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专题复习一

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期中复习讲义(一)

复习要求

1.钠的性质和用途。

2.NaOH 、Na 2CO 3和Na 2HCO 3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混合物的计算。

3.Na 2O 2 性质、用途、计算

4.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5.焰色反应及其操作方法。

知识规律总结

1.碱金属是一族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的共同特点是次外层电子是8个(锂是2个) 和最外电子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因此它们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似。例如它们的单质大多是银白色(铯略带金色) 、硬度小、熔点较低、密度较小的金属,有展性,导电、导热性好。它们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呈现出很强的还原性,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化合,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与氢气;它们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碱。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强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金属性增强。它们的单质都是强还原剂。

2.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最终导致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按照核电荷数增大的顺序,碱金属单质的晶体中,由于原子核间距增大,内部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它们的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也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强。它们与水、氧气等反应依次变得更加剧烈。核电荷数比钠小的锂与氧气反应只生成普通氧化物,而钠与氧气反应一般可生成氧化物,点燃条件下可生成过氧化物;钾、铷等跟氧气反应除了生成过氧化物外,还有更复杂的氧化物。

3.碱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能使火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即呈现焰色反应。根据焰色反应所呈现的特殊颜色,可以判断某些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思维警示

1. 碱金属原子失电子变为离子时最外层一般是8个电子,但锂离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

2. 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里,但锂的密度小于煤油而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3. 试剂瓶中药品取出后,一般不允许放回试剂瓶,但取用后剩余的Na 、K 可以放回原瓶。

4. 碱金属单质的熔点只有锂的熔点高于100℃,其余都低于100℃。

5. 碱金属中一般所述反应属化学变化,但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6. 钾盐、钠盐一般都易溶于水,但KClO 4微溶于水,Na 2SiF 6难溶于水。

7. 碱金属单质硬度一般不大,都很容易用小刀切割,但锂不易用小刀切割。

8. 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小。

9. 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时,碱金属一般都浮在水面上,但铷、铯跟水反应时因铷、铯的密度都比水大,不能浮在水面上而是沉入水底。

10. 碱金属一般用电解熔融氯化物制取,而制取钾用钠与熔融氯化钾在850℃反应,使钾生成后气化而分离出来。

11. 碱金属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过氧化物,甚至超氧化物,但Li 只生成Li 2O 。

12. 碱金属都可在氯气中燃烧,钾、铷、铯能跟液溴反应,而碱金属跟碘只在加热时反应。

13. 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一般都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但碱金属的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都不是碱性氧化物,它们跟酸反应时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氧气生成。

14. 碱金属的盐中,只有钾盐可作化肥,如氯化钾、硫酸钾、碳酸钾等都是钾肥。

15. 钠和钾的合金在室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也应用在电光源上,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对道路平面的照度比高压水银灯高几倍。

16. 在碱金属硫酸盐中,硫酸钠是制玻璃和造纸的重要原料,也用于染色,纺织,制水玻璃等工业上,在医药上用作缓泻剂。

典型题剖析

例1:将足量CO 2通人KOH 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 )和

通入CO 2体积(y )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由化学反应本质知:CO 2 + 2OH— = CO32— + H2O ,Ca 2+ + CO32— == CaCO3↓,故开

始便有沉淀,当Ca 2+反应完时CO 2继续与OH —反应生成HCO 3—,此时沉淀量不变,当CO 2全部与OH —反应完时,再与CaCO 3反应,故沉淀质量减小。

答案:D 。

例2: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 )

① 高沸点 ② 能溶于水 ② 水溶液能导电 ④ 低熔点 ⑤ 熔融状态不导电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解析: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是离子化合物,因此具有高沸点、能溶于水、熔融态或水溶液都能导电的性质。

答案:A 。

例3:某课外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下列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上图中量气装置E 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毫升),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试回答:

