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崛起的启示

  入刊理由:   2012年,华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202亿元——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同年,华为宣布利润突破154亿元(这还不包括用来给员工发奖金的125亿元红包),同样是在这一年,华为的研发费用高达299亿元,相当于中国许多顶级企业的年产值。这是中国最优质的一家民营企业,没有之一。相信,这样的企业发展崛起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多方面的。   任正非带领华为人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今天,华为已经拥有15万员工,成为中国企业界的翘楚,成为中国制造的典范和标杆,而且改变了世界通信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华为公司是中国商业世界的一个符号,其“非典型”性吸引了国内外人们的关注。   在这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华为不仅成为了许多企业学习的标杆,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前来“取经”。不过,真正取到“真经”的很少,“走火入魔”者似乎更多。原本学习华为的“狼性”执行,却学成了一只“披着狼皮的羊”;而准备学华为人的拼命精神,结果却变成强迫员工加班。   的确,华为模式或许无法复制,华为一贯的低调也给学习华为增添了不小的难度,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它二十几年的成长轨迹中发现一些具有普遍价值的经验。此外,既然华为可以向GE、IBM这些洋企业拜师,中国其他企业向华为学习就更是理所应当,毕竟大家都是根植于相同的土壤。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管理学家吴春波认为,华为没有秘密,任正非没有密码。十余年的军旅生涯,给予任正非的是坚毅、果敢、坚韧、谦恭、责任、执行、务实、使命、奉献、信仰、自律、敬畏、开放和合作的精神,让任正非具备了企业领袖所共有的天赋、素质和能力。   任正非对他的员工讲:“我在技术上、管理上、财务上,基本是个半明白人,处在边学习、边实践的状态。因此,他必须,也只有谦虚地团结一群人,发挥集体管理的作用去推动企业的发展。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即使有一点影响力,也仅仅在华为内部。”“对外界和媒体的各种议论大家不要太在乎,还是好好地努力工作。我也一样,也不会背上包袱的,也会像您们一样活泼、轻松、记性不好的,还会继续为公司的未来而努力工作的”。   二十几年的华为管理实践,给予他的是对商业规律与商业模式的领悟,对企业运作与成长规律的深刻思考,对公司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对国内外市场与行业发展的正确判断,对客户需求及其变化的准确把握;   二十几年管理华为的实践,任正非系统地思考和梳理,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理念:坚守均衡、灰色和妥协,关注大势、方向和节奏,坚持不断地自我批判,信守在商言商和实事求是,追求无为而治,崇尚天道酬勤和艰苦奋斗,坚信“从泥坑里爬起来的人是圣人”“是太阳总会升起的”“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几十年的跌宕起伏的人生苦难,给予他的是对人生的顿悟,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对生活和生命的热诚,对事业的执着与偏执,对利益相关者的诚信,对家人和员工的关爱,对自己的持续不断的自我批判;   几十年孜孜不倦的学习与领悟,给予任正非的是不断地进步、成长和提升。他是“华为公司进步最快的人”,其成功之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干一件事”。看《莫斯科保卫战》,他悟出的是中层不决策;看《野战排》,他悟出的是不同领导者对于团队的影响作用;看《汉武大帝》,他思考的是如何对待个人的荣辱;看《千手观音》和《可可西里》,他诠释了华为文化的内涵;听《北国之春》和《喀秋莎》,他想到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来自亲人的无私奉献,我们生活、工作和事业的原动力,首先来自妈妈御寒的冬衣,来自沉默寡言的父兄,故乡的水车、小屋、独木桥,还有曾经爱过你但已分别的姑娘……   作为企业领袖,任正非的上述特质,可能具有共性,其特性来自于所领导与管理的公司与事业。华为的成长,又反证了其作为企业领袖的巨大影响力。如果说,管理学是人们对企业成功实践的总结,企业领袖则是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对企业成功实践的造就。   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领先者,其标杆意义在于,探索出一条在中国发展与管理高科技企业的道路,这条路因之由混沌而变得清晰。   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成功地探索出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商业模式、经营模式、营运流程、内在机制和管理体系,并创造性地解决了国际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如何在中国成功落地的课题,实现国外先进管理体系的中国化。   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成功地探索出IT企业的企业价值观体系、战略管理体系、研发管理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干部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财务管控体系、供应链体系。   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成功地迈出了由“活下去”到“走出去”,再到“走上去”的惊险一跳,依靠独特的国际化战略,改变行业竞争格局,让竞争对手由“忽视”华为到“平视”华为,到“重视”华为。   任正非为华为成功地探索出有特色管理知识员工、激励与约束知识员工、回报知识员工、分享知识的管理平台,实现了知识资本化和资本知识化的成功结合,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开发知识的潜力,提高知识工作者的效率。   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公司基本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企业宪章,不仅引领了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实践,而且华为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为中国企业所效仿。   在外部人面前,任正非给人的印象肯定是神秘,不接受记者采访,不在电视台露面,不出席各种峰会。《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认为:“任正非几乎是中国最有静气和最有定力的一个企业家。”   其实任总并不神秘,他的解释是:“我为什么不见媒体,我有自知之明,见媒体说什么,说好恐怕言过其实;说不好别人又不相信,甚至还认为虚伪,只好不见为好。因此,我才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并不比优点少,并不是所谓的刻意低调。”“外界总喜欢将成绩扣到一个人头上,不然不生动,以虚拟的方法塑造一个虚化的人。我不认为自己像外界传说的那样有影响力,但是很敬业、无私、能团结人。这些年华为有一点成绩,是全体员工的团结努力,以及在核心管理团队的集体领导下取得的。只是整个管理团队也很谦虚,于是就把一些虚荣虚拟地加到了我的头上,其实难符。”   在华为内部,任正非也低调但并不神秘。他是个性情中人,有个性,有喜怒哀乐,有儿女情长;他没有专车,没有专职司机,没有专门的餐厅,每天按时驾私家车上班,边开车边听四十分钟的外语;身患多种疾病,国内外出差很少带秘书,周末自己拖着行李箱,抱着书在世界各地机场出没;自掏腰包买公司的手机;自签文件对自己的失误进行惩罚;自动申请降薪;自我稀释股份,让公司85%的员工持股;自愿申请买断工龄,将001的工号变成十万多号。他也曾失败过,也曾痛苦过,也曾忧郁过,也经常被妖魔化过;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企业家,一个没有被神化或妖魔化的企业家。   在刻意或者无意保持低调的同时,任正非以自己的思考、理性、智慧和勤奋,不断地让中国企业界分享着他的思考。