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__读书笔记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

一、教育思想简介

1、基本教育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先后提出过许多条教育信念,但这些信念都是围绕着实现教育总目标而进行论证和阐述的。这些信念可以总结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1、坚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孩子的可教育性。

2、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自我教育在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2、体育和健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把关心学生健康,特别是关心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体的正常健康发展,作为他领导和管理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是由于在他看来,“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认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第126页)都要以他们身体的健康状况为转移。

体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中是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操练和运动可使身体得到正常的发展,而运动本身还会变成有机体的需求,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享受。

3、道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它在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应居核心地位。道德教育内容问题是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中心问题,是其论述的重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培养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习惯、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这些内容都与公民基本道德素养和最高道德准则密切相连,而习惯、情感、信念和理想四者之间又是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

“为人们做好事这是陶冶孩子情操的巨大道德力量。”(第286页)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道德教育是其全部教育理论的灵魂,与此同时,在这一理论上的认识,也充分反映在他的教育实践工作中。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实现道德教育的途径,在所阅读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论述较少,倒是在《帕夫雷什中学》和《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多有涉及,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通过学习各种科学基础知识进行道德教育

2、编辑和利用《道德价值文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3、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4、通过各种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5、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在学生道德品格培养中起巨大作用

4、智育

智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明确地肯定,不论过去和将来,智育“都永远是教学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所谓的智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培养主要指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培养智能,形成概念。这些都是智育最主要、最基本的任务。

智育的任务和作用,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体系中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内容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着墨较多,并且在他的《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中也有很多介绍。

1、获取和积累科学知识

智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智育的其他重要任务也正是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去实现和完成的。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智育是在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

他明确表示,学生掌握、获取和积累知识,意味着对那些重点科学知识的基本真理必须进行专门熟记,并要长期保持在记忆之中。但是他反对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只会使孩子变呆、变傻,并对孩子的健康和智力发展都有害。”(第124页)要想牢固掌握和记住所学知识,必须真正理解,首先有赖于阅读,其次是积极的思维,细致的分析。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带孩子到大自然去旅行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是让他们注意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学习看出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来。”(第150页)。

2、发展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把发展智力作为智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发展智力的任务是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他主要从其长期的学校教育实践工作经验中,总结出对智育和教学任务的见解。由于它主要来自于实践,并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所以比那些纯理论性的探讨和结论更符合客观实际,更趋于正确合理。

3、培养智能

苏霍姆林斯基赋予智能以多方面的广泛内涵。它可以指学习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手段和武器,也可以指推进学习和脑力劳动的某种思想和心理状态及个人的探求志趣。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一面强调“掌握智力劳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又强调“智能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他说:“我把逐步培养儿童进行紧张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习惯当作重要的教育任务。”(第137页)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培养脑力劳动的技能和自我纪律,需要在脑力劳动中集中智力、克服困难,这样逻辑认识对学生的情感触动越深入,记忆也就越牢固。

4、劳动和劳动教育

从教育的角度看,劳动教育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劳动的教育,至少是片面的教育。“教育,这首先是一种劳动,一种十分艰难却又十分高尚的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劳动,既指体力劳动,也指脑力劳动,还包括日常工作和活动。但更多的是指体力劳动,指以创造物质财富为主要内容的体力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确认,实施劳动教育,必须完成两个方面的最基本的目的,这就是劳动的社会目的和劳动的思想目的。

在谈到劳动或劳动教育问题时,苏霍姆林斯基常常使用“创造性劳动”这一

词语。这说明他要求的劳动已不完全是普通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而且必须包含“创造性”的内涵,具有广泛的、深刻的创造性质。

5、教师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学校教育工作时,总是把教师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对教师各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育者主要的神圣的职能,就是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所以,首先,教师必不可缺的就是对孩子的爱,其次是相信孩子,了解儿童,关心孩子,特别是孩子的精神世界。

一个合格的老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素养:

1、不断充实知识,用以丰富学生的智力生活。

2、善于思考问题并善于教会儿童思考

3、以个性影响个性

一、 总评

I、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已完全确立,在此之前,苏联的普通教育理论曾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标志着苏联教育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时期。

II、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终生潜心研究的主题是人的全面发展,他的全部理论正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而展开的。所以,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相信,要实现这以核心内容,必须提供和创造某些必备的外在条件和客观因素,注重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并联合智育、德育、劳动教育在实现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III、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特点

