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大全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大全

一、概述

同学们学习历史,主要通过对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历史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怎样读好历史教材

(二)识图、释图的方法。

识图:一是注意看图的标题,理解图意;二是要看图例,了解该图的说明符号;三是要注意历史沿革和古今地名变化等;四是要识别不同历史地图的学习要求。如“唐代主要交通路线图”主要要求指出水、陆交通要道、涉及的主要城市和国家等。利用地图对知识进行归纳、分析、综合,如把历代疆域图按时间顺序加以贯穿,就能勾勒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释图:教材上的插图、彩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讲清它的背景,反映的内容和问题,努力使自己通过观察、分析、从而形成正确释图的能力。

(三)整理归纳历史知识:在学会解释简单历史名词的基础上,应学会整理和归纳历史知识,如学了唐朝的“开元盛世”之后,应该对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中的清明政治及其出现的共同原因做一总结。再如,学习了“淝水之战”后,可归纳一下中国古代史上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样,把散见在不同章节的同一类型的知识组合在一起,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便于掌握和记忆。

另外,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随时把学过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条,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不断在旧知识的链条上加入新环节,把所学知识编成知识网,长此以往,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按自己的方式组成线、面、体,有利于消化,理解和掌握。如回答“试述唐太宗的政绩”,就是要求从宏观的整体观念去认识唐太宗。它要求把政治上的“贞观之治”以及经济上、民族关系上、对外关系上和文化上有关唐太宗在位时期的成果都回答出来,从而勾勒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整体历史面貌及特征。

三、怎样记忆历史年代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年代的记忆是其中的一大内容,这也是师生之间学习和研究的一个要点,因为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离开时间概念就无法考查历史内在联系并揭示它的发展规律,因此研究和掌握历史年代的记忆是必须的,传统的机械记忆法费时易忘,激不起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兴趣,相反它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历史年代的记忆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讲求一定的艺术,这就是意义识记。 在记忆历史年代的时候,首先应明确以下几点:历史年代是可以意义识记的;搞清历史内在联系是对历史年代进行意义,只记的关键;首先要记住重大历史事件的年代,形成记忆支架。

此外,还要讲求方法,以下介绍几种:

(一)利用世纪记忆年代。例如世界近代史上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十八世纪,有关的历史年代必然是17xx年,如1755年来克星顿枪声,北美大陆会议召开,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独立战争转折点等。像这样出现众多事件的课很多,应用世纪记忆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前后联系记忆法。对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的年代可以进行_前后联系。如对东西方奴隶社会的终结时间由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可联系公元前476年,我国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当时我国奴隶制终结时间,早于欧洲。

(三)表格记忆法。

(四)以熟记的重大历史年代作跳板,对历史年代进行意义识记,又分:

1-推算年距法,如以1840年为跳板《南京条约》是后二年签的,即1840+2=1842;金田起义晚11年,即1840+11=1851。

2.间隔推算法:如每隔两年发生的历史事件: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战争、1917年护法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党的成立,此外每隔3年、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只要在学习中注意学习总结,就不难记忆。

3.周年记忆法:如2001年是党成立8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200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90周年。

(五)运用数字特征记忆法。①自然数排列,如1683年清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1685年第一次雅克萨之战,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②左右轴对称,如公元476年,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和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在公元前476年即属此种类型。

(六)谐音记忆法。利用1一9数字发音记忆,如记忆马克思出生年代,1885年,可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直哭”,这句话,既记住了年代,还领会了马克思作为导师的伟大之处。

总之,记忆历史年代的方法很多,在平常学习生活中只要注意应用,做学习的有心人,我想一定能做到记的更轻松、更牢固。

四、史料分析

史料分析题是一种提供材料,提出问题,通过分析与提炼进行论证的题型,具有考查阅读、分析、知识迁移等能力的功能,是近几年历史测试中出现的一个新题型,正类似于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阅读理解题。

