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同地区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结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摘要:气候是影响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应有不同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即适应气候的地域技术。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因而会出现不同的建筑特征,全国各地区巨大的气候差异,在现代人工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在现在还未能采用这些技术的地区,造成了建筑的巨大的地区差异,建筑具有明显的气候特征。每个地方都有着其特定的建筑特征,也有着其不一样的气候环境,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现根据我国的区域划分来分别对建筑特征与其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总结。我国区域可划分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这里只对其中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中的几个典型省市进行总结。

关键词:不同地域 建筑特征 气候条件 关系

一. 华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建筑特征

北京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2007年为例,全年平均气温14.0℃(北京市气象局)。1月-7至-4℃,7月25至26℃。极端最低-27.4℃,极端最高42℃以上。全年无霜期180至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

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

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

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

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共4页

1

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二.华东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建筑特征

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度性气候。江苏省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3℃-16℃,江南15℃-16℃,江淮流域14℃-15℃,淮北及沿海13℃-14℃,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0-3.3℃,其等温线与纬度平行,由南向北递减,7月份为最热月,沿海部分地区和里下河腹地最热月在8月份,平均气温26℃-28.8℃,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温度由沿海向内陆增加。全省春季升温西部快于东部,东西相差4-7天;秋季降温南部慢于北部,南北相差3-6天。

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道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构为主。青砖蓝瓦、玲珑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江南地区纤巧、细腻、温情的水乡民居文化。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潮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

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经济发达,住宅质量较好,多为砖瓦结构楼房,式样新颖美观大方,建筑风格充分显示出人文因素的影响,颇有“海派”文化的影子。

闽西南地区的客家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酷似大碉堡,其外墙用土、石灰、沙、糯米等夯实,厚1米,可达5层高;由外向内,屋顶层层下跌,共三环,主体建筑居中心;房间总数可达300余间,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居一楼。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形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汉族迁居此地后,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数百人筑土楼而居所,故形同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出。此外,福建地处共4页 2

东南沿海地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举数得。

三.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建筑特征

干栏式竹楼是滇南傣、佤、苗、景颇、哈尼、布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多用作碾米场、贮藏室及杂屋;上层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阳挡雨。

云南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

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

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

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

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

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

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

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

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四.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建筑特征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

和两面坡并存。

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

共4页

3

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分为靠崖窑、地防窑和砖石窑等。靠崖窑是在黄土垂直面上开凿的小窑,常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地坑窑是在土层中挖掘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在其上开挖窑洞;砖石窑是在地面上用砖、石或土坯建造一层或两层的拱券式房屋。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由于地坑式窑洞难于防御洪水的侵袭,且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放弃了地坑式窑洞的修造,并陆续在地面上营建砖木结构房屋而居。

从上述四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其建筑的特征,可以知道各个地区的建筑均是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也因为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才因而有了各个地区不同的建筑类型。

参考文献:

1.朱颖心 《建筑环境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3. 参考002 中国百年气候变化及时空特征分析

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5.《中国气候环境图》

共4页 4

总结不同地域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摘要:气候是影响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应有不同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即适应气候的地域技术。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因而会出现不同的建筑特征,全国各地区巨大的气候差异,在现代人工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在现在还未能采用这些技术的地区,造成了建筑的巨大的地区差异,建筑具有明显的气候特征。每个地方都有着其特定的建筑特征,也有着其不一样的气候环境,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现根据我国的区域划分来分别对建筑特征与其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总结。我国区域可划分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这里只对其中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中的几个典型省市进行总结。

关键词:不同地域 建筑特征 气候条件 关系

一. 华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建筑特征

北京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2007年为例,全年平均气温14.0℃(北京市气象局)。1月-7至-4℃,7月25至26℃。极端最低-27.4℃,极端最高42℃以上。全年无霜期180至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

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

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

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

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共4页

1

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故乡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

