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满族民居文化

浅谈满族民居文化

满族民居在很多层面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了其作为建筑物的一个范畴,更多的则是作为一种满族文化的载体。但是,如今的满族民居的保护却存在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究竟缘何?而我们又该如何去保护它们?

关于满族民居的现存问题:

关于满族民居的现存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论述:1. 在民居的修复以及保护等问题上规划滞后;2. 时间范畴上导致的年久失修;3. 资金的匮乏;

4. 关于档案的缺失5. 人们的对于文化的认识程度不够从整个全面宏观来看,不仅仅是满族民居,中国很多的古城及传统建筑和民居都存在这样一个情况——在民居的修复及保护等问题上存在规划滞后的问题。比如很少或尚未出台有关满族民居保护的条例及保护规划。

同时,时间范畴上,建筑物本身具有不断的损毁属性,而由于资金的匮乏补充不够,及相关档案的缺失,使得修复工程也难以得到维系。

很多人不能很好的认识到满族民居背后的各种文化符号意义,以及对于文化保存和民族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全国最大的满族四合院”为例,吉林省建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东北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俊峰说:范家满族四合院在东北已经很难见到了,前不久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活动,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这座四合院应该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言下之意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不够,相关部门的了解不到位,导致的是它未能纳入文保单位。而却由于普查时有关人员对满族的民俗研究不够,同时缺乏对满族建筑的了解,所以未能普查到。

关于满族民居的保护问题:

一 、形成一种保护的机制:满族民居的保护肯定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政府只能起一个宏观调控与指导的工作,却不可能作为主力军,对于满族民居的保护,更应该是是自发性的,以常住户为单元,解决生活实际需求,包括住房改建、翻建、加建、卫生设施再造、修缮、养护等。这种自我改造方式能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也能吸引相当数量的小规模商业资金投入到旧城镇的居住环境营建上,还能使改造满族常住民的生活需求。同时,这种自我改造方式投资较少,容易受到现在环境条件的制约,是一种“活着”的传统传承的方式,也是一种小城镇建设中对传统民居改造的“微量循环”的模式。政府拿出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城镇传统民居的整体改造是有难度的。之外,传统民居建筑若是成片地改造,可能对人和自然环境具有摧毁性破坏,影响传统民居建设的传承和历史文化的延续。

二、保护中的和谐发展:保护的意义是为了将传统文化以及一些美好的东西延续下去,需要形成的是一种自我保护和修复功能,所以将这些民居形成一种旅

浅谈满族民居文化

满族民居在很多层面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了其作为建筑物的一个范畴,更多的则是作为一种满族文化的载体。但是,如今的满族民居的保护却存在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这些问题究竟缘何?而我们又该如何去保护它们?

关于满族民居的现存问题:

关于满族民居的现存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论述:1. 在民居的修复以及保护等问题上规划滞后;2. 时间范畴上导致的年久失修;3. 资金的匮乏;

4. 关于档案的缺失5. 人们的对于文化的认识程度不够从整个全面宏观来看,不仅仅是满族民居,中国很多的古城及传统建筑和民居都存在这样一个情况——在民居的修复及保护等问题上存在规划滞后的问题。比如很少或尚未出台有关满族民居保护的条例及保护规划。

同时,时间范畴上,建筑物本身具有不断的损毁属性,而由于资金的匮乏补充不够,及相关档案的缺失,使得修复工程也难以得到维系。

很多人不能很好的认识到满族民居背后的各种文化符号意义,以及对于文化保存和民族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全国最大的满族四合院”为例,吉林省建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东北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俊峰说:范家满族四合院在东北已经很难见到了,前不久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活动,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这座四合院应该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言下之意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不够,相关部门的了解不到位,导致的是它未能纳入文保单位。而却由于普查时有关人员对满族的民俗研究不够,同时缺乏对满族建筑的了解,所以未能普查到。

关于满族民居的保护问题:

