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意识的培养须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_兼与何成刚_沈为慧二位老师商榷

异响争鸣

和平意识的培养

须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兼与何成刚、沈为慧二位老师商榷

□郭秀平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北京

100078)

何成刚、沈为慧二位老师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5期发表的题为《抗日战争史教学应一文中,列举了三则二战中注重和平意识的培养》

“热爱和平”的真实故事:二战中一个叫史密斯的英军少尉在战场上杀死了一名德军少尉,战后英军少尉找到被杀死的德军少尉的妻子汉娜,并与其结为夫妻;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武汉空战中国飞行员陈怀民驾机撞毁日机后,烈士的妹妹陈难与死去的日本飞行员妻子美慧子的通信;聂荣臻元帅救助两个日本孤女。作者认为,“抗日战争史教学不能成为传播‘仇恨’的教育,应将和平观念渗透到抗日战争史教

[1]。理由是,初、高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

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和环节,也是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我们要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与逻辑统一原则的内涵,正确地处理历史和逻辑的辩证关系,在历史教学中自觉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历史的东西从内容上看具有生动性、多样性、丰富性的特点,既有现象也有本质,既有个别也有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一般,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来看也不是直线前进、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无数的细节和非本质的偶然因素。如果企图把历史的一切的现象、具体细节和偶然因素以及迂回曲折的过程都在思维中予以反映和描述,那么历史思维的思路会不断被打乱,就不能真正反映历史发展的逻辑和规律。只有抛弃表面的、外在的、杂乱的、偶然的东西,才本质的东西,才能揭示历能抓住历史发展的主流、

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基本线索,才能反映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性,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以达成历史课“深入地了解程标准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基本规律”“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应[D ]

[6]李冬梅.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8):21-23.

[7]吴世雄.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迪[J ].外语教学,1996(4):35-39.

[8]SOUSADA.Howthebrainlearns[M ].CA:CorwinPressInc,2001.

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2012年第10期

中历史课程标准都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的观念。爱和平”

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抗日战争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却应该慎重。笔者认为,何、沈二位老师提供的二战中“热爱和平”的史料不宜用于抗日战争史教学,否则就违背了历史教学中应坚持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

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必须遵209-212.

[3]COLLINSAM,LOFTUSEF.Aspread-ing-activationtheoryofsemanticprocessing[J ].Psy-chologicalReview,1975,82(6):407-428.

[4]章柏成.激活扩散模型与英语词汇教学[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2):6.

[5]应真箭.二语词汇学习软件中的词聚合效

41

异响争鸣

[2]

展的基本脉络”。

这些都是真实的史料,但作者却据促议和的情节。

此得出了一个奇怪的结论,即“相对纯粹地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深思熟虑和深谋远虑的,既不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官僚,也不是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党,反而是较为自觉地站在第三方立场上

[3]

赵凤昌、程德全等立宪派人士”。发挥作用的张謇、

在历史教学中,即使我们选用的史料全部是原始的、真实的,也做到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但如果忽视了历史逻辑的发展,违背了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不仅难以揭示历史的真相,反而会使学生所以,在历曲解历史,以致历史教学无效甚至负效。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课时极为有限的中学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首先必须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阶段、背景、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历史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搞清楚历史发展的逻辑,在此基础上,再选取典型的符合历史逻辑发展的史料用于历史教学。即根据历史逻辑的发展选取史料,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为此,笔者觉得应该注重以下三点。

一要正确地处理历史细节和历史大势的关系,从社会基本矛盾制约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历史主主线和主流出发选择史料。体、

历史教学所用史料,不能选取细枝末节的支流史实,而要选取反映历史大势的主流史实,即体现例如,近年来不断有人在否历史逻辑发展的史实。

定太平天国运动,听上去似乎也有理有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但这些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都不是从历史大势出发,不是从当时所处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出发,不是从当时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出发,而是从历史的细枝末节出发,眼睛专盯洪秀全等人的文化水平和某些不良的个人品质。选取这些历史细枝末节作为教学史料,必然会一叶障目,掩盖了历史的真相,抓不住矛盾焦点,体现不出历史发展的大势和历史逻辑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