(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2)装置中放入的反应物是 和

(3)装置A 的作用是 装置B 的作用是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 和 (填写字母编号)

a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 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 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 读数时不一定使 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解析:题目要求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潮湿)反应制取氧气,这就首先需要制备二氧化碳,在选择制备二氧化碳的仪器时,由于只有仪器C 具有类似启普发生器的性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便于控制该反应,制气原料应该采用大理石和盐酸。但用此法制得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少量氯化氢。须通过装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以除这些氯化氢。然后使净化后的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来制取氧气,该仪器只能选用装置D 。此反应属于气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不易反应完全。为了除去生成的氧气中混有的未反应的二氧化碳,可以使它们通过仪器A 。在测量氧气体积时,为了使测量更为准确,要注意上下移动仪器E

中的

运管,使甲、乙两管的液面相平,以使甲管中的气压与大气气压相等,同时视线应与甲管内凹液最低处相平,以减少观察误差。

答案:(1)⑤③④⑥⑦②①⑧(⑥⑦顺序可对调)(说明:错1 个即不给分)

(2)大理石 盐酸 (3)吸收混在O 2中未反应的CO 2 吸收CO 2中混有的HCl (4)a

例4.将70g 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混合物跟98g 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试分别写出过氧化钠和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原混合物中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分析:这是一道结合钠的氧化物的性质与溶液浓度联系,并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的浊合物量的关系的计算。

2Na 2O 2+2H20==4NaOH+O2↑

Na 2O 2+H2O ==2NaOH

答案:设混合物中Na 2O 2质量为xg Na2O 质量为(70-x)g

(x

78+70-x ) ⨯2⨯4062×100%=50% x 70+98-. ⨯0. 5⨯3278

解得:x=39g 70-x=31g

能力突破训练

一、选择题

1.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 )

A.Na 2CO 3溶液 B .NaOH 溶液 C .硫酸 D .稀盐酸

2.将2.8g 碱石灰(CaO 和NaOH 的混合物)投入50mL2mol/L的盐酸中,所得 溶液的pH

值:( )

A.大于7 B .小于7 C .等于7

3.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铯是一种子强碱,易溶于水

B .铯与水或与酸剧烈反应,都有能生成氢气

C .碳酸铯用洒精灯加热可以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

D .硫酸铯、碳酸铯都易溶于水

4.少量NaOH 最好贮存在:( )(湖北省会考题)

A .敞口塑料瓶中

C .橡胶塞的广口瓶中 B .玻璃塞的棕色瓶中 D .铁制容器中

( ) D .无法确定 ( ) 5.物质灼烧时,火焰呈紫色的一定含有:

A .钾原子 B .钾离子 C .钾元素 D .钾的化合物

6.相等质量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氢气体积(同温、同压下)最大的是:( )(四川省测试题)

A .Na B .K C .Rb D .Li

7.把一小块金属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物有

A .Cu 和K 2SO 4 B .Cu 、K 2SO 4和H 2

C.K 2SO 4、Cu (OH )2和H 2 D .Cu 、KOH 和H 2

8.按Li 、Na 、K 、Rb 、Cs 的顺序递增的是:

A .金属性 B .氧化性 C .离子半径 +++++( ) ( )

( ) D .熔点和沸点 9.下列物质中,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A .Na 2CO 3 B .(NH 4)4S C .NaHCO 3 D .K 2SO 3

10.标准状况下,将20LCO 2和CO 的混合气全通过足量的Na 2O 2粉末,在相同状况下,气

体体积减少到16L ,则原混合气体中CO 的体积为: ( )

A .4L B .8L C .12L D .16L

11.碱金属的原子半径(填“大于”、“小于”)相应的离子半径。在碱金属(Li 、Na 、

K 、Rb 、Cs )和卤素(F 、Cl 、Br 、I )间相互形成的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此同时阴离子半径之比最小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之比最大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

12.A 、B 、C 、D 四种化合物,其焰色反应均呈浅紫色。A 、B 、C 和盐酸反应都可得到D 。

B 、C 以等物质的量在溶液中反应可得到A 。若在B 溶液中通入一种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适量时得A ,过量时得C 。则A 为 ,B 为 ,C 为 ,D 为 。

