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市场分析报告

理财产品市场分析报告

安全08-5班

赵鸿

0803030526

工商管理

一、家庭理财规划的趋势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资本市场产品的丰富,理财规划逐渐成为居民家庭重要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谈到理财,一般人会想到投资赚钱。实际上,理财的内容要宽泛得多,理财规划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换 句话说,理财就是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管理与风险管理。

很多人认为,理财就是为了获得高收益,这又是一个误区。理财目的应该是“梳理财富,增值生活”——通过梳理财富来提升生活水平。理财的最终目的不是“用钱生更多钱”, 而是“用钱生合适多的钱”,因为期望收益越高,损失风险也会越大。盲目追求高回报,家庭财务的波动太大,也容易造成理财的困难。

(一)理财目标

1、获得资产增值:资产增值是每个投资者共同的目标,理财就是将资产合理分配,并努力使财富不断累积的过程。金融投资工具种类繁多:低风险的产品包括国债、人民币理财;中等风险的产品有信托、开放式基金、外汇理财等;高风险的产品则包括股票、个人外汇买卖、期货等。非金融的投资渠道也很多,包括房地产、黄金、收藏品等。

2、保证资金安全:资金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保证资金的数额不减少;二是保证资金的购买力不降低,即保证资金不会因亏损和贬值而遭受损失。

3、防御意外事故:正确的理财计划帮助我们在面临风险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适度购买保险和储备应急基金,都可以抵御和减缓意外事故带来的经济冲击。

4、保证老有所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现代家庭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及早制定适宜的理财计划,可以保证晚年生活独立、富足。

5、提供赡养父母及抚育子女的基金:“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现代社会这两方面的成本都很高,对年轻人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二)经典的“理财之道”

1、4321定律:家庭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资,30%用于生活开支,20% 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10%用于保险,这是家庭资产合理的配置。

2、72定律:本金增值一倍所需要的时间等于72除以年收益率,据此来判断资本增值的速度。比如,如果本金为10万元,年收益率4%,以复利计算,多少年能变20万元 答案是18年。

3、80定律:股票占总资产的百分比等于80减去年龄。比如,30岁时股票可占总资 产50%,60岁时则占20%为宜。

4、家庭保险双十定律:家庭保险设定的恰当额度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 出的恰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

5、房贷三一定律:每月房贷还款金额以不超过家庭当月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宜。

(三)理财规划的制定

以上这些法则提供了大众理财的航标,但是具体落实到理财规划中,则需要灵活变动,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是指理财规划讲求个性化,因为处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居民和家庭,其理财目标的侧重点不同。有必要根据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的年龄,收入是否稳定)、风险偏好、家庭收入支出情况和资产负债情况,结合自身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理财规划。根据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期望,风险偏好可以区分为非常保守型、稳健保守型、中庸型、温和成长型和积极成长型。

例如,一对28岁的夫妇和一对48岁的夫妇的理财规划的侧重点会有较大差异。前者的收入处于上升阶段,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强,属于成长型投资者。对其可以设计较高风险的投资组合,以求获利和积累投资经验,满足购房购车等大宗消费之需。同时这阶段也要开始准备子女成长基金和规划退休收入计划。因此,可以将家庭收入的50%~60%用于供房,买保险和投资股票、开放式基金、外汇等中高风险的金融产品,相对地压缩银行存款。而48岁的夫妇典型的经济状况是:收入趋于稳定,有一定财富积蓄。但是,养老抚幼的压力和自身患病风险的增加,使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从投资失败中恢复过来的能力明显降低。所以,减少高风险产品的资金投入比例,增加具有本金安全和收益保障的金融产品——尤其是保险产品的投入比例才是上策。

因时而异,就是根据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周期起伏,调整理财规划中消费、保险和投资的支出比例,以及调整投资组合中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各种产品的持有比例。譬如,资本市场收益高涨时期,可以适度增加分红保险、万能保险、股票和基金的持有,减少固定收益产品,抓住财富增值的机会。

二、资本市场分析

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应该如何理财?我们需要对资本市场进行分析。

2006年年初至2007年5月,中国股市出现了大牛市行情。央行调查显示,证券投资首次超过储蓄存款成为居民的理财首选。《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显示,居民拥有的最主要金融资产中,股票所占比例上升了2%,而基金上涨速度更快,跃升至16.7%。相比之下,对于未能马上反映上涨的资本市场收益率的保险产品,居民的购买热情降低,部分传统保险面临着销量增长减缓的压力。以下,我们来分析一下股票、基金和保险产品的市场前景和相对优势。

