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实质和效果_黑格尔悲剧理论述评

第6卷第4期2010年10月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f Shenyang Instit u te of Eng ineeri n g(Social Sc iences)

Vo l 16N o 14Oct . 2010

悲剧的实质和效果

) )) 黑格尔悲剧理论述评

杨振喜

(北华大学文学院, 吉林吉林132013)

摘 要: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悲剧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黑格尔首先指出悲剧是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 认为悲剧的本质是冲突, 造成冲突的根源不是罪行或偶然性的灾祸, 而是具有一定片面性的道德力量或伦理力量; 悲剧的效果不只是怜悯与恐惧, 在这两种情感之上, 还有更重要的/调解的感觉0, 这是悲剧通过揭示/永恒正义0(普遍意义的伦理力量) 所引起的一种令人欢愉和满足的感情。关键词:黑格尔; 悲剧的实质; 悲剧的效果; 冲突; 怜悯; 恐惧; 调解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9617(2010) 04-0528-03

生活, 不过这里指的不是不肯行动的虔诚, 也不是人类

胸中仿佛根据神旨的判别善恶的意识, 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利益和关系的积极参与和推进。真正的悲剧人物

[2]306-307

性格就要有这种优良品质。0

当这样的两种片面的道德力量相遇而又各自坚持片面的要求时, 结果就造成悲剧的冲突。因此, 悲剧的产生是由于两种互不相容的片面的道德力量(伦理力量) 的冲突。这两种互相冲突的道德力量就其本身而言, 每一种都是有道理的。但由于它们每一种都是片面而排他的, 每一种都想否定对方同样合理的要求。而悲剧冲突的解决, 就是要使代表片面性的道德力量人物遭到毁灭(或放弃自己排他的片面要求), 使真正的理想在和解中得以实现, 显示出/永恒正义0(普遍意义的伦理力量) 的胜利(使真正统一的伦理观念或伦理原则得以确立) 。

5安提戈涅6是最受黑格尔欣赏的一部戏剧, 因为这部戏剧最能体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这部戏剧的故事发生在英雄时代的忒拜。安提戈涅是俄底浦斯王的女儿, 剧中的女主人公。俄底浦斯自我流放后, 国家暂时由俄底浦斯的大舅子克瑞翁摄政。然而俄底浦斯两个儿子长大之后, 争夺王位, 自相残杀, 其中一位叫波吕涅克斯, 他背叛自己的城邦, 企图借助别的城邦的力量来夺取王位, 所以, 他就带领其它城邦的军队来攻打自己的城邦, 结果兄弟俩都同归于尽。最后, 克瑞翁就以舅父身份继承了王位, 他宣布借助外邦力量来争夺王位的波吕涅克斯为叛徒, 因而下令不准任何人埋葬他的尸体。而古希腊人有/入土为安0的观念。如果

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 对悲剧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理论家大有人在, 但是, 真正能与亚里士多德能相提并论的却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黑格尔。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布拉德雷指出, 黑格尔是在亚里士多德之后, 唯一的以既独创又深入的方式探讨悲剧的哲学家。黑格尔对悲剧理论的杰出贡献在于:他首先指出悲剧是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史上, 黑格尔对辩证法规律) ) )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达到了最深刻的认识。黑格尔主张,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因此, 没有矛盾就没有万物, 就没有世界。不仅如此, 在他看来, 矛盾还是发展的动力, 它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 事物只因为在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 所以它才能运动, 才具有趋向和活动。0用他的话来说, 也就是/矛盾引导前进0。可以说,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就是他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肯定和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在美学中的具体应用, 戏剧的特性就是描写矛盾冲突。

[1]

一、悲剧的实质) ) ) 冲突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以辩证的/冲突说0为基础

的。在黑格尔悲剧思想的影响下, 悲剧必须表现冲突成了欧美许多悲剧作家恪守的基本创作原则。黑格尔认为悲剧的本质是冲突, 造成冲突的根源不是罪行或偶然性的灾祸, 而是具有一定片面性的道德力量或伦理力量(伦理观念或社会道德观), 这包括:/首先是夫妻、父母、儿女、兄弟姊妹之间的亲属爱; 其次是国家政治生活, 公民的爱国心以及统治者的意志; 最后是宗教