13.实验室里,欲从事草木灰中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来提取固体碳酸钾。

(1)该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排列顺序为(用A 、B 、„表示) 。

A .蒸发 B .过滤 C .溶解 D .冷却

(2)怎样用实验证明提取的固体主要成分是K 2CO 3 。答: 。

(3)检验在粗制碳酸钾溶液中含少量 SO 42-的方法是 。

(4)检验在粗制碳酸钾溶液中含少量Cl -的方法是 。

(5)要制得纯度更高的碳酸钾晶体的方法是 。

14.呼吸面具中的Na 2O 2可吸收CO 2放出O 2,若用超氧化钾(KO 2)代替Na 2O 2也可起到同

样的作用。实验测得相同体积的CO 2气体通过足量的Na 2O 2和KO 2,充分反应后,后者生成O 2的体积是前者的3倍。

(1)若将30mlCO 2通过盛有足量KO 2的装置,充分反应后,逸出气体的体积变为多少

毫升?

(2)若将一定体积的CO 2通过盛有足量KO 2和Na 2O 2均匀混全物的装置,充分反应后,

逸出气体的体积变为原CO 2体积的1.3倍。求混合物中KO 2 和Na 2O 2的质量比。

15.在100mL 某二价金属M 的氢氧化物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CO 3溶液,生成M 的碳酸盐

沉淀,过滤,沉淀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酸完全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 体4.48L; 将溶液加水稀释到250ml ,取出25ml 恰好与20ml 盐酸完全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

(1) 写出M 的氢氧化物溶液与NaHCO 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要计算金属M M 的原子量。

A .还要知道M 的氢氧化物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2mol/L)

B .还要知道M 的碳酸盐的质量(39.4g )

C .还要知道与M 的碳酸盐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0.4mol )

D .题设条件已足够,不需补充数据

(3)计算加入的NaHCO 3溶液中含NaHCO 3的质量。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C 6.D 7.C 8.C 9.BC 10.C

11.大于;LiI ;CsF 12.K 2CO 3; KOH; KHCO3; KCl

13.(1)C 、B 、A 、D (2)取少量固体加入盐酸,反应产生无色地味气体,并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 32-,取少量固体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看到紫色,证明有K +。

(3)先加稀HNO 3, 至气泡放尽后再加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

(4)先加稀HNO 3,至气泡放尽后再加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

(5)重结晶

14.(1)45mL (2)284:39

15.(1)M(OH)2+2NaHCO3=MCO3↓+Na2CO 3+2H2O (2)

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期中复习讲义(一)

复习要求

1.钠的性质和用途。

2.NaOH 、Na 2CO 3和Na 2HCO 3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混合物的计算。

3.Na 2O 2 性质、用途、计算

4.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5.焰色反应及其操作方法。

知识规律总结

1.碱金属是一族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的共同特点是次外层电子是8个(锂是2个) 和最外电子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因此它们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似。例如它们的单质大多是银白色(铯略带金色) 、硬度小、熔点较低、密度较小的金属,有展性,导电、导热性好。它们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呈现出很强的还原性,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化合,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与氢气;它们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碱。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强的金属性,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金属性增强。它们的单质都是强还原剂。

2.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最终导致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按照核电荷数增大的顺序,碱金属单质的晶体中,由于原子核间距增大,内部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它们的熔点、沸点逐渐降低;碱金属单质的还原性也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强。它们与水、氧气等反应依次变得更加剧烈。核电荷数比钠小的锂与氧气反应只生成普通氧化物,而钠与氧气反应一般可生成氧化物,点燃条件下可生成过氧化物;钾、铷等跟氧气反应除了生成过氧化物外,还有更复杂的氧化物。

3.碱金属和它们的化合物能使火焰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即呈现焰色反应。根据焰色反应所呈现的特殊颜色,可以判断某些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思维警示

1. 碱金属原子失电子变为离子时最外层一般是8个电子,但锂离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

2. 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里,但锂的密度小于煤油而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3. 试剂瓶中药品取出后,一般不允许放回试剂瓶,但取用后剩余的Na 、K 可以放回原瓶。

4. 碱金属单质的熔点只有锂的熔点高于100℃,其余都低于100℃。

5. 碱金属中一般所述反应属化学变化,但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6. 钾盐、钠盐一般都易溶于水,但KClO 4微溶于水,Na 2SiF 6难溶于水。