(一)股票和基金

据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测算,自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底的17个月中,沪深300指数1上涨了326%,散户所获平均收益率稍低,为244.62%。在股票市场强劲上涨的推动下,股票方向的基金业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2006年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9.83%。许多投资者大举投资基金,是冲着基金2006年耀眼的收益率而来。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析2006年以来股市和基金取得超额收益的原因。

首先,A股市场在2006年初是被低估的,自2001年开始长达4年半的熊市使得大量优质股票的估值明显偏低,2006年初上证50指数1的平均市盈率2约为14倍,远低于世界上其他新兴市场水平,形成非常有吸引力的“估值洼池”。

其次,中国GDP多年保持9%以上增速,大批优质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为股市上涨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从2005年年中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A股市场内部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的平均对价3达30%左右,两者在利益上的分歧得以消除。

第四,200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达3%。长期的升值预期使得国际资金看好中国资产的升值,作为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股票价值自然更受关注。

2006年,基金在价值回归4投资理念的指导下抓住中国股市的历史性机遇,取得瞩目业绩。这种超高的收益率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不易重现。投资者对未来应该保持理性的预期。

2007年,A股市场有税收改革,管理层激励,国有资产整体上市,大型优质国企回归,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的利好因素支撑,牛市格局得到延续。但是,2006年支持股价快速上涨的几个重要利好中,股改对价因素已经完全兑现;截止至2007年8月31日,深证综指、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四大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46倍、39倍、38倍和37倍,“估值洼地”效应也已经消失。同时,其他的有利因素也基本在股价中反映,再向上的空间比较有限。

从外国股市的经验来讲,美国基金近50年来平均年收益率为13.57%,而美国股市100年来的平均年收益率仅为9%。由此可以看出在成熟市场,基金的正常年均收益水平在8%~15%之间。从历史表现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的预期回报非常之低,但是风险却异常之高。1993年12月31日到2006年11月30日止的155个月里,用流通股加权方法所编制的包括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绝大部分股票的道琼斯中国指数5的年回报率仅为4.04%,用以衡量风险的年标准差指标却高达42.08%(见图1)。相比之下,美国股市的表现比中国的优异且稳定得多——同期的道琼斯美国指数年回报率高达10.74%,其标准差也仅为14.72%。因此,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股票市场要比美国的热闹得多,但这实际上是其高风险特征的体现。实际上,如果不计算2006年在内,中国的基金市场在2003年~2005年三年的平均收益率仅为8.7%。中国未来股市合理的长期收益水平也应该在15%上下,牛市里可能高一点,而熊市可能低一点,期望2007年股市能像2006年那样再翻一倍是不现实的,2007年的整体趋势将在震荡中上行。

总体来看,2006年以来股票和基金市场取得的令人瞩目的超额回报,是多个原因的叠加结果,不易再现。而且,我国股市仍然属于新兴市场,长期的收益率波动远远高于成熟资本市场的波动。理性地看待股票和基金的未来收益率,合理地配置家庭金融资产,才是居民理财的长远之道。

(二)寿险市场的需求分析

人的一生需要面对生老病死残的风险,如何应对这些潜在的风险?寿险应运而生。胡适先生将人寿保险的意义概括为:“今日作明日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至为经典。

从14世纪英国海上保险的诞生到现在,保险产品在六百多年的发展中得到极大的丰富,实现了在保障基础上兼备资金安全和投资收益的功能。根据著名的“家庭财务需求法”分析寿险额度的需求,个人的寿险额度需求大约等于“5倍的个人年收入+个人部分的负债金额+家庭紧急备用金+丧葬费用+子女未来的教育金-个人部分的流动性资产-各种社会保险和员工福利-家庭动产和不动产”。经验表明,为满足相应的寿险保障额度,合理的理财规划中保费支出应该占家庭收入的8%~15%左右。而且,处在不同生活周期的家庭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

