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23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㊀ 顾德道∗

摘㊀ 要:宁波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 突出体制机制创新,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㊂ 但存在信息资源共享较难㊁ 法规标准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㊂ 未来, 宁波市将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完善相关法规标准, 强化民生服务, 优化智慧产业发展环境, 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㊂

关键词:宁波市㊀ 智慧城市㊀ 实践

一㊀ 引言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当前世界关注的热点, 不仅是各个城市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机遇, 同时也是推动城市数字化㊁ 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 加快向信息社会迈进的必然趋势㊂ 2010年, 宁波市抓住上海世博会首个主题论坛成功举办的契机, 依托城市化进程加快㊁ 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领先等优势, 研究出台了‘ 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甬党 2010 14号), 在国内率先系统部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并在‘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 规划纲要“ 中, 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主要任务, 列入全市 六个加快 重大战略㊂ 在智慧城市的探索实践中, 紧紧围绕建设管理高效便捷㊁ 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和谐㊁ 居民生活平安幸福㊁ 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注重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推∗顾德道, 经济学硕士,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院长,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研究员, 浙江万里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智慧城市行政管理㊁ 研究与规划等方面工作㊂

260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进十大智慧应用体系㊁ 六大智慧产业基地㊁ 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 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荣获了 2011 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 智慧城市领军城市 和 2012 中国智慧城市推进十强城市 等称号㊂ 与此同时, 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信息资源共享较难㊁ 法规标准建设滞后㊁ 智慧民生服务有待加强㊁ 智慧产业发展水平不够高等难点问题㊂ 宁波市将进一步强化推进措施, 抓好重点突破, 更加深入有效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提升现代化水平㊂

二㊀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宁波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按照‘ 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 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有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㊁ 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㊁ 智慧应用系统等项目建设和智慧产业发展, 促进了信息资源融合共享, 提升了智慧应用水平, 培育壮大了智慧产业㊂

(一) 抓机制建设,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宁波市自创建智慧城市以来, 一直非常重视体制机制建设, 将其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㊂

1.强化政策扶持机制

在‘ 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和‘ 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 的框架指导下, 宁波市每年滚动制订智慧城市建设年度工作计划, 明确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㊂ 各县(市) 区和市级部门根据市总体部署, 编制相应的实施方案, 细化工作任务, 落实责任主体㊂ 同时, 市政府每年安排智慧城市专项扶持资金, 并相应研究制定了宁波市‘ 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 重点对智慧城市基础性项目㊁ 共享性项目和重大应用项目, 以及智慧产业基地建设进行扶持㊂ 各县(市) 区也根据各自情况出台了一批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地方政策㊂

2.强化组织协调机制

宁波市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建设和智力支撑, 2010年成立了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㊁ 5个相关试点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和宁波市智慧城

261

行政改革蓝皮书

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㊂ 2011年成立了由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为主任的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㊂ 2012年, 根据浙江省政府统一部署, 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各县(市) 区也相应建立起了智慧城市领导小组㊂

3.强化交流合作机制

中国(宁波) 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㊁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㊁ 中国科学院㊁ 中国工程院㊁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㊁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㊁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宁波市人民政府承办, 是智慧城市领域高规格㊁ 多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平台, 邀请和汇聚众多知名专家㊁ 学者和行业精英, 就智慧城市及相关产业最新发展动态㊁ 前沿研究㊁ 最新技术标准等进行交流和探讨㊂ 2011年和2012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 分别吸引了5.2万人次和5.6万人次参观, 总投资分别达65亿元和90亿元的智慧城市合作项目落户宁波㊂

4.强化宣传培训机制

宁波市注重运用网络㊁ 报纸㊁ 电视㊁ 广播等媒体, 做好智慧城市宣传推广工作, 重点做好对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取得的积极成效㊁ 成功经验以及先进典型方面的宣传,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营造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㊂ 同时, 做好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培训工作, 市和县(市) 区分级组织相关领导干部智慧城市专题培训等活动, 加快提升领导和骨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能力㊂

(二) 抓基础建设, 完善通信网络设施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㊂ 宁波市注重政府规划引导, 并发挥通信运营商作用, 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 积极创新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 加强基础性网络设施建设, 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支撑㊂

1.推进 光网城市 建设

制定实施‘ 宁波市 光网城市 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 重点推进城区家庭带宽提速㊁ 楼宇宽带拓展㊁ 乡村宽带扩面㊁ 驻地网通信设施共建共享和光纤网络应用及产业发展带动等五项建设工程㊂ 目标到2014年末, 全面实现城市家庭光纤网络覆盖㊁ 农村行政村通光纤㊂ 全市新增光纤网络覆盖家庭用户262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250万户, 光纤网络覆盖率95%以上㊂ 城市家庭平均带宽接入能力达到30兆以上, 农村家庭平均宽带接入能力达到8兆以上, 城市核心区域普遍具备满足家庭用户100兆接入能力; 商务楼宇及公益性机构用户网络带宽接入能力超过100兆; 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1500G 以上㊂

2.推进 无线城市 工程

深入推进3G 移动宽带网络建设, 已基本覆盖全市㊂ 加快推进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 现已初步覆盖机场㊁ 车站㊁ 学校㊁ 酒店㊁ CBD 等重要公共场所㊂ 积极推动重点公共场所市民免费上网工程建设, 镇海区已率先实现部分公共休闲场所免费无线上网, 海曙区正在试点实施 市民免费上网 项目㊂ 同时, 作为国家4G 网络试点城市, 首个4G (TD-LTE) 体验网也已建成投用, 并于第二届智博会期间向市民免费开放㊂

3.推进小区驻地网共建共享

通过健全工作机制㊁ 加强统筹协调㊁ 完善制度标准等举措, 着力推进小区驻地通信网共建共享㊂ 一方面出台进一步规范宁波市住宅小区及商住楼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关文件, 在全市已建小区及商住楼全面推进共建共享工作㊂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共建共享标准建设, 组织制定‘ 小区驻地网共建共享建设标准“, 规范全市所有新建小区驻地网共建共享, 从根本上解决乱拉乱接㊁ 野蛮施工等问题㊂