7. 碱金属单质硬度一般不大,都很容易用小刀切割,但锂不易用小刀切割。

8. 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小。

9. 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时,碱金属一般都浮在水面上,但铷、铯跟水反应时因铷、铯的密度都比水大,不能浮在水面上而是沉入水底。

10. 碱金属一般用电解熔融氯化物制取,而制取钾用钠与熔融氯化钾在850℃反应,使钾生成后气化而分离出来。

11. 碱金属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过氧化物,甚至超氧化物,但Li 只生成Li 2O 。

12. 碱金属都可在氯气中燃烧,钾、铷、铯能跟液溴反应,而碱金属跟碘只在加热时反应。

13. 活泼金属的氧化物一般都是典型的碱性氧化物,但碱金属的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都不是碱性氧化物,它们跟酸反应时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氧气生成。

14. 碱金属的盐中,只有钾盐可作化肥,如氯化钾、硫酸钾、碳酸钾等都是钾肥。

15. 钠和钾的合金在室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也应用在电光源上,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对道路平面的照度比高压水银灯高几倍。

16. 在碱金属硫酸盐中,硫酸钠是制玻璃和造纸的重要原料,也用于染色,纺织,制水玻璃等工业上,在医药上用作缓泻剂。

典型题剖析

例1:将足量CO 2通人KOH 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 )和

通入CO 2体积(y )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由化学反应本质知:CO 2 + 2OH— = CO32— + H2O ,Ca 2+ + CO32— == CaCO3↓,故开

始便有沉淀,当Ca 2+反应完时CO 2继续与OH —反应生成HCO 3—,此时沉淀量不变,当CO 2全部与OH —反应完时,再与CaCO 3反应,故沉淀质量减小。

答案:D 。

例2: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 )

① 高沸点 ② 能溶于水 ② 水溶液能导电 ④ 低熔点 ⑤ 熔融状态不导电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解析: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是离子化合物,因此具有高沸点、能溶于水、熔融态或水溶液都能导电的性质。

答案:A 。

例3:某课外小组模拟呼吸面具中的原理(过氧化钠与潮湿二氧化碳反应),设计用下列仪器来制取氧气并测量氧气的体积。

上图中量气装置E 是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它们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50毫升),供量气用;乙管可上下移动,以调节液面高低。

实验室可供选用的药品还有:稀硫酸、盐酸、过氧化钠、碳酸钠、大理石、水。

试回答:

(1)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其中连接胶管及夹持装置均省略):

(2)装置中放入的反应物是 和

(3)装置A 的作用是 装置B 的作用是

(4)为了较准确地测量氧气的体积,除了必须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之外,在读取反应前后甲管中液面的读数、求其差值的过程中,应注意 和 (填写字母编号)

a 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 等待片刻,待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立刻读数

c 读数时应上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d 读数时不一定使 甲、乙两管液面相平

解析:题目要求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潮湿)反应制取氧气,这就首先需要制备二氧化碳,在选择制备二氧化碳的仪器时,由于只有仪器C 具有类似启普发生器的性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便于控制该反应,制气原料应该采用大理石和盐酸。但用此法制得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少量氯化氢。须通过装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以除这些氯化氢。然后使净化后的二氧化碳通过过氧化钠来制取氧气,该仪器只能选用装置D 。此反应属于气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不易反应完全。为了除去生成的氧气中混有的未反应的二氧化碳,可以使它们通过仪器A 。在测量氧气体积时,为了使测量更为准确,要注意上下移动仪器E

中的

运管,使甲、乙两管的液面相平,以使甲管中的气压与大气气压相等,同时视线应与甲管内凹液最低处相平,以减少观察误差。

答案:(1)⑤③④⑥⑦②①⑧(⑥⑦顺序可对调)(说明:错1 个即不给分)

(2)大理石 盐酸 (3)吸收混在O 2中未反应的CO 2 吸收CO 2中混有的HCl (4)a

例4.将70g 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混合物跟98g 水充分反应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试分别写出过氧化钠和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原混合物中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分析:这是一道结合钠的氧化物的性质与溶液浓度联系,并通过化学方程式进行的浊合物量的关系的计算。

