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孔子谁更强?

老子和孔子都是先秦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早在1700年前,晋朝学者葛洪就指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从春秋战国一直到西汉初年的百家争鸣时代,在我国学术和意识形态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黄老道家学说。但从西汉武帝刘彻时起,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从此孔孟儒家思想在我国两千余年历史上一直占据着官方领导地位,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又被尊为历代文官祖,历代帝王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似乎孔子更加的强一些,影响更加大些,然而当我熟读老子《道德经》后,思想发生了变化。

先秦时期群雄争霸,民不聊生,于是才出现了先秦诸子百家,大家都想用自己的思想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除了老子以外的思想家们,都是从“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比如孔子的用”仁“治国,法家的用”法“治国,墨家的用”苦“治国,这些思想划一下类别,基本属于”有为“的角度。大家都想做事情,四处周游,四处布道讲课,更有厉害的,就直接身居国家要职,直接施展伟大的抱负。

基本上所有人都应该明白,如果地球只有和太阳间的吸引力而没有离心力的话,地球早就毁灭了;如果人类只有生而没有死,人类恐怕早因人口众多饥饿而灭绝;如果股市只有升而没有跌,那所有的人都会投身股市,社会终将会崩溃。同理,如果一个社会的人都想着如何去做,如何去”有为“,那么恐怖的结局也许就不远了。

在那个人人都想着如何施展抱负的年代,老子独树一帜的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真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道德经》的很多地方因为宣传”无为“的思想而受到了后代学者的批判,认为有历史的局限性。在这点上,我认为后代学者没有体会到老子的良苦用心。老子是一个真正读懂《易经》的思想家,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他在《道德经》的第一篇就写出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话,点明了书中主旨。老子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面组成,不论是阴还是阳都是对同一个事物正确反映,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所以我们不但要对阳的方面研究,也要对阴的方面研究,做事情要不要偏颇,要努力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这才是处事的正确之道。

看来老子的想法不是那么的偏颇的,可是他的著作《道德经》为何在后文就大大偏向于”无为“了呢?他为何要追求”无为而治“呢?孔子当年找老子请教求学,老子劝他不要有欲望,劝他一切顺其自然。孔子不往心里去,偏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这个倔劲使孔子成了万世师表,可以老子却高兴得不得了。为什么呢?老子深深明白,所有人都去”做“是不行的,这就是物极必反,阳极必衰的道理啊!这里总要有个人拉拉后腿,既然大家都去当”阳“角,大家的境界都达不到去当这个”阴“的角色,那么老子只好以伟大的,不被世人理解的精神去做了,这实际就是一种甘当幕后的牺牲精神。

老子就是这种看事情看得最清楚的人,这种人表面不争功名,牺牲自己以求得大局的”平衡“,真是神仙的境界。他终于借孔子之手,借儒家思想很好的治理了天下。怪不得孔子周游列国18年后回到了家乡鲁国,这时候的他才领会了老子的真正伟大,孔子宣布决不参政,专心传道,有人统计,《论语》中,出现“道”字有100余次,如“朝闻道,夕死可矣”等,足见老子对孔子的影响。

看来孔子老年时期,明白了”无为“,更明白了老子才是品行和修为最高尚的人,称老子一声师傅不为过!

”两者(阴阳)同出,异名同谓“,理解容易,以身践行难!

老子和孔子都是先秦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早在1700年前,晋朝学者葛洪就指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从春秋战国一直到西汉初年的百家争鸣时代,在我国学术和意识形态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黄老道家学说。但从西汉武帝刘彻时起,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从此孔孟儒家思想在我国两千余年历史上一直占据着官方领导地位,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又被尊为历代文官祖,历代帝王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似乎孔子更加的强一些,影响更加大些,然而当我熟读老子《道德经》后,思想发生了变化。

先秦时期群雄争霸,民不聊生,于是才出现了先秦诸子百家,大家都想用自己的思想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除了老子以外的思想家们,都是从“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比如孔子的用”仁“治国,法家的用”法“治国,墨家的用”苦“治国,这些思想划一下类别,基本属于”有为“的角度。大家都想做事情,四处周游,四处布道讲课,更有厉害的,就直接身居国家要职,直接施展伟大的抱负。