4.推进三网融合试点

宁波是全国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在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制定和整体推进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包括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体制保障, 及时成立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协调小组, 先后多次召开工作会议, 安排部署阶段性试点工作任务㊂ 制定印发了‘2012 年宁波市三网融合试点工作要点“, 并重点做好双向进入业务许可申报, 推动广电㊁ 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 加快杭州湾新区三网融合网络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和集中式运营试点㊂ 截至2012年9月, 宁波市完成城区驻地网改造10万多户, 并积极探索一定区域内所有通信设施由一家企业统一建设和管理, 相关企业租赁使用的新模式㊂

(三) 抓资源整合, 推进基础信息库建设

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是提高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水平的基本前提㊂ 宁波市以推进集约化建设㊁ 强化资源整合㊁ 促进共建共享为目标, 重点推进人口㊁ 法人㊁ 自

263

行政改革蓝皮书

然资源与空间地理㊁ 信用信息等信息库建设, 提高信息基础资源利用率, 满足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的要求㊂

1.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

以公安部门现有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 整合统计㊁ 计生㊁ 人事劳动㊁ 教育㊁ 民政㊁ 卫生㊁ 外来务工等相关部门的人口基础信息, 推动人口基础信息库的基础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 实现共建共享和依法㊁ 安全㊁ 规范㊁ 有序的应用㊂ 截至2012年7月, 宁波市人口基础信息库已初步实现了20多个部门人口相关数据的有效整合㊂

2.推进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建设

以组织机构代码为统一标识, 以工商㊁ 税务㊁ 财政㊁ 政法㊁ 社保㊁ 卫生等部门业务管理系统中的法人单位数据为基础, 整合不同部门法人单位基础信息, 逐步构建全市逻辑统一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 推动实现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 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综合监管和公共服务㊂ 截至2012年7月,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已整合工商企业数据47.6万家, 其中有效企业17.5万家㊁ 质监机构代码企业数据35.6万家㊂

3.推进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建设

加强共享交换平台的运行环境建设, 逐步丰富平台数据和服务内容, 提供全面的决策分析依据, 推进共享交换平台的横向与纵向应用拓展, 推动构建政务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的良好运行环境㊂ 目前,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库共享交换平台已经建成使用, 涵盖了240类空间专题数据, 共有7个政府部门实现在线共享地理信息服务㊂

4.推进信用信息库建设

对政府部门在监管中获取的各类信用信息, 通过完善共享机制, 扩大覆盖面, 深入应用, 构建市和县(市) 区政府的信息征集和共享体系, 为宁波社会文明㊁ 经济发展㊁ 政府管理㊁ 服务社会㊁ 预警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㊂ 目前, 已实现了市级18个政府部门以及8个县(市) 区的信息共享和交换㊂ 其中, 企业信用管理系统涵盖全市54万家在册经济主体㊁ 120万户经济主体及42万与经营紧密关联人群的信用信息, 各类信息指标达74类488项, 信息量达到4200余万条㊂ 宁波市个人征信信息综合查询核心平台也已经成功采集到房地产抵押查封㊁ 银行卡风险㊁ 缴库及滞纳税㊁ 部分企业资信评级等6类共计30余万条信用信息㊂

264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四) 抓示范带动, 推动智慧系统应用

智慧应用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头戏㊂ 宁波市在综合考虑自身发展定位㊁ 特色优势和信息化条件的基础上, 按照 试点先行㊁ 示范带动㊁ 稳步推进 的思路, 围绕解决经济转型升级㊁ 城市管理创新㊁ 民生服务改善等重点㊁ 难点问题, 全面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㊂

1.智慧社会民生

宁波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 注重民生诉求, 在医疗卫生㊁ 食品药品质量监管等民生领域大力推进智慧化建设㊂

(1)智慧健康保障方面㊂ 升级建设卫生专网, 建设智慧健康机房和智慧健康数据中心; 推进区域卫生交换平台建设, 构建电子健康档案库㊁ 电子病历库为主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㊂ 截至2012年9月, 网上预约挂号系统已为18家市㊁ 县级医院提供预约挂号服务, 累计挂号数达100万人次, 全市已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500万份㊂

(2)智慧肉菜流通追溯系统方面㊂ 利用溯源电子秤㊁ 条形码㊁ 非接触式IC 卡等物联网技术和手段, 综合采用集成电路卡和条形码等途径采集传递追溯信息, 形成来源可追溯㊁ 去向可查证㊁ 责任可追究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链㊂ 截至2012年7月, 宁波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已覆盖全市肉类蔬菜生产㊁ 批发㊁ 团购㊁ 零售㊁ 配送㊁ 生猪屠宰㊁ 猪肉专卖㊁ 超市㊁ 豆类制品加工等9个环节, 实现了与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管理平台互联互通的流通信息链㊁ 追溯链和责任链的信息控制㊂

(3)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方面㊂ 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应用, 推动全市涉药单位网上监管系统联网工作, 开展移动办案执法㊁ 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试点, 推动市药品网上行政执法暨电子监察系统试点建设工作; 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共享系统以数据标准化㊁ 信息共享㊁ 统计分析㊁ 安全预警㊁ 广覆盖作为系统建设的五大目标, 实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实时信息共享, 建立有效的检验检测控制体系㊂ 截至2012年7月, 宁波市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了全市290余个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共享, 共录入10.5万多个完整的检测报告, 收集了10余万批次㊁ 100余万项食品检验检测信息㊂

265

行政改革蓝皮书

2.智慧城市管理

针对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宁波市加强在综治㊁ 市政㊁ 运输㊁ 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以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㊂

(1)智慧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方面㊂ 推动建立完善覆盖全市社会管理重点领域基础数据库, 构建管理信息实时采集㊁ 管理措施实时跟进㊁ 管理成效实时体现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为各级党委㊁ 政府和基层组织提供整体联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㊂ 截至2012年7月, 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已录入各类人员信息11.5万余条㊁ 社会信息43.2万余条, 办理各类事件3000余件㊂