解答此类问题时,一般方法是先读懂材料,阅读材料时要捕捉文中信息,所谓信息是指材料中包含或隐藏的时间、地点、提示语、人物、引文出处等,充分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判断每段材料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准确地理解材料,把材料和教材相结合,也就是把材料反映的内容定位于历史的某个阶段。每一段材料都会与教材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相联系。其次,读懂材料后应知道材料所反映的是教材中的哪一部分内容或历史长河中的哪一阶段历史,这样运用平时所学的知识、观点去分析材料,把材料和教材的内容结合起来,就有助于理解材料,更好地总结答案。最后,审准提问,总结答案,根据材料的设问要求,概括材料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后回答,回答要紧扣题意。

另一种解法,首先分析问题,打破传统的先阅读材料后看问题的做法。以前做题学生往往先阅读材料,如果材料较难理解又无明显提示,便茫然不知所云,尤其是古文,更是很难读懂。但若先看问题,掌握了问题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这样可以在看材料前就已获知材料的某些信息了,如时间、人物、事件或某个特殊阶段的历史等,就有助于理解材料。其次,带着问题阅读分析材料。因为在分析问题时已大致了解材料的一些信息,因此读起来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因为先知道了问题,所以在阅读材料时便会有意识地去找答案,这样省时、省力。所以先看问题,再看材料,既有助于理解材料也有助于组织答案。

总之史料分析分三步①阅读时捕捉文中信息。②把材料与教材相结合。③审准提问,总结答案。

五、历史概念的掌握

六、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我们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同时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也是承认和肯定杰出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所以,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讲述法。如对项羽,可从他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的巨鹿之战到四面楚歌的垓下之战,演出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悲剧,结合鸿门宴等史实,讲述他吒咤风云的英雄气慨,又看出他刚愎自用、不善于用人,火烧阿房宫等暴政失去民心,以至自取垮台的原因。

(二)综合法。如清朝的康熙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在位六十一年,在教材上占有较多篇幅,他的政绩可归纳为:对外反侵略,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对内巩固祖国的统一,反击噶尔丹的分裂势力,进军台湾,设台湾府。调整统治政策,发展生产,但他大兴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

(三)分析法。如对左宗棠这一人物,我们既要注意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失,也要充分肯定其出兵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粉碎阿古柏分裂阴谋的功绩,从而得出左宗棠功大于过的结论。要根据历史人物的性质评价各类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应把人物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和阶级斗争环境内对历史人物的实际表现进行具体分析:第一,对帝王将_评价,考察这些历史人物的功过,主要看他们对历史发展起促进或是阻碍作用,

至于个人才干、品德也是评价的一个内容,但从属于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之中。第二,对农民战争领袖的评价,主要看他在打击腐朽的封建王朝中所起的作用,个人的才干品德、气节也属于考察内容之一,评价必须把他们放在农民阶级这个特定的阶级地位来考察,过份拔高、任意贬低都是不对的。第三,对封建社会文化人的评价,主要看他们的科学成果及著作对当代或后代的实际影响和价值,至于个人阶级立场、政治态度,可在对他们全面评价时作参考。第四,对历史上爱国主义者的评价主要是看他们献身精神和民族气节或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及斗争中取得的成果。第五,对民族英雄的评价要作具体分析。在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之间的战争中要产生全民族的民族英雄,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总之,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把历史人物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的分析,运用阶段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评价。

七、你会复习历史吗?

课下经常听同学们说,历史很有趣,可就是很难记,考试容易失分。通过老师们的阅卷也确实发现存在这个问题。为此,我就历史复习谈几点方法。

(一)注意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复习。导人新课前的复习。每堂课教师在讲授新课时一般要进行设疑提问,目的是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课打好基础,达到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这需同学们在课前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一旦教师出题,积极思考,如果回忆不起来,就及时翻阅教材,查找答案。在学生回答,教师订正时,认真听讲,加深记忆。如学习《唐朝的衰落》一课时,教师问唐朝建于哪一年?开国皇帝是谁?开元盛世出现在哪位皇帝时期?解答了教师的提问,也就把已学内容与要学的知识连在了一起。.