一 、形成一种保护的机制:满族民居的保护肯定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政府只能起一个宏观调控与指导的工作,却不可能作为主力军,对于满族民居的保护,更应该是是自发性的,以常住户为单元,解决生活实际需求,包括住房改建、翻建、加建、卫生设施再造、修缮、养护等。这种自我改造方式能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也能吸引相当数量的小规模商业资金投入到旧城镇的居住环境营建上,还能使改造满族常住民的生活需求。同时,这种自我改造方式投资较少,容易受到现在环境条件的制约,是一种“活着”的传统传承的方式,也是一种小城镇建设中对传统民居改造的“微量循环”的模式。政府拿出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城镇传统民居的整体改造是有难度的。之外,传统民居建筑若是成片地改造,可能对人和自然环境具有摧毁性破坏,影响传统民居建设的传承和历史文化的延续。

二、保护中的和谐发展:保护的意义是为了将传统文化以及一些美好的东西延续下去,需要形成的是一种自我保护和修复功能,所以将这些民居形成一种旅


相关内容

  • 沈阳故宫建筑的多民族特色研究
  • [摘 要]着眼于沈阳故宫木构架营造技术中的诸多的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构架体系和构造做法,指出沈阳故宫建筑吸收和传承了中原木结构建筑的营造技术,融合了满族的民族文化,借鉴蒙.藏等少数民族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呈现出多民族的建筑技术的特点,对于丰富以清文化为主的沈阳城市文化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沈阳故宫 ...

  • 浅谈秦皇岛沿长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摘要: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保护长城,保护长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责任和使命,而沿长城民俗文化是长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秦皇岛沿长城民俗文化的调查,总结了沿长城民俗文化的现状,并对沿长城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俗文化 保护 传承 一.前言 近年来,有关长城主体及文 ...

  • 满学研究与当代满族的关系
  • 作者:佟悦 满族研究 2007年08期 中图分类号:C9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07)01-0043-06 满学是以满族人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着一千多万人口的当代满族应该是满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以往从事满学研究的学者多注重清代满族历史文化,有关的研究成果也十 ...

  • 塞北风情之塞北建筑
  • 塞北风情之塞北建筑 塞北地区建筑风格属于南北建筑交融,古今建筑独具特色.主要是以承德避暑山庄及承德周边为主的古代皇家建筑群,以宽城县季家大院为代表的古代民间建筑和普通民居建筑: 一.承德避暑山庄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其宫殿区建筑风格独特,它没有紫金城宫殿之华丽 ...

  • 中式风格住宅建筑设计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得到迅猛发展,然而中国建筑市场出现被欧陆.西式建筑所垄断的现象.我们把毕生的积蓄投入自己的房子,我们到底在期待什么样的房子呢?新中式风格,新中式风格住宅建筑不单是中国文化价值的体现,也是传统人居的回归,也是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业中,强有力的设计力量.更是我们内心始终不能 ...

  • 中国民俗旅游试题
  • < 中国民俗旅游 >试卷 (闭卷) 使用班级: ;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 民族: 2.民俗: 3.行歌坐月: 4.民俗旅游: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藏族古代建筑以( )为代表,有众多的藏传佛教寺庙 ...

  • 南戴河娱乐中心策划书
  • 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文化旅游创意策划书 一.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 (一)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景区简介 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境内,与著名的避暑胜地北戴河相距10公里.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属于南戴河旅游度假区三小区省级森林公园,总占地面积380公顷,其中,陆域面积200公顷,海域面积180公顷, ...

  • 第三民族风俗
  • <导游基础>章节练习题 第三章 中国主要节庆及少数民族习俗 1.元旦据说起自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他以农历为元,为旦. 2.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到 ,其中以 为高潮,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起 源于 . 3.国际劳动节起源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2月将每年的 4.原是 ...

  • 浓浓乡土情
  • <浓浓乡土情>教学设计 黑龙江哈尔滨复华小学 韩忠玲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让小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地域特色,进而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龙江文化与地域的关系,龙江饮食与气候的关系等,真正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进而让学生作为龙江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萌发对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