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构建知识网络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知识网络构建

一、本单元地位

1、本单元的基本生活主题是:财富分配。

2、经济主体参与经济生活的基本身份:生产要素提供者、国家管理者、纳税人。

3、本单元要回答的经济学基本问题:为谁生产。

4、本单元的基本逻辑脉络:

个人收入分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国家收入分配(国家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征税与纳税

二、知识框架建构

三、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主干整合

1.分配制度

(1)是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提示: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是基本经济制度。)

(3)按劳分配

①是什么(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②为什么: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作用:A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B 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 按生产要素分配:

A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等要素。

B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

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造福于人民。

C 怎样对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过大,影响社会公平。为此,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

【温馨提示】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劳动者的收入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

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

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工资性收入。

2.分配原则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方面,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另一方面,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②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第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2)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原因(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实现经济效益的保障。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巧记关键词:协调关系、实现和谐、保障效益;共同富裕、全面小康、扩大内需、拉动经济)

②措施: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者报酬增长与生产率提高同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巧记关键词:制度保证、保证比重、重要举措)

归纳提升: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

(1)主要表现: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A 理论依据:①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B 现实意义: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巧记关键词:共同富裕、公平和谐、激发效率、提高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请结合专题复习资料P10“社会公平维护的经济意义”理解)

(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③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④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⑤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提示:从生产与分配两个环节入手理解

巧记关键词: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制度改革、调节分配、社会保障、扩大就业

考点二 国家收入的分配

主干整合

1.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1)财政收入

①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②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其中A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把“蛋糕”做大)B 分配政策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到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把“蛋糕”切好)

温馨提示 从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影响因素理解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

(2)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形。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有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2.财政的作用

(1)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3.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1)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通过财政政策实现的,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之一。

(2)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3)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确保国家经济平稳发展。

考点三 征税与纳税

主干整合

1.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2)税收的种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3)税收的作用: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了解个人所得税

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计算方法: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反之亦然。

作用或意义:个人所得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依法纳税

(1)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原因:第一,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决定了公民必须依法纳税。第二,从税收与国家财政的关系看,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第三,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第四,从税收的强制性看,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违反税法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

要求:①个人: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②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违反刑律的要依法进行刑事处罚。

【学科思维建模】

答题模板一:“关系”类主观题

关系类设问一般有三种形式:

1. 结合所述材料分析A 和B 的关系。

2. 运用A 与B 的关系分析上述材料。

3. 运用某知识分析A 与B 的关系

典例精析 (2009·广东) 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撂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调解,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 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 000元。结合材料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案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了100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2)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

例题剖析:本题以具体的事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解。本题设问属于“结合所述材料分析A 和B 的关系”型设问。

第一步确定知识点,即A 和B 分别指效率和公平。

第二步结合材料分析A 和B 的对立:由于农户过分要求公平,而养蟹人过分强调提高效率,从而导致养蟹人和农户的利益冲突。

第三步结合材料分析A 和B 的统一:效率对公平的重要性,只有效率提高,即养蟹人的收益提高,才可能对农户增加补偿;公平对效率的重要性,只有农户的要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公平得到实现,才能够提高效率,否则就没有效率。第四步总结答案。

答题模板二:

解答关系类设问一般分“四步走”

第一步“定”,即确定A 和B 分别指的是什么,并进一步明确A 和B 各自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步“分”,即对A 和B 结合材料进行分解。比如效率是什么,在材料中有何体现;公平又是什么,在材料中有何体现;效率和公平的矛盾体现在哪里,这些矛盾怎么解决。

第三步“联”,即寻找A 和B 一致的地方或者相统一的地方。比如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在材料中是怎么体现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在材料中又是怎么样体现的。

第四步结合上面的分析,联系材料总结答案。

对政治学科中相关“关系”归纳如下:

经济生活: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二者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政治生活中主要有: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政府以及政协的相互关系,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等。

【命题视角】

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央为什么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1)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老百姓生活水平整体改善的同时,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持续存在并有所加剧。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突破合理界限已是不争的事实,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

(3)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改革现有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怎样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1)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2)坚持和完善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

(3)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国民收入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率增长同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4)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运用经济生活,分析怎样做大蛋糕?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4)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5)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巧记关键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度和体制保障、科学发展观、调结构转方式、对外开放等)

政治生活知识分析

4.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注重公平的必要性。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2)政府负有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这是政府应履行的职责。有利于增强政府威信和公信力。

(3)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尊重人、关心人,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目标,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注重效率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成果。

5.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要如何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维护社会公平。

(1)政府应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发展生产增加人民收入,加大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加强分配监管,规范分配秩序;

(2)政府应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特别是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3)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3.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9年~2009年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占我国GDP 比重 变化情况(%)

注:1999年我国GDP 为82 054亿元,2009年我国GDP 为335 253亿元,增长了4倍左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

答案 (1)材料一表明,1999年~2009年我国GDP 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国家财

政收入和企业盈余比重都有所增加,但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反而有所下降。

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有利于:①调整优化分配结构,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④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发挥宏观调控在收入分配上的调节作用。

⑤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平与和谐。

材料三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后续发展的一块短板,主要表现在:一、工资增长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工资增长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不够合理;二、就业形势严峻;三、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住房费用支出过高;四、行业、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3)“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政府应怎样履行好这一承诺?

