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二语文下册期末精编测试卷(含答案)

2016高二语文下册期末精编测试卷

(含答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完成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中国智慧应对气候危机

廖晓义

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灭绝、饥荒疾

病„„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生灵。所有气候危机其实都源自人类扭曲

的发展观——不问发展的目的、也不顾发展的资源底线;而扭曲的发展观源自扭

曲的价值观——个人利益最大化、物质消费最大化的价值体系,而不计算自然、

心灵以及健康的价值;扭曲的价值观又基于扭曲的世界观——把有形的物质世界

看成生命的全部,于是把生命的绝大部分用来追逐物能和消耗物质,不知道除了

物质能源,还有另外两种更为珍贵的能源——身体能源和精神能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论,绝不止物质世界。古人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物质

世界称为“地”,还有一个无形的世界被叫做“天”,连接这个无形和有形世界的

则是“人”。人,一方面要“通神明之德”,与无形的世界相应;另一方面要“类

万物之情”,与有形的世界、与所有的山川和生灵相通。这些古老的宇宙观在量

子力学和天体物理学里得到最新的科学印证。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博士告诉我

们,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世界以及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能源,其实只占整个

世界的5%;还有25%的看不见的东西,被物理学家称为暗物质,就是我们说的能

量,而这个能量里面相当重要的是生命的能量,中医的表达就是“气”,也就是

所谓的体能;另外还有70%叫暗能量,暗能量就是我们古人说的“心”或者“心

能”,也就是与道相应的宇宙能量。

挑战过度消耗物质能源的生活方式,不是让人们去牺牲,恰恰是要使人们找回现

代社会最难得的奢侈品——健康和快乐。生活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并不意

味着经济的衰退,而恰恰是产业转型和新生态经济的发动机。当人们在对物质无

休止的追逐中找不到幸福的时候,当“创物产业”拉动内需乏力,人们开始追求

高质量精神产品的时候,就有可能使各种形式的优秀艺术产业化,让中国悠久的

文化资源成为创意产业的资粮;当人们真正关注健康,用对生命的崇拜代替了对

资本的崇拜,当人们不甘忍受心灵硬化的苦闷,而追捧各种形式的国学研习的时

候,古老的养生智慧和国学教育便有可能拥有最具潜力的市场。

在当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中,有着五千年生存智慧的中国人,除了不得

不跟着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博弈,还应针对这些规则和解决方案中过分技术化、

物质化的倾向,为解决当今的危机提供新的整体思维的视角。(有删改)

1. 与气候危机的形成没有关系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对物质财富无休止的追逐。

B.人类扭曲的发展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C.人类长期以来不计资源成本的盲目发展。

D.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时过分技术化、物质化的倾向。

2.以下各项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通神明之德”与“天”相应,“类万物之情”与“地”相通,就是所谓“天

人合一”。

B.卡尔博士告诉我们,25%看不见的暗物质,就是中医表达中的“气”,即所谓的

体能。

C.改变了过度消耗物质能源的生活方式,人类才有可能找回应有的健康快乐的生

活。

D.当古老养生智慧成为有潜力市场时,人类对生命的崇拜才有可能代替对资本的

崇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消除气候危机,就要改变人类的“掠夺式”的被扭曲的发展观,改变人们的

价值观和世界观。

B.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论认为除了有形物质世界外,还有无形世界的存在,这一

说法不无科学道理。

C.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能为我们改变不当的生活方式和被扭曲的价值观提供有

益的思考和借鉴。

D.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要利用古老的养生智慧和国学教育来培植产业,并以之

作为拉动内需的支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车生者,家不中资,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以故床头樽常不空。一夜睡

醒,转侧间,似有人共卧者,意是覆裳堕耳。摸之,则茸茸有物,似猫而巨;烛

之,狐也,酣醉而犬卧。视其瓶,则空矣。因笑曰:“此我酒友也。”不忍惊,覆

衣加臂,与之共寝。留烛以观其变。半夜,狐欠伸。生笑曰:“美哉睡乎!”启覆

视之,儒冠之俊人也。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生曰:“我癖于曲蘖,而人以为

痴;卿,我鲍叔也。如不见疑,当为糟丘之良友。”曳登榻,复寝。且言:“卿可

常临,无相猜。”狐诺之。

生既醒,则狐已去。乃治旨酒一盛,专伺狐。 抵夕,果至,促膝欢饮。狐量豪,

善谐,于是恨相得晚。狐曰:“屡叨良酝,何以报德?”生曰:“斗酒之欢,何置

齿颊!”狐曰:“虽然,君贫士,杖头钱大不易,当为君少谋酒资。”

明夕,来告曰:“去此东南七里,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诘旦而往,果得二金,

乃市佳肴,以佐夜饮。狐又告曰:“院后有窖藏,宜发之。”如其言,果得钱百余

千。喜曰:“囊中已自有,莫漫愁沽矣。”狐曰:“不然。辙中水胡可以久掬?合更

谋之。”异日,谓生曰:“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从之,收荞四十余石,人

咸笑之。未几,大旱,禾豆尽枯,惟荞可种;售种,息十倍。由此益富,治沃田

二百亩。但问狐,多种麦则麦收,多种黍则黍收。一切种植之早晚,皆取决于狐。

日稔密,呼生妻以嫂,视子犹子焉。后生卒,狐遂不复来。 (选自《聊斋志异•酒友》)

4.对下列加点的实词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家不中资,而耽饮 耽:沉溺

B. 意是覆裳堕耳 意:心意

C. 日稔密,呼生妻以嫂 稔:熟悉

D. 院后有窖藏,宜发之 发:打开

5.全能表现狐重情重义的一组是(3分)

①卿,我鲍叔也 ②呼生妻以嫂,视子犹子焉 ③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

④从之,收荞四十余石 ⑤院后有窖藏,宜发之 ⑥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

A.②③④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6.对文本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姓车的书生,家里不是很富裕,却特别爱喝酒,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是不喝上三杯酒,简直就睡不着觉,所以每天床头的酒杯里总是有点酒。