保险是人生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只要有人,就有对寿险的需求。2005年,世界的平均保险深度为7.5%,保险密度为400美元左右。其中人均GDP在2.5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其寿险深度基本在6%-11%之间。反观之下,我国寿险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程度和在家庭理财中的比例都是不足的。根据《2006年中国保险行业分析报告》,全年全国保费收入5641.4亿元,同比增长14.4%。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8%,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支出)431.3元。其中,寿险深度仅为1.71%。

相比较2.8%的保险深度,A、B股的市值增长约占GDP的27%,达到57121亿元,同比增长175.7%。受通货膨胀和资本市场收益异常高涨的影响,传统型保险产品保费收入增长的减缓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资本市场的涨跌周期中,传统型保险产品与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竞争关系。但应该清楚一个理念:银行、证券、保险是金融行业的三个组成部分,各有其经济作用。保险的本质在于提供高额的风险保障,如果在保险销售中强调中短期的投资收益,那就偏离了保险的主要功用。“狮子和鳄鱼哪个更厉害?关键取决于战场在哪里!”所以,从长期看,距离世界平均水平较大的保险深度缺口,庞大的人口规模,较快的老龄化趋势与较高的储蓄率,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风险保障意识的逐渐深入,都预示着寿险保费收入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我公司中介渠道产品的优势

在资本市场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我公司在银邮渠道适时推出了“瑞丰”两全万能险;而之前的“鸿丰”分红保险仍然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此,我们充分挖掘这两款产品的功能在理财产品中的优势。

通过多样化投资,万能险的优势在于分享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收益,抵抗通胀风险,提供保证收益,提供多倍意外保障,免征税收和灵活存缴支取。万能险的目标客户是具有中长期投资理念,却无暇理财的稳健型投保人(风险中立或者风险厌恶者)。分红险的特点是分享保险公司利润,提供本金安全和获得多倍的意外保障。分红险的目标客户比较看重保障和储蓄功能,希望获得比银行利息更高的收益,对投资风险持回避态度。具体说,分红险和万能险有以下优势:

(1)资本市场收益分享

购买万能险的投保人所交保费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风险保障费,用于购买身故、意外等的赔付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进入公司统一的投资账户。国寿将投资账户的保费分散投资于不同风险等级的资本市场产品,包括大额协议存款、债券、基金、股票、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等等。作为机构投资者,国寿的专业投资团队可以构建多元化资产组合来分享各行业收益,并可凭借雄厚的资金取得利润可观的投资项目,达到可控风险下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这是散户难以实现的。万能险对资本市场收益变化的反应更加灵敏。在央行基准利率5次连续上升,证券市场指数连续攀高的情况下,今年8月份瑞丰万能险的年结算利率上升为4.20%。

(2)经营利润分享

鸿丰分红险能通过分红分享到保险公司运营过程产生的利润。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会产生三方面的利润:死差益、费差益和利差益,而分红正是来源于这三差盈余产生的可分配利润。在我国寿险业内,国寿的优势明显:拥有寿险业务最大的市场份额,营销渠道广,品牌价值高。2006年,中国人寿集团系统保费收入达到2097亿元,占国内寿险市场份额的51%,总资产达到9100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68.73亿元,同比增长近130%,其每股收益为0.6元。显然,在渠道、费用成本等方面,国寿具有“规模经济”的低成本优势,不难产生费差异;同时,当前上调的基准利率高于保单的定价利率也会带来可观的利差益。

(3)抵御通胀风险

按照目前已公布的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和一年期存款利率数据看,今年5次调整银行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从年初的2.79%上升到3.87%,但CPI持续攀升,今年1-8

月份的CPI数据分别为:2.2%、2.7%、3.3%、3%、3.4%、4.4%、5.6%、6.5%。如果以前6个月的均值衡量,3-8月份的CPI平均值为4.37%,高于3.87%。也就是说,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已经成为负值,储蓄已经不能抵御通胀压力。而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通过保险资金直接参与资本市场投资,收益变化比存款利率调整更灵活,更能抵抗通胀风险。

(4)保证本金安全

在证券市场处在牛市时,基金的平均收益表现比保险产品的高,但如果基金管理者的投资失当或者资本市场状况逆转,也可能出现负收益。同时,个人投资基金,即使在大市向好的情况下,也可能因为申购和赎回的时机选择不准确而导致高买低卖。