(3)①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②履行好经济职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大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好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的惠民政策与措施。

④履行好政治职能,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为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提供政策和法律上的保障。

⑤履行好文化职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知识网络构建

一、本单元地位

1、本单元的基本生活主题是:财富分配。

2、经济主体参与经济生活的基本身份:生产要素提供者、国家管理者、纳税人。

3、本单元要回答的经济学基本问题:为谁生产。

4、本单元的基本逻辑脉络:

个人收入分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国家收入分配(国家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征税与纳税

二、知识框架建构

三、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主干整合

1.分配制度

(1)是什么: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提示: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是基本经济制度。)

(3)按劳分配

①是什么(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②为什么: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作用:A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B 实行按劳分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 按生产要素分配:

A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等要素。

B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

的尊重;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造福于人民。

C 怎样对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导致分配结果的悬殊和收入差距的过大,影响社会公平。为此,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等。

【温馨提示】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劳动者的收入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私企外企。

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

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工资性收入。

2.分配原则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方面,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另一方面,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②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第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2)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原因(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实现经济效益的保障。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巧记关键词:协调关系、实现和谐、保障效益;共同富裕、全面小康、扩大内需、拉动经济)

②措施: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者报酬增长与生产率提高同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第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巧记关键词:制度保证、保证比重、重要举措)

归纳提升: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

(1)主要表现: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A 理论依据:①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B 现实意义: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巧记关键词:共同富裕、公平和谐、激发效率、提高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请结合专题复习资料P10“社会公平维护的经济意义”理解)

(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③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④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⑤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提示:从生产与分配两个环节入手理解

巧记关键词: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制度改革、调节分配、社会保障、扩大就业

考点二 国家收入的分配

主干整合

1.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

(1)财政收入

①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②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其中A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决定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把“蛋糕”做大)B 分配政策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它涉及到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把“蛋糕”切好)

温馨提示 从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影响因素理解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

(2)财政支出: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形。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有三种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2.财政的作用

(1)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 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3.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1)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通过财政政策实现的,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之一。

(2)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3)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确保国家经济平稳发展。

考点三 征税与纳税

主干整合

1.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2)税收的种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增值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3)税收的作用: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了解个人所得税

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计算方法: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反之亦然。

作用或意义:个人所得税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依法纳税

(1)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原因:第一,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决定了公民必须依法纳税。第二,从税收与国家财政的关系看,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第三,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第四,从税收的强制性看,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违反税法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

要求:①个人: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②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违反刑律的要依法进行刑事处罚。

【学科思维建模】

答题模板一:“关系”类主观题

关系类设问一般有三种形式:

1. 结合所述材料分析A 和B 的关系。

2. 运用A 与B 的关系分析上述材料。

3. 运用某知识分析A 与B 的关系

典例精析 (2009·广东) 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撂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调解,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 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 000元。结合材料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案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了100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2)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

例题剖析:本题以具体的事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解。本题设问属于“结合所述材料分析A 和B 的关系”型设问。

第一步确定知识点,即A 和B 分别指效率和公平。

第二步结合材料分析A 和B 的对立:由于农户过分要求公平,而养蟹人过分强调提高效率,从而导致养蟹人和农户的利益冲突。

第三步结合材料分析A 和B 的统一:效率对公平的重要性,只有效率提高,即养蟹人的收益提高,才可能对农户增加补偿;公平对效率的重要性,只有农户的要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公平得到实现,才能够提高效率,否则就没有效率。第四步总结答案。

答题模板二:

解答关系类设问一般分“四步走”

第一步“定”,即确定A 和B 分别指的是什么,并进一步明确A 和B 各自的内涵和外延。

第二步“分”,即对A 和B 结合材料进行分解。比如效率是什么,在材料中有何体现;公平又是什么,在材料中有何体现;效率和公平的矛盾体现在哪里,这些矛盾怎么解决。

第三步“联”,即寻找A 和B 一致的地方或者相统一的地方。比如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在材料中是怎么体现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在材料中又是怎么样体现的。