B. 车生知道狐狸喝了他的酒,也不忍心叫醒他,就给他盖好了被子,和他一起躺在床上,并且点着蜡烛好观察他的行动。

C. 狐生惊醒,连忙拜倒在床前,感谢车生没趁自己酒醉时伤害自己。车生却告诉他说自己因沉迷饮酒,无人理解,希望狐生能做自己的酒中知音。

D. 狐生多次喝车生的酒,况且自己酒量又大,很是过意不去;而车生也认为自己的酒不合口味,于是让狐生用了很多办法来获利买酒。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摸之,则茸茸有物,似猫而巨;烛之,狐也,酣醉而犬卧。

译文:

(2)虽然,君贫士,杖头钱大不易,当为君少谋酒资。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秋 怀

(宋)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

8.“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全诗看,作者所“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5分)

9.赏析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必以情。

(2)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

(3)________,草色入帘青._______,往来无白丁.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

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相亲”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哪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题目中的“风雪”,在文中以环境描写的形式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彻底绝望的心情;并且以风雪中的寒冷与屋内的温暖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夜归

人内心的焦急和凄凉。

B. 刘安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中年妇女;马平平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平平姥姥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她们平日都关心或亲近着这个夜归者。

C. 婚姻上的挫折,使这位大龄女青年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由衷的反感,因而不肯与邻里真心交往,邻居也就没有人关心她,于是她倍感孤独。

D.“提着篮子的中年人”的路过,使夜归者在焦急中有了一丝希望,进而陷入失望。正是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故事有了一点波折,为小说增添了情趣。

E. 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活动的描述为手段,展现了院子里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2)文章两次写到风雪,试分析其作用的异同。(6分)

(3)结尾一句“原来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4)夜归的大龄姑娘站在门外,犹豫之中,在心里把院里的邻居们排了一个队,并十分努力地回忆起了往日的许多细节。对于这样的写法,有人认为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也有人认为是做作拖沓之笔,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村上春树的森林

叶细细

我在他的文字里感受着孤独,那样的孤独任凭怎样的人生也无法缓解。我想,在他的作品中,在幸福的表象下,追溯到生命的本质是虚无。

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曾经天昏地暗。他小说里的女子,或宁静或活泼,但距这个世界都是遥远的。挥之不去的神秘气息,内心深处的创伤哀痛,死亡的气息如此强烈。

他说:“我理想的女性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是,这样的女子无法存在。她们生活在异度空间,那是村上春树理想中的世界,一片走不出的青春森林。在这片森林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那时,我以为他的气质是似水仙一样孤傲,有严重的自恋情结,性格自闭,长相沉闷而帅气,当然还独身,没有哪个女人配得上他。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

他22岁结婚,长得也不帅,人也没有什么怪癖。结婚时他大学还未毕业,爱人阳子小姐来自天主教女校,性格活泼,与这个世界有着一层淡淡的隔膜。婚后的第16个年头,他写《挪威的森林》,阳子化身为他小说里活泼的绿子,遍布阳光。

村上春树像他小说里的男主角,内向,不喜欢上电视被采访,行事低调。面对记者时,他很少主动说话,性格矛盾,外表与内心反差很大。从表面看,他的生活很正常。大学毕业后,他开了家名叫彼得猫的爵士乐咖啡店。30岁时,他突然想写小说,于是写了篇《且听风吟》参加《群像》杂志主办的“群像新人文学奖”大赛,没想到一举夺冠。这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索性卖掉彼得猫咖啡店,专门从事小说创作。接下来的生活被他规划得无比平淡。

他每天4点钟起床,早晨写作四五个小时,晚上10点钟就寝。每天都跑10公里路,不跑步的时候就游泳。写作前,一般先听古典音乐。没有音乐的人生是他无法想象的。

在饮食上,他吃新鲜蔬菜、麦片、意大利面和面包。他很少吃甜点、冰激凌和巧克力。

如此规律的起居生活,在作家中算是个异类了。这让他保持了良好的体能和精神状态。对此,他解释:“写书没有体力是坚持不下去的。大型故事的‘复活’在某种程度上与身体的复活是相连的。”

在现实生活中,他清醒理智,生活规律得近乎刻板。他只管埋头创作,对外的一切事务,包括与出版社打交道,均由阳子打理。

他与阳子结婚33年,没有孩子,两个人感情依然很牢固。似乎作家的坏毛病在他身上都无法找见。他既无昼夜颠倒的坏习惯,也无四处留情的不良记录,他对婚姻忠诚坚定,这一切正常得让他不像个作家。可他确实是写畅销书的大牌作家,还是纯文学畅销书的作家。他名利双收,让很多写纯文学而不叫座的作家慨叹不已。

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还上了“亚洲十大居家好男人”的评选排行榜。但他对婚姻的理解却冷静深刻:“说得残酷一些,婚姻生活就是近乎残酷的相互磨合的过程。”

他拥有普通人的幸福生活,而他的小说却传达着人生的寂寥、青春的伤痛和生命的无可把握。作家精神领域的孤独,他一样没少,甚至更多。

在他的眼中,“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

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村上春树流连在那片森林里,写不尽的青春疼痛,都是些看不见刀口的伤疤;寂寞的少年男女,眼里的世界沉静无声,刀光剑影却留在内心。孤独的意向让读者忆起青春期有过的疼,一步步,怎样艰辛走过,如他所言:“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就这样,我们都在瞬间老去。

注:村上春树: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他的作品所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雨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文章第一段以作者的阅读感觉开篇,点明村上春树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孤独和虚无。从而与下文生活中的村上春树形成对比,丰富人物性格。

