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浏览题之[岳阳楼记]

岳 阳 楼 记(浏览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二、重点词语

(一)课内注释

1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2增其旧制:扩大了原来的规模。

3属:同“嘱”,嘱咐。                 4胜状:壮丽景致。

5汤汤:水大的样子。                  6晖:日光。

7大观:宏伟的景象。                8备:详尽。

9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0迁客:降职远调的官吏。

11骚人:诗人                        12霪雨霏霏:连绵不停的雨。

13开:放晴。                      14日星隐曜:光辉。

15樯倾楫摧:樯,桅杆。楫,船桨。    16薄暮冥冥:迫近。 17景:日光

17岸芷汀兰:芷:香草。汀:小洲。   18而或:有时。

19璧:圆形的玉。                    20物:指外在的景物、环境。

21微斯人:无,没有。                22吾谁与归:归依。

(二)补充注释

1守:做。。。太守                    2 怡:和悦愉快

3惊:兴起                         4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5冥冥:昏暗的样子。                6谗:谗言

7讥:讥讽                          8古仁人之心:思想感情。

三、名句积累

1.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描写洞庭湖气象雄伟,变化万千景象的句子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3.用设问引出下文,由景入情,承上启下的句子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概括说明迁客骚人“悲”和“喜”的句子: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5.动静结合,描写岳阳楼月夜美景的句子:浮光耀金,静影沉璧。

6.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称颂古仁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文章主旨句、传诵千古的名句、作者的主要观点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文中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主旨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劝勉之意。

五、 写作手法

1.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2.骈散结合             3.对比

六、 层次梳理

第一自然段:交待写作背景和作记缘由。

重点写了滕子京的政绩。一个“谪”字点明了滕子京的处境,为下文设伏,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第二自然段:本段由记叙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描写登楼览物的心情。

首先写景,从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阔无边,从时间上写洞庭湖的气象万千。然后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第三自然段:描写了阴天时洞庭湖的景色,抒发了登楼人悲凉的心情。

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有视觉、听觉,又有幻觉。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如临其境。

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晴天时洞庭湖的景色,抒发了登楼人喜悦的心情。

作者以极简练的笔墨描绘出春色湖光,从昼到夜,由远及近,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运用对偶、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与第三自然段形成鲜明对比,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情随景生。既表达了迁客骚人的“因物而喜,因己而悲”,又与下文古仁人及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及作者的豁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五自然段:是全篇核心,提出了更高的思想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也是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既否定了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又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也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豁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从而点明主旨。

七、重点问题

1.开篇的“谪”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谪”字点明了滕子京的处境,为下文设伏,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地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2.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滕子京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虽遭贬谪却不颓废,而是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使那里“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可见他是一个“不以己悲”具有旷达胸襟的人。

3.作者在文章第二自然段已经总写了洞庭湖景象,为什么在三、四自然段又对洞庭湖的阴晴变化进行了具体描写?

因为三、四自然段或阴或晴的景象描写,是为了引出登楼观景之人的不同心情,这不同心情恰恰反映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狭隘心胸,以此引出后文的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胸。

4.“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

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②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又含蓄地表达了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6.如何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崇高精神,以及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境界。同时这句话也是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7.人生难免会有失意和苦痛,学过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渡过难关?

①我们应有旷达的胸襟,开阔的眼界,不以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②应心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坚定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无私忘我,以天下为己任。

岳 阳 楼 记(浏览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二、重点词语

(一)课内注释

1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2增其旧制:扩大了原来的规模。

3属:同“嘱”,嘱咐。                 4胜状:壮丽景致。

5汤汤:水大的样子。                  6晖:日光。

7大观:宏伟的景象。                8备:详尽。

9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0迁客:降职远调的官吏。

11骚人:诗人                        12霪雨霏霏:连绵不停的雨。

13开:放晴。                      14日星隐曜:光辉。

15樯倾楫摧:樯,桅杆。楫,船桨。    16薄暮冥冥:迫近。 17景:日光

17岸芷汀兰:芷:香草。汀:小洲。   18而或:有时。

19璧:圆形的玉。                    20物:指外在的景物、环境。

21微斯人:无,没有。                22吾谁与归:归依。

(二)补充注释

1守:做。。。太守                    2 怡:和悦愉快

3惊:兴起                         4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5冥冥:昏暗的样子。                6谗:谗言