社会基本矛盾制约的社会性质出发,从历史主体、主线和主流出发选择史料,按逻辑发展来构建认识历史、解释历史的框架,摒弃非本质历史细枝末节。

二要正确地处理支配性史实和非支配性史实的关系,从由矛盾主要方面和力量对比决定的支配性史实中选取史料。

最近,有学者撰文举证了一些辛亥革命时期立宪派人士赵凤昌等如何为辛亥革命出力的史实: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曾假赵凤昌的寓所作为开会地点;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风雨飘摇,南北(即革命党人和袁世凯)议和,赵凤昌又提供其家作为开会地点,等等。文章尽叙赵凤昌等人在两派之间斡旋、力

42

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2012年第10期

文章新举关于立宪派的活动的史料是真实的,但由所于没有从历史逻辑出发,得出结论却是错误的。以,在历史教学中,选取史料一定要到支配性的史实中去选取,以免违反历史逻辑,使历史教学走入歧途。

三要正确地处理历史人物和历史命运的关系,选取由社会关系、阶级关系支配的重大历史人物顺应历史潮流的史实作为教学史料,生动展示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和历史逻辑。

历史人物的主观因素,包括主观意志、性格特点等会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只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动机”,才能使历史人物熠熠生辉;这个历史的“客观动机”,就相反,则必以悲剧告终。“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是恩格斯说过的,能够以及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又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

[4]动机”。所以,我们在介绍历史人物时,应注意选取

历史人物的符合历史规律即符合历史逻辑的史料例如,我们讲洋务运动,就应选取李鸿来说明问题。

章、左宗堂、张之洞等历史人物的史实作为教学史料,因为在洋务运动时期,这些历史人物的活动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体现历史规律和历史逻辑的。而讲维新变法时应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历史人物的史实作为教学用史料,而不应该再选择李左宗棠、张之洞等历史人物,因为他们在维新鸿章、

变法时期的历史活动已经违背了历史潮流,不符合历史规律和历史逻辑。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时刻。在生死存亡之际,每一个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中国人都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一心,奋起抗争,共同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中国。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和主流,国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是该阶段的支配性史实,进行抗日战争史教学应从这方面选取史料。何、沈二位老师提供的抗日战争时期“热爱和平”的两则史

备课参考

说课的要素和流程

———以“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为例

□唐琴

(吴江市高级中学,江苏吴江215200)

说课,以其重在体现说课的要素及过程的流畅,让别人听明白某课应该怎样上、为什么这样上、这样上可能会遭遇的问题和产生的效果,日益成为说课者向评委和同行阐述自己教学设想及其依据、体现自身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方式,越教研部门以及学校的关注,成为招来越受到行政、

师、考核、比赛、展示的重要形式。笔者担任过多届说课考核和比赛的评委,发现不少教师只会上课、不会说课,常常是简单地把上课的45分钟内容浓缩为15分钟,照搬要点、简述过程,并未凸显说课的特定含义……现在市面上关于如何说课的辅导用书很多,但大多理论性过强而操作性欠缺,以致料,只是发生在当时的偶然的个别现象,并不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历史发展的主线和主流,无法体现当时历史逻辑的发展,显然不适合运用于抗日战争史的教学。

在日寇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的苦难时刻,中国人民拥有反日、仇日的情绪是必然的,是符合历史逻辑的,是爱国的表现。同理,“许多学生因抗日

[1]

战争史的学习而产生反日、仇日的情绪”,也是正

如何说课成了困扰青年教师的难题之一。

本文以笔者曾作现场示范、反响较好的公开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的说课为例,谈谈说课应如何体现其要素和流程。

一、关于内容编排和课题设计1.说内容编排

“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公开课中的冷门选题。

按教材体例,本单元由“文学的繁荣”“美术的和《音乐和影视艺术》三课构成,每课均按时辉煌”

“历史是文化的镜子,失去了历史的依序线索展开。

学中主张加强对学生进行和平教育,“应将和平观念渗透到抗日战争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主张,违背了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是错标中”

在历史教学引用史料时,我们必须坚持历史误的。

与逻辑统一的原则,努力克服把历史与逻辑割裂开

◢□来的错误倾向,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成刚,沈为慧.抗日战争史教学应注重和平意识的培养[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2003:4.史课程标准(实验)[S ]

.随笔,[3]张耀杰.辛亥建国的上海往事[J ]2010(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5

[5]秦立海.陈嘉庚的一封抗日电报[J ].文史博览,2010(11).

