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沙棘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我国沙棘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郭红梅1 张 莉2 3

1 宁夏六盘山(隆德)花卉研究所 固原市原州区林业站

(宁夏隆德 756300;宁夏原州区 756000) 2

沙棘是一种神奇的多功能植物,既能够生产营养丰富的果实、枝叶和发热量很高的薪柴,又具有极强的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因此,我国从1985年开始对沙棘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自1985年在全国水土保持领导小组下设全国沙棘协调办公室以来,各地的沙棘开发事业得以健康发展。有关省区也设立了相应机构,并联合计委、科委、财政、银行、轻工、卫生、农业、水 利、林业、农业、商业等部门和多学科的专家,系统地开展沙棘综合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

资源建设方面 全国现有沙棘林面积2000万亩左右,每年新增人工沙棘林面积100多万亩,既促进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为沙棘产品加工提供了充足原料。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种植沙棘50-80万亩,为实现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和西北地区的山川秀美作出了贡献。

产品加工生产 开发出了食品饮料、医药保健、日化、饲料、饵料等八大类约200多种产品,年产值3-5亿元。沙棘产品加工不仅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调动了群众种植沙棘的积极性,而且为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创出了一条新路。

科学研究领域 重点组织了全国多行业的专家进行沙棘良种选育、旱地育苗、高产栽培、飞播造林、沙棘油提取及其标准制订、医药保键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有的正在进行,有的已取得成果,并应用于生产中。

学术交流活动 每年召开1次全国性沙棘专题讨论会,重点解决科研难题,为生产指明了方向。1987年在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设立了沙棘专业委员会,并在1988年2月创办了国际上唯一的专业刊物《沙棘》,该刊物已成为国内外广大沙棘工作者和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国际合作开发 我国成立了国际沙棘科研中心,已初步建立了与俄罗斯、蒙古、芬兰、瑞典、匈牙利、日本、印度、尼泊尔、 不丹、加拿大、美国、玻利维亚、南非、东南亚、 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联系,并获得了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等国际组织的支持。通过已召开的第一、二届国际沙棘学术交流会和今后每四年一次的国际会议,各国间在沙棘领域的合作必将更进一步深入和加强。

沙棘分布

沙棘属于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Hippophae ),它的地理分布很广,在东经2°-123°北纬27°一69°之间,跨欧亚两洲温带地区,分为六个种和十

二个亚种。我国是沙棘属植物分布区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国家。目前有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辽宁、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等19个省和自治区都有分布,总面积达1800万亩。

我国天然生长的沙棘主要有以下种(亚种):

中国沙棘亚种 面积最大,占我国沙棘资源面积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目前我国在水土流失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即是这种沙棘。

中亚沙棘 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天山以南。中亚沙棘的生境,远处杨树后的雪山是昆仑山脉。

西藏沙棘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肋果沙棘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蒙古沙棘 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天山以北。图片所示为蒙古沙棘的植株形态,可以看出果实压弯了枝条。俄罗斯主要以这种沙棘为育种材料,培育出了大果沙棘良种。

柳叶沙棘 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开发研究较少。

云南沙棘 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等地区。开发研究较少。

江孜沙棘 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青藏高原东部。开发研究较少。 沙棘的奇异特性

抗风蚀 沙棘具有抗风蚀的能力,在沙地,随经大风吹蚀,将沙棘的根系吹出,以至沙棘枝冠失去支撑,匍匐在地,但仍能存活生长。

萌蘖 沙棘具有很强的萌蘖能力,据观测,最多的在一米长的根上可以萌发70个以上的芽。

串根 萌蘖能力与沙棘的根系生长相关,据观测,一年生的沙棘可向四面延生出十余条水平根,根幅达3米以上。

团状群落 由于沙棘的萌蘖和串根,使沙棘能够在3-5年内形成圆形的团状群落。群落的中央是最早生长的原生植株,也最高大,越到群落的边缘,植株越小,一般最外边是一年生的小苗。

根瘤 沙棘是在干旱地区少数具有固氮能力的木本植物。沙棘虽然不是豆科植物,但也与某些固氮菌共生,这些固氮菌在沙棘的根系上生长,形成根瘤。这种特性,对于沙棘在恶劣境地生存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雌雄花 沙棘雌雄异株,且为风媒花,先叶开放。沙棘花既没有鲜艳的色彩,也没有芬芳的香味,如不仔细观察难以区分雌雄。

