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不同含义

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不同含义

《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一条说: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08年真是多事之秋,内外交困。从国内情况来看,经济发展受阻,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出口减少、失业增加、就业困难、股市崩溃、房价泡沫、举办奥运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连温家宝总理都说:“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从国际情况来看,藏独分子活跃,各国反共势力抬头,奥运火炬传递受到多方阻挠……

毫无意外,国人的所谓“爱国情绪”被煽动起来了。家乐福被抵制,CNN被叫骂,外国友人人人自危。历史已经有了一条鲜明规律:凡是国家经济困难、国内矛盾严重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被扯出来当作遮羞布。爱国主义成了统治者的工具和法宝,关键时刻就亮出来,混淆视听,国人立即将矛头对准国外,仇外排外情绪越严重,那么国内矛盾越缓和,统治者越高兴。老百姓就像没有头脑的笨牛,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还自以为很爱国,很正义,很高尚,等到有一天被卖了,还骄傲地说自己曾经爱国了。

早就有清醒的人士道出了一个真理:爱国爱国,自古多少罪名假汝之名而为之!政客们铲除政敌的时候,往往给他安的罪名就是“卖国”或者“叛国”。而奴役老百姓的伎俩也无非是宣扬“爱国主义”,谁反抗自己的统治,就是不爱国,就可以株连九族。似乎普天之下,就统治者TMD最爱国。然而,所有卖国、叛国的事情都是统治者干出来的,因为老百姓没有这个权力和能耐。

猪脑壳愤青们终于找到了宣泄的机会,满天红旗飘扬,媒体不断煽风点火,网络群魔乱舞,理性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愤怒的网民永远也不明白,反外也罢、抵制也罢,不过是一场游戏,顶多停留在意识形态上,变成一场毫无意义的口水仗,而不会产生任何实质结果,也不会对中国产生丝毫实际上的影响。而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自身生存与权利的大是大非,却被人为地忽略了。100年前,蔡锷将军就提出“要为国人争人格”,让老百姓脱离专制的奴役,自己堂堂正正做主人。民国初年的那些先贤们,为了这个理想奋斗毕生,可惜如今他们的理想也没有实现。CNN并非完全诬蔑中国,它说的大多数是事实,可惜奴隶们还在拼命为奴隶主辩护,理直气壮地被奴隶主代表。奴隶主代表了你的一切权利,包括

你的劳动纳税,包括公平正义,包括由×自×主×民(请倒过来读),你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任人宰割。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过,亡国与亡天下是有区别的,国可亡天下不可亡。“国”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指朝廷。朝廷亡了就亡了,自然会有另一个朝廷来替代,中国历史上朝代太多了,有啥希罕的。我们现在所处的不过是一个朝廷而已,而并非中国的终极形态。以后历史会变化,政权会更替,这是历史规律。有一首意淫的歌曲名叫《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其中的逻辑猪狗不如。须知,1949年10月1日是本朝的生日,不是中国的生日,中国已经存在上下五千年了。因此,亡国只是统治利益集团的责任,他们有必要爱国,维护国家统治,以便保护既得利益。你一个小老百姓,却跳出去嚷着爱国,无非就是被统治阶层当枪使了,到头来吃香喝辣都没你鸟事,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至于“天下”,就是指本国版图内居住的民族和老百姓,因此,亡国可以,但亡天下万万不可,于是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警句,而不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告诉我们,爱国是扯淡,爱天下老百姓,为老百姓争取公民应得的权利,才是我们有志之士应该干的事情。

我们可以再深入分析一下,“爱国”一词实在不应该从普通百姓口中说出来。如果老百姓必须对国家负有责任的话,那么就要绝对维护朝廷统治,就不能起义和造反,结果我们现在仍处于夏朝。事实上,历史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夏朝末年,到了民不聊生的时候,就意味着快要亡天下了,于是老百姓起来造反,建立了新的国家。可见,老百姓是对天下负责的,而不是对国家负责。那么,“爱国”的理念又是如何提出来的呢?首先是肯定是被统治阶级提出来的,被屈原、文天祥、岳飞等爱国人士发扬光大,他们起到榜样的作用,老百姓也跟着起哄。然而,屈原、文天祥、岳飞等人初衷就是忠君,忠君与爱国是同义语。他们都是统治阶级的成员,是士大夫阶层的杰出代表,他们爱国是份内之事,是理所当然。而广大老百姓是被统治的对象,根本没有资格爱国,要爱国也是自作多情,甚至是助纣为虐。

爱国与爱天下难道就水火不容吗?当然不是。当国家实现了民00000000########主和自00000000########由,老百姓可以选举产生自己的领导者,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获得了公民的应得权利,那么此时国家与天下合为一体,即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国家是老百姓的国家,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时我们才能谈“爱国”。

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不同含义

《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一条说: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08年真是多事之秋,内外交困。从国内情况来看,经济发展受阻,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出口减少、失业增加、就业困难、股市崩溃、房价泡沫、举办奥运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连温家宝总理都说:“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从国际情况来看,藏独分子活跃,各国反共势力抬头,奥运火炬传递受到多方阻挠……

毫无意外,国人的所谓“爱国情绪”被煽动起来了。家乐福被抵制,CNN被叫骂,外国友人人人自危。历史已经有了一条鲜明规律:凡是国家经济困难、国内矛盾严重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被扯出来当作遮羞布。爱国主义成了统治者的工具和法宝,关键时刻就亮出来,混淆视听,国人立即将矛头对准国外,仇外排外情绪越严重,那么国内矛盾越缓和,统治者越高兴。老百姓就像没有头脑的笨牛,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还自以为很爱国,很正义,很高尚,等到有一天被卖了,还骄傲地说自己曾经爱国了。

