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感器设计原则的分析

  一、设计的基本要求

  

  对于电阻应变片式测力传感器(以下简称“测力传感器”)来说,弹性体的结构形状与相关尺寸对测力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极大。可以说,测力传感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弹性体的形状及相关尺寸。如果测力传感器的弹性体设计不合理,无论弹性体的加工精度多高、粘贴的电阻应变片的品质多好,测力传感器都难以达到较高的测力性能。因此,在测力传感器的设计过程中,对弹性体进行合理的设计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在弹性体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满足以下两项要求: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应与被测力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贴片部位应具有较高的应力(应变)水平。因此,在测力传感器的弹性体设计方面,经常应用“应力集中”的设计原则,确保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水平较高,并与被测力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以提高所设计测力传感器的测力灵敏度和测力精度。

  

  二、改善应力分布的“应力集中”原则

  

  在机械零件或构件的设计过程中,通常认为应力(应变)在零件或构件上是规则分布的,如果零件或构件的截面形状不发生变化,不必考虑应力(应变)分布不规则的问题。其实,在机械零件或构件的设计中,对于应力(应变)不规则分布的问题并非不予考虑,而是通过强度计算中的安全系数将其包容在内了。

  对于测力传感器来说,它是通过电阻应变片测量弹性体上贴片部位的应变来测量被测力的大小。若要保证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与被测力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实际上就是保证在测力传感器受力时,弹性体上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要按照某一规律分布。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弹性体贴片部位应力(应变)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弹性体受力条件的变化。

  为了减小由于弹性体受力条件的变化引起的测力误差,有些传感器设计者采取在筒式测力传感器弹性体上增加贴片数量的方法,尽可能将弹性体上贴片部位圆周上应力(应变)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测量出来。这样的处理方法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减小弹性体受力条件的变化引起的测力误差。但这种方法毕竟是一种被动的方法,增加的贴片数量总是有限的,还是很难把弹性体上贴片部位圆周上应力(应变)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全部测量出来,测力误差减小的程度不够显著。

  由于弹性体受力条件的变化引起的测力误差的实质是弹性体贴片部位圆周上的应力(应变)的不规则分布,如果能使弹性体贴片部位圆周上的应力(应变)分布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迫使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按照某一规律分布,因而使得弹性体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与被测力基本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由此来减小因弹性体受力条件的变化引起的测力误差。

  对于筒式测力传感器来说,在承载强度足够的条件下,如果将弹性体贴片部位圆周上不贴片的部位挖空,使得应力只能在未挖空的部位分布,大大改善了应力(应变)不规则分布的情况。或者说,应力(应变)的不规则分布仅仅限于未挖空的部位,并且其不规则分布的程度不会很大。因此,在未挖空的部位粘贴电阻应变片,就能使测得的应力(应变)与被测力基本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

  上述处理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某种措施,使弹性体上的应力(应变)集中分布在便于贴片检测的部位,实现测得的应力(应变)与被测力基本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以保证传感器的测力精度。

  用上述方法对筒式测力传感器进行改进。改进前的普通筒式传感器测力误差大于1%F.S.,改进后(局部挖空)的筒式传感器测力误差为0.1~0.3%F.S.,测力精度明显提高。

  

  三、提高应力水平的应力集中原则

  

  若要测力传感器达到较高的灵敏度,通常应该使电阻应变片有较高的应变水平,即在弹性体上贴片部位应该有较高的应力(应变)水平。(1)整体减小弹性体的尺寸,全面提高弹性体上的应力(应变)水平;(2)在贴片部位附近对弹性体进行局部削弱,使贴片部位局部应力(应变)水平提高,而弹性体其它部位的应力(应变)水平基本不变。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提高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水平,但对弹性体整体性能而言,局部削弱弹性体的效果要远好于整体减小弹性体尺寸。因为局部削弱弹性体既能提高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水平,又使得弹性体整体保持较高的强度和刚度,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局部削弱弹性体提高贴片部位应力(应变)水平的原理是:通过局部削弱弹性体,造成局部的应力集中,使得应力集中部位的应力(应变)水平明显高于弹性体其它部位的应力水平,将电阻应变片粘贴于应力集中部位,就可以测得较高的应变水平。

  局部应力(应变)集中的方法在测力传感器的设计中经常被采用,尤其在梁式测力传感器(如弯曲梁式和剪切梁式测力传感器)的弹性体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局部应力(应变)集中方法应用较为成功的当数剪切梁式测力传感器。剪切梁式测力传感器是通过检测梁式弹性体上的剪应力(剪应变)实现测力的。