B. 村上春树小说里的女子,都远离现实,内心深处充满伤痛,带着强烈的死亡气息,由此可看出村上春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

C. 作者说村上春树的爱人阳子小姐来自天主教女校,性格活泼,与这个世界有着一层淡淡的隔膜。隔膜的形成是由阳子交际能力差而造成的。

D. 《且听风吟》在“群像新人文学奖”大赛上的一举夺冠激发了村上春树创作的热情,也促使村上春树从一个业余写手走上小说专业创作之路。

E. 村上春树的婚姻稳定,与阳子感情牢固,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婚姻的理性而冷静的认识:婚姻生活就是近乎残酷的相互磨合的过程。

(2)“我”想象中的村上春树和现实中的村上春树有着怎样的不同?(6分)

(3)村上春树的生活“规律”性很强,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体现这些“规律”?这种规律性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什么?(6分)

(4)村上春树说:“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请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一顿饭的工夫,仅仅一顿饭的工夫,房价每平方米飙升了4000元,这等于吃了一顿几十万元的大餐啊!涨价幅度之大,令人汗颜。

B. 有关法律人士指出,广大农民工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城下之盟的办法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使自己不再成为法律保护之外的人。

C. 《明朝那些事儿》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演员的幽默讲述了明朝276年的历史,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D. 队长一手把他拉出了弹坑,刚走出十几步远,就有一发炮弹不偏不倚地落在他原来卧过的弹坑里,望着飞扬的泥土,他不禁额手称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环保人士担忧,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不是真正得到改善,受到污染的环境是不是真正得到治理,从有关的检测数据看并不是这样。

B. 四年前拒领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茨奖的佩雷尔曼博士再次拒绝了克莱数学研究所的百万美元奖金,创下了数学史上的先例。

C. 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

D.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以《杜拉拉升职记》为代表的“升职记”“营销三十六计”之类图书受到大家的追捧。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国学要真正对现实有用, , , ; ,

。 ,才能使真才实学于客观实际挂钩对口,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①常常穿了不断变化的“时装”来表演

②因为任何学问要对现实有用,都必须了解现实

③一方面不能对传统文化采取“玩儿”的态度

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⑤另一方面恐怕也不能一味强调“坐冷板凳”

⑥更不能把它当做“模特”

A. ③⑥⑤④①② B. ③⑥①⑤④② C. ②③⑥④⑤① D. ①②③⑤④⑥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口香糖”的生产过程。(5分)

生产口香糖从胶基材料的高温熔化开始,熔胶通过过滤装置后由专门的管道输入搅拌机中。熔胶被注入并添加其他食用材料后,搅拌机慢慢将原料搅拌均匀。此时的糖胶,看起来壮如硬实的面团。糖胶从搅拌机出来后,经过一组旋转式“滚筒”压片机,被压成薄而宽的片状。每一处两个滚筒之间的间距都不同,而且不断收紧,以逐步缩小糖胶厚度。在这个过程中,机器还要往胶面上撒上一层薄薄的糖粉或低糖,以防糖胶硬化,同时也强化糖胶的味。源源而出的片状糖胶接着被规整地分切压花。最后是冷却,包装。

答:①

17.根据语境,补全下面横线处的对话内容,要求语言表达得体。

(每句不超过20字)(6分)

母亲带着自己4岁的儿子,陪着她的老父亲去踏青。儿子口渴了,妈妈从包里拿出两个苹果,让儿子给外公一个。没想到,儿子将苹果拿到手后,在上面分别咬了一口。看见孩子这样,母亲很是生气,用眼瞪着孩子,眼里是失望。儿子有话要说,但看见妈妈的表情,便没有把话说完。外公看见了,知道外孙有话要说,便紧紧抓住孩子的手,笑容满面地问道:“ ”孩子满脸童真的说道:“ ”外公笑得更欢了。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既为这样懂事的孩子而自豪,又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歉疚。

答:(1)外公: 。(20字)

(2)孩子: 。(20字)

六、写作(60分)

18.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993年,南非著名新闻摄影家凯文•卡特为了真实再现战乱中的乡村景象,赶到一个叫伊阿德的村庄,在一片灌木丛边,他发现了一个异常瘦弱的黑人小女孩,因为饥饿,她已经无力行走。卡特在一棵大树旁选好角度准备拍照,这时,天空飞来一只鹰,凶狠阴险地觊觎着孩子,仿佛随时要扑上去撕裂她。卡特连忙按动快门,拍下了这幕令人揪心的场景。

一年后,这张照片获得当年度的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当卡特登上领奖台时,他的耳边仿佛响起了人们严厉的质问:那个小女孩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D.①是车生的话。③是狐生对其不杀的感谢。④是车生听了狐生的话获利了。

6.D.“斗酒之欢,何置齿颊!”是说“一点酒不值得挂在嘴边上”,不是指酒不好。也不是车生“让狐生用了很多办法来获利买酒”,而是狐生主动地做。

7.(1)(车生)伸手一摸他,感觉是毛茸茸的一团东西,像猫却比猫大;点着了蜡烛一看,原来是一只狐狸,喝多了,像狗一样正蜷着身体睡觉。

(2)虽说是这样,(但)你也不是有钱人家,手头的钱来得也不容易,我应当稍微给你弄点酒钱。

8.作者所“悲”包括:(1)因世事繁杂而双鬓苍老。(2)因享受高官厚禄而十分羞愧。

(3)面对美好的秋景而无心欣赏。(4)归隐田园的心愿一时无法实现。

9.颔联将“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这几个名词连缀在一起,使用纯白描手法,不着一个动词,却写出了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的动态景象。这两句以乐景写哀情,照应首联“节物岂不好”,从反面衬托出了诗人心情的“黯然”。

10.略

11.(1)B.D. (2)异:首段描写风雪,既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显现故事发生的背景;中间借风雪之冷衬托中年人有家的温暖。同: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3)①突出主题。说明有人留门,表现人间并不像夜归者所揣想的那么冷。②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使故事有了更深的意趣。③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④蕴涵深意。人们常常在心理上虚掩着一道门,轻轻一推即可打开,那面就是一个别样的世界。

(4)示例一:同意“匠心独运”之说。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活动的描述为手段,展现夜归者的精神世