相比之下,鸿丰分红险只要不提前退保就可以保证本金的绝对安全,并能分享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产生的利润。瑞丰万能险提供2%的最低年收益率保障,使家庭资产得到万无一失的保障。

(5)灵活支取以备人生各阶段的不时之需

鸿丰分红险:投保人可以按照现金价值或者账户价值的一定比例(一般不超过80%)办理保单借款业务,使投保人能够获得临时流动资金,以解燃眉之急。

瑞丰万能险:投保人可以根据需要部分领取个人账户价值,而且对每个保单年度的前两次部分领取免收领取手续费。

相比下,提取未到期的定期银行存款,利息的支付将按活期存款利率计算,会给急需资金周转的存款人带来较大的利息损失。若是股票或者基金的资本变现,除了0.5%左右的赎回费用,更需要承担低价变现资产的风险。

(6)高倍意外保障和免税功能

被保险人不幸因意外伤害身故时,鸿丰分红险给付相当于3倍保额的身故保险金,而瑞丰万能险给付相当于2倍保额的身故保险金,这种高额的保障功能是基金所不具备的。

此外,分红和保险金都免征遗产税、所得税,不必用于抵偿债务,而且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冻结保险金。

理财产品市场分析报告

安全08-5班

赵鸿

0803030526

工商管理

一、家庭理财规划的趋势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资本市场产品的丰富,理财规划逐渐成为居民家庭重要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谈到理财,一般人会想到投资赚钱。实际上,理财的内容要宽泛得多,理财规划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换 句话说,理财就是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管理与风险管理。

很多人认为,理财就是为了获得高收益,这又是一个误区。理财目的应该是“梳理财富,增值生活”——通过梳理财富来提升生活水平。理财的最终目的不是“用钱生更多钱”, 而是“用钱生合适多的钱”,因为期望收益越高,损失风险也会越大。盲目追求高回报,家庭财务的波动太大,也容易造成理财的困难。

(一)理财目标

1、获得资产增值:资产增值是每个投资者共同的目标,理财就是将资产合理分配,并努力使财富不断累积的过程。金融投资工具种类繁多:低风险的产品包括国债、人民币理财;中等风险的产品有信托、开放式基金、外汇理财等;高风险的产品则包括股票、个人外汇买卖、期货等。非金融的投资渠道也很多,包括房地产、黄金、收藏品等。

2、保证资金安全:资金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保证资金的数额不减少;二是保证资金的购买力不降低,即保证资金不会因亏损和贬值而遭受损失。

3、防御意外事故:正确的理财计划帮助我们在面临风险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适度购买保险和储备应急基金,都可以抵御和减缓意外事故带来的经济冲击。

4、保证老有所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现代家庭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及早制定适宜的理财计划,可以保证晚年生活独立、富足。

5、提供赡养父母及抚育子女的基金:“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现代社会这两方面的成本都很高,对年轻人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二)经典的“理财之道”

1、4321定律:家庭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投资,30%用于生活开支,20% 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10%用于保险,这是家庭资产合理的配置。

2、72定律:本金增值一倍所需要的时间等于72除以年收益率,据此来判断资本增值的速度。比如,如果本金为10万元,年收益率4%,以复利计算,多少年能变20万元 答案是18年。

3、80定律:股票占总资产的百分比等于80减去年龄。比如,30岁时股票可占总资 产50%,60岁时则占20%为宜。

4、家庭保险双十定律:家庭保险设定的恰当额度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 出的恰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

5、房贷三一定律:每月房贷还款金额以不超过家庭当月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宜。

(三)理财规划的制定

以上这些法则提供了大众理财的航标,但是具体落实到理财规划中,则需要灵活变动,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是指理财规划讲求个性化,因为处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居民和家庭,其理财目标的侧重点不同。有必要根据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的年龄,收入是否稳定)、风险偏好、家庭收入支出情况和资产负债情况,结合自身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理财规划。根据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期望,风险偏好可以区分为非常保守型、稳健保守型、中庸型、温和成长型和积极成长型。