  由材料力学中有关梁的应力分布知识可知,当梁承受横向(弯曲)载荷时,在梁的中性层处剪应力(剪应变)最大。如果要检测梁上的剪应变,应该在梁的中性层处贴片。为了提高贴片处的剪应力(剪应变)水平,可将弹性体两侧各挖一个盲孔,盲孔的中心应在中性层处。电阻应变片应该粘贴在盲孔的底面上,工字形断面(A-A剖面)的腹板上。

  对于梁形构件来说,其弯曲强度是主要矛盾。在一个梁满足弯曲强度的情况下,剪切强度一般裕量较大。当在中性层附近挖盲孔后,该截面上腹板上的剪应力(剪应变)明显提高,然而该截面上的弯曲应力提高很小。因此,剪切梁式弹性体应用局部应力集中方案后,被检测的剪应变大大提高,使该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显著提高,而对整个梁的弯曲强度影响很小,使整个梁保持了良好的强度和刚度。

  在测力传感器的设计过程中,如能自觉地按照上述两种应力集中的原则,对弹性体进行结构设计,就能够收到提高测力传感器的测力精度和测力灵敏度的良好效果。灵活、恰当地运用应力集中的原则,对于设计和生产高性能的测力传感器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海格通江敏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设计的基本要求

  

  对于电阻应变片式测力传感器(以下简称“测力传感器”)来说,弹性体的结构形状与相关尺寸对测力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极大。可以说,测力传感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弹性体的形状及相关尺寸。如果测力传感器的弹性体设计不合理,无论弹性体的加工精度多高、粘贴的电阻应变片的品质多好,测力传感器都难以达到较高的测力性能。因此,在测力传感器的设计过程中,对弹性体进行合理的设计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在弹性体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满足以下两项要求: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应与被测力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贴片部位应具有较高的应力(应变)水平。因此,在测力传感器的弹性体设计方面,经常应用“应力集中”的设计原则,确保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水平较高,并与被测力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以提高所设计测力传感器的测力灵敏度和测力精度。

  

  二、改善应力分布的“应力集中”原则

  

  在机械零件或构件的设计过程中,通常认为应力(应变)在零件或构件上是规则分布的,如果零件或构件的截面形状不发生变化,不必考虑应力(应变)分布不规则的问题。其实,在机械零件或构件的设计中,对于应力(应变)不规则分布的问题并非不予考虑,而是通过强度计算中的安全系数将其包容在内了。

  对于测力传感器来说,它是通过电阻应变片测量弹性体上贴片部位的应变来测量被测力的大小。若要保证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与被测力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实际上就是保证在测力传感器受力时,弹性体上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要按照某一规律分布。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弹性体贴片部位应力(应变)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是弹性体受力条件的变化。

  为了减小由于弹性体受力条件的变化引起的测力误差,有些传感器设计者采取在筒式测力传感器弹性体上增加贴片数量的方法,尽可能将弹性体上贴片部位圆周上应力(应变)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测量出来。这样的处理方法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减小弹性体受力条件的变化引起的测力误差。但这种方法毕竟是一种被动的方法,增加的贴片数量总是有限的,还是很难把弹性体上贴片部位圆周上应力(应变)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全部测量出来,测力误差减小的程度不够显著。

  由于弹性体受力条件的变化引起的测力误差的实质是弹性体贴片部位圆周上的应力(应变)的不规则分布,如果能使弹性体贴片部位圆周上的应力(应变)分布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迫使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按照某一规律分布,因而使得弹性体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与被测力基本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由此来减小因弹性体受力条件的变化引起的测力误差。

  对于筒式测力传感器来说,在承载强度足够的条件下,如果将弹性体贴片部位圆周上不贴片的部位挖空,使得应力只能在未挖空的部位分布,大大改善了应力(应变)不规则分布的情况。或者说,应力(应变)的不规则分布仅仅限于未挖空的部位,并且其不规则分布的程度不会很大。因此,在未挖空的部位粘贴电阻应变片,就能使测得的应力(应变)与被测力基本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

  上述处理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某种措施,使弹性体上的应力(应变)集中分布在便于贴片检测的部位,实现测得的应力(应变)与被测力基本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以保证传感器的测力精度。

  用上述方法对筒式测力传感器进行改进。改进前的普通筒式传感器测力误差大于1%F.S.,改进后(局部挖空)的筒式传感器测力误差为0.1~0.3%F.S.,测力精度明显提高。

  

  三、提高应力水平的应力集中原则

  