任何一种教育理论体系都具有与之相应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辩证求全

用全面的思想、辩证的观点看待教育问题,分析和处理教育问题,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在理论上始终是这样理解的,而且在实践上也一直是这样坚持贯彻实施的,即对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提出同样的要求。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中不难看出,他在实现其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这一主体性原则中,尤其注意避免片面性、形而上学思想的局限,力求做到主次分明,有主有从,轻重有别,有先有后。

2、不断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在整个教育生涯中,不论是在教育实验进程中,还是在教育理论探索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实践者、探索者的奋斗不懈、创新不已的思想和精

神。“自我教育”理论就是他的一项重大创新。苏霍姆林斯基意识到,要教育学生树立信心,首先应依靠自己完成各项任务,实现高尚理想。

3、无私奉献

他最重要的一条基本教育理念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他始终信守并忠诚实践了自己的誓言。热爱儿童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关心孩子,了解孩子,进而认真教育孩子。他说:“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就谈不上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完全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儿童,全面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儿童,从而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细致周到地培养教育学生。

二、 读后感

看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颇受触动。作者从自己平凡的教学生涯中提炼出自己对教育的研究,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令我感动的是他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战争结束之后,他的领导问他战后想要从事什么职业,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回到学校去当老师,这本来就是我的职业。”于是,他就一直从事教育研究,直到去世。我想,这份坚持与执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难以达到的。苏霍姆林斯基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们,所以他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他说,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孩子,不仅爱自己的孩子,而且要爱世界上所有的孩子。这种赤诚的教师之心,令人感动。

在刚开始读到《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个名字时,我对他就充满了幻想与憧憬,作者将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撰写这样的一本书,将用怎样的方式来将心灵献给孩子。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翻开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这本书无疑成为一部启蒙“教材”。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而作者正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在快乐中教育,在孩子的世界里陪同他们成长。在孩子面前作者不是老师,不是校长,是朋友,顶多是一位大朋友,能够牵着孩子们的手玩耍、学习、成长。而作为明日之师的我们,从中学习的不仅是思想,而更重要的是行动,切合实际的作为。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教育名著, 我深深被他的理论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教育实践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爱,这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作者深爱着这些孩子,他亲昵地称他们为“小家伙、小鬼”,他认为教师首要的职责就是“爱孩子”。因为爱,他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健康的体魄;因为爱,他也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们学会学习。爱孩子,应该说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如果是始终如一的爱,坚持不懈的爱,面向全体的爱,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爱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爱得要纯粹。不是施舍,不搀杂功利。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当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中心留给教育,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把爱心留给学生;让我们真正做到:把整个心灵献给每一个孩子。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教育名著, 我深深被这位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万千感慨化作一句话:高素质的教师应该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永远不对任何学生言放弃,应该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大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最初我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老师,但事实证明不是那样。因为哪怕你学富五车,你的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也决非易事。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相互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教育职业的老师会喜欢学生。我国近代一位教育家夏丏尊的话作答最准确,那就是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确实如此!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给予的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把整个心灵先给孩子》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老师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苏大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

一、教育思想简介

1、基本教育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先后提出过许多条教育信念,但这些信念都是围绕着实现教育总目标而进行论证和阐述的。这些信念可以总结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1、坚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孩子的可教育性。

2、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自我教育在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2、体育和健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把关心学生健康,特别是关心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体的正常健康发展,作为他领导和管理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是由于在他看来,“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认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第126页)都要以他们身体的健康状况为转移。

体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中是其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操练和运动可使身体得到正常的发展,而运动本身还会变成有机体的需求,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享受。

3、道德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认为它在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中应居核心地位。道德教育内容问题是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的中心问题,是其论述的重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培养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习惯、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这些内容都与公民基本道德素养和最高道德准则密切相连,而习惯、情感、信念和理想四者之间又是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

“为人们做好事这是陶冶孩子情操的巨大道德力量。”(第286页)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道德教育是其全部教育理论的灵魂,与此同时,在这一理论上的认识,也充分反映在他的教育实践工作中。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实现道德教育的途径,在所阅读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论述较少,倒是在《帕夫雷什中学》和《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多有涉及,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通过学习各种科学基础知识进行道德教育

2、编辑和利用《道德价值文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3、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4、通过各种劳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5、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在学生道德品格培养中起巨大作用

4、智育

智育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明确地肯定,不论过去和将来,智育“都永远是教学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苏霍姆林斯基所谓的智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培养主要指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培养智能,形成概念。这些都是智育最主要、最基本的任务。

智育的任务和作用,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体系中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内容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着墨较多,并且在他的《帕夫雷什中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中也有很多介绍。