收稿日期:2010-05-12

作者简介:杨振喜(1974-), 男, 山东潍坊人, 副教授, 硕士。

第4期

杨振喜:悲剧的实质和效果) ) ) 黑格尔悲剧理论述评#529 #

人死了, 尸体没有被掩埋, 那么他的灵魂就变成了孤魂野鬼, 永远不得安宁。因此, 不许掩埋尸体, 可以说是

一切惩罚中最严厉也是最可怕的惩罚。安提戈涅为了使哥哥波吕涅克斯的灵魂得到安宁, 就千方百计去掩埋哥哥的尸体, 于是安提戈涅与城邦统治者克瑞翁发生了冲突。安提戈涅被克瑞翁判处了死刑, 被关进石牢, 最后, 安提戈涅在石牢自杀而死, 而克瑞翁的儿子海蒙正是安提戈涅的未婚夫, 因为安提戈涅自杀了, 他也殉情而死。而海蒙的母亲听到海蒙自杀的消息之后也同样自杀而死。一夜之内, 新国王克瑞翁为了履行他的国法而妻死子亡, 剧情最后只剩下克瑞翁一人孤苦寂寞地空守着王位。

5安提戈涅6这出希腊悲剧是黑格尔印证其悲剧理论最得意的典型:冲突的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 城邦统治者克瑞翁出于维护城邦的利益, 不许他人掩埋安提戈涅哥哥的尸体, 这代表着一种国家法律(国法) 。但这种道理又是片面的, 克瑞翁本应尊重家庭骨肉关系的神圣性, 不应该发布违反骨肉亲情的禁令。这禁令违反了宗教和伦理家法, 这在古希腊人看来是极大的罪恶, 克瑞翁做了使人神共愤的事情。

而安提戈涅出于原始的家庭血缘法则(伦理家法), 她要掩埋她哥哥的尸体, 她也有她的道理。但安提戈涅的片面性在于她只顾及骨肉亲情, 而忽略了国家利益。简单的说, 安提戈涅所坚持的是/伦理家法0, 但却违反了/国法0。/她所崇拜的是阴间的神们, 是掌内在的情感、爱和骨肉之情的神们, 而不是阳间的神们, 不是掌自由自觉的民族和国家生活的神

[3]

们。0由于冲突的双方道理的各自的片面性, 从而导致了双方发生了无法调和的冲突, 造成了悲惨的结局。在黑格尔看来, 既然冲突的双方都各执一端, 陷于片面性, 那么, 唯有通过他们的毁灭才能否定他们各自的片面性, 使冲突得以解除, 从而体现出/永恒正义0(普遍意义的伦理力量) 的胜利。

一般所谓/悲剧结局0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灾难告终, 悲剧人物遭到毁灭, 例如5安提戈涅6; 另一种是悲剧人物放弃自己排他的片面要求, 避免了灾难, 实现和解, 例如埃斯库罗斯的悲剧5复仇女神6。5复仇女神6是三联剧5俄瑞斯忒斯6的第三部, 5俄瑞斯忒斯6取材于古希腊神话。5俄瑞斯忒斯6是古希腊悲剧中仅存的完整的三联剧。