《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华为的冬天》《北国之春》《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在理性与平和中发展》等都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读本,其中许多名言还被传颂:“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至于许多人关注的华为是否会上市,任正非从没有排斥过。正因为他对资本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对此保持高度的审慎和敬畏。当看到一个个高扬资本运作大旗,最终被资本运作得满地找牙的企业时,我们能够理解任正非的用心良苦。笔者倒不希望华为短期上市,一个非上市的、中国的、民营的、高科技的企业(而不是“集团”),如果能早日成为世界级企业,或许更有非典型意义。   至于华为的接班人问题,任正非也并没有回避。其实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深思熟虑过这个问题,并在《华为公司基本法》第一百零二条有明文规定。有专家认为,选择接班人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缔造企业优秀接班人的生成机制。华为的问题不是人选太少,而是可选择的人太多。   责任编辑:张旭丽   华为的发展历程   2012年   持续推进全球本地化经营,加强了在欧洲的投资,重点加大了对英国的投资,在芬兰新建研发中心,并在法国和英国成立了本地董事会和咨询委员会;   在3GPP LTE核心标准中贡献了全球通过提案总数的20%;   发布业界首个400G DWDM光传送系统,在IP领域发布业界容量最大的480G线路板;   和全球33个国家的客户开展云计算合作,并建设了7万人规模的全球最大的桌面云;   推出的Ascend P1、Ascend D1四核、荣耀等中高端旗舰产品在发达国家热销。   2011年   发布GigaSite解决方案和泛在超宽带网络架构 U2Net;   建设了20个云计算数据中心;   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2000 万部;   以5.3亿美元收购华赛;   整合成立了“2012 实验室”;   发布HUAWEI SmartCare 解决方案;   在全球范围内囊获6大LTE顶级奖项。   2010年   全球部署超过80个SingleRAN商用网络,其中28个已商用发布或即将发布LTE/EPC业务;   在英国成立安全认证中心;   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节能自愿协议;   加入联合国世界宽带委员会;   获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0年度公司创新大奖。   2009年   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   成功交付全球首个LTE/EPC商用网络,获得的LTE商用合同数居全球首位;   率先发布从路由器到传输系统的端到端100G解决方案;   获得IEEE标准组织2009年度杰出公司贡献奖;   获英国《金融时报》颁发的“业务新锐奖”,并入选美国Fast Company杂志评选的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强;   主要产品都实现资源消耗同比降低20%以上,在全球部署了3000多个新能源供电解决方案站点。   2008年   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司;   根据Informa的咨询报告,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   首次在北美大规模商用UMTS/HSPA网络,为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Bell建设下一代无线网络;   移动宽带产品全球累计发货量超过2000万部,根据ABI的数据,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全年共递交1737件PCT专利申请,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在2008年专利申请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专利数占全球10%以上。   2007年   与赛门铁克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存储和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   与Global Marine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提供海缆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   在2007年底成为欧洲所有顶级运营商的合作伙伴;   被沃达丰授予“2007杰出表现奖”,是唯一获此奖项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推出基于全IP网络的移动固定融合(FMC)解决方案战略,帮助电信运营商节省运作总成本,减少能源消耗。   2006年   以8.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H3C公司49%的股份;   与摩托罗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发UMTS技术;   推出新的企业标识,新标识充分体现了我们聚焦客户、创新、稳健增长和和谐的精神。   2005年   海外合同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   与沃达丰签署《全球框架协议》,正式成为沃达丰优选通信设备供应商;   成为英国电信(简称BT)首选的21世纪网络供应商,为BT21世纪网络提供多业务网络接入(MSAN)部件和传输设备。   2004年   与西门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TD-SCDMA解决方案;   获得荷兰运营商Telfort价值超过2500万美元的合同,首次实现在欧洲的重大突破。   2003年   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企业数据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   2002年   海外市场销售额达5.52亿美元。   2001年   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非核心子公司Avansys卖给爱默生;   在美国设立四个研发中心;   加入国际电信联盟(ITU)。   2000年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   海外市场销售额达1亿美元。   1999年   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获得CMM4级认证、CMM5级认证。   1997年   推出无线GSM解决方案;   于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   1995年   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   1992年   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   1990年   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PBX技术并进行商用。   1987年   创立于深圳,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任正非简历   出生于1944年10月25日,中学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城;   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就业于建筑工程单位;   1974年为建设从法国引进的辽阳化纤总厂,应征入伍,当基建工程兵,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无军衔。在此期间,做出过重大贡献;   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1982年出席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3年随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复员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   1987年集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   1988年任华为公司总裁,至今。