2Na 2O 2+2H20==4NaOH+O2↑

Na 2O 2+H2O ==2NaOH

答案:设混合物中Na 2O 2质量为xg Na2O 质量为(70-x)g

(x

78+70-x ) ⨯2⨯4062×100%=50% x 70+98-. ⨯0. 5⨯3278

解得:x=39g 70-x=31g

能力突破训练

一、选择题

1.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 )

A.Na 2CO 3溶液 B .NaOH 溶液 C .硫酸 D .稀盐酸

2.将2.8g 碱石灰(CaO 和NaOH 的混合物)投入50mL2mol/L的盐酸中,所得 溶液的pH

值:( )

A.大于7 B .小于7 C .等于7

3.下列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铯是一种子强碱,易溶于水

B .铯与水或与酸剧烈反应,都有能生成氢气

C .碳酸铯用洒精灯加热可以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

D .硫酸铯、碳酸铯都易溶于水

4.少量NaOH 最好贮存在:( )(湖北省会考题)

A .敞口塑料瓶中

C .橡胶塞的广口瓶中 B .玻璃塞的棕色瓶中 D .铁制容器中

( ) D .无法确定 ( ) 5.物质灼烧时,火焰呈紫色的一定含有:

A .钾原子 B .钾离子 C .钾元素 D .钾的化合物

6.相等质量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水反应,生成氢气体积(同温、同压下)最大的是:( )(四川省测试题)

A .Na B .K C .Rb D .Li

7.把一小块金属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物有

A .Cu 和K 2SO 4 B .Cu 、K 2SO 4和H 2

C.K 2SO 4、Cu (OH )2和H 2 D .Cu 、KOH 和H 2

8.按Li 、Na 、K 、Rb 、Cs 的顺序递增的是:

A .金属性 B .氧化性 C .离子半径 +++++( ) ( )

( ) D .熔点和沸点 9.下列物质中,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与盐酸反应的是:

A .Na 2CO 3 B .(NH 4)4S C .NaHCO 3 D .K 2SO 3

10.标准状况下,将20LCO 2和CO 的混合气全通过足量的Na 2O 2粉末,在相同状况下,气

体体积减少到16L ,则原混合气体中CO 的体积为: ( )

A .4L B .8L C .12L D .16L

11.碱金属的原子半径(填“大于”、“小于”)相应的离子半径。在碱金属(Li 、Na 、

K 、Rb 、Cs )和卤素(F 、Cl 、Br 、I )间相互形成的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此同时阴离子半径之比最小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之比最大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

12.A 、B 、C 、D 四种化合物,其焰色反应均呈浅紫色。A 、B 、C 和盐酸反应都可得到D 。

B 、C 以等物质的量在溶液中反应可得到A 。若在B 溶液中通入一种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适量时得A ,过量时得C 。则A 为 ,B 为 ,C 为 ,D 为 。

13.实验室里,欲从事草木灰中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来提取固体碳酸钾。

(1)该实验操作的主要步骤排列顺序为(用A 、B 、„表示) 。

A .蒸发 B .过滤 C .溶解 D .冷却

(2)怎样用实验证明提取的固体主要成分是K 2CO 3 。答: 。

(3)检验在粗制碳酸钾溶液中含少量 SO 42-的方法是 。

(4)检验在粗制碳酸钾溶液中含少量Cl -的方法是 。

(5)要制得纯度更高的碳酸钾晶体的方法是 。

14.呼吸面具中的Na 2O 2可吸收CO 2放出O 2,若用超氧化钾(KO 2)代替Na 2O 2也可起到同

样的作用。实验测得相同体积的CO 2气体通过足量的Na 2O 2和KO 2,充分反应后,后者生成O 2的体积是前者的3倍。

(1)若将30mlCO 2通过盛有足量KO 2的装置,充分反应后,逸出气体的体积变为多少

毫升?