5俄瑞斯忒斯6的第一部5阿伽门农6写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在远征特洛伊凯旋归来之后, 却被他的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及其姘夫埃吉斯托斯合谋杀死。, 海上逆风, 无法启航, 阿伽门农只好忍痛杀了自己的女儿伊菲格涅亚来祭献女猎神阿尔特弥斯, 以平息神怒, 获得顺风。克吕泰墨斯特拉杀死阿伽门农是为自己的女儿报仇; 埃吉斯托斯与她合谋则是因为阿伽门农的父亲阿特琉斯曾经杀害过他的两个哥哥。第二部5奠酒人6则又轮到克吕泰墨斯特拉自己亲生的儿子俄瑞斯忒斯为父亲阿伽门农复仇。俄端斯忒斯杀死了自己母亲的奸夫埃吉斯托斯之后, 又杀死了自己的生母克吕泰墨斯特拉。到了第三部5复仇女神6的时候, 克吕泰墨斯特拉的亡魂找到复仇女神, 请求她杀死自己的儿子俄瑞斯忒斯, 为自己报仇。俄瑞斯忒斯被复仇女神追逐, 由于太阳神阿波罗的指点, 俄瑞斯忒斯跑到雅典娜女神神庙求援。于是, 雅典娜与由12个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团一同来审理此案。复仇女神在法庭上控告俄瑞斯忒斯犯了杀母之罪, 要求将之处以极刑。但太阳神阿波罗却为之辩护, 说杀死克吕泰墨斯特拉本是众神之主宙斯的意思, 俄瑞斯忒斯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不可将之定罪。双方于是就杀夫罪与杀母罪孰轻孰重展开了大辩论。雅典娜命令陪审团裁决, 而陪审团内12人的投票结果刚好是6比6, 于是无法断案。此时, 身为庭长的雅典娜投了赦罪一票, 就赦免了俄瑞忒斯。最后, 复仇女神也得到保证永远受雅典人的崇拜, 也满意而归, 不再要求复仇, 两方面和平妥协了。

在黑格尔看来, 这里又是两种同样有道理、但又同样片面的伦理力量的冲突, 一方是俄瑞斯忒斯所代表的父子之间的神圣关系, 另一方则是复仇女神们所代表的母子之间的神圣关系。但最后结果既不是以俄瑞斯忒斯之死了结, 也不是以复仇女神的丢脸告终, 和解避免了灾难性结局。在这个剧里, 和解是由外在力量促成的, 它也可能由人物心灵中的内在变化来促成。例如5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6的结尾处, 悲剧主角放弃了自己的要求, 以自责来洗清自己的过错, 达到黑格尔所谓/内在的和解0。黑格尔说这是/他使自己身上从

[2]338

前的分裂达到和解, 净化了自己。0即/从伦理力量互相冲突和破坏中恢复到这些伦理力量的统一与和

[2]339

谐。0悲剧结局可以分为灾难和和解两种, 但在黑格尔看来, 这种区分其实并不重要。从他的观点看来, 即使是灾难性结尾, 只要证明/永恒正义0的正确, 也可以视为一种和解。其实, 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说与亚里士多德的/过失0说很接近, 因为两者都努力为世界的道德秩序辩解, 在总的倾向上都采取乐观的态度。

二、悲剧的效果) ) ) 怜悯、恐惧、调解

##530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德认为, 悲剧是/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惧而导致这些情

[4]19

绪的净化。0对于悲剧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 亚里士多德解释说:/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该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 恐惧是由这个遭受厄运的人

[4]37

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0这就是说, 怜悯是对剧中遭受不幸命运的人物的怜悯, 恐惧是观众对自身也可能遭受同样命运的恐惧。而悲剧之所以同时引起怜悯和恐惧, 是因为它讲述了一个与我们相似的人所遭受的不该遭受的厄运, 使我们在对悲剧人物表示怜悯的同时, 也对自身可能的处境产生联想性的恐惧之情。

黑格尔也认为悲剧能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 但黑格尔所说的/怜悯和恐惧0却有不同的含义。在黑格尔这儿, 这两种感情不再是一般人所说的怜悯和恐惧, 因为恐惧不是对简单的不幸和痛苦而言, 而是面对理念(普遍意义的伦理力量) 这一永恒而不可违抗的力量时的感情, 人如果反抗理念, 破坏它的和谐和平静, 就会遭到毁灭。怜悯也不是单单为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黑格尔认为怜悯有两种:/一种就是对于旁人的灾祸和苦痛的同情, 这是一种有限的消极的平凡感情。这种怜悯是小乡镇妇女们特别容易感觉到的。高尚伟大的人的同情和怜悯却不应采取这种方式。因为就只突出灾祸的空虚的消极方式, 其中就含有贬低受灾祸者的意味。另一种是真正的怜悯, 这就是对受灾祸者所持的伦理理由的同情。0也就是说, 真正的怜悯是对受难者道德品格的同情, 它的对象不是作为普通个人的悲剧人物, 而是作为伦理力量的化身的悲剧人物。但是, 黑格尔并不把怜悯和恐惧看成悲剧效果的全部成分。