  入刊理由:   2012年,华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202亿元——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同年,华为宣布利润突破154亿元(这还不包括用来给员工发奖金的125亿元红包),同样是在这一年,华为的研发费用高达299亿元,相当于中国许多顶级企业的年产值。这是中国最优质的一家民营企业,没有之一。相信,这样的企业发展崛起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多方面的。   任正非带领华为人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今天,华为已经拥有15万员工,成为中国企业界的翘楚,成为中国制造的典范和标杆,而且改变了世界通信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华为公司是中国商业世界的一个符号,其“非典型”性吸引了国内外人们的关注。   在这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华为不仅成为了许多企业学习的标杆,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前来“取经”。不过,真正取到“真经”的很少,“走火入魔”者似乎更多。原本学习华为的“狼性”执行,却学成了一只“披着狼皮的羊”;而准备学华为人的拼命精神,结果却变成强迫员工加班。   的确,华为模式或许无法复制,华为一贯的低调也给学习华为增添了不小的难度,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它二十几年的成长轨迹中发现一些具有普遍价值的经验。此外,既然华为可以向GE、IBM这些洋企业拜师,中国其他企业向华为学习就更是理所应当,毕竟大家都是根植于相同的土壤。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管理学家吴春波认为,华为没有秘密,任正非没有密码。十余年的军旅生涯,给予任正非的是坚毅、果敢、坚韧、谦恭、责任、执行、务实、使命、奉献、信仰、自律、敬畏、开放和合作的精神,让任正非具备了企业领袖所共有的天赋、素质和能力。   任正非对他的员工讲:“我在技术上、管理上、财务上,基本是个半明白人,处在边学习、边实践的状态。因此,他必须,也只有谦虚地团结一群人,发挥集体管理的作用去推动企业的发展。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即使有一点影响力,也仅仅在华为内部。”“对外界和媒体的各种议论大家不要太在乎,还是好好地努力工作。我也一样,也不会背上包袱的,也会像您们一样活泼、轻松、记性不好的,还会继续为公司的未来而努力工作的”。   二十几年的华为管理实践,给予他的是对商业规律与商业模式的领悟,对企业运作与成长规律的深刻思考,对公司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对国内外市场与行业发展的正确判断,对客户需求及其变化的准确把握;   二十几年管理华为的实践,任正非系统地思考和梳理,形成了自己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理念:坚守均衡、灰色和妥协,关注大势、方向和节奏,坚持不断地自我批判,信守在商言商和实事求是,追求无为而治,崇尚天道酬勤和艰苦奋斗,坚信“从泥坑里爬起来的人是圣人”“是太阳总会升起的”“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几十年的跌宕起伏的人生苦难,给予他的是对人生的顿悟,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对生活和生命的热诚,对事业的执着与偏执,对利益相关者的诚信,对家人和员工的关爱,对自己的持续不断的自我批判;   几十年孜孜不倦的学习与领悟,给予任正非的是不断地进步、成长和提升。他是“华为公司进步最快的人”,其成功之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干一件事”。看《莫斯科保卫战》,他悟出的是中层不决策;看《野战排》,他悟出的是不同领导者对于团队的影响作用;看《汉武大帝》,他思考的是如何对待个人的荣辱;看《千手观音》和《可可西里》,他诠释了华为文化的内涵;听《北国之春》和《喀秋莎》,他想到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来自亲人的无私奉献,我们生活、工作和事业的原动力,首先来自妈妈御寒的冬衣,来自沉默寡言的父兄,故乡的水车、小屋、独木桥,还有曾经爱过你但已分别的姑娘……   作为企业领袖,任正非的上述特质,可能具有共性,其特性来自于所领导与管理的公司与事业。华为的成长,又反证了其作为企业领袖的巨大影响力。如果说,管理学是人们对企业成功实践的总结,企业领袖则是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对企业成功实践的造就。   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领先者,其标杆意义在于,探索出一条在中国发展与管理高科技企业的道路,这条路因之由混沌而变得清晰。   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成功地探索出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商业模式、经营模式、营运流程、内在机制和管理体系,并创造性地解决了国际先进企业管理模式如何在中国成功落地的课题,实现国外先进管理体系的中国化。   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成功地探索出IT企业的企业价值观体系、战略管理体系、研发管理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干部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财务管控体系、供应链体系。   