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枫江上秋天远全诗

诗句“青枫江上秋天远”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青枫江上秋天远全诗注解及赏析如下:

一、《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全诗及注解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

⑴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今属重庆)。

⑵谪居:贬官的地方。

⑶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古民谣《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⑷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⑸青枫江:地名,在花溪。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译文: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二、《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同时也是一首边塞诗,同时送别两人,且两人均为遭贬而迁。

  首联“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贬谪分别时的痛苦已不言而喻。“此别”、“谪居”四字,又将题中的“送”和“贬”点出,轻灵自然,不着痕迹。作者在送别之地停下马来,与李、王二少府饮酒饯别,“意何如”、“问谪居”,反复致意,其殷切珍重之情,显而易见,一开篇就以强烈的感情,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无怪乎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常侍(即高适)每工于发端。”中间两联针对李、王二少府的现实处境,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上句写李少府贬峡中。当时,这里路途遥远,四野荒凉,《巴东三峡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设想李少府来到峡中,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下句写王少府贬长沙。衡阳在长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至此不过,遇春而回。归雁传书是借用苏武雁足系书故事,但长沙路途遥远,归雁也不能传递几封信。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上句想象长沙的自然风光。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这句写李少府到了长沙,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望着那明净高远、略无纤尘的蓝天,自然会洗尽烦恼。下句想象夔州(即今四川奉节县)的名胜古迹。白帝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在夔州,当三峡之口。

诗句“青枫江上秋天远”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青枫江上秋天远全诗注解及赏析如下:

一、《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全诗及注解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

⑴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今属重庆)。

⑵谪居:贬官的地方。

⑶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古民谣《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⑷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⑸青枫江:地名,在花溪。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译文: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二、《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同时也是一首边塞诗,同时送别两人,且两人均为遭贬而迁。

  首联“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贬谪分别时的痛苦已不言而喻。“此别”、“谪居”四字,又将题中的“送”和“贬”点出,轻灵自然,不着痕迹。作者在送别之地停下马来,与李、王二少府饮酒饯别,“意何如”、“问谪居”,反复致意,其殷切珍重之情,显而易见,一开篇就以强烈的感情,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无怪乎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常侍(即高适)每工于发端。”中间两联针对李、王二少府的现实处境,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上句写李少府贬峡中。当时,这里路途遥远,四野荒凉,《巴东三峡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设想李少府来到峡中,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下句写王少府贬长沙。衡阳在长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至此不过,遇春而回。归雁传书是借用苏武雁足系书故事,但长沙路途遥远,归雁也不能传递几封信。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上句想象长沙的自然风光。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这句写李少府到了长沙,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望着那明净高远、略无纤尘的蓝天,自然会洗尽烦恼。下句想象夔州(即今四川奉节县)的名胜古迹。白帝城为西汉公孙述所筑,在夔州,当三峡之口。


相关内容

  • 诗中之诗 顶峰之顶峰 --张若虛[春江花月夜]赏析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

  • 给诗加腰中的部分诗句
  • 一:寻陆鸿渐不遇 唐 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寻陆鸿渐不遇,是僧皎然的作品.僧皎然(730-799) ,俗姓谢,名昼,字清昼.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为谢灵运十世孙,出家为僧.善于诗论,有专著<诗式> ...

  • 春江花月夜教案
  • <春江花月夜>教案 一.作者简介 张若虚(660-720),字号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中以"文词俊秀"闻名长安.又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开元初名扬京师其余生平事迹不可考.其作品大部散失,<全唐诗&g ...

  • 卢纶[晚次鄂州]"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全诗翻译及赏析
  • 卢纶<晚次鄂州>"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 程"全诗翻译及赏析 <晚次鄂州>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q ...

  • 赏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简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 ...

  • [春江花月夜]教案
  • <春江花月夜>简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理解即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联系. 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中的情景理.(重点) 2.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难点) 教学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 ...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学习目的1.掌握诗歌的写景特色.2 .体会诗歌情.景.理水乳交融的意境.3 .体会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4 .了解诗歌的韵律特征.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情.景.理水乳交融的意境.2 .诗歌"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难点:诗歌的韵律特征.诗歌欣赏内容分析& ...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与诗同行]课后复习检测及参考答案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课后复习检测及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纤弱(qiān xiān) 皎洁(jiāo jiǎo) 难舍(shě shâ) 歌曲(qū qǔ) 亲昵(ní nì) 随即 ...

  • 百校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 2016年百校联考试题(新课标I ) 语文答案 第I 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1.A 2.B 3.D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5.B6.B 7.⑴巂州刺史王颙一贯奸猾贪赃,境内的蛮人愤怒,背叛离开.李夷简(到任)驱逐了王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