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

(2011-02-15 09:18:15)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成长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一)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每个发展阶段都会经历一个重要转折,埃里克森用危机表示每一发展阶段的特征。对于发展转折或是危机,有积极或消极的解决,积极解决有助于正常人格发展,加强自我。消极解决则削弱自我,影响人格正常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和环境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二)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阶段 1: 年龄0~1岁, 发展危机:信赖-不信赖; 品质:希望。

积极--〉希望     消极--〉惧怕

这一阶段儿童最孤弱,对人依赖性最大。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阶段2:年龄1~3岁, 发展危机:自律-羞怯和疑虑; 品质:自我控制。

积极--〉自我控制和意志     消极--〉自我疑虑

这一阶段儿童形成许多技能,他们学会走和交谈,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控制大小便等。他可以自己"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便发生了与父母意愿的****。这就要求父母对儿童的养育,一方面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儿童的行为要有一定的限制和控制;另一方面又要给儿童一定的自由,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主性。父母对子女必须有理智和耐心。如果父母对子女的行为限制过多、惩罚过多和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感到羞怯,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疑虑。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阶段3:年龄3~5岁, 发展危机:主动-内疚; 品质:生活目的。

积极--〉方向和目的     消极--〉自卑感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

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阶段4:年龄6~11岁, 发展危机:勤奋-自卑;品质:能力。

积极--〉能力     消极--〉无能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

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阶段5:年龄12~20岁,发展危机: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品质:忠诚。

积极--〉诚实     消极--〉不确定性(迷茫)

这一阶段的儿童必须思考所有他掌握的信息,包括对自己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的策略。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做到这一点,儿童就获得了自我同一性或叫心理社会同一感。自我同一性对发展儿童健康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儿童期的结束和成年期的开始。如果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不能获得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乱和消极同一性。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消极同一性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

这种统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埃里克森,1963年)

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他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阶段6:年龄20~24岁,发展危机:亲密-孤独; 品质:爱。

积极--〉爱的品质     消极--〉混乱的两性关系

这一阶段属成年早期。该阶段及以后的阶段就没有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的相当时期。有建立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人才能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热烈追求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甚至有对个人来说的重大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而一个没有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人,会担心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丧失自我。这种人离群索居,不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从而有了孤独感。

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阶段7:年龄25~65岁,发展危机:繁殖-停滞(抚育后代-自我关注);品质:关心他人

积极--〉关心的品质     消极--〉自私自利

这一阶段属于成年期,一个已由儿童变为成年人,变为父母,建立了家庭和自己的事业的时期。如果一个人很幸运地形成了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并且过着充实和幸福的生活,他们就试图把这一切传给下一代或直接与儿童发生交往,或生产和创造能提高下一代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的财富。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阶段8:年龄65~死亡,发展危机:自我整合-失望; 品质:智慧。

积极--〉智慧的品质     消极--〉失望和毫无意义感

这一阶段属成年晚期或老年期。这时主要工作都差不多已经完成,是回忆往事的时刻。前面七个阶段都能顺利度过的人,具有充实、幸福的生活和对社会有所贡献,他们有充实感和完善感,怀着充实、欣慰的情感向人间告别。这种人不惧怕死亡,在回忆过去的一生时,自我是整合的。而过去生活中有挫折的人,在回忆过去的一生时,则经常体验到失望,因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目标尚未达到,过去只是连贯的不幸。他们感到已经处在人生的终结,再开始已经太晚了。他们不愿匆匆离开人世,对死亡没有思想准备。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埃里克森把智慧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2011-02-15 09:18:15)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成长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一)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每个发展阶段都会经历一个重要转折,埃里克森用危机表示每一发展阶段的特征。对于发展转折或是危机,有积极或消极的解决,积极解决有助于正常人格发展,加强自我。消极解决则削弱自我,影响人格正常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和环境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二)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阶段 1: 年龄0~1岁, 发展危机:信赖-不信赖; 品质:希望。

积极--〉希望     消极--〉惧怕

这一阶段儿童最孤弱,对人依赖性最大。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阶段2:年龄1~3岁, 发展危机:自律-羞怯和疑虑; 品质:自我控制。

积极--〉自我控制和意志     消极--〉自我疑虑

这一阶段儿童形成许多技能,他们学会走和交谈,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控制大小便等。他可以自己"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便发生了与父母意愿的****。这就要求父母对儿童的养育,一方面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儿童的行为要有一定的限制和控制;另一方面又要给儿童一定的自由,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主性。父母对子女必须有理智和耐心。如果父母对子女的行为限制过多、惩罚过多和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感到羞怯,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疑虑。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阶段3:年龄3~5岁, 发展危机:主动-内疚; 品质:生活目的。

积极--〉方向和目的     消极--〉自卑感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

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阶段4:年龄6~11岁, 发展危机:勤奋-自卑;品质:能力。

积极--〉能力     消极--〉无能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

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阶段5:年龄12~20岁,发展危机: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品质:忠诚。

积极--〉诚实     消极--〉不确定性(迷茫)