界。

示例二:同意“拖沓之笔”之说。因为描写的几个人物作用雷同而且都以心理描写的方式回忆往事,手法单一。(能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12.(1)B.C. (2)想象中,村上春树是一个孤傲,有着严重的自恋情结,性格自闭,长相沉闷而帅气,依然独身的男子。现实中,村上春树是一个长相平凡、性格内向、行事低调、生活极其有规律、婚姻稳定的人。(答出关键信息即可)

(3)写作方面,锻炼方面,饮食方面。这种规律性的生活使得村上春树保持了良好的体能和精神状态。(以上各点必须举出相关的文本内容概括)

(4)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慢慢”与“瞬间”的含义的理解。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天地的“慢慢”变化其实也是宇宙中的“瞬间”,当我们感到自己衰老时可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可生命已不再年轻,回首昨天也仿佛只在“瞬间”。村上春树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以为青春漫长,其实它是稍纵即逝的,要珍惜美好的人生。

13.D 14.D 15.B

16. ①将溶化的胶基材料输入搅拌机; ②添加配料,搅拌,获得糖胶;

幸福与苦难往往只有一纸之隔。(3)功利与人性。生命是最高贵的,我们不能为了一己私欲、个人的功成名就,忽视和漠视生命的存在,进而丧失了自己应有的人性。

译文:

有一个姓车的书生,家里不是很富裕,却特别爱喝,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是不喝上三杯酒,简直就睡不着觉,所以每天床头的酒杯里总是多少有点酒。有一天晚上睡到半夜,车生一翻身,感觉好像有人和自己一起睡在床上似的,还以为是自己盖在身上的衣服掉了。黑暗中伸手一摸,感觉到毛茸茸一团东西,像猫却比猫大。点着了蜡烛一看,原来是一只狐狸,显然是喝多了,正蜷着身体睡觉。车生看了看床头的酒瓶,里面已经空了。于是笑着自言自语道:“看来这是我的酒友啊。”不忍心叫醒狐狸,就给他盖好了被子,和他一起躺在床上,并且点着蜡烛好观察他的行动。睡到半夜,那狐狸伸了个懒腰。车生笑着说:“你睡得挺香啊!”说完一掀狐狸盖的被子,见狐狸变成了一个英俊的书生的模样。狐生惊醒,连忙拜倒在床前,感谢车生没趁自己酒醉时伤害自己。车生说:“我沉迷饮酒,别人却都不理解我。只有你,是我的知音。你要是不见怪的话,我们今后就是酒中知己,你看怎么样?”狐生很高兴地答应了,而且车生告诉狐狸,你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经常来我这里吃酒聊天。一夜无话,二人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车生发现狐生已经走了。他就特意准备了一坛好酒,准备晚上狐生再来的时候一起畅饮。

到了晚上,那狐生果然来了,二人促膝欢饮。狐生的酒量很大,又喜欢说些笑话,二人相见恨晚,甚是投机。狐生说:“我总来喝你的酒,我有点儿不好意思,拿什么来报答你呢?”车生说:“一点酒不算什么,还说什么报答不报答的。”狐生说:“那可不行,你也不是有钱人家,钱来得也不容易,我看不如这样吧,我帮咱俩弄俩酒钱吧。”

又一天晚上,狐生又来到车生家里说:“你呀,从咱们家向东南方向走七里地,大路边上有别人丢的钱,你可以拿来咱俩人儿喝酒用。”等天亮了,车生按照狐生指点的方向找去,果然在路边上捡到点儿银子,买了点儿酒菜,晚上二人又好好地喝了一顿。过了几天狐生又指点车生,说你们家院儿后面你不知道,有个地窖,你有空可以挖开看看。车生一挖,果然又发现了不少钱。车生这会高兴了,对狐狸说:“这会行了,咱们有的是钱了,不用再担心没钱喝酒了。”狐狸说:“这点钱虽然不少,可总有花完的一天,不是长久之计啊,还得做长远的打算。”

又有一天喝酒,狐生对车生说:“哥们你看啊,现在市面上的荞麦种子比较便宜,我看你可以屯一点,以后准能卖个好价钱。”车生听了狐生的话,买了四十多石。认识车生的人都嘲笑车生,觉得他是失心疯了。没想到没过多久,当地大旱,各种庄稼都枯死了,唯有荞麦这个东西不怕旱。于是车生卖了荞麦种子,挣了十倍的价钱。从此车生就算小小的发达了,治了房子买了地。简单说吧,只要是种田之前问问狐生,听他的指示,种什么什么挣钱。

这日子一长,互相之间的关系就更好了,狐生管车生的媳妇叫嫂子,对待车生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好。到后来,车生死了,那狐仙才不再来了。

2016高二语文下册期末精编测试卷

(含答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

完成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中国智慧应对气候危机

廖晓义

冰川退缩、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灭绝、饥荒疾

病„„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生灵。所有气候危机其实都源自人类扭曲

的发展观——不问发展的目的、也不顾发展的资源底线;而扭曲的发展观源自扭

曲的价值观——个人利益最大化、物质消费最大化的价值体系,而不计算自然、

心灵以及健康的价值;扭曲的价值观又基于扭曲的世界观——把有形的物质世界

看成生命的全部,于是把生命的绝大部分用来追逐物能和消耗物质,不知道除了

物质能源,还有另外两种更为珍贵的能源——身体能源和精神能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论,绝不止物质世界。古人把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物质

世界称为“地”,还有一个无形的世界被叫做“天”,连接这个无形和有形世界的

则是“人”。人,一方面要“通神明之德”,与无形的世界相应;另一方面要“类

万物之情”,与有形的世界、与所有的山川和生灵相通。这些古老的宇宙观在量

子力学和天体物理学里得到最新的科学印证。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博士告诉我

们,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世界以及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能源,其实只占整个