例如,一对28岁的夫妇和一对48岁的夫妇的理财规划的侧重点会有较大差异。前者的收入处于上升阶段,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强,属于成长型投资者。对其可以设计较高风险的投资组合,以求获利和积累投资经验,满足购房购车等大宗消费之需。同时这阶段也要开始准备子女成长基金和规划退休收入计划。因此,可以将家庭收入的50%~60%用于供房,买保险和投资股票、开放式基金、外汇等中高风险的金融产品,相对地压缩银行存款。而48岁的夫妇典型的经济状况是:收入趋于稳定,有一定财富积蓄。但是,养老抚幼的压力和自身患病风险的增加,使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从投资失败中恢复过来的能力明显降低。所以,减少高风险产品的资金投入比例,增加具有本金安全和收益保障的金融产品——尤其是保险产品的投入比例才是上策。

因时而异,就是根据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周期起伏,调整理财规划中消费、保险和投资的支出比例,以及调整投资组合中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各种产品的持有比例。譬如,资本市场收益高涨时期,可以适度增加分红保险、万能保险、股票和基金的持有,减少固定收益产品,抓住财富增值的机会。

二、资本市场分析

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应该如何理财?我们需要对资本市场进行分析。

2006年年初至2007年5月,中国股市出现了大牛市行情。央行调查显示,证券投资首次超过储蓄存款成为居民的理财首选。《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显示,居民拥有的最主要金融资产中,股票所占比例上升了2%,而基金上涨速度更快,跃升至16.7%。相比之下,对于未能马上反映上涨的资本市场收益率的保险产品,居民的购买热情降低,部分传统保险面临着销量增长减缓的压力。以下,我们来分析一下股票、基金和保险产品的市场前景和相对优势。

(一)股票和基金

据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测算,自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底的17个月中,沪深300指数1上涨了326%,散户所获平均收益率稍低,为244.62%。在股票市场强劲上涨的推动下,股票方向的基金业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业绩,2006年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09.83%。许多投资者大举投资基金,是冲着基金2006年耀眼的收益率而来。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析2006年以来股市和基金取得超额收益的原因。

首先,A股市场在2006年初是被低估的,自2001年开始长达4年半的熊市使得大量优质股票的估值明显偏低,2006年初上证50指数1的平均市盈率2约为14倍,远低于世界上其他新兴市场水平,形成非常有吸引力的“估值洼池”。

其次,中国GDP多年保持9%以上增速,大批优质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为股市上涨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从2005年年中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A股市场内部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的平均对价3达30%左右,两者在利益上的分歧得以消除。

第四,200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达3%。长期的升值预期使得国际资金看好中国资产的升值,作为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股票价值自然更受关注。

2006年,基金在价值回归4投资理念的指导下抓住中国股市的历史性机遇,取得瞩目业绩。这种超高的收益率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不易重现。投资者对未来应该保持理性的预期。

2007年,A股市场有税收改革,管理层激励,国有资产整体上市,大型优质国企回归,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的利好因素支撑,牛市格局得到延续。但是,2006年支持股价快速上涨的几个重要利好中,股改对价因素已经完全兑现;截止至2007年8月31日,深证综指、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四大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46倍、39倍、38倍和37倍,“估值洼地”效应也已经消失。同时,其他的有利因素也基本在股价中反映,再向上的空间比较有限。

从外国股市的经验来讲,美国基金近50年来平均年收益率为13.57%,而美国股市100年来的平均年收益率仅为9%。由此可以看出在成熟市场,基金的正常年均收益水平在8%~15%之间。从历史表现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的预期回报非常之低,但是风险却异常之高。1993年12月31日到2006年11月30日止的155个月里,用流通股加权方法所编制的包括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绝大部分股票的道琼斯中国指数5的年回报率仅为4.04%,用以衡量风险的年标准差指标却高达42.08%(见图1)。相比之下,美国股市的表现比中国的优异且稳定得多——同期的道琼斯美国指数年回报率高达10.74%,其标准差也仅为14.72%。因此,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股票市场要比美国的热闹得多,但这实际上是其高风险特征的体现。实际上,如果不计算2006年在内,中国的基金市场在2003年~2005年三年的平均收益率仅为8.7%。中国未来股市合理的长期收益水平也应该在15%上下,牛市里可能高一点,而熊市可能低一点,期望2007年股市能像2006年那样再翻一倍是不现实的,2007年的整体趋势将在震荡中上行。

总体来看,2006年以来股票和基金市场取得的令人瞩目的超额回报,是多个原因的叠加结果,不易再现。而且,我国股市仍然属于新兴市场,长期的收益率波动远远高于成熟资本市场的波动。理性地看待股票和基金的未来收益率,合理地配置家庭金融资产,才是居民理财的长远之道。