学习新课中复习旧知识。新课中有一些知识与以前学过的有联系,教师有时设问,如学习“清初经济的发展”学到“康乾盛世”一目时,教师问:我国古代还有哪些清明治世?时间跨度大,涉及三册教材,这时应注意老师的启发,“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等,顺手把它记在教材有关位置,再复习时就很容易记住。也达到了新旧联系的目的。

巩固性复习。主要目的是巩固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如果你正确、完整地回答了教师的提问,说明你已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重点或难点,就可以转人下一课的学习。

(二)重视阶段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又称单元复习,就是学习完每一单元后的复习课。初一历史导言课告诉我们学习历史“认真阅读课本”,课本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单元复习时总围绕课本中的目录、正文、地图、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等几方面进行。

划分目录进行复习。现行中学历史课本采用“第X课”的形式,每册约二十七课,大体按时间顺序分类叙述,首先是政治史,其次是经济史,再次是文化史,三部分内容构成一个单元。如“中国历史”第一册可分为五个单元,一、原始社会;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三、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四、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秦汉;五、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一三国两晋南北朝。从目录上划分单元,要听明白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单元中的每一课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史实。政治、经济部分是一种发展关系,有先后,是对历史的纵向复习,文化部分则是对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概括和总结,是横向复习历史,把握住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抓住各单元的基本线索,理解、记忆基本内容。

紧扣每课的标题提炼要点进行复习。每一课就是一段历史,发生的事件都有其内在的联系。《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十二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整个过程内含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主要的知识点可以列出:1894年丰岛海战、《马关条约》签订,1898年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9年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罗列知识点可以使学生自然地归纳出清政府腐败无能,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规律,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就较容易地记住了。

充分运用大事年表复习。大事年是以年代作经,事件做纬,把零散放在各课的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排列,这些重要年代是学生必需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它更能体现单元复习的完整性。如《中国历史》第三册大事年表中:1894年兴中会成立,1895年广州起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07年镇南关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1913年二次革命,1915至1916年护

国运动,1917年至1918年护法运动,清晰地表明了孙中山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及维护民主共和所进行的斗争。

正文、插图、注解兼容复习。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正文(即大字部分),带★号的地图、表格、文献资料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但有时为强化对正文内容的理解、记忆,无★的插图、注解仍需在复习中使用。《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二十四课《动荡中发展的南朝》用了四幅图,实际也为第二十五课《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提供了必要的地图。复习时,可结合南朝中宋是疆域最大政权,陈是最弱小的政权,多个政权演变体现出动荡,北魏前期都城是平城,后期都城在洛阳,再利用注解,南朝的都城在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市,平城即今山西大同等要点,从空间上把教材知识有机联系,也就较清楚地体现历史发展的过程。再如《中国历史》第三册,把《鸦片战争形势图》、《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租借和势力范围图》进行比较,有利于我们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过程。

(三)历史知识的总复习。总复习是指期末或中考前的全面复习,它的基本要求是理清历史基本线索,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使学生对中外历史达到融会贯通。复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

1?专题复习法。它是指把相近的知识分门别类,按一个中心罗列出来,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做到深入浅出,晓畅明晰,学生容易记住。如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可以把“中共党史”作为一个专题,再分成以下几部分:a党的重要会议、b各时期的经济政策、c统一战线、d武装斗争等,有的内容虽涉及两册教材,但归纳出来后,就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巩固。

2.知识网络法。历史知识的点、线、面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点”就是典型事件,它是历史基础知识,它好比历史发展这个链条中的一环,如香港地区被英国占领过程较复杂,可以抓住三点: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1898年强租“新界”,这三点构成了英国侵占中国香港的过程,“线”指反映历史事件内在联系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两件事就是点,它内含曹操想统一全国,促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面是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如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势力的过程,两条线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这个“面”。一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势力;①1840至1842年鸦片战争②1856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③1883至1885年中法战争④1894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⑤1900至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⑥太平天国运动1851至1864年⑦义和团运动1899年⑧辛亥革命1911年可以看出,各知识点串联成线,以点带面,使孤零零的知识形成网络,历史概念自然形成。