基本上所有人都应该明白,如果地球只有和太阳间的吸引力而没有离心力的话,地球早就毁灭了;如果人类只有生而没有死,人类恐怕早因人口众多饥饿而灭绝;如果股市只有升而没有跌,那所有的人都会投身股市,社会终将会崩溃。同理,如果一个社会的人都想着如何去做,如何去”有为“,那么恐怖的结局也许就不远了。

在那个人人都想着如何施展抱负的年代,老子独树一帜的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真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道德经》的很多地方因为宣传”无为“的思想而受到了后代学者的批判,认为有历史的局限性。在这点上,我认为后代学者没有体会到老子的良苦用心。老子是一个真正读懂《易经》的思想家,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他在《道德经》的第一篇就写出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话,点明了书中主旨。老子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面组成,不论是阴还是阳都是对同一个事物正确反映,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所以我们不但要对阳的方面研究,也要对阴的方面研究,做事情要不要偏颇,要努力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这才是处事的正确之道。

看来老子的想法不是那么的偏颇的,可是他的著作《道德经》为何在后文就大大偏向于”无为“了呢?他为何要追求”无为而治“呢?孔子当年找老子请教求学,老子劝他不要有欲望,劝他一切顺其自然。孔子不往心里去,偏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然这个倔劲使孔子成了万世师表,可以老子却高兴得不得了。为什么呢?老子深深明白,所有人都去”做“是不行的,这就是物极必反,阳极必衰的道理啊!这里总要有个人拉拉后腿,既然大家都去当”阳“角,大家的境界都达不到去当这个”阴“的角色,那么老子只好以伟大的,不被世人理解的精神去做了,这实际就是一种甘当幕后的牺牲精神。

老子就是这种看事情看得最清楚的人,这种人表面不争功名,牺牲自己以求得大局的”平衡“,真是神仙的境界。他终于借孔子之手,借儒家思想很好的治理了天下。怪不得孔子周游列国18年后回到了家乡鲁国,这时候的他才领会了老子的真正伟大,孔子宣布决不参政,专心传道,有人统计,《论语》中,出现“道”字有100余次,如“朝闻道,夕死可矣”等,足见老子对孔子的影响。

看来孔子老年时期,明白了”无为“,更明白了老子才是品行和修为最高尚的人,称老子一声师傅不为过!

”两者(阴阳)同出,异名同谓“,理解容易,以身践行难!


相关内容

  • 孔子与老子的关系
  • 孔子与老子的关系 保定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牛素娴 孔子和老子,一儒家一道家,我国两大文化体系的创始人,对我们华夏民族精神文化影响可谓深远,可以说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同时受到孔子和老子学说的影响.一般认为,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文化,实际上也就是孔子和老子学说思想互补的文化,如果说孔子的学说为阳,那么,老 ...

  • 屈原与孔子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12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Dec,2007 各 师 成 心,其 异 如 面 -屈原与孔子.老子文化心理之比较 毛 庆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四川 成 ...

  • 第1课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 ...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 林小静 本专题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其中,本课的课标要求为: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 ...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2
  •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 ...

  • 17孔子拜师说课稿
  • 孔 子 拜 师3170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 子 拜 师>,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 ...

  • 孔子拜师[1]
  • 让语文课堂充满传统文化气息 --<孔子拜师>教学案例及分析 龙山小学 周桂东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 中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本组课文主要围绕以"中华 ...

  • 诸子的那些瞬间
  • 诸子的那些瞬间 发布时间:2015-11-27 05:1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鲍鹏山 老子 庄子 导读 孔子 推开历史的窗户,中国的一个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天佑中华,诸子并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使我们民族的思想与智慧灿若星河.光芒万丈:而且,他们同时被誉为人类伟大的精神导师.为了巡视这 ...

  •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的结业论文
  • 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连通 道可道,非常道.道看不到,摸不着,甚至用语言都表达不清楚,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它玄之又玄,避之犹恐不及,当然也不会去深究其义了.其实玄只是它的一个外部表现而已.当我们细心地去体会它的时候,会发现道其实就是先人们为那些关于世界本原的认识和规律所起的一个代名词而已,把玄作为道家的一个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