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宿城区耿车初中 王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录像和课文内容,识记鸦片走私的危害性和清政府的对策;《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严重危害。通过阅读课文地图,识记五口通商的城市与方位。

通过比较清政府内部对鸦片走私屡禁不绝的三种对策,理解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通过对圆明园的描述,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于文明的破环性;通过沙俄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示意图,理解沙俄是近代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帝国主义国家。

通过应用《南京条约》基本内容,推论这个条约对于中国的危害。

2、能力与方法

从具体史实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和推论。通过“小论坛”和“各抒己见”,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渲染林则徐赴广州禁烟前将面临的种种困难,突显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崇高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通过比较中英双方的武器设备,深刻认识马克思为什么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从而加深学生理解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避免落后挨打悲剧的重演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清政府禁烟的正义性;鸦片战争的后果和失败原因。

难点:南京条约的危害。

三、教具: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由图片“罂粟花”指出这就是有人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花朵”的罂粟花,如此美丽的花朵,它的果汁提炼出的,却是臭名昭著的毒品——鸦片。中国的灾难就是从鸦片开始的。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与鸦片有关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成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幕。

由文字引出思考:

马克思曾经这样评论鸦片战争: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是诗人的幻想也不敢创造出的离奇的悲剧题材。

马克思所说的这场悲剧就这样成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幕。

想一想:

导致清政府“陈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忆学过的内容)

学:不顾时势 、安于现状 和闭关锁国 。

师分析:

在清朝走向衰弱的时候,英国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美等国都渴望向中国输出棉、毛纺织品和日用金属制品,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顽强抗拒欧美工业品的侵蚀,加上闭关,使外国商品难以扩大中国的市场,相反,中国的茶叶和丝绸等却畅销西方,于是,英美等国绞尽脑汁,要开拓中国市场。

播放录像《鸦片与鸦片贸易》

结合录像及课本小字,

试一试:

1、英国为什么要把大量鸦片偷运到中国来?

学:打开中国国门,获取高额利润。

2、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怎样的危害?

学:从吸食鸦片的人脸色发黑,骨瘦如柴,两眼无光,有气无力,甚至导致家破人亡。

――吸食鸦片摧残人民身心健康。

从当时吸食鸦片者,从官员到兵丁乃至普通民众不下数百万。

――腐蚀清政府的统治机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从英国对华走私鸦片达5亿银元

――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各抒己见:

对于鸦片走私屡禁不绝,清政府内部出现三种不同的处理意见:有人主张干脆开禁,照旧例征税,同时内地多种罂粟,抵制洋烟进口,可避免白银外流;有人建议对吸食者限期戒烟,否则处以极刑;林则徐主张既要严惩吸食者,又要杜绝鸦片的来源。他上书道光帝“„„数十年以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帝决定派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道光帝为什么选择了林则徐的对策?

学:开禁危害大。中国再也没有健康的人去当兵,国家也没有发兵饷的银子了。

对吸食鸦片者处以死刑,大多数官员认为用刑太重。

所以林则徐的主张既支持加重处罚吸食者,又重视杜绝鸦片来源,得到了道光帝的赞成。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于是1838年,道光帝决定派他为钦差大臣,前往鸦片走私最严重的广东负责禁烟。 林则徐到广东禁烟,会遇到哪些阻力?他明知身蹈危机,还是毅然前往,这是为什么? 学:吸食者、奸商还有鸦片贩子等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如果利于国家,个人生死算得了什么,又怎么能只考虑个人而趋利避害呢?)

(通过渲染林则徐赴广州禁烟前将面临的种种困难,突显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崇高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播放录像《虎门销烟》

二、《南京条约》

背景:为破坏中国政府的禁烟措施,打开中国的市场,英政府悍然决定发动战争。 播放录像《鸦片战争开始》

师:1842年6月,英舰进犯吴淞口,江南提督陈化成以67岁高龄率部奋起还击、在吴淞西

炮台击伤英舰多艘,并与英军进行肉搏战,后因其上司两江总督牛鉴不战而退,从宝山溃逃,英军登陆,从后路抄袭西 炮台,陈化成死守阵地,七处负伤,以身殉国。在宝山友谊路1号,建有陈化成纪念馆,他是近代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

谈一谈:

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约,那么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清军的组织和武器装备的落后(课本小字)

师:《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1)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2)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银元;(增加了经济负担)

(3)海关税则需与英方协商制定。(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4)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出示地图显示)

思考:

《南京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什么?

各抒己见:如果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会不会对中国发动战争?