[2]310-311

黑格尔认为, 悲剧所引起的不只是怜悯与恐惧, 在这两种情感之上, 还有更重要的/调解的感觉0, 而这是悲剧通过揭示/永恒正义0所引起的一种令人欢愉和满足的感情, 是一种悲剧快感。黑格尔认为的这种悲剧快感是由/调解的感觉0引起的, 这个看法不准确, 因为怜悯与恐惧同样也能引起悲剧快感。第一个给悲剧下定义的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悲剧是/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惧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0。悲剧作为戏剧艺术, 旨在给人以审美快感, 而其所反映的悲惨内容却激发了人的怜悯与恐惧。怜悯与恐惧是一种痛苦的情绪, 只有宣泄出来, 才能使心灵达到一种舒畅和松驰。这种舒畅和松弛的情绪就是悲剧的快感。可见悲剧快感是净化的结果。

三、结论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悲剧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黑格尔用/矛盾冲突0的观点去解释悲剧, 这是他悲剧理论的主要贡献所在。黑格尔第一个用辩证的对立统一观点去揭示悲剧的本质, 在这一点上, 他不但超越了亚里士多德, 而且也几乎影响了以后所有的对悲剧本质做出种种解释的人。参考文献

[1]黑格尔. 逻辑学:下册[M].杨一之,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6:221.

[2]黑格尔. 美学:第三卷(下册) [M].朱光潜, 译. 北京:商务

印书馆, 1976.

[3]黑格尔. 美学:第二卷[M].朱光潜,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6:204.

[4]亚里士多德. 诗学[M ].罗念生, 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62.

The essence and effect of trage dy ) ) ) Revie w on Hegel ' s theory of tragedy

YANG Zhen -xi

(Co llege o fC hinese Language and C ulture , Be ihua un iversit y , Jin lin J i n lin 132013, Ch ina )

Abst ract :H eg el c s t h eo ry o f tragedy is a m ilestone in the deve l o pm ent h isto ry o f the w est trag edy t h eo ry since A risto-t

le . H eg el first po ints o ut that trag edy is the best art to perfo r m the rules o f d i a lectics . H eg el th i n ks tha t the essence o f trag edy is conflic, t the roo t o f confli c t is no t the cri m e o r accidental scourge , but is a m ora l o r ethica l pow er w ith cer -tain one -sidedness ; t h e effect o f trag edy is no t j u stm ercy and fear , there are m ore i m portant /sense o f m ed i a ti o n 0on t h ese t w o feeling s , th is is a fee li n g o f joy and satisfacti o n caused by the tragedy to reveal the /eterna l justice 0(e t h ica l fo rce w it h un iversalm eani n g ).

K ey w ords :H ege; l essence of tragedy ; effect o f trag edy ; conflic; t m ercy ; fear ; m ediation

(责任编辑 伊人凤)

第6卷第4期2010年10月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f Shenyang Instit u te of Eng ineeri n g(Social Sc iences)

Vo l 16N o 14Oct . 2010

悲剧的实质和效果

) )) 黑格尔悲剧理论述评

杨振喜

(北华大学文学院, 吉林吉林132013)

摘 要: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悲剧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黑格尔首先指出悲剧是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 认为悲剧的本质是冲突, 造成冲突的根源不是罪行或偶然性的灾祸, 而是具有一定片面性的道德力量或伦理力量; 悲剧的效果不只是怜悯与恐惧, 在这两种情感之上, 还有更重要的/调解的感觉0, 这是悲剧通过揭示/永恒正义0(普遍意义的伦理力量) 所引起的一种令人欢愉和满足的感情。关键词:黑格尔; 悲剧的实质; 悲剧的效果; 冲突; 怜悯; 恐惧; 调解中图分类号:I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9617(2010) 04-0528-03

生活, 不过这里指的不是不肯行动的虔诚, 也不是人类

胸中仿佛根据神旨的判别善恶的意识, 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利益和关系的积极参与和推进。真正的悲剧人物

