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林的星空--写在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47周年及第二届"航天日"

第二届“中国航天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为“航天创造美好生活”。 4月23日下午,位于怀柔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怀柔区喇叭沟门乡上台子村白桦林里的孩子们,平时只能从书本上接触空间科学的孩子们,在今天有了仰望星空、畅想宇宙,身临其将感受空间科学独特魅力的机会。

航天在为这些成长在白桦林中的孩子们创造美好、便捷生活的同时,希望有更多“心怀宇宙”、喜欢“仰望星空”的孩子们能够在心中深埋下空间科学的种子,长大后为祖国的空间科学事业,为早日实现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迈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孩子和村民们先后参观了“东方红一号”1:1模型、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展、空间科学任务大厅,并通过一场题为《走进空间科学》的生动报告,了解到:国务院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正是为了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作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摇篮,从1958年6月8日晚,中科院党组决定成立中科院“581”组,到“581任务”正式上马,从我国第一颗探空火箭T7成功发射,到东方红一号实现“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的目标,在东方红一号长达12年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

图:参观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展

图:在空间科学任务大厅了解地面支撑系统如何接收卫星数据

图:不忘初心,走进空间科学

图:航天日第二场活动中,通过微信报名的网友们跟随刘勇研究员探秘太阳系八大行星

请历史记住他们,也请历史见证新一代空间科学人的成长。经过“双星计划”、“萤火一号”等空间任务的磨练和经验积累,再到空间科学卫星系列“悟空”、“墨子”、“实践十号”的“三发三捷”, 正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精心构思、呕心沥血、前赴后继的精神,激励着当代空间科学人们继承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朝着更高更远的“空间科学梦”勇敢前行。

  图: 1958年空间中心首任所长赵九章先生(右一)率团访苏

图:1958年中科院581组旧址——西苑操场甲1号

“白桦林的星空”活动也是空间中心落实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举措,将通过系列活动尝试把党员教育、精准帮扶和科学传播三者结合推进,加强北京科创中心怀柔科学城院所区域党建合作,强化党员职工践行“科技创新为民”的宗旨意识,切实履行研究所的社会责任,激励广大党员职工为“率先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怀柔科学城的建设贡献力量。

图:赵九章1964年12月27日给周恩来总理的关于中国研制人造卫星建议的信

图:东方红一号卫星初期总体组成员

在第二届“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伴随《东方红》的熟悉旋律,与白桦林中的孩子们,共同仰望星空,重温47年前新华社向世界播发的一份电文。

“新华社四月二十五日讯: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四百三十九公里,最远点二千三百八十四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夹角六十八点五度。绕地球一周一百一十四分钟。卫星重一百七十三公斤。用二0.00九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微信公众订阅号(ID:nssc1958)

第二届“中国航天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为“航天创造美好生活”。 4月23日下午,位于怀柔科学城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怀柔区喇叭沟门乡上台子村白桦林里的孩子们,平时只能从书本上接触空间科学的孩子们,在今天有了仰望星空、畅想宇宙,身临其将感受空间科学独特魅力的机会。

航天在为这些成长在白桦林中的孩子们创造美好、便捷生活的同时,希望有更多“心怀宇宙”、喜欢“仰望星空”的孩子们能够在心中深埋下空间科学的种子,长大后为祖国的空间科学事业,为早日实现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迈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孩子和村民们先后参观了“东方红一号”1:1模型、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展、空间科学任务大厅,并通过一场题为《走进空间科学》的生动报告,了解到:国务院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正是为了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作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摇篮,从1958年6月8日晚,中科院党组决定成立中科院“581”组,到“581任务”正式上马,从我国第一颗探空火箭T7成功发射,到东方红一号实现“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的目标,在东方红一号长达12年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关键作用。

