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学诊脉(初学)

教你学诊脉

一、指法:

诊脉的指法很简单,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中指定关,(腕后高骨即为关)三指分别排开,同时根据人之体型合理布指。高大者指宜疏,瘦小者指宜紧

二、腕脉各主脏腑及常脉

中医秉持易之原则:“知常达变”。这一观念一定要明记在心。只有知常,以常态为尺度,才能知道不正常的表现。

左寸口主心,心脉常态为浮大。

左关上主肝胆,此脉以长弦为常态。

右寸口主肺,肺脉常态为浮涩短。

右关上主脾胃,此脉以缓大为常态。

左右尺中属肾,此脉宜沉软。

同时还要明白四时脉之常态。

对于脉的把握是一个实践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多分析品评,才能深入掌握。这不在本讲的陈述范围。本讲主要针对外感脉进行简单的说明。从六经的角度不讲,只讲太阳经证脉象

三、脉之基础

对于初学者来说,诊脉是道门坎儿。是一件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的事情,在一般人看来,不就是用手摸脉吗?或者说所有的脉都是跳动的呀。其实脉里乾坤大有学问!

首先从诊脉不难说起。知道怎么定位,这就是小小的一个入门,至少你知道怎么把脉了。 然后要了解的就是脉的至数,也就是正常脉的跳动次数。古代没有钟表,不可能以分钟来计脉搏跳动次数,而是以一息为准。何为一息?就是正常情况下的一呼一吸。标准是什么呢?一息四至为平脉。就是说一呼一吸间,脉搏跳动四次,这是正常的。比此慢或快于此,皆为病脉。

一息四至号和平,更加一至无大疴,

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即云殂,

六至为数七至极,八脱九险十危急。

1、浮脉

浮脉属阳脉,主表。那么什么叫浮脉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浮在皮肤上的脉,用手指轻轻的搭在皮肤上就能感觉到脉的跳动。从外感的角度来看,此时外邪尚未入里。一般外感初起,易现浮脉(体质虚弱正气不足者除外)。

2、浮脉主病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外感多以浮迟、浮数、浮紧、浮缓为特征,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值得注意的是人迎脉的把握。

左手人迎脉一盛,便是风寒暑湿症,

恶寒发热更无殊,四脉四症要审定。

浮而无力是伤风,浮而有力伤寒症,

浮而虚者暑伤心,浮而缓者湿之病,

发散渗利不可差,用药和平保元命。

二、沉脉

沉脉属阴脉,需要重重地按下去才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主病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畜,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一些体质虚弱的人,感冒也会有沉脉表现。因此在临床上,不能拘于方书所言,应随证化裁,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三、迟脉

迟脉属阴脉,一息三至为迟,是阳不胜阴的表现。三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结,迟甚为败,浮大而耍为虚。

主病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痂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四、数脉

数脉属阳脉,一息六至,此为阴不胜阳之表现。临床就分清虚实表里。

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注意儿童的脉不在此列。

诊 脉 六 法

心 脉

切脉下指先看心,心脉浮大为正形。浮而有力心经热,热主舌破小便疼。感冒风寒弦又紧,头疼寒热数难平。惊悸怔忡沉细弱。上焦蓄热洪大应。

肝 脉

次看肝脏弦又长,总然有病也无妨。忽然浮大风为患,紧带洪兮疟痢当。微涩原来阴血少。数为着怒缓为尫(音wāng 瘦弱的意思)。有余因实知肝火。沉细为虚亦是常。 肾 脉

若逢肾脉沉无病,洪大须知阴火生。男子下元微不足,女人滑利定为妊。弦紧极虚芤下血。痛连腰胁现微沉。五心烦热洪无力。犯着房劳数不宁。

肺 脉

右寸诊之浮短涩,肺家清净病无干。邪气上冲多发嗽,洪大分明仔细看。弦紧必然咽燥破。数时胸府热难安。浮而有力风外感。沉主生痈滑生痰。

脾 脉

脾家性燥宜迟缓,倘逢滑数知伤食。洪大原来胃火炽,弦紧定遭 疟疾。虚汗泄泻腹膨膨。嗳气吞酸是数热。土不制水肢浮肿,沉细而微见肾脉。

命 门 脉

命门相火只宜静,虽然沉细未为病。若逢盛旺反成殃,阴虚盗汗肌消甚。浮洪呕血梦遗精。滑数昏花耳聋症。迟缓多缘下部寒。女子旺时应有孕。

注:初学中医,自以为诊脉为一道门坎。很多人被拒之门外。就一般人来说,谁的脉都跳啊,不跳就死了。很多人不得门路,只能望脉兴叹。其实就初学者来说,只要能分清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就行了。其它的脉,在临床中一点一点的感悟就是了。况且其它脉也都是从这四种脉衍生出来的。