[2]306-307

性格就要有这种优良品质。0

当这样的两种片面的道德力量相遇而又各自坚持片面的要求时, 结果就造成悲剧的冲突。因此, 悲剧的产生是由于两种互不相容的片面的道德力量(伦理力量) 的冲突。这两种互相冲突的道德力量就其本身而言, 每一种都是有道理的。但由于它们每一种都是片面而排他的, 每一种都想否定对方同样合理的要求。而悲剧冲突的解决, 就是要使代表片面性的道德力量人物遭到毁灭(或放弃自己排他的片面要求), 使真正的理想在和解中得以实现, 显示出/永恒正义0(普遍意义的伦理力量) 的胜利(使真正统一的伦理观念或伦理原则得以确立) 。

5安提戈涅6是最受黑格尔欣赏的一部戏剧, 因为这部戏剧最能体现黑格尔的悲剧理论。这部戏剧的故事发生在英雄时代的忒拜。安提戈涅是俄底浦斯王的女儿, 剧中的女主人公。俄底浦斯自我流放后, 国家暂时由俄底浦斯的大舅子克瑞翁摄政。然而俄底浦斯两个儿子长大之后, 争夺王位, 自相残杀, 其中一位叫波吕涅克斯, 他背叛自己的城邦, 企图借助别的城邦的力量来夺取王位, 所以, 他就带领其它城邦的军队来攻打自己的城邦, 结果兄弟俩都同归于尽。最后, 克瑞翁就以舅父身份继承了王位, 他宣布借助外邦力量来争夺王位的波吕涅克斯为叛徒, 因而下令不准任何人埋葬他的尸体。而古希腊人有/入土为安0的观念。如果

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 对悲剧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理论家大有人在, 但是, 真正能与亚里士多德能相提并论的却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黑格尔。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布拉德雷指出, 黑格尔是在亚里士多德之后, 唯一的以既独创又深入的方式探讨悲剧的哲学家。黑格尔对悲剧理论的杰出贡献在于:他首先指出悲剧是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史上, 黑格尔对辩证法规律) ) )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达到了最深刻的认识。黑格尔主张,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因此, 没有矛盾就没有万物, 就没有世界。不仅如此, 在他看来, 矛盾还是发展的动力, 它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 事物只因为在本身之中包含着矛盾, 所以它才能运动, 才具有趋向和活动。0用他的话来说, 也就是/矛盾引导前进0。可以说,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就是他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肯定和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在美学中的具体应用, 戏剧的特性就是描写矛盾冲突。

[1]

一、悲剧的实质) ) ) 冲突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以辩证的/冲突说0为基础

的。在黑格尔悲剧思想的影响下, 悲剧必须表现冲突成了欧美许多悲剧作家恪守的基本创作原则。黑格尔认为悲剧的本质是冲突, 造成冲突的根源不是罪行或偶然性的灾祸, 而是具有一定片面性的道德力量或伦理力量(伦理观念或社会道德观), 这包括:/首先是夫妻、父母、儿女、兄弟姊妹之间的亲属爱; 其次是国家政治生活, 公民的爱国心以及统治者的意志; 最后是宗教

收稿日期:2010-05-12

作者简介:杨振喜(1974-), 男, 山东潍坊人, 副教授, 硕士。

第4期

杨振喜:悲剧的实质和效果) ) ) 黑格尔悲剧理论述评#529 #

人死了, 尸体没有被掩埋, 那么他的灵魂就变成了孤魂野鬼, 永远不得安宁。因此, 不许掩埋尸体, 可以说是

一切惩罚中最严厉也是最可怕的惩罚。安提戈涅为了使哥哥波吕涅克斯的灵魂得到安宁, 就千方百计去掩埋哥哥的尸体, 于是安提戈涅与城邦统治者克瑞翁发生了冲突。安提戈涅被克瑞翁判处了死刑, 被关进石牢, 最后, 安提戈涅在石牢自杀而死, 而克瑞翁的儿子海蒙正是安提戈涅的未婚夫, 因为安提戈涅自杀了, 他也殉情而死。而海蒙的母亲听到海蒙自杀的消息之后也同样自杀而死。一夜之内, 新国王克瑞翁为了履行他的国法而妻死子亡, 剧情最后只剩下克瑞翁一人孤苦寂寞地空守着王位。