(2)智慧城管方面㊂ 推进构建了由市㊁ 区两级250余家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大城管协同处理格局, 建立多渠道发现问题㊁ 协同化解决问题㊁ 精细化考核绩效的全新城市管理模式㊂ 对城市管理各环节工作, 实施精确㊁ 敏捷㊁ 高效㊁ 实时的动态管控, 优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㊂ 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统一数据中心建设, 构建全市统一的城市管理视频监控网络, 深化物联网技术使用, 推动实现智慧城管信息数据的共享与应用㊂ 宁波市智慧城管系统自2011年10月运行以来, 取得了明显效果, 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㊁ 第一时间处理解决问题㊂

(3)智慧安监方面㊂ 推进建设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 并在市安监局㊁ 6个县(市) 区安监局和20个乡镇(街道) 进行部署, 初步实现市㊁ 县(市) 区㊁ 乡(镇) 三级安监机构办公和业务管理一体化㊂ 推进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建设, 目标是到2012年末, 基本完成2000家单位的数据采集, 推动建成一站式企业申报与登录门户, 与质监㊁ 消防部门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数据交换和共享㊂

(4)智慧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方面㊂ 推进整合交通㊁ 安监㊁ 公安㊁ 质监等相关管理资源信息, 实现对要求管理的辖区内所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实时监管㊁ 行驶情况监测㊁ 行驶轨迹回放㊁ 规定行驶路线标注㊁ 违章报警㊁ 违章信息查询统计等功能, 加强危化品运输源头控制, 为各监管部门开展道路运输流量预测㊁ 实施重点道路风险评价㊁ 明确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重点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信息支撑㊂ 通过运用该系统, 宁波市危险化学品充装量逐年增加的同时, 道路运输事故逐年下降, 从2006年的16起逐年下降至2011年的3起㊂

(5)智慧交通体系方面㊂ 以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系统㊁ 公众出行服务系统㊁ 交通综合监管指挥系统为核心, 加快推进无线公交站牌㊁ 公交多媒体发布系统㊁ 266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出租车服务质量评价系统㊁ 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㊁ 网上交通行政执法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 不断提高交通服务和管理水平㊂ 其中, 智能高清视觉电子警察被列为2011年公安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㊂

3.智慧公共服务

宁波市以提升公共服务为着力点, 以系统信息化㊁ 智能化为手段, 破解公共领域的服务难题, 推进公共服务的便捷化㊂

(1)智慧公共服务平台方面㊂ 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水平㊂ 重点抓好网上行政审批系统㊁ 81890 市民信息服务平台㊁ 87188718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㊁ 社会保障卡㊁ 信息亭㊁ 社区信息化㊁ 农村

(2)智慧旅游服务方面㊂ 紧紧围绕游客的出游需求, 大力发展旅游产品规信息服务站等便民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推进信息服务均等化㊂

划㊁ 旅游营销管理及旅游运营管理, 推动实现旅游服务与文化㊁ 生态㊁ 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㊂ 截至2012年7月, 宁波市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旅游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㊁ 旅游基础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平台, 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智慧旅游产品㊁ 营销㊁ 管理和服务体系㊂

(3)智慧文化服务方面㊂ 重点推进数字图书馆㊁ 街头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㊂

(五) 抓产业培育, 促进智慧产业发展

立足应用㊁ 发展产业 是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思路㊂ 宁波市以智慧产业基地为载体,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 加快推动两化融合, 积极促进智慧产业集聚㊂ 截至2011年底, 宁波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 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0亿元, 同比增长30%㊂

1.大力推进加快面向产业发展的智慧应用工程建设

(1)智慧制造方面㊂ 积极推进产品智能化和工厂数字化建设,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深化骨干企业基于信息共享㊁ 系统集成和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应用㊂ 智慧港口㊁ 智慧口岸㊁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智慧物流项目建设㊂ 制定实施‘ 宁波市智慧物流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推进建设一批智慧物流示范项目, 培育形成一批智慧物流服务企业㊂ (2)智慧物流方面㊂ 深入实施‘ 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

267

行政改革蓝皮书

集贸易㊁ 物流㊁ 金融和口岸服务为一体的国际贸易服务平台㊂

2.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培育工程(3)智慧贸易方面㊂ 以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和宁波保税区为龙头, 加快建设

各县(市) 区㊁ 管委会充分整合和拓展园区资源, 加强智慧产业基地培育和建设㊂

(2)推动基地试点示范建设㊂ 发挥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1)发挥政策扶持作用㊂ 研究修订智慧城市产业基地认定管理办法, 引导制造基地和国家高新区智慧产业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重点推进宁波杭州湾新区中国移动数据中心浙江分中心㊁ 宁波电信数据中心㊁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宁波) 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有效推进宁波国家高新区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㊁ 智能家电控制器生产基地㊁ 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㊁ 宁波研发园等项目建设㊂

(3)推进重大项目引进合作㊂ 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内外合作交流活动, 以重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为载体, 着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IT 企业的合作, 着力引进有影响力的重点合作项目, 做好一批企业落户服务工作, 努力做到 开发一个系统, 引进一个团队, 推出一批产品, 培育一个产业 ㊂

三㊀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措施

当前,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是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㊁ 智慧城市相关法规标准㊁ 智慧民生服务㊁ 智慧产业发展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需要加以改进㊂

(一) 面临的主要问题

1.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比较困难

(1)跨部门数据整合较难㊂ 各基础数据库㊁ 综合数据库等所需数据隶属不同的部门管理, 跨部门整合共享有待进一步提高㊂

心等需要加快建设步伐㊂ (2)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相对滞后㊂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心㊁ 政府云计算中

(3)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办法还不够完善㊂ 政务数据交换目录范围㊁ 条件以及数据规范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㊂

268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2.智慧城市法规标准不够健全

(1)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较难㊂ 由于国内外智慧城市领域可借鉴的法律法规较少, 加上法律法规制定工作难度大㊁ 周期长, 规范基础设施㊁ 信息共享㊁ 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规还在研究探索之中, 与智慧基础设施㊁ 智慧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㊂

(2)技术标准制定相对滞后㊂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制定要求较高, 不仅需要行业内的众多相关企业单位达成共识, 而且需要较高的技术储备等条件, 因而宁波市在智慧城市相关标准制定上还面临不少挑战㊂

3.智慧民生服务有待提高

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中, 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㊂

(1)有的目标定位还不够准㊂ 一些智慧应用项目建设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尚未把服务民生作为项目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㊂

