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研说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我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其中说课标:课程总目标、本册书的内容标准;说教材:编排意图和体例、教材内容、教材特点和知识的整合;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总目标如下:

第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4、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5、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第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美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内容标准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课标中对七—九学段年级也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天我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将七年级语文上册进行总结,进一步明确本册书的内容标准。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生字新词;能够感情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大意,理清文章线索,体会作者情感;会揣摩品味富有特色的词语、句子;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能够快速阅读。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优美诗文;在默读中,能够圈点勾画;通过把握线索,抓住关键词句等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领悟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学习人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以上是根据课标,明确了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那么如何在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呢,对教材的了解也是比不可少的。

二、说教材

(一)、编排意图: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就是教材编写的“纲”,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加强整合优化,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全方位开放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本着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最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二)、编排体例:

本册书的编排体例是:单元课文、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这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综合性学习能力。每个单元有5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

(三)、教材内容: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努力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写作”有的单元有“综合性学习”,教材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共五大部分。“

阅读30课, 现代文24课,文言文6课,分成六个单元,主题分别是:亲情、学习、自然、人生、科学、想象和联想。

单元后面紧扣写作的规律安排了六个专题分别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写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想象和联想,回归写作的本真,加大写作的培养力度。三个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成长的烦恼、少年正是读书时,加强语文与实际的联系,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名著导读2部:《繁星. 春水》,《伊索寓言》,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古诗词背诵安排了10首古诗,目的是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附录中安排的是写好硬笔行楷字,体现了课标中对学生写字方面的具体要求。

(四)编排特点:

一、与2010版语文教材的大致比较

2013版教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体系设置、主题单元顺序、“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等方面。

1. 内容体系的设置更加紧凑、实用

2010版教材设计了“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板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附于“阅读”板块之后,将具体学习活动的选择权完全交予教师,还提供了数量众多的相关资源材料,以方便不同区域教师的使用。而2013版教材不仅删去了“口语交际”,而且将“写作”与“综合性学习”分列编排,呈现出清晰的“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三大板块。 “课外古诗词背诵”依旧是10篇,篇目不变,只有个别篇目做了前后位置的微调。“名著导读”未变。

2010版教材的“附录”有两项内容:一是“硬笔书法”,包括当代书法家丁永康

书写的一幅正楷作品——《锄禾》《草》《静夜思》,当代书法家司马彦书写的几幅行楷作品——《春》(片段)。二是指导写字的短文《写好硬笔行楷字》,强调了“从多看好的行楷作品”“先把楷字写好”“注意笔画之间的连带”“注意笔画的‘借代’”4点内容。2013版教材“附录”对以上内容进行了修改:依然设置一篇短文《写好硬笔行楷字》,但指导内容大变,不仅从“要有硬笔楷书的基础”“学会笔势连带”“减省某些笔画”“学会‘借代’笔画”“改变某些笔顺”“笔画聚而不散”6方面进行具体指导,还用大幅空白突出行楷例字,十分醒目、突出。在短文之后是供学生欣赏、临摹的“范本”——当代书法家司马彦书写的两幅行楷作品:《观沧海》和《春》(片段)。改后内容更加凝练,顺序安排逻辑性更强。

与内容变更一致,文前彩图也相应变化。因单元阅读篇目删去了《风筝》《我的信念》等,增加了《再塑生命的人》《秋天的怀念》《小圣施威降大圣》等,文前彩图相应删去了鲁迅照片、居里夫人工作照,还删去了《孔子讲学图》;增加了泰戈尔像、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照片、用生命写作的史铁生的照片、小圣施威降大圣图片,将大幅《春》景图片换做三小幅“桃花、杏花、梨花”图片。另外,文内插图与单元设计多了些许点缀,页面风格更加灵动活泼。 无论从内容体系设置还是具体细节安排来看,新版教材都显示出形式服务于内容、针对普遍性问题改进和更加注重课堂教学实效的突出特点。

2. 主题单元的内容与顺序排列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2010版教材的6个主题单元依次为“人生”“人生”“自然”“科学”“亲情”和“想象”。连用两个“人生”单元强化七年级学生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虽用心良苦但台阶过高,一些刚刚步入少年、思想还很稚嫩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脱离了这部分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悖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

