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 焦耳定律选修3-1

高二物理选修3-1 焦耳定律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公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2)了解电功和电热的关系,了解公式Q=I2Rt (P=I2R )、Q=U2t/R(P=U2/R)的适应条件;

(3)知道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与其他形式能转化关系,电功大于电热;

(4)能运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解决简单的含电动机的非纯电阻电路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实例,让学生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 教学重点:区别并掌握电功和电热的计算。

教学难点:主要在学生对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缺乏感性认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

要点: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及综合运用。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通过前面的学习,可知导体内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做功吗?(做功,而且做正功)

(2)电场力做功将引起能量的转化,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举出一些大家熟悉的例子?(电能→机械能,如电动机。电能→内能,如电热器。电能→化学能,如电解槽)本节课将重点研究电路中的能量问题。

(二)新课讲解

1、电功

(1)定义:电路中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所做的功,简称电功,通常也说成是电流做功。用W 表示。

(2)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体现。即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即有多少电能减少,就有多少其他形式能增加。

【说明】

1、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减少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即电功等于电路中电能的减少,这是电路中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关键。

2、在第一章里我们学过电场力对电荷做功,若电荷q 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 搬至B ,AB 两点间电势差为U AB ,则电场力做功W=qUAB 。

3、对于一段导体而言,两端电势差为U (把电荷q 从一端搬至另一端,电场力的功W=qU)在导体中形成电流,且q=It,(在时间间隔t 内搬运的电量为q ,则通过导体截面电量为q ,I=q/t)所以W=qU=IUt。这就是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即电功的表达式。

(3)表达式:W = Iut ① 单位:焦耳(J )。1J=1V·A ·s

【说明】

1、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电流在一段电路上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电压、电路中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适用条件:I 、U 不随时间变化——恒定电流。

2、电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2)定义式:P=W/t=UI(对任何电路都适用)。 ②

(3)单位:为瓦特(W ),1W=1J/s。

(4)物理意义:电流在一段电路上做功的功率P 等于电流I 跟这段电路两端电压U 的乘积。

(4)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所需电压叫额定电压,在这个电压下消耗的功率称额定功率。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P 实=IU,U 、I 分别为用电器两端实际电压

和通过用电器的实际电流。

【说明】

1、推导过程中没用到任何特殊电路或用电器的性质,电功和电功率的表达式对任何电压、电流不随时间变化的电路都适用。再者,这里W=IUt是电场力做功,是消耗的总电能,也是电能所转化的其他形式能量的总和。

2、电流在通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电能转化为内能。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描述它的定量规律是焦耳定律。

3、学生一般认为,W=IUt,又由欧姆定律,U=IR,所以得出W=I2Rt ,电流做这么多功,放出热量Q=W=I2Rt 。这里有一个错误,可让学生思考并找出来。错在Q=W,何以见得电流做功全部转化为内能增量?有无可能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能?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长期实验研究后提出焦耳定律。

3、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

(1)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表达式: Q=I2Rt ③

【说明】

1、对纯电阻电路(只含白炽灯、电炉等电热器的电路)中电流做功完全用于产生热,电能转化为内能,故电功W 等于电热Q ;这时W= Q=UIt=I2Rt

(3)热功率: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即P=Q/t=I2R ④

【说明】

1、②和④都是电流的功率的表达式,但物理意义不同。②对所有的电路都适用,而④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非纯电阻电路(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的电路)不适用。

2、关于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外,

还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这时W >Q。即W=Q+E其它 或P =P 热

+ P其它、UI = I2R + P其它 。

引导学生分析P54例题(从能量转化和守恒入手)如右图,再增补两个问题:

(1)电动机的效率?

(2)若由于某种原因电动机被卡住,这时电动机消耗的功率为多少?

最后通过“思考与讨论”以加深认识。注意,在非纯电阻电路中,欧姆定律已不适用。

4、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小结。

并比较UIt 和I 2Rt 的区别和联系,从能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解释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和电热的关系。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电热,故电功W 等于电热Q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的一部分转化为电热,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机械能、化学能) ,故电功W 大于电热Q 。

5、巩固新课:1、复习课本内容 2、完成P55练习 2、3、4

高二物理选修3-1 焦耳定律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公式的物理意义,了解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2)了解电功和电热的关系,了解公式Q=I2Rt (P=I2R )、Q=U2t/R(P=U2/R)的适应条件;

(3)知道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与其他形式能转化关系,电功大于电热;

(4)能运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解决简单的含电动机的非纯电阻电路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实例,让学生理解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 教学重点:区别并掌握电功和电热的计算。

教学难点:主要在学生对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关系缺乏感性认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

要点: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及综合运用。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通过前面的学习,可知导体内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做功吗?(做功,而且做正功)

(2)电场力做功将引起能量的转化,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举出一些大家熟悉的例子?(电能→机械能,如电动机。电能→内能,如电热器。电能→化学能,如电解槽)本节课将重点研究电路中的能量问题。

(二)新课讲解

1、电功

(1)定义:电路中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所做的功,简称电功,通常也说成是电流做功。用W 表示。

(2)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路中的体现。即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即有多少电能减少,就有多少其他形式能增加。

【说明】

1、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减少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即电功等于电路中电能的减少,这是电路中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关键。

2、在第一章里我们学过电场力对电荷做功,若电荷q 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 搬至B ,AB 两点间电势差为U AB ,则电场力做功W=qUAB 。