生服务的要求相比, 尚存在差距, 特别是在免费无线上网范围㊁ 有线网络速度㊁ 交通出行便捷度㊁ 食品安全服务等方面, 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㊂

(3)有的操作复杂不利推广㊂ 一些智慧应用项目建设虽已取得了较好的成(2)有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㊂ 一些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与提供高效便捷的民效, 但对信息系统的使用者而言, 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基础知识, 操作流程较为烦琐, 不利于推广㊂

4.智慧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够高

国家高新区等区域, 地区间分布不均衡, 产业空间布局有待优化㊂ (1)空间布局不够合理㊂ 全市智慧产业主要集中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和宁波

(2)产业结构有待优化㊂ 现有信息产业的科技含量还不够高, 电子信息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低端, 核心竞争力不强, 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高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相对缺乏㊂

(3)龙头企业较少㊂ 产值规模大㊁ 实力强㊁ 高新附加值高的智慧型龙头企业数量相对较少, 对智慧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有限, 尚未形成规模效应㊂

(二) 下一步工作措施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宁波市将继续深化资源整合, 健全规范标准, 强化民生服务, 做强智慧产业, 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发展㊂

269

行政改革蓝皮书

1.加强整合共享, 拓展智慧应用

(1)深入推进四大基础信息库的建设应用㊂ 进一步完善可供全市各部门共享和动态应用的人口基础信息库; 深入推进全市逻辑统一㊁ 动态更新㊁ 可共享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建设; 扩充和完善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的数据㊁ 标准㊁ 服务和支撑环境; 扩大宁波市智慧信用信息征集的范围, 实现全市32个部门之间企业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 以及 信用宁波 市与县(市) 区两级系统的信息共享, 并建立企业信用评价系统㊂

(2)加快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建设㊂ 重点加快推进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 抓好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统筹管理, 逐步把城管㊁ 卫生㊁ 工商㊁ 税务㊁ 规划等单位数据中心纳入云计算中心, 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 实现IT 资源的集约建设㊁ 弹性扩展㊁ 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㊂

(3)加快开展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标准建设㊂ 研究形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的目录规范和信息目录库, 开展信息交换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的制订工作, 完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管理办法, 实现信息资源交换目录资源的互联互访㊂

2.完善法规标准, 提升整体效益

(1)加强相关法规体系建设㊂ 加强智慧城市领域地方性立法工作, 健全信息共享㊁ 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制度法规方面的保障㊂

加强与技术行业协会㊁ 科研院所㊁ 龙头企业等的合作, 积极参与物联网㊁ 云计(2)推进技术标准制定示范㊂ 密切联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 算㊁ 移动通信等领域技术标准的制定㊂ 紧紧抓住智慧应用项目试点先行的契机, 加强标准化工作, 积极推进智慧健康保障㊁ 智慧物流㊁ 智慧交通等重点领域标准制定实施的试点示范㊂

3.强化民生服务, 增强智慧体验

(1)加快转变服务理念与方式㊂ 坚持以人为本, 以提高市民满意度为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 增强服务理念, 借助信息化手段, 创新服务方式, 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的智慧服务㊂

(2)加快民生服务项目建设㊂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 借助物联网㊁ 云计算等核心技术与设备, 加快与民生息息相关领域的项目建设, 特别是加快推进重大智270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慧应用试点项目建设, 有效解决看病难㊁ 出行难等难题㊂

(3)加强宣传培训㊂ 进一步利用好智博会㊁ 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体验馆㊁ 宣传媒体㊁ 操作培训班等载体, 创新内容和形式, 宣传推广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成果, 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公众认知度㊂

4.优化发展环境, 做强智慧产业

通过优先转让土地㊁ 减免税费, 优先给予财政补贴㊁ 税收优惠, 加大智慧产业基地建设力度, 引导扶持各类智慧产业基地建设, 促进智慧产业基地在全市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㊂

(2)优化产业结构㊂ 积极鼓励企业加大对高端核心技术的科研投入, 并加(1)优化智慧产业空间布局㊂ 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产业基地认定管理办法, 强与科研院所㊁ 高校的联系与合作, 建立健全政产学研联动机制, 提高对高新技术的引进㊁ 消化㊁ 吸收㊁ 创新的能力, 增加科技含量高㊁ 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在产业中的份额, 优化产业结构㊂

(3)加强龙头企业的引进与培育㊂ 以智慧软件㊁ 智慧装备㊁ 智能家电控制器生产等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 以重大智慧应用项目建设为依托, 加大财税优惠等扶持力度, 进一步引进一批智慧型的知名企业, 积极鼓励本地有实力企业产业转型, 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并发挥龙头带动作用㊂

271

.23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㊀ 顾德道∗

摘㊀ 要:宁波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 突出体制机制创新,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㊂ 但存在信息资源共享较难㊁ 法规标准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㊂ 未来, 宁波市将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完善相关法规标准, 强化民生服务, 优化智慧产业发展环境, 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㊂

关键词:宁波市㊀ 智慧城市㊀ 实践

一㊀ 引言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当前世界关注的热点, 不仅是各个城市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机遇, 同时也是推动城市数字化㊁ 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 加快向信息社会迈进的必然趋势㊂ 2010年, 宁波市抓住上海世博会首个主题论坛成功举办的契机, 依托城市化进程加快㊁ 城市信息化总体水平领先等优势, 研究出台了‘ 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甬党 2010 14号), 在国内率先系统部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并在‘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 规划纲要“ 中, 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主要任务, 列入全市 六个加快 重大战略㊂ 在智慧城市的探索实践中, 紧紧围绕建设管理高效便捷㊁ 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和谐㊁ 居民生活平安幸福㊁ 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注重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发展环境, 加快推∗顾德道, 经济学硕士,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院长,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研究员, 浙江万里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智慧城市行政管理㊁ 研究与规划等方面工作㊂

260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进十大智慧应用体系㊁ 六大智慧产业基地㊁ 智慧基础设施和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 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荣获了 2011 中国城市信息化卓越成就奖 智慧城市领军城市 和 2012 中国智慧城市推进十强城市 等称号㊂ 与此同时, 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信息资源共享较难㊁ 法规标准建设滞后㊁ 智慧民生服务有待加强㊁ 智慧产业发展水平不够高等难点问题㊂ 宁波市将进一步强化推进措施, 抓好重点突破, 更加深入有效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提升现代化水平㊂