  若要测力传感器达到较高的灵敏度,通常应该使电阻应变片有较高的应变水平,即在弹性体上贴片部位应该有较高的应力(应变)水平。(1)整体减小弹性体的尺寸,全面提高弹性体上的应力(应变)水平;(2)在贴片部位附近对弹性体进行局部削弱,使贴片部位局部应力(应变)水平提高,而弹性体其它部位的应力(应变)水平基本不变。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提高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水平,但对弹性体整体性能而言,局部削弱弹性体的效果要远好于整体减小弹性体尺寸。因为局部削弱弹性体既能提高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水平,又使得弹性体整体保持较高的强度和刚度,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局部削弱弹性体提高贴片部位应力(应变)水平的原理是:通过局部削弱弹性体,造成局部的应力集中,使得应力集中部位的应力(应变)水平明显高于弹性体其它部位的应力水平,将电阻应变片粘贴于应力集中部位,就可以测得较高的应变水平。

  局部应力(应变)集中的方法在测力传感器的设计中经常被采用,尤其在梁式测力传感器(如弯曲梁式和剪切梁式测力传感器)的弹性体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局部应力(应变)集中方法应用较为成功的当数剪切梁式测力传感器。剪切梁式测力传感器是通过检测梁式弹性体上的剪应力(剪应变)实现测力的。

  由材料力学中有关梁的应力分布知识可知,当梁承受横向(弯曲)载荷时,在梁的中性层处剪应力(剪应变)最大。如果要检测梁上的剪应变,应该在梁的中性层处贴片。为了提高贴片处的剪应力(剪应变)水平,可将弹性体两侧各挖一个盲孔,盲孔的中心应在中性层处。电阻应变片应该粘贴在盲孔的底面上,工字形断面(A-A剖面)的腹板上。

  对于梁形构件来说,其弯曲强度是主要矛盾。在一个梁满足弯曲强度的情况下,剪切强度一般裕量较大。当在中性层附近挖盲孔后,该截面上腹板上的剪应力(剪应变)明显提高,然而该截面上的弯曲应力提高很小。因此,剪切梁式弹性体应用局部应力集中方案后,被检测的剪应变大大提高,使该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显著提高,而对整个梁的弯曲强度影响很小,使整个梁保持了良好的强度和刚度。

  在测力传感器的设计过程中,如能自觉地按照上述两种应力集中的原则,对弹性体进行结构设计,就能够收到提高测力传感器的测力精度和测力灵敏度的良好效果。灵活、恰当地运用应力集中的原则,对于设计和生产高性能的测力传感器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海格通江敏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内容

  • 药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设计方案-中德福林
  • 北京中德福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药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2012.06.14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

  • 2016测控仪器设计复习
  • 第一章 测控仪器设计概论 1. 测控仪器的概念.分类 分类:(1)计量测试仪器 (2)工业自动化仪器及仪表 (3)科学仪器 (4)医疗仪器 (5)自动化与网络化测试系统 (6)各种传感器 2. 计量测试仪器的测量对象 计量测试仪器的主要测量对象是各种物理量 3. 测控仪器的组成部分 按功能将仪器分成 ...

  • 铁路专用通信
  • 摘 要 铁路作为国家的经济大动脉,在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安全是确保铁路正常高效运输的前提,因而构建铁路安全防灾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就哈密-乌鲁木齐区段安全防灾系统的风监测方案.风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防误报.实时响应方案.报警位置定位方案以及安全防灾系统的网络平台搭建这几个方面作一 ...

  •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试题库
  • <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试题库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³)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输入的物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 ) 2.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 3.信息处理技术是指在机电一体化产品 ...

  • 通用技术1.docx
  • 通用技术1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能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 ...

  • 南汇基坑监控量测方案
  • 上海市南汇地基监测方案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2013.5.10 目录 上海市南汇地基监测方案 .................................................................................................... ...

  • 传感器选用原则
  • 传感器选用原则 现代传感器在原理与结构上千差万别,如何根据具体的测量目的.测量对象以及测量 环境合理地选用传感器,是在进行某个量的测量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传感器确定之后,与之相配套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也就可以确定了.测量结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的选用是否合理. 1)根据测量对象与测量环 ...

  • 室内环境监控系统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系 别: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 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 班 级: 电气111 学 生 姓 名: 踪娜 学 生 学 号:设计(论文)题目: 室内环境监测系统 指 导 教 师: 宋艳 设 计 地 点: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起 迄 日 期: 2013.09 ...

  • 电气14级毕业设计计划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14级 毕业设计计划 2016年10月24日―2017年11月18日)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 2016年10月 (时间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计划 一 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毕业设计是本专业培养学生的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完成一定的生产设计或科研试制任务,获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