二.华东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建筑特征

江苏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度性气候。江苏省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3℃-16℃,江南15℃-16℃,江淮流域14℃-15℃,淮北及沿海13℃-14℃,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高。最冷月为1月份,平均气温-1.0-3.3℃,其等温线与纬度平行,由南向北递减,7月份为最热月,沿海部分地区和里下河腹地最热月在8月份,平均气温26℃-28.8℃,其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温度由沿海向内陆增加。全省春季升温西部快于东部,东西相差4-7天;秋季降温南部慢于北部,南北相差3-6天。

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道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构为主。青砖蓝瓦、玲珑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江南地区纤巧、细腻、温情的水乡民居文化。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潮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

位于长江口的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经济发达,住宅质量较好,多为砖瓦结构楼房,式样新颖美观大方,建筑风格充分显示出人文因素的影响,颇有“海派”文化的影子。

闽西南地区的客家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酷似大碉堡,其外墙用土、石灰、沙、糯米等夯实,厚1米,可达5层高;由外向内,屋顶层层下跌,共三环,主体建筑居中心;房间总数可达300余间,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居一楼。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山地丘陵占80%以上,地形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汉族迁居此地后,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数百人筑土楼而居所,故形同要塞的土楼,防御功能突出。此外,福建地处共4页 2

东南沿海地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举数得。

三.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建筑特征

干栏式竹楼是滇南傣、佤、苗、景颇、哈尼、布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多用作碾米场、贮藏室及杂屋;上层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阳挡雨。

云南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

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

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

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

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

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

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

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

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四.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建筑特征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降水少、温差大,气候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

和两面坡并存。

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

共4页

3

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分为靠崖窑、地防窑和砖石窑等。靠崖窑是在黄土垂直面上开凿的小窑,常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地坑窑是在土层中挖掘深坑,造成人工崖面再在其上开挖窑洞;砖石窑是在地面上用砖、石或土坯建造一层或两层的拱券式房屋。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由于地坑式窑洞难于防御洪水的侵袭,且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放弃了地坑式窑洞的修造,并陆续在地面上营建砖木结构房屋而居。

从上述四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与其建筑的特征,可以知道各个地区的建筑均是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也因为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才因而有了各个地区不同的建筑类型。

参考文献:

1.朱颖心 《建筑环境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3. 参考002 中国百年气候变化及时空特征分析

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5.《中国气候环境图》

共4页 4


相关内容

  • 八年级地理上册[2.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2)新人教版
  • <2.2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 ...

  • 最新2014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 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优点主要有:1.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教师重视了地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生成.注重了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与引导推理,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地理知识,顺理成章的去记忆地理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地理知识的演示,图文配合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与理性思维相 ...

  • 区域地理总结
  •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 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 洲的东部, (太平 )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 ...

  • 中国地理讲课稿
  • 1. 概念理解(概念1:区域:概念2:区域综合分析), 结合具体实例说明 区域概念分析 1. 区域概念定义现状: 当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者们对于区域概念的定义是不统一的和多样的.区域概念具有多学科属性--不同学科对于区域概念的定义是不相同的.即便在同一学科内,不同学者对于区域概念的定义也是不相同的 ...

  • 地理七年级下教案
  •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 1 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 ...

  • 适应气候的传统民居_陈建熙
  • #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 适应气候的传统民居 陈建熙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400045) [摘 要] 选择气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试图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特征下不同传统民居形式的分析, 对建筑本体与气候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 提出运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技术, 充分利用传统建筑的潜能 ...

  •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 作者: 杨村一中 金玉玲 指导教师: 宋印海 顾启凤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 ...

  • 最新初中地理全部知识点总结___中考复习提纲大全
  • 一.辽阔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 ...

  • 高三地理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一.课标要求 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或形成条件).特点.危害以及分布,自然灾害的自然特征.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旨在学习日常生产.生活中人类经常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形成机制.发生原理及对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