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成功地迈出了由“活下去”到“走出去”,再到“走上去”的惊险一跳,依靠独特的国际化战略,改变行业竞争格局,让竞争对手由“忽视”华为到“平视”华为,到“重视”华为。   任正非为华为成功地探索出有特色管理知识员工、激励与约束知识员工、回报知识员工、分享知识的管理平台,实现了知识资本化和资本知识化的成功结合,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开发知识的潜力,提高知识工作者的效率。   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公司基本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部企业宪章,不仅引领了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实践,而且华为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为中国企业所效仿。   在外部人面前,任正非给人的印象肯定是神秘,不接受记者采访,不在电视台露面,不出席各种峰会。《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认为:“任正非几乎是中国最有静气和最有定力的一个企业家。”   其实任总并不神秘,他的解释是:“我为什么不见媒体,我有自知之明,见媒体说什么,说好恐怕言过其实;说不好别人又不相信,甚至还认为虚伪,只好不见为好。因此,我才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我知道自己的缺点并不比优点少,并不是所谓的刻意低调。”“外界总喜欢将成绩扣到一个人头上,不然不生动,以虚拟的方法塑造一个虚化的人。我不认为自己像外界传说的那样有影响力,但是很敬业、无私、能团结人。这些年华为有一点成绩,是全体员工的团结努力,以及在核心管理团队的集体领导下取得的。只是整个管理团队也很谦虚,于是就把一些虚荣虚拟地加到了我的头上,其实难符。”   在华为内部,任正非也低调但并不神秘。他是个性情中人,有个性,有喜怒哀乐,有儿女情长;他没有专车,没有专职司机,没有专门的餐厅,每天按时驾私家车上班,边开车边听四十分钟的外语;身患多种疾病,国内外出差很少带秘书,周末自己拖着行李箱,抱着书在世界各地机场出没;自掏腰包买公司的手机;自签文件对自己的失误进行惩罚;自动申请降薪;自我稀释股份,让公司85%的员工持股;自愿申请买断工龄,将001的工号变成十万多号。他也曾失败过,也曾痛苦过,也曾忧郁过,也经常被妖魔化过;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企业家,一个没有被神化或妖魔化的企业家。   在刻意或者无意保持低调的同时,任正非以自己的思考、理性、智慧和勤奋,不断地让中国企业界分享着他的思考。《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华为的冬天》《北国之春》《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在理性与平和中发展》等都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读本,其中许多名言还被传颂:“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   至于许多人关注的华为是否会上市,任正非从没有排斥过。正因为他对资本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他对此保持高度的审慎和敬畏。当看到一个个高扬资本运作大旗,最终被资本运作得满地找牙的企业时,我们能够理解任正非的用心良苦。笔者倒不希望华为短期上市,一个非上市的、中国的、民营的、高科技的企业(而不是“集团”),如果能早日成为世界级企业,或许更有非典型意义。   至于华为的接班人问题,任正非也并没有回避。其实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深思熟虑过这个问题,并在《华为公司基本法》第一百零二条有明文规定。有专家认为,选择接班人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缔造企业优秀接班人的生成机制。华为的问题不是人选太少,而是可选择的人太多。   责任编辑:张旭丽   华为的发展历程   2012年   持续推进全球本地化经营,加强了在欧洲的投资,重点加大了对英国的投资,在芬兰新建研发中心,并在法国和英国成立了本地董事会和咨询委员会;   在3GPP LTE核心标准中贡献了全球通过提案总数的20%;   发布业界首个400G DWDM光传送系统,在IP领域发布业界容量最大的480G线路板;   和全球33个国家的客户开展云计算合作,并建设了7万人规模的全球最大的桌面云;   推出的Ascend P1、Ascend D1四核、荣耀等中高端旗舰产品在发达国家热销。   2011年   发布GigaSite解决方案和泛在超宽带网络架构 U2Net;   建设了20个云计算数据中心;   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2000 万部;   以5.3亿美元收购华赛;   整合成立了“2012 实验室”;   发布HUAWEI SmartCare 解决方案;   在全球范围内囊获6大LTE顶级奖项。   2010年   全球部署超过80个SingleRAN商用网络,其中28个已商用发布或即将发布LTE/EPC业务;   在英国成立安全认证中心;   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节能自愿协议;   加入联合国世界宽带委员会;   获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0年度公司创新大奖。   