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单位名录库与统计改革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力得到极大地解放,私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体制从公有制占主体的计划经济演变为多元经济并举的市场化经济格局。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方法相应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统计体制上,自上而下成立了各级调查队;统计调查体系上也从全面统计过渡到初步建立起一个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的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统计体制和调查体系的改革催生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设,而建设一个高质量基本单位名录库是保证统计改革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为深化统计改革提供了支撑。  一、我国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立及运行现状  “基本单位”,是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两种单位的统称。我国基本单位名录库的范围是我国境内的全部法人单位以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全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其他具有法人或产业证照的组织。  我国基本单位名录库建立有16个年头了。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6年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开始建立起了静态库,2011年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进行了全面更新。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开始,利用经济普查数据,按国家、省、地和县分四级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名录库的更新方式采用“分级建库、逐级更新、层层上报”的管理模式。各地统计部门每半年收集工商、税务、质监、民政、编办等主要经济主管部门对其管辖的单位行政记录中的新增、变更、注销资料信息,经过各级统计机构的基本单位半年报维护后,形成从国家到市县逐级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第三阶段是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后,随着全国统计信息主干网络的建立与延伸到全国各区县,以及网络数据库技术在统计调查中的成功应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以“全国联网、分省一库、分级维护”为模式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即:在国家、省这两级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市、县不再分级设置名录库,而是通过互联网络直接维护、更新省级名录库。这种分布式名录库维护方式从根本上保证了从国家、省、县(区)到乡镇(街道)四级名录库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为今后利用名录库数据实施各种专项调查和抽样调查奠定了基础的数据来源和技术保障。  二、基本单位名录库在统计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单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实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基本单位信息是各种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和载体,是经济管理的“户口簿”。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立和应用几乎贯穿了统计改革的方方面面,其地位和作用如下。  1、基本单位名录库是保证统计调查体系改革的基础  经过本世纪十多年的统计改革实践,国家统计局对统计调查方式的改革思路调整为:以建立完善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前提,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定期报表和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适当采用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科学推断和分析评估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统计调查体系。这种按照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责和信息处理流程来设计的统计改革方式,实际上是按照成本和效率原理,对各类调查对象采取“查大估小、分类管理”的统计调查模式。因此,建立能反映各类社会经济实体属性的基本单位名录库,是改革现有统计调查制度,为经常性的抽样调查提供各类样本框,为科学推断和评估总体指标提供总体单位,是实现统计对象分类管理的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工作。  2、基本单位名录库是有效实现在地统计管理改革的基础库  “在地统计”是基层统计机构为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强化统计数据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体制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发展变化差距加大。原有的业务主管部门已不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也不再承担政府的统计职能,部门统计功能不断弱化,导致“条块结合”的统计模式已经与经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基层上报数据的遗漏、重复统计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基础统计数据的失真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实施“在地统计”成为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而以普查数据为基础建立的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实行统计数据“在地”管理的基础性资料。  “在地统计”能促进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更新质量和效用。基本单位名录库制度中反映单位所在地的12位行政区划码,直接填到村(居)一级,这种数字化的填报方式可以将全国名录库的单位数据直接通过计算机网络逐级分配到乡镇街道一级基层统计站,这种网络分级管理方式在方便了各级统计部门的数据调查的同时,全面反映了地方各级行政区域里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生产力要素配置和经济总量分布情况,也为以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推进城市规划和数字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3、建立真实、完整的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推动统计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步骤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统计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打造统计“四大工程”。 这“四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就是在统一、真实、完整的名录库之中的调查对象,根据一套表的报表要求,借助于统一的软件平台,利用互联网,直接向国家统计局报送数据。“四大工程”中,名录库是基础。建立起真实完整、及时更新的调查单位名录库是其他三项工程顺利实施、推进统计工作现代化,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重要步骤。  “四大工程”是统计制度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基本单位名录库工程作为龙头,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其他三项工程的效能和改革的成败。只有建立起来高质量的名录库,才能切实减轻基层调查单位的负担,真正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时效性,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要;大大提高统计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较好的避免地方政府对数据的干扰,有效的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四大工程”建设既顺应世界统计发展的潮流,又顺应了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要求,加快了我国统计工作在统计数据生产方式上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的步伐。