世界的5%;还有25%的看不见的东西,被物理学家称为暗物质,就是我们说的能

量,而这个能量里面相当重要的是生命的能量,中医的表达就是“气”,也就是

所谓的体能;另外还有70%叫暗能量,暗能量就是我们古人说的“心”或者“心

能”,也就是与道相应的宇宙能量。

挑战过度消耗物质能源的生活方式,不是让人们去牺牲,恰恰是要使人们找回现

代社会最难得的奢侈品——健康和快乐。生活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并不意

味着经济的衰退,而恰恰是产业转型和新生态经济的发动机。当人们在对物质无

休止的追逐中找不到幸福的时候,当“创物产业”拉动内需乏力,人们开始追求

高质量精神产品的时候,就有可能使各种形式的优秀艺术产业化,让中国悠久的

文化资源成为创意产业的资粮;当人们真正关注健康,用对生命的崇拜代替了对

资本的崇拜,当人们不甘忍受心灵硬化的苦闷,而追捧各种形式的国学研习的时

候,古老的养生智慧和国学教育便有可能拥有最具潜力的市场。

在当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中,有着五千年生存智慧的中国人,除了不得

不跟着发达国家制定的规则博弈,还应针对这些规则和解决方案中过分技术化、

物质化的倾向,为解决当今的危机提供新的整体思维的视角。(有删改)

1. 与气候危机的形成没有关系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对物质财富无休止的追逐。

B.人类扭曲的发展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C.人类长期以来不计资源成本的盲目发展。

D.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时过分技术化、物质化的倾向。

2.以下各项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通神明之德”与“天”相应,“类万物之情”与“地”相通,就是所谓“天

人合一”。

B.卡尔博士告诉我们,25%看不见的暗物质,就是中医表达中的“气”,即所谓的

体能。

C.改变了过度消耗物质能源的生活方式,人类才有可能找回应有的健康快乐的生

活。

D.当古老养生智慧成为有潜力市场时,人类对生命的崇拜才有可能代替对资本的

崇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消除气候危机,就要改变人类的“掠夺式”的被扭曲的发展观,改变人们的

价值观和世界观。

B.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论认为除了有形物质世界外,还有无形世界的存在,这一

说法不无科学道理。

C.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能为我们改变不当的生活方式和被扭曲的价值观提供有

益的思考和借鉴。

D.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要利用古老的养生智慧和国学教育来培植产业,并以之

作为拉动内需的支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车生者,家不中资,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以故床头樽常不空。一夜睡

醒,转侧间,似有人共卧者,意是覆裳堕耳。摸之,则茸茸有物,似猫而巨;烛

之,狐也,酣醉而犬卧。视其瓶,则空矣。因笑曰:“此我酒友也。”不忍惊,覆

衣加臂,与之共寝。留烛以观其变。半夜,狐欠伸。生笑曰:“美哉睡乎!”启覆

视之,儒冠之俊人也。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生曰:“我癖于曲蘖,而人以为

痴;卿,我鲍叔也。如不见疑,当为糟丘之良友。”曳登榻,复寝。且言:“卿可

常临,无相猜。”狐诺之。

生既醒,则狐已去。乃治旨酒一盛,专伺狐。 抵夕,果至,促膝欢饮。狐量豪,

善谐,于是恨相得晚。狐曰:“屡叨良酝,何以报德?”生曰:“斗酒之欢,何置

齿颊!”狐曰:“虽然,君贫士,杖头钱大不易,当为君少谋酒资。”

明夕,来告曰:“去此东南七里,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诘旦而往,果得二金,

乃市佳肴,以佐夜饮。狐又告曰:“院后有窖藏,宜发之。”如其言,果得钱百余

千。喜曰:“囊中已自有,莫漫愁沽矣。”狐曰:“不然。辙中水胡可以久掬?合更

谋之。”异日,谓生曰:“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从之,收荞四十余石,人

咸笑之。未几,大旱,禾豆尽枯,惟荞可种;售种,息十倍。由此益富,治沃田

二百亩。但问狐,多种麦则麦收,多种黍则黍收。一切种植之早晚,皆取决于狐。

日稔密,呼生妻以嫂,视子犹子焉。后生卒,狐遂不复来。 (选自《聊斋志异•酒友》)

4.对下列加点的实词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家不中资,而耽饮 耽:沉溺

B. 意是覆裳堕耳 意:心意

C. 日稔密,呼生妻以嫂 稔:熟悉

D. 院后有窖藏,宜发之 发:打开

5.全能表现狐重情重义的一组是(3分)

①卿,我鲍叔也 ②呼生妻以嫂,视子犹子焉 ③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

④从之,收荞四十余石 ⑤院后有窖藏,宜发之 ⑥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

A.②③④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6.对文本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姓车的书生,家里不是很富裕,却特别爱喝酒,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是不喝上三杯酒,简直就睡不着觉,所以每天床头的酒杯里总是有点酒。

B. 车生知道狐狸喝了他的酒,也不忍心叫醒他,就给他盖好了被子,和他一起躺在床上,并且点着蜡烛好观察他的行动。

C. 狐生惊醒,连忙拜倒在床前,感谢车生没趁自己酒醉时伤害自己。车生却告诉他说自己因沉迷饮酒,无人理解,希望狐生能做自己的酒中知音。

D. 狐生多次喝车生的酒,况且自己酒量又大,很是过意不去;而车生也认为自己的酒不合口味,于是让狐生用了很多办法来获利买酒。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摸之,则茸茸有物,似猫而巨;烛之,狐也,酣醉而犬卧。

译文:

(2)虽然,君贫士,杖头钱大不易,当为君少谋酒资。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秋 怀

(宋)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注: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归隐山林。

8.“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全诗看,作者所“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5分)

9.赏析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必以情。

(2)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

(3)________,草色入帘青._______,往来无白丁.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

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相亲”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哪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题目中的“风雪”,在文中以环境描写的形式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彻底绝望的心情;并且以风雪中的寒冷与屋内的温暖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夜归

