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上海外事接待标准:人均7元 可吃大鱼翅

核心提示:外事接待的标准是每个人7元钱,这在当时已经是一大笔钱了,可以吃到现在也是难得一见的大鱼翅,是如今许多餐馆里的小鱼翅不好比的。规定的标准是四菜一汤,炒菜、炖菜和素菜俱全,还要有一条鱼,冷盘、点心和水果也不能少。

上海大厦(资料图)

本文来源:东方网,作者:佚名,原题:《1973年上海大厦的那道风景》

1973年9月,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访华期间,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陪同下访问上海。许多上海市民竟是通过摄像机,第一次俯瞰到了上海滩和黄浦江。原来这座上海数一数二的高楼不只是电影《战上海》里解放军战士勇敢地冲上去,青天白日旗悠悠坠地的战略制高点,这里的风景别有滋味。

上海人发现:原来黄浦江从高处看竟如此壮阔、俊美——宽阔的江面平静而繁忙,巨龙摆尾般甩了几个S弯道奔向东海,仿佛带动着整个城市奔涌的脉搏;原来自己每日穿梭的弄堂老房子从18楼看下去竟也是伟人眼中凝固的历史。尚显荒凉的浦东和肌理丰富的浦西,静静的高矮楼房,滔滔的黄浦江水:从来都是平视,如今第一次俯瞰自己的家园,上海市民从上海大厦18楼得到了别样的感动。

中外名流的观景台

位于北苏州路20号的上海大厦,处在外滩苏州河与黄浦江“江河交汇”的地方,又呈东西走向,是一个将外滩风光和浦东秀色一收眼底的绝好方位,也因此曾被称为“浦江最佳观览”。1970年代的上海尊贵外宾的旅游项目中一直有个保留节目:来上海大厦登高纵览。1973年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1975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夫妇……都曾来此。如今挂在上海大厦18楼贵宾室里的《登高铭牌》上写到:新中国成立后共有120多批世界各国政要登临上海大厦。老一辈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陪同外宾来此,尤其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分青睐此处,多次陪同外宾登临。

1973年9月,身患绝症的周恩来总理由邓颖超随行,全程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最后一站就是看望能够引起他们无限回忆和怀念的城市——上海。周恩来较早地来到上海大厦18楼等候外宾,在贵宾室小憩片刻,周恩来呷了几口茶,信步走上休息室外边的阳台。这一南一北宽大的露天平台,有着咖啡色系的泰山砖面和简约的水泥雕花,不动声色地提醒着来访者历史的厚重。那天的周恩来向陪同人员严肃而深情地回忆了他在上海的革命岁月:古老的大厦,尘封的往事,流淌的江水——真是一幅历史画卷。这次是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陪同外国客人来上海。

淮扬菜的“三头”

陆师傅1964年调入上海大厦做厨师工作,现在已经是顾问。说到上海大厦的菜色,陆师傅回忆到锦江饭店、衡山宾馆、国际饭店、上海大厦、和平饭店和浦江饭店,在当时被称为上海的六大饭店。每家饭店各有专攻,比如国际饭店就以京味餐饮著称,而上海大厦的淮扬菜,被称作“上海滩之最”也不为过。

上海大厦的首任经理是任百尊先生,为使淮扬菜点基础更加雄厚,又先后引进名厨李金生、王寿山、杨文斌等人,其中王寿山先生曾是梅兰芳先生的家厨,一手梅家菜深受梅兰芳先生的喜爱。王先生被上海大厦聘用后,梅兰芳每次到上海,都要再品尝一下他的手艺。有时候外宾住在其他饭店,却要从上海大厦借调厨师。上海大厦出名的菜品有“三头”,即拆烩鲢鱼头、清炖狮子头、扒牛头。拆烩鲢鱼头将鱼头一切两半,洗净用上汤烩制,根据时令加蟹粉或春笋,鲜香滋补。