(2)若将一定体积的CO 2通过盛有足量KO 2和Na 2O 2均匀混全物的装置,充分反应后,

逸出气体的体积变为原CO 2体积的1.3倍。求混合物中KO 2 和Na 2O 2的质量比。

15.在100mL 某二价金属M 的氢氧化物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CO 3溶液,生成M 的碳酸盐

沉淀,过滤,沉淀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酸完全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 体4.48L; 将溶液加水稀释到250ml ,取出25ml 恰好与20ml 盐酸完全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

(1) 写出M 的氢氧化物溶液与NaHCO 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要计算金属M M 的原子量。

A .还要知道M 的氢氧化物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2mol/L)

B .还要知道M 的碳酸盐的质量(39.4g )

C .还要知道与M 的碳酸盐反应的盐酸的物质的量(0.4mol )

D .题设条件已足够,不需补充数据

(3)计算加入的NaHCO 3溶液中含NaHCO 3的质量。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C 6.D 7.C 8.C 9.BC 10.C

11.大于;LiI ;CsF 12.K 2CO 3; KOH; KHCO3; KCl

13.(1)C 、B 、A 、D (2)取少量固体加入盐酸,反应产生无色地味气体,并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 32-,取少量固体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看到紫色,证明有K +。

(3)先加稀HNO 3, 至气泡放尽后再加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

(4)先加稀HNO 3,至气泡放尽后再加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

(5)重结晶

14.(1)45mL (2)284:39

15.(1)M(OH)2+2NaHCO3=MCO3↓+Na2CO 3+2H2O (2)


相关内容

  • 历届初中生物重点资料汇总
  • 历届 学期 下学期 月考/期中/期末 开学/2月月考 期末 第四次月考 推荐专题 2016年中考生物小题精做系列 2016年中考生物大题狂做系列(更新中) 2016年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系列(更新中)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 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更新中) ...

  • 期中复习计划高一化学备课组
  • 根据化学教学计划和四校联考进度要求,这次期中考试考第一专题,第二专题第一单元,具体为“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和“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对于期中复习,我备课组作如下安排: 1 复习基本概念和方程式,叫学生默写方程式等。在复习过程中,对准每个知识点,精选2到3个例题进行讲解,大概用2到3课时。 2 根 ...

  •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理化组教研计划
  •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理、化教师教研水平;为了在我校形成浓厚的教育、教学研讨氛围;为了让我校理、化学科在11年中考中,学生中考成绩再上新台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理、化学科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拟定本学期理化组教研计划如下: 一、教研目标 掌握理、化学科新<<课标>>;熟练驾驭理、 ...

  • 期末复习计划高一化学备课组
  • 根据化学教学计划和考试进度要求,这次期末考试内容为高一化学上半册全部内容,内容多,时间紧。为了考出较好的成绩,研究常州市样卷,针对教研室出题意图,针对重点复习。我备课组作如下安排: 1 复习时间:约为十天,即元月五号到十五号。 2 复习内容:整册教材,四个专题,十个单元。 3 复习重点:2、3、4、 ...

  •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
  • 郑州市2005-2006学年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科 七年级 一.教学指导思想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做出了 全新的阐述,教师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2.针对现在的七年级新生在小学时还是使 ...

  • 高二生物备课组计划
  • 来源:www.0s.net.cn 作者:日记 读后感 周记 时间:2014-01-25 14:48 WiseMedia 高二生物备课组计划 第一篇:高二生物备课组 为提高我校生物教学水平,贯彻执行教务处和教研室制定的各项措施和教改,特制订本学期高二生物备课组教学,主要任务是: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根 ...

  • 苏教版初高中中学化学目录
  •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新教材教师培训材料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单元综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 ...

  • 小学教师个人工作目标
  • 伴着新年的鞭炮声和吉祥如意的亲朋好友的祝福我们开心地迎来了年。今年我的教师工作路在何方?我已给了自己明确的方向,以下是我的小学教师个人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基本依托,以课堂教学为突破 ...

  • 小学教师第二学期个人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基本依托,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管理评价改革为保障,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科研意识,致力于推进全镇小学教学改革,推进我镇素质教育的突破性进展,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