规律,也不符合新课标底线设计的思路。

2013版教材则将主题单元的编排顺序调整为“家庭生活(亲情)”“校园生活(学习)”“感悟自然”“关注人生”“科学世界”和“想象世界”。改后的6个主题单元,由学生生活了十几年的“家庭”开端,到浸润了六七年的“学校”生活,再到耳濡目染十余载的多彩“四季”,然后到体察、思考别人与自己的“人生”,了解“科学世界”和“想象世界”,循序渐进地浓缩了学生熟稔到陌生的6个生活领域,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师生学习可以驾轻就熟,可谓匠心独运。将较为艰深的“人生”主题缩减为一个单元,且位置由开头单元移至“感悟自然”之后的第四单元,理顺了单元之间的难易关系,更为贴近学生,便于教师教学,改得富有人性色彩。

3. “写作”与“综合性学习”回归本真,易于操作

“矫枉”需要“过正”,“过正”后必须回归中正。2013版教材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2010版教材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中,综合设计了6次学习活动,依次为“这就是我”“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奥秘”“我爱我家”和“追寻人类起源”。2013版教材则清楚地将“写作”板块学习内容分解为“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和“发挥联想和想象”,且依次将其附于6个单元之后,回归至按写作规律练习作文的本真状态,变“读写双轨运行”为“读写一体”,删繁就简,易于操作。

2013版教材分别在第2、4、6主题单元后面设计了“综合性学习”活动:“漫游语文世界”“成长的烦恼”和“少年正是读书时”,不仅更贴合教材单元内容,还及时吸收了近一段时间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做到了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五)知识整合:以上是教材的体例和编排特点,那么本册教材的前后联系是怎样的呢?只有充分整合各部分,各阶段的内容,才能让知识更加系统,才能更充分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和重点。

所以,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了整合。

横向上:从题材范围上看,本册教材的安排顺序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三个板块依然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可见其视野在不断拓宽,认识在循序渐进。同时,前三个单元的所表现的亲情,学习生活,多彩的四季,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容易感知,理解,更多的依靠形象思维。而后面的三个单元无论是关注人生,还是科学世界,想象和联想,内容相对来说都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所以,认识应该也是不断深入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和学习规律。

纵向上

七年级上下两册课本进行整合,希望能见一木而知森林,七年级上册的六个单元主题是亲情、学习、自然、人生、科学和想象和联想;七年级下册的六个单元主题是成长、爱国、名人、文化艺术、科幻探险、动物与人。从主题上看,它们还是相关的,首先成长这一主题,既包括家庭中的成长,也包括学校中的成长,还有可能是在社会中的成长,所以由此可见,成长单元的内容是上册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下册中的科幻探险与上册中的第五单元科学及第六单元想象和联想这一主题的文章都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都是一个领域的不同侧面,七下还安排了爱国,名人,文化艺术,动物与人四个全新的单元,丰富了内容,可见下册内容是上册内容的拓展,上册内容为下册学习奠定了基础,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关系。从能力训练上来说,自然是由低到高,不断深入提高的。以写作为例,七上安排的写作是:七下安排的写作是:只要

按要求扎实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必然是立竿见影的。从阅读能力方面讲,上册主要训练的是朗读和默读,下册主要训练的是精读和略读以及比较阅读,其阶梯式特点可见一斑,所以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把握好重点,不可杂乱无章,随心所欲。

了解了课标,明确了内容,整合了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方面,我有以下建议: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激活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无论是导语还是诊测,还是课堂的讨论,我尽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2、重视朗读。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作品,体验作品。

3、分层教学,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 在教学中我采用分层次指导,分层次提问,分层次评比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特别是作文方面,大小结合,灵活处理。

4、开展活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开展的手抄报比赛、演讲、征文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发挥小组的作用。课堂的预习检测,疑难问题的解答,作业完成的质量以及课后的复习巩固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发挥了组长的领导督促作用,调动了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在比学赶帮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了竞争的激烈,落后的酸涩,更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成功的欣喜。

当然,所有建议的施行,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都旨在打好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拓展学习资源,丰富语文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评价建议: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有以下评价建议:

1、 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知识能力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日布置的创新性作业,看学生能否主动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2、课堂及时评价和学业成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记录、习作、活动记录、学情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即时诊断,增强信心。

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教师评价,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运用各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立足教材资源:

要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资料。本册教材中,丰富的课程资源表现在朗

读指导和阅读链接方面,对初一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深入理解课文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但是,在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

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第一、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各取所需,丰富积累。第二、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第三、人力资源,学生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和奇异多彩的想法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也都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第四、课外阅读,充分利用班级里的图书角和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现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已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管怎样教学和评价,我们都要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有效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修养,挖掘学生的潜力。才会真正出现高效课堂。这也是理想的课堂,是我的追求,相信也是全体教师的追求。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

我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我的研说流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其中说课标:课程总目标、本册书的内容标准;说教材:编排意图和体例、教材内容、教材特点和知识的整合;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一)总目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课程标准提出了总目标如下:

第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4、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5、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第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美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内容标准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课标中对七—九学段年级也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天我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将七年级语文上册进行总结,进一步明确本册书的内容标准。知识与能力方面:识记生字新词;能够感情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大意,理清文章线索,体会作者情感;会揣摩品味富有特色的词语、句子;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能够快速阅读。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优美诗文;在默读中,能够圈点勾画;通过把握线索,抓住关键词句等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领悟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学习人物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以上是根据课标,明确了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那么如何在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呢,对教材的了解也是比不可少的。

二、说教材

(一)、编排意图: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就是教材编写的“纲”,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加强整合优化,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全方位开放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本着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最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二)、编排体例:

本册书的编排体例是:单元课文、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不分文体,文白混编,共有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这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综合性学习能力。每个单元有5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

(三)、教材内容:教材在内容选择方面努力突出人文性和工具性,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写作”有的单元有“综合性学习”,教材还包括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共五大部分。“

阅读30课, 现代文24课,文言文6课,分成六个单元,主题分别是:亲情、学习、自然、人生、科学、想象和联想。

单元后面紧扣写作的规律安排了六个专题分别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写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发挥想象和联想,回归写作的本真,加大写作的培养力度。三个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成长的烦恼、少年正是读书时,加强语文与实际的联系,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名著导读2部:《繁星. 春水》,《伊索寓言》,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古诗词背诵安排了10首古诗,目的是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附录中安排的是写好硬笔行楷字,体现了课标中对学生写字方面的具体要求。

(四)编排特点:

一、与2010版语文教材的大致比较

2013版教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体系设置、主题单元顺序、“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等方面。

1. 内容体系的设置更加紧凑、实用

2010版教材设计了“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板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附于“阅读”板块之后,将具体学习活动的选择权完全交予教师,还提供了数量众多的相关资源材料,以方便不同区域教师的使用。而2013版教材不仅删去了“口语交际”,而且将“写作”与“综合性学习”分列编排,呈现出清晰的“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三大板块。 “课外古诗词背诵”依旧是10篇,篇目不变,只有个别篇目做了前后位置的微调。“名著导读”未变。

2010版教材的“附录”有两项内容:一是“硬笔书法”,包括当代书法家丁永康

书写的一幅正楷作品——《锄禾》《草》《静夜思》,当代书法家司马彦书写的几幅行楷作品——《春》(片段)。二是指导写字的短文《写好硬笔行楷字》,强调了“从多看好的行楷作品”“先把楷字写好”“注意笔画之间的连带”“注意笔画的‘借代’”4点内容。2013版教材“附录”对以上内容进行了修改:依然设置一篇短文《写好硬笔行楷字》,但指导内容大变,不仅从“要有硬笔楷书的基础”“学会笔势连带”“减省某些笔画”“学会‘借代’笔画”“改变某些笔顺”“笔画聚而不散”6方面进行具体指导,还用大幅空白突出行楷例字,十分醒目、突出。在短文之后是供学生欣赏、临摹的“范本”——当代书法家司马彦书写的两幅行楷作品:《观沧海》和《春》(片段)。改后内容更加凝练,顺序安排逻辑性更强。