5安提戈涅6这出希腊悲剧是黑格尔印证其悲剧理论最得意的典型:冲突的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 城邦统治者克瑞翁出于维护城邦的利益, 不许他人掩埋安提戈涅哥哥的尸体, 这代表着一种国家法律(国法) 。但这种道理又是片面的, 克瑞翁本应尊重家庭骨肉关系的神圣性, 不应该发布违反骨肉亲情的禁令。这禁令违反了宗教和伦理家法, 这在古希腊人看来是极大的罪恶, 克瑞翁做了使人神共愤的事情。

而安提戈涅出于原始的家庭血缘法则(伦理家法), 她要掩埋她哥哥的尸体, 她也有她的道理。但安提戈涅的片面性在于她只顾及骨肉亲情, 而忽略了国家利益。简单的说, 安提戈涅所坚持的是/伦理家法0, 但却违反了/国法0。/她所崇拜的是阴间的神们, 是掌内在的情感、爱和骨肉之情的神们, 而不是阳间的神们, 不是掌自由自觉的民族和国家生活的神

[3]

们。0由于冲突的双方道理的各自的片面性, 从而导致了双方发生了无法调和的冲突, 造成了悲惨的结局。在黑格尔看来, 既然冲突的双方都各执一端, 陷于片面性, 那么, 唯有通过他们的毁灭才能否定他们各自的片面性, 使冲突得以解除, 从而体现出/永恒正义0(普遍意义的伦理力量) 的胜利。

一般所谓/悲剧结局0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灾难告终, 悲剧人物遭到毁灭, 例如5安提戈涅6; 另一种是悲剧人物放弃自己排他的片面要求, 避免了灾难, 实现和解, 例如埃斯库罗斯的悲剧5复仇女神6。5复仇女神6是三联剧5俄瑞斯忒斯6的第三部, 5俄瑞斯忒斯6取材于古希腊神话。5俄瑞斯忒斯6是古希腊悲剧中仅存的完整的三联剧。

5俄瑞斯忒斯6的第一部5阿伽门农6写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在远征特洛伊凯旋归来之后, 却被他的妻子克吕泰墨斯特拉及其姘夫埃吉斯托斯合谋杀死。, 海上逆风, 无法启航, 阿伽门农只好忍痛杀了自己的女儿伊菲格涅亚来祭献女猎神阿尔特弥斯, 以平息神怒, 获得顺风。克吕泰墨斯特拉杀死阿伽门农是为自己的女儿报仇; 埃吉斯托斯与她合谋则是因为阿伽门农的父亲阿特琉斯曾经杀害过他的两个哥哥。第二部5奠酒人6则又轮到克吕泰墨斯特拉自己亲生的儿子俄瑞斯忒斯为父亲阿伽门农复仇。俄端斯忒斯杀死了自己母亲的奸夫埃吉斯托斯之后, 又杀死了自己的生母克吕泰墨斯特拉。到了第三部5复仇女神6的时候, 克吕泰墨斯特拉的亡魂找到复仇女神, 请求她杀死自己的儿子俄瑞斯忒斯, 为自己报仇。俄瑞斯忒斯被复仇女神追逐, 由于太阳神阿波罗的指点, 俄瑞斯忒斯跑到雅典娜女神神庙求援。于是, 雅典娜与由12个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团一同来审理此案。复仇女神在法庭上控告俄瑞斯忒斯犯了杀母之罪, 要求将之处以极刑。但太阳神阿波罗却为之辩护, 说杀死克吕泰墨斯特拉本是众神之主宙斯的意思, 俄瑞斯忒斯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不可将之定罪。双方于是就杀夫罪与杀母罪孰轻孰重展开了大辩论。雅典娜命令陪审团裁决, 而陪审团内12人的投票结果刚好是6比6, 于是无法断案。此时, 身为庭长的雅典娜投了赦罪一票, 就赦免了俄瑞忒斯。最后, 复仇女神也得到保证永远受雅典人的崇拜, 也满意而归, 不再要求复仇, 两方面和平妥协了。