人内心的焦急和凄凉。

B. 刘安婶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中年妇女;马平平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年;平平姥姥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她们平日都关心或亲近着这个夜归者。

C. 婚姻上的挫折,使这位大龄女青年对周围的人产生了由衷的反感,因而不肯与邻里真心交往,邻居也就没有人关心她,于是她倍感孤独。

D.“提着篮子的中年人”的路过,使夜归者在焦急中有了一丝希望,进而陷入失望。正是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故事有了一点波折,为小说增添了情趣。

E. 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活动的描述为手段,展现了院子里邻居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2)文章两次写到风雪,试分析其作用的异同。(6分)

(3)结尾一句“原来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4)夜归的大龄姑娘站在门外,犹豫之中,在心里把院里的邻居们排了一个队,并十分努力地回忆起了往日的许多细节。对于这样的写法,有人认为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也有人认为是做作拖沓之笔,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村上春树的森林

叶细细

我在他的文字里感受着孤独,那样的孤独任凭怎样的人生也无法缓解。我想,在他的作品中,在幸福的表象下,追溯到生命的本质是虚无。

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曾经天昏地暗。他小说里的女子,或宁静或活泼,但距这个世界都是遥远的。挥之不去的神秘气息,内心深处的创伤哀痛,死亡的气息如此强烈。

他说:“我理想的女性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是,这样的女子无法存在。她们生活在异度空间,那是村上春树理想中的世界,一片走不出的青春森林。在这片森林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那时,我以为他的气质是似水仙一样孤傲,有严重的自恋情结,性格自闭,长相沉闷而帅气,当然还独身,没有哪个女人配得上他。事实却完全不是这样。

他22岁结婚,长得也不帅,人也没有什么怪癖。结婚时他大学还未毕业,爱人阳子小姐来自天主教女校,性格活泼,与这个世界有着一层淡淡的隔膜。婚后的第16个年头,他写《挪威的森林》,阳子化身为他小说里活泼的绿子,遍布阳光。

村上春树像他小说里的男主角,内向,不喜欢上电视被采访,行事低调。面对记者时,他很少主动说话,性格矛盾,外表与内心反差很大。从表面看,他的生活很正常。大学毕业后,他开了家名叫彼得猫的爵士乐咖啡店。30岁时,他突然想写小说,于是写了篇《且听风吟》参加《群像》杂志主办的“群像新人文学奖”大赛,没想到一举夺冠。这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索性卖掉彼得猫咖啡店,专门从事小说创作。接下来的生活被他规划得无比平淡。

他每天4点钟起床,早晨写作四五个小时,晚上10点钟就寝。每天都跑10公里路,不跑步的时候就游泳。写作前,一般先听古典音乐。没有音乐的人生是他无法想象的。

在饮食上,他吃新鲜蔬菜、麦片、意大利面和面包。他很少吃甜点、冰激凌和巧克力。

如此规律的起居生活,在作家中算是个异类了。这让他保持了良好的体能和精神状态。对此,他解释:“写书没有体力是坚持不下去的。大型故事的‘复活’在某种程度上与身体的复活是相连的。”

在现实生活中,他清醒理智,生活规律得近乎刻板。他只管埋头创作,对外的一切事务,包括与出版社打交道,均由阳子打理。

他与阳子结婚33年,没有孩子,两个人感情依然很牢固。似乎作家的坏毛病在他身上都无法找见。他既无昼夜颠倒的坏习惯,也无四处留情的不良记录,他对婚姻忠诚坚定,这一切正常得让他不像个作家。可他确实是写畅销书的大牌作家,还是纯文学畅销书的作家。他名利双收,让很多写纯文学而不叫座的作家慨叹不已。

他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还上了“亚洲十大居家好男人”的评选排行榜。但他对婚姻的理解却冷静深刻:“说得残酷一些,婚姻生活就是近乎残酷的相互磨合的过程。”

他拥有普通人的幸福生活,而他的小说却传达着人生的寂寥、青春的伤痛和生命的无可把握。作家精神领域的孤独,他一样没少,甚至更多。

在他的眼中,“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的存在

本身就要伤害另一个人。”

村上春树流连在那片森林里,写不尽的青春疼痛,都是些看不见刀口的伤疤;寂寞的少年男女,眼里的世界沉静无声,刀光剑影却留在内心。孤独的意向让读者忆起青春期有过的疼,一步步,怎样艰辛走过,如他所言:“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就这样,我们都在瞬间老去。

注:村上春树: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他的作品所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雨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文章第一段以作者的阅读感觉开篇,点明村上春树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孤独和虚无。从而与下文生活中的村上春树形成对比,丰富人物性格。

B. 村上春树小说里的女子,都远离现实,内心深处充满伤痛,带着强烈的死亡气息,由此可看出村上春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

C. 作者说村上春树的爱人阳子小姐来自天主教女校,性格活泼,与这个世界有着一层淡淡的隔膜。隔膜的形成是由阳子交际能力差而造成的。

D. 《且听风吟》在“群像新人文学奖”大赛上的一举夺冠激发了村上春树创作的热情,也促使村上春树从一个业余写手走上小说专业创作之路。

E. 村上春树的婚姻稳定,与阳子感情牢固,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婚姻的理性而冷静的认识:婚姻生活就是近乎残酷的相互磨合的过程。

(2)“我”想象中的村上春树和现实中的村上春树有着怎样的不同?(6分)

(3)村上春树的生活“规律”性很强,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体现这些“规律”?这种规律性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什么?(6分)

(4)村上春树说:“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请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一顿饭的工夫,仅仅一顿饭的工夫,房价每平方米飙升了4000元,这等于吃了一顿几十万元的大餐啊!涨价幅度之大,令人汗颜。

B. 有关法律人士指出,广大农民工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城下之盟的办法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使自己不再成为法律保护之外的人。

