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地震的认识阅读答案

浅谈对地震的认识

①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地震波指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③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类。按震源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 千米)。全世界 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 5-20千米上下,如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只有 10 千米,而雅安芦山地震也仅有13千米,它们都处在龙门山地震带上。

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是巨大的。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震可引发多种次生灾害:崩塌、滑坡、 地裂缝、地面塌陷、沙土液化,沿海地区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等。

⑤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但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其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⑥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

【小题1】从说明内容角度看,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请简述说明顺序。(3分)

【小题2】认真体会选文第①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它这样写有何作用。(2分)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小题3】选文第④段主要采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请任选其中一种说明方法,说出它的作用。(2分)

【小题4】利用选文的知识,请你对雅安芦山“4.20”地震的发生原因与危害作简要说明。(3分)

阅读答案:

【小题1】事理说明文(1分),说明顺序:逻辑顺序(1分),简述: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地震(或:给地震下定义),接着依次介绍地震的相关知识:地震波、地震分类、地震灾害,最后说明地震预测技术还不成熟。(1分,意近即可。)

【小题2】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把地震现象比作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形象直观地说明了地震的发生很平常。(1分)

【小题3】说明方法:分类别、列数字(据)、举例子

三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分类别: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类,按震源又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使人们对地震种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列数字(据)作用:列举了确数,如70、3000、5、20等,还列举了百分数,如95%,使人们对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有一个直观的区分度。

举例子作用:举汶川、雅安地震的例子,说明浅源地震占多数。

【小题4】雅安芦山“4.20”地震,在处在龙门山地震带上,震源深度只有13千米,属于浅源地震(知识性,1分),目前造成了众多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经济损失无法估量(危害性,1分),这次地震,没有事先预报,震后才知晓,说明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还需加强(没有预报性,即评价,1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通读本文可知,本文在介绍有关地震的知识,揭示内部规律,因此是事理说明文。一般是逻辑顺序,本文也是这样,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地震(一段),接着依次介绍地震波、地震分类、地震灾害(二至四段),最后说明地震预测技术还不成熟(五、六段)。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分类及说明顺序的掌握情况。

点评:说明文按其说明内容一般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在于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说明文是为了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及内部规律。常见的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运用逻辑顺序。

【小题2】试题分析:“象”表明画线句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分析其内容可知,运用打比方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3】试题分析:从前向后读第四段可见,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如“地震是世界上最凶

恶的敌人”;有列数字;还有举例子,如“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 铁轨变形等

等”。第二问可以选一种自己最易于驾驭的方法来分析其作用,如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

了地震的危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4】试题分析:审题后首先找到答题范围,主要是文章的三段和四段,从前向后读该部分可知,雅安芦山“4.20”地震的发生原因是“处在龙门山地震带上”,危害有“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崩塌、滑坡”等。根据文中的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组织成切题的答案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关键语句,并将其加以概括。能借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语句。

浅谈对地震的认识

①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地震波指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③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类。按震源深浅可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 千米)。全世界 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 5-20千米上下,如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只有 10 千米,而雅安芦山地震也仅有13千米,它们都处在龙门山地震带上。

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是巨大的。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震可引发多种次生灾害:崩塌、滑坡、 地裂缝、地面塌陷、沙土液化,沿海地区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等。

⑤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但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其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⑥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

【小题1】从说明内容角度看,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请简述说明顺序。(3分)

【小题2】认真体会选文第①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它这样写有何作用。(2分)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小题3】选文第④段主要采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请任选其中一种说明方法,说出它的作用。(2分)

【小题4】利用选文的知识,请你对雅安芦山“4.20”地震的发生原因与危害作简要说明。(3分)

阅读答案:

【小题1】事理说明文(1分),说明顺序:逻辑顺序(1分),简述: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地震(或:给地震下定义),接着依次介绍地震的相关知识:地震波、地震分类、地震灾害,最后说明地震预测技术还不成熟。(1分,意近即可。)