玉酒杯和十斤鱼头

1970年代的上海大厦,时刻准备着接待外宾的政治任务。各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代表团和知名人士在这座1934年建成的大厦里进进出出,每一层楼都会部署精干的警卫,这也让上海大厦在那个年代多了几分神秘色彩。来访者通常会坐上古老的手工操作电梯,到18楼的会客厅吃一顿可口的淮扬菜,再去旁边的阳台观景。有的时候,饭吃到一半,茅台酒酒兴正浓,客人兴致高涨,就会撂下筷子,步入阳台边吹江风边畅谈。因此上海大厦的服务人员不仅都会说上几句外语,还要时刻见机行事,一旦宾主畅谈甚欢,就暂不上菜。这里的餐具也十分讲究,外界很少看到,许多是工作人员去广东路古玩市场淘来的,有时甚至会用玉器盛酒,晶莹剔透的玉杯,盛着茅台、五粮液或者上好的绍兴花雕陈酿,放在特制的温酒筒中,真是葡萄美酒夜光杯!

外事接待的标准是每个人7元钱,这在当时已经是一大笔钱了,可以吃到现在也是难得一见的大鱼翅,是如今许多餐馆里的小鱼翅不好比的。规定的标准是四菜一汤,炒菜、炖菜和素菜俱全,还要有一条鱼,冷盘、点心和水果也不能少。为了丰富菜色,师傅们常常一菜变两菜,比如清炒虾仁儿和干烧明虾放在一到仍然算作“一菜”。70年代物资比较缺乏,而淮扬菜又从来都是选料严谨,上海大厦餐饮部的采购人员因此也是绞尽了脑汁。接待外宾的任务按照保密级别的不同,提前通知的时间也不等。一旦任务下达,采购部就会忙起来,拆烩鲢鱼头是用野生的大鲢鱼头,十斤以上才能入选。采购人员驱车到鱼产地挑选大头鲢鱼,再马不停蹄地把鱼头带回来。

曾经的百老汇大厦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BroadwayMansions),1930年英商投资500万两白银,由英国建筑师法雷瑞(Mr。BrightFraser)设计,因为地处苏州河边,土地松软,对打桩的要求特别高,耗时4年才完工。这里初为专供来沪洋人租住的高级公寓,建有当时远东最大的汽车库,可停放80辆小车,还有消防喷淋装置和暖气设备,设计十分周到和超前。1937年“八·一三”事变,大楼被日本人强占,原有住户都纷纷逃离。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役中,百老汇大厦成为解放大上海的最后一个堡垒。1951年5月1日,百老汇大厦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改名为“上海大厦”。

周总理则极爱此处的清炖狮子头,此菜常常勾起他思乡之情,因此又名周公思乡;扒牛头则是上海大厦独创的名菜,比传统的扒猪头更酥烂软糯、清雅适口。

核心提示:外事接待的标准是每个人7元钱,这在当时已经是一大笔钱了,可以吃到现在也是难得一见的大鱼翅,是如今许多餐馆里的小鱼翅不好比的。规定的标准是四菜一汤,炒菜、炖菜和素菜俱全,还要有一条鱼,冷盘、点心和水果也不能少。

上海大厦(资料图)

本文来源:东方网,作者:佚名,原题:《1973年上海大厦的那道风景》

1973年9月,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访华期间,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陪同下访问上海。许多上海市民竟是通过摄像机,第一次俯瞰到了上海滩和黄浦江。原来这座上海数一数二的高楼不只是电影《战上海》里解放军战士勇敢地冲上去,青天白日旗悠悠坠地的战略制高点,这里的风景别有滋味。

上海人发现:原来黄浦江从高处看竟如此壮阔、俊美——宽阔的江面平静而繁忙,巨龙摆尾般甩了几个S弯道奔向东海,仿佛带动着整个城市奔涌的脉搏;原来自己每日穿梭的弄堂老房子从18楼看下去竟也是伟人眼中凝固的历史。尚显荒凉的浦东和肌理丰富的浦西,静静的高矮楼房,滔滔的黄浦江水:从来都是平视,如今第一次俯瞰自己的家园,上海市民从上海大厦18楼得到了别样的感动。