3.以人带事法和以事带人法。前者指围绕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串成线索,如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可通过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②经济上盐铁专营,③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军事上攻打匈奴,⑤民族关系方面派张骞出使西域等事迹来反映出当时的兴盛局面。后者以历史事件为主记忆历史人物。如通过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的相关事件记住人物活动,如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大全

一、概述

同学们学习历史,主要通过对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历史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怎样读好历史教材

(二)识图、释图的方法。

识图:一是注意看图的标题,理解图意;二是要看图例,了解该图的说明符号;三是要注意历史沿革和古今地名变化等;四是要识别不同历史地图的学习要求。如“唐代主要交通路线图”主要要求指出水、陆交通要道、涉及的主要城市和国家等。利用地图对知识进行归纳、分析、综合,如把历代疆域图按时间顺序加以贯穿,就能勾勒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释图:教材上的插图、彩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讲清它的背景,反映的内容和问题,努力使自己通过观察、分析、从而形成正确释图的能力。

(三)整理归纳历史知识:在学会解释简单历史名词的基础上,应学会整理和归纳历史知识,如学了唐朝的“开元盛世”之后,应该对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中的清明政治及其出现的共同原因做一总结。再如,学习了“淝水之战”后,可归纳一下中国古代史上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样,把散见在不同章节的同一类型的知识组合在一起,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便于掌握和记忆。

另外,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随时把学过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条,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不断在旧知识的链条上加入新环节,把所学知识编成知识网,长此以往,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按自己的方式组成线、面、体,有利于消化,理解和掌握。如回答“试述唐太宗的政绩”,就是要求从宏观的整体观念去认识唐太宗。它要求把政治上的“贞观之治”以及经济上、民族关系上、对外关系上和文化上有关唐太宗在位时期的成果都回答出来,从而勾勒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整体历史面貌及特征。

三、怎样记忆历史年代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年代的记忆是其中的一大内容,这也是师生之间学习和研究的一个要点,因为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离开时间概念就无法考查历史内在联系并揭示它的发展规律,因此研究和掌握历史年代的记忆是必须的,传统的机械记忆法费时易忘,激不起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兴趣,相反它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历史年代的记忆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讲求一定的艺术,这就是意义识记。 在记忆历史年代的时候,首先应明确以下几点:历史年代是可以意义识记的;搞清历史内在联系是对历史年代进行意义,只记的关键;首先要记住重大历史事件的年代,形成记忆支架。

此外,还要讲求方法,以下介绍几种:

(一)利用世纪记忆年代。例如世界近代史上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十八世纪,有关的历史年代必然是17xx年,如1755年来克星顿枪声,北美大陆会议召开,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独立战争转折点等。像这样出现众多事件的课很多,应用世纪记忆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二)前后联系记忆法。对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的年代可以进行_前后联系。如对东西方奴隶社会的终结时间由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可联系公元前476年,我国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当时我国奴隶制终结时间,早于欧洲。

(三)表格记忆法。

(四)以熟记的重大历史年代作跳板,对历史年代进行意义识记,又分:

1-推算年距法,如以1840年为跳板《南京条约》是后二年签的,即1840+2=1842;金田起义晚11年,即1840+11=1851。

2.间隔推算法:如每隔两年发生的历史事件: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战争、1917年护法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党的成立,此外每隔3年、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只要在学习中注意学习总结,就不难记忆。

3.周年记忆法:如2001年是党成立8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200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90周年。

(五)运用数字特征记忆法。①自然数排列,如1683年清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1685年第一次雅克萨之战,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②左右轴对称,如公元476年,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和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在公元前476年即属此种类型。

(六)谐音记忆法。利用1一9数字发音记忆,如记忆马克思出生年代,1885年,可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直哭”,这句话,既记住了年代,还领会了马克思作为导师的伟大之处。