各色果 与花截然相反,沙棘果实鲜艳美丽,而且即使是同一种类,果实的颜色也有多样。一般分为红色、桔红色、桔黄色、黄色等。繁茂鲜艳的沙棘果挂在枝头,经久不落,成为冬季沙棘林的一道风景线。

岩石上生长 沙棘顽强的生命力,加上固氮能力使它能够在生态条件十分恶劣的裸露岩石上生长。沙棘的根系穿透岩石,顺着石缝扎下茂密的根系。

灌木状沙棘 沙棘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在生态环境恶劣,主要是水分缺乏、十分干旱的情况下,沙棘生长受到障碍,形成灌木状。

乔木状沙棘 在生态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沙棘可以生长成为乔木,主干明显,高达数米,甚至十米以上。

沙棘的作用

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外贸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由于沙棘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技术易掌握,已成为我国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及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种重要经济植物资源。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对沙棘全方位、多用途研究和开发利用,已显示出沙棘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食品加工方面 以沙棘为原料可制成多种饮料食品和酒类,如果汁、果酒、露、晶、汽水、罐头、果酱、果丹皮等。沙棘果汁富含维生素C 和多种氨基酸,是一种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强精养神的滋补饮料,盛夏饮用,可消食、生津、解渴、防暑,用沙棘叶制茶,也可收到同样的效果。在医药保健方面,沙棘具有祛痰、利肺、养胃、健脾、活血、化瘀的药理功效,以沙棘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单方或复方制剂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眼科疾病,以及官颈糜烂、烧伤、烫伤、刀伤和冻伤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对肿瘤患者有一定的治疗和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在轻工及其它方面 沙棘也显示了其独特的价值。沙棘提取物维生素E 等营养物质,能滋养皮肤,促进细胞代谢,促进上皮组织再生,具有抗过敏、抑菌、强渗透力和保护皮肤自然色泽的作用,是日用化工极好的原料。沙棘的枝干木质坚硬,发热量高,既可用做燃料,解决农村能源,也是一种十分优质的木材,可做许多农具和工具。

另外,沙棘的果、叶、嫩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和脂肪,其营养价值与苜蓿相似,可用作饲料。四年生以上沙棘林即可放牧牛羊,每5-7 亩沙棘林的产叶量及其林下的草即可养活一头羊。而且一次成林,永续利用。沙棘在这方面的作用对于广大老少边贫地区的农民群众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沙棘治理水土流失及荒漠化土地,建设秀美山川的典型事例

1、宁夏固原市,位于西北部黄土高原干旱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为了控制水土流失,改变生态环境,从八十年代试种沙棘,九十年代起步发展,到2000年代初期已使沙棘种植面积发展到了近二十万亩,现在这个地区水土流失大大减轻了,水、旱、风、雹等自然灾害也都明显减少了。现在,

粮食产量和农业总产值,分别比“八五”提高了136.7%和290.5%。2005年全市人均产粮450公斤,人均纯收人900元,已经摆脱了贫困,正向“小康”迈进。

2、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乡,是位于陇东黄土高原一个干旱、水士流失非常严重的穷地方。过去几十年,他们几乎年年种树种草,防治水士流失,但由于树种选择不当,成效甚少。自从八十年代初期改种沙棘,到九十年代中期,仅用十几年时间,就使植被覆盖率达到了27 %。现在这个乡有了树,有了草,完全改变了过去铲草皮、挖树根、烧畜粪的旧习惯,燃料、饲料、肥料等都解决了,据观测,连降雨量也有明显增加,群众的生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3、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市,有位农民王维柱,他从1986年开始在承包治理的“砒砂岩”(一种侵蚀严重的泥质和沙质基岩)区种植沙棘,已达1500多亩,现在已蔚然成林。可喜的是他利用这片沙棘林发展家庭畜牧业,已养羊一百多只,年收入也在万元以上,开始过上富裕的生活,成为当地靠种植沙棘致富的典型农户。