中外名流的观景台

位于北苏州路20号的上海大厦,处在外滩苏州河与黄浦江“江河交汇”的地方,又呈东西走向,是一个将外滩风光和浦东秀色一收眼底的绝好方位,也因此曾被称为“浦江最佳观览”。1970年代的上海尊贵外宾的旅游项目中一直有个保留节目:来上海大厦登高纵览。1973年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1975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夫妇……都曾来此。如今挂在上海大厦18楼贵宾室里的《登高铭牌》上写到:新中国成立后共有120多批世界各国政要登临上海大厦。老一辈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陪同外宾来此,尤其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分青睐此处,多次陪同外宾登临。

1973年9月,身患绝症的周恩来总理由邓颖超随行,全程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最后一站就是看望能够引起他们无限回忆和怀念的城市——上海。周恩来较早地来到上海大厦18楼等候外宾,在贵宾室小憩片刻,周恩来呷了几口茶,信步走上休息室外边的阳台。这一南一北宽大的露天平台,有着咖啡色系的泰山砖面和简约的水泥雕花,不动声色地提醒着来访者历史的厚重。那天的周恩来向陪同人员严肃而深情地回忆了他在上海的革命岁月:古老的大厦,尘封的往事,流淌的江水——真是一幅历史画卷。这次是周恩来总理最后一次陪同外国客人来上海。

淮扬菜的“三头”

陆师傅1964年调入上海大厦做厨师工作,现在已经是顾问。说到上海大厦的菜色,陆师傅回忆到锦江饭店、衡山宾馆、国际饭店、上海大厦、和平饭店和浦江饭店,在当时被称为上海的六大饭店。每家饭店各有专攻,比如国际饭店就以京味餐饮著称,而上海大厦的淮扬菜,被称作“上海滩之最”也不为过。

上海大厦的首任经理是任百尊先生,为使淮扬菜点基础更加雄厚,又先后引进名厨李金生、王寿山、杨文斌等人,其中王寿山先生曾是梅兰芳先生的家厨,一手梅家菜深受梅兰芳先生的喜爱。王先生被上海大厦聘用后,梅兰芳每次到上海,都要再品尝一下他的手艺。有时候外宾住在其他饭店,却要从上海大厦借调厨师。上海大厦出名的菜品有“三头”,即拆烩鲢鱼头、清炖狮子头、扒牛头。拆烩鲢鱼头将鱼头一切两半,洗净用上汤烩制,根据时令加蟹粉或春笋,鲜香滋补。

玉酒杯和十斤鱼头

1970年代的上海大厦,时刻准备着接待外宾的政治任务。各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代表团和知名人士在这座1934年建成的大厦里进进出出,每一层楼都会部署精干的警卫,这也让上海大厦在那个年代多了几分神秘色彩。来访者通常会坐上古老的手工操作电梯,到18楼的会客厅吃一顿可口的淮扬菜,再去旁边的阳台观景。有的时候,饭吃到一半,茅台酒酒兴正浓,客人兴致高涨,就会撂下筷子,步入阳台边吹江风边畅谈。因此上海大厦的服务人员不仅都会说上几句外语,还要时刻见机行事,一旦宾主畅谈甚欢,就暂不上菜。这里的餐具也十分讲究,外界很少看到,许多是工作人员去广东路古玩市场淘来的,有时甚至会用玉器盛酒,晶莹剔透的玉杯,盛着茅台、五粮液或者上好的绍兴花雕陈酿,放在特制的温酒筒中,真是葡萄美酒夜光杯!

外事接待的标准是每个人7元钱,这在当时已经是一大笔钱了,可以吃到现在也是难得一见的大鱼翅,是如今许多餐馆里的小鱼翅不好比的。规定的标准是四菜一汤,炒菜、炖菜和素菜俱全,还要有一条鱼,冷盘、点心和水果也不能少。为了丰富菜色,师傅们常常一菜变两菜,比如清炒虾仁儿和干烧明虾放在一到仍然算作“一菜”。70年代物资比较缺乏,而淮扬菜又从来都是选料严谨,上海大厦餐饮部的采购人员因此也是绞尽了脑汁。接待外宾的任务按照保密级别的不同,提前通知的时间也不等。一旦任务下达,采购部就会忙起来,拆烩鲢鱼头是用野生的大鲢鱼头,十斤以上才能入选。采购人员驱车到鱼产地挑选大头鲢鱼,再马不停蹄地把鱼头带回来。