二㊀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宁波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按照‘ 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 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有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㊁ 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㊁ 智慧应用系统等项目建设和智慧产业发展, 促进了信息资源融合共享, 提升了智慧应用水平, 培育壮大了智慧产业㊂

(一) 抓机制建设,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宁波市自创建智慧城市以来, 一直非常重视体制机制建设, 将其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保障㊂

1.强化政策扶持机制

在‘ 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 和‘ 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 的框架指导下, 宁波市每年滚动制订智慧城市建设年度工作计划, 明确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㊂ 各县(市) 区和市级部门根据市总体部署, 编制相应的实施方案, 细化工作任务, 落实责任主体㊂ 同时, 市政府每年安排智慧城市专项扶持资金, 并相应研究制定了宁波市‘ 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 重点对智慧城市基础性项目㊁ 共享性项目和重大应用项目, 以及智慧产业基地建设进行扶持㊂ 各县(市) 区也根据各自情况出台了一批引导智慧城市建设的地方政策㊂

2.强化组织协调机制

宁波市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建设和智力支撑, 2010年成立了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㊁ 5个相关试点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和宁波市智慧城

261

行政改革蓝皮书

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㊂ 2011年成立了由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为主任的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㊂ 2012年, 根据浙江省政府统一部署, 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各县(市) 区也相应建立起了智慧城市领导小组㊂

3.强化交流合作机制

中国(宁波) 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㊁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㊁ 中国科学院㊁ 中国工程院㊁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㊁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㊁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宁波市人民政府承办, 是智慧城市领域高规格㊁ 多方位的合作与交流平台, 邀请和汇聚众多知名专家㊁ 学者和行业精英, 就智慧城市及相关产业最新发展动态㊁ 前沿研究㊁ 最新技术标准等进行交流和探讨㊂ 2011年和2012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 分别吸引了5.2万人次和5.6万人次参观, 总投资分别达65亿元和90亿元的智慧城市合作项目落户宁波㊂

4.强化宣传培训机制

宁波市注重运用网络㊁ 报纸㊁ 电视㊁ 广播等媒体, 做好智慧城市宣传推广工作, 重点做好对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取得的积极成效㊁ 成功经验以及先进典型方面的宣传,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营造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㊂ 同时, 做好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培训工作, 市和县(市) 区分级组织相关领导干部智慧城市专题培训等活动, 加快提升领导和骨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能力㊂

(二) 抓基础建设, 完善通信网络设施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㊂ 宁波市注重政府规划引导, 并发挥通信运营商作用, 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 积极创新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 加强基础性网络设施建设, 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支撑㊂

1.推进 光网城市 建设

制定实施‘ 宁波市 光网城市 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 重点推进城区家庭带宽提速㊁ 楼宇宽带拓展㊁ 乡村宽带扩面㊁ 驻地网通信设施共建共享和光纤网络应用及产业发展带动等五项建设工程㊂ 目标到2014年末, 全面实现城市家庭光纤网络覆盖㊁ 农村行政村通光纤㊂ 全市新增光纤网络覆盖家庭用户262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250万户, 光纤网络覆盖率95%以上㊂ 城市家庭平均带宽接入能力达到30兆以上, 农村家庭平均宽带接入能力达到8兆以上, 城市核心区域普遍具备满足家庭用户100兆接入能力; 商务楼宇及公益性机构用户网络带宽接入能力超过100兆; 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1500G 以上㊂

2.推进 无线城市 工程

深入推进3G 移动宽带网络建设, 已基本覆盖全市㊂ 加快推进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 现已初步覆盖机场㊁ 车站㊁ 学校㊁ 酒店㊁ CBD 等重要公共场所㊂ 积极推动重点公共场所市民免费上网工程建设, 镇海区已率先实现部分公共休闲场所免费无线上网, 海曙区正在试点实施 市民免费上网 项目㊂ 同时, 作为国家4G 网络试点城市, 首个4G (TD-LTE) 体验网也已建成投用, 并于第二届智博会期间向市民免费开放㊂

3.推进小区驻地网共建共享

通过健全工作机制㊁ 加强统筹协调㊁ 完善制度标准等举措, 着力推进小区驻地通信网共建共享㊂ 一方面出台进一步规范宁波市住宅小区及商住楼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关文件, 在全市已建小区及商住楼全面推进共建共享工作㊂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共建共享标准建设, 组织制定‘ 小区驻地网共建共享建设标准“, 规范全市所有新建小区驻地网共建共享, 从根本上解决乱拉乱接㊁ 野蛮施工等问题㊂

4.推进三网融合试点

宁波是全国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 在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制定和整体推进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包括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体制保障, 及时成立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协调小组, 先后多次召开工作会议, 安排部署阶段性试点工作任务㊂ 制定印发了‘2012 年宁波市三网融合试点工作要点“, 并重点做好双向进入业务许可申报, 推动广电㊁ 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 加快杭州湾新区三网融合网络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和集中式运营试点㊂ 截至2012年9月, 宁波市完成城区驻地网改造10万多户, 并积极探索一定区域内所有通信设施由一家企业统一建设和管理, 相关企业租赁使用的新模式㊂

(三) 抓资源整合, 推进基础信息库建设

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是提高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水平的基本前提㊂ 宁波市以推进集约化建设㊁ 强化资源整合㊁ 促进共建共享为目标, 重点推进人口㊁ 法人㊁ 自

263

行政改革蓝皮书

然资源与空间地理㊁ 信用信息等信息库建设, 提高信息基础资源利用率, 满足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的要求㊂

1.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

以公安部门现有的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 整合统计㊁ 计生㊁ 人事劳动㊁ 教育㊁ 民政㊁ 卫生㊁ 外来务工等相关部门的人口基础信息, 推动人口基础信息库的基础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 实现共建共享和依法㊁ 安全㊁ 规范㊁ 有序的应用㊂ 截至2012年7月, 宁波市人口基础信息库已初步实现了20多个部门人口相关数据的有效整合㊂