这一阶段的儿童必须思考所有他掌握的信息,包括对自己和社会的信息,为自己确定生活的策略。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做到这一点,儿童就获得了自我同一性或叫心理社会同一感。自我同一性对发展儿童健康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儿童期的结束和成年期的开始。如果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不能获得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乱和消极同一性。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消极同一性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

这种统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添绚丽的色彩。(埃里克森,1963年)

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他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阶段6:年龄20~24岁,发展危机:亲密-孤独; 品质:爱。

积极--〉爱的品质     消极--〉混乱的两性关系

这一阶段属成年早期。该阶段及以后的阶段就没有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的相当时期。有建立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人才能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热烈追求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甚至有对个人来说的重大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而一个没有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人,会担心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而丧失自我。这种人离群索居,不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从而有了孤独感。

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阶段7:年龄25~65岁,发展危机:繁殖-停滞(抚育后代-自我关注);品质:关心他人

积极--〉关心的品质     消极--〉自私自利

这一阶段属于成年期,一个已由儿童变为成年人,变为父母,建立了家庭和自己的事业的时期。如果一个人很幸运地形成了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并且过着充实和幸福的生活,他们就试图把这一切传给下一代或直接与儿童发生交往,或生产和创造能提高下一代精神和物质生活水平的财富。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阶段8:年龄65~死亡,发展危机:自我整合-失望; 品质:智慧。

积极--〉智慧的品质     消极--〉失望和毫无意义感

这一阶段属成年晚期或老年期。这时主要工作都差不多已经完成,是回忆往事的时刻。前面七个阶段都能顺利度过的人,具有充实、幸福的生活和对社会有所贡献,他们有充实感和完善感,怀着充实、欣慰的情感向人间告别。这种人不惧怕死亡,在回忆过去的一生时,自我是整合的。而过去生活中有挫折的人,在回忆过去的一生时,则经常体验到失望,因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目标尚未达到,过去只是连贯的不幸。他们感到已经处在人生的终结,再开始已经太晚了。他们不愿匆匆离开人世,对死亡没有思想准备。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埃里克森把智慧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相关内容

  • 埃里克森发展理论
  • 埃里克森"人生八个阶段"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生命是由出生到死亡八个阶段所组成的. 前面五个阶段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假定发生的时间几乎完全相同.至于这些阶段中要发生什么事情,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却持不同看法.后面三个阶段是埃里克森自己提出来的,它体现了他对心理学重大贡献的一 ...

  • 弗洛伊德性欲,人格理论
  •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人格适应及人格发展阶段. 弗洛伊德人格性欲发展阶段 因为这个理论中人格阶段的划分方式是根据性兴奋的不同部位所提出的.整个理论将人格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口唇期:0--18个月,此时嘴唇.口舌是最主 ...

  • 埃里克森人格渐成理论对学前儿童早期人格培养的启示
  • 埃里克森人格渐成理论对学前儿童早期人格培养的启示 [摘要]: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很重要的.埃里克森人格渐成理论认为学前期是幼儿形成信任.自主.主动.创新人格特征的关键期.文章以认识自我.面对困难和和他人相处三个方面浅析了埃里克森理论对学前儿童人格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人格:自我:困难 ...

  • 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发展特点与教育
  • 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发展特点与教育 许 萌 (艺术设计学院.09广告2班.09223214) [摘要]:职业学校学生是以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心理问题尤为特殊,人格发展到了最重要.危机最多的关键时期.通过埃里克森①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1]对职业学校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以及所产生的障碍和危机,深入剖析其形成原 ...

  • 琼·埃里克森|我是生命周期八阶段理论的提出者 但起初我并不理解-
  • 我是生命周期八阶段理论的提出者 但起初我并不理解- 琼·埃里克森 <智慧与感觉> 本文题目为编者所加 1950年,在于华盛顿特区召开的白宫儿童会议上,爱利克·埃里克森和琼·埃里克森共同提出了人类生命周期的心理社会理论.它的前提假设是:八种基本力量随着我们的生命历程逐渐显现,每种基本力量都 ...

  • 中年:最难定义的人生
  • 中年是现代文化的产物,直到1895年,英语词典里才首次出现midlife这个词.工业革命.现代医疗技术.政府官僚还有媒体和广告都是促使中年诞生的重要因素. 民国作家梁实秋说,所谓"耳畔频闻故人死,眼前但见少年多",是一般人中年的写照.不过要确切定义中年就不那么容易了.尽管科学家已 ...

  • 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
  • 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 作者:谭志远 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7期 摘要:精神分析和积极心理学在理论上看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理学理论,但是仔细比对其中的观点,不难发现,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同样蕴含着积极心理学的观点. 关键词:精神分析:积极心理学: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B8 ...

  •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
  • 教师和家长应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相关链接: 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形成与发展的理 论,实质上就是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理论. 埃'认为人生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包含人格发展 的内容.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性的冲突,而对付 冲突的办法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前者有助于 自我的成长,形成较好 ...

  • _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及解决途径
  • DOI:10.13514/j.cnki.cn14-1186/k.2011.01.088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状及解决途径 张 蓓张 辉 摘要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关键时期,建立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具有重要意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青年期个体自我同一性危机出现的原因,并从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