1、获取和积累科学知识

智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智育的其他重要任务也正是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去实现和完成的。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智育是在获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

他明确表示,学生掌握、获取和积累知识,意味着对那些重点科学知识的基本真理必须进行专门熟记,并要长期保持在记忆之中。但是他反对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只会使孩子变呆、变傻,并对孩子的健康和智力发展都有害。”(第124页)要想牢固掌握和记住所学知识,必须真正理解,首先有赖于阅读,其次是积极的思维,细致的分析。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带孩子到大自然去旅行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是让他们注意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学习看出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来。”(第150页)。

2、发展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把发展智力作为智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发展智力的任务是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的。他主要从其长期的学校教育实践工作经验中,总结出对智育和教学任务的见解。由于它主要来自于实践,并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所以比那些纯理论性的探讨和结论更符合客观实际,更趋于正确合理。

3、培养智能

苏霍姆林斯基赋予智能以多方面的广泛内涵。它可以指学习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手段和武器,也可以指推进学习和脑力劳动的某种思想和心理状态及个人的探求志趣。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一面强调“掌握智力劳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又强调“智能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他说:“我把逐步培养儿童进行紧张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习惯当作重要的教育任务。”(第137页)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还要培养脑力劳动的技能和自我纪律,需要在脑力劳动中集中智力、克服困难,这样逻辑认识对学生的情感触动越深入,记忆也就越牢固。

4、劳动和劳动教育

从教育的角度看,劳动教育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劳动的教育,至少是片面的教育。“教育,这首先是一种劳动,一种十分艰难却又十分高尚的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劳动,既指体力劳动,也指脑力劳动,还包括日常工作和活动。但更多的是指体力劳动,指以创造物质财富为主要内容的体力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确认,实施劳动教育,必须完成两个方面的最基本的目的,这就是劳动的社会目的和劳动的思想目的。

在谈到劳动或劳动教育问题时,苏霍姆林斯基常常使用“创造性劳动”这一

词语。这说明他要求的劳动已不完全是普通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而且必须包含“创造性”的内涵,具有广泛的、深刻的创造性质。

5、教师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学校教育工作时,总是把教师工作放在应有的高度,对教师各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育者主要的神圣的职能,就是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所以,首先,教师必不可缺的就是对孩子的爱,其次是相信孩子,了解儿童,关心孩子,特别是孩子的精神世界。

一个合格的老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素养:

1、不断充实知识,用以丰富学生的智力生活。

2、善于思考问题并善于教会儿童思考

3、以个性影响个性

一、 总评

I、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已完全确立,在此之前,苏联的普通教育理论曾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标志着苏联教育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时期。

II、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终生潜心研究的主题是人的全面发展,他的全部理论正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而展开的。所以,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相信,要实现这以核心内容,必须提供和创造某些必备的外在条件和客观因素,注重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并联合智育、德育、劳动教育在实现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III、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特点

任何一种教育理论体系都具有与之相应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辩证求全

用全面的思想、辩证的观点看待教育问题,分析和处理教育问题,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在理论上始终是这样理解的,而且在实践上也一直是这样坚持贯彻实施的,即对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提出同样的要求。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理论体系中不难看出,他在实现其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这一主体性原则中,尤其注意避免片面性、形而上学思想的局限,力求做到主次分明,有主有从,轻重有别,有先有后。

2、不断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在整个教育生涯中,不论是在教育实验进程中,还是在教育理论探索中自始自终都贯穿着实践者、探索者的奋斗不懈、创新不已的思想和精

神。“自我教育”理论就是他的一项重大创新。苏霍姆林斯基意识到,要教育学生树立信心,首先应依靠自己完成各项任务,实现高尚理想。

3、无私奉献

他最重要的一条基本教育理念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他始终信守并忠诚实践了自己的誓言。热爱儿童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关心孩子,了解孩子,进而认真教育孩子。他说:“教育——这首先就是人学,不了解孩子„„就谈不上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完全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儿童,全面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儿童,从而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细致周到地培养教育学生。

二、 读后感

看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颇受触动。作者从自己平凡的教学生涯中提炼出自己对教育的研究,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令我感动的是他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战争结束之后,他的领导问他战后想要从事什么职业,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要回到学校去当老师,这本来就是我的职业。”于是,他就一直从事教育研究,直到去世。我想,这份坚持与执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难以达到的。苏霍姆林斯基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们,所以他给这本书题名叫《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他说,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孩子,不仅爱自己的孩子,而且要爱世界上所有的孩子。这种赤诚的教师之心,令人感动。