C. 《明朝那些事儿》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演员的幽默讲述了明朝276年的历史,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D. 队长一手把他拉出了弹坑,刚走出十几步远,就有一发炮弹不偏不倚地落在他原来卧过的弹坑里,望着飞扬的泥土,他不禁额手称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环保人士担忧,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不是真正得到改善,受到污染的环境是不是真正得到治理,从有关的检测数据看并不是这样。

B. 四年前拒领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茨奖的佩雷尔曼博士再次拒绝了克莱数学研究所的百万美元奖金,创下了数学史上的先例。

C. 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

D.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以《杜拉拉升职记》为代表的“升职记”“营销三十六计”之类图书受到大家的追捧。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国学要真正对现实有用, , , ; ,

。 ,才能使真才实学于客观实际挂钩对口,从而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

①常常穿了不断变化的“时装”来表演

②因为任何学问要对现实有用,都必须了解现实

③一方面不能对传统文化采取“玩儿”的态度

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⑤另一方面恐怕也不能一味强调“坐冷板凳”

⑥更不能把它当做“模特”

A. ③⑥⑤④①② B. ③⑥①⑤④② C. ②③⑥④⑤① D. ①②③⑤④⑥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口香糖”的生产过程。(5分)

生产口香糖从胶基材料的高温熔化开始,熔胶通过过滤装置后由专门的管道输入搅拌机中。熔胶被注入并添加其他食用材料后,搅拌机慢慢将原料搅拌均匀。此时的糖胶,看起来壮如硬实的面团。糖胶从搅拌机出来后,经过一组旋转式“滚筒”压片机,被压成薄而宽的片状。每一处两个滚筒之间的间距都不同,而且不断收紧,以逐步缩小糖胶厚度。在这个过程中,机器还要往胶面上撒上一层薄薄的糖粉或低糖,以防糖胶硬化,同时也强化糖胶的味。源源而出的片状糖胶接着被规整地分切压花。最后是冷却,包装。

答:①

17.根据语境,补全下面横线处的对话内容,要求语言表达得体。

(每句不超过20字)(6分)

母亲带着自己4岁的儿子,陪着她的老父亲去踏青。儿子口渴了,妈妈从包里拿出两个苹果,让儿子给外公一个。没想到,儿子将苹果拿到手后,在上面分别咬了一口。看见孩子这样,母亲很是生气,用眼瞪着孩子,眼里是失望。儿子有话要说,但看见妈妈的表情,便没有把话说完。外公看见了,知道外孙有话要说,便紧紧抓住孩子的手,笑容满面地问道:“ ”孩子满脸童真的说道:“ ”外公笑得更欢了。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既为这样懂事的孩子而自豪,又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歉疚。

答:(1)外公: 。(20字)

(2)孩子: 。(20字)

六、写作(60分)

18.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993年,南非著名新闻摄影家凯文•卡特为了真实再现战乱中的乡村景象,赶到一个叫伊阿德的村庄,在一片灌木丛边,他发现了一个异常瘦弱的黑人小女孩,因为饥饿,她已经无力行走。卡特在一棵大树旁选好角度准备拍照,这时,天空飞来一只鹰,凶狠阴险地觊觎着孩子,仿佛随时要扑上去撕裂她。卡特连忙按动快门,拍下了这幕令人揪心的场景。

一年后,这张照片获得当年度的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当卡特登上领奖台时,他的耳边仿佛响起了人们严厉的质问:那个小女孩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D.①是车生的话。③是狐生对其不杀的感谢。④是车生听了狐生的话获利了。

6.D.“斗酒之欢,何置齿颊!”是说“一点酒不值得挂在嘴边上”,不是指酒不好。也不是车生“让狐生用了很多办法来获利买酒”,而是狐生主动地做。

7.(1)(车生)伸手一摸他,感觉是毛茸茸的一团东西,像猫却比猫大;点着了蜡烛一看,原来是一只狐狸,喝多了,像狗一样正蜷着身体睡觉。

(2)虽说是这样,(但)你也不是有钱人家,手头的钱来得也不容易,我应当稍微给你弄点酒钱。

8.作者所“悲”包括:(1)因世事繁杂而双鬓苍老。(2)因享受高官厚禄而十分羞愧。

(3)面对美好的秋景而无心欣赏。(4)归隐田园的心愿一时无法实现。

9.颔联将“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这几个名词连缀在一起,使用纯白描手法,不着一个动词,却写出了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的动态景象。这两句以乐景写哀情,照应首联“节物岂不好”,从反面衬托出了诗人心情的“黯然”。

10.略

11.(1)B.D. (2)异:首段描写风雪,既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显现故事发生的背景;中间借风雪之冷衬托中年人有家的温暖。同: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3)①突出主题。说明有人留门,表现人间并不像夜归者所揣想的那么冷。②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使故事有了更深的意趣。③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④蕴涵深意。人们常常在心理上虚掩着一道门,轻轻一推即可打开,那面就是一个别样的世界。

(4)示例一:同意“匠心独运”之说。这篇小说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生活横截面,主要以夜归者站在院门口短时间内心理活动的描述为手段,展现夜归者的精神世

界。

示例二:同意“拖沓之笔”之说。因为描写的几个人物作用雷同而且都以心理描写的方式回忆往事,手法单一。(能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12.(1)B.C. (2)想象中,村上春树是一个孤傲,有着严重的自恋情结,性格自闭,长相沉闷而帅气,依然独身的男子。现实中,村上春树是一个长相平凡、性格内向、行事低调、生活极其有规律、婚姻稳定的人。(答出关键信息即可)

(3)写作方面,锻炼方面,饮食方面。这种规律性的生活使得村上春树保持了良好的体能和精神状态。(以上各点必须举出相关的文本内容概括)

(4)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慢慢”与“瞬间”的含义的理解。这是一个哲学命题。天地的“慢慢”变化其实也是宇宙中的“瞬间”,当我们感到自己衰老时可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时间,可生命已不再年轻,回首昨天也仿佛只在“瞬间”。村上春树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以为青春漫长,其实它是稍纵即逝的,要珍惜美好的人生。