总之,记忆历史年代的方法很多,在平常学习生活中只要注意应用,做学习的有心人,我想一定能做到记的更轻松、更牢固。

四、史料分析

史料分析题是一种提供材料,提出问题,通过分析与提炼进行论证的题型,具有考查阅读、分析、知识迁移等能力的功能,是近几年历史测试中出现的一个新题型,正类似于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阅读理解题。

解答此类问题时,一般方法是先读懂材料,阅读材料时要捕捉文中信息,所谓信息是指材料中包含或隐藏的时间、地点、提示语、人物、引文出处等,充分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判断每段材料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准确地理解材料,把材料和教材相结合,也就是把材料反映的内容定位于历史的某个阶段。每一段材料都会与教材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相联系。其次,读懂材料后应知道材料所反映的是教材中的哪一部分内容或历史长河中的哪一阶段历史,这样运用平时所学的知识、观点去分析材料,把材料和教材的内容结合起来,就有助于理解材料,更好地总结答案。最后,审准提问,总结答案,根据材料的设问要求,概括材料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后回答,回答要紧扣题意。

另一种解法,首先分析问题,打破传统的先阅读材料后看问题的做法。以前做题学生往往先阅读材料,如果材料较难理解又无明显提示,便茫然不知所云,尤其是古文,更是很难读懂。但若先看问题,掌握了问题所提供的有关信息,这样可以在看材料前就已获知材料的某些信息了,如时间、人物、事件或某个特殊阶段的历史等,就有助于理解材料。其次,带着问题阅读分析材料。因为在分析问题时已大致了解材料的一些信息,因此读起来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因为先知道了问题,所以在阅读材料时便会有意识地去找答案,这样省时、省力。所以先看问题,再看材料,既有助于理解材料也有助于组织答案。

总之史料分析分三步①阅读时捕捉文中信息。②把材料与教材相结合。③审准提问,总结答案。

五、历史概念的掌握

六、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我们知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同时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也是承认和肯定杰出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所以,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讲述法。如对项羽,可从他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的巨鹿之战到四面楚歌的垓下之战,演出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悲剧,结合鸿门宴等史实,讲述他吒咤风云的英雄气慨,又看出他刚愎自用、不善于用人,火烧阿房宫等暴政失去民心,以至自取垮台的原因。

(二)综合法。如清朝的康熙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在位六十一年,在教材上占有较多篇幅,他的政绩可归纳为:对外反侵略,组织雅克萨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对内巩固祖国的统一,反击噶尔丹的分裂势力,进军台湾,设台湾府。调整统治政策,发展生产,但他大兴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

(三)分析法。如对左宗棠这一人物,我们既要注意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失,也要充分肯定其出兵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粉碎阿古柏分裂阴谋的功绩,从而得出左宗棠功大于过的结论。要根据历史人物的性质评价各类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应把人物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和阶级斗争环境内对历史人物的实际表现进行具体分析:第一,对帝王将_评价,考察这些历史人物的功过,主要看他们对历史发展起促进或是阻碍作用,

至于个人才干、品德也是评价的一个内容,但从属于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之中。第二,对农民战争领袖的评价,主要看他在打击腐朽的封建王朝中所起的作用,个人的才干品德、气节也属于考察内容之一,评价必须把他们放在农民阶级这个特定的阶级地位来考察,过份拔高、任意贬低都是不对的。第三,对封建社会文化人的评价,主要看他们的科学成果及著作对当代或后代的实际影响和价值,至于个人阶级立场、政治态度,可在对他们全面评价时作参考。第四,对历史上爱国主义者的评价主要是看他们献身精神和民族气节或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及斗争中取得的成果。第五,对民族英雄的评价要作具体分析。在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之间的战争中要产生全民族的民族英雄,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总之,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把历史人物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的分析,运用阶段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评价。

七、你会复习历史吗?