在黑格尔看来, 这里又是两种同样有道理、但又同样片面的伦理力量的冲突, 一方是俄瑞斯忒斯所代表的父子之间的神圣关系, 另一方则是复仇女神们所代表的母子之间的神圣关系。但最后结果既不是以俄瑞斯忒斯之死了结, 也不是以复仇女神的丢脸告终, 和解避免了灾难性结局。在这个剧里, 和解是由外在力量促成的, 它也可能由人物心灵中的内在变化来促成。例如5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6的结尾处, 悲剧主角放弃了自己的要求, 以自责来洗清自己的过错, 达到黑格尔所谓/内在的和解0。黑格尔说这是/他使自己身上从

[2]338

前的分裂达到和解, 净化了自己。0即/从伦理力量互相冲突和破坏中恢复到这些伦理力量的统一与和

[2]339

谐。0悲剧结局可以分为灾难和和解两种, 但在黑格尔看来, 这种区分其实并不重要。从他的观点看来, 即使是灾难性结尾, 只要证明/永恒正义0的正确, 也可以视为一种和解。其实, 黑格尔的悲剧冲突说与亚里士多德的/过失0说很接近, 因为两者都努力为世界的道德秩序辩解, 在总的倾向上都采取乐观的态度。

二、悲剧的效果) ) ) 怜悯、恐惧、调解

##530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6卷

德认为, 悲剧是/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惧而导致这些情

[4]19

绪的净化。0对于悲剧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 亚里士多德解释说:/怜悯是由一个人遭受不该遭受的厄运而引起的, 恐惧是由这个遭受厄运的人

[4]37

与我们相似而引起的。0这就是说, 怜悯是对剧中遭受不幸命运的人物的怜悯, 恐惧是观众对自身也可能遭受同样命运的恐惧。而悲剧之所以同时引起怜悯和恐惧, 是因为它讲述了一个与我们相似的人所遭受的不该遭受的厄运, 使我们在对悲剧人物表示怜悯的同时, 也对自身可能的处境产生联想性的恐惧之情。

黑格尔也认为悲剧能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 但黑格尔所说的/怜悯和恐惧0却有不同的含义。在黑格尔这儿, 这两种感情不再是一般人所说的怜悯和恐惧, 因为恐惧不是对简单的不幸和痛苦而言, 而是面对理念(普遍意义的伦理力量) 这一永恒而不可违抗的力量时的感情, 人如果反抗理念, 破坏它的和谐和平静, 就会遭到毁灭。怜悯也不是单单为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黑格尔认为怜悯有两种:/一种就是对于旁人的灾祸和苦痛的同情, 这是一种有限的消极的平凡感情。这种怜悯是小乡镇妇女们特别容易感觉到的。高尚伟大的人的同情和怜悯却不应采取这种方式。因为就只突出灾祸的空虚的消极方式, 其中就含有贬低受灾祸者的意味。另一种是真正的怜悯, 这就是对受灾祸者所持的伦理理由的同情。0也就是说, 真正的怜悯是对受难者道德品格的同情, 它的对象不是作为普通个人的悲剧人物, 而是作为伦理力量的化身的悲剧人物。但是, 黑格尔并不把怜悯和恐惧看成悲剧效果的全部成分。

[2]310-311

黑格尔认为, 悲剧所引起的不只是怜悯与恐惧, 在这两种情感之上, 还有更重要的/调解的感觉0, 而这是悲剧通过揭示/永恒正义0所引起的一种令人欢愉和满足的感情, 是一种悲剧快感。黑格尔认为的这种悲剧快感是由/调解的感觉0引起的, 这个看法不准确, 因为怜悯与恐惧同样也能引起悲剧快感。第一个给悲剧下定义的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悲剧是/通过引起怜悯与恐惧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0。悲剧作为戏剧艺术, 旨在给人以审美快感, 而其所反映的悲惨内容却激发了人的怜悯与恐惧。怜悯与恐惧是一种痛苦的情绪, 只有宣泄出来, 才能使心灵达到一种舒畅和松驰。这种舒畅和松弛的情绪就是悲剧的快感。可见悲剧快感是净化的结果。

三、结论

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悲剧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黑格尔用/矛盾冲突0的观点去解释悲剧, 这是他悲剧理论的主要贡献所在。黑格尔第一个用辩证的对立统一观点去揭示悲剧的本质, 在这一点上, 他不但超越了亚里士多德, 而且也几乎影响了以后所有的对悲剧本质做出种种解释的人。参考文献

[1]黑格尔. 逻辑学:下册[M].杨一之,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6:221.