(二)寿险市场的需求分析

人的一生需要面对生老病死残的风险,如何应对这些潜在的风险?寿险应运而生。胡适先生将人寿保险的意义概括为:“今日作明日的准备;生时作死时的准备;父母作儿女的准备;儿女幼时作儿女长大时的准备”,至为经典。

从14世纪英国海上保险的诞生到现在,保险产品在六百多年的发展中得到极大的丰富,实现了在保障基础上兼备资金安全和投资收益的功能。根据著名的“家庭财务需求法”分析寿险额度的需求,个人的寿险额度需求大约等于“5倍的个人年收入+个人部分的负债金额+家庭紧急备用金+丧葬费用+子女未来的教育金-个人部分的流动性资产-各种社会保险和员工福利-家庭动产和不动产”。经验表明,为满足相应的寿险保障额度,合理的理财规划中保费支出应该占家庭收入的8%~15%左右。而且,处在不同生活周期的家庭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

保险是人生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只要有人,就有对寿险的需求。2005年,世界的平均保险深度为7.5%,保险密度为400美元左右。其中人均GDP在2.5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其寿险深度基本在6%-11%之间。反观之下,我国寿险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程度和在家庭理财中的比例都是不足的。根据《2006年中国保险行业分析报告》,全年全国保费收入5641.4亿元,同比增长14.4%。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8%,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支出)431.3元。其中,寿险深度仅为1.71%。

相比较2.8%的保险深度,A、B股的市值增长约占GDP的27%,达到57121亿元,同比增长175.7%。受通货膨胀和资本市场收益异常高涨的影响,传统型保险产品保费收入增长的减缓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资本市场的涨跌周期中,传统型保险产品与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竞争关系。但应该清楚一个理念:银行、证券、保险是金融行业的三个组成部分,各有其经济作用。保险的本质在于提供高额的风险保障,如果在保险销售中强调中短期的投资收益,那就偏离了保险的主要功用。“狮子和鳄鱼哪个更厉害?关键取决于战场在哪里!”所以,从长期看,距离世界平均水平较大的保险深度缺口,庞大的人口规模,较快的老龄化趋势与较高的储蓄率,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风险保障意识的逐渐深入,都预示着寿险保费收入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我公司中介渠道产品的优势

在资本市场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我公司在银邮渠道适时推出了“瑞丰”两全万能险;而之前的“鸿丰”分红保险仍然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此,我们充分挖掘这两款产品的功能在理财产品中的优势。

通过多样化投资,万能险的优势在于分享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收益,抵抗通胀风险,提供保证收益,提供多倍意外保障,免征税收和灵活存缴支取。万能险的目标客户是具有中长期投资理念,却无暇理财的稳健型投保人(风险中立或者风险厌恶者)。分红险的特点是分享保险公司利润,提供本金安全和获得多倍的意外保障。分红险的目标客户比较看重保障和储蓄功能,希望获得比银行利息更高的收益,对投资风险持回避态度。具体说,分红险和万能险有以下优势:

(1)资本市场收益分享

购买万能险的投保人所交保费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风险保障费,用于购买身故、意外等的赔付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进入公司统一的投资账户。国寿将投资账户的保费分散投资于不同风险等级的资本市场产品,包括大额协议存款、债券、基金、股票、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等等。作为机构投资者,国寿的专业投资团队可以构建多元化资产组合来分享各行业收益,并可凭借雄厚的资金取得利润可观的投资项目,达到可控风险下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这是散户难以实现的。万能险对资本市场收益变化的反应更加灵敏。在央行基准利率5次连续上升,证券市场指数连续攀高的情况下,今年8月份瑞丰万能险的年结算利率上升为4.20%。

(2)经营利润分享

鸿丰分红险能通过分红分享到保险公司运营过程产生的利润。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会产生三方面的利润:死差益、费差益和利差益,而分红正是来源于这三差盈余产生的可分配利润。在我国寿险业内,国寿的优势明显:拥有寿险业务最大的市场份额,营销渠道广,品牌价值高。2006年,中国人寿集团系统保费收入达到2097亿元,占国内寿险市场份额的51%,总资产达到9100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68.73亿元,同比增长近130%,其每股收益为0.6元。显然,在渠道、费用成本等方面,国寿具有“规模经济”的低成本优势,不难产生费差异;同时,当前上调的基准利率高于保单的定价利率也会带来可观的利差益。