学:会。英国的真正目的是侵略中国。虎门销烟只是借口,借口可以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出示地图:《第二次鸦片战争》

师: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很多利益,但还不满足,1856年,为了扩大侵略

权益,英国与法国勾结,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又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清政府同英法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再一次丧失了很多权益,如割让九龙司给英国,列强可以派公使驻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等。

沙俄更是趁火打劫,从1858年-1864年,先后攫取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约1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还有一大罪行应该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谴责。1860年,当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放火焚毁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三、火烧圆明园

播放录像《火烧圆明园》。

各抒己见:

圆明园被烧毁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 学: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

珍惜和爱护。(联系世界文化遗产)

小论坛:

有人建议重建圆明园,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师论点:出示英国随军牧师马卡吉的评论:“„„从此以后,数千年为人所爱慕的崇构杰制,

不复能触到人类的眼帘了。这些建筑都足以表彰往日的技术和风格,唯一无二,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和它们比拟,你们曾经看过一次,就永远不能重睹,它们消灭无形,人类不能重新建造。”

各抒己见:

从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你悟到了什么?

学: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落后就要挨打;„„

小结:

1840年英国为开拓市场、破坏中国的禁烟政策,发动了鸦片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1856年英法联军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鸦片贸易合法化。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重大冲突。

练一练:

1、 2、1856年,英、法两国为进一步扩大其侵略权益,又发动 战争,火烧 ,清政府不得不同它们签订《北京条约》。

3、 领导虎门销烟。

4、是近代侵占我们领土最多的国家。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

宿城区耿车初中 王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录像和课文内容,识记鸦片走私的危害性和清政府的对策;《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严重危害。通过阅读课文地图,识记五口通商的城市与方位。

通过比较清政府内部对鸦片走私屡禁不绝的三种对策,理解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通过对圆明园的描述,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对于文明的破环性;通过沙俄割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示意图,理解沙俄是近代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帝国主义国家。

通过应用《南京条约》基本内容,推论这个条约对于中国的危害。

2、能力与方法

从具体史实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和推论。通过“小论坛”和“各抒己见”,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渲染林则徐赴广州禁烟前将面临的种种困难,突显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崇高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通过比较中英双方的武器设备,深刻认识马克思为什么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从而加深学生理解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避免落后挨打悲剧的重演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重点:清政府禁烟的正义性;鸦片战争的后果和失败原因。

难点:南京条约的危害。

三、教具: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过程:

导入:

由图片“罂粟花”指出这就是有人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花朵”的罂粟花,如此美丽的花朵,它的果汁提炼出的,却是臭名昭著的毒品——鸦片。中国的灾难就是从鸦片开始的。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与鸦片有关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成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幕。

由文字引出思考:

马克思曾经这样评论鸦片战争: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是诗人的幻想也不敢创造出的离奇的悲剧题材。

马克思所说的这场悲剧就这样成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幕。

想一想:

导致清政府“陈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回忆学过的内容)

学:不顾时势 、安于现状 和闭关锁国 。

师分析:

在清朝走向衰弱的时候,英国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美等国都渴望向中国输出棉、毛纺织品和日用金属制品,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顽强抗拒欧美工业品的侵蚀,加上闭关,使外国商品难以扩大中国的市场,相反,中国的茶叶和丝绸等却畅销西方,于是,英美等国绞尽脑汁,要开拓中国市场。

播放录像《鸦片与鸦片贸易》

结合录像及课本小字,

试一试:

1、英国为什么要把大量鸦片偷运到中国来?

学:打开中国国门,获取高额利润。

2、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怎样的危害?

学:从吸食鸦片的人脸色发黑,骨瘦如柴,两眼无光,有气无力,甚至导致家破人亡。

――吸食鸦片摧残人民身心健康。

从当时吸食鸦片者,从官员到兵丁乃至普通民众不下数百万。

――腐蚀清政府的统治机构,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从英国对华走私鸦片达5亿银元

――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

各抒己见:

对于鸦片走私屡禁不绝,清政府内部出现三种不同的处理意见:有人主张干脆开禁,照旧例征税,同时内地多种罂粟,抵制洋烟进口,可避免白银外流;有人建议对吸食者限期戒烟,否则处以极刑;林则徐主张既要严惩吸食者,又要杜绝鸦片的来源。他上书道光帝“„„数十年以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道光帝决定派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道光帝为什么选择了林则徐的对策?

学:开禁危害大。中国再也没有健康的人去当兵,国家也没有发兵饷的银子了。

对吸食鸦片者处以死刑,大多数官员认为用刑太重。

所以林则徐的主张既支持加重处罚吸食者,又重视杜绝鸦片来源,得到了道光帝的赞成。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于是1838年,道光帝决定派他为钦差大臣,前往鸦片走私最严重的广东负责禁烟。 林则徐到广东禁烟,会遇到哪些阻力?他明知身蹈危机,还是毅然前往,这是为什么? 学:吸食者、奸商还有鸦片贩子等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如果利于国家,个人生死算得了什么,又怎么能只考虑个人而趋利避害呢?)