与内容变更一致,文前彩图也相应变化。因单元阅读篇目删去了《风筝》《我的信念》等,增加了《再塑生命的人》《秋天的怀念》《小圣施威降大圣》等,文前彩图相应删去了鲁迅照片、居里夫人工作照,还删去了《孔子讲学图》;增加了泰戈尔像、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照片、用生命写作的史铁生的照片、小圣施威降大圣图片,将大幅《春》景图片换做三小幅“桃花、杏花、梨花”图片。另外,文内插图与单元设计多了些许点缀,页面风格更加灵动活泼。 无论从内容体系设置还是具体细节安排来看,新版教材都显示出形式服务于内容、针对普遍性问题改进和更加注重课堂教学实效的突出特点。

2. 主题单元的内容与顺序排列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2010版教材的6个主题单元依次为“人生”“人生”“自然”“科学”“亲情”和“想象”。连用两个“人生”单元强化七年级学生对人生的体验、思考,虽用心良苦但台阶过高,一些刚刚步入少年、思想还很稚嫩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脱离了这部分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悖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

规律,也不符合新课标底线设计的思路。

2013版教材则将主题单元的编排顺序调整为“家庭生活(亲情)”“校园生活(学习)”“感悟自然”“关注人生”“科学世界”和“想象世界”。改后的6个主题单元,由学生生活了十几年的“家庭”开端,到浸润了六七年的“学校”生活,再到耳濡目染十余载的多彩“四季”,然后到体察、思考别人与自己的“人生”,了解“科学世界”和“想象世界”,循序渐进地浓缩了学生熟稔到陌生的6个生活领域,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师生学习可以驾轻就熟,可谓匠心独运。将较为艰深的“人生”主题缩减为一个单元,且位置由开头单元移至“感悟自然”之后的第四单元,理顺了单元之间的难易关系,更为贴近学生,便于教师教学,改得富有人性色彩。

3. “写作”与“综合性学习”回归本真,易于操作

“矫枉”需要“过正”,“过正”后必须回归中正。2013版教材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2010版教材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中,综合设计了6次学习活动,依次为“这就是我”“漫游语文世界”“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奥秘”“我爱我家”和“追寻人类起源”。2013版教材则清楚地将“写作”板块学习内容分解为“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和“发挥联想和想象”,且依次将其附于6个单元之后,回归至按写作规律练习作文的本真状态,变“读写双轨运行”为“读写一体”,删繁就简,易于操作。

2013版教材分别在第2、4、6主题单元后面设计了“综合性学习”活动:“漫游语文世界”“成长的烦恼”和“少年正是读书时”,不仅更贴合教材单元内容,还及时吸收了近一段时间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做到了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五)知识整合:以上是教材的体例和编排特点,那么本册教材的前后联系是怎样的呢?只有充分整合各部分,各阶段的内容,才能让知识更加系统,才能更充分把握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和重点。

所以,我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对本册教材进行了整合。

横向上:从题材范围上看,本册教材的安排顺序是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三个板块依然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可见其视野在不断拓宽,认识在循序渐进。同时,前三个单元的所表现的亲情,学习生活,多彩的四季,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容易感知,理解,更多的依靠形象思维。而后面的三个单元无论是关注人生,还是科学世界,想象和联想,内容相对来说都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所以,认识应该也是不断深入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和学习规律。

纵向上

七年级上下两册课本进行整合,希望能见一木而知森林,七年级上册的六个单元主题是亲情、学习、自然、人生、科学和想象和联想;七年级下册的六个单元主题是成长、爱国、名人、文化艺术、科幻探险、动物与人。从主题上看,它们还是相关的,首先成长这一主题,既包括家庭中的成长,也包括学校中的成长,还有可能是在社会中的成长,所以由此可见,成长单元的内容是上册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下册中的科幻探险与上册中的第五单元科学及第六单元想象和联想这一主题的文章都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都是一个领域的不同侧面,七下还安排了爱国,名人,文化艺术,动物与人四个全新的单元,丰富了内容,可见下册内容是上册内容的拓展,上册内容为下册学习奠定了基础,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关系。从能力训练上来说,自然是由低到高,不断深入提高的。以写作为例,七上安排的写作是:七下安排的写作是:只要