2009年   无线接入市场份额跻身全球第二;   成功交付全球首个LTE/EPC商用网络,获得的LTE商用合同数居全球首位;   率先发布从路由器到传输系统的端到端100G解决方案;   获得IEEE标准组织2009年度杰出公司贡献奖;   获英国《金融时报》颁发的“业务新锐奖”,并入选美国Fast Company杂志评选的最具创新力公司前五强;   主要产品都实现资源消耗同比降低20%以上,在全球部署了3000多个新能源供电解决方案站点。   2008年   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公司;   根据Informa的咨询报告,华为在移动设备市场领域排名全球第三;   首次在北美大规模商用UMTS/HSPA网络,为加拿大运营商Telus和Bell建设下一代无线网络;   移动宽带产品全球累计发货量超过2000万部,根据ABI的数据,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全年共递交1737件PCT专利申请,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在2008年专利申请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专利数占全球10%以上。   2007年   与赛门铁克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存储和安全产品与解决方案;   与Global Marine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提供海缆端到端网络解决方案;   在2007年底成为欧洲所有顶级运营商的合作伙伴;   被沃达丰授予“2007杰出表现奖”,是唯一获此奖项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   推出基于全IP网络的移动固定融合(FMC)解决方案战略,帮助电信运营商节省运作总成本,减少能源消耗。   2006年   以8.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H3C公司49%的股份;   与摩托罗拉合作在上海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开发UMTS技术;   推出新的企业标识,新标识充分体现了我们聚焦客户、创新、稳健增长和和谐的精神。   2005年   海外合同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   与沃达丰签署《全球框架协议》,正式成为沃达丰优选通信设备供应商;   成为英国电信(简称BT)首选的21世纪网络供应商,为BT21世纪网络提供多业务网络接入(MSAN)部件和传输设备。   2004年   与西门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开发TD-SCDMA解决方案;   获得荷兰运营商Telfort价值超过2500万美元的合同,首次实现在欧洲的重大突破。   2003年   与3Com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企业数据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   2002年   海外市场销售额达5.52亿美元。   2001年   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非核心子公司Avansys卖给爱默生;   在美国设立四个研发中心;   加入国际电信联盟(ITU)。   2000年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设立研发中心;   海外市场销售额达1亿美元。   1999年   在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获得CMM4级认证、CMM5级认证。   1997年   推出无线GSM解决方案;   于1998年将市场拓展到中国主要城市。   1995年   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   1992年   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   1990年   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PBX技术并进行商用。   1987年   创立于深圳,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   任正非简历   出生于1944年10月25日,中学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城;   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就业于建筑工程单位;   1974年为建设从法国引进的辽阳化纤总厂,应征入伍,当基建工程兵,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无军衔。在此期间,做出过重大贡献;   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1982年出席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3年随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复员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   1987年集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   1988年任华为公司总裁,至今。