7讥:讥讽                          8古仁人之心:思想感情。

三、名句积累

1.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描写洞庭湖气象雄伟,变化万千景象的句子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3.用设问引出下文,由景入情,承上启下的句子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概括说明迁客骚人“悲”和“喜”的句子: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5.动静结合,描写岳阳楼月夜美景的句子:浮光耀金,静影沉璧。

6.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称颂古仁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文章主旨句、传诵千古的名句、作者的主要观点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文中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主旨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劝勉之意。

五、 写作手法

1.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2.骈散结合             3.对比

六、 层次梳理

第一自然段:交待写作背景和作记缘由。

重点写了滕子京的政绩。一个“谪”字点明了滕子京的处境,为下文设伏,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第二自然段:本段由记叙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描写登楼览物的心情。

首先写景,从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阔无边,从时间上写洞庭湖的气象万千。然后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第三自然段:描写了阴天时洞庭湖的景色,抒发了登楼人悲凉的心情。

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有视觉、听觉,又有幻觉。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如临其境。

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晴天时洞庭湖的景色,抒发了登楼人喜悦的心情。

作者以极简练的笔墨描绘出春色湖光,从昼到夜,由远及近,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运用对偶、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与第三自然段形成鲜明对比,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情随景生。既表达了迁客骚人的“因物而喜,因己而悲”,又与下文古仁人及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突出古仁人及作者的豁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五自然段:是全篇核心,提出了更高的思想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也是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既否定了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又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也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豁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从而点明主旨。

七、重点问题

1.开篇的“谪”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谪”字点明了滕子京的处境,为下文设伏,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地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2.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滕子京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虽遭贬谪却不颓废,而是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使那里“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可见他是一个“不以己悲”具有旷达胸襟的人。

3.作者在文章第二自然段已经总写了洞庭湖景象,为什么在三、四自然段又对洞庭湖的阴晴变化进行了具体描写?

因为三、四自然段或阴或晴的景象描写,是为了引出登楼观景之人的不同心情,这不同心情恰恰反映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狭隘心胸,以此引出后文的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胸。

4.“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有开阔的胸襟,以天下为己任。

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

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②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又含蓄地表达了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6.如何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和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崇高精神,以及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境界。同时这句话也是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7.人生难免会有失意和苦痛,学过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渡过难关?

①我们应有旷达的胸襟,开阔的眼界,不以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②应心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坚定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无私忘我,以天下为己任。


相关内容

  • 初中语文阅读题该如何做
  • 初中语文阅读题该如何做?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加工的过程.要出色地完成阅读作业,尤其是课外阅读,需要学生思维.感悟.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语文新课标语)因此,这种考查方法是目前中考命题者最常用的考试 ...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总结
  • 通假字 本字 意思 原文例句 出处 1.强 通"僵" 僵硬 项为之强 <童趣> 2.说 通"悦" 愉快.高兴 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女 同"汝" 你 诲女知之乎 <〈论语〉十则> 4.知 通&q ...

  • 2016重庆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 2016重庆语文中考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的变化: 1.识字.写字考查以附录字表2为依据. 2.古诗文重点考查篇目由20首,增至24首. 3.作文评分标准有部分调整,对有些要求适当降低了难度 . 4.对中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文字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增加了可操作性. 考查内容与要求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 1. ...

  • [小石潭记]中考问答题
  • <小石潭记>中考题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 ...

  • 2017重庆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 2017重庆语文中考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第四学段7至9 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范围,体现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 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交融.整合,全面考 ...

  • 初语落实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今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开始施行.相对于实验版,虽然改动幅度不大,但仍然有一些实质性的突破,因而引起了语文界的广泛关注.我认为在关注修订版语文课标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该课标落实的现状,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将其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其纲领性的作用. 作为初 ...

  • 2009 吉林省吉林省中考试题
  • 吉林省2009年初中中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请正确书写汉字,错字.别字每个扣0.5分.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名句和对联.(第1-7题每句1分,第8题2分,书写1分) ⒈ 关关雎鸠,□□□□.(<诗经•关雎>) ⒉ □□□□□,悠然见南山.(陶渊 ...

  •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讲
  • 文言文阅读专题 方法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要首先应该快速浏览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 ...

  • 中考备考全国名校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语 文 一.读·书(12分) 1.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 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 读下列古诗文句子,将空缺处的原文语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1)停杯投箸不能食, .(<行路难>李白) (2)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