按要求扎实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必然是立竿见影的。从阅读能力方面讲,上册主要训练的是朗读和默读,下册主要训练的是精读和略读以及比较阅读,其阶梯式特点可见一斑,所以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把握好重点,不可杂乱无章,随心所欲。

了解了课标,明确了内容,整合了教材,根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方面,我有以下建议: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激活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无论是导语还是诊测,还是课堂的讨论,我尽量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2、重视朗读。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学生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理解作品,体验作品。

3、分层教学,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 在教学中我采用分层次指导,分层次提问,分层次评比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特别是作文方面,大小结合,灵活处理。

4、开展活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开展的手抄报比赛、演讲、征文等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发挥小组的作用。课堂的预习检测,疑难问题的解答,作业完成的质量以及课后的复习巩固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发挥了组长的领导督促作用,调动了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在比学赶帮中,学生不仅体验到了竞争的激烈,落后的酸涩,更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成功的欣喜。

当然,所有建议的施行,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都旨在打好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拓展学习资源,丰富语文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评价建议: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书面考试来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有以下评价建议:

1、 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知识能力的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日布置的创新性作业,看学生能否主动探究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可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研究报告等作为评价的依据。

2、课堂及时评价和学业成果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从学生课堂表现,课外阅读记录、习作、活动记录、学情检测等方面进行评价,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即时诊断,增强信心。

3、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既要教师评价,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家长和社会的评价,运用各种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四点指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是最有活力的一门课程。为此,教学时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立足教材资源:

要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资料。本册教材中,丰富的课程资源表现在朗

读指导和阅读链接方面,对初一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深入理解课文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但是,在利用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

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第一、利用网络资源,互联网上丰富多采、日新月异的知识源泉,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素材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各取所需,丰富积累。第二、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第三、人力资源,学生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和奇异多彩的想法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教师、家长、社会各界人士,也都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第四、课外阅读,充分利用班级里的图书角和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补充课内资源的不足。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丰富的语文知识,现在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已成为了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管怎样教学和评价,我们都要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有效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修养,挖掘学生的潜力。才会真正出现高效课堂。这也是理想的课堂,是我的追求,相信也是全体教师的追求。


相关内容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往期专题 教师网络培训和服务平台 新书推介 <中国教育科学>2013年第1辑 <中国教育科学>2013年第2辑 熊猫桐桐绘本丛书 <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增刊 <中国教育科学>2013年第1辑 <中国教育科学>2013年第2辑 熊猫桐 ...

  • 从小学到高中各科电子课本(人教版)
  • 人教版新教材各年级各学科电子课本 内含有现行和新课标的两种课本,附有新课程标准解读.教学设计.教师参考用书.课件以及图像影音资料. 小学数学电子课本(1-6年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全册...4470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全册...3774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全册...3 ...

  • 中小学电子教材
  • 人教版初中语文电子课本七(下) 人教版初中语文电子课本七(上)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初中英语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各个学科的电子教材也可 ...

  • 人教版与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之比较
  • 人教版与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之比较 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为了配合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各编写了义务教育初中段语文实验教材--<初中语文>.这两版教材不管是在教材编写的指导理念,还是在编写 ...

  • 人教版语文教材大调整:送走鲁迅 迎来史铁生
  • 2013年09月04日 03:59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分享到: 4人参与 1条评论 原标题:送走鲁迅迎来史铁生 在一线教学者看来,新教材更接地气 河南商报记者 李亚沛 郭清媛 开学了,郑州市中小学生逐步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 不过,拿到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老师们发现,课本出现了不小的变化:30篇 ...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马建兴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同时也是第三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我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作简要的介绍: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 ...

  • 人教版语文教材删掉鲁迅文章
  • 人教版语文教材删掉鲁迅文章 人民网 2013.9.4. [导读]"<伤逝>.<祥林嫂>等文章,不是孩子们能感知的."赵瑜认为,鲁迅是以一个成年人的价值观来评价世事,鲁迅的种种好,应该是成年后才能体味. 开学了,郑州市中小学生逐步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 不过, ...

  • 2013年初中各学科说课课题_2
  • 初中生物学科说课课题 1.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 2.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3.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4.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 初中语文教学目的确定 靖边二中 崔海军 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1.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这方面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高估或低估了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目标内容茫然不知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