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

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大家手笔)

江 畅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01日 07 版)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中国人的幸福观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尚书》就提出了“寿”“富”“康宁”“攸好德”(修行美德)“考终命”(长寿善终)的所谓“五福”幸福观。后来,古老的“五福”发展成寓意吉祥的新“五福”(福、禄、寿、喜、财)。这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多元复杂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传统幸福观的历史性嬗变。赋予幸福观以新的时代内涵,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当代中国人越来越认同将个人的幸福与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家庭、和谐的社会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过上好的生活是幸福的核心,但好的生活不再被仅仅理解为传统社会的“五福”,也不再被仅仅理解为更多资源的占有和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是被理解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尚的人格是幸福的主观条件,它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仁义道德,而是优良品格、丰富知识、卓越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美好的家庭、和谐的社会、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幸福的客观条件,它们也都被赋予了现代意蕴。今天,过上幸福生活不仅需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还需要构建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新内涵勾勒了当代中国人幸福观的轮廓,但要构建系统完整的幸福观,还需要在理论研究上多下功夫。 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要以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根本旨归。人民幸福离不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因为这是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如果国家贫弱、民族衰微,人民幸福就无从谈起。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就要满足人民长期性、普遍性的要求。我们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归根结底是要让全国人民普遍过上长久幸福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追求、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保障的幸福观。

中国传统幸福观是构建当代中国人幸福观的深厚文化基础,如国泰民安、家和邻睦、敬祖畏天等对幸福生活的认知,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什么是幸福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治疗及时行乐、贪得无厌、无所敬畏等现代社会“流行病”也是一剂良药。然而,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毕竟是在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和君主专制条件下形成的,它产生在社会成员普遍清贫困苦、物质资料匮乏的年代,深受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战乱频发等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原因,传统社会奉行的幸福观不可避免存在很大局限性,对幸福的理解也比较狭隘,并且不重视个人的自由、权利以及个性发展。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应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幸福观的同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兼具的现代幸福观。

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还要反映和回应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当代中国人的幸福生活需要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环境,这也是全人类走向幸福生活的共同目标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追求,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泛爱众、兼相爱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应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人类共同价值深深植入我们的幸福观中。

(作者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大家手笔)

江 畅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01日 07 版)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中国人的幸福观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尚书》就提出了“寿”“富”“康宁”“攸好德”(修行美德)“考终命”(长寿善终)的所谓“五福”幸福观。后来,古老的“五福”发展成寓意吉祥的新“五福”(福、禄、寿、喜、财)。这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多元复杂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传统幸福观的历史性嬗变。赋予幸福观以新的时代内涵,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当代中国人越来越认同将个人的幸福与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家庭、和谐的社会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过上好的生活是幸福的核心,但好的生活不再被仅仅理解为传统社会的“五福”,也不再被仅仅理解为更多资源的占有和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是被理解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尚的人格是幸福的主观条件,它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仁义道德,而是优良品格、丰富知识、卓越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美好的家庭、和谐的社会、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幸福的客观条件,它们也都被赋予了现代意蕴。今天,过上幸福生活不仅需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还需要构建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新内涵勾勒了当代中国人幸福观的轮廓,但要构建系统完整的幸福观,还需要在理论研究上多下功夫。 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要以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根本旨归。人民幸福离不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因为这是人民幸福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如果国家贫弱、民族衰微,人民幸福就无从谈起。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就要满足人民长期性、普遍性的要求。我们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归根结底是要让全国人民普遍过上长久幸福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追求、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保障的幸福观。

中国传统幸福观是构建当代中国人幸福观的深厚文化基础,如国泰民安、家和邻睦、敬祖畏天等对幸福生活的认知,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什么是幸福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治疗及时行乐、贪得无厌、无所敬畏等现代社会“流行病”也是一剂良药。然而,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毕竟是在小农经济、宗法社会和君主专制条件下形成的,它产生在社会成员普遍清贫困苦、物质资料匮乏的年代,深受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战乱频发等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原因,传统社会奉行的幸福观不可避免存在很大局限性,对幸福的理解也比较狭隘,并且不重视个人的自由、权利以及个性发展。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应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幸福观的同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成为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兼具的现代幸福观。

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还要反映和回应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当代中国人的幸福生活需要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环境,这也是全人类走向幸福生活的共同目标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追求,协和万邦、和而不同、泛爱众、兼相爱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应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大潮,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将人类共同价值深深植入我们的幸福观中。

(作者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相关内容

  • 论当代大学生健康幸福观教育的环境建设
  • [摘要]幸福是一个古老而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触动着每一个人心灵中的希望与理想的火花.当代大学生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深入研究大学生幸福观形成的环境,对于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幸福观 环境 大学生幸福观的形成虽然有其主体的选择性, ...

  •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构造
  •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构造 --陈学明 复旦EMBA班的各位学员,各位老总,大家好! 我首先说一下,今天的讲座主要研究什么问题,主要探讨什么问题.我想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德国诗人海涅讲过的一句话,他说:"每一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那 ...

  • 中国梦与中国社会的终极价值目标
  • [摘要]中国人寻求社会价值终极目标经历了漫长的艰难过程,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的正确终极价值目标才最终被明确.这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中人民幸福更具根本性和终极意义.这一目标体现了中国人.中国国家.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总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进步发展的伟大旗帜
  • [论文关键词]十七大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迈进全面型小康社会的旗帜. 党的十七大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郑重地鲜明地完整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将其载入党章,强调中 ...

  • 中国梦与中国社会的终极价值目标_江畅
  • DOI:10.13904/j.cnki.1007-1539.2013.04.005 [中国梦与信念伦理] 中国梦与中国社会的终极价值目标 江 畅* 摘要]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的正确终 [ 中国人寻求社会价值终极目标经历了漫长的艰难过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中人民幸福更具根本性和终极意义.这 ...

  •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论当代社会的公平正义
  •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论当代社会的公平正义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对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当代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公平正义问题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等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然后分析了当代中 ...

  • 浅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 摘 要:幸福是同人生的目的以及现实生活和理想联系最为密切的道德现象,因而也是历来各种伦理学说所注重研究和争论的重要道德范畴.幸福观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因人们生活的价值目标不同,幸福观受一定时代和当代社会条件的影响也就不同.通过马克思幸福观的概述.意义.内容和当代社会价值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幸福 ...

  • 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评价体系的构建
  • 摘 要: 本文在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构建高职院学生价值观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教育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指出了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评价体系的架构应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就业价值观.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价值观 现状 评 ...

  •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小论文
  • 中华孝道与和谐社会 摘要:中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资源和传统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中华孝道.和谐社会及两者之间关系的阐述,探讨如何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构建新孝道. 关键词:中华孝道:和谐社会:意义:构建新孝道 概述: 孝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资源,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社会飞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