早就有清醒的人士道出了一个真理:爱国爱国,自古多少罪名假汝之名而为之!政客们铲除政敌的时候,往往给他安的罪名就是“卖国”或者“叛国”。而奴役老百姓的伎俩也无非是宣扬“爱国主义”,谁反抗自己的统治,就是不爱国,就可以株连九族。似乎普天之下,就统治者TMD最爱国。然而,所有卖国、叛国的事情都是统治者干出来的,因为老百姓没有这个权力和能耐。

猪脑壳愤青们终于找到了宣泄的机会,满天红旗飘扬,媒体不断煽风点火,网络群魔乱舞,理性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愤怒的网民永远也不明白,反外也罢、抵制也罢,不过是一场游戏,顶多停留在意识形态上,变成一场毫无意义的口水仗,而不会产生任何实质结果,也不会对中国产生丝毫实际上的影响。而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自身生存与权利的大是大非,却被人为地忽略了。100年前,蔡锷将军就提出“要为国人争人格”,让老百姓脱离专制的奴役,自己堂堂正正做主人。民国初年的那些先贤们,为了这个理想奋斗毕生,可惜如今他们的理想也没有实现。CNN并非完全诬蔑中国,它说的大多数是事实,可惜奴隶们还在拼命为奴隶主辩护,理直气壮地被奴隶主代表。奴隶主代表了你的一切权利,包括

你的劳动纳税,包括公平正义,包括由×自×主×民(请倒过来读),你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任人宰割。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过,亡国与亡天下是有区别的,国可亡天下不可亡。“国”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指朝廷。朝廷亡了就亡了,自然会有另一个朝廷来替代,中国历史上朝代太多了,有啥希罕的。我们现在所处的不过是一个朝廷而已,而并非中国的终极形态。以后历史会变化,政权会更替,这是历史规律。有一首意淫的歌曲名叫《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其中的逻辑猪狗不如。须知,1949年10月1日是本朝的生日,不是中国的生日,中国已经存在上下五千年了。因此,亡国只是统治利益集团的责任,他们有必要爱国,维护国家统治,以便保护既得利益。你一个小老百姓,却跳出去嚷着爱国,无非就是被统治阶层当枪使了,到头来吃香喝辣都没你鸟事,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至于“天下”,就是指本国版图内居住的民族和老百姓,因此,亡国可以,但亡天下万万不可,于是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警句,而不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告诉我们,爱国是扯淡,爱天下老百姓,为老百姓争取公民应得的权利,才是我们有志之士应该干的事情。

我们可以再深入分析一下,“爱国”一词实在不应该从普通百姓口中说出来。如果老百姓必须对国家负有责任的话,那么就要绝对维护朝廷统治,就不能起义和造反,结果我们现在仍处于夏朝。事实上,历史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夏朝末年,到了民不聊生的时候,就意味着快要亡天下了,于是老百姓起来造反,建立了新的国家。可见,老百姓是对天下负责的,而不是对国家负责。那么,“爱国”的理念又是如何提出来的呢?首先是肯定是被统治阶级提出来的,被屈原、文天祥、岳飞等爱国人士发扬光大,他们起到榜样的作用,老百姓也跟着起哄。然而,屈原、文天祥、岳飞等人初衷就是忠君,忠君与爱国是同义语。他们都是统治阶级的成员,是士大夫阶层的杰出代表,他们爱国是份内之事,是理所当然。而广大老百姓是被统治的对象,根本没有资格爱国,要爱国也是自作多情,甚至是助纣为虐。

爱国与爱天下难道就水火不容吗?当然不是。当国家实现了民00000000########主和自00000000########由,老百姓可以选举产生自己的领导者,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获得了公民的应得权利,那么此时国家与天下合为一体,即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国家是老百姓的国家,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时我们才能谈“爱国”。


相关内容

  •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分析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概括并理解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正确评价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了解并掌握经 ...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刘群)
  •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二.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三.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 ...

  • 金陵驿二首
  •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金陵:今江苏南京. 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 ...

  • 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
  • 读<伶官传序>有感写作指导 <伶官传序>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欧阳修的这篇文章,给人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从这些方面指导学生挖掘素材,并运用到相关写作中去. 素材一: 庄宗 "忧劳",不忘晋王遗命,将晋 ...

  • 昆山千灯顾炎武故居
  • 前天在苏州耦园旅游,见工作人员在看一张6月28日的<苏州日报>,正好翻到<人文周刊>的一篇访谈录,导读标题是"顾炎武:四百年前的民本思想者".访谈标题是"我们仍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我借过报纸翻了一翻,才知道再过6天就是顾炎武 ...

  • [过秦论]课堂实录
  • <过秦论>课堂实录 您现在的位置: 文禾语文网 >> 教学设计 >> 说课实录 >> 高中实录 >> 教案正文今天是: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过秦论>课堂实录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别处录入 点击数:232 更新时间: ...

  • 论传播沟通中的符号与含义的关系
  • 论传播沟通中的符号与含义的关系 1 符号的外观与作用的关系 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引以为傲的创造,它使得数字在全世界统一起来.尽管每个国家还保留着原有的数字符号,但阿拉伯数字的简洁.实用.方便被全世界公认.对于用来计数的符号而言,它所需要具有的特点就是简洁.实用.方便.我们来对比一下:2848这个四位数 ...

  • 九年级诗词鉴赏
  • (一)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杜牧是__唐__(朝代)诗人,与__李商隐____并称"小李杜". 2.请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2分) 烟.水.月.沙.酒家.秦淮河 3.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商女不知亡国 ...

  • 只取千灯一盏灯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石板街,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