课下经常听同学们说,历史很有趣,可就是很难记,考试容易失分。通过老师们的阅卷也确实发现存在这个问题。为此,我就历史复习谈几点方法。

(一)注意日常课堂教学中的复习。导人新课前的复习。每堂课教师在讲授新课时一般要进行设疑提问,目的是巩固旧知识,为学习新课打好基础,达到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这需同学们在课前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一旦教师出题,积极思考,如果回忆不起来,就及时翻阅教材,查找答案。在学生回答,教师订正时,认真听讲,加深记忆。如学习《唐朝的衰落》一课时,教师问唐朝建于哪一年?开国皇帝是谁?开元盛世出现在哪位皇帝时期?解答了教师的提问,也就把已学内容与要学的知识连在了一起。.

学习新课中复习旧知识。新课中有一些知识与以前学过的有联系,教师有时设问,如学习“清初经济的发展”学到“康乾盛世”一目时,教师问:我国古代还有哪些清明治世?时间跨度大,涉及三册教材,这时应注意老师的启发,“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等,顺手把它记在教材有关位置,再复习时就很容易记住。也达到了新旧联系的目的。

巩固性复习。主要目的是巩固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如果你正确、完整地回答了教师的提问,说明你已掌握了本课的基础知识、重点或难点,就可以转人下一课的学习。

(二)重视阶段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又称单元复习,就是学习完每一单元后的复习课。初一历史导言课告诉我们学习历史“认真阅读课本”,课本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单元复习时总围绕课本中的目录、正文、地图、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等几方面进行。

划分目录进行复习。现行中学历史课本采用“第X课”的形式,每册约二十七课,大体按时间顺序分类叙述,首先是政治史,其次是经济史,再次是文化史,三部分内容构成一个单元。如“中国历史”第一册可分为五个单元,一、原始社会;二、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三、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四、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秦汉;五、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一三国两晋南北朝。从目录上划分单元,要听明白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单元中的每一课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史实。政治、经济部分是一种发展关系,有先后,是对历史的纵向复习,文化部分则是对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概括和总结,是横向复习历史,把握住这个特点,有助于我们抓住各单元的基本线索,理解、记忆基本内容。

紧扣每课的标题提炼要点进行复习。每一课就是一段历史,发生的事件都有其内在的联系。《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十二课,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整个过程内含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主要的知识点可以列出:1894年丰岛海战、《马关条约》签订,1898年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9年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罗列知识点可以使学生自然地归纳出清政府腐败无能,总结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规律,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就较容易地记住了。

充分运用大事年表复习。大事年是以年代作经,事件做纬,把零散放在各课的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排列,这些重要年代是学生必需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它更能体现单元复习的完整性。如《中国历史》第三册大事年表中:1894年兴中会成立,1895年广州起义,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07年镇南关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1913年二次革命,1915至1916年护

国运动,1917年至1918年护法运动,清晰地表明了孙中山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及维护民主共和所进行的斗争。

正文、插图、注解兼容复习。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正文(即大字部分),带★号的地图、表格、文献资料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但有时为强化对正文内容的理解、记忆,无★的插图、注解仍需在复习中使用。《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二十四课《动荡中发展的南朝》用了四幅图,实际也为第二十五课《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提供了必要的地图。复习时,可结合南朝中宋是疆域最大政权,陈是最弱小的政权,多个政权演变体现出动荡,北魏前期都城是平城,后期都城在洛阳,再利用注解,南朝的都城在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市,平城即今山西大同等要点,从空间上把教材知识有机联系,也就较清楚地体现历史发展的过程。再如《中国历史》第三册,把《鸦片战争形势图》、《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租借和势力范围图》进行比较,有利于我们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民族危机逐步加深过程。

(三)历史知识的总复习。总复习是指期末或中考前的全面复习,它的基本要求是理清历史基本线索,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使学生对中外历史达到融会贯通。复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