就养生调理来说,能体会这四种脉就足够了。

教你学诊脉

一、指法:

诊脉的指法很简单,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中指定关,(腕后高骨即为关)三指分别排开,同时根据人之体型合理布指。高大者指宜疏,瘦小者指宜紧

二、腕脉各主脏腑及常脉

中医秉持易之原则:“知常达变”。这一观念一定要明记在心。只有知常,以常态为尺度,才能知道不正常的表现。

左寸口主心,心脉常态为浮大。

左关上主肝胆,此脉以长弦为常态。

右寸口主肺,肺脉常态为浮涩短。

右关上主脾胃,此脉以缓大为常态。

左右尺中属肾,此脉宜沉软。

同时还要明白四时脉之常态。

对于脉的把握是一个实践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多分析品评,才能深入掌握。这不在本讲的陈述范围。本讲主要针对外感脉进行简单的说明。从六经的角度不讲,只讲太阳经证脉象

三、脉之基础

对于初学者来说,诊脉是道门坎儿。是一件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的事情,在一般人看来,不就是用手摸脉吗?或者说所有的脉都是跳动的呀。其实脉里乾坤大有学问!

首先从诊脉不难说起。知道怎么定位,这就是小小的一个入门,至少你知道怎么把脉了。 然后要了解的就是脉的至数,也就是正常脉的跳动次数。古代没有钟表,不可能以分钟来计脉搏跳动次数,而是以一息为准。何为一息?就是正常情况下的一呼一吸。标准是什么呢?一息四至为平脉。就是说一呼一吸间,脉搏跳动四次,这是正常的。比此慢或快于此,皆为病脉。

一息四至号和平,更加一至无大疴,

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即云殂,

六至为数七至极,八脱九险十危急。

1、浮脉

浮脉属阳脉,主表。那么什么叫浮脉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浮在皮肤上的脉,用手指轻轻的搭在皮肤上就能感觉到脉的跳动。从外感的角度来看,此时外邪尚未入里。一般外感初起,易现浮脉(体质虚弱正气不足者除外)。

2、浮脉主病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外感多以浮迟、浮数、浮紧、浮缓为特征,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值得注意的是人迎脉的把握。

左手人迎脉一盛,便是风寒暑湿症,

恶寒发热更无殊,四脉四症要审定。

浮而无力是伤风,浮而有力伤寒症,

浮而虚者暑伤心,浮而缓者湿之病,

发散渗利不可差,用药和平保元命。

二、沉脉

沉脉属阴脉,需要重重地按下去才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主病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畜,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一些体质虚弱的人,感冒也会有沉脉表现。因此在临床上,不能拘于方书所言,应随证化裁,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三、迟脉

迟脉属阴脉,一息三至为迟,是阳不胜阴的表现。三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结,迟甚为败,浮大而耍为虚。

主病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痂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四、数脉

数脉属阳脉,一息六至,此为阴不胜阳之表现。临床就分清虚实表里。

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痈,数虚肺痿。 注意儿童的脉不在此列。

诊 脉 六 法

心 脉

切脉下指先看心,心脉浮大为正形。浮而有力心经热,热主舌破小便疼。感冒风寒弦又紧,头疼寒热数难平。惊悸怔忡沉细弱。上焦蓄热洪大应。

肝 脉

次看肝脏弦又长,总然有病也无妨。忽然浮大风为患,紧带洪兮疟痢当。微涩原来阴血少。数为着怒缓为尫(音wāng 瘦弱的意思)。有余因实知肝火。沉细为虚亦是常。 肾 脉