而建立真实、完整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也成为了我国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推动统计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步骤。  4、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划分各专业定期报表类别的主要依据   根据基本单位的行业代码的界定,可以将各类单位按照不同财务指标的口径划分为具体的专业报表类型。同时,也为各专业统计提供分行业的单位名录、单位数量和地区分布情况。使各专业业务人员明确本专业统计对象的总体概况,使分专业统计数据做到不重不漏,为分专业主要经济数据的评估和验证的提供了重要依据,从根本上保证了各专业宏观统计数据的质量。  5、基本单位名录库,是改进GDP核算方式,提高GDP核算精度的重要基础性资料  利用名录库资料可以完善国家和地方各级GDP下算一级的模式。首先将现行核算体制的核算范围与名录库行政区划进行比照,按照基本单位的在地原则,可以准确、合理地界定各地区统计调查单位的数量与范围。其次利用名录库资料调整各地区GDP历史数据,为下一年核算提供基准数据。再次,根据库中企业的变动情况,不断调整和确认各地区规模以下工业、限下贸易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经济总量占其地区经济总量的权重,并以此作为下算相关地区有关行业增加值的重要依据。  各级统计部门可以利用名录库数据,科学、有效地审核和确认该地区的GDP数据。从与名录库资料的对比中,判断该地区各行业的核算范围是否准确,该地区统计定报单位数与名录库中的对应单位是否一致,并将该行业增加值核算数与名录库中相关经济指标汇总数进行对照。此举,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GDP核算的规范性和核算结果的准确,使得GDP核算下管一级更加客观、公正。  6、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划分单位规模的主要依据  根据基本单位的“行业类别”、“主营业务年收入”、“年末从业人员数”及“固定资产总计”等主要属性指标和经济指标的研判,可以为各专业年定报提供规模以上单位名单。这些仅占基本单位总数10%左右的规模以上单位,其经济总量占据了全社会经济总量的80%以上,是主要产业的支柱单位。及时利用工商、税务单位名录资料对基本单位名录库进行比对更新,可以更准确地摸准这些规模以上单位的变动情况,把这一部分搞准、搞实了,对于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国家和地区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为党和政府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提供真实的数据非常重要。  7、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实现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数据衔接的纽带和桥梁  建立跨部门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动态更新机制,是统一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各部门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协调部门统计改革,解决部门间统计信息二义性问题,实现跨部门单位管理和信息资料共享的前提条件。  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数据的差异由来已久。由于各经济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不同,对单位的认定标准和单位属性的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正是由于统计调查与部门登记在单位认定标准上的差异,造成了统计部门数据与某些部门的数据产生比较大的差异。而解决统计与部门间数据差异的根本办法就是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机制,统一部门之间在单位认定和单位基本属性上的划分标准,为以后建立跨部门的、统一的单位名录库信息转换系统做好制度上的衔接。  基本单位名录库与统计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是统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步骤。基本单位名录库又是统计体系和制度方法改革的基础,在整个统计改革中起到“钥匙”的功能,是连接各项统计制度改革的纽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力得到极大地解放,私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体制从公有制占主体的计划经济演变为多元经济并举的市场化经济格局。为了适应经济体制的变革,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方法相应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统计体制上,自上而下成立了各级调查队;统计调查体系上也从全面统计过渡到初步建立起一个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的基础,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辅之以重点调查、科学推算和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统计体制和调查体系的改革催生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设,而建设一个高质量基本单位名录库是保证统计改革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为深化统计改革提供了支撑。  一、我国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立及运行现状  “基本单位”,是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两种单位的统称。我国基本单位名录库的范围是我国境内的全部法人单位以及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全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其他具有法人或产业证照的组织。  我国基本单位名录库建立有16个年头了。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6年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开始建立起了静态库,2011年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进行了全面更新。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开始,利用经济普查数据,按国家、省、地和县分四级建立了基本单位名录。名录库的更新方式采用“分级建库、逐级更新、层层上报”的管理模式。各地统计部门每半年收集工商、税务、质监、民政、编办等主要经济主管部门对其管辖的单位行政记录中的新增、变更、注销资料信息,经过各级统计机构的基本单位半年报维护后,形成从国家到市县逐级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第三阶段是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后,随着全国统计信息主干网络的建立与延伸到全国各区县,以及网络数据库技术在统计调查中的成功应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以“全国联网、分省一库、分级维护”为模式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即:在国家、省这两级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市、县不再分级设置名录库,而是通过互联网络直接维护、更新省级名录库。这种分布式名录库维护方式从根本上保证了从国家、省、县(区)到乡镇(街道)四级名录库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为今后利用名录库数据实施各种专项调查和抽样调查奠定了基础的数据来源和技术保障。  二、基本单位名录库在统计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单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实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基本单位信息是各种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和载体,是经济管理的“户口簿”。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立和应用几乎贯穿了统计改革的方方面面,其地位和作用如下。  