相关内容

  • 台媒:华为成功转型 给台湾的启示
  • 智慧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苹果.三星.华为三足鼎立已有一段时间,近况似有改变.iPhone 7上市,"果粉"热情不减,但对产品评价褒贬不一.三星NOTE 7曝出"炸机门",康复之路曲折.华为却因无意中帮南非商人"挡弹"而声名远扬.似乎就在不经意 ...

  • 3G"双子星"启示:一座城市的新技术围猎
  • 3G"双子星"启示:一座城市的新技术围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 15:4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徐志强 丘慧慧 深圳报道 坐拥华为技术与中兴通讯--两颗可能改变中国通讯产业甚至全球通讯产业格局的最为关键的棋子,3G前夜的深圳 ...

  • 来自华为的启示
  • 来自华为的启示 特约撰稿/白 勇 2013年07月11日 来源:商界 东方幽灵的"上甘岭" 2012年,华为的年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2202亿元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 同年,华为宣布利润突破154亿元(这还不包括用来给员工发奖金的125亿元红包).同样是在这一年, ...

  •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
  • 丝路文化专家读 从"凿空西域"到"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访谈 本报记者 户华为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20日 05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 CRM在华为--客户关系管理
  • 班级:工商08丙 姓名:张欢 学号: 0890110313 CRM在华为 在1980年开始从美国起源的客户关系管理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短短的二十多年它几乎以接近光速在发展与应用着.目前,对于客户关系管理的研究和实施已经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上演着不同的精彩故事. 根据现在的研究水平,学者们一致认为的客户 ...

  • 华为国际化分析
  • 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分析 摘要:文章分析了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实践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决策过程和决策行为,给出了华为公司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把握国际市场进入的规律,明确国际市场的战略投资对象,并避免短期行为,对目标市场予以持续性的投入:按国际公司的标准优化海外市场的运作 ...

  • 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分析
  • 摘要:文章分析了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实践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决策过程和决策行为,给出了华为公司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把握国际市场进入的规律,明确国际市场的战略投资对象,并避免短期行为,对目标市场予以持续性的投入:按国际公司的标准优化海外市场的运作方式,以此减少拓展国际市 ...

  • 英国工业革命崛起之路看中国
  • 浅析英国崛起对我国和平崛起之路的启示 摘要:英国的崛起,引领了世界强国涌现的潮流.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革命,再到现今发展态势,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由英国变为美国.大国崛起,这是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也是当今国家追求的目标.我国已历经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和平崛起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那么,作为曾经一 ...

  • 论华为的崛起与海尔的衰落
  • 论华为的崛起与海尔的衰落 华为和海尔,是两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也是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企业.华为和海尔2004年的销售收入分别是400亿和1016亿,到了2013年,华为达到2400亿而海尔只有1800亿,利润分别是286亿和108亿,海尔的发展速度.盈利能力都已经远远落后于华为.仅仅十年时间,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