还是讲的磕磕绊绊,他还是那么耐心仔细地听。听完了,他拿出两本书:《情史》。他自己的,用牛皮纸仔细地包着。

我又回去,看《情史》,写论文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因为在“三言两拍”中的许多故事,《情史》中都有,但它们的叙述,甚至它们所要表达的主题,它们对人物的褒贬是不一样的。通过这种对比阅读,我看到了元明清这些爱情故事嬗变的脉络,也看到了思想发展的脉络,这样,我写论文几乎就是顺理成章了。

在对比中阅读,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这是李老师教给我的。当我的论文初稿完成,交给老师看的时候,我几乎能看到了一向严谨而不苟言笑的老师,脸上洋溢着一种喜悦。他很痛快地说,回去,再誊抄一遍就可以了。

最后,我去交定稿的时候,他问了我的毕业去向,突然我能感觉他的一种别样的情感。他沉默着,坐下来,一支支地吸烟,后来,跟我说了那些话。

毕业后,每每想起这些话就感觉惭愧和不安。现在,想起他的表情,他的话语,就感觉一种鼓励和鞭策。


相关内容

  • 永远的怀念[散文欣赏]
  • 2012年11月5日,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个令寒坡学校全体师生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退休教师刘义勤老人来到了学校,将崭新的书包.笔记本.钢笔等文具亲手送到了每一个学生的手中,并鼓励大家努力学习.他说:"我已是八十岁的人了,属于我的日子已不多了.我死之后,不念经做道场,不烧钱化纸,我就把 ...

  • 怀念我的老师-----邓如艾[散文欣赏]
  • 谨将此文献给敬爱的邓老师殉职二十五周年,愿他在冥冥之中永远安息. 曾几何时,岁月悠失,但有一种声音将萦绕我今生耳畔:有一种身影将铭刻我今生脑海:有一种思念将是我今生的眷恋.那就是我的小学老师----邓如艾.如今他已离我而去二十五年了,但对他潺潺流淌的记忆,犁铧般翻卷的思绪仿佛就在昨天-- 我的小学在 ...

  • 毕业的季节[散文欣赏]
  • 毕业的季节里诉说着离别的故事.不管你是幼儿园毕业,还是小学,中学,大学毕业,注定这将是一个结束与开始的连接.这将是一个注定有人哭有人笑的季节.夏天,一个炎热与清凉并存的季节,好是它,坏也是它. 有时候想想当初,该是很久了,穿越过岁月的道路,在那个还是个孩子的年纪里,也是在这个季节,校园里充满着欢愉, ...

  • 8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 8* 小桥流水人家 一.设计意图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悟:另外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的清新.流畅,积累语言.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 清明节感怀[散文欣赏]
  • 清明前夕,我亲历了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和东城区第一图书馆联合举办的怀念英烈的一场场诗歌朗诵会.像<烈士颂>.<勿忘英雄>.<寻找李大钊>.<追寻赵一曼>.<纪念碑>等.这一首首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怀念英烈们的诗歌朗诵,经北京天合朗诵团的老师们 ...

  • 七(下)期末文学常识复习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他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主要通过外貌.语言描写,刻画了乐观坚毅和对世界充满爱的外祖母形象,抒 ...

  • 远去的故乡[散文欣赏]
  • 远去的故乡 关于故乡,其实不愿太过于深究. 追究起来,大概就是一段年少的记忆. 年少的记忆,可以与家乡路边任何一朵摇曳的野花有关,可以与任何一只在老屋墙角晒太阳的蚂蚁有关,也可以与夏日梨树上恬噪的蝉鸣有关,当然,也与那热得趴在地上吐舌头的黄狗.那整日慵懒眯着眼睡觉的花猫有关-- 对于一个已经三十多岁 ...

  • 永远的父亲,永远的怀念[散文欣赏]
  • 永远的父亲 永远的怀念 离开荒冢.一路蹒跚的凄凉,还有风的呜咽.和长眠群山的父亲告别,泪雨纷飞在洒满小花的山道上.荆棘挽住了我的衣角,难言的别离在依依的诉说.有风的叮咛,有云的嘱托,有不舍,有牵挂,有担忧. 离开了群山,离开了父亲,离开了家.遥远的天涯有儿女牵盼的目光,有梦的地方,柴扉开处依然有你微 ...

  • 祭屈原,五月的怀念[散文欣赏]
  • 一条粽子, 一个传奇, 一部历史, 贯穿上下五千年. 把我遐想, 拉到汨罗江的岸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敲诈勒索. ---------------------- 我看到,一群鱼, 无情地撕碎一个诗人的文字. 漂流在的血, 染红了五月五的天空. 沉在河底的骨头, 成为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