4、山西省苛岚县,全县有7.6万人,耕地面积41万亩。全县有荒山荒坡193万亩,占总面积的65%,大多数为土壤贫瘠的旱坡地。1982年开展了户包治理小流域,从本地实际出发,利用广阔的荒山荒坡种植沙棘,发展畜牧业,取得了加快治荒步伐和促进脱贫致富的双重效果,初步实现了以沙棘治荒山,以荒山养畜牧,以畜牧促农业的良性循环,从而,在贫瘠的荒山荒沟里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途径。仅燕家乡程家村靠沙棘养羊达到1800只,人均14只,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00元,其中畜牧业收入占到70%。燕家乡人均养羊12只,成为全县养羊最多的乡。苛岚县成为山西省的畜牧大县,成为山西省最大的绒山羊基地县,被誉为“骑在羊背上,发‘羊’财”的苛岚。全县养羊32.9万只,全县农业人口户均养羊19.7只,人均5.2只。

5、陕西省吴旗县,位于黄河多沙支流无定河的上游,该县从1982年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后,大力种植沙棘,使40多万亩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显著减少了无定河的泥沙,同时也为当地农民生产了大量的薪柴和饲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像上面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都是通过种植沙棘,既控制了水土流失,减轻了风沙危害,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使贫困面貌有了较大改变。

我国沙棘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郭红梅1 张 莉2 3

1 宁夏六盘山(隆德)花卉研究所 固原市原州区林业站

(宁夏隆德 756300;宁夏原州区 756000) 2

沙棘是一种神奇的多功能植物,既能够生产营养丰富的果实、枝叶和发热量很高的薪柴,又具有极强的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因此,我国从1985年开始对沙棘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自1985年在全国水土保持领导小组下设全国沙棘协调办公室以来,各地的沙棘开发事业得以健康发展。有关省区也设立了相应机构,并联合计委、科委、财政、银行、轻工、卫生、农业、水 利、林业、农业、商业等部门和多学科的专家,系统地开展沙棘综合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

资源建设方面 全国现有沙棘林面积2000万亩左右,每年新增人工沙棘林面积100多万亩,既促进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又为沙棘产品加工提供了充足原料。在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每年种植沙棘50-80万亩,为实现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和西北地区的山川秀美作出了贡献。

产品加工生产 开发出了食品饮料、医药保健、日化、饲料、饵料等八大类约200多种产品,年产值3-5亿元。沙棘产品加工不仅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调动了群众种植沙棘的积极性,而且为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创出了一条新路。

科学研究领域 重点组织了全国多行业的专家进行沙棘良种选育、旱地育苗、高产栽培、飞播造林、沙棘油提取及其标准制订、医药保键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有的正在进行,有的已取得成果,并应用于生产中。

学术交流活动 每年召开1次全国性沙棘专题讨论会,重点解决科研难题,为生产指明了方向。1987年在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设立了沙棘专业委员会,并在1988年2月创办了国际上唯一的专业刊物《沙棘》,该刊物已成为国内外广大沙棘工作者和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国际合作开发 我国成立了国际沙棘科研中心,已初步建立了与俄罗斯、蒙古、芬兰、瑞典、匈牙利、日本、印度、尼泊尔、 不丹、加拿大、美国、玻利维亚、南非、东南亚、 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联系,并获得了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署、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等国际组织的支持。通过已召开的第一、二届国际沙棘学术交流会和今后每四年一次的国际会议,各国间在沙棘领域的合作必将更进一步深入和加强。

沙棘分布

沙棘属于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Hippophae ),它的地理分布很广,在东经2°-123°北纬27°一69°之间,跨欧亚两洲温带地区,分为六个种和十

二个亚种。我国是沙棘属植物分布区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国家。目前有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辽宁、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新疆、西藏等19个省和自治区都有分布,总面积达1800万亩。

我国天然生长的沙棘主要有以下种(亚种):

中国沙棘亚种 面积最大,占我国沙棘资源面积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目前我国在水土流失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即是这种沙棘。

中亚沙棘 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天山以南。中亚沙棘的生境,远处杨树后的雪山是昆仑山脉。

西藏沙棘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肋果沙棘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蒙古沙棘 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天山以北。图片所示为蒙古沙棘的植株形态,可以看出果实压弯了枝条。俄罗斯主要以这种沙棘为育种材料,培育出了大果沙棘良种。