曾经的百老汇大厦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BroadwayMansions),1930年英商投资500万两白银,由英国建筑师法雷瑞(Mr。BrightFraser)设计,因为地处苏州河边,土地松软,对打桩的要求特别高,耗时4年才完工。这里初为专供来沪洋人租住的高级公寓,建有当时远东最大的汽车库,可停放80辆小车,还有消防喷淋装置和暖气设备,设计十分周到和超前。1937年“八·一三”事变,大楼被日本人强占,原有住户都纷纷逃离。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役中,百老汇大厦成为解放大上海的最后一个堡垒。1951年5月1日,百老汇大厦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改名为“上海大厦”。

周总理则极爱此处的清炖狮子头,此菜常常勾起他思乡之情,因此又名周公思乡;扒牛头则是上海大厦独创的名菜,比传统的扒猪头更酥烂软糯、清雅适口。


相关内容

  • 顺德美食地图
  • 顺德美食地图--佛山美食地图之顺德篇 简介: 顺德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大批中原人越过南岭,来到广东,来到顺德.中原饮食文化同当地丰富农渔物产的结合,成为粤菜文化和顺德饮食文化的起源:唐宋至明清时期,顺德逐渐发展为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发达的经济, ...

  • 北京老字号饭店
  • 北京老字号饭店 发表:2010-10-28 12:31:01 [摘要] 北京老字号饭店"老"在历史悠久,长者数百年,短者大多也创立于明.清两代和新中国建国前.主要包括有饭庄.商店.食品店.文物珠宝店.书店.影剧院.药店.制造厂等. 北京老字号饭店"老"在历史悠 ...

  • 实战|公务接待,你们做到"三单"俱全吗?
  • 提示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专注业内 心无旁骛 声势浩大,连绵不绝的"三公"经费整治,车改后,公务接待是重头戏,吃喝风是刹住了,但正常的接待还是免不了的,最难为了我们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们,专门负责擦屁股,吃喝没份,干活本份,唉,哪个时期的会计有现在辣么痛苦?         ...

  • 上海好吃的好玩的地方
  • 上海好吃加好玩-详细分类版 (详细的有点恐怖) 第一类:京帮-北京菜 ................................................................................................................... ...

  • 市场定位及推广
  • 宏观市场研究: 随着生活水准和消费观念的提高,人们对餐饮业.对菜品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厨师们在这个潮流转换极快的行业,对菜品的原料.调料.设备.器皿.味型.火候.技艺等方面高度关注,对各种时尚.流行的元素高度重视.整个餐饮业不再是盲人摸象式的摸索,而是不断掀起创新的大潮.就像时装行业,新的流行趋势一 ...

  • 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实施细则
  • XXX公司 规 章 制 度 Q/XX G0103-2015 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印发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015]5号)和<关于做好2015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资发分配[2 ...

  • 内部参考资料
  • 内部参考资料 外事与港澳台工作通讯 2001年12月 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与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编 本 期 要 目 * 吴启迪校长会见UTC研究中心中国公司代表团 * 吴启迪校长会见美国威斯康新大学普莱特维尔分校校长一行 * 吴启迪校长出席泰国驻沪总领馆举办的酒会 * 吴启迪校长参加美国百人会访沪庆祝活动 ...

  • 温州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按人均12
  • 温州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按人均12-15平米配备 2013年03月09日04:35    来源:钱江晚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今年省两会上温州宣称,今年将推进行政资产管理制度改革.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办公用房改革,目的是管好公家房产,少浪费纳税人的钱. ...

  • 周恩来铸新中国外交脊梁 外交无小事至今有效
  • 中新网6月15日电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外交事业经历了风雨洗礼,在国际舞台上愈来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外交事业刚刚起步时,情况却是异常艰难.尤其在外有干扰内有战乱的恶劣环境下,党的第一代外交工作者们迎难而上,无所畏惧,使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很快崭露头角.回首新中国外交部前身--中央外事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