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2012年第10期

沈二位老师的担心没有必常的,无可厚非的,何、要。相反,如果学习了抗日战争史,学生没有产生反日、仇日情绪,倒是令人担心的。

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如果主张对日和平无疑是助纣为虐,所以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发出了

[5]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怒吼。的确,以汪

精卫为代表的一小部分人不顾民族利益,极力主张“和平”,大肆宣扬“和平救国”,最终成为了中对日

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总之,脱离当时的历史逻辑,在抗日战争史教

43

异响争鸣

和平意识的培养

须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兼与何成刚、沈为慧二位老师商榷

□郭秀平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北京

100078)

何成刚、沈为慧二位老师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5期发表的题为《抗日战争史教学应一文中,列举了三则二战中注重和平意识的培养》

“热爱和平”的真实故事:二战中一个叫史密斯的英军少尉在战场上杀死了一名德军少尉,战后英军少尉找到被杀死的德军少尉的妻子汉娜,并与其结为夫妻;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武汉空战中国飞行员陈怀民驾机撞毁日机后,烈士的妹妹陈难与死去的日本飞行员妻子美慧子的通信;聂荣臻元帅救助两个日本孤女。作者认为,“抗日战争史教学不能成为传播‘仇恨’的教育,应将和平观念渗透到抗日战争史教

[1]。理由是,初、高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

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和环节,也是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我们要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与逻辑统一原则的内涵,正确地处理历史和逻辑的辩证关系,在历史教学中自觉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历史的东西从内容上看具有生动性、多样性、丰富性的特点,既有现象也有本质,既有个别也有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一般,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来看也不是直线前进、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无数的细节和非本质的偶然因素。如果企图把历史的一切的现象、具体细节和偶然因素以及迂回曲折的过程都在思维中予以反映和描述,那么历史思维的思路会不断被打乱,就不能真正反映历史发展的逻辑和规律。只有抛弃表面的、外在的、杂乱的、偶然的东西,才本质的东西,才能揭示历能抓住历史发展的主流、

史发展的总趋势和基本线索,才能反映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性,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以达成历史课“深入地了解程标准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基本规律”“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应[D ]

[6]李冬梅.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8):21-23.

[7]吴世雄.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迪[J ].外语教学,1996(4):35-39.

[8]SOUSADA.Howthebrainlearns[M ].CA:CorwinPressInc,2001.

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2012年第10期

中历史课程标准都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的观念。爱和平”

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抗日战争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却应该慎重。笔者认为,何、沈二位老师提供的二战中“热爱和平”的史料不宜用于抗日战争史教学,否则就违背了历史教学中应坚持的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

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历史教学必须遵209-212.

[3]COLLINSAM,LOFTUSEF.Aspread-ing-activationtheoryofsemanticprocessing[J ].Psy-chologicalReview,1975,82(6):407-428.

[4]章柏成.激活扩散模型与英语词汇教学[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2):6.

[5]应真箭.二语词汇学习软件中的词聚合效

41

异响争鸣

[2]

展的基本脉络”。

这些都是真实的史料,但作者却据促议和的情节。

此得出了一个奇怪的结论,即“相对纯粹地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深思熟虑和深谋远虑的,既不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官僚,也不是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党,反而是较为自觉地站在第三方立场上

[3]

赵凤昌、程德全等立宪派人士”。发挥作用的张謇、

在历史教学中,即使我们选用的史料全部是原始的、真实的,也做到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但如果忽视了历史逻辑的发展,违背了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不仅难以揭示历史的真相,反而会使学生所以,在历曲解历史,以致历史教学无效甚至负效。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课时极为有限的中学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首先必须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阶段、背景、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历史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搞清楚历史发展的逻辑,在此基础上,再选取典型的符合历史逻辑发展的史料用于历史教学。即根据历史逻辑的发展选取史料,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为此,笔者觉得应该注重以下三点。

一要正确地处理历史细节和历史大势的关系,从社会基本矛盾制约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历史主主线和主流出发选择史料。体、