[2]黑格尔. 美学:第三卷(下册) [M].朱光潜, 译. 北京:商务

印书馆, 1976.

[3]黑格尔. 美学:第二卷[M].朱光潜,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6:204.

[4]亚里士多德. 诗学[M ].罗念生, 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62.

The essence and effect of trage dy ) ) ) Revie w on Hegel ' s theory of tragedy

YANG Zhen -xi

(Co llege o fC hinese Language and C ulture , Be ihua un iversit y , Jin lin J i n lin 132013, Ch ina )

Abst ract :H eg el c s t h eo ry o f tragedy is a m ilestone in the deve l o pm ent h isto ry o f the w est trag edy t h eo ry since A risto-t

le . H eg el first po ints o ut that trag edy is the best art to perfo r m the rules o f d i a lectics . H eg el th i n ks tha t the essence o f trag edy is conflic, t the roo t o f confli c t is no t the cri m e o r accidental scourge , but is a m ora l o r ethica l pow er w ith cer -tain one -sidedness ; t h e effect o f trag edy is no t j u stm ercy and fear , there are m ore i m portant /sense o f m ed i a ti o n 0on t h ese t w o feeling s , th is is a fee li n g o f joy and satisfacti o n caused by the tragedy to reveal the /eterna l justice 0(e t h ica l fo rce w it h un iversalm eani n g ).

K ey w ords :H ege; l essence of tragedy ; effect o f trag edy ; conflic; t m ercy ; fear ; m ediation

(责任编辑 伊人凤)


相关内容

  • 读悲剧心理学有感
  • 现代文学中的悲剧的净化 --读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是我国较早的一部研究现代戏剧美学的专著.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悲剧快感的审美本质及其特性问题.他运用西方现代美学的知识与观念,广泛考察了从亚里斯多德到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欧洲各种关于悲剧快感的理论 ,批驳了违背 ...

  • 中文系论文选题
  • 2008级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中国古代神话> 1.中国神话的演变和发展 2.中国神话的历史化研究 3.神话和仙话的比较研究 4.<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5.中国神话的审美特征 6.楚辞神话研究 <诗经今注> 1.论<诗经>所反映的上古社会风俗 2. ...

  • 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来源之比较
  • 黑格尔与叔本华悲剧理论 来源之比较 刘萍 内容提要 黑格尔和叔本华是西方悲剧范畴的重要阐释者,长期以来学界过于强调二者悲剧理论的差异和对峙,以至在认识上造成一定的偏颇.本文则主要从理论来源的角度,对黑格尔和叔本华的悲剧观展开比较研究,在考察其相异性的同时,力求深入挖掘二者不容忽视的相通性. 关键词 ...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滁州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说明: 1.所列选题是参考兄弟本科院校和本系老师建议的选题,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 3.所列每个选题同届学生不能超过两个人共选,且具体题目或论述角度应有所差异: 4.每届毕业生选 ...

  •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论文论文选题
  • 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文艺学.美学 编号 论文题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 ...

  • 美学试题库
  • 对于"关系",狄德罗做出了三种解释,每一种关系对应于不同类型的美:其一,孤立事物 的内在结构<美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美:美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是指优美,即一种完整.单纯.和谐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广义的"美&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15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8年04月20日 08:17:10 作者: xixibaobei_cici 一,现代汉语 1,论熟语词 2,论某类词的修辞作用(如代词,量词等) 3,各种语法图解的比较研究 4,书评(评论某一语言学著作或某一语言学家的系列论著) 5,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 ...

  • 美学原理论文
  •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美.悲剧是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他经常表现为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具有强大的实际力量的旧势力对新生力量暂时的压倒,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失败和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在严重的实践斗争 ...

  • 西方哲学史试题精选
  • 西方哲学史试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10×4=40分) 1.德性即知识 2.波菲利问题 3.存在就是感知 4.主奴关系 二.简答题(25×2=50分) 1.简述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及在哲学史上 的意义. 2.试述启蒙运动及其影响,并列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30×2=60分) 1.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