第四步结合上面的分析,联系材料总结答案。

对政治学科中相关“关系”归纳如下:

经济生活: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二者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政治生活中主要有: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政府以及政协的相互关系,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等。

【命题视角】

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央为什么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1)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老百姓生活水平整体改善的同时,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持续存在并有所加剧。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突破合理界限已是不争的事实,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

(3)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改革现有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现全面小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怎样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1)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2)坚持和完善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

(3)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国民收入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率增长同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4)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运用经济生活,分析怎样做大蛋糕?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4)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5)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巧记关键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度和体制保障、科学发展观、调结构转方式、对外开放等)

政治生活知识分析

4.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注重公平的必要性。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2)政府负有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这是政府应履行的职责。有利于增强政府威信和公信力。

(3)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尊重人、关心人,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目标,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注重效率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成果。

5.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要如何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维护社会公平。

(1)政府应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发展生产增加人民收入,加大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加强分配监管,规范分配秩序;

(2)政府应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特别是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3)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3.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9年~2009年政府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占我国GDP 比重 变化情况(%)

注:1999年我国GDP 为82 054亿元,2009年我国GDP 为335 253亿元,增长了4倍左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

答案 (1)材料一表明,1999年~2009年我国GDP 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国家财

政收入和企业盈余比重都有所增加,但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反而有所下降。

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有利于:①调整优化分配结构,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④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发挥宏观调控在收入分配上的调节作用。

⑤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维护社会公平与和谐。

材料三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后续发展的一块短板,主要表现在:一、工资增长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工资增长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不够合理;二、就业形势严峻;三、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住房费用支出过高;四、行业、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3)“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政府应怎样履行好这一承诺?

(3)①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②履行好经济职能,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加大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好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的惠民政策与措施。

④履行好政治职能,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为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提供政策和法律上的保障。

⑤履行好文化职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


相关内容

  • 学生数学知识网络构建的教学策略
  • 学生数学知识网络构建的教学策略 摘要 数学知识网络是数学课程与教材的知识体系,是由数学概念.公理.定理和方法形成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网络系统的习惯和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数学 知识网络 教学策略 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但能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教给学生研 ...

  • 社会性软件对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的影响
  • 胡艺文 引子:最近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东西,正好一位东北师大的同学与我聊到了这个问题,梳理了一下这段时间的资料,现整理如下,概述了社会性软件.个人学习环境PLE,创新性地从网络学习境脉视角提出了社会性软件对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的三方面影响. 一.社会性软件 Meatball是这样解释社会软件(Soc ...

  • 计算机网络地理课程内容的构建
  • 作者:苏小兵张继红 地理教学 2002年04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日益大众化,实现网络地理教学已经成为可能.笔者认为计算机网络地理课程内容(主要是指当一个学习者进入一个地理教学网站时有可能获得的各种地理教学信息的总和)的构建是对计算机网络地理教学作进一步研究的前提条件,是计算机网络地理 ...

  • 可持续创新导向的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研究
  •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 生命周期 区域创新系统结构 可持续创新 论文摘要:基 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生命周期模型,以可持续创新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导向,从分析系统的 构成入手,在创新主体网络.创新氛围.创新基础.创新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措 施. 随着知识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全球化的日益加深,经济发展 ...

  • 生物高考复习的"整体性思想"
  • 生物高考复习的"整体性思想" [摘 要]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性,生物学知识及其学科具有突出的系统性特点.在高考生物学复习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方法等知识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构建成知识网络.根据整体性思想,指导 ...

  • 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本科)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以柳州慧源公司为例 考生姓名: 考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目 录 一.网络经济赎予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内涵 ......................................... - 1 - (一)知识化 ...

  •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精神生活
  • 青春岁月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精神生活 □ 安海娟,杨占岭,李 玮(河北联合大学,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也发生着变化,具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这一具体途径,提出了 ...

  • [构建知识网络]试题归纳
  • <有关构建知识网络>中考化学题型归纳 1. (2014·山西)如图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部分知识网络,请你由图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

  • 面向外文科技文献信息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思路
  • 作者:孙坦刘峥 图书与情报 2013年06期 1 导论 信息过载是网络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组织.企业(如欧盟.美国医学图书馆.联合国粮农组织等)纷纷开展信息组织开放应用的研发项目,来推动信息建设基础平台的创新性实践和技术改善,如美国医学图书馆建设的统一医学语言系统(Unif ...

  • 关于构建农村食品药品立体监管网络的思考
  •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通过整顿食品药品市场经营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县食品药品市场得到进一步净化和规范,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得到坚决遏止,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感普遍增强.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分散,监管资源未能有效整合;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