1?专题复习法。它是指把相近的知识分门别类,按一个中心罗列出来,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做到深入浅出,晓畅明晰,学生容易记住。如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可以把“中共党史”作为一个专题,再分成以下几部分:a党的重要会议、b各时期的经济政策、c统一战线、d武装斗争等,有的内容虽涉及两册教材,但归纳出来后,就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巩固。

2.知识网络法。历史知识的点、线、面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点”就是典型事件,它是历史基础知识,它好比历史发展这个链条中的一环,如香港地区被英国占领过程较复杂,可以抓住三点: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1898年强租“新界”,这三点构成了英国侵占中国香港的过程,“线”指反映历史事件内在联系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两件事就是点,它内含曹操想统一全国,促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面是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如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势力的过程,两条线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这个“面”。一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势力;①1840至1842年鸦片战争②1856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③1883至1885年中法战争④1894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⑤1900至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⑥太平天国运动1851至1864年⑦义和团运动1899年⑧辛亥革命1911年可以看出,各知识点串联成线,以点带面,使孤零零的知识形成网络,历史概念自然形成。

3.以人带事法和以事带人法。前者指围绕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串成线索,如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可通过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②经济上盐铁专营,③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军事上攻打匈奴,⑤民族关系方面派张骞出使西域等事迹来反映出当时的兴盛局面。后者以历史事件为主记忆历史人物。如通过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的相关事件记住人物活动,如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


相关内容

  • 初中课程教学视频辅导
  • 初一课程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初一生物上册实验教程(苏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辅导教程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讲座 人教版七年级下英语教程 初一语文新课标教程 七年级历史学习方法辅导 七年级英语学习方法视频教程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视频 人教版七 ...

  •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大全:历史纪年表 课本重点
  •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大全:历史纪年表+课本重点 功能介绍 初中家长为初中家长免费提供家庭教育资讯,以及与孩子升学的相关教育资讯. 人在成长,理解能力在成长,接受能力在成长,自然这课程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宽度也在长.上了初中,孩子的学习的课程不在简单的是语文数学,还会有地理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课 ...

  • 初三数学圆知识点专题训练:圆的切线与垂径定理
  • 全国站 中考报考 中考备考 知识点库 试题大全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英语 重点高中 中考大事记 展开 中考报考 中考资讯中考政策中考体育中考分数线2016中考中考报名中招计划中考查分志愿填报教育动态中考大事记 中考备考 中考复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 中考真题:数学语文英 ...

  • [记忆口诀]初中高中各科学习记忆口诀大全
  • 初高中各科学习记忆口诀 http://shiyunlong69.blog.163.com 初中各科学习记忆口诀(32)高中立体几何学习记忆口诀 (01)语文:文言文断句口诀(33)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 (02)语文:高频易错成语记忆口诀(34)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理解记忆 (03)语文:基础知识学 ...

  • [蔓萝课堂] 中小学电子课本大全
  •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信息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音乐 体育 美术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高中 思想政治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数学B版 信息技术 一年级语文上一年级语文 ...

  • 小学六年级想象作文大全
  • 返回 作文网小学作文 登录 频道 小学 初中 高中 小考 中考 高考 指导 素材 话题 单元 英语 成语 小学作文网站导航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小升初 初中作文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高中作文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话题作文 艺术 学会 收获 诚信 环保 自信 成功 ...

  • 名人成长故事大全
  • 返回 作文网写作素材 登录 频道 小学 初中 高中 小考 中考 高考 指导 素材 话题 单元 英语 成语 小学作文网站导航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小升初 初中作文 初一 初二 初三 中考 高中作文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话题作文 艺术 学会 收获 诚信 环保 自信 成功 ...

  •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全集
  •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全集 附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教案合集.rar (61.56 KB) 人教版七年级下教案合集.rar (277.75 KB)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教案全集.rar (293.41 KB)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rar (221.12 KB)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

  • 初中团委工作计划大全
  • 中学团委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团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学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为轴心,认真细致的开展团员工作,发展.挖掘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我校青年的特点,开展适合他们的各种团的学习和活动,积极探索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少年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全心全意为广大青年服务,使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