3、对于一段导体而言,两端电势差为U (把电荷q 从一端搬至另一端,电场力的功W=qU)在导体中形成电流,且q=It,(在时间间隔t 内搬运的电量为q ,则通过导体截面电量为q ,I=q/t)所以W=qU=IUt。这就是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即电功的表达式。

(3)表达式:W = Iut ① 单位:焦耳(J )。1J=1V·A ·s

【说明】

1、表达式的物理意义:电流在一段电路上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电压、电路中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适用条件:I 、U 不随时间变化——恒定电流。

2、电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2)定义式:P=W/t=UI(对任何电路都适用)。 ②

(3)单位:为瓦特(W ),1W=1J/s。

(4)物理意义:电流在一段电路上做功的功率P 等于电流I 跟这段电路两端电压U 的乘积。

(4)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额定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所需电压叫额定电压,在这个电压下消耗的功率称额定功率。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P 实=IU,U 、I 分别为用电器两端实际电压

和通过用电器的实际电流。

【说明】

1、推导过程中没用到任何特殊电路或用电器的性质,电功和电功率的表达式对任何电压、电流不随时间变化的电路都适用。再者,这里W=IUt是电场力做功,是消耗的总电能,也是电能所转化的其他形式能量的总和。

2、电流在通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电能转化为内能。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描述它的定量规律是焦耳定律。

3、学生一般认为,W=IUt,又由欧姆定律,U=IR,所以得出W=I2Rt ,电流做这么多功,放出热量Q=W=I2Rt 。这里有一个错误,可让学生思考并找出来。错在Q=W,何以见得电流做功全部转化为内能增量?有无可能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能?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长期实验研究后提出焦耳定律。

3、焦耳定律—电流热效应

(1)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表达式: Q=I2Rt ③

【说明】

1、对纯电阻电路(只含白炽灯、电炉等电热器的电路)中电流做功完全用于产生热,电能转化为内能,故电功W 等于电热Q ;这时W= Q=UIt=I2Rt

(3)热功率: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即P=Q/t=I2R ④

【说明】

1、②和④都是电流的功率的表达式,但物理意义不同。②对所有的电路都适用,而④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非纯电阻电路(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的电路)不适用。

2、关于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外,

还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这时W >Q。即W=Q+E其它 或P =P 热

+ P其它、UI = I2R + P其它 。

引导学生分析P54例题(从能量转化和守恒入手)如右图,再增补两个问题:

(1)电动机的效率?

(2)若由于某种原因电动机被卡住,这时电动机消耗的功率为多少?

最后通过“思考与讨论”以加深认识。注意,在非纯电阻电路中,欧姆定律已不适用。

4、小结:对本节内容做简要小结。

并比较UIt 和I 2Rt 的区别和联系,从能的转化与守恒的角度解释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和电热的关系。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电热,故电功W 等于电热Q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的一部分转化为电热,另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如机械能、化学能) ,故电功W 大于电热Q 。

5、巩固新课:1、复习课本内容 2、完成P55练习 2、3、4


相关内容

  • 高二物理目录
  • 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 1.电荷及其电荷守恒定律 2.库仑定律 3.电场强度 4.电势能和电势 5.电势差 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 7.静电现象的应用 8.电容器的电容 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第二章恒定电流 1.电源和电流 2.电动势 3.欧姆定律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焦耳定律 6.导 ...

  • 高二物理寒假教学计划
  • 高二物理 教学计划 内容安排 高二物理选修 3-1:静电场(1.5 课时) .恒定电流(1.5 课时) .磁场(1.5 课时) . 高二物理选修 3-2:电磁感应(1.5 课时) .交变电流.传感器(1 课时) 电磁场综合训练(1 课时) 新课:动量(1 课时)冲量(1 课时) 安排原因 复习高二第 ...

  • 高二物理组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16---2017第一学期高二物理备课组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学期授课内容是粤教版选修3-1,如果时间上允许,将进行选修3-2第一章的教学.选修3-1,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电场.第二章电路.第三章磁场.静电场是高中阶段的基础内容之一,核心是电场的概念及描述电场特性的物理量,从电荷.电场的角度 ...

  • 2015.4.29安徽初中物理教材目录高中物理教材目录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新)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第二节探索之路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快与慢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声音的 ...

  • 高二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 班级:高二( )班: 学号: 姓名: 选修3-2电磁感应 第1.2节电磁感应的发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自主学习] 1.奥斯特实验的启迪:自从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现象后,根据对称性思考,物理学 家提出能否利用磁生电呢? 2.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法拉第经过十年的探索,终于获得成功.他将"磁生 ...

  •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
  •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3编写思想 彭征 选修系列继承了必修教科书的编写思想,即循序渐进.改变学习方式.贯穿探究精神.增强实践意识.重视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等几个方面.本文通过问答的形式,以选修3-3中的实例对编写思想做些说明. 第七章  分子动理论 ●第1节 ...

  •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1-1第一章知识点
  • 1.1电荷 库仑定律 一.电荷 电荷守恒 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1. 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转移.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并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 ...

  • 高二物理选修3-1知识点--
  • 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知识要点: 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点电荷 ⑴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打算打算两中电荷,电荷在它的同围空间形成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就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基本电荷 -19.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Q=ne) e =1. 6⨯10C ⑵使物体带电也叫 ...

  • 常用的高中物理学史实
  • 常用的高中物理学史实(人教版新课标) 一.必修1.必修2 (力学)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