柳叶沙棘 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开发研究较少。

云南沙棘 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等地区。开发研究较少。

江孜沙棘 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青藏高原东部。开发研究较少。 沙棘的奇异特性

抗风蚀 沙棘具有抗风蚀的能力,在沙地,随经大风吹蚀,将沙棘的根系吹出,以至沙棘枝冠失去支撑,匍匐在地,但仍能存活生长。

萌蘖 沙棘具有很强的萌蘖能力,据观测,最多的在一米长的根上可以萌发70个以上的芽。

串根 萌蘖能力与沙棘的根系生长相关,据观测,一年生的沙棘可向四面延生出十余条水平根,根幅达3米以上。

团状群落 由于沙棘的萌蘖和串根,使沙棘能够在3-5年内形成圆形的团状群落。群落的中央是最早生长的原生植株,也最高大,越到群落的边缘,植株越小,一般最外边是一年生的小苗。

根瘤 沙棘是在干旱地区少数具有固氮能力的木本植物。沙棘虽然不是豆科植物,但也与某些固氮菌共生,这些固氮菌在沙棘的根系上生长,形成根瘤。这种特性,对于沙棘在恶劣境地生存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雌雄花 沙棘雌雄异株,且为风媒花,先叶开放。沙棘花既没有鲜艳的色彩,也没有芬芳的香味,如不仔细观察难以区分雌雄。

各色果 与花截然相反,沙棘果实鲜艳美丽,而且即使是同一种类,果实的颜色也有多样。一般分为红色、桔红色、桔黄色、黄色等。繁茂鲜艳的沙棘果挂在枝头,经久不落,成为冬季沙棘林的一道风景线。

岩石上生长 沙棘顽强的生命力,加上固氮能力使它能够在生态条件十分恶劣的裸露岩石上生长。沙棘的根系穿透岩石,顺着石缝扎下茂密的根系。

灌木状沙棘 沙棘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在生态环境恶劣,主要是水分缺乏、十分干旱的情况下,沙棘生长受到障碍,形成灌木状。

乔木状沙棘 在生态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沙棘可以生长成为乔木,主干明显,高达数米,甚至十米以上。

沙棘的作用

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外贸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由于沙棘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技术易掌握,已成为我国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及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种重要经济植物资源。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对沙棘全方位、多用途研究和开发利用,已显示出沙棘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食品加工方面 以沙棘为原料可制成多种饮料食品和酒类,如果汁、果酒、露、晶、汽水、罐头、果酱、果丹皮等。沙棘果汁富含维生素C 和多种氨基酸,是一种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强精养神的滋补饮料,盛夏饮用,可消食、生津、解渴、防暑,用沙棘叶制茶,也可收到同样的效果。在医药保健方面,沙棘具有祛痰、利肺、养胃、健脾、活血、化瘀的药理功效,以沙棘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单方或复方制剂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眼科疾病,以及官颈糜烂、烧伤、烫伤、刀伤和冻伤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对肿瘤患者有一定的治疗和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在轻工及其它方面 沙棘也显示了其独特的价值。沙棘提取物维生素E 等营养物质,能滋养皮肤,促进细胞代谢,促进上皮组织再生,具有抗过敏、抑菌、强渗透力和保护皮肤自然色泽的作用,是日用化工极好的原料。沙棘的枝干木质坚硬,发热量高,既可用做燃料,解决农村能源,也是一种十分优质的木材,可做许多农具和工具。

另外,沙棘的果、叶、嫩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和脂肪,其营养价值与苜蓿相似,可用作饲料。四年生以上沙棘林即可放牧牛羊,每5-7 亩沙棘林的产叶量及其林下的草即可养活一头羊。而且一次成林,永续利用。沙棘在这方面的作用对于广大老少边贫地区的农民群众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沙棘治理水土流失及荒漠化土地,建设秀美山川的典型事例

1、宁夏固原市,位于西北部黄土高原干旱山区,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为了控制水土流失,改变生态环境,从八十年代试种沙棘,九十年代起步发展,到2000年代初期已使沙棘种植面积发展到了近二十万亩,现在这个地区水土流失大大减轻了,水、旱、风、雹等自然灾害也都明显减少了。现在,

粮食产量和农业总产值,分别比“八五”提高了136.7%和290.5%。2005年全市人均产粮450公斤,人均纯收人900元,已经摆脱了贫困,正向“小康”迈进。

2、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乡,是位于陇东黄土高原一个干旱、水士流失非常严重的穷地方。过去几十年,他们几乎年年种树种草,防治水士流失,但由于树种选择不当,成效甚少。自从八十年代初期改种沙棘,到九十年代中期,仅用十几年时间,就使植被覆盖率达到了27 %。现在这个乡有了树,有了草,完全改变了过去铲草皮、挖树根、烧畜粪的旧习惯,燃料、饲料、肥料等都解决了,据观测,连降雨量也有明显增加,群众的生活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3、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市,有位农民王维柱,他从1986年开始在承包治理的“砒砂岩”(一种侵蚀严重的泥质和沙质基岩)区种植沙棘,已达1500多亩,现在已蔚然成林。可喜的是他利用这片沙棘林发展家庭畜牧业,已养羊一百多只,年收入也在万元以上,开始过上富裕的生活,成为当地靠种植沙棘致富的典型农户。