1、基本单位名录库是保证统计调查体系改革的基础  经过本世纪十多年的统计改革实践,国家统计局对统计调查方式的改革思路调整为:以建立完善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为前提,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定期报表和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适当采用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科学推断和分析评估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统计调查体系。这种按照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责和信息处理流程来设计的统计改革方式,实际上是按照成本和效率原理,对各类调查对象采取“查大估小、分类管理”的统计调查模式。因此,建立能反映各类社会经济实体属性的基本单位名录库,是改革现有统计调查制度,为经常性的抽样调查提供各类样本框,为科学推断和评估总体指标提供总体单位,是实现统计对象分类管理的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工作。  2、基本单位名录库是有效实现在地统计管理改革的基础库  “在地统计”是基层统计机构为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强化统计数据管理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体制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发展变化差距加大。原有的业务主管部门已不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也不再承担政府的统计职能,部门统计功能不断弱化,导致“条块结合”的统计模式已经与经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基层上报数据的遗漏、重复统计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基础统计数据的失真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实施“在地统计”成为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而以普查数据为基础建立的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实行统计数据“在地”管理的基础性资料。  “在地统计”能促进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更新质量和效用。基本单位名录库制度中反映单位所在地的12位行政区划码,直接填到村(居)一级,这种数字化的填报方式可以将全国名录库的单位数据直接通过计算机网络逐级分配到乡镇街道一级基层统计站,这种网络分级管理方式在方便了各级统计部门的数据调查的同时,全面反映了地方各级行政区域里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生产力要素配置和经济总量分布情况,也为以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推进城市规划和数字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3、建立真实、完整的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推动统计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步骤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统计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打造统计“四大工程”。 这“四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就是在统一、真实、完整的名录库之中的调查对象,根据一套表的报表要求,借助于统一的软件平台,利用互联网,直接向国家统计局报送数据。“四大工程”中,名录库是基础。建立起真实完整、及时更新的调查单位名录库是其他三项工程顺利实施、推进统计工作现代化,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重要步骤。  “四大工程”是统计制度上的一个重大变革。基本单位名录库工程作为龙头,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其他三项工程的效能和改革的成败。只有建立起来高质量的名录库,才能切实减轻基层调查单位的负担,真正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时效性,更好地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要;大大提高统计的规范性和统一性;较好的避免地方政府对数据的干扰,有效的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四大工程”建设既顺应世界统计发展的潮流,又顺应了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要求,加快了我国统计工作在统计数据生产方式上实现信息化、现代化的步伐。而建立真实、完整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也成为了我国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推动统计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步骤。  4、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划分各专业定期报表类别的主要依据   根据基本单位的行业代码的界定,可以将各类单位按照不同财务指标的口径划分为具体的专业报表类型。同时,也为各专业统计提供分行业的单位名录、单位数量和地区分布情况。使各专业业务人员明确本专业统计对象的总体概况,使分专业统计数据做到不重不漏,为分专业主要经济数据的评估和验证的提供了重要依据,从根本上保证了各专业宏观统计数据的质量。  5、基本单位名录库,是改进GDP核算方式,提高GDP核算精度的重要基础性资料  利用名录库资料可以完善国家和地方各级GDP下算一级的模式。首先将现行核算体制的核算范围与名录库行政区划进行比照,按照基本单位的在地原则,可以准确、合理地界定各地区统计调查单位的数量与范围。其次利用名录库资料调整各地区GDP历史数据,为下一年核算提供基准数据。再次,根据库中企业的变动情况,不断调整和确认各地区规模以下工业、限下贸易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经济总量占其地区经济总量的权重,并以此作为下算相关地区有关行业增加值的重要依据。  各级统计部门可以利用名录库数据,科学、有效地审核和确认该地区的GDP数据。从与名录库资料的对比中,判断该地区各行业的核算范围是否准确,该地区统计定报单位数与名录库中的对应单位是否一致,并将该行业增加值核算数与名录库中相关经济指标汇总数进行对照。此举,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GDP核算的规范性和核算结果的准确,使得GDP核算下管一级更加客观、公正。  6、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划分单位规模的主要依据  根据基本单位的“行业类别”、“主营业务年收入”、“年末从业人员数”及“固定资产总计”等主要属性指标和经济指标的研判,可以为各专业年定报提供规模以上单位名单。这些仅占基本单位总数10%左右的规模以上单位,其经济总量占据了全社会经济总量的80%以上,是主要产业的支柱单位。及时利用工商、税务单位名录资料对基本单位名录库进行比对更新,可以更准确地摸准这些规模以上单位的变动情况,把这一部分搞准、搞实了,对于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国家和地区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为党和政府宏观调控、科学决策提供真实的数据非常重要。  7、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实现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数据衔接的纽带和桥梁  建立跨部门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动态更新机制,是统一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各部门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协调部门统计改革,解决部门间统计信息二义性问题,实现跨部门单位管理和信息资料共享的前提条件。  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数据的差异由来已久。由于各经济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不同,对单位的认定标准和单位属性的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正是由于统计调查与部门登记在单位认定标准上的差异,造成了统计部门数据与某些部门的数据产生比较大的差异。而解决统计与部门间数据差异的根本办法就是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机制,统一部门之间在单位认定和单位基本属性上的划分标准,为以后建立跨部门的、统一的单位名录库信息转换系统做好制度上的衔接。  基本单位名录库与统计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是统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步骤。基本单位名录库又是统计体系和制度方法改革的基础,在整个统计改革中起到“钥匙”的功能,是连接各项统计制度改革的纽带。