2.推进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建设

以组织机构代码为统一标识, 以工商㊁ 税务㊁ 财政㊁ 政法㊁ 社保㊁ 卫生等部门业务管理系统中的法人单位数据为基础, 整合不同部门法人单位基础信息, 逐步构建全市逻辑统一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 推动实现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 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综合监管和公共服务㊂ 截至2012年7月,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已整合工商企业数据47.6万家, 其中有效企业17.5万家㊁ 质监机构代码企业数据35.6万家㊂

3.推进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建设

加强共享交换平台的运行环境建设, 逐步丰富平台数据和服务内容, 提供全面的决策分析依据, 推进共享交换平台的横向与纵向应用拓展, 推动构建政务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的良好运行环境㊂ 目前, 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信息库共享交换平台已经建成使用, 涵盖了240类空间专题数据, 共有7个政府部门实现在线共享地理信息服务㊂

4.推进信用信息库建设

对政府部门在监管中获取的各类信用信息, 通过完善共享机制, 扩大覆盖面, 深入应用, 构建市和县(市) 区政府的信息征集和共享体系, 为宁波社会文明㊁ 经济发展㊁ 政府管理㊁ 服务社会㊁ 预警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㊂ 目前, 已实现了市级18个政府部门以及8个县(市) 区的信息共享和交换㊂ 其中, 企业信用管理系统涵盖全市54万家在册经济主体㊁ 120万户经济主体及42万与经营紧密关联人群的信用信息, 各类信息指标达74类488项, 信息量达到4200余万条㊂ 宁波市个人征信信息综合查询核心平台也已经成功采集到房地产抵押查封㊁ 银行卡风险㊁ 缴库及滞纳税㊁ 部分企业资信评级等6类共计30余万条信用信息㊂

264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四) 抓示范带动, 推动智慧系统应用

智慧应用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头戏㊂ 宁波市在综合考虑自身发展定位㊁ 特色优势和信息化条件的基础上, 按照 试点先行㊁ 示范带动㊁ 稳步推进 的思路, 围绕解决经济转型升级㊁ 城市管理创新㊁ 民生服务改善等重点㊁ 难点问题, 全面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㊂

1.智慧社会民生

宁波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 注重民生诉求, 在医疗卫生㊁ 食品药品质量监管等民生领域大力推进智慧化建设㊂

(1)智慧健康保障方面㊂ 升级建设卫生专网, 建设智慧健康机房和智慧健康数据中心; 推进区域卫生交换平台建设, 构建电子健康档案库㊁ 电子病历库为主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㊂ 截至2012年9月, 网上预约挂号系统已为18家市㊁ 县级医院提供预约挂号服务, 累计挂号数达100万人次, 全市已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500万份㊂

(2)智慧肉菜流通追溯系统方面㊂ 利用溯源电子秤㊁ 条形码㊁ 非接触式IC 卡等物联网技术和手段, 综合采用集成电路卡和条形码等途径采集传递追溯信息, 形成来源可追溯㊁ 去向可查证㊁ 责任可追究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链㊂ 截至2012年7月, 宁波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已覆盖全市肉类蔬菜生产㊁ 批发㊁ 团购㊁ 零售㊁ 配送㊁ 生猪屠宰㊁ 猪肉专卖㊁ 超市㊁ 豆类制品加工等9个环节, 实现了与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管理平台互联互通的流通信息链㊁ 追溯链和责任链的信息控制㊂

(3)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方面㊂ 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应用, 推动全市涉药单位网上监管系统联网工作, 开展移动办案执法㊁ 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试点, 推动市药品网上行政执法暨电子监察系统试点建设工作; 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共享系统以数据标准化㊁ 信息共享㊁ 统计分析㊁ 安全预警㊁ 广覆盖作为系统建设的五大目标, 实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实时信息共享, 建立有效的检验检测控制体系㊂ 截至2012年7月, 宁波市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了全市290余个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共享, 共录入10.5万多个完整的检测报告, 收集了10余万批次㊁ 100余万项食品检验检测信息㊂

265

行政改革蓝皮书

2.智慧城市管理

针对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宁波市加强在综治㊁ 市政㊁ 运输㊁ 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以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㊂

(1)智慧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方面㊂ 推动建立完善覆盖全市社会管理重点领域基础数据库, 构建管理信息实时采集㊁ 管理措施实时跟进㊁ 管理成效实时体现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为各级党委㊁ 政府和基层组织提供整体联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㊂ 截至2012年7月, 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已录入各类人员信息11.5万余条㊁ 社会信息43.2万余条, 办理各类事件3000余件㊂

(2)智慧城管方面㊂ 推进构建了由市㊁ 区两级250余家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大城管协同处理格局, 建立多渠道发现问题㊁ 协同化解决问题㊁ 精细化考核绩效的全新城市管理模式㊂ 对城市管理各环节工作, 实施精确㊁ 敏捷㊁ 高效㊁ 实时的动态管控, 优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㊂ 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统一数据中心建设, 构建全市统一的城市管理视频监控网络, 深化物联网技术使用, 推动实现智慧城管信息数据的共享与应用㊂ 宁波市智慧城管系统自2011年10月运行以来, 取得了明显效果, 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㊁ 第一时间处理解决问题㊂

(3)智慧安监方面㊂ 推进建设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 并在市安监局㊁ 6个县(市) 区安监局和20个乡镇(街道) 进行部署, 初步实现市㊁ 县(市) 区㊁ 乡(镇) 三级安监机构办公和业务管理一体化㊂ 推进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建设, 目标是到2012年末, 基本完成2000家单位的数据采集, 推动建成一站式企业申报与登录门户, 与质监㊁ 消防部门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数据交换和共享㊂

(4)智慧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方面㊂ 推进整合交通㊁ 安监㊁ 公安㊁ 质监等相关管理资源信息, 实现对要求管理的辖区内所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实时监管㊁ 行驶情况监测㊁ 行驶轨迹回放㊁ 规定行驶路线标注㊁ 违章报警㊁ 违章信息查询统计等功能, 加强危化品运输源头控制, 为各监管部门开展道路运输流量预测㊁ 实施重点道路风险评价㊁ 明确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重点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信息支撑㊂ 通过运用该系统, 宁波市危险化学品充装量逐年增加的同时, 道路运输事故逐年下降, 从2006年的16起逐年下降至2011年的3起㊂