历史教学所用史料,不能选取细枝末节的支流史实,而要选取反映历史大势的主流史实,即体现例如,近年来不断有人在否历史逻辑发展的史实。

定太平天国运动,听上去似乎也有理有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但这些否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都不是从历史大势出发,不是从当时所处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出发,不是从当时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出发,而是从历史的细枝末节出发,眼睛专盯洪秀全等人的文化水平和某些不良的个人品质。选取这些历史细枝末节作为教学史料,必然会一叶障目,掩盖了历史的真相,抓不住矛盾焦点,体现不出历史发展的大势和历史逻辑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

社会基本矛盾制约的社会性质出发,从历史主体、主线和主流出发选择史料,按逻辑发展来构建认识历史、解释历史的框架,摒弃非本质历史细枝末节。

二要正确地处理支配性史实和非支配性史实的关系,从由矛盾主要方面和力量对比决定的支配性史实中选取史料。

最近,有学者撰文举证了一些辛亥革命时期立宪派人士赵凤昌等如何为辛亥革命出力的史实: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曾假赵凤昌的寓所作为开会地点;武昌起义后,清政府风雨飘摇,南北(即革命党人和袁世凯)议和,赵凤昌又提供其家作为开会地点,等等。文章尽叙赵凤昌等人在两派之间斡旋、力

42

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2012年第10期

文章新举关于立宪派的活动的史料是真实的,但由所于没有从历史逻辑出发,得出结论却是错误的。以,在历史教学中,选取史料一定要到支配性的史实中去选取,以免违反历史逻辑,使历史教学走入歧途。

三要正确地处理历史人物和历史命运的关系,选取由社会关系、阶级关系支配的重大历史人物顺应历史潮流的史实作为教学史料,生动展示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和历史逻辑。

历史人物的主观因素,包括主观意志、性格特点等会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但只有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动机”,才能使历史人物熠熠生辉;这个历史的“客观动机”,就相反,则必以悲剧告终。“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是恩格斯说过的,能够以及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又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

[4]动机”。所以,我们在介绍历史人物时,应注意选取

历史人物的符合历史规律即符合历史逻辑的史料例如,我们讲洋务运动,就应选取李鸿来说明问题。

章、左宗堂、张之洞等历史人物的史实作为教学史料,因为在洋务运动时期,这些历史人物的活动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体现历史规律和历史逻辑的。而讲维新变法时应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历史人物的史实作为教学用史料,而不应该再选择李左宗棠、张之洞等历史人物,因为他们在维新鸿章、

变法时期的历史活动已经违背了历史潮流,不符合历史规律和历史逻辑。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时刻。在生死存亡之际,每一个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中国人都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一心,奋起抗争,共同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中国。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和主流,国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是该阶段的支配性史实,进行抗日战争史教学应从这方面选取史料。何、沈二位老师提供的抗日战争时期“热爱和平”的两则史

备课参考

说课的要素和流程

———以“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为例

□唐琴

(吴江市高级中学,江苏吴江215200)

说课,以其重在体现说课的要素及过程的流畅,让别人听明白某课应该怎样上、为什么这样上、这样上可能会遭遇的问题和产生的效果,日益成为说课者向评委和同行阐述自己教学设想及其依据、体现自身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方式,越教研部门以及学校的关注,成为招来越受到行政、

师、考核、比赛、展示的重要形式。笔者担任过多届说课考核和比赛的评委,发现不少教师只会上课、不会说课,常常是简单地把上课的45分钟内容浓缩为15分钟,照搬要点、简述过程,并未凸显说课的特定含义……现在市面上关于如何说课的辅导用书很多,但大多理论性过强而操作性欠缺,以致料,只是发生在当时的偶然的个别现象,并不能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历史发展的主线和主流,无法体现当时历史逻辑的发展,显然不适合运用于抗日战争史的教学。

在日寇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的苦难时刻,中国人民拥有反日、仇日的情绪是必然的,是符合历史逻辑的,是爱国的表现。同理,“许多学生因抗日

[1]

战争史的学习而产生反日、仇日的情绪”,也是正

如何说课成了困扰青年教师的难题之一。

本文以笔者曾作现场示范、反响较好的公开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的说课为例,谈谈说课应如何体现其要素和流程。