相关内容

  • 抽样调查在工业中的应用
  • 引 言 由于决策科学化的提高,调查这种系统的搜集信息的活动已经成为各种研究的基础,而在任何较大规模的调查中,抽样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均不可忽视.早在1940-1960年,美国休哈特.戴明等人就提出了抽样检验的概念,最早把数理统计方法引入了质量管理领域.1903年抽样调查在德国统计学会上得到公认,二次世界 ...

  • 浅谈"一照一码"对统计名录库的影响
  • [摘要]基本单位名录库是统计系统的"四大工程"建设之一,是各项统计调查的字典库和抽样框,与各部门间的数据密切相关."一照一码"的施行必将对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一照一码 名录库 影响 一.背景 "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于 ...

  • 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是"统计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当下,全国都在轰轰烈烈的推行着"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的工作,一套表宣传攻势强大,基本家喻户晓,一套表直报率达到100%.作为县级基层统计人员,根据一套表直报推进过程 ...

  • 北京市统计十二五规划
  •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规划 序言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规划>是北京市政府统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首都科学发展和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的中长期规划:是未来五年 ...

  • 北京市宣武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北京市宣武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关于做好2008年<北京宣武年鉴>供稿工作的通知 全区各相关单位∶ 2008年我区继续编纂出版<北京宣武年鉴>.编纂方案及工作安排概述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 ...

  • 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 我县统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统计部门的精心指导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xx大精神为指针,以"xxxx"重要思想作为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全省统计工作指导思想和县委、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统计服务、统计改革、统计法制、统计信息化和统计基础建设等 ...

  • 市统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打算
  • xx年,是“xx”规划关键的第一年,又是我市抢抓国发[xx]2号文件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的一年。市统计局紧紧围绕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强化职能、提升服务,团结奋进、开拓创新,较顺利的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 ...

  • XX区统计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安排
  •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区统计局坚持以"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为中心,进一步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真实反映区域经济运行情况和社会发展趋势,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一." ...

  • 第三次经济普查方案
  • 第三次经济普查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 号)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制定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 全国经济普查 对象和范围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