(5)智慧交通体系方面㊂ 以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系统㊁ 公众出行服务系统㊁ 交通综合监管指挥系统为核心, 加快推进无线公交站牌㊁ 公交多媒体发布系统㊁ 266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出租车服务质量评价系统㊁ 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㊁ 网上交通行政执法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 不断提高交通服务和管理水平㊂ 其中, 智能高清视觉电子警察被列为2011年公安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㊂

3.智慧公共服务

宁波市以提升公共服务为着力点, 以系统信息化㊁ 智能化为手段, 破解公共领域的服务难题, 推进公共服务的便捷化㊂

(1)智慧公共服务平台方面㊂ 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水平㊂ 重点抓好网上行政审批系统㊁ 81890 市民信息服务平台㊁ 87188718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㊁ 社会保障卡㊁ 信息亭㊁ 社区信息化㊁ 农村

(2)智慧旅游服务方面㊂ 紧紧围绕游客的出游需求, 大力发展旅游产品规信息服务站等便民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推进信息服务均等化㊂

划㊁ 旅游营销管理及旅游运营管理, 推动实现旅游服务与文化㊁ 生态㊁ 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㊂ 截至2012年7月, 宁波市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旅游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㊁ 旅游基础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平台, 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智慧旅游产品㊁ 营销㊁ 管理和服务体系㊂

(3)智慧文化服务方面㊂ 重点推进数字图书馆㊁ 街头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㊂

(五) 抓产业培育, 促进智慧产业发展

立足应用㊁ 发展产业 是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思路㊂ 宁波市以智慧产业基地为载体,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 加快推动两化融合, 积极促进智慧产业集聚㊂ 截至2011年底, 宁波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 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0亿元, 同比增长30%㊂

1.大力推进加快面向产业发展的智慧应用工程建设

(1)智慧制造方面㊂ 积极推进产品智能化和工厂数字化建设,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深化骨干企业基于信息共享㊁ 系统集成和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应用㊂ 智慧港口㊁ 智慧口岸㊁ 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智慧物流项目建设㊂ 制定实施‘ 宁波市智慧物流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推进建设一批智慧物流示范项目, 培育形成一批智慧物流服务企业㊂ (2)智慧物流方面㊂ 深入实施‘ 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

267

行政改革蓝皮书

集贸易㊁ 物流㊁ 金融和口岸服务为一体的国际贸易服务平台㊂

2.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培育工程(3)智慧贸易方面㊂ 以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和宁波保税区为龙头, 加快建设

各县(市) 区㊁ 管委会充分整合和拓展园区资源, 加强智慧产业基地培育和建设㊂

(2)推动基地试点示范建设㊂ 发挥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1)发挥政策扶持作用㊂ 研究修订智慧城市产业基地认定管理办法, 引导制造基地和国家高新区智慧产业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重点推进宁波杭州湾新区中国移动数据中心浙江分中心㊁ 宁波电信数据中心㊁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宁波) 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有效推进宁波国家高新区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㊁ 智能家电控制器生产基地㊁ 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㊁ 宁波研发园等项目建设㊂

(3)推进重大项目引进合作㊂ 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内外合作交流活动, 以重大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为载体, 着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IT 企业的合作, 着力引进有影响力的重点合作项目, 做好一批企业落户服务工作, 努力做到 开发一个系统, 引进一个团队, 推出一批产品, 培育一个产业 ㊂

三㊀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措施

当前,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是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㊁ 智慧城市相关法规标准㊁ 智慧民生服务㊁ 智慧产业发展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需要加以改进㊂

(一) 面临的主要问题

1.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比较困难

(1)跨部门数据整合较难㊂ 各基础数据库㊁ 综合数据库等所需数据隶属不同的部门管理, 跨部门整合共享有待进一步提高㊂

心等需要加快建设步伐㊂ (2)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相对滞后㊂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心㊁ 政府云计算中

(3)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办法还不够完善㊂ 政务数据交换目录范围㊁ 条件以及数据规范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㊂

268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2.智慧城市法规标准不够健全

(1)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较难㊂ 由于国内外智慧城市领域可借鉴的法律法规较少, 加上法律法规制定工作难度大㊁ 周期长, 规范基础设施㊁ 信息共享㊁ 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规还在研究探索之中, 与智慧基础设施㊁ 智慧应用体系和智慧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㊂

(2)技术标准制定相对滞后㊂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制定要求较高, 不仅需要行业内的众多相关企业单位达成共识, 而且需要较高的技术储备等条件, 因而宁波市在智慧城市相关标准制定上还面临不少挑战㊂

3.智慧民生服务有待提高

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中, 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㊂

(1)有的目标定位还不够准㊂ 一些智慧应用项目建设的出发点主要是为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尚未把服务民生作为项目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㊂

生服务的要求相比, 尚存在差距, 特别是在免费无线上网范围㊁ 有线网络速度㊁ 交通出行便捷度㊁ 食品安全服务等方面, 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㊂

(3)有的操作复杂不利推广㊂ 一些智慧应用项目建设虽已取得了较好的成(2)有的服务水平有待提升㊂ 一些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与提供高效便捷的民效, 但对信息系统的使用者而言, 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基础知识, 操作流程较为烦琐, 不利于推广㊂

4.智慧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够高

国家高新区等区域, 地区间分布不均衡, 产业空间布局有待优化㊂ (1)空间布局不够合理㊂ 全市智慧产业主要集中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和宁波

(2)产业结构有待优化㊂ 现有信息产业的科技含量还不够高, 电子信息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低端, 核心竞争力不强, 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高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相对缺乏㊂

(3)龙头企业较少㊂ 产值规模大㊁ 实力强㊁ 高新附加值高的智慧型龙头企业数量相对较少, 对智慧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有限, 尚未形成规模效应㊂

(二) 下一步工作措施

针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宁波市将继续深化资源整合, 健全规范标准, 强化民生服务, 做强智慧产业, 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发展㊂