(通过渲染林则徐赴广州禁烟前将面临的种种困难,突显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崇高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播放录像《虎门销烟》

二、《南京条约》

背景:为破坏中国政府的禁烟措施,打开中国的市场,英政府悍然决定发动战争。 播放录像《鸦片战争开始》

师:1842年6月,英舰进犯吴淞口,江南提督陈化成以67岁高龄率部奋起还击、在吴淞西

炮台击伤英舰多艘,并与英军进行肉搏战,后因其上司两江总督牛鉴不战而退,从宝山溃逃,英军登陆,从后路抄袭西 炮台,陈化成死守阵地,七处负伤,以身殉国。在宝山友谊路1号,建有陈化成纪念馆,他是近代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

谈一谈:

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约,那么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清军的组织和武器装备的落后(课本小字)

师:《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1)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2)赔偿英国军费2100万银元;(增加了经济负担)

(3)海关税则需与英方协商制定。(关税主权遭到破坏)

(4)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出示地图显示)

思考:

《南京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什么?

各抒己见:如果没有虎门销烟,英国会不会对中国发动战争?

学:会。英国的真正目的是侵略中国。虎门销烟只是借口,借口可以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出示地图:《第二次鸦片战争》

师: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很多利益,但还不满足,1856年,为了扩大侵略

权益,英国与法国勾结,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又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清政府同英法等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再一次丧失了很多权益,如割让九龙司给英国,列强可以派公使驻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等。

沙俄更是趁火打劫,从1858年-1864年,先后攫取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约1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还有一大罪行应该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谴责。1860年,当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放火焚毁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三、火烧圆明园

播放录像《火烧圆明园》。

各抒己见:

圆明园被烧毁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 学: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

珍惜和爱护。(联系世界文化遗产)

小论坛:

有人建议重建圆明园,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师论点:出示英国随军牧师马卡吉的评论:“„„从此以后,数千年为人所爱慕的崇构杰制,

不复能触到人类的眼帘了。这些建筑都足以表彰往日的技术和风格,唯一无二,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和它们比拟,你们曾经看过一次,就永远不能重睹,它们消灭无形,人类不能重新建造。”

各抒己见:

从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你悟到了什么?

学: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落后就要挨打;„„

小结:

1840年英国为开拓市场、破坏中国的禁烟政策,发动了鸦片战争,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1856年英法联军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鸦片贸易合法化。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重大冲突。

练一练:

1、 2、1856年,英、法两国为进一步扩大其侵略权益,又发动 战争,火烧 ,清政府不得不同它们签订《北京条约》。

3、 领导虎门销烟。

4、是近代侵占我们领土最多的国家。


相关内容

  • 鸦片战争说课稿
  • <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0701的曹袁.我说课的课题是<鸦片战争> 一.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的第一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 ...

  • 二十世纪战争解密
  • 二十世纪战争解密 1二十世纪战争解密之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二十世纪战争解密之日俄战争 3二十世纪战争解密之萨拉热窝导火线 4二十世纪战争解密之马恩河大会战(上) 5二十世纪战争解密之马恩河大会战(下) 6二十世纪战争解密之东普鲁士进攻战役 7二十世纪战争解密之坦嫩贝格马祖里湖战役 8二十世纪战争解密 ...

  • 第12课 鸦片战争教案
  • 第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12课 鸦片战争教案 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课标要求掌握的是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 ...

  • 0097高一历史教案 4.1 鸦片战争 5
  •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十课 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q ...

  •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案第12课
  •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鸦片战争的必然性: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经过: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 ...

  • 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word教案1
  • 第一单元 天朝的危机 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鸦片走私的危害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结局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分析说明:战前中英国情的基本态势 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概括阐释 ...

  •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上1两次鸦片战争教案2
  • 第12课 鸦片战争 导学案 编制:王劲松 审核:吕淼 审批: 编号:2012L11 [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前中英之间的差距,从而了解鸦片的背景,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比 ...

  • 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 反思一: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因时间有限,出现以下不足的地方:给学生探讨的时间不够充分,没能较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不够关注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没有做到对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激励的反馈.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要朝这些方面改进: 1.教学设计中应该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

  • 鸦片战争教案1
  •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高一历史必修第一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1(必修)>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单元第一课,本课分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和战火再燃三个模 ...

  •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 一上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重庆南岸区广益中学 黄祖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分期及社会性质 2.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形势及清朝统治的危机 3.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 4.鸦片战争的过程 5.识记知识点:虎门销烟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二.德育目标 1.鸦 ...