【小题2】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把地震现象比作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形象直观地说明了地震的发生很平常。(1分)

【小题3】说明方法:分类别、列数字(据)、举例子

三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分类别: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类,按震源又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使人们对地震种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列数字(据)作用:列举了确数,如70、3000、5、20等,还列举了百分数,如95%,使人们对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有一个直观的区分度。

举例子作用:举汶川、雅安地震的例子,说明浅源地震占多数。

【小题4】雅安芦山“4.20”地震,在处在龙门山地震带上,震源深度只有13千米,属于浅源地震(知识性,1分),目前造成了众多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经济损失无法估量(危害性,1分),这次地震,没有事先预报,震后才知晓,说明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还需加强(没有预报性,即评价,1分)。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通读本文可知,本文在介绍有关地震的知识,揭示内部规律,因此是事理说明文。一般是逻辑顺序,本文也是这样,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地震(一段),接着依次介绍地震波、地震分类、地震灾害(二至四段),最后说明地震预测技术还不成熟(五、六段)。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分类及说明顺序的掌握情况。

点评:说明文按其说明内容一般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在于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说明文是为了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及内部规律。常见的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运用逻辑顺序。

【小题2】试题分析:“象”表明画线句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分析其内容可知,运用打比方

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3】试题分析:从前向后读第四段可见,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如“地震是世界上最凶

恶的敌人”;有列数字;还有举例子,如“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 铁轨变形等

等”。第二问可以选一种自己最易于驾驭的方法来分析其作用,如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

了地震的危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情况。

点评: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不断加强练习。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的说明了等,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即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

【小题4】试题分析:审题后首先找到答题范围,主要是文章的三段和四段,从前向后读该部分可知,雅安芦山“4.20”地震的发生原因是“处在龙门山地震带上”,危害有“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崩塌、滑坡”等。根据文中的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组织成切题的答案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审题后要确定答题范围,然后从前向后找关键语句,并将其加以概括。能借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语句。


相关内容

  • 科学认识海啸阅读答案
  • 科学认识海啸 任何灾难对人类来说,兴许是最好的老师.大灾之后必有大识.A.从海啸灾难中科学地认识海啸,对提高防御海啸是十分有益的. 海啸,古已有之.B.中国对于海啸灾害的文献记载始于公元前左右,当时称之为海溢.海立,形象地描述了海啸灾害降临时大海满溢.波浪立起成海墙的情景.唐代诗人杜甫在<朝献 ...

  • 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奋进的力量(13分) ①位于汶川县映秀镇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封顶:汶川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四川及甘肃陇南地震灾区农房基本完成重建,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周年前夕,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 ...

  •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及答案(一)
  •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模拟测试卷 (总分:120分 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1-5小题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不逊(xùn) 解剖(fǒu) 抑扬顿挫(yì) B.描摹(mó) 侮辱(wū) 发愣(lâng) 深恶痛疾(â ...

  • 高中地理人口专题
  • 高中地理人口专题 人口再生产 题目 图1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4-6题. 4. 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A. 韩国 B. 古巴 C. 新西兰 D. 埃及 5. 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 ...

  • 人教版PEP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 五年级上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 ...

  • 大地的震动阅读答案
  • 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大地的震动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只有不到1万次,而能够造成灾害的仅有100次左右.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火车出轨.水库崩塌--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地壳是由大大小小的许多板块& ...

  • 下次大地震何时发生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下次大地震何时发生 杨孝文 2005年印度尼西亚发生里氏8.5级的大地震,不仅给当地而且给邻国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幸运的是,这次震中并不在人口稠密地区,否则人员伤亡将难以估量.这也正是地震学家们最担心的事情,300年前美洲西海岸发生过一次里氏9级的超级地震,将来这样的地 ...

  • 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 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 ①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而余震是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 ②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情况 ...

  • 地震(有删改)阅读答案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地震(有删改) ①地震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②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