269

行政改革蓝皮书

1.加强整合共享, 拓展智慧应用

(1)深入推进四大基础信息库的建设应用㊂ 进一步完善可供全市各部门共享和动态应用的人口基础信息库; 深入推进全市逻辑统一㊁ 动态更新㊁ 可共享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建设; 扩充和完善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的数据㊁ 标准㊁ 服务和支撑环境; 扩大宁波市智慧信用信息征集的范围, 实现全市32个部门之间企业基础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 以及 信用宁波 市与县(市) 区两级系统的信息共享, 并建立企业信用评价系统㊂

(2)加快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建设㊂ 重点加快推进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 抓好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统筹管理, 逐步把城管㊁ 卫生㊁ 工商㊁ 税务㊁ 规划等单位数据中心纳入云计算中心, 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 实现IT 资源的集约建设㊁ 弹性扩展㊁ 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㊂

(3)加快开展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标准建设㊂ 研究形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的目录规范和信息目录库, 开展信息交换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的制订工作, 完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管理办法, 实现信息资源交换目录资源的互联互访㊂

2.完善法规标准, 提升整体效益

(1)加强相关法规体系建设㊂ 加强智慧城市领域地方性立法工作, 健全信息共享㊁ 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制度法规方面的保障㊂

加强与技术行业协会㊁ 科研院所㊁ 龙头企业等的合作, 积极参与物联网㊁ 云计(2)推进技术标准制定示范㊂ 密切联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主管部门, 算㊁ 移动通信等领域技术标准的制定㊂ 紧紧抓住智慧应用项目试点先行的契机, 加强标准化工作, 积极推进智慧健康保障㊁ 智慧物流㊁ 智慧交通等重点领域标准制定实施的试点示范㊂

3.强化民生服务, 增强智慧体验

(1)加快转变服务理念与方式㊂ 坚持以人为本, 以提高市民满意度为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 增强服务理念, 借助信息化手段, 创新服务方式, 为市民提供个性化的智慧服务㊂

(2)加快民生服务项目建设㊂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 借助物联网㊁ 云计算等核心技术与设备, 加快与民生息息相关领域的项目建设, 特别是加快推进重大智270

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

慧应用试点项目建设, 有效解决看病难㊁ 出行难等难题㊂

(3)加强宣传培训㊂ 进一步利用好智博会㊁ 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体验馆㊁ 宣传媒体㊁ 操作培训班等载体, 创新内容和形式, 宣传推广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成果, 提高智慧城市建设的公众认知度㊂

4.优化发展环境, 做强智慧产业

通过优先转让土地㊁ 减免税费, 优先给予财政补贴㊁ 税收优惠, 加大智慧产业基地建设力度, 引导扶持各类智慧产业基地建设, 促进智慧产业基地在全市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㊂

(2)优化产业结构㊂ 积极鼓励企业加大对高端核心技术的科研投入, 并加(1)优化智慧产业空间布局㊂ 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产业基地认定管理办法, 强与科研院所㊁ 高校的联系与合作, 建立健全政产学研联动机制, 提高对高新技术的引进㊁ 消化㊁ 吸收㊁ 创新的能力, 增加科技含量高㊁ 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在产业中的份额, 优化产业结构㊂

(3)加强龙头企业的引进与培育㊂ 以智慧软件㊁ 智慧装备㊁ 智能家电控制器生产等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 以重大智慧应用项目建设为依托, 加大财税优惠等扶持力度, 进一步引进一批智慧型的知名企业, 积极鼓励本地有实力企业产业转型, 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并发挥龙头带动作用㊂

271


相关内容

  • 案例内容:"智慧城市"建设佛山\无锡\宁波模式
  • 1. 佛山模式:超前引领,"四化融合"示范全国 在国内外建设智慧城市的浪潮中,佛山市委.市政府以超前引领的理念,率先在国内首创"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战略.与其他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理念和路径不同的是,智慧佛山上升到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战略层面,不仅仅是信息化的概 ...

  • 2014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应用视频案例入围选题
  • 附件 2014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应用视频案例入围选题 序号 案例名称 网络学习空间 变革教与学 --东阳市国家教育云规模化应用试点 工作空间应用的实践探索 主动 开放 共享 助教 --西湖区教育局录播系统区域一体化 部署的实践 3 4 5 6 7 数字彩虹工程(DRP)促进差异化发展 师生网络互动桥 ...

  • 区发改局2013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 区发改局2013年度工作计划总结 [论文范文]_http://www.csmayi.cn_关键词:区发改局工作计划总结 2013年是我区全面开启现代化核心城区建设的关键一年.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落实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区委区政 ...

  • 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评述
  • 本期主题: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 [编者按]当前,我国已有95个城市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智慧城市成为优化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新模式,但迄今智慧城市尚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标准,对其规划和建设也需进行合理统筹与探索创新.基于此,本期" ...

  • 小学学校第一学期主要成绩工作总结
  •   沧桑砺洗,春华秋实,沐浴着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萧王庙中心小学,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关爱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载体,以争创教育强市为契机,强化管理,狠抓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主要成绩: 1、通过宁波市现代化达 ...

  • 学生处工作小结
  • 本学期由于学生处人员有比较大的调整,虽然工作的开展还处在理清摸索的阶段,但是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引领下,在各部、处、室的通力配合下,在全校班主任的辛勤耕耘下,我们明确思路,把握原则,提倡校部紧密合作,开展德育工作,进展还是比较顺畅。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回顾。 1、丰富“爱的教育”内涵,抓实班主任队伍建设 ...

  •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路径与方式_毛光烈
  • 封面文章 中国智慧城市 建设路径与方式 文 | 毛光烈 城市化的发展是中国未来50年发展的核心主题之一.中国智能城市建设是中国当前面临挑战与机遇的汇聚点,是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汇聚的平台.而且,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与方式,肯定与西方城市有所不同,中国需要探索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智慧城市建设之 ...

  • 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
  • 区政协三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材料 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 区政协总部经济发展课题组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是我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培育都市经济新增长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江东从中心城区向核心城区转变的必由之路.为全面了解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 ...

  • 新形势下党建意见
  • 二十二期党校学习材料·(五)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93    更新时间:2010-4-26  ] 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 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中国共产党宁波市第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