(3)抵御通胀风险

按照目前已公布的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和一年期存款利率数据看,今年5次调整银行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从年初的2.79%上升到3.87%,但CPI持续攀升,今年1-8

月份的CPI数据分别为:2.2%、2.7%、3.3%、3%、3.4%、4.4%、5.6%、6.5%。如果以前6个月的均值衡量,3-8月份的CPI平均值为4.37%,高于3.87%。也就是说,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已经成为负值,储蓄已经不能抵御通胀压力。而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通过保险资金直接参与资本市场投资,收益变化比存款利率调整更灵活,更能抵抗通胀风险。

(4)保证本金安全

在证券市场处在牛市时,基金的平均收益表现比保险产品的高,但如果基金管理者的投资失当或者资本市场状况逆转,也可能出现负收益。同时,个人投资基金,即使在大市向好的情况下,也可能因为申购和赎回的时机选择不准确而导致高买低卖。

相比之下,鸿丰分红险只要不提前退保就可以保证本金的绝对安全,并能分享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产生的利润。瑞丰万能险提供2%的最低年收益率保障,使家庭资产得到万无一失的保障。

(5)灵活支取以备人生各阶段的不时之需

鸿丰分红险:投保人可以按照现金价值或者账户价值的一定比例(一般不超过80%)办理保单借款业务,使投保人能够获得临时流动资金,以解燃眉之急。

瑞丰万能险:投保人可以根据需要部分领取个人账户价值,而且对每个保单年度的前两次部分领取免收领取手续费。

相比下,提取未到期的定期银行存款,利息的支付将按活期存款利率计算,会给急需资金周转的存款人带来较大的利息损失。若是股票或者基金的资本变现,除了0.5%左右的赎回费用,更需要承担低价变现资产的风险。

(6)高倍意外保障和免税功能

被保险人不幸因意外伤害身故时,鸿丰分红险给付相当于3倍保额的身故保险金,而瑞丰万能险给付相当于2倍保额的身故保险金,这种高额的保障功能是基金所不具备的。

此外,分红和保险金都免征遗产税、所得税,不必用于抵偿债务,而且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冻结保险金。


相关内容

  •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附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立法依据)为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促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依法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

  • 2016年最新商业银行理财行业分析报告
  • 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10月 2016年最新商业银行理财 目 录 一.银行理财产品基本情况概述 1.什么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2.银行理财的发展历程 (1)初创阶段 (2)普及阶段 银行理财产品调查报告 (3)爆发式增长阶段 (4)银行理财存量规模14年底已超达15万亿 4.银行理财产品分类 (1) ...

  • 中国银行理财市场年度调研分析报告
  • 中国银行理财市场年度调研分析报告 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目录 第一节 理财市场化背景分析 ............................................................. ...

  • 个人理财课程标准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投资与理财专业<个人理财>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个人理财>是投资与理财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金融专业的专业能力拓展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操作使学生对投资方法和理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较好地掌握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外汇和黄金等金融工具的投资 ...

  • 银行理财产品分析报告
  • 银行理财产品分析报告 银行理财产品在今年上半年可以用"井喷"形容.据普益财富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不包括对公产品),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这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7.05万亿元.相对于今年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都大大萎缩的基金产品和券商集合计划产品, ...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特点分析
  •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特点分析来源:未知 时间:2012-03-19 字体:[大 中 小] 收藏 我要投稿 浏览:125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水平的提高和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1月中国驻地银行共发行了1199款个人理财产品.几十家银 ...

  • 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
  •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11年第5号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9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主席 刘明康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

  •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 2011 年 第 5 号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已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09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主 席 刘明康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商业银行理 ...

  • 银监会令[2011]5号[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 索引号:717804719/2011-00122 主题分类:法律法规 办文部门:创新监管部 发文日期:2011-08-28 公文名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1年第5号) 文号:银监会令 [2011]5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银监会令[2011]5号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 ...

  •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辅导个人理财
  • 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辅导--个人理财 Certification of China Banking Professional------Personal Wealth Management 第一讲 概 述 主要内容: 一.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CCBP)考试介绍 二.个人理财考试介绍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