一、关于内容编排和课题设计1.说内容编排

“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公开课中的冷门选题。

按教材体例,本单元由“文学的繁荣”“美术的和《音乐和影视艺术》三课构成,每课均按时辉煌”

“历史是文化的镜子,失去了历史的依序线索展开。

学中主张加强对学生进行和平教育,“应将和平观念渗透到抗日战争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主张,违背了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是错标中”

在历史教学引用史料时,我们必须坚持历史误的。

与逻辑统一的原则,努力克服把历史与逻辑割裂开

◢□来的错误倾向,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成刚,沈为慧.抗日战争史教学应注重和平意识的培养[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2003:4.史课程标准(实验)[S ]

.随笔,[3]张耀杰.辛亥建国的上海往事[J ]2010(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5

[5]秦立海.陈嘉庚的一封抗日电报[J ].文史博览,2010(11).

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2012年第10期

沈二位老师的担心没有必常的,无可厚非的,何、要。相反,如果学习了抗日战争史,学生没有产生反日、仇日情绪,倒是令人担心的。

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如果主张对日和平无疑是助纣为虐,所以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发出了

[5]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怒吼。的确,以汪

精卫为代表的一小部分人不顾民族利益,极力主张“和平”,大肆宣扬“和平救国”,最终成为了中对日

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总之,脱离当时的历史逻辑,在抗日战争史教

43


相关内容

  • 学习"四个三"心得体会---李成刚
  • 学习"四个三"心得体会 李成刚 自去年以来,以"感恩制度.感激组织.感谢同志,珍惜行业.珍惜岗位.珍惜待遇,追求信念.追求实干.追求业绩,提升自身素质.提升工作水平.提升精神情趣"为主题的"三感三珍.三追三提"活动,正在烟草行业轰轰烈烈地开 ...

  •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一
  • 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一 一.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 教 ...

  • 大学军事理论心得体会
  • 心得一:大学军事理论心得体会 自从进入大学以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军事理论教育课程,而我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提高,汗水与欢笑.感动与深思.激动与忧虑以及一股不可遏制的爱国激情冲击着我的心,使我受益匪浅.在短暂而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我第一次与祖国母亲贴得那么近,由衷地体会到对她的爱,深切地感受到她的脉动 ...

  • 关于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再探讨
  • 收稿日期:2013-07-12 作者简介:杨兴林,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室兼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教授,法学博士.(北京/100192) 摘 要:教授治学是教授本质内涵的合理延伸,教授治校超越了教授本质规定的结论建立在思维逻辑与事实逻辑统一的基础之上.民主管理是大学师生员工共同的民主管理,教授治校不 ...

  • 中国梦科学内涵的三个层次
  • 中国梦科学内涵的三个层次 作者:张志勇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2期 摘 要: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其基本内涵,将国家.民族.个人相结合,赋予不同层次的内涵和追求,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 ...

  • 一国两制等题
  • 一国两制台湾问题的发展史与趋势 虽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最佳道路和模式,但不可否认,以"一国两制"作为实现两岸完全统一的终局模式在台湾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并不高,"一国两制"在台湾遭遇瓶颈,因此,我们应进一步 ...

  •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两种视角_与俞吾金先生商榷
  • <探索>2008年第4期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两种视角 ---与俞吾金先生商榷 黄斌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重庆沙坪坝400030) 摘 要:恩格斯并未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 俞吾金对恩格斯的批评是不公允的.观察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有两个视角:一种是本体论的视角, 是以思维与存在的 ...

  •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
  • 近日来,围绕着求是网刊发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和袁贵仁同志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所引起的广泛讨论,意义重大.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仅影响中国未来高等学校的发展方向,更是关系中国前途和未来的大事 ...

  •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
  • 篇一:为什么要爱国 为什 么要爱国? 一说到爱国,我们 就会想起激情澎湃的奋斗,烈火不动的忠魂,伟大的气魄,敢于牺牲的精神.这也是应当有 的反映,我们从小到大都受着爱国主义教育,认为爱国是理所应当,痛恨那些投靠敌人的叛 徒,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思想不断接受新的文化.新的想法,我们的思想在现实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