图:参观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展

图:在空间科学任务大厅了解地面支撑系统如何接收卫星数据

图:不忘初心,走进空间科学

图:航天日第二场活动中,通过微信报名的网友们跟随刘勇研究员探秘太阳系八大行星

请历史记住他们,也请历史见证新一代空间科学人的成长。经过“双星计划”、“萤火一号”等空间任务的磨练和经验积累,再到空间科学卫星系列“悟空”、“墨子”、“实践十号”的“三发三捷”, 正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精心构思、呕心沥血、前赴后继的精神,激励着当代空间科学人们继承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朝着更高更远的“空间科学梦”勇敢前行。

  图: 1958年空间中心首任所长赵九章先生(右一)率团访苏

图:1958年中科院581组旧址——西苑操场甲1号

“白桦林的星空”活动也是空间中心落实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举措,将通过系列活动尝试把党员教育、精准帮扶和科学传播三者结合推进,加强北京科创中心怀柔科学城院所区域党建合作,强化党员职工践行“科技创新为民”的宗旨意识,切实履行研究所的社会责任,激励广大党员职工为“率先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怀柔科学城的建设贡献力量。

图:赵九章1964年12月27日给周恩来总理的关于中国研制人造卫星建议的信

图:东方红一号卫星初期总体组成员

在第二届“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伴随《东方红》的熟悉旋律,与白桦林中的孩子们,共同仰望星空,重温47年前新华社向世界播发的一份电文。

“新华社四月二十五日讯: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四百三十九公里,最远点二千三百八十四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夹角六十八点五度。绕地球一周一百一十四分钟。卫星重一百七十三公斤。用二0.00九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微信公众订阅号(ID:nssc1958)


相关内容

  • 神舟问九天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 载人航天事业再进一步
  • 神舟问九天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 载人航天事业再进一步 10月17日,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下,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乘坐神舟十一号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入太空. 7时30分,火箭起飞.575秒后,船箭分离.约600秒后,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7时4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603698,股吧)总指挥张 ...

  •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45周年 亲历者白发聚首
  • 当年的"小潘"如今已白发苍苍 2015.4月24日电(记者 马丽)"我们的卫星还在天上转,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走了."曾担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组副组长.当年被称为"小潘"的潘厚任,今天在参加"东方红一号&qu ...

  • 广西第三届"桂航杯"航天知识竞赛答案
  •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 纪念暨广西第三届"桂航杯" 航天知识竞赛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纪念暨广西第三届"桂航杯"航天知识竞赛 1.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_____周年 30 40 60 2. 80 1956年10月8日,_____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 ...

  • 读书知识竞赛题
  • ●热点专题 一.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中国人的科技梦 1.时事抓点: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 号飞船在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 ,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安全返回 ...

  • "天宫"寻梦小天下
  • 它,从飞沙遮日的茫茫大漠而来,向千尺万丈的浩瀚苍穹而去:它,承载着一个古老民族千年不息的飞天梦想在无边的秋夜里起航:它,带着大家对自己亲昵的称呼"天宫一号"以及13亿中国人如宇宙般宏大的气度与宽广的胸襟展翼翱翔.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全新改进的运载"天宫一 ...

  • 10月思想汇报国庆,嫦娥二号
  •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新中国成立61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祖国面貌日新月异,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回顾61年的历程 ...

  •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
  • 中国第一枚导弹总体.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或总设计师;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他担任工程总师;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再次挑起工程总设计师重任-- 中国"两弹一星&qu ...

  • 祖国母亲逐步走向繁荣富强之道路_3000字
  • 十月一日,是金风送爽.天高云淡的日子:十月一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五周年的日子.在这普天同庆的国庆佳节,全国各族人民欢聚一堂,迎来了祖国母亲六十五周年华诞. 翻开历史厚厚的篇章,在残酷的历史战争中,中华民族曾饱受几经沧桑.几经痛苦,曾倍受欺凌与污辱,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掀起了中华儿女反侵略 ...

  • [嫦娥一号探月的人文意义]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 "嫦娥一号"探月的人文意义(1)"嫦娥一号"的发射显示了中国卫星发射技术的新成就, 更显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又一巨大进步,但是,从人文的角度看"嫦娥一号"探月,也许更 实用,也更有意义. (2)来一次天文知识的学习.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