在刚开始读到《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个名字时,我对他就充满了幻想与憧憬,作者将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撰写这样的一本书,将用怎样的方式来将心灵献给孩子。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翻开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这本书无疑成为一部启蒙“教材”。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甚至有自己的时间尺度。而作者正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在快乐中教育,在孩子的世界里陪同他们成长。在孩子面前作者不是老师,不是校长,是朋友,顶多是一位大朋友,能够牵着孩子们的手玩耍、学习、成长。而作为明日之师的我们,从中学习的不仅是思想,而更重要的是行动,切合实际的作为。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教育名著, 我深深被他的理论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教育实践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爱,这包括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以及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他们拥有爱心、懂得怎样去爱别人。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作者深爱着这些孩子,他亲昵地称他们为“小家伙、小鬼”,他认为教师首要的职责就是“爱孩子”。因为爱,他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健康的体魄;因为爱,他也竭尽全力去帮助孩子们学会学习。爱孩子,应该说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的条件,但如果是始终如一的爱,坚持不懈的爱,面向全体的爱,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爱孩子,很重要的一点是爱得要纯粹。不是施舍,不搀杂功利。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当把关心留给社会,把热心留给学校,把中心留给教育,把真心留给同事,把耐心留给自己,把爱心留给学生;让我们真正做到:把整个心灵献给每一个孩子。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教育名著, 我深深被这位大师的理论所折服.被其教育实践所吸引。万千感慨化作一句话:高素质的教师应该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永远不对任何学生言放弃,应该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大师用自己的行动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激励我们用童心唤醒爱心,用爱心滋润童心。

最初我以为拥有丰富的知识就能当好老师,但事实证明不是那样。因为哪怕你学富五车,你的课堂上照样会有人充耳不闻。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也决非易事。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相互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教育职业的老师会喜欢学生。我国近代一位教育家夏丏尊的话作答最准确,那就是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确实如此!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给予的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

《把整个心灵先给孩子》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老师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苏大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相关内容

  • [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 一个学期结束了,总结了自己在少年儿童教育基本理论这门课程中所读的书包括<颜氏家训>,小原国芳的<全人教育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儿子的信>.<公民的诞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内尔·诺丁斯的<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 ...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近年来,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多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中的厌学情绪普遍滋长.厌学的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他们对教师或家长有抵触情绪,往往会发生旷课.逃学等现象. 本案例中的小王同学之所以出现厌学情况,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家庭原因:俗话说"父母是 ...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摘记之一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摘记之一 因为喜欢看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步曲>,从今天起整理自己喜欢的句子. 1.对教师来讲,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疑地回答说:爱孩子. 2.儿童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儿童有他们自己的善恶和荣辱观念及人的尊严观念:他们有自己的 ...

  •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1000字
  • 教育专著读书笔记1000字 --阅读<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有感 从教二十余年,已经渐渐习惯了老师的各种工作,上课.备课.改作业,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渐渐的,看书的时间也少了.最近总在想,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怎么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走进它们,让 ...

  •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大全(共6篇)
  • 篇一:<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让 教 育 充 满 爱 --读<爱的教育> 关 庙 小 学 高 军 建 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 可以说,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 这也是一本永远不会过时的书. 它告诉我们:教育就是爱的别称,教育孩子就是爱孩子. ...

  • 读[把爱献给教育的人]读书心得体会
  • 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读<把爱献给教育的人>心得体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在她的眼中,没有教育不好或者不可教育的孩子.关心和爱护学生,是贯穿于霍老师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条红线,"全心全意爱自己的学生"是她一生的座 ...

  • 书,是知识的源泉 书,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当你的才华撑不起梦想时,就停下来读书吧!小疆今天推送<书,是知识的源泉 书,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书,是人类历史不朽的灵魂,是伟大历史进程中永不熄灭的神火.如果没有书,千百个太阳也不能拯救处在原始痛苦中的世界!如此说来,整个科学.文化和 ...

  • 蛙读书笔记
  • 读莫言小说<娃>有感 (2012年10月25日) 听说中国人首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迫不及待地找了来看,毕竟前次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的所谓中国人早已只能称为"华人"了. 刚看<蛙>第一部分的序,就产生一种不舒服 的感觉,不是质疑莫老的文笔,而是这部作品竟然 ...

  • 书香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心灵沐浴书香. 让书香伴我成长 --书香校园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育同行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将我们实验一小创建书 香校园工作的情况在这里给各位做简要汇报,诚挚期待得到大家的指导和帮助.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习惯.让心灵沐浴书香.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