若逢肾脉沉无病,洪大须知阴火生。男子下元微不足,女人滑利定为妊。弦紧极虚芤下血。痛连腰胁现微沉。五心烦热洪无力。犯着房劳数不宁。

肺 脉

右寸诊之浮短涩,肺家清净病无干。邪气上冲多发嗽,洪大分明仔细看。弦紧必然咽燥破。数时胸府热难安。浮而有力风外感。沉主生痈滑生痰。

脾 脉

脾家性燥宜迟缓,倘逢滑数知伤食。洪大原来胃火炽,弦紧定遭 疟疾。虚汗泄泻腹膨膨。嗳气吞酸是数热。土不制水肢浮肿,沉细而微见肾脉。

命 门 脉

命门相火只宜静,虽然沉细未为病。若逢盛旺反成殃,阴虚盗汗肌消甚。浮洪呕血梦遗精。滑数昏花耳聋症。迟缓多缘下部寒。女子旺时应有孕。

注:初学中医,自以为诊脉为一道门坎。很多人被拒之门外。就一般人来说,谁的脉都跳啊,不跳就死了。很多人不得门路,只能望脉兴叹。其实就初学者来说,只要能分清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就行了。其它的脉,在临床中一点一点的感悟就是了。况且其它脉也都是从这四种脉衍生出来的。

就养生调理来说,能体会这四种脉就足够了。


相关内容

  • 何轶群老中医教你号脉
  • 浅谈中医脉诊1 学脉诊,有难度.但恐怕非学不可,否则,继承传统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一场梦幻.千万.亿万人,包括健康人.病人,脉象都是不同的. 不同,不只是寸口六脉的基本脉象,而是这六脉,即:左寸.左关.左尺.右寸.右关.右尺的不同脉象,及其间的联系和转化. 喉痹的" ...

  • 中医脉诊入门
  • 本文转载自中华脉学<中医脉诊入门> 中医脉诊入门 马永刚 中医脉学传承数千年,历久弥新,迸发出蓬勃生机,吸引众多有志于中医事业的同道中人痴迷于此.今不揣学识浅陋,兹将中医脉诊入门之法浅析于下,敬请各位同道斧正. 一.中医脉诊基本原理 三焦者,人身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 ...

  • 蒋竹山:晚明江南祁彪佳家族的日常生活史
  • 作者:ysgzh 提交日期:2007-1-3 23:11:00 | 分类: | 访问量:524 <都市文化研究>第一期 一,前言 明代的医学知 在印刷术的普及与医者 的快速增长下有重要的发展,这在江南地区尤为明显,这些地方的医学发展模式与人口成长,都市精英的经济能的强化有密 关系.从制 ...

  • 柯尔克孜族与蒙古族医学的对比
  • 柯尔克孜族与蒙古族医学的对比 摘要:中医药是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是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医药一直独立承担着人民群众的医疗.预防.养生.保健等重任,被誉为传统医学的一朵奇葩.柯尔克孜族与蒙古族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而 ...

  • 关于_难经_脉法中的_独取寸口_
  • DOI:10. 16294/j.cn k i . 1007-659x. 1997. 06. 020 第21卷 第6期 1997年11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N ov. 1997Nov. 21, N o. 6 关于<难经>脉法中的"独取寸口" 陈 婷 公秀珍12 1 山 ...

  • 中医诊断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
  • 中医诊断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 中诊(中诊内容不多,所有内容都渗透到了各科,所以总结内容也不多) 一.舌诊 (1)舌诊的内容①望舌质(舌体):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②望舌苔:望苔质.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舌体柔软,活动自如,位置正中,台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质(体) 1.舌 ...

  • 中医诊断学目录
  • 绪论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及其原则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四诊望诊整体望诊 局部望诊 望舌 望排出物 望小儿指纹 闻诊听声音 嗅气味 问诊问一般项目 问主诉和病史 问现在症状 切诊脉诊脉象形成的原理 脉诊的临床意义 诊脉的部位 诊脉有方法和注意事项 正常脉象 病理性脉象 诊小儿脉 脉症 ...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目录 本书全文检索 前言 医家小传 全书概要 本书读法次序 上编 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彭子益着罗超羣校 序 读法总纲 上篇 中篇 下篇 传经篇 疑难篇 类伤寒病篇 读法总结 原理上篇 原理上篇导言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阴阳 五行 六气 人秉大气的五行而生脏腑 十二经圆运动图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图 ...

  • 语音课文字版系列:张锡纯巧用山萸肉的故事(3)|温故知新
  • 原创 2016-03-11 罗大伦 罗大伦频道 张锡纯巧用山萸肉(3) 各位朋友,大家好,昨天我们聊了张锡纯用山萸肉治疗这种危重患者,大汗淋漓,正气欲脱的这种患者,用山萸肉一下把正气给固住,把正气收敛回来,救患者于危难的这么一些病例.朋友们听完了会想了,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医生,我也遇不到那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