4、山西省苛岚县,全县有7.6万人,耕地面积41万亩。全县有荒山荒坡193万亩,占总面积的65%,大多数为土壤贫瘠的旱坡地。1982年开展了户包治理小流域,从本地实际出发,利用广阔的荒山荒坡种植沙棘,发展畜牧业,取得了加快治荒步伐和促进脱贫致富的双重效果,初步实现了以沙棘治荒山,以荒山养畜牧,以畜牧促农业的良性循环,从而,在贫瘠的荒山荒沟里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途径。仅燕家乡程家村靠沙棘养羊达到1800只,人均14只,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00元,其中畜牧业收入占到70%。燕家乡人均养羊12只,成为全县养羊最多的乡。苛岚县成为山西省的畜牧大县,成为山西省最大的绒山羊基地县,被誉为“骑在羊背上,发‘羊’财”的苛岚。全县养羊32.9万只,全县农业人口户均养羊19.7只,人均5.2只。

5、陕西省吴旗县,位于黄河多沙支流无定河的上游,该县从1982年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后,大力种植沙棘,使40多万亩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显著减少了无定河的泥沙,同时也为当地农民生产了大量的薪柴和饲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像上面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都是通过种植沙棘,既控制了水土流失,减轻了风沙危害,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使贫困面貌有了较大改变。


相关内容

  • 年产30万吨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
  • 年产30万吨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 项目背景: 随着黑河市种植结构的调整,黑河市的玉米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2014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557万亩,玉米秸秆预计总产量可达250万吨以上,作为烧柴.饲料.建材业原料.固化成型燃料消耗的秸秆总量约为50万吨,剩余玉米秸秆无处消化,给秋整地和防火带来了巨大压 ...

  • 2010-2014敖汉旗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 敖汉旗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0-2014) 林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林业产业,是林业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促进林业生态建设持续.保障林产品供给.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 ...

  •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研究进展
  • 药物研究 Themedicinestudy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Chinesejournalofethnomedicineandethnopharmacy ·51·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研究进展 温强蔚 柴 川 崔小兵 南京210046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江苏 [摘 要]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该属植物中 ...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续)
  • 中国水土保持SWCC2008年第10期 ・9・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续)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8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8.1防治责任范围 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应根据工程设计资料,结合类比工程的实测(调查)资料,通过现场查勘确定.审查时应注意行业特点,满 ...

  • 天然药物化学论文--藏药研究现状及方向
  • 藏药特色.研究现状及发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藏医药特色.藏药原植物和药材资源的分类.分布及现代研究. 传统成药和新型成药的研究现状, 以及藏药的开发前景和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藏药 特色 药材资源 分布 新药 藏医藏药学早在2000多年前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药风格. 又博中医.印度 医学.波斯 ...

  • 中药和一带一路_刘勇
  • ·专论· 中药和一带一路 12,312,3* 刘勇,肖伟,乔晶,肖培根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 2.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3. 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摘要]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 ...

  • 沙棘脂肪酸的提取和分析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5):628-631,636JournalofJilinAgriculturalUniversity http://xuebao.flau.edu.cn E-mail:flndxb@vip.sina.corn 沙棘脂肪酸的提取和分析 陈笑莹,刘洪章",刘树英 ...

  • ××煤矿绿色矿山申报书
  • 附件1 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申报书 申报矿山名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煤矿 法定代表人(签字): (申报矿山企业盖章) 国土资源部 制 2012年6月10日 一.申报矿山基本信息表 二.审核意见 注:此表适用于归口中央企业管理的矿山企业 三.矿山概况 ××煤矿是×××煤炭集团公司下属的一 ...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高考地理冲刺模拟题
  • 2016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地理冲刺模拟题 一.单选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 完成1~2题. 1.2015年后, 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 A. 少儿人口数量减少 B. 总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