13.D 14.D 15.B

16. ①将溶化的胶基材料输入搅拌机; ②添加配料,搅拌,获得糖胶;

幸福与苦难往往只有一纸之隔。(3)功利与人性。生命是最高贵的,我们不能为了一己私欲、个人的功成名就,忽视和漠视生命的存在,进而丧失了自己应有的人性。

译文:

有一个姓车的书生,家里不是很富裕,却特别爱喝,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是不喝上三杯酒,简直就睡不着觉,所以每天床头的酒杯里总是多少有点酒。有一天晚上睡到半夜,车生一翻身,感觉好像有人和自己一起睡在床上似的,还以为是自己盖在身上的衣服掉了。黑暗中伸手一摸,感觉到毛茸茸一团东西,像猫却比猫大。点着了蜡烛一看,原来是一只狐狸,显然是喝多了,正蜷着身体睡觉。车生看了看床头的酒瓶,里面已经空了。于是笑着自言自语道:“看来这是我的酒友啊。”不忍心叫醒狐狸,就给他盖好了被子,和他一起躺在床上,并且点着蜡烛好观察他的行动。睡到半夜,那狐狸伸了个懒腰。车生笑着说:“你睡得挺香啊!”说完一掀狐狸盖的被子,见狐狸变成了一个英俊的书生的模样。狐生惊醒,连忙拜倒在床前,感谢车生没趁自己酒醉时伤害自己。车生说:“我沉迷饮酒,别人却都不理解我。只有你,是我的知音。你要是不见怪的话,我们今后就是酒中知己,你看怎么样?”狐生很高兴地答应了,而且车生告诉狐狸,你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经常来我这里吃酒聊天。一夜无话,二人上床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车生发现狐生已经走了。他就特意准备了一坛好酒,准备晚上狐生再来的时候一起畅饮。

到了晚上,那狐生果然来了,二人促膝欢饮。狐生的酒量很大,又喜欢说些笑话,二人相见恨晚,甚是投机。狐生说:“我总来喝你的酒,我有点儿不好意思,拿什么来报答你呢?”车生说:“一点酒不算什么,还说什么报答不报答的。”狐生说:“那可不行,你也不是有钱人家,钱来得也不容易,我看不如这样吧,我帮咱俩弄俩酒钱吧。”

又一天晚上,狐生又来到车生家里说:“你呀,从咱们家向东南方向走七里地,大路边上有别人丢的钱,你可以拿来咱俩人儿喝酒用。”等天亮了,车生按照狐生指点的方向找去,果然在路边上捡到点儿银子,买了点儿酒菜,晚上二人又好好地喝了一顿。过了几天狐生又指点车生,说你们家院儿后面你不知道,有个地窖,你有空可以挖开看看。车生一挖,果然又发现了不少钱。车生这会高兴了,对狐狸说:“这会行了,咱们有的是钱了,不用再担心没钱喝酒了。”狐狸说:“这点钱虽然不少,可总有花完的一天,不是长久之计啊,还得做长远的打算。”

又有一天喝酒,狐生对车生说:“哥们你看啊,现在市面上的荞麦种子比较便宜,我看你可以屯一点,以后准能卖个好价钱。”车生听了狐生的话,买了四十多石。认识车生的人都嘲笑车生,觉得他是失心疯了。没想到没过多久,当地大旱,各种庄稼都枯死了,唯有荞麦这个东西不怕旱。于是车生卖了荞麦种子,挣了十倍的价钱。从此车生就算小小的发达了,治了房子买了地。简单说吧,只要是种田之前问问狐生,听他的指示,种什么什么挣钱。

这日子一长,互相之间的关系就更好了,狐生管车生的媳妇叫嫂子,对待车生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好。到后来,车生死了,那狐仙才不再来了。


相关内容

  • 2018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师精编练习( 50份打包有答案)
  • 2018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师精编练习( 50份打包有答案):包含每课练习.单元测验.期中试卷.期末试卷 全册练习免费下载地址:点击进入>>> [教师原创]语文人教版(2016部编)习题:第一单元 四时的魅力习题(有答案 (6份打包).zip [教师原创]语文人教版(2 ...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精编)
  • 一年级语文单元过关检测 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顺利完成了一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一 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你会成功地完成这份试卷取得优异成绩! 一.我来当小老师.(在正确读音的后面画上 "---")(6分) 盛开 (shâng chãng) 发明(fā fà) ...

  • 2016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 2016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40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fěi cuì zhēnɡ rónɡ bó bó jūn yōu ( ) ( )( )生机 养( )处( ) duàn liàn suàn bàn róu zhòu bō xuē ( )( )( ) ...

  • 八下古诗默写
  •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 名著导读练习(精编版) <海底两万里>相关练习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 ( ).( ).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 ...

  • 2016最新精编 北师大版五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测试卷
  • 上学期五年级英语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Class(班级)_____________ Name(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听力部分(共15分) (听力材料读两遍) 一.听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5分) ( )1.A. doctor B.driver C.dress D. ...

  • 2016年长江作业本同步练习册四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答案精英家教网
  • 载 X 下一页 >> 目录查找(点击展开或折叠章节目录)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收藏练习册 < ...

  • 高考病句语文试卷.教案.课件.作文.总复习
  • 试卷 大小 2015年高考语文病句题及答案(精校版)[☆] 13K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病句题[答案][☆] 17K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语病[☆] 13K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答案][☆] 13K 历年高考病句真题汇编(1992-2012年)[答案] ...

  • 苏教版2015-2016年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一 模拟试卷(一) 一.看拼音,写汉字.(8分) lán yāng zhuāng bǎi 天 中 稼 树 花 插作年 ì ng zhù gǎ n 大急 福动 巢来 二.我会按要求写词语.(12分) 1.和"节日"有关的词语: 国庆节 2.和" ...

  • 南通市通州区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
  • 通州区2015~2016学年(上)高二期末调